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撤出中央苏区。在转移的途中,面对着地上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和天上敌机的狂轰滥炸,英勇的红军一次次从血路中杀出,在一次又一次的突围当中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作为一名有志于入党的年轻人,看完这部电影,我感触颇多。
电影名为半条被子,电影中用几个镜头多次点题,战火纷飞物资缺乏的年代,仅有的一条被子是女主角对丈夫的深深思念,湿被子扑灭了战士身上的火,暖被子治愈了着凉的小同志。
同时,这部电影给了我心灵上的感召。第一,女主角不甘示弱,用实际行动证明“谁说女子不如男,妇女能顶半边天”,我们广大女同胞们,也应该有如此觉悟,解放思想的“小脚“,勇敢踏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第二,从果断参军,到用行动贯彻党的宗旨意识,用生命坚持党的革命理想,让党的光辉温暖了基层群众的心,我们有志于入党的青年也应该如此,去了解,去践行,去贯彻,去传播党的思想,以此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终身的事业。
“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半条被⼦”的温暖承载的不仅仅是⼀段历史,更是共产党⼈宁愿⾃⼰受苦也不让群众受苦、“⼀切为了⼈⺠”的初⼼和使命。
9月27日下午,革命历史教育题材电影《半条棉被》来到省高院展映,影片根据历史上的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三名女红军途经湖南省汝城县一小山村时,借宿徐解秀家的生活点滴以及红军为革命斗争不畏艰险、长途跋涉、团结一致、共同抗敌的故事。
大雨滂沱的秋夜,三名女红军在村子的一处屋檐下避雨,一杆步枪,一个电台,一床喜被是她们的全部家当,而屋内的小脚女人徐解秀带着生病的孩子注视着眼前的一切。从此刻起,她们的命运将因这床充满故事、充满期待的棉被紧密相连。
片中三名女红军帮徐解秀解放思想、破除旧观念,拿出仅有的药物给她的孩子治病,趁着修整期间帮她 修缮漏水的屋顶,在村民的房子遭遇焚毁时帮助村民筹钱盖屋等感人至深的故事,一幕幕地呈现在我眼前,感动着我,激励着我。红军战士们早已困顿不堪、伤痕累累,但在乡亲们面前,却又成了保护乡亲们的英雄,成了当地老百姓中的一员。群众们从最初不了解红军、甚至误解红军,到最后主动给红军送吃的、为红军战士们祈祷,最终,红军赢得了乡亲们的信任和爱戴。
当影片进行至三位女红军临走时将自已仅有的一床棉被剪下一半给借宿女人的情节,我内心的浮躁被红军的为民情结所吞噬,胸中翻起层层涟漪,五味杂陈……短短几天的军民生活,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服务的宗旨,彰显了红军亲民、爱民、助民、护民的为民情怀。
他们曾是多么鲜活的个体,为取得革命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已的一切,哪怕身负重伤,双目失明,步履蹒跚,也要坚决执行任务,勇往直前,决不后退;他们也是血肉之躯,也是父母的孩子,孩子的父母,有的十几岁,有的刚结婚,还未来得及为人父、为人母,就热血洒沙场。他们是时代的英雄,人民的英雄,革命的先烈,值得后人敬仰、缅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我们共产党⼈来说,中国⾰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半条被⼦”虽已尘封于历史之中,但它所散发出的精神却历久弥新。 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一个温暖的故事能够折射出真理的源泉和力量。“半条被子”里深深藏着共产党人的初心——谁赢得了群众,谁就赢得了人心。过去如此,今天依然。“一枝一叶总关情”,聚焦平凡一幕,实为不凡之人,这是红军长征路上的一段平凡往事,但电影中的人物角色却闪烁着不平凡的光彩,正是点滴平凡中的不平凡造就了今日的中华民族与中华儿女。人民至上,以民为本,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更是每一名党员的初心。无论身居何职,当以人民利益为重。在人民群众需要的时刻,为他们撑起一把雨伞,送去一片爱心,助他们渡过难关,这应该是值得一做的事。平凡的人,可做不平凡的事,无论大小,只为初心。
不能因为观众不懂、观众要求不高,就这么拉胯吧?
