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尽
  • 关原之战2017

    战争片日本2017

    主演:冈田准一  役所广司  有村架纯  平岳大  东出昌大  北村有起哉  伊藤步  中岛书  音尾琢真  松角洋平  和田正人  木村绿子  泷藤贤一  中越典子  坛蜜  西冈德马  松山研一  磨赤儿  春海四方  堀部圭亮  三浦诚己  

    导演:原田真人

    猜你喜欢

     剧照

    关原之战2017 剧照 NO.1关原之战2017 剧照 NO.2关原之战2017 剧照 NO.3关原之战2017 剧照 NO.4关原之战2017 剧照 NO.5关原之战2017 剧照 NO.6关原之战2017 剧照 NO.13关原之战2017 剧照 NO.14关原之战2017 剧照 NO.15关原之战2017 剧照 NO.16关原之战2017 剧照 NO.17关原之战2017 剧照 NO.18关原之战2017 剧照 NO.19关原之战2017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1 12:53

    详细剧情

      讲述日本战国时代末期发生的一场“决定天下”的战役,交战双方为德川家康领下的东军以及石田三成领导组成的西军。最终,在西军将领小早川秀秋叛变的情况下,这场战争在一天内即分出了胜负,德川家康取得了统治权,三年后成立德川幕府。

     长篇影评

     1 ) 了解过一些关于战国的历史才能看的明白的电影

    前端PS:对电影所描述的本段历史有兴趣的观众,可以跳过本人的评论部分,直接下拉到黑字加粗部分,那是从历史角度对本电影的讲解~

    刚看了半个小时,差点看不下去,并不是看不懂,而是对这段时间的历史太过了解了。司马辽太郎的这部小说我也看完过,剧情很紧凑,但也不是这2个多小时能够讲清楚的,毕竟这是历史题材的作品,很多时间节点、事件原委都是需要表现出来的,这样观众才能看的明白。

    这部电影的开始,导演是用简单倒叙的手法,用关原之战前石田三成的回忆,讲述了石田三成成为丰臣秀吉秘书的经历。顺带回忆了这部分时间的战国历史,尤其是丰臣秀吉外甥丰臣秀次的谋反。但看着有种节奏过快的感觉,各位演员们仿佛在着急忙慌的去演完交工一样,节奏、剧情、剪辑,都是跳跃式的推进。尤其在德川家康和石田三成的矛盾上,压根没有真正的激化出来。

    作为历史题材的电影,应当在几个关键节点上做一些文章,比如德川家康如何在丰臣秀吉面前故作忠诚,比如本多正信如何与德川家康密谋天下,比如德川家康如何利用和激化丰臣家文官和武将的矛盾,而在这部电影,似乎就像看大事年表一样,一二三四的就这样念出来的一样,仓促,也缺少核心点。

    不由得想起老早的一部《关之原》连续剧,那些大和剧老戏骨们,真的把德川家康的大奸似忠,和石田三成对丰臣秀吉知遇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当然,或许是有导演的个人思想在里面,这部电影在对石田三成为首的西军描述的比较多,比如岛左近、大谷吉继,而东军方面也就是德川家康戏份多一些。而这样的结果那就是角色失衡,观众也就只对除了剧情以外的内容感兴趣。

    其实,了解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平定战国乱世,织田信长靠狠,丰臣秀吉靠仁,德川家康靠忍,然而,如果说玩政治,德川家康当之无愧是时之豪杰。如何低三下四,如何暗渡陈仓,如何挑拨离间,如何摆弄人心,石田三成都不是他的对手,因此,在剧情上,更多的应该描述德川家康的手段,和石田三成的反制手段较量(虽然玩不过人家,但是三成的手段设计性是很理想的)。而这部电影,显然让这俩对手有点无缘无故又有点牵强附会的杠在一起。

    当然,这部电影叫《关原之战》,在战争上也应该多加泼墨,从战争前西军各自为战、貌合神离,石田三成的威望问题,东军丰臣系武将齐心协力表现自己。到战争时的拉锯战,再到小早川秀秋的背叛,以及毛利秀元的作壁上观,包括老古董岛津义弘的死要面子按兵不动。最终西军战败,各将领的结局。对于战场上将领百态的刻画,是一部历史战争片应当有的,而这位导演显然火候还是欠缺了许多。

    还有的是关于初芽和石田三成的暧昧感觉,其实也是来的稀里糊涂,为什么一个刺客忍者不杀三成,反而因为一句话而被收买,为什么前面让称自己为狗,后面却奢求起了关心,为什么只是收取一些情报,就让两个人就产生了情愫?当然,或许有更多的篇幅,才能把那种感觉表达清楚,但是如今这么简短的时间,显然无法服众。

