迪士尼影业荣誉出品《花木兰》由备受赞誉的电影导演妮基·卡罗执导,将中国传奇战士的史诗故事全新呈现。影片讲述了一位无所畏惧的年轻女子义无反顾为家国而战,成为中国史上最著名的伟大勇士之一。当皇帝下令境内每个家庭必须有一位男丁应召出征,抵御北方来犯者入侵,出身军戎之家的长女花木兰,挺身而出,替病痛缠身的父亲应征入伍。她女扮男装化名“花军”,一路历经磨练,驾驭自己内心的力量,激发真正的潜能。通过这段传奇历程,她将成为一名光荣的勇士,不仅赢得国家的认可,更博得父亲的骄傲。
以下涉及剧透,小心观看
ps.我算半个刘亦菲粉,花木兰是我很喜欢的题材,算是期待很久了。
1、巩俐饰演的仙娘(抱歉我百度查的,看完估计没几个人能知道她叫啥),整个电影里面唯一的开挂魔法师,能力值那叫一个牛逼,吊打花木兰和玩似的的,想杀皇帝也是探囊取物。就因为大家不认可巫女的存在,跑去投靠一个在我看来可以被她秒的反派,还贼卑微是为啥?最后牺牲自己救木兰是不想活了想自杀?毕竟救木兰没有足够的理由支撑,而且她的能力完全不至于被一箭射死,当然自杀我也找不到理由。换我是她,我就杀了皇帝自己上,谁不服灭谁,下限也该是东方不败似的人物吧。。。
2、因为不诚实被开除的小兵那个我真的看笑了,小兵因为训练的时候偷偷倒水被开除军籍,我寻思着要是我是小兵,分分钟期待被开除,屁的被开除给家里村里丢脸了,活着不好吗?感情被迫征兵还是件荣耀上天的事?
3、训练完大家伙第一次上战场,敌军跑路大部队派左翼去追,我以为要冲出去个千人大部队的,结果你就看到上万人的军队里冲出去十几个炮灰,我感觉我的三观被颠覆了,你让十几个人去追敌军大部队?最后十几个人基本轻易被射杀,留下花木兰和两个逃兵,这两个逃兵临阵脱逃是死罪,真会有士兵这时候敢不犹豫就往回逃?
4、花木兰背后动不动出现一个凤凰,各种配角还不断强调凤凰,似乎是想强调木兰要像凤凰一样浴火重生?但是花木兰在整部电影里面几乎没有什么成长,何况凤凰出现的时间点也与木兰的成长节点没有什么相关性
5、电影开头一直强调要木兰给家族带去荣耀,然后这个荣耀是好好嫁人??神他妈荣耀
6、李连杰饰演的皇帝毫无疑问应该是一个正面角色,但是那形象设计确定不是个反派的样子?反正这皇帝真丑,甚至真有点恶心人的傅满洲的味道。
7、木兰老爹磨刀的时候拿出来一块貌似白玉的玉璧吧,中间刻着孝?问题是这个是和你军功相关的东西,刻个孝是什么鬼??花木兰替父从军是孝我还能勉强理解。。
8、反派无脑,首先以为花木兰是女巫(抱歉我反正看不出来)就被吓跑了,你们怎么忘了自己那边也有强无敌的女巫啊喂,花木兰射箭偷袭不是派一队人去抓花木兰,直接大杀器炸雪山什么鬼?伤敌0,自损一亿的操作用的真666。。。
9 、喜欢花木兰的那位大哥(陈洪辉,名字毫无记忆点,依旧还靠百度)差点被雪崩埋了的时候,我们木兰小姐姐居然还能在雪崩下来的雪上面骑马,嗯,这肯定是一匹神驹。。。。
10、几乎所有角色的表演都感觉不到感情,只有木兰似乎有点感情。
我的观感总结起来就是,如果没有美美的飒飒的刘亦菲,我宁愿看十部《小时代》再加上一部 《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 也看不这么个玩意。。。
作者:pASslosS
昨天我们第一时间在Disney+付费观看了这部被无限延期的《花木兰》,先不说是否符合个人预期,目前豆瓣已经开分,5.9分,实惨。
《花木兰》真有这么烂吗?
打个比方吧,哪怕是换了全新配件的车开在坑坑洼洼的迪士尼破路上都得卡底盘。
简单来说,这版《花木兰》没啥毛病,硬说有毛病的话,也都是熟悉的迪士尼老味道。
花木兰学礼仪,一只小虫搞得一屋子人仰马翻,单就木兰空手接茶碗这一设计真的绝了,简直天桥卖艺,可能好莱坞眼里的中国功夫总有点儿杂技成分,不用就不到位。
随后离家+学艺+干掉大boss+自我超越,就像在看真人版《功夫熊猫》,真的不新鲜。
据说《花木兰》光预算就有2亿美元,也是有史以来由女性导演执导的最昂贵的电影。
这个钱吧,与其说它花得到位,不如说花得“明显”,比如奢华的布景和高饱和度的画面,分分钟要把我眼睛炸毁了。
再看皇帝的百褶衣领,服气,真的壕。
《花木兰》每个镜头都很用力,偶尔构图也十分讲究,但缺乏创新是毋庸置疑的,我甚至从中看到一丢丢宝莱坞成分,浮夸的慢动作和打斗里的炫技,都让《花木兰》无比远离《卧虎藏龙》对中国功夫的诠释。
虽然全片不断提到“Chi(气)”这个类似于《星球大战》里的“原力”的东西,但真的尴尬,完全小孩子过家家的程度。
《花木兰》场面华丽,却不够恢弘,尤其是几场战役,都是在狭小的空间里草草收场,打戏也缺乏亮眼之处。 其实好莱坞把这些个零零碎碎当作“中国印象”进行喷涂一直是常态,以至于《花木兰》总让我梦回两条典藏MV——
蕾哈娜的《Princess of China》嗑《十面埋伏》;
菲董的《Gust Of Wind》嗑《英雄》。
如果非要寻根问底,我觉得和老谋子脱不开干系……
当然,讨厌《花木兰》声音千千万,比如“不中国”,再比如,拍得浅。
先就“不中国”这个观点说一说。