老乡家里穷得没有棉被,也不能拍成老乡的孩子睡在草窝里吧?人家只是穷,不是懒,穷人会用草编成席子铺炕、盖身上的。
老乡家房顶漏雨,也不能拍成女红军爬上房顶用本来就在房顶的多余瓦片盖一下吧?人家只是穷,可能瓦片破了,并不是懒。如果简单地重新排列一下就能修好,他们会自己弄的。
还有女主的路线一定要寻找她丈夫,丈夫大过天。红军来是解放人民的,编剧导演倒是给大踏步退回去。女主角的丈夫本来解除了包办婚姻,正常情况应该是女主角学习了先进思想后,自由恋爱。哦,编剧导演偏不,一定要女主角和婆婆一起逼男主收回休书,完成包办的婚姻。男主勉为其难地圆房,在棉被下说出心里话“世上真有后悔药啊”!他是真的为了“事业”解除包办婚姻,他并不真正认同婚姻自由!
一些零碎的细节也把导演的低素质暴露无遗。看了眼导演,他拍了好几部红色题材电影,居然连战场上的动作行为都不做设计,让中弹的人被架着胳膊站起来,马上两人都被敌人射中胸膛,真匪夷所思了。
叙事方面,开头堆砌了好多片段,也是看得糊里糊涂。
中外电影的比较,常常会将叙事手段的变化,作为其中的考核关键。从第五代导演开始,中国电影的叙事手段开始多样化。但是作为大众来说,烧脑的电影未必就是好电影。所以,这些年来的高票房电影,诸如《战狼2》《流浪地球》《我不是药神》等,在叙事手段的表现上是比较普通的。尤其是《战狼2》《红海行动》等同类型的电影,他们在故事的讲述上,选择了大众最喜欢的线性叙述结构。 《半条棉被》虽然整体上选择了线性叙述的方式,但在其中有较多的插叙、倒叙等错置次序,即3位女红军回忆丈夫、回忆师长、回忆战斗的场景等。同时,影片结尾也采取了开放式结局和寓言式表达。这样的结构,在我们的主旋律电影中出现得并不多。所以,影片围绕这一床小小的棉被,女红军们的回忆,反映出战争的残酷、长征的艰辛和老百姓的不易。尤其是红军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但他们共产主义的信念不变,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不改,主旋律的精神气韵得以升华。 什么是共产党?80多年前,三名女红军用半条棉被作出了回答。老百姓正是从她们身上,认识了共产党!正如徐解秀所说的,“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一条棉被剪成两半,记录着红军与百姓间的亲密情感,也象征着共产党和人民群众,须臾不可分离。所以,《半条棉被》的故事,既是复述历史,更是激励当代:不要忘记初心和使命,走好今天的长征路! 因此,无论是从历史事件中进行选材,还是进一步凸显新长征的寓意,甚至是在叙事方式上的变化,《半条棉被》都具有了一些新的特质,这也为后疫情时代主旋律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标杆。影评cr
平平淡淡的故事,但特别感动。故事里的点点滴滴看似平淡,很多细节确处处体现出我们革命队伍的纪律严明,革命精神以及军民鱼水情。
一条棉被的信息贯穿整个故事。故事中老乡问什么是红军,红军就是即使自己有一条棉被,也要给老乡(老乡孩子生病刚好),为了让老乡留下,半条棉被也要给!虽然这条棉被寄托了女主的爱情和相思,她也舍得!当战友生病时她毫不犹豫拿出那半天棉被,结尾战友为了引开敌人,挥起了半条棉被的红色背面……女主躺在阵地看到了自己的爱人,看到了自由翱翔的老鹰……
讲个小细节,电影中老乡是童养媳是缠裹脚布的,听了红军的故事,在结尾老乡赤脚走在田野间,这一点就是打破封建迷信,崇尚自由的表现。
值得看看,红军爱百姓,百姓拥红军!