    而在对历史节点的挖掘上,导演也无法将前因后果讲的清楚,这也因此有了标题那句话,只有了解过这段历史的人,才能看的明白的电影。(只在日本和台湾上映了,唉~为啥有台湾呢)。这里,也给各位想要看这段历史的朋友,推荐区胜写的《话说日本战国》,了解历史,我们才能成长的更多。

    或许有人说,这只是一部电影,一部演义,半真半假看的开心就行了,而在本人感觉上,历史题材的电影,要么是符合历史,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都能看懂。要么是让人浅显易懂,即便没看过历史,但也能很短时间内明白节点和内容。显然,这部电影,选择了第三者,和历史有出乎,也没讲清楚为啥会这样。所以,给这部电影,只打了推荐,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日本电影的置景和配乐,还是一级棒的。

    附:以下给大家从历史的角度简单讲解下这段历史(有部分剧透)

    早年,石田三成和大谷吉继(就那个脸上有病的)被丰臣秀吉发现其才华,收为贴身秘书。丰臣秀吉统一天下后,由于自己无子,便收了外甥丰臣秀次为养子准备继承家业,然而小妾淀姬突然给他生了个孩子是为丰臣秀赖。由于有了亲儿子,丰臣秀吉想让丰臣秀次挪窝,而不识相的秀次不但不挪窝,还口出狂言说以后给秀赖点地方过日子就行了。

    于是丰臣秀吉起了杀心,在秀次一次作死事件上大做文章(秀次向天皇进贡,被污蔑有谋反的意思),逼死了秀次,然后杀了外甥秀次全家,包括刚远道而来,一脸懵逼啥都不知道,只是按照早些年的约定,要和秀次成亲的最上义光女儿驹姬(就是电影里石田三成惋惜的那个)。

    秀次被杀后,丰臣家的血脉只剩下丰臣秀赖这一根,十分薄弱,丰臣秀吉还不停的让各个大名们写忠于他和秀赖的保证书,扬言要带到棺材里去,这让位高权重的二把手德川家康暗暗的乐的肚子疼,战国乱世,人质都能杀,保证书顶个屁用。

    不久后,丰臣秀吉去世,以石田三成为首的文官接管了一切事务,他们为了不影响当时参加文禄之役(即明朝明神宗万历年间三大战役之一的“抗倭援朝战争”)诸将的士气,以及日本国内其他人(你懂得)节外生枝,就秘不发丧。直到外征人员全部撤回后,才正式公布死讯,丰臣秀吉原配宁宁出家,淀姬和秀赖去大阪,前田利家是孩子监护人,德川家康继续在伏见主政。

    由于丰臣秀吉在世时重文轻武,这使得在文禄之役时,文官和武官势同水火,加上一部分武官是和丰臣秀吉一起从尾张开始打天下的,而文官却是秀吉在近江事业有成时招募的,所以,丰臣秀吉一死,压制不住的矛盾就爆发了。而德川家康也正是看重了这点,他首先讨好出家的丰臣秀吉原配宁宁,通过宁宁是原配的身份并且出身也是尾张的特点,拉近了和丰臣武将的距离,然后违反丰臣秀吉不准拉帮结派的规定,私下将德川家臣的儿女和丰臣武将结婚。

    纸包不住火,文官看到德川家康的拉拢阴谋后,也很清楚二把手想篡位的心思,就向同样资格老的前田利家告状,想让前田利家来压制德川家康和武将派,结果还真压制住了,德川家康不得不回去闭门思过,结果才回去,前田利家病死了~

    听说利家挂了,而且石田三成还告了黑状,于是武将派以加藤清正、黑田长政、福岛正则(就电影里那个二愣子似的家伙)、浅野幸长为首,提着刀跑去找三成算账,也就有了电影里石田三成跑路,跑到德川家康那里的一出。(提醒,电影里是前田利家压制了武将派的暴动,而历史上,这时候的利家已经死了)。

    家康这时肯定不会杀三成,因为这水还不够浑,他拉了偏架,让三成自证清白没有告黑状,代价是辞职回家,而此时的三成无兵无外援,于是就回到了老家佐和山城蛰伏。到这里,电影有一段没讲到,家康用一个莫须有的暗杀计划,使得前田利家之子前田利长吃了哑巴亏,从而在关原之战中没有露脸。而电影里讲到的是三成与上杉家臣直江兼续的密谋,其实是在处理丰臣秀吉后事时,比电影里的节点要早。

    三成与直江兼续的密谋就是三成在西,上杉在东,共同起兵夹击德川,而密谋后回到老窝的直江兼续正式开始起兵计划,还用直江状激怒了德川家康,愤怒的家康带着丰臣系武将,以讨伐谋反的名义,离开伏见来打上杉。此刻,伏见和大阪兵力空虚,后方的三成便联络一些被德川欺压过的大名,以为丰臣家讨逆的名义,起兵夹击德川。