这版《花木兰》是在1998年迪士尼动画版基础上改编的真人版,而看过动画的观众其实能发现,这两版在大框架上没什么改变。
虽然木兰是我们的木兰,但这部影片并非只为吸引中国观众而存在,它必须兼容美国观众对中国元素的记忆图腾,有些电影不只是为你一个人拍的,我以为这是常识。
而“拍得浅”,确实,《花木兰》简单到可以“弃脑观影”了。
但一个前提是,迪士尼要翻拍的《花木兰》肯定是“家庭友好型”的,虽说是真人版,也算是半部动画片,它注定不会复杂,就像你讨厌的大多数商业片一样。
所以,干脆把它当成以中国元素为主题的 Met gala 来看吧,这样《花木兰》或许会显得正常许多。
其实1998年动画版与2020真人版的区别是最值得一说的部分,因为由此可以看出这次究竟调整了哪些细节,又在试图表达哪些新内容。
首先呢,花木兰的动物伙伴小蟋蟀消失了(本片中一位士兵名为Cricket/小蟋蟀,应该是迪士尼特意留的小彩蛋),可能这个小东西确实没啥存在的必要。
再者,原动画里那个由艾迪·墨菲配音的叽叽喳喳的木须龙,被一只凤凰取代。
其实凤凰于木兰来说是更合适的,尤其加上“凤凰涅槃”这个说法。
但是在本片里“凤凰”用得并不是很好,尽管逻辑上“凤凰”就像哈利·波特的“Expecto patronum(呼神护卫)”,是精神外化并自我拯救的一个象征,但《花木兰》里的凤凰还是用得糟烂极了,它总是准时又符号化地出现,承担一切人物心理转折。
OK,凤凰来了,花木兰活过来了,凤凰来了,花木兰找到自我了……
我看凤凰才是主角,而刘亦菲则不需要饰演花木兰,后面永远跟着一只凤凰飞就好了。
与其这样,真就是木须龙更出彩,毕竟是搞笑担当。
相较于动画,真人版还有一些变动,一是把那只通风报信的“鹰”加工成了巩俐饰演的女巫角色,于是真人版《花木兰》就有了两个吉祥物,凤凰和鹰,其实鹰更酷炫,动不动可以变成铺天盖地的鸦群。
花木兰和女巫之间的cp感也是有的,差不多就是《沉睡魔咒》里安吉丽娜·朱莉和范宁的感觉,表面正邪对立水火不容,代表的却是两种抉择而非对比。
女巫就是木兰的另一面,或者可以说是没能成为花木兰的花木兰。
而且仔细看后,我发现花木兰真正的老师就是女巫啊,真是手把手被教“怎么找自己”,虽然女巫失败了,但徒弟成功了,一个小女子成为战士又成为leader,之后师傅可以为了徒弟死一死了。
虽然不免狗血,但女巫的存在并不鸡肋,她和花木兰代表了两种女性处境,女巫的力量让她在男性主导的世界里被排斥被边缘化,最终成为女巫。
但在遇见花木兰之后,她看到了一个希望,那就是一个“被接受的女性领导者”是有存在的可能性的,而且木兰保持了绝对的“真我”,无需背上男性领导者的气质和空壳。
这种“自我认知的坦诚”设计得很好,与其说凤凰涅槃,不如说是女巫的死让木兰重生。
另一个“分身”出来的角色就是木兰的战友HongHui,一个用最正确的方式欣赏并保护木兰的男性。
在原动画里,是不存在这个角色的,木兰打仗是和将军一起打,打完还和将军有些暧昧。
原动画里的将军真的矛盾,曾在木兰坦诚女儿身之后排挤她,等木兰拯救了国家又爱上她,还是因为皇上的一句话“这么好的姑娘可不是每天都有”……
迪士尼是缺人吗,就这一个男的?还是只有花木兰这一个女的?
所以真人版在这里也做得不错,将军仍是将军,由甄子丹扮演,但是新人物HongHui是与木兰平级的战友,更加平等,在剧情上也更合理。
HongHui这样的男性,现实世界中太少了,他承认木兰的能力,接受木兰的帮助,并在关键时刻以辅助的身份帮助木兰,喜欢木兰但不强求,虽为武夫,但一双眼里柔情似水。
而且他不是为了和木兰谈恋爱而存在的,两个人只是轻轻表明了一个有可能的开端,战争结束,竟然是初恋般的感觉,着实舒适。
另外,本片对“忠、勇、真、孝”的诠释也让人如沐春风。
如果是中国编剧写这四个字,基本不会去解释,角色去做就好了嘛!
但是迪士尼的《花木兰》非解释不可,不仅要解释,还踩住了我的泪腺。
木兰离家时拿走了父亲的剑,剑上的“忠、勇、真”(loyal,brave and true)是作为一个信条陪伴着她。
最初这三个字可能是关于家庭的、国家的、军人的,但到了最后其实都变成了木兰自己的,一个角色与这三个字融合的过程,真人版《花木兰》也算做到足够细致。
最后,花木兰弄丢了父亲的剑,得到了一把属于自己的剑,其实也是传承,但不是固守的那种。
包括在诠释“孝”这个词的时候,英文是“devotion to family”,相较于我们惯常说的“孝”,这里强调了其中的那份荣誉感,不只是指由下及上的遵从,而是无差别的对家庭的热爱和奉献。
至少真人版《花木兰》做到让“忠孝”从爱出发,是从心里迸发出来的力量,木兰没有背着几个重重的壳子去玩命,她内化了这四个字,以最为轻盈的姿态,也是我们经常忽视的姿态。
再者就是花木兰的身份认同,至少我小时候看的花木兰种种,木兰男儿身时是兄弟情,女儿身时爱情就来了,本质上是编剧偷懒。
或者说那时的编剧只会描写刻板的“男性”和刻板的“女性”,而且注重性别扮演上的猎奇,把“男性特质”看作一件披在木兰身上的衣服,只要脱下戎装,木兰只能是女儿身。
当然,年幼无知的我们当然觉得,女的就是女的啊,穿上军装你是男人,脱下军装你还能是别的?
