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梅园新村30号
梅园新村30号,当年曾是周恩来、邓颖超办公和居住的地方。这部电影就是围绕梅园新村30号讲述的谍战故事。主要讲的是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进驻梅园新村与国民党政府进行谈判期间发生的精彩历史故事。整个故事由熊向晖贯穿,一本周恩来无意间遗失的笔记本展开了整个故事。故事情节没有很大的跌宕起伏,但都透着周恩来的运筹帷幄,风度洒然。无论何时何地周恩来都是聚光灯下的一号目标!
2 ) 目标,特务,士兵,暗桩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标题是调侃了《锅匠裁缝士兵间谍》,倒不是我喜欢生搬硬套或耍滑头,而是真心觉得,这两部片之间确实存在多处相似。上世纪东西方的冷战,尤其是60年代初到80年代末柏林墙高高耸立的那一段时期,是美苏间谍较量的高峰时段,是世界谍报活动的黄金年代。我一直认为,我国从抗日战争结束,到国共撕破脸皮兵戎相见之间那短暂的和平时期,是堪比冷战、书写谍战故事的绝佳背景。近十年来,我认真看完的国产剧只有一部《潜伏》,其主要情节就大致集中在这个时期。可惜这段日子太短,否则以国人对政治智谋的钟爱程度,华语文学界肯定能出几个勒卡雷,陆德伦,克兰西这样的间谍小说巨匠。
言归正传,看《一号目标》时,我脑海里不断闪过《锅匠》的画面。那部电影我看了两部,又参照了原著才大致搞懂来龙去脉。两部电影在很多方面,大有“同父异母”之嫌。情节均是围绕一个内鬼展开,那边圆场管人叫“鼹鼠”,咱们叫他“暗桩”;两个故事的立场正好颠倒,《锅匠》是要找内鬼,本片则是保护内鬼不暴露;周恩来就是圆场的乔治•史迈利,吕一然就是苏俄特务头子卡拉;故事起因也大致相同,都是某个大人物犯了错,人家是老总判断失误,导致布达佩斯传递情报失利,特工人员被害,本片是周恩来在美军飞机遗失一本笔记,导致暗桩身份的蛛丝马迹泄露给美方和国民党,而且两片的内鬼都是一桩旧案的主要嫌疑犯之一;史迈利设圈套,逮住鼹鼠,吕一然也布陷阱,但被周恩来和手下智破,无功折返,两片结尾都以从容不迫、和风细雨的姿态宣告胜利。
这两部电影,都是把迷你剧的容量浓缩到一部电影,副作用就是理解障碍。《锅匠》的晦涩相信看过的朋友都有体会,《一号目标》也很考验理解力,半年多的时间跨度,超过10个主要角色,全在100多分钟里说清,整体而言算得上有条不紊,聚精会神的话,不难跟上,但也只能说清,做不到说透。角色出场时,也没法遵循常规的戏剧套路,用对白、文件等手法自然而然带出姓名背景,要像老版《三国演义》一样不断出字幕。笔者这互联网泡出来的一代,要不是对民国史略有了解,根本来不及阅读那些竖排的字,也许年长一些的观众会有亲切感。影片转场很多,极少有超过一分钟的场景,还有多处将两三个阵营交叉剪辑的片段,都给人仓促之感,不够时间深入地体验情绪。戏剧冲突来不及深入时,常常借助配乐来助推一把,影院里不时轰然作响,比昨天看《X战警》还爆发。
当然,归根到底,本片和西方谍战片还是有根本上的区别。开头烫金的立体大字一出来,配上那常伴红色经典的音乐,就知道这不是《听风者》那种浪漫主义戏说,而是我国特色——主旋律。如今的主旋律比样板戏年代时髦了不少,除了拍摄手法更商业,还加入许多含蓄但又令人印象深刻的东西,标志意识形态上的悄然转变。可以举片中的仪式为例子,有两场婚礼,共产党的中式和国民党的西式,婚礼是礼仪和文化的展示,象征意味非常强烈,影片是国共双方在美国调停之下的博弈,表面上,国民党的风俗更接近美国的西方文化,赢得胜利的盘面更大,但细看,马歇尔将军对京剧赞不绝口,并据此改变战略,而周恩来娴熟的交谊舞、对自助餐的热爱,则在说明,共产党骨子里比国民党更能认清局面,也更有资格赢得未来,在这里,只能替蒋公道一声惋惜了。(文/方聿南)
3 ) 现实永远比电影更精彩!
文:赵猪
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尽管在谍战类型的电视剧长盛不衰,但是大银幕上近些年却很少有作品面世。前几年一部《风声》赚尽票房口碑,可是后续仍然没有太多电影厂商跟进。而其实那风云诡谲的年代里,实在有太多可以挖掘的素材,而且也非常符合类型片的要求。近日,总算有一部根据真实历史改编而来的《一号目标》上映,让观众知道,真实的历史,其实远比电影所表现的内容,更加精彩!