    这里插一句,岛左近是最早跟着筒井家的,因为老大不行,就成了浪人,三成得知他的名气后,用自己的一半薪水来聘请到的他。

    三成起兵第一站就是攻占大阪城,目的是抓住跟着家康一起去讨伐上杉的大名的家眷当人质,结果做事不密,家眷们跑的跑,死的死,让跟着家康一起的武将们对他恨上加恨。之后就是攻打伏见城,镇守的德川家元老鸟居元忠战死,拿到伏见城后,就坐等德川家康回师了。(其实伏见城之战这段能拍到电影里就很好了,会很壮烈)

    这里再插一次,三成号召讨逆时,岛津义弘也来了,但是三成看他带的人少,特瞧不起他,这是他俩的第一个梁子。(估计三成不知道当时的萨摩岛津兵团的无敌实力)

    三成停下时,布了个局,政治上,让毛利家家主毛利辉元当盟主,目的明确,除了毛利家本身声望有号召力外,事后有功的话是他三成的主意,有祸的话反正他三成不是盟主,麻烦也找不到他身上。军事上,用大垣城和岐阜城作为桥头堡阻击德川回师。织田信长亲孙子织田信秀就是负责岐阜城防御的。自此,东军和西军的界限就画出来了,三成方来自京都以西的大名居多,而德川方是京都以东的大名居多。

    东军得知夹击消息后,在小山(地名)开了战略会,其实就是明确本次战争的意义,与会者公然提出丰臣家的秀赖公子就是被这些文官给忽悠到了,我们要以二把手德川家康为中心,把这些忽悠人的家伙干死。战略会后,丰臣系武将负责先行回师,德川系负责回到大本营江户招募战斗人员,留德川家二公子结成秀康与上杉家对阵,只守不攻。

    丰臣系武将很快杀到了西军的桥头堡,便停止进攻等着德川系人马过来,可德川家康磨叽着就是不动,直到德川系武将本多忠胜来当监军,丰臣系武将才明白,这是要投名状来了,如果真的效忠家康,就先杀几个丰臣系同僚看看,表表忠心,于是一通组合拳,加上织田信秀是个草包,岐阜城沦陷,大垣城也近在咫尺。

    由于岐阜城沦陷,西军不得不调整军事,将兵力集中在大垣城,然而调整却没跟岛津义弘打招呼,结果差点让他陷入东军的包围圈,这是他和三成的第二个梁子。

    家康在江户也没闲着,首先写信给上杉四周的几个盟友,让他们一起攻打上杉,这就绊住了上杉进攻的步伐。其次,毛利辉元的堂兄吉川广家向德川家康去信,表达了毛利家打算中立的意思,毛利辉元政治觉悟就是没他堂兄高,明显是三成给毛利家挖的坑他愣是没看出来,这也是毛利家富二代娇生惯养的结果,以前有问题还能有小早川隆景和吉川元春两个叔父给出主意,现在先辈们都去世了,这个富二代就成了没主意的人,还好堂兄广家看到了危险,于是软磨硬泡、陈清利害后,毛利辉元便派吉川广家代替毛利家与德川家康商议保持中立,不会出战,这是西军中最强大的一股力量被策反了。

    最后,受领地转移事件和宁宁影响(电影里有讲述),小早川秀秋也去信表示要做内应。安排好了这些后,德川军兵分两路,一路德川家康带队走南路,一路德川秀忠(家康三子,德川家接班人)走北路。结果是德川秀忠点背,因为被上田城的真田幸村绊住,关原之战结束了,他还没走到关原,这是题外话不表。反正结果就是东军兵力就这样有落差了。

    石田三成在大垣城看到东军象征主帅的标志后,明白该来的德川家康还是来了,岛左近不把东军放在眼里,在杭濑川设伏诱敌,给西军来了个开门红(这就是电影里那一段家康吃着饭团先说好后骂娘的那段)。晚上西军军事会议,鉴于白天打了胜仗士气旺,岛津义弘提议夜袭最好,其他几个人也符合同意,然而石田三成却当着那么多人面,驳回了岛津义弘的提议,这是第三个梁子。

    作为文禄之役能征善战,连朝鲜和明朝都头疼的战国名将岛津义弘,带着一帮当时日本最凶悍的萨摩兵,连续三次被一个小辈文官驳面子,难怪关原之战时他说出那番话了。

    身在大垣城,敌人在城外,西军军事会议开的莫衷一是,探马和忍者告知情报,东军打算绕过大垣城,直接攻打石田三成的佐和山城。西军兵力占优,而且又能及时抢占有利地形,虽说德川家康擅长打野战,但石田三成还是打算利用这两大优势截击东军,且全部包围吃掉。(下为关原之战布局图)