但看看这一版《花木兰》吧,木兰的角色一直是内外合一的真实存在,披上戎装的是本来的她,脱下之后仍是她,木兰的“中性”气质被诠释得非常到位,也最为真实。
所以你如果想从这里面找一些反差,比如刘亦菲穿上个神仙姐姐套装出现在结尾,突然变得好有女人味,那这版《花木兰》也就没意义了。
此外还有两个角色也很有意思,作为如此“女性主义”的一版花木兰,“花父”和“将军”理应代表父权制的压迫,但是创作团队并没有这么做。
甄子丹饰演的将军正如木兰的父亲一样,他们不制定父权制的规则,只是遵循这些规则,而且只要醒悟过来,会不信任父权制度。
男性领导者不再信任父权制度,这样太难了,但是《花木兰》就这么演给你了。不是女巫和木兰要联手毁灭地球,却是两个手握权力的“长辈+男性”把大门为女性推开了。
这就像我们现在的情况,不仅是女性要去争取什么,还有男性愿意为此改变什么。
也就是迪士尼拍吧,这种剧情放到国内叫“幻想”。
片中还有一些类似的小细节,比如开篇木兰的追鸡大战,从高空坠下毫发无损,花父本来是充满骄傲地看着女儿,结果在邻里的议论纷纷中变成了犹豫和顾虑。
再看看花木兰的原生家庭,花母才是贯彻父权制的“合格女性”,而花父一直在有意纵容并给予花木兰挖掘天性的空间。
花木兰她妈妈天天:“你得成为一个女人啊!”
花木兰她爸却说:“你能成为一个战士!”
再比如当木兰告诉父亲她弄丢了那把剑,花父满脸通红,头部甚至有微微的颤抖,就那个局势,怎么着也一巴掌上去了,对于一个残疾退伍老爹来说,那把剑就是命根子了吧,但是这版《花木兰》没有,花父说“孩子,剑没有你重要”。
真的,这是幻想片。
而且这版花木兰的身份认同精准卡在了各种女性议题的点上,这些都是原版动画不存在的部分。
比如花父在木兰女儿身的时候告诉她要“藏”,当木兰的将军发现“男儿身的木兰”一身武艺后告诉她“不要藏”。
但在第一场战斗结束之后,暴露了性别又“没有藏”的木兰成了将军口中的耻辱。
总而言之,男女有别,男的有能耐不施展是错,女的有能耐施展是错,这版木兰终于体会到了现代女性的痛楚。
但是花木兰的故事有一个超越性别的“点”,那就是战士不分性别,在逃亡中,在激烈的战斗中,没有性别之说。
那么最后,说一下刘亦菲。
骂刘亦菲的比夸她的多,但刘亦菲拉胯了么?
我觉得没有,因为根本没有最适合“花木兰”的演员,只有电影的诠释是否符合你对花木兰的想象。
想起糟烂的国产版《花木兰》,里面赵薇形神疲惫、臃肿涣散、全程情伤。
临了老父亲说:“有女儿真好,从小就孝顺、懂事、听话,现在又成了一个漂亮的将军……”
再对比刘亦菲这版,木兰其实多了一份神游的气质,始终被身处的环境有限影响。
于我而言这是一种更为自由的诠释,如果说刘亦菲扑克脸,请回想《刺客聂隐娘》,我觉得这两个角色在气质上有相似之处,她们的目光被束缚,但望向云海之外。
其实这版《花木兰》归根结底是要解决关于“自我”的问题,环境带来的挑战与自我追寻的节拍是吻合的,一切都是为木兰而存在。
而迪士尼这次扑街,说明大家还是有些苛刻的。与其说要“还原”真实的木兰,不如问一问我们这个时代需要怎样的花木兰,所以我是觉得这部片子是过了及格线的,如果它比2009年《花木兰》的6.2分还要低,真的无法理解。时代在倒退?可能吧。
申明(为避免双方心情不好):
1. 我并没看过原动画作品,下面一切讨论基于记忆里对《花木兰》故事的解读。这也是我相较于其他观众有更低的心理预期的原因。
2. 我从未赞扬过西方电影曲解中国文化这种现象,只是想表达我们有自己的花木兰,我们的文化足够坚毅,不需为这件事气急败坏。
3. 我给这部片高分的最主要原因是巩俐饰演的巫师,这个角色的加入让我看到了女性之间的扶持。
4. 我把这部片当童话看,不当历史剧看,不赞同这个观点的请绕道。
5. 致那些说我收了钱的人:是不是世界上只要有人和你的想法不一样,就是收了钱?我就不一一回复你们了,我只回复讲道理的人。
————————————
截图一段发条张在电影最Top公号里的话。
这就是我的态度,扭曲了我们的文化,是他们无知,不是他们傲慢。所以,大家乐呵乐呵,不用为这个事儿着急上火。
打低分的情理之中,觉得不错的朋友也不需要藏着掖着。每次我都看各种相关评论里会有人“怯生生”地问,“为啥我觉得还行?”
我就想问,为啥不能觉得还行呢?各有各的想法不是吗?
———————————
一. 故事
这部电影的改编,起承转合完成得很好。
从被排挤,到逐渐成长,再到初试牛刀,拯救王朝,最终衣锦还乡。可以看出整部电影的节奏掌握得挺好,她的成长史伴随着迭起的高潮。
期间,有许多点都足以打动人心。
这里重点提两个木兰心理上的转折点,而这两个转折点都与巩俐饰演的巫师有关。
巫师与木兰其实是同类,她们都天赋异禀而不被人理解。木兰选择了隐藏自我,巫师选择了释放却被流放。而当巫师找到了同类,她想带木兰找到归宿。这里,我甚至愿意把巫师的引诱当成对木兰的保护,她不止是希望木兰归顺于她,也希望木兰免受流放之苦。
第一次巫师与木兰相见,巫师希望她不要隐藏自我。而木兰了悟,于是选择了“真”,勇于面对自己身为女人的事实,最终选择用女人的身份去战斗。
第二次,是在木兰被驱逐之后。巫师看到了她的痛苦,真诚之人反遭背叛,于是巫师更进一步希望她们站在一起。可木兰还是选择了——“忠真勇”,冒死回到了军营。
所以,木兰的两次心灵上的转变都因为巫师。而巫师最终也被木兰征服,已经坐上龙椅的她,看到自己木兰走上了自己曾经渴望的道路,于是选择走下神坛,引领木兰到达终点。
不得不说,这是这部电影很符合现代女性的一次改编。男主被抛在一边,而巫师——另一名女性,成为了木兰真正的领路人。同时,伴随着贯穿全篇的“忠真勇”三个字,花木兰也成为了一名勇于面对自我的女性,而非以男性的身份取得胜利。
另外,男主的戏份也处理得当,不多不少,最终留给大家一点意犹未尽的暧昧。
这也是我给了这部电影高分的原因,作为女性,我更希望在看到故事里的女性能有自强自立的,互相扶持的一面。
二. 场景动作
这里要夸刘亦菲!可以说不仅外貌气质完美符合,可美可帅,而且全程演技、动作无一掉链子。男性时,脸部线条便俊朗起来;女性时,脸部便柔和起来。真真难得!
