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伟大的卫国战争期间发生的历史的爱国战争悲剧。女主人公玛莎亚布契金才16岁,她充满了未来的野心和目标。像所有的人一样,在毕业后,年轻的女孩都在制定生活计划,准备进入大学学习,并获得她所珍视的专业。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它的计划没有实现,它的梦想被即将到来的战争的严酷和无情的现实所粉碎。玛莎很快就要长大了接下来,主角被送往列宁格勒州境内极其危险的铁路建设,所建铁路处于德国人炮火覆盖范围,为了生存,她还要经历许多生活的曲折。
俄国人好像总是有一种特质,天生的冷幽默,你说是冷漠也好,乐观也好,什么都不在乎也好,我个人认为都不足以代表它的国民特点,有时候他们也挺热情、细腻,也很有爱,但总体给人的感觉就是粗糙,坚硬,不拘小节,乐天派。当然不这样也不行,比如这部影片中所表达的恰恰符合这些特点,当时列宁格勒被德军围困,在如此严酷的环境下,他们总能想到一些临时但是管用的办法凑活一下,千方百计也能完成任务,并且乐天知命,坦然承受一切,活着就活着,死了就死了,尽最大的努力去干,干成了高兴,干不成也不懊恼,总之对着一个方向努力就是了。
电影中当时列宁格勒刚刚打破德军封锁线,打通了一个通往后方的缺口,于是俄国人紧急征招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包括学生和妇女,迎着敌人的飞机轰炸,在德军的炮火之下,利用短短的17天在缺口中硬是临时抢修了一条33公里的铁路,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啊,就简单的两条铁轨穿越森林和湖泊,有些地段干脆就在冰面上铺设,整条铁路就在德军的炮火覆盖之下。
凑凑活活铁路和火车算有了,但是车长、驾驶员、维修技师和机组成员从哪里来,会这些的人都已经被战争消耗完了,没这些人火车也不能自己走啊,于是苏军又是一番紧急征招,紧急培养,从学生中选拔,总之懂一些机械就能上车,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行,从而各种各样、五花八门、各行各业的相关人才,或者被欺骗、或着被强迫在这里汇集,终于凑够了火车运行的条件,可以发车了。
谁都知道这是危险度极高的任务,有可能就是不归路,但这些千差万别的人只要来到这列火车上就义无反顾,灵魂高洁的就像在凛冽北风中的白桦树,虽然因思想差别而不停地碰撞,却总是微笑着面对一切,此时片中人物之间的语言和一些小动作极为温暖人心。当这些人冒着德军炮火,克服种种困难,千辛万苦为列宁格勒城中百姓送来急需的食品,为军队送来紧缺的物资时,看着城中的人们为一点点食品配额的增加而欢欣鼓舞的笑脸时,于是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面对千疮百孔的城市和饥肠辘辘却斗志昂扬的人民,这些人就这样想尽办法,排除万难,铁路炸断就修铁路,火车炸坏就修火车,没有煤炭就烧劈柴,没有通信就靠人吼,没有信号就用手摇,利用烟雾阻碍敌人视线,冒着敌人炮火和飞机轰炸,不停地从缺口中向城中人民和军队运送物资,不知道多少次了,列车上的工作人员在战斗和劳动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已经彼此感觉是一家人,谁也离不开谁,并且男主车长也和女主列车员在生死中产生了真挚的爱情。
最危险的任务来到了,全车工作人员只知道这次任务要用脑袋和党票担保必须完成任务,因为车上有俄国最重要的资产和27名战争遗孤,需要从列宁格勒向后方安全的城市运送,却不知道在车上还有专门派出重兵保护的苏联核科学家以及回旋加速器,从发车开始所有人就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下,但运行的火车却遇到了在铁轨中未爆的炮弹,等工兵拆除的话黄瓜菜都凉了。
车长带着司炉工利用以前在海军服役的经验,顺利排除了炸弹,但火车在穿越一片危险的空旷地带时,遭到德军炮火轰炸,车厢连接处从中部被炸断,前半截运行到了相对安全的地段,后半截却遗留在了危险的路段,而孩子们就在后半截车厢中,随车苏军上尉为了保护国家机密命令车长继续前进,为此不惜逮捕车长强迫列车运行,紧要关头女主列车员摘掉了装有回旋加速器的车厢,车厢滑向了处于危险中的后半截列车,这下好了,不救也得救了,等着上军事法庭吧。