    关原之战布局图

    看了这图,恐怕稍微懂点军事常识的都能看的出来,东军基本就是进入了包围圈,必死无疑,西军军事会议结束后,各个将领立刻按照部署,进行各就各位,而察觉到西军动向的东军,也立刻行动追赶,就这样,不占兵力优势的东军进入了包围圈。

    之后的事情就和电影里差别不大,井伊直政和松平忠吉撩骚的打开了关原之战的序幕,对阵双方你来我往,但明眼人都看得出,西军由于后续兵力不足,始终无法在击退东军部队后追击,只能是撤回防线,而东军却能够利用后退进行反杀。开战不久后西军岛左近不幸饮弹,历史上是下落不明,使得石田三成无法应对对阵的东军黑田长政攻势,于是石田三成亲自去岛津义弘处,让其攻击黑田长政侧翼,结果岛津义弘扔下了一句:此战我们是各自为战。之后就继续不听石田三成的号令了。

    此刻,即便岛津不参战,如果毛利秀元和小早川秀秋部进攻,一样可以包围全灭东军(看上面的布局图就清楚了),石田三成放出进攻信号,可得到的却是两路人马不听号令、无动于衷的结果。当然,德川家康也看到了石田三成的信号,两路人马的表现顿时让他明白了与毛利、小早川约好的潜规则生效了,于是将本阵继续向前推进,给东军前线更多的支援,也给西军更大的军事压力,东军也彻底进入了包围圈中。

    此时,石田三成还在不停的放信号让两个未投入战斗的部队开打,可这两边,一个毛利秀元说饿了开始吃便当,都开始打仗了,哪有做饭的道理,饭盒都是空的(日本课本里的“宰相的空便当”就是由此而来,比喻言不由衷的人),一个小早川秀秋纠结的犯了选择综合症,直到德川家康也忍不住喊他下山开打,让本多忠胜在山下用枪声警告他,他才下定决心:全军下山,进攻大谷刑部(大谷吉继)营地。(也有传说,小早川也是被逼上梁山的,身边早埋伏好了德川的杀手,如果不叛变,就要被杀掉,由亲德川的家臣接管军队。)

    关原之战这一刻,胜负已分~小早川叛变首当其冲是大谷吉继军的压力,祸不单行,大谷吉继前军四个小诸侯见风使舵也叛变了,于是大谷军被叛军包了饺子,大谷吉继自杀,尸首下落不明。然后再往前就是宇喜多军侧翼被斩断,宇喜多秀家被家臣明石全登拉走,最后就是小西行长和石田三成军,叛军和东军联合反包围,将西军合围全部歼灭,石田三成等主将在合围之前已经逃走。

    直到最后,岛津军才回过神,也不愧是战国最凶猛的一只军队,用声东击西加埋伏的方式,冲破了东军的合围,扬长而去,虽然岛津义弘侄子岛津丰久战死,但东军也没讨到便宜,德川四天王的井伊直政受伤,不久后伤发身亡。德川家康最喜欢的小儿子松平忠吉也受了伤,还好没有井伊直政严重。而毛利秀元则下山直接回到了大阪城,没有参与到任何战斗中。

    石田三成还没回到老窝佐和山城,老窝就已经被端了,而他在村子里也被投靠了德川的旧友田中吉政找到,之后与小西行长、安国寺惠琼和尚,一同被斩于京都六条河原,关原之战正式结束。

    关原之战的其他额外战役还有长谷堂合战(最上军、上杉军、伊达军)、第二次上田城之战(德川军、真田军),有兴趣的可以去下载区胜的纪实文学《话说日本战国》来看,另外游戏《战国无双》系列,也会有对应的历史故事的。

     2 ) 日本古代应该是这样

    日本人思维还是跳跃,男主什么时候爱上女主的也没个酝酿。当然这比《大逃杀》结尾老师中枪后回光返照般的生龙活虎,还是容易接受多了。

    总体上觉得很好,战争场面很真实。古时的丘陵地可不就得有这么多树?有树阵就排不开,不然光砍树都累死。冷兵器打仗可不就得这么一堆人乱戳?(不是反话)看多了中国古代片的大排场,看这个真是耳目一新。

    网友常调侃古代日本打仗是村际械斗,我想起一篇文章说中国古代战争兵力,应该从明代开始才比较实在,再往前那些动不动几十上百万的很值得推敲。而从明代援朝的军队规模看,其实跟侵朝日军差不多。中国这个体量必定有比日本更大规模的战争,但把日本战争说成村斗还是夸张了。