电影也适当地表现了一下木兰被放逐后柔弱的一面;以及,面对爱情时,试探着碰触了一下对方的手。不是牵不是握,更不是像兄弟一样击掌。只是轻轻搭上他的掌心,浅笑着收回,然后决然上马离去。
另外,大制作的场景值得大吹特吹,咱大中国的壮美也值得大书特书(虽然好像是在新西兰取景哈哈哈)。但重点是,整个画面很有中国的留白意境,颇有山水画的味道,令整个电影的中国气质更盛。
但战争场面还是太小家子气,一两百人的械斗根本无法彰显我们中国古代的战争了。以迪士尼的资本,完全可以做出更恢宏的气势来。
三. 西方视角
这个部分来谈谈,这部外国人制作的中国电影哪些部分是通过西方视角构成的。
首先,“气”的设定明显是一个外国人对中国武术武侠的误解。我们的那些飞檐走壁行侠仗义的“超能力”都是哪里来的呢?于是,这里把它归结为“气”。同时,把它作为天赋异禀的存在,有气的人,可正义可妖魔。
服化道方面也值得吐槽!为啥中国的场景里永远有日本元素的存在???从将士头上的羽毛,到丞相的衣服,乍一看都是日本风格。分不清中日文化的毛病,外国人算是落下了。
另外,不断出现的“忠真勇”三个字,更像是导演为了强调中国文化而故意放大的。可以想象,当我们在拍摄一部关于忠孝勇敢的电影时,很少会反复强调我们心照不宣的文化积淀。但这终究是一部拍给全球同胞的电影,这样的处理必不可少。
同时,电影对皇帝的刻画也颇为奇怪。他的龙椅是在一捧金光里,常常看不清面容。当敌人来临时,他毅然选择亲自与对手决斗。瞬间有西部牛仔决斗的味道了!
而事实上,在我们的故事里,皇帝怎么会和谁单独决斗呢?太离谱了。而此时,花木兰也被刻画成超级英雄电影里,那个只身上阵的英雄,解救了只身的皇帝,杀死了只身的部落首领。其实哪一点,都不太符合我们的传统。
这一段高潮,满满的西方文化味道,藏在了东方美学的表皮之下。
但这样的表达方式不失有趣,毕竟这就是一部妥妥地通过西方滤镜看到的东方电影。
总体来说,这是一部毫不血腥,适合小女生看完后振奋人心的童话电影。但如果你要把它当历史剧看,实在有失水准。
为了看进去,为了沉浸在剧情中,我做了很多努力,但是全都失败了。
剧情简直莫名奇妙,导致我只要带着脑子看,就会满脑子都是“这是啥?”“这又是啥?”“这TM都是啥?”
从开头柔然人用脚跑上90度角的城墙那一刻,我的三观就被这电影轰个稀碎,牛顿他老人家看到这一幕都得气活过来。
(不是说柔然人不能上墙。你要是让他们直接蜻蜓点水飞上去,我也承认你这是武侠片基本操作。只是你让他们蹭蹭蹭这么贴着墙一步一步垂直跑上去,跟百米冲刺似的,表面上好像遵循了物理规律,实际上又完全没在care物理规律,我看着只觉得荒谬,违和感太强了。相较之下,结尾花木兰横着在墙上跑那几步就要合理多了。)
后面还说花木兰和巩俐是女巫,我看这帮柔然人才是女巫吧,不然怎么能做出这么反物理规律的事?
一直在强调“气”,还说女人不能让人家知道自己有“气”,不然会被当成女巫,会被流放,看得我一脸问号。首先,全片貌似就没给这个“气”一个合理的定义,大胆猜测,这个“气”莫非就是“轻功+内力”的意思?那为啥女人就不能练这个了呢?而且你说女人不能练,我也没看到哪个男人会练啊,除了甄子丹隐隐约约好像会一点。合着这个“气”,全中国就仨人(花木兰+巩俐+甄子丹)会练?而且凭什么巩俐的“气”就让她能七十二变、会飞、会附身、还能刀枪不入,花木兰的“气”就只能让她半夜打打太极?
皇帝真的太丑了,这造型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居然能把李连杰搞得这么丑,那个鼻毛真的不能忍。而且表演完全体现不出他的演技,就是把台词一顿棒读,毫无感情波动。
其实不止是皇帝,这部电影里的所有人,似乎都是没有感情的机器,工具人,看着又诡异又搞笑。
皇帝不仅丑,而且还特别智障,巩俐变成丞相骗他几句,他就全当真了,孤身一人去和柔然决斗。不是,就他这智商,到底是怎么当上皇帝的?我甚至都奇怪,他到底是怎么活这么大的?
最后两国最高领导人在建筑工地约架,场景简直荒谬又好笑。皇帝输了,柔然人把他绑起来,还在他面前磨刀,用磨刀磨出来的火花滋他,还说一句滋一下,哈哈哈哈哈不行这个场景我现在想起来还是想笑,柔然人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巩俐也是多此一举,巫术这么牛逼,战斗力和幻术都登峰造极,你既然能变成丞相,不如干脆变成一个内侍或妃子,趁皇帝不注意把他干掉,然后直接自己做皇帝不香吗?还非要把他骗出去让柔然人来杀,何必呢?
巩俐战斗力这么强悍,就因为大家不认可她,她就给柔然人卖命?理由何在?那柔然人统领就是被她一刀秒的水平,她为何要卑躬屈膝呢?直接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不就得了?
而且巩俐给柔然人当走狗,做了这么多坏事,害了这么多人命,居然被花木兰一句话就劝回了头,弃暗投明了?简直莫名其妙。而且大姐,你要倒戈,直接把柔然人干掉不就行了吗,为啥非要用自己的身体为花木兰挡箭?这种操作,我只能理解为她想自杀,可是为啥呢?前一秒还为获得人们的认可不惜忍辱负重,下一秒突然就不想活了?想不通啊。
巩俐的女巫全程的操作和行为都无法用常理解释,以至于我看到她死了那一幕,心中毫无波澜,甚至还有点想笑,荒唐,实在太荒唐了,一秒跳戏“弯弓射大雕”。
里面的中国角色为啥每一个都这么丑,要么本来就长得丑,要么就被造型扮丑。每多看一秒,都能被震惊到,居然还能有更丑的?