修理技师费尽心力在铁路旁被德军炸毁的车厢上找到了可以使用的车厢连接钩,但火车却无法通过这一片炮火覆盖的开阔地,为此车长决定利用列车上的高射机枪射击德军火炮阵地,希望在德军发现自己前可以为己方炮兵标明坐标,从而消灭德军火炮阵地,这种行动无疑找死,但俄国人就这么干了,还好,德军阵地被及时摧毁,但车长却没有幸免,牺牲了。
看到列车又可以安全运行,此时隐藏在火车上的德军特务突然行动,准备制造火车脱轨翻车事故,被副车长及时发现,一番野蛮搏斗,在解决了混入车中的德国间谍后,火车终于安全运行到了终点,完成了本次任务。
安全下车后的俄国核科学家看着在车下排成一列,这一趟就牺牲了3名的列车员队伍,再看看车上装载的回旋加速器,回头再迎着战争遗孤的笑脸,心中五味杂陈、百感交集。
不推荐观影人群:火车控之外大部分人
作为主旋律卫国战争题材电影,影片刻画了大量的战时列车人员工作写照,在铁轨上同敌军不时的袭击和破坏斗智斗勇,不同于传统战争题材,列车兵既没有大规模战争冲突,也没有多变繁杂的任务,要做的就是沿着一成不变的铁路争分夺秒将战争物资送达前线。
整部影片重点刻画了战争时期女性的坚强不屈,无论是女同志们在冰湖上同男性一起搭建铁路,乌拉冲锋吊打迷路的原德国空军的精英伞兵,还是在铁路上克服生理心理的困难,完成火车的正常运行,同德军最强精锐炮兵互啄的有来有回。都让我们看到了二战时女性为人类解放和争取自由做出的伟大牺牲和突出贡献。
但除此之外,本片值得吐槽的地方比较多。
首先镜头语言贫乏后期剪辑缺少明确主题,导致大量时间观众只能跟着角色在铁路上跑来跑去,在夜色里时而顶着炮火停车,时而迎着宁静放大烟,稀释了紧张的战争氛围,也让人很难理解剧情的逻辑;
其次人物塑造较为薄弱,几个人物牺牲时明显是想突出悲壮和残酷,但让人难以代入,前半垫既没有树立他们过往的人设,也没展现值得铭记的抗争或者贡献,感觉死的莫名其妙,更不用提叛变情节毫无铺垫的生硬展开;
最后剧本和叙事停留在讲完故事的水平,没有把控好这种纪录片和剧情片结合的优势点,缺乏让人值得铭记的内容,既没有通过写实反应战争残酷引入反思,也没有用剧本演艺让观众直接感受人物的挣扎和反抗,尤其是中门对狙的失败和悲壮煽情反而略显突兀尴尬。
全片最高光时刻应该是回去救孩子还是继续完成任务的抉择,又到了就少数还是救多数的经典列车难题,列车长选择了人性反抗上尉暴政回去救孩子,但问题是根本没得选啊!抉择的两边如果不对等那根本就是毫无斗争包袱的既定答案,影片中仅一句闲聊提及核计划,直到结尾文字旁白才明确货物是核材料时,无论是剧中还是剧外都感受不到当时抉择的意义,继续任务的价值和任务失败的巨大压力毕竟只属于上尉跟我列车长和观众何干。于是全剧唯一主角有权利改变剧情走向的高光时刻也理所当然的毫无悬念,变得小家子儿女情长起来,因为这根本不是拯救世界还是拯救人性的艰难抉择,只是不想承受煎熬的个人情感而已。
这条走廊拯救了列宁格勒,拯救了苏联,甚至拯救了两极格局的共产主义,但走廊终将会改变,会被替代,会随着过去的时代腐朽。可走廊承载的意志不会,那些冰湖上为搭建走廊掩埋在皑皑白雪的民众,那些列车中为输送物资永眠在寒岭铁轨的工人,那些走廊上来来去去无法再被忆起姓名的战士、工程师和学者们,他们在永远传承着这份意志,即便没有铁路走廊,也会有飞机的米格走廊,会有卡车的志愿军后勤线,更会有人的万里长征,只要还有人坚信梦想与希望,什么都可以不朽,因为不朽的就是人类自己。
3星,一个偏冷门的二战苏德战场故事,足以吸引人。但整体来说导演想表达的东西太多,围城、列车、救援、炮击、内奸、情感、科学样样都有,所以反倒显得重点不突出,情节也十分散乱。看得出影片是想拔一些高度的,但也没有刻意的进行煽情,这点比较好,整个拍摄粗犷、简单,虽说有些硬伤,但朴实的结尾还是让人感动了一下。这也可能是导演最想表达的意思,卫国战争中的无名英雄们,就是这样在不显眼的战场上承受着炮击,在艰难困苦中默默的奉献着。
大事故是许多小错误的结果
One big accident is a consequence of many small mistakes.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允许犯任何错误
That's why none of us is allowed to make any mistake.