    细节很多。

    丰臣秀吉的老态。很少见影视剧里一个行将就木的人这么像现实中垂死的老人了,瘦成猴了。不过相应的,他年轻时这么瘦就不合适。

    德川家康发言前对丰臣秀吉的观察。我是先看的记录片《武士时代》,但是这个德川还是后来居上成了我心目中的德川。《武士时代》那个太酷太硬了。得这样会装、会察言观色笑脸迎人的家康,才让人觉得丰臣不搞他很自然。

    大战前夕某大名力主夜袭德川本部。后面可以看到,德川的守卫官盯瞩加强戒备,小心敌人偷袭。这个画面只有几秒,观众稍不留意就会跟着该大名一起嘲笑男主固执己见。

    丰臣的宫殿和男主军师的隐居小屋都很简单。国内影视剧我只在《贞观之治》里看到这一点。一切金碧辉煌光鲜靓丽的古代建筑都让我出戏。

    不过,女主日夜奔波还那么白白净净,最后男主被砍头没几个人围观,以及其他?也不合理。

    看一部让人觉得身临其境的电影难啊。《我的唐朝兄弟》很接近,不过场面偏小。

     3 ) 世界不是实践正义的工具

    电影无论场面质感等等,确实感觉非常细腻出色,但是剧情有些单薄,演员发挥演技的空间实在有限,像德川的老奸巨猾等等,其实展现的还不足够。

    里面穿插了大量的忍者,而且主要以女性为主,感觉更像一场忍者间的较量,初芽、阿茶等人,无论心机手腕还是武力,都可称得上出类拔萃,但是感觉他们仿佛没有思想,他们没有自己独立的立场,没有自己坚定的信仰,换立场,换主家就像喝水一样方便,甘愿自己去当狗,在他们身上,我仿佛看见了日本的国民性,只知道顺从,觉得只要自己的主人赢了,从此就天下太平了。

    在主角石田三成的身上,仿佛寄托了一种创作者的理想主义色彩,理想主义从来都是以悲剧终结的,因为往往他们太脱离实际,比如空中楼阁,纵然美好,但却无法建立。石田三成等人尽管始终坚持心中的正义,尽管知道太阁秀吉的种种不是,尽管知道自己的种种弱点,但是想的从来不是怎么去克服去争取,只是固执的重复正义的口号,看到他居然去拜托小早川秀秋帮助自己,还说要让对方来当关白辅佐秀赖,自己去浪迹天涯,找自己的恋人,我真的觉得要被蠢哭了,他哪里能看不出秀秋对自己的厌恶,看不出来他根本控制不住自己的家臣吗?他难道看不出来这种安排隐患巨大吗?他寄希望于前田利家去抗衡德川家康,结果利家早逝;他寄希望于岛津家毛利家小早川家,结果他们全都只记得自己的利益而不肯出力,他其实早就看穿了他们的虚伪自私,仍然一意孤行,居然口口声声说要将天下一分为二,最后一决雌雄,那一刻他心中真的有正义,有天下太平吗?他难道没有想过有多少人会为了他去陪葬?一切仅仅为了践行他心中的正义和理想。

    尽管时光里过去的几百年,但似乎一切都没什么改变,我想到了1936年的226事变,其实那些动兵变的下层官兵们,他们一心想的也是要革除这个国家种种贪腐和弊病,改变这个贫富差距悬殊阶级对立的世界,让大家都能过上美好的生活,他们也是一腔热血,满怀理想,可最终的结果是怎样的?他们不过是拉了一群高官给他们陪葬,让他们心爱的国家在军国主义的道路上,一去不回头,堕落进深渊,直到今天也没能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国家,曾经热血的昭和男儿被冷漠的平成废宅取代。

    谁有资格说自己的理想就一定是绝对正确,绝对正义的呢?那些军国主义者没资格,石田三成他们也没资格,他们在擅自发动流血事件,在侵略别国时,根本就没有想过自己所谓的正义到底是谁的正义?没有想过自己所谓的天下太平,究竟是让谁太平?人呐,真的不应该太过狂妄。

     4 ) 庚子年补录

    上映之初就看了,今天补录,评论直接从朋友圈搬录了。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尽管本作存在着很多问题,可是人很难不局限于先入为主,所以,评论里许多对于美化和节奏快的问题,有时候在我看来恰恰是本作的有点和特色,并没有妨碍电影成功塑造那个关于日本战国定局的大战里的那些人那些事。

    以下是短评,短评竟然超字数了,我真是一个唠叨的人啊。

    “我们很难想象为何本片的ost是这样的应景,当石田三成仰天哀叹时,当他进入刑场面临死亡之时都伴随着“関ヶ原 -メインテーマ- ”,悲壮凄侧。

    正义的大朋友石田三成,做为西军实际领导者,在这场日本命运的大决战—-关原合战中作用和才能更近于几年前壬辰战争对垒的大明宋应昌,动员兵力调备军务督运军粮,才得以于石封十几倍于自己的德川家康对抗。乱世以利益交换为凭借,不以道义和恩惠为联衔,石田三成宿命论的注定要失败。