男主的长相不仅丑,还很猥琐,完全是低配版豆豆。豆豆一个说脱口秀的,本来就长得一般,这男主居然还不如他,真是服了(不过身材还不错)。
花木兰去洗澡的时候,男主从后面游过去,那一幕简直看得我分分钟想报警。“喂,警察叔叔吗?这里有人耍流氓!”
最后男主与木兰告别的时候,我每一秒都在担惊受怕,生怕下一秒他俩就要亲嘴了,实在不敢想象那画面会有多辣眼睛。还好没有,导演我谢谢你!
唉,反正这电影里所有人都莫得感情,男主还这么丑,没感情线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
还有中间出现的强行融合中国元素,也都是熟悉的左宗棠鸡风味。“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竟然直接就拍了两只兔子在草地上跑的画面。
“我骑着马看到两只兔子并排奔跑,我想一个应该是公的,一个应该是母的,但是你知道吗?你不能真的分辨得出来,因为它跑得非常的快。”这台词是认真的吗哈哈哈哈哈哈
“四两拨千斤”也翻译成“四盎司可以移动一千磅(4 ounces can move 1000 pounds)”哈哈哈哈哈简直太搞笑了。还有玉佩上硕大一个“孝”字,剑上巨丑无比的“忠、勇、真”,好奇外国人对中国汉字书法是完全没有审美吗?
还有,这部电影主题到底是啥?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我对花木兰这个民间故事的理解是,一方面反映了朝廷强行征兵和战争的残酷,木兰无奈之下替父从军,体现了孝道,另一方面,花木兰奋勇杀敌、保家卫国,也体现了巾帼不让须眉,女子也能做大英雄的平权思想。
可是这部电影到底想讲什么,我真的没看懂。说她要尽孝吧,可是似乎朝廷也没并没强行征兵,她爹想不去就可以不去。甚至就算去了,随便犯点小错,就可以被开除(比如那个偷偷把水倒掉的小兵,就被开除了。这简直太不合理,要是倒水就可以被开除,那军营里肯定所有人都去倒水了。毕竟,大家都是平头老百姓,谁会主动跑到战场上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呢??)。可他爹为了所谓的“荣耀”,一定要去。他爹腿脚不方便,连日常行走都困难,上了战场,要么立刻送命,要么拖累战友。花木兰不得已,只能代替他爹去。他爹发现后,又觉得木兰如果暴露,会被杀头,所以就隐藏下来这个真相。所以她爹到底想不想要荣耀呢?也太扭曲了吧?
说这部电影想体现巾帼不让须眉吧,这部电影又通篇都在讲“气”、“女巫”之类虚无缥缈的东西,仿佛花木兰身上的特别之处,不是她身为一个女性,也能在全是男人的兵营中闯出一片天,也能奋勇杀敌建功立业,打破性别偏见,而是她天生就有“气”,自带超能力,是天选之人。不是,你这到底是拍《花木兰》呢?还是拍《X战警凤凰女》呢?
而且花木兰作为大女主,在片中根本就没有什么成长。一出场就已经很完美了,根本就没有成长的空间。这么完美的女主如今也是很少见了,从头到尾,从上到下,都挑不出来一点缺点。可是这么高大全伟光正的角色,看着又有什么趣味呢?而且女主全片都没有遭遇什么磨难,也没啥成长的机会。最大的困难就是没办法痛痛快快洗个热水澡。甚至连女儿身都是她自曝的,没有遇上任何质疑。
电影全程都在强调“忠诚、勇敢、诚实”。可是我觉得他们也就是喊喊口号,正片里哪里体现这几个品质了?最搞笑的是,花木兰居然为了诚实,公开了自己的女儿身,在马背上把头盔、盔甲全都脱掉扔了。且不说这都是防具护具,是用来保命的吧,那可是你爹珍藏的盔甲啊,你就这么全给扔了?我真的看不懂。
巩俐还说,不诚实会损害花木兰的“气”,我真的疑惑了,这个“气”到底是什么玄幻的东西,是“气功”吗?
后面木兰诚实做自己,大家不仅平静地接受了她是女子的事实,对她的“气”也没有表现出任何惊讶,真不知道是演员的演技问题,还是剧本就是这么写的,大家的接受能力都这么良好吗?巩俐看到都觉得不服,当年她的遭遇可是凄惨多了。
感觉这一大帮演员都很不熟,各演各的,也没啥交流,整体的剧情、台词、造型都稀烂,立意不明,说句烂片真的不冤枉。
真人版《花木兰》的口碑呈现明显的中西方差异。西方影评人多数予以正面评价,该片在烂番茄的新鲜度为75%(平均分6.85/10),Metacritic评分为67,虽然不算出彩,但在迪士尼近年的真人改编电影中排名靠前。至于代表西方观众口碑的IMDb和爆米花指数,由于掺杂了太多与电影无关的政治因素,暂时无法作为参考。而在中国,无论豆瓣(4.9)、猫眼(7.6)、淘票票(7.6)观众评分还有微博大V推荐度(50%),当然也包括该片目前的票房形势,都无一例外地表明它的口碑已经扑街。 一部电影在不同文化之间存在口碑差异实属正常,但差异大到出现争议的也并不多见。我的一贯主张是,一部电影的主体反映的是什么文化,则该文化中的影评人和观众的整体意见更值得参考。比如,对于李安的《双子杀手》、全亚裔美国人阵容的《摘金奇缘》的评价,我就跟美国人站一头;对于张艺谋的《十面埋伏》还有本片的评价,我就跟中国人站一头。 怀着对西方影评人到底觉得它好在哪里的好奇,我认真浏览了Metacritic上的十多篇影评,大致的总结是:第一,认为较之于以往迪士尼的真人改编电影对动画片的忠实复刻,本片对动画片进行了大胆改编,值得赞美;第二,认为本片的风光优美,可以做屏保,认为武打动作精彩,战争场面壮观,史诗气质十足,而不再是动画片那样的小儿科;第三,认为新增的女巫角色(巩俐)加分,造型也不错,两位女主的互动提升了故事内涵。我倒是也读到一篇跟我的看法颇为相近的差评,来自《好莱坞报道者》的Inkoo Kang,这是一位韩裔美国影评人,由此可见,对于本片切实存在的种种问题,西方影评人还是可以抓住的,但前提可能是要先去掉东方主义的滤镜和对中国文化多一点了解。
在我看来,真人版《花木兰》存在三方面的问题。