《半条棉被》影片讲述了1934年10月真实发生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长征途中军民鱼水情深的故事。三名红军女战士,借宿在徐解秀家中,当晚她们四人一块睡在厢房里,盖的是她床上的一快烂棉絮和一条红军的被子,第二天临走的时候,女红军为了感谢徐解秀,把尽有的一条被子剪了一半送给她。这是红军长征路上的一段平凡往事,但电影中的人物角色却闪烁着不平凡的光彩,正是点滴平凡中的不平凡,造就了今日的中华民族与中华儿女。
巨烂无比
单位在职工文体中心组织观影,很好地睡了个回笼觉。
五分钟微电影的素材,为了给全国性党员活动日提供方便,硬是扩充成一个半小时。于是原本只是一名卫生员的女主,背负了寻找老公、关爱群众、统一战线、鼓舞战友等等光荣使命,甚至最后还能领导一场规模中等的阻击战役……真是寡姐看了想沉默,惊队看了也流泪。
要不是坐最里头不方便跑路,谁要浪费这两小时时间。🙃(国家也拦不住我打差评)
482。为了剪视频,把一部平时不可能打开看的电影硬生生看了四五遍。
还挺感人,单位组织看的免费电影
被低估的红色电影,演员、剧本、角色的塑造完全出乎意料的好,一个半小时很标准走完一个电影该走的流程,没有敷衍,里面的些许不自然和最后战争场面的拉跨我可以忽略。更重要的是,片子做到了真正尊重中国女性,国家发展到今天女人的贡献不只是“撑起半边天”,我觉得远超“半边”了。
甚至没了原型的精神,没啥设计,但,生硬的地方占大头
本质上是个群众故事 可是根本就没拍出群众路线 群众工作方法 实际上整部影片都弥漫着这种只有元素没有精神的陈旧审美 组织纪律 战斗素质 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表现这就是毛主席反对的党八股嘛
不知道会不会上映,感觉质量堪忧。在故事原型之外的艺术构造部分内容量过多(以至于有些淡化原型故事本身),且存在诸多不合理情节。如果真的会上映,能经得住市场的考验吗?
一个故事两个片子。这部好歹在服装设计上还是讲究了点的,不象那部直接上了各单位“重走XX路”的订制,成色新得简直令人发指。不过故事仍然欠点讲究,为了丰富剧情塞了很多内容,拼凑痕迹太重。比如小湘同学的工程师属性,赶上机器猫了。穷苦老乡居然住着青砖大房,房顶漏雨要表现一下军民鱼水情,也不过是瓦片重新摆放整齐。感情这家老乡的男主人就是个文科生,漏成那样不知道自己上去捯饬一下?这不是老乡蠢,应该是导演吧。
白瞎了一个真实而动人的故事,拍出了一部尬出天际的电影,松垮的剧情,凌乱的剪辑,强行的煽情,还有女主仿佛永远聚焦在十米开外的眼神。。。团长奶奶率一众亲友冒生命危险赶到战场,只为催促团长和女主尽早圆房;缺医少药、吃不饱穿不暖的一队伤病员因为挖了地里的一个小红薯,出手阔绰地留下三枚袁大洋;而腰里缠满袁大洋的红军,一路没拿出一个钱来给伤病战友们买药买粮,宁愿带着一身钱死在战场(好把钱留给敌人吗?);住着砖瓦大房、随手能拿出红军一个人一个月份额量的盐巴、戴大银耳环的农家妇女家里竟没有一条被子;以及,该农村妇女在女主的鼓励下,解开三寸金莲的裹脚布,转眼长出一双美丽的大脚,创造了人类骨科学的奇迹,片尾赤脚的特写大镜头就怕你们观众看不到,这剧情不亲眼所见谁敢信?!
花120块钱陪我爸妈看这个电影,谁能不感动于我的孝心呢?
真的好气啊,确定不是黑编剧?大队那么强,要一群老弱病残替他们开路,主角人全死光了就来支援了,HKJC都没这么卡点准时!
一个故事两个版本不同公司制作,同样被骂的,真是全球少见了。看起来棉被这版比《半条被子》制作更精良,可惜同样是空洞无味如高考命题作文。今后又多了一部《逐梦演艺圈》
个人觉得还不错,女演员的大眼睛一流泪就忍不住跟着流泪。爱国主义教育影片有拍得越来越好。准备去看金刚川。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活动送的福利,组织大家深情的看了一个半小时,几度哽咽
明明很感人的题材,由于编剧实力原因拍得不尽人意😂
听制片人讲拍摄故事,看工作人员发各种尬吹的文章比这所谓的“电影”更有意思。
为响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电影党课而组织观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