运送加速器的军官也只是履行自己的行动命令,一边时职责,一边是性命攸关的时刻,如果只能选择一个.....
3星,一个偏冷门的二战苏德战场故事,足以吸引人。但整体来说导演想表达的东西太多,围城、列车、救援、炮击、内奸、情感、科学样样都有,所以反倒显得重点不突出,情节也十分散乱。看得出影片是想拔一些高度的,但也没有刻意的进行煽情,这点比较好,整个拍摄粗犷、简单,虽说有些硬伤,但朴实的结尾还是让人感动了一下。这也可能是导演最想表达的意思,卫国战争中的无名英雄们,就是这样在不显眼的战场上承受着炮击,在艰难困苦中默默的奉献着。
女人的战争,残酷中难得的浪漫,悲伤中短暂的欢乐。在敌人的炮击和轰炸中运输物资的英雄的火车司机和车组的炮火岁月。
剧情太淡了,不好看,弃了
简介有误,这是开火车,不是修铁路
3.5星。生死补给线。
围城、生命之路、配给制,有了这些元素这部才有资格叫《拯救列宁格勒》,同年的那部拯救列宁格勒算什么玩意……整体剧情基于妇女作为打通列宁格勒生命之路铁道线的主力军,以及将核物理学家转移出列宁格勒两个史实,让主线剧情有了历史的厚重感,不至于太天马行空;但是后面高潮部分又是突兀的内务部独断专行扯主角后腿和反苏破坏分子,这两个角色的情节删了也毫不影响主线,违和感太强了
发生的场景比较小众,情节有些杂乱。不知道公路类型片之外,是不是能整出一个铁路类型片来——雪国列车say hi
题材 摄影 表演 都很好;可惜节奏不好 看着很累。
扣人心弦,火车头加二战,每个职业都有危险何况在二战里。坏人扎堆出现有点惊奇,主角自己高射炮我也有点惊奇。。补全了我对另外一部铁道俄片《边疆》的一些铁路运作的地方。
不朽的走廊
音乐不错。2019年俄罗斯还有这样的电影。证明了什么?俄罗斯没有忘记战争。所以这一次打乌克兰一定能打下来。
最后运送的是研究核武器的回旋加速器和一群小孩,车厢链接断了,小孩掉队了,男主想救小孩,差点被运送加速器的军官杀了,一个车队员的侄子把父母的死怪罪于他做了间谍最后被杀,最后成功运送孩子和加速器,男主却牺牲了。那首在车庆祝的情歌挺有意思的。
配给增加了,增加了,增加了。画质感人,剧情有伤。
德军机被击落,飞行员跳伞后,姑娘们一拥而上用锹镐把德军飞行员戳个稀烂——这就是发自普通人内心的怒火。
列宁格勒战役中,苏联铁路运输战线的故事。其实还不错,豆瓣评分偏低。
毛国继《边疆》之后又一部铁路题材战争片。关于列宁格勒围城战时那条著名的死亡走廊——通往拉多加湖畔什利塞尔堡要塞的29公里铁路的故事。俄国人这几年频频致敬坦克,这次终于轮到了蒸汽机车。但主角却是一群英勇的女列车员,也算符合当今女权政治争取的主流。如果你喜欢火车,本片90%的内容都是你的爽点。俄国人在厚厚的涅瓦河冰层上临时铺设铁路,火车碾过去的时候吱嘎作响,太他妈刺激了。不过印象最深的一个长镜头,却是德国飞行员跳伞时,茫茫的拉多加湖上空浮现出一只洁白的小花,刚要感慨一声浪漫,下一秒就是一群俄国大妈挥舞着铲子冲了上去,把落到冰面上的弗里茨剁成了肉泥……
2023.1.24
为了纪念“国际妇女节”这个初起,我看了本剧。那个时候大批俄罗斯男人都在前线抵御,因此从军工产业到农业生产、救护与社会基本运行,大量妇女成为主力军,真正半边天。
好像并不怎么好看,平淡无奇的一部电影,导演对炸弹威力的大小有着自己的见解。
从一开场的短笛吹苏里柯,就透露出脚本和导演太急于升华和凸显主题的意图,此外,列车的行车路程被分割成好几个任务,恐怕是最大失策,冲淡了核心男女主的分量,最后一程的情节设置不得不拔高到离谱,内奸、核科学家对一车孩子,牺牲后的结尾弱得离奇。故事说不好,角色符号化,唯一新意是选择了一个稍冷门的战线。俄国对二战主题挖掘,这样下去,貌似有资源枯竭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