第一,是剧情上的荒腔走板,把原本动画版合情合理的一个故事结构改得漏洞百出。在主线剧情上,动画版的木兰本是一名性格活泼的弱女子,是从军之后通过严格训练才逐渐变得强大,这个过程构成了人物成长的弧度。真人版却改成她是从小天赋异禀拥有“气”的奇女子,宛如蕴含原力的天行者。于是她不需要成长,天选之子迟早要发光,她只需要克服自己的心魔,向同袍承认自己的性别身份,为此一天到晚纠结于求“真”,整个一工具人。
新增的女巫角色也是个反复向观众宣讲价值观的工具人,同样拥有“气”的她跟花木兰其实是一体两面。明明身怀神奇的“黑魔法”,却被精神控制而听命于可汗,明明具备强大的超能力,最后却被一箭射死,这样的剧情实在离谱。而无论从造型上还是人设上,女巫都是典型的西方文化下的产物,放在一个中国故事里非常违和,可谓败笔中的败笔。
副线剧情同样问题山大。在动画版中,故事背景设定为国与国的战争,外族入侵,造成生灵涂炭(雪崩大战之前有个场景特写了村庄尽毁),皇帝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子民而战,花木兰们则是在保家卫国,最后的决斗也发生在皇城百姓的围观之中,于是保家卫国、保护百姓与保护皇帝的目标是三位一体的。到了真人版,国与国的战争仿佛降格为两个君主之间的私人恩怨(杀父之仇),最后整个皇城更是空无一人,只剩下几个主角决斗,这样视觉上与剧情上皆空洞的戏码连家国情怀都谈不上,花木兰们的英勇不过是为了保护一个皇帝,而与天下苍生无关。
第二,是价值观的腐朽不堪,迪士尼显然是为了迎合中国观众而大量植入忠、勇、真、孝、气这些中国传统价值观或概念。不客气地说,迪士尼就是为了赚钱而不耻于向第三世界传播腐朽价值观,典型后殖民主义的骚操作。当年动画版主要面向的是美国观众,并未贩卖过上述价值观,全是真人版主动加进来的。你贩卖也就罢了,可一向讲究润物细无声地输送价值观的迪士尼(乃至好莱坞)啥时候学得跟中国某些主旋律电影一样,靠在讲故事过程中直白地反复宣传这些价值观来做戏了?那几个大词无数次地出现在台词中,就差直接拿个大喇叭冲观众喊了;又生怕中国观众被台词教育得不够,还要通过在道具上刻出汉字、在结尾字幕里写成大字来加强学习,这几个斗大汉字显然不是给美国观众看的啊。这样的谄媚令我不适。
我尤其反感的“孝”,动画版几乎感受不到,在真人版中竟然升格为了主题。动画版除了见媒人之前那首Honor to Us All中提到“obediant”(这首歌只是对古时“好妻子”价值观的客观描述,不反映主创立场),台词从未出现过“孝”或与之相近的中英文表述,剧情对父女感情着墨也不多。当木兰被发现是女儿身赶出军队后,她给木须龙说道:“也许我并不是为了爹爹,也许这么做只是想证明我自己有本事。这样往后再照镜子,就会看见一个巾帼英雄。”这一句台词,就把《木兰辞》替父从军的核心动机“孝”转换成了个体的自我实现。反观真人版,除了大量增加父女感情戏份,全程台词多次提及“devotion to family”,还通过故事开头父亲的玉佩刻“孝”和故事结尾皇帝的宝剑刻“孝”来首尾呼应地灌输,从现代中国人的角度看,这是隐喻父权加皇权两座忠孝大山压着木兰不得翻身啊!
同样地,如之前已经分析过的,原本在动画版中并非剧情重点的“保皇”,被真人版去掉剧情枝蔓之后加以凸显。动画版里设定的宏观意义上的“保家卫国”,到真人版里只剩下“保皇”这样一个狭隘符号。真人版一心“保皇”也就罢了,竟然还宣扬“忠君”。《木兰辞》的结局众所周知,木兰解甲归田,动画版也遵循了这个结局,到了真人版里她居然接受了皇帝的任命,去给皇帝当侍卫(又是字面意义的“保皇”)!不仅如此,动画版里皇帝有当着全城百姓的面向木兰鞠躬答谢救命之恩,接着木兰还跟皇帝来了一次拥抱,这些处理都在有意消解所谓的君臣关系。到了真人版,皇帝从始至终都高高在上,君君臣臣的界线分明。这种关系上的区别,从两版皇帝的造型也可看出,前者和蔼可亲,后者威严阴郁。
无论是从西方影评还是媒体报道中,都无人提及和讨论本片的“忠孝”价值观,也不关心“保皇”的设定。没有经历过几千年君主专制的美国人大概完全意识不到“保皇”这样的设定何其腐朽,当年张艺谋的《英雄》,在国内被诟病最多的就是它宣扬的保皇主义,但到了美国都是好评,反正这样的价值观又没有压迫过他们。在这一点上,需要成长进步的是美国人,不然,就赶紧让川普登个基吧!
第三,是审美上的东方主义。这一点跟价值观问题类似,美国主创和美国观众在英语文化和语境里不觉得本片的价值观有什么问题,但我作为一个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荼毒的中国人,对此是敏感的。同样地,片中那些美国人喜欢的奇观美景和华美服饰,中国人未必受用。
所谓东方主义,最早是西方艺术史在19世纪出现的一种风格,一群法国学院派艺术家到中东和西亚旅行之后,通过绘画反映当地的风土人情,实际上是刻板印象的大杂烩,主顾自然是喜欢猎奇的法国贵族,无论是这种创作还是观赏,都带着浓浓的殖民主义味道(下图是其代表画家Jean-Léon Gérôme的一幅作品)。如果说本片中西域小城五颜六色的布景多少还符合点实际,到了福建土楼还把当时中国百姓穿的粗布衣服搞出大红大绿,这就完全是强加的东方主义审美了,是穿给西方观众看的。
本片置景方面最大的一处槽点甚至不是东方主义,而是比它更早的“中国风”。在西方艺术史18世纪的洛可可时期,正值启蒙运动,那时西方知识分子不满于欧洲政治现状,对遥远东方的中华帝国充满了美好的臆想,由此诞生了艺术上的“中国风”,以各种道听途说的中国风土人情入画,创作了许多不中不西的画作。本片中一群后宫嫔妃在金銮殿前大摇大摆散步的场景,像极了洛可可时期的中国风画作,径直把凡尔赛宫花园里的景象移植到了中国庙堂。何以18世纪欧洲人的臆造,还会出现在21世纪美国人的电影中?难道艺术指导的家里还没通网吗?需要何等的无知或轻慢,才会造就这样的贻笑大方?