《一号目标》是根据中共历史上著名的三大红色间谍之一——熊向晖先生的故事改编而成。虽然近年来各种机密档案相继解密,公布于世,但是那个年代里,曾经发生的许多事件,至今来说,仍然像是被笼罩在一层迷雾当中,不够真切。《一号目标》正是取材于此,讲述一份笔记本遗失,导致中共一位隐藏在敌人内部的名为“一号目标”的间谍浮出水面,由此,双方相互角力,一个为剿杀,一个为保护,而貌似公正的美国方面在其中则摇摆不定,三方混战之中,“一号目标”究竟是谁?他的命运又将如何?作为一部电影而言,这些都是它先天的吸引人之处。
说到类型片模式,随着中国电影市场日渐成熟,类型片的细分和需求越来越大。找准电影的类型,并且按照严格的类型模式和元素完善一部电影,是最科学也最省事的办法。近年来来,惊悚片、青春片、喜剧片和公路片等各种类型电影都发展出不错的成绩。而谍战片无疑是被中国电影市场忽视了的重要一环。
在这里,并不想讨论谍战片在中国市场为什么会如此稀有,那有太多电影之外的因素。至少从《一号目标》来看,谍战片还是大有可为的。八一厂老导演翟俊杰年过七旬,仍然宝刀未老,在影片气氛、节奏把握上游刃有余。蒋勤勤、刘小锋、孙茜、张瑶等以往就经常出现在谍战剧集中的类型化演员,也驾轻就熟地完成了自己的表演任务。尽管对于内地观众来说,最后的结局大致上都能猜个八九不离十,但是随着电影剧情的推进,始终为主角捏一把冷汗的投入感,还是很爽的。
最后,稍微多说几句。在那个年代,尽管可说是同室操戈,煮豆燃萁的一场战争,但是为了各自的理想和信仰,付出鲜血和生命,无论成败,其精神都是可钦可佩的。此外,假如真有穿越的话,真实回到那个年代去切身感受他们身处其中的种种煎熬,有如在刀尖上行走的生活,以及种种完全不受控制,毫无逻辑可言的事件发展轨迹,或许才更能体会到他们身处其中的艰难。而《一号目标》虽然并没有在这方面做出太大的突破,但是至少能够让我们有所感悟,已经算是难得。
4 ) 揭开历史看谍战往事
看完《一号目标》,感觉是国产谍战片又提升了一个台阶,敢于揭秘历史,并进行商业化类型化的演义,给历史人物和事件注入现代的情感、思维方式,甚至重新解读信仰和价值观。对于那些已经尘封于历史的谍战往事,其中的热血与惨烈,黑暗与光明,都不是单一的存在,难以言说。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难以言说的真实情境,《一号目标》也有值得让喜欢军事、历史或间谍史的朋友们珍藏的理由,当国、共、美,三方势力的微妙关系,高层人物之间的谋略博弈,中层特工的机关算尽、生死斗法,底层特工的命运流离,多层次的折射出那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其实关于1946年那一段变幻笼罩在南京城上空的历史风云,现代人应该不会太过陌生,那些存在于纸面上的记载或影视作品中的呈现,已经非常丰富且详尽,对于那些富有传奇色彩的特工机构、名牌间谍,都称得上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一号目标》最大的一点突破也就是打通了历史与故事的隔阂,在真正的历史时空中演义特工情报战,而不是打着历史事件的幌子在虚构的枝节上继续添枝加叶。影片首次这发生在1946年的一段谍战往事搬上大银幕,背负的压力不小,好在幕后高手与台前众星的倾力创作,在华丽的历史布景上,演绎出惊险奇曲又悬念迭起的谍战大戏,并且把谍战题材的真实与虚拟的比例改写到一个未曾有过的地步,当蒋介石、蒋经国,美国的马歇尔将军,以及当时中共高层首长形象出现在这场谍战中,并对胜负形势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国产谍战片也首次得以揭开(而不是噫想)历史的神秘一角。
《一号目标》中刘小锋饰演的熊向晖是中国谍战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之一,影片故事便是取材自他的亲身亲历,他丢失了笔记本很可能暴露身份,造成严重后果,为了解决危机,中共代表团布下奇兵妙计,与国民党的特工组织展开惊险的周旋,最终化险为夷,熊向晖同志没有暴露,还因为“太子爷”蒋经国亲自出席了他的婚礼,让保密局的人打消了对他的怀疑。
