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部电影最大的感受就是好的创意永远不过时啊!如果你追求观赏的趣味性和故事性,显然这个电影没有那么连贯,独立的章节注定它是短小精悍的情节,古典音乐的庄重感也会让某些部分甚至显得有些无趣,如果你只是想看人的脑洞有多大,很显然这部电影会给你带来惊喜,你会发现从来没想过音乐还可以这样解读,妙趣横生。
Ps:其他都可以不看,最后一段一定要看!美到炸裂!!!
以下是各个部分的介绍,《幻想曲2000》的诞生源于最初1940年那版,沃尔特叔叔将动画与古典音乐结合的构想催生了当时可以称为革新的《幻想曲1940》,机缘巧合之下,先接触到了2000年的这版,总体来说各个部分相互独立却组成了一场完整的视听盛宴,色彩和音乐的结合,图像与音符的律动,音乐的抽象转变为图形的具象,让观影的人们真正的去听懂每一首古典音乐,纯粹的享受之旅。2000一共有8个乐章,接下来就分别说一下每个部分。
1.贝多芬:第五号交响曲(Symphony No.5)(命运)
首先登场的是贝多芬的“第五号交响曲”,本段落只是一个开场,纯粹用一些几何图形的声影变化,画面十分超现实,跟当初1940年的《幻想曲》第一段巴赫的“D小调触技曲与赋格曲”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超现实的几何图形之外,仿佛蕴藏着一段故事或一种哲学。色彩斑斓的几何图形与纯黑的几何图形仿佛两个对立面,通过色彩的碰撞讲述了一个执着自强的故事,最终被撕裂的几何杀出纯黑几何的包围回归到它本身的五彩世界,守得云开见月明,不屈者终会抵达心中圣地。
2.雷斯庇基:罗马之松(Pines of Rome)
第二段则是雷斯庇基的“罗马之松”,罗马之松源于罗马三部曲(罗马之泉,罗马之松,罗马的节日)其中一部,三部曲富有浪漫色彩,生动反映了罗马风情。其中罗马之松为第二部,旨在以大自然出发点唤起回忆和幻觉,乐曲总体分四段,而电影以鲸鱼为主角贴切的展示了整首乐曲的变化和情感。开头是这群鲸鱼在大海中遨游,整体呈现出的画面十分优美,幼年鲸鱼的活泼映衬着乐曲第一段别墅之松公园里孩童的活泼天真,颇为欢快,幼年鲸鱼的贪玩招来鸥群,为躲避鸥群,他慌不择路,误入无人之境,此时乐曲刚好转至第二段陵墓之松,整段音乐充满了悲伤与庄严,画师将音乐的低沉幽深转化为幼鲸的孤独,巨大的穹壁之上倒映着母亲父亲的身影,他们却无法相见,一墙之隔,两个世界。随着一柱光束出现,乐曲转入第三段山之松,曲调整体充满和煦宁静之感,幼鲸乘着光向上溯游,在最顶端与父母相聚,与音乐中的和谐相互呼应。来到第四段大道之松,明朗的阳光和征服者的进取取代了之前的温柔,鲸群从深海飞上青天,穿过云层,摆脱现实世界的束缚在金色的海洋里畅游,力量与美感共存。
3.格什温:蓝色狂想曲(Rhapsody in Blue)
“蓝色狂想曲”则完全不同于其它段落的纯粹古典音乐,本段落用到的是有点爵士味道的近代乐风,背景则是在20世纪30年代的纽约大都会,本段落大胆的用色及线条呈现出大都会生活的光怪陆离,在美国音乐尚未成型的时刻,蓝色狂想曲的出现给迷茫的美国赋予一种美国式的风格,因此被称为最具美国精神的音乐,这种特性从动画也可见一斑。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忧虑,他人所拥有的是自己所期望的,自己拥有的也是他人想要的,在不合轨的生活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和梦想,配合乐曲的跳脱,动画转场十分巧妙自然,最终每个人以意外的方式过上了自己期望的生活,虽然过程充满了美式幽默,但这种最终各人自由得偿所愿的精神与音乐的内在精神保持了统一,是美国式故事的浓缩,画师抓的很到位了。
4.肖斯塔科维奇:第二号钢琴协奏曲——快版(Piano Concerto No. 2,Allegro,Opus 102)
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二号钢琴协奏曲”是安徒生著名的童话《坚毅的锡兵》,讲述独腿的玩具锡兵和玩具芭蕾舞蹈家的爱情故事,原本的童话里锡兵被熔掉了,但在这部电影中结果稍有改动,迪斯尼的风格自然是邪不胜正、有情人终成眷属。
5.圣桑:动物狂欢节(Carnival of the Animals)
“动物狂欢节”则是描述一群动作一致的红鹤,却因为其中一只红鹤迷上了玩溜溜球,使得整群红鹤步调大乱,这只红鹤玩起溜溜球的姿势十分滑稽,弄得水花四溅,同伴也跟着遭殃。这部分相对于其他部分篇幅较短,比较活泼欢乐的一个短篇,仿佛来到了马戏团狂欢的宴会,观看一场红鹤的滑稽表演,总体还是轻松欢快的。
6. 杜卡:《魔法师的学徒》(The Sorcerer's Apprentice)
“魔法师的学徒”则是《幻想曲1940》保留的段落,本片由迪斯尼招牌明星米奇主演,片中米奇偷懒乱施法术,睡着后甚至梦到自己指挥海浪、星辰,没想到惊醒后才发现淹没大水,结果搞的一团糟。动画还是挺梦幻的,尤其是群星下坠的时候,magic!🤩
7.艾尔加:威风凛凛进行曲(Pomp & Circumstance)
“威风凛凛进行曲”则是圣经里“诺亚方舟”的故事,这回迪斯尼让唐老鸭来扮演诺亚,当暴风雨来临前夕赶着一大堆动物登上方舟,后来更与汹涌的大洪水搏斗,最后风平浪静,所有动物都登上方舟甲板,共同迎向光明的未来。有趣的是在进行曲背景下唐老鸭难得的保持了角色本身的搞笑却没有不违和的感觉,巧妙的情节设计让整首乐曲仿佛是唐老鸭和黛西的心路历程,最后在两人的不期而遇中奏响最高音,情节简单却引人入胜,有趣有趣。
8.斯特拉文斯基:火鸟组曲(Firebird Suite)
最后一个段落则是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鸟组曲”,片中无论是自然万物的生生不息,或是火鸟翻飞燃烧整片天空,呈现的光影变化为观影者带来视觉上的震撼,仿佛看过一场大片,为《幻想曲2000》画下绚烂的休止符。很难想象画师居然能够把水的柔软质地画的如此流畅优美又富有想象力,整个段落的张力十足,色彩无比无比治愈,美到没话说!前面都可以不看,最后一个一定不能错过!!!!!