除了服饰,风景也不遑多让。本片在中国大江南北取景,杂糅到一块儿带给中国观众的是地理上的错位感,不仅如此,本片集邮式地展现了地球上各种各样的地貌景观(包括在新西兰取景),这种猎奇思路反而造成了审美疲劳,其实中国人对于意境美的追求并不需要过多实景的渲染。张艺谋在《十面埋伏》里已经犯过同样的错误,但老外就是吃写实主义这一套。
本来我对真人版这三方面的批评,完全不涉及对演员的评价,连巩俐都成了被导演和编剧操纵的工具人,还谈啥演技啊。没曾想,有些刘亦菲的粉丝,或是认为我说这部电影不好就等同于说刘亦菲不行,或是觉得自己爱豆主演的电影就容不得说不好,他们纷纷告诉我,本片是改编自动画版,它如果有问题也该算到动画片头上。我这才特地找来动画片看了,看完发现动画片剧情没硬伤,价值观没灌汤,审美也没偏方向,我感觉还颇爽。反过来愈发坐实真人版的荒唐,如此走样变形迂腐过时的“中国文化”,真要是走向了世界,非但不会带来骄傲,反倒可能徒增误解。
总结陈词,动画版《花木兰》是一次成功的文化挪用。从片头采用了文人画的写意笔法,就折射出它研习和尊重中国文化的诚意。无论是人物造型,还是场景设定,都充分借鉴了中国传统艺术,而没有任何猎奇心态。除去形式上大量运用中国元素,动画版的精神内核仍然是个西方故事,豆瓣上的高赞短评浪漫化地表达了这一点:“想象一个经历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古典中华,就是这部电影给我们的梦。”它把中式的表与西式的里来了个有机嫁接,可谓“西体中用”,让中国观众与西方观众都能欣然接受。
真人版《花木兰》则是一次失败的文化杂交。它想让西方观众接受的同时还特别想迎合中国观众,不仅引入天南地北的中国视觉奇观,还塞进腐朽没落的中国传统价值观,结果,偏向传统价值观的中国观众会不满于它的不伦不类不地道,偏向现代价值观的中国观众会不满于它宣扬忠孝。从动画版到真人版的改编,该保留的没保留,不该改的却瞎改,这样的畸形怪物,应该扔进张艺谋的《长城》里,被中西联军活活打死才好呢。
预告片出好几版了,从最开始的女性意识觉醒到现在终于开始替父从军,但是一部电影拍完了就是拍完了,预告片怎么改电影总体内容是不会大改的,或许是几个月前反响不好让迪士尼重新补拍了一些内容,但是我相信内在核心依旧不变,依旧是女权主义搭配个人英雄主义的惯有路子!
可是问题来了,这个路子用在花木兰上,国内会吃这一套吗?
我们想说一下迪士尼过往的动画改编电影,国内票房一般但是口碑还不错,这其中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文化的好奇心!
对于国内观众来说,无论是美女野兽还是阿拉丁,无论是欧美童话还是中东阿拉伯故事,其实没有本质区别,正如同白人和黑人在我们眼里都是外国人,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对于不同于中国文化的其他文化都有好奇心但是都不熟悉,
可是花木兰不同!
即便改编于迪士尼动画片,那也不能改变花木兰来自于中国古典诗歌的事实!
我们对其他文化可以不熟悉,但是对自己文化难道还不熟悉?
你拍了一部花木兰,内里的核心价值观完全欧美化,替父从军的孝道成了逃婚从军的女性意识觉醒,你还想告诉大家:看,这才是你应该赞扬的花木兰精神!你这是在侮辱谁呢?
这种极其背离原著和国内观众的既往认知的电影口碑会好?我不敢相信!
当然,如果迪士尼完全理解并尊重花木兰原本的精神那就另当别论!不过,这么多年了,我不认为迪士尼会改变风格!
因此,我认为花木兰的国内票房和口碑真的有极大扑街可能!
另外说一下主演刘亦菲,她是真的不抗票房的,虽然社交软件她的粉丝声音很大,但是绝对数量真的没有那么多,否则她的电影也不可能部部扑街了,论粉丝战斗力很厉害,但是票房是需要用钱投票的,是看电影口碑的,鹿晗大流量,上海堡垒又怎样了呢?
2020年9月3日,提前猜票房,总票房2.5亿到3亿上下,首日票房8000万到1.2亿!如果口碑极差,首日票房5000万上下,总票房不过2亿!
2020年9月4号,我看完了全片,我决定改一下票房预测,首日票房5000万,全部票房1.2亿!
2020年9月6号,没想到口碑蹦么这么快,11号是周五,花木兰首日票房很难超过信条了,预测首日收3500万,次日2500万,首周票房7000万到8000万,总票房过不了一亿……
接下来公关的整体思路:大力抨击看盗版的行为,将看盗版和电影质量挂钩并模糊重点,宣传不看正版没资格评价电影!进一步刺激粉丝护主的心态,争取在上映之日能多圈一点是一点!
声明一下,我没有看过正版,所以没资格评价正版花木兰,也不清楚质量怎么样!我只是看过了盗版,盗版是真的烂!
另外,刘亦菲本人不讨厌,但是她的部分粉丝和她背后的公关团队是真的讨厌!
粉丝群体一定要多动脑,反击要打对要点,你们要分清楚合理分析预测和黑之间的区别,盲目骂别人黑,恰好给自己树立了更多对立目标,对电影对刘亦菲都不是好事!pg one和肖战的前车之鉴如同昨日呀!
9月7号,最后更新:从公关思路来看,口碑已经彻底没希望了,那么接下来重点就在首映票房了,团队很清楚这是一部后继乏力的电影,首映和次日票房几乎就是全部票房,那么目前营销的重点就是如何引诱或者忽悠更多观众去看,所以接下来就是重点抨击盗版,宣扬看盗版道德有问题,道德有问题的人评分自然不公正,争取尽量蒙蔽更多观众,通过好奇心驱使观众走进影院一探究竟,口碑不要了,票房不能放弃!