    想来他这样的人,以“大一大万大吉”做为旗印,取“一人为万众,则天下太平也”之意,这也正是石田三成所信奉的东西。”

     5 ) 逐鹿天下,问鼎关原——《关原之战》

    关原之战,日本战国史上最大规模的战略会战,石田三成与德川家康两大军事集团,总集结近20万大军进行了一次战略性的总决战,这场战略决战,是统治日本两百六十多年的德川幕府的开幕之战,也是丰臣家族覆灭的开始。司马辽太郎写了同名小说,电影把这部宏大的日本小说搬到了大银幕进行了全新的改编。

    这部电影设计到的时间跨度和历史背景非常之大,从年轻的丰臣秀吉和年幼的石田三成因为“三献茶”相识开始一段主臣缘分,本能寺之变后丰臣秀吉削平群雄,一统全日本,发动了侵朝战争,进而想要以此为跳板征服大明。参与侵朝战争的中的诸多名将都有在片中登场。

    一代枭雄丰臣秀吉晚年陷入巨大的继承人危机,他本来没有子嗣,收养了养子丰臣秀次,丰臣秀次继承了关白之位,但是没想到丰臣秀吉老来得子,生下了三子丰臣秀赖,秀吉准备传位给自己的亲生儿子,这直接导致了与养子矛盾的激化,最终丰臣秀次遭到了满门抄斩的命运,而执行杀戮的就是秀吉忠实的家臣石田三成。

    电影的一号男主角是在关原之战中战败的一方石田三成,这部戏对这个战败的历史人物寄予了非常高的历史评价和同情。“大一大万大吉”是他秉持的理念,他希望为“正义”而战,不是为了逐利,他收服岛左近和初芽,有着匡正天下的雄心,但是另一方面这个人在政治斗争和与人相处过程中也有人缘很差的一面,他和小早川秀秋、加藤清正这些丰臣家族的股肱之将都有矛盾,不能团结,这反而给了自己的政敌德川家康机会。德川家康帮他捡起掉在地上的竹杖,他居然毫无礼貌的拿起就走,这些都看出这个人性格在政治斗争过程中的爱憎分明,不容妥协,也是他性格命运悲剧的一面,尽管有岛左近的辅佐,但是还是在政治同盟巩固方面落了下风。

    德川家康是真正的老狐狸,日本老演员役所广司把这位枭雄演的很好,他和石田三成的对决,让我想起中国历史上的项羽和刘邦,他有着刘邦式的狡猾,而在丰臣秀吉那里,他表现的有很像三国时代的司马懿,他最终也像司马懿终结曹魏政权一样,终结了丰臣秀吉奠基的霸业。

    石田三成的性格在政治中还是有非常理想化的一面,他秉持自己的正义之心行事,但是兵不厌诈,政治的斗争则更是复杂,他完全为了义理去趟直了走,这个和德川家康这样不择手段胜利的对手比起来,他等于自缚手脚。

    这部电影全景式的展示了关原之战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算得上近年来日本电影中最有史诗气魄的作品,关原之战保存下来的历史资料非常丰富,涉及到上方的战略部署,排兵布阵,也是后世军事史学家们非常热衷研究的战争。在后来的明治时代,日本陆军聘请的德国军事专家米切尔少校看到由日军提供的当时关原合战的布阵图时曾经说过“西军必胜”,仅凭战场布阵来看,西军(石田三成一方)可说是占尽了优势,但是战争自古以来就不是单纯的军事武器的较量,涉及到外交、政治、经济动员等综合能力,石田三成这一方最大的问题就是内部的矛盾被德川家康分化瓦解,小早川秀秋临阵倒戈给了石田三成军事集团崩溃以致命的一击。小早川在电影中的态度被处理得也是非常暧昧,他成为两大军事集团相持阶段决定胜负的关键少数,这个位置有点像楚汉相争关键时期的韩信,如果当时项羽也能成功游说韩信倒戈,历史的天平估计不会是汉家天下。

    这部电影最后的高潮部分无疑是战争部分,系统的看到了当时古代日本战国时代的军事打法,很多人会对日本古代将士打仗背后插的旗帜印象深刻,其实在那个时代日本武士上战场都是自备盔甲,电影中也有交换头盔和解的武士传统,几万人,十几万人的会战,没有统一的军服,各个军事集团大名统领的军队服装也不一样,很容易打乱套,自己人杀起自己人来,所以都用这种后背插上旗帜的方式标识,也便于将领指挥阵型。这部电影在战场呈现出的交战态势还是显得有些混乱,石田三成到处奔忙,看不出整个战场总体的进程和态势的攻防转化,在场面驾驭上还是有些失控和混乱的感觉,但是总体上还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古典军事题材作品。

