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当局为了维护大石油寡头的利益,鼓励资源消费,强制规定卡车司机的时速为55公里/小时(最耗油的时速)。一伙绰号分别叫鸭子、猪圈的几个大卡车司机对此极为不满,无视法律保持经济时速行驶,并在公路上与一个贪腐的警察斗智斗法,卡车司机们的队伍日益壮大,政府动用军警进行镇压,最后当局将鸭子的领头车炸毁在桥上,然而鸭子却奇迹般生还,受到美国民众英雄般的欢呼。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引进的第一部美国电影
Convoy (1978)
食指の电影研究所出品
美国著名导演萨姆·佩金帕(Sam Peckinpah)凭借其暴力美学而闻名于世,其拍摄的多部西部电影至今依然被影迷和电影学者奉为经典。《性、暴力与死亡》将从叙事内容和视觉实践方面为大家介绍几部关于佩金帕的几部经典作品。
导演: 萨姆·佩金帕
编剧: Bill L. Norton
主演: 克里斯·克里斯托佛森 / 艾丽·麦古奥 / 欧内斯特·博格宁
1976年,一首名为“Convoy”的歌曲登上了公告牌排行榜(Billboard)的冠军宝座,歌曲的内容大致描述了当时一群在全美各地躲避行速限制以及收费亭的卡车司机。
剧作家比尔·诺顿(Bill Norton)将这首流行歌曲改编成了剧本,并将剧本交给了百代(EMI Films)。而百代则将剧本交给了即将破产的萨姆·佩金帕。随即,“一直都看不惯剧本”的佩金帕将原本的轻喜剧脚本改成了政治讽刺剧,并增添了许多新的枝叶。
然而到了拍摄现场,烟酒和毒品并行,躲在拖车里的佩金帕与拍摄电影越来越远。手下的活,也基本上有好友詹姆斯·柯本(James Coburn)代替完成。电影最终于1977年的9月完成了拍摄,比原计划晚了近2个多月;一个月后,佩金帕又被“请去”重拍了几场戏。经过几个月的剪辑之后,佩金帕向百代交出了一份长达3个小时20分钟的作品。马上,百代便开除了这位导演,接手了影片的后期任务。
影片故事并不复杂,讲述了一群卡车司机相互连结抵抗腐败警察以及与石油贩子狼狈为奸的政府的故事。(为了维护石油寡头的利益,鼓励资源消费,美国当局强制规定卡车司机的时速为55公里/小时即最耗油的时速)。放在如今可能觉得有些夸张,但在那个卡车文化盛行年代的背景之下,便很好理解了。
正如影片中政客所言:……大货车、水果车、垃圾车、有蓬汽车、火车、还有18轮货车,这些都是我们国家所赖以生存的手段…….换句话说,是在大卡车上所构建的社会和生活。(然而这些出身贫寒的卡车司机却一直被主流所忽略和流浪)
反叛、反智、反政府的主题之下,在20世纪70年代的卡车司机文化简直就是民粹主义的代表文化,在当时勤劳、善良却又贫穷的卡车司机甚至被誉为现代牛仔。(佩金帕对此的敏锐度,将原本充满喜剧元素的剧本改成了骑着机械的当代西部牛仔电影)
影片上映之后,在1979年能源危机(伊朗革命爆发)期间数千名卡车司机举行罢工,并参与了暴力抵抗活动。勇气、平等和正义,再一次充实了美国精神的血液。
电影的主旨和其所代表朴实无华的田园诗般的精神,让这部影片在票房上大获全胜,也是佩金帕商业成绩最漂亮的一部影片。即使是在冷战另一侧的苏联,都被片中这种“勇气和牺牲”所感动。(浪漫主义之下亡命之徒和绿林好汉只是一线之差)
即使是冷冰冰的大开车,佩金帕也拍出了史诗般的感觉。片中一段卡车司机和警车的追逐戏,通过剪辑,创造了“卡车交响曲”的美感与诗意。
而另一段“酒吧斗殴”的戏码,佩金帕足足花了十天的时间才拍完(算上期间吸毒喝酒的时间),标准的“佩金帕风格”。
然而,当时的影评人对这部“美国精神”之作却并不看好。纽约时报的影评人文森特·坎拜评价道:这部电影是一部肥胖的,费钱的,充满虚情假意的神话,男子气概,浪漫的开放式道路废话以及难以置信的自我放纵之作。
《综艺》杂志的电影专栏里则写道:山姆·佩金帕的《大车队》(Convoy)一开始是《警察与卡车强盗》(Smokey and the Bandit),接着是《白鲸》(Moby Dick)和《悲惨世界》(Les Miserables),最后以惯常的剧本混乱告终,同时充斥着随意发生的卡车撞车事故和各种各样的破坏场面。
《乡村之声》的影评人兼电影学者安德鲁·萨瑞斯则持保留意见,他认为影片的视觉效果完全可以忽略所谓的电影内容即故事。(完)
投稿及其他事务请至「食指君」工作邮箱
zxl512@163.com
看!這就是我所說的,Sam Peckinpah擁有將「銅皮鐵骨」的公路片與「策馬揚鞭」的西部神話完美結合的深厚功力,驅使二者互不分離的關鍵因素莫過於從無法無天的西部延續至公民抗命的現代,流浪貨車司機(不羈牛仔)內在永不停歇的癲狂情緒,因此唯有同樣漫長的「追逐」才能讓人物的行動產生源源不絕的能量,而影像則透過不受束縛的(幽默、刺激)能量傳遞(隨時隨地生成的貨車隊伍)得以運轉。
七十年代的卡车司机群体,就已经发展出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语言甚至文化,他们的诉求本质上也是 better living,反抗剥削和压榨,而政客伺机利用这一点为自己拉取选票。故事的结局是美好的,但今天的现实则不然。
配乐弱智...港片二大爷
开卡车也能这么cool, 还能钩到Ali MacGraw.