相比六十年前的前辈们,这个合辑作品就相当一般了……最后一支是致敬宫崎骏吗?
用动画来诠释音乐是一项伟大的艺术。最喜欢的三首曲目:《蓝色狂想曲》《动物狂欢节》《火鸟》。
Classic是要这么听的:想起2001太空漫游里的《蓝色多瑙河》和《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喜欢蓝色狂想曲、锡兵和火鸟。回头找1940年版的再看看。
配了乐的动画活泼生动;配了动画的音乐有了活力。没有巧妙的乐曲动画未免死板无聊,没有生动的画面,音乐只是遐想,相互搭配后给人多重感受。那种内在联系美不可言却又不言而喻。关掉音乐或是关掉画面都是不完美的。几段动画故事都精彩绝伦,壮丽的、细腻的。音乐家也好,漫画家也好太了不起、太伟大了
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音乐与动画的完美结合
画面更好~毕竟59年了…《命运》给跪了!~…想到有位听音乐作画的艺术家...Carnival of the Animals不要太欢乐!~…最后那位女神想到小樱里的风~...
【上海电影节展映】音乐会动画电影。电影院是这部电影最佳的观影载体,在大银幕与音响的效果下,方能展现出宛如置身于交响乐演奏现场的临场感,方能感受到视听享受。在动画师的奇幻想象下,经典音乐宛如重生。喜欢城市生活与魔法师、火烈鸟。但对《威风凛凛进行曲》改编成诺亚方舟,个人觉得比较奇怪
感觉像是在做梦一般的景象,完全沉迷进去,小时候不知事还不懂得欣赏古典乐,但是在1940版的幻想曲后才发现音乐中迸发出的星焰竟是如此耀眼。更别说这2000版的了,这是已经懵懵懂懂地知道古典的美好了,加上如同梦境般的动画,很是迷人……
果然豆瓣是很讲感情分的,连我都忍不住给了四星
惊喜连连 纽约的Rhapsody in Blue和火烈鸟一段好喜欢好喜欢!
1940年,迪士尼曾出品过一部音乐、实拍和动画相结合的影片《幻想曲》,在当时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实验。而在1999年末21世纪即将到来之际,也是第一版《幻想曲》上映60周年之时,迪士尼再出新版,向历史致敬。这一版延续了第一部的结构甚至复制了部分台词,还保留了米奇魔法情节,让人看着感慨时间的流逝与迪士尼的坚守。对比两版影片,动画技术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节奏感也更强,而不变的是对美好的向往和欢乐的风格,这也是迪士尼长盛不衰的原因吧
应该叫曲幻想比较恰当一点。完美的音乐加上完美的画面,disney的水准当真是令人拍案叫绝~
很大程度与曲目是否喜欢有关吧。Rhapsody in Blue纽约众生相非常有趣了。
比较喜欢蓝色狂想曲/纽约故事、老肖的二号钢协/坚定的锡兵、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鸟组曲/春姑娘,记得老版的魔法师学徒还有贝七的葬礼进行曲。这次电影节版前面加映了1928年的米奇,音乐主题仿佛隔空呼应,想来幻想曲之于动画也许正如蓝色狂想曲之于爵士乐。帕尔曼友情出镜,温馨的一夜管弦乐。
一般重制版都不会讨好
Rhapsody in Blue 的制作让人更怀念早期迪士尼的那种精神
视觉化还是不太好噢,有些不错。IMAX电影,画面反而喧宾夺主了,不如老版。
A dulcet review and an amazing combination of music and animation!
本片是1940年《幻想曲》的重编版,除了米老鼠使用魔法的那段,其他故事都与旧版不重复。个人最喜欢《罗马之松》(鲸鱼那一段),还有唐老鸭的篇章也很感人。不喜欢木偶人的故事,有重看肯定跳过。
因为《第十放映室》(的「暑期嘉年华」?),导致我对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和本片的开头印象十分深刻。—— 比起1940年的《幻想曲》,还是对这部《幻想曲2000》更有印象。虽然长期没重温,对里面的一些音乐画面已经记忆模糊,但…… -16.08.16 —— 为啥子当初观影记录会没写完也没续写? -17.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