     6 ) 非常失败的关原演绎

    无论片方打出多少噱头,例如服化道的精美、战争场景的宏大、对民间演义的颠覆等等,都不能掩盖一个问题——作为电影最失败的一个问题——拍得烂。

    第一:石田三成的“义”

    战国时代的义不是像现在所谓的情义,更不是片中渲染的“反对战争”——三成殿虽然是“战下手”,但好歹在九州岛负责过十四万侵朝日军的后勤调度,还亲临前线督军,关原合战前夕领着西军打爆了德川在近畿的所有据点——这样一个男人大谈和平,未免过于违和。(论“平成废物”对“天正男儿”的想象)

    石田三成的形象塑造也有问题。冈田准一五大三粗的身材,怎么看怎么像武力值爆表的黑田官兵卫,而非被岛左近吐槽“这个男人的小东西挺别致的”的治部少辅。

    实际上,战国时代的“义”,更多指的是一种“恪尽职责”。上杉谦信打甲斐,因为他要尽“关东管领”的义;织田信长火烧天台宗比睿山,凭借的是他身为净土宗信徒的义;羽柴秀吉挟三法师以令织田家臣,同样为了昭示自己的大义名分(“不是我要侵吞织田家,而是三法师钦点了我”)——由此才能明白为什么大家都说“义在西军”——身为丰臣家老、羽柴江户大纳言的德川家康,最终把主君逼死在大坂城。所以石田三成到底“义”不“义”,还是要考虑同行衬托的。

    第二,呆板的画面

    我不是电影工作者,但是我见得太多了,有必要怒斥一下。我告诉你们我是身经百战了,见得多了!NHK的哪一部大河剧我没看过?拍电影的黑泽明,那比你们不知道高到哪里去啦。啊,我跟他****!(振声)

    不知从何时起,中日韩电影电视剧都流行一种不知道怎么形容的风格,大概就是低饱和度、高暗度、所有画面都呈现性冷淡风格的样子——实际上效果很不错,至少看起来也很舒服,但用在一部战国电影里,就非常违和。看看黑泽明的电影,通过阴暗的服装背景与明亮的旗指物两者的强烈对比,营造出非常热血的战国气氛。还有武田士兵在夕阳下行军的画面,真是大师手笔——你再看看整部《关原之战》,除了忠义无双撕心裂肺地喊着讨伐家康外,还有哪个画面能让人记住的吗?

    第三,人物形象问题

    石田三成不再赘述。松山健一那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你敢信他演的是小爱直江兼续??至于泷藤贤一……他演得很像猴子,但不像秀吉。唯二可圈可点的,只有德川家康和前田利家了。

    从细节来看,编剧和导演显然都是熟读原著了的。但司马辽太郎有个毛病,他把许多彩蛋都分散在好几本书里。你看过《国盗物语•织田信长》,再去看《新史太阁记》,才能get到一些笑点;看过《新史太阁记》,再去看《丰臣家的人们》、《关原之战》、《霸王之家》,也能时常露出会心一笑。但编剧只是老老实实地照抄了《关原之战》,却没有从更高的角度把握住人物的塑造,导致要么流水账、要么没有出色的人物,而平平无奇的演员与平平无奇的演技(点名冈田准一和东出昌大,看冈田准一和役所广司出现在同一个画面时,你甚至仍然感觉不到他们在演同一部电影),又完全毁了本就不甚出色的剧本。

    就这个角度而言,这部《关原之战》给我的感觉甚至没有三谷幸喜的喜剧《清须会议》来得好。三谷幸喜对“历史感”与人物性格的把握惊人的好,而这部电影却把战国诸英雄的落幕拍成了高中生群殴。

     短评

    冈田挺好,场景美工配乐还不错。剧情就是完全三成中心的流水账,大谷是走过场的,西军重要人物直江宇喜多丰臣家众人哗啦哗啦地闪过去了。支线人物真田家鸟居元忠等等直接被忽略。另外这样无视关原三神的神威真的好吗。再另外井伊直政一个著名帅哥为什么从来没见过长正常点的演员来演…

    4分钟前
  • Altar
  • 还行
  • 三碗茶入秀吉眼,仁义书记石田桑,一往无前岛左近,西军战神小早川,六条河原望村花,翻云覆雨看家康。正义在西军,哈利路亚。。。

    6分钟前
  • 夏季的天空
  • 推荐
  • 拍成了“丰臣家的好书记”——石田三成烈士的光辉一生。#结果乱七八糟这种事,我还会在乎吗?#

    7分钟前
  • BBpanda
  • 较差
  • 虽然是人生败犬,但是一直很喜欢石田。可能自身和石田三成很像的原因吧,都是即使被现实世界撞得头破血流,也不愿放弃浪漫理想主义的那种人。