the director version is 3h30m, but it was cut into 1h50m, Chinese audio, no wonder it was imported by gov, truck scene reminds me of Steven Spielberg's <Duel>, those two films really make trucks with human nature
逃避交警追捕的卡车帮在公路上飞驰,一路吸引别的卡车司机加入,并逐渐发酵为一场社会事件。前半部算不算是《速度与激情》的祖师爷?一众卡车司机开着货车在州境公路上与警方飙车,前者自然安然无恙,后者则承担了大部分撞车,穿广告牌,爆炸的戏份。后半段随着媒体与政客的加入,开始演变为一场抗议行动和行为艺术。当然,佩金帕对于警方,政客,媒体这三类人都抱着嘲讽的态度,没让他们在卡车帮面前占到什么便宜。高潮决战完全是西部牛仔决斗的风格,大卡车就像是牛仔胯下的骏马,佩金帕到了职业生涯后期还在表达对西部文明的热爱。
网上下到赶紧看了一遍,这个这个,难怪小学时候没看懂呢,哈哈哈。。。
我妈跟我念叨过很久有一部讲开卡车的帅片里面有女司机边喂奶边开车屌炸天我一直以为是这,结果不是啊还很男权思维女人若非被yy还很乐就是男人婆...这片是不是大排场改版Vanishing Point啊但阵仗大了情景却过于想当然,警长坏得要命然后一大群人开着别人的货来亡自己的命,要逃要截都是换皮的西部片思维结队呼吁挺傻的绑架人群为自己拉票的西摩卡塞尔州长是小丑拒绝被主义绑架只为自己干的孤胆男主最牛逼,但这闹到最后却感觉好像麻烦他都甩了便宜都他占了呢(虽说克里斯托佛森大长腿酷毙了),比起来《粉身碎骨》才是真正现代思维的70年代虚无主义啊.
『补標』早年间看过『2018/11/23』蓝光补標再看(只是没有了曾经的译制经典音轨)
补,一本正经拍囧片
卡车司机演绎美国自由?无法认同
政客跟最后警长的变化是被忽略的精彩部分。
【20220731】@电影中心。可以说这是一部红脖子极右的片,也给一说它左。卡车游行车队--what an erotic spectacle!! 卡车,这个词背后蕴含着的是工人阶级,靠劳动获取再生产资料,同时卡车又是工业革命最富有力量的生产机器。卡车作为司机肉体的外延,在V8引擎轰鸣下永不停歇地产出向前进的动力,冲破高速路上的路障,冲向阻拦自由的国民警卫队。另一方面,卡车的流动性(从点到点,时刻都在高速位移运输最被需要的物质,卡车头具备全部的能动性,所载的货物则是完全被动无力 (which might add more eroticism))也足够浪漫。在物欲的基础上覆盖了一层利他的功绩(就像片中的橡皮鸭,在铁桥上冲向开枪士兵集群,最后绚丽完结(影片及游行)。
如果工人运动发生在漂亮国会是什么样子,本片给出了一种推测,从餐馆打架这段之后,影片一直处在一股子莫名的亢奋中,车队的所有人行为和思想都很迷,完全没法理解其目的性,就如同混乱自由主义的嬉皮士文化一样,这估计是那个时代特有的思维吧,现在完全无法理解。另,卡车司机围攻加拿大是不是受了本片影响呢?
小时候的记忆,当年引进这片是不是想反映美帝的黑暗啊?
公路政治片,卡车司机闹革命,不懂美国人为何都喜欢往墨西哥跑。没想到改开后引进的第一部美国电影居然是这部。
此片至少有两个看点,一是酒吧乱战大混剪,二是车队狂飙爽笑声。还有一点,这是文革后首部在我国上映的美国电影,佩金法老师功何其高也。
美国电影的引进,首部就是从1979年底的《大车队》公映开始的,多少年才知道这是由大导演萨姆·佩金帕执导。其中有个情节很逗乐,大货车司机开着车,对着警车嬉皮的脱裤子,吆喝着说我要让你看看我的屁股,电影居然这般敢拍,这正符合蓝领阶层的身份特征。当时,看到一群司机敢于跟警察对着干,真不可思议。电影上,大货车奔驰于连绵无际的高速公路,给当时尚处于贫困的中国带来了对于现代化的渴望,直到1988年后,中国才有了第一条沪嘉高速公路,所以,电影不只是电影这么简单,它会让我们看到了更多,并从中得到一个最直观的比较。这也算是思想上的启蒙。
就一普通美国动作片了。
当年在影院第一次看美国电影,就觉得那几十辆18轮大货排队冲锋太雄壮了,橡皮鸭子和西班牙苍蝇这绰号古怪的可以。今日才知原来是萨姆佩金帕他老人家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