由笔记本遗失那一刻起,所有的角色都像被充分调动出巨大的悬念,美艳与果断并存的特工女汉子蒋勤勤、青春俏丽不失谍女机智的孙茜、情感丰富温婉动人的张瑶,三大美女轮翻出彩,特别是蒋勤勤与孙茜的餐桌对峙,风格碰撞成为难得的亮点。
非常值得肯定的是,陈国富继《风声》之后再次接手谍战片,其商业水准的驾驭能力,以及翟小兴、翟俊杰这一对技术高超的父子导演,重量级的幕后阵容,给《一号目标》带来了非一般的扎实和凝炼,全片几乎没有多余的费笔,无论奢华但凝重的历史景相,还是性格饱满又深藏真实心境的诸多角色,谍场斗法。
5 ) 有些人刷低分很显然是带着政治任务而来
青春万岁,,小花,西安事变,林则徐,红色娘子军,野火春风斗古城,知音,双雄会,乌鸦与麻雀,烈火中永生,我们村里的年轻人,英雄虎胆,海魂,董存瑞战火中青春,英雄儿女,上甘岭,建党伟业张思德,停战以后红孩子,风筝,少年彭德怀,东山学堂,白求恩大夫,粮食,地下尖兵,锦上添花,洪湖赤卫队,啊摇篮,火烧圆明园,神鞭,红旗谱,这些轰动一时的经典都遭到恶意刷分,他们害怕下一代看到这些经典,否则他们睡不着觉
6 ) 编剧也太扯了
应该承认,此片的历史背景和部分细节是真实可查的,
比如说,熊向晖确实是潜伏在胡宗南身边的卧底,
马歇尔确实来了中国,与周恩来、张群协调停战,
问题是,马歇尔大使在拿到周恩来的笔记本后派人调查谁是那个神秘的“熊”,这一段纯属虚构,而且会误导无知观众,
马歇尔不可能对笔记本的某个细节发生特殊兴趣,因为他是一个纯粹的美国军人,而且刚来到中国,人生地不熟,假如他对南京的夫子庙有兴趣,或许还说得过去,
他手下那个军官竟然自告奋勇多管闲事更是匪夷所思,如此“热情”甘当“自干五”的美军真是太罕见了,
编剧不了解美军的文化,意淫了一个经不起推敲的故事。
看完熊向晖自己的回忆来看……emmm,仿佛所有人物都被强行降智了。周做着周不会做的事,熊叫着当时不叫的名字,胡宗南戴着胡不会戴的勋章略表,盯梢只离一个车身那么远,知道被盯梢了下饭馆还特意找个靠窗的位子方便特务监视,平行剪辑强行高潮尴尬,“吃饱撑的”233 自助餐那段把周演得太婆妈了……英文字幕:“蒋介石”Jiangjieshi、“多加一块钱”one kuai extra。推荐熊向晖自己写的书,历史比电影有趣多了。2017-05-01想看
还挺好看的是怎么回事。。。
哇,好高的分。
海报抄得挺好的
导演父子俩合伙来骗钱了
被豆瓣某一群人坑低的电影。
中国的文化基底深厚, 一部简单的电影我就可以看见中国人做事的方法。
蒋勤勤 / 刘小锋 / 孙茜 / 张瑶 / 穆雷克 / 张晨光 / 果静林 / 林栋甫 / 刘欣 / 黄薇 / 翟万臣 / 薛山 谁会为这12人浪费108分钟?就认识蒋勤勤……
伍豪魅力无穷啊
蒋干盗书这招真棒!蒋勤勤还是很美的。
其实我觉得真不错啊,不过演周总理的那个演员不行
铁树,哪一个是你的豆瓣号?!!
一般吧,化妆好假,没能看完。
无论是历史背景 还是紧张的故事情节 都算是一部近几年少有的谍战题材电影中的精品 尽管其题材内容与《风声》极为相似——关键的卧底由“老鬼”变成了“熊” 然而 跟早前出现的谍战电影着力于场面调度和情节设计等相比 本片更加侧重对情报获取的深度描述 从而突出角色在剧中的关键作用 翟小兴将门虎子啊
中国的主旋律影片还停留在美国20世纪80年代的水品,对比美国现在的主旋律影片《白宫管家》就可以看出,中国主旋律还在歌颂领导人,顺带描写小人物;而美国主旋律已经变成歌颂小人物,侧面烘托领导人。这片子其实还不错,只是对主旋律这种形式的电影不太喜欢,3.5分吧。
陈国富竟然是本片的监制。
央6烂片
这里面的周副主席一直用画着粗眼线带着假睫毛的眼睛含情脉脉的看着所有人ˊ_>ˋ刘小峰枕着他的大腿留下一滴热泪最后蒋勤勤演的女特务也被他电倒-_-#
就知道有些SB会乱喷。
绝对精彩,丝毫不怠慢情节,简直能拍案叫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