    11分钟前
  • 麻油
  • 推荐
  • 前面铺垫的太长了差点把我看睡着了……最后关原合战又草草结束,节奏把握严重失控……也就音乐美术还不错

    12分钟前
  • Saga
  • 还行
  • 这版三成的形象很讨喜,耿介而不死板,大公大忠中也常念私情。关原一战败因有三:硬扛猴家烂摊子、油滑不过老狸子、西军全特么掉链子。

    14分钟前
  • 爱的镇魂歌
  • 还行
  • 很少看到这类片子,场面演绎似乎看不出效果,演员表演还不错,特别是这几位女演员的出色表演,让人过目不忘。总觉得德川家康就是日本人性格的缩影吧!

    19分钟前
  • 沧海一小生
  • 还行
  • 以西军核心石田三成视点,从三献茶到战败寿终的历程,仁义正道不敌老奸巨猾,理想主义不适合战国乱世,对于石田“正气凛然”形象或许过度,但德川家康的狡诈塑造完全贴近我所认知。影片制作态度诚意踏实,除了控场稍乱之外,符合得体。PS:片长2.5小时,村花一人独领0.5配额......

    24分钟前
  • 榜上有名猫
  • 推荐
  • 三成還是稚嫩了啊

    28分钟前
  • 还行
  • 不解在,是什么让石原三成认为可凭自己那套人生哲学去安天下?如果他是秀吉之子,年幼继位不谙世事,自没话说情有可原。可石原只是草根,因少年献茶被秀吉赏识,直至丰臣第一重臣之高位,期间经历了十六年尔虞我诈残酷磨练,性格特质竟然终成:天真固执仁义浪漫?!

    30分钟前
  • 赱馬觀♣
  • 还行
  • 一场双方赌上命运排除干扰不得不打的、结局已经注定的历史之战。通过德川与石田之间的差异以及明争暗斗来表现、铺陈对峙的态势以及最后的结局。虽然人物难免脸谱化,但原田真人还是比一般的商业片导演强多了。役所广司很精彩。

    32分钟前
  • Wednesday
  • 推荐
  • 作为战国题材影片,最精彩的部分依然是文戏。末尾的大战乱糟糟,明明是万人合战,依然拍成了村长械斗,战场的一片血红倒是很写实,悲凉的配乐也很有代入感。

    35分钟前
  • 大海里的针
  • 推荐
  • 以单一人物为切入点的悲剧英雄挽歌没能让本片宏大规模和精良制作发挥出应有气魄,演员表现不错,但不能从根本上丰富单线条的人物塑造,摄影剪辑配乐很有穿透力,却不能拯救草草收场的剧作母本,相比而言,前半段的文戏铺垫虽然对非历史爱好者不够友好,却更具戏剧张力。

    39分钟前
  • 楚翰彻
  • 还行
  • 旧版的三成太丑了,这一版又帅过头…跟旧版相比强化了忍者线,对秀秋的改编也算人性化,战场地势比较还原。画面很美,看到秀吉召见五大老五奉行和一干大名的场面实在有点过瘾… 20160910想看

    40分钟前
  • zitsunari
  • 推荐
  • 古云:「侠士勿轻结,美人勿轻盟,恐其轻为我死也。」侠士者,岛左近也;美人者,初芽也;但世事多是庸众的胜利,历史也常为胜利者书写,三成这个人,天真,固执,故能一以贯之,未免让人又爱又恨。此剧选角甚好,三成真帅,老狸甚狡,岛左近大叔更豪,末有村妹妹一句「大一大万大吉」,直接粉碎了我。

    45分钟前
  • 刀叢中的小詩
  • 推荐
  • 九成没听懂,村花的角色删了比较好。最后还是哭了。正!义!在!西!军!

    48分钟前
  • Cenko
  • 还行
  • 根據司馬遼太郎作品改編,風格較為嚴肅。想起《亂》。前半段鋪墊極有必要,政治謀術見招拆招。戰爭戲則差強人意。虛構的感情戲沒有喧賓奪主,而是豐富了人物形象。演員都很不錯,岡田準一的演技已能和老戲骨役所廣司同台飚戲,實在厲害!有村架純也不錯。配樂雄渾空靈但頻繁使用削弱了力度。三星半

    50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 非常出色的历史大戏,严肃、严谨、节奏完美,前半部分的铺垫绝赞,役所广司的表演真是惊艳全场。

    54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推荐
  • 乱糟糟。最帅的左近,最怂的小早川,戏份最少的大谷。

    59分钟前
  • 闪电标
  • 还行
  • 看到初芽最后喊:大一大万大吉,有泪目。东出昌大也太美了吧,喜欢的不得了~萌版小早川~

    1小时前
  • 小本
  • 推荐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