其实对于一个明星来说,演技呀人设呀口碑呀,重要但是并不是最重要!一个明星存在的价值是她的商业价值,电影明星商业价值最直观的体现就是电影票房号召力,所以明星背后的营销团队可以不要口碑,但是票房不敢放弃,一个明星一旦商业价值被质疑了,那她离被市场抛弃也很近了!
刚开始我们会疑问,营销团队为什么不让刘亦菲跟迪士尼切割呢?现在从这个角度考虑,你会发现,不是不切割,而是不能切割,想保人就必须保电影!
粉丝或许只是想单纯为爱豆发生,而明星背后的团队却深知利害关系!
想明白了这些,自然就理解了公关团队所做的努力!都是生意呀!
真香失败……剧情涣散,表演僵硬,打戏还是十几年前国产古装剧的水平,巩俐这个女巫的角色加得实在是太失败了,最后那个射大雕差点把我笑死……
仙女姐姐好美,歌好听
……o.k.(钱德勒初见莫妮卡式ok)
今天Disney+首发,198大洋线上看,伴随着English cc字幕,别提有多爽了。3分献给我的198块!
1.皇帝要让花木兰做将领的时候,花木兰却拒绝了,因为她要回家向家人赔罪。父母没有因为对她催婚而向她道歉,她为什么要因为展示了自己的“气”而道歉?花木兰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女性,她不应该觉得女性有“气”是一种罪,她应该觉得这是她的天赋。她也不应该觉得女性不能带兵打仗,她应该觉得男性能做的事,女性也能做。2.本以为电影最后人们不会再觉得有“气”的女性是女巫,结果电影压根就没提这件事。似乎这个问题根本不重要,只要电影最后花木兰取得成功了就行了,其它女性过得好不好不重要。但是花木兰一个人不再受到歧视,并不代表所有女性都不会受到歧视。3.中国的故事被美国人拍成电影,演员都是中国人,说的却是英文,这让我感觉很魔幻。假如中国的电影公司把美国的故事拍成电影,演员都是美国人,说的却是中文,估计会喷死吧。
对剧情和设定感到hmmm的朋友可以把气理解为原力,木兰理解为天资聪慧的原力少女蕾娅,巩皇理解为堕入黑暗面被放逐的黑武士,这样一来故事就通顺多了
垮得蛮彻底的。。所有人物都很脸谱化,包括反派,剧情不出意外地乏善可陈,没有谁演技在线
前面部分总感觉在看亚洲地区的电影,不过在说别人为什么说英语的同时也得想想自己的IP为什么不能自己拍。迪士尼还是牛,自家的风格仍然保留也没有太严重的水土不服。
1.0 全方位的烂,不必苛责人尽皆知的刘亦菲的差演技,她真不是最差的那个,导演比刘亦菲差得多,调度根本是胡来,镜头设计,分镜,剪辑全部都有很多莫名其妙,越轴胡乱用,摄影机旋转胡乱用,剧本沿袭迪士尼动改真的一贯套路,几乎没改,如果说动画我还能以给小孩子看为借口去接受剧情的逻辑问题,那么真人电影还那么胡来,我绝对接受不了,到处都是bug,更不要谈人物了,最后我也不知道这片的投资花在哪了,真的用在了特效上?完全的网大质感,游戏质感。我真的没有在这部电影身上找到哪怕一丝的优点
2.5 果不其然地滑入儿戏式的东方学想象、“成为一种生意”式的伪女性主义表达。之前始终没怎么关心过这个片的新闻,看正片才发现竟然是没有歌舞片段的。其实高水平的欢脱歌舞、油腻但活灵活现的表演方式(比如去年的《阿拉丁》),几乎是解除迪士尼如同僵尸般叙事模板的唯一出路了。而这部电影却做着把僵尸进一步僵化的努力,创作地越认真,效果越可怕,直叫人怀念动画版的一场场歌舞秀。迪士尼“公主真人版”电影一贯的问题都是故步自封、毫无想象力,但至少在高投资、正向创作心态的保证下,能做好“花瓶电影”的本分,这部同样差不多如此。
突出了女性独立自主的想法,不能用美貌来定义女性,应该用品格来定义。
30美金的超前点播...可能是我期待太高了 优缺点都很明显的一版花木兰 优点当然是武术编排和画面 雪崩那场戏尤为突出 缺点则是我没有看到木兰的成长 她对自我身份的认同过程太潦草了 我完全无法和她共情 最后被剪掉的动画版桥段的确对剧情有影响 7/10
【C+】比较失望,看得出野心很大,想做出一种有别于此前迪士尼风格的历史史诗感,但受限于童话风格,战争场面看起来像儿戏(也和导演动作戏调度水准不佳有关)。其次,花木兰的人物刻画也不够好,这个角色明明塑造空间很大,但无论是花木兰选择面对自己的动机,还是军队们接纳花木兰女性身份的过程,都处理的太过于简单潦草,使得影片核心情感浓度大大减弱。最后,刘亦菲也不行,她太柔了,身上缺少战士的狠劲儿和不屈,面对复杂情绪的场景,其单薄的演技也无法撑住人物,以至于我看完全片,竟都觉得花木兰全无魅力。
多了一个星给神仙姐姐!!!这电影很迪士尼童话风格了,符合我的预期,当时不能用普通电影的尺度来衡量!记住这是迪士尼童话系列就完事儿
刘亦菲怎么做到一个表情演完整部电影的 巩俐的角色完全没必要 我最喜欢的木须也没有 小时候最震撼的全京城百姓下跪感谢木兰也没有 迪士尼擅长的电影配乐也没有 难看至极
是很一般,但分低了。看迪士尼就像看童话故事,不能太较真细节,童话故事若较真细节,都是假,但小孩子们就是会信会喜欢。同样道理,花木兰这类故事,如果真的去较真的话,你说一个女人,长期女扮男装混迹在一帮男人当中,却能不被认出,难道周围人都瞎吗?我觉得只有一种可能,该女子长得五大三粗、肤黑貌丑,所以,意淫花木兰、祝英台这些能够女扮男装,却又长得很漂亮的人,可以休矣。最后,啥叫文化输出,这就叫文化输出,能让别的民族,去拍你民族的故事。这方面,我们常年输入,偶尔输出,值得鼓励。
我的电影票钱
西方人误读东方文化集大成之作
水土不服+演员表演形如枯槁
又有凤又有龙,真可谓龙凤呈祥,花木兰在这里向全世界人民拜个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