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有国:还生气啊?你还当营长呢,你当什么营长啊?部队最困难的时候,你不去照顾部队里,还来照顾我,我是新兵啊?你不了解我呀?我知道你是为了我,可是你没想到,你身上的担子是多么重啊。战士们身体虚弱极了,要不是革命热情支持他们,他们连爬也爬不动。战士,是革命的本钱,我们的责任,就是加倍的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使他们走出草地。在我们面前等待的呢,不是舒服的休息,而是更艰苦的战斗,你没想到吧?你叫几个人抬我一个人,多不值得,这几个战士,一走出草地,就是几只下山的猛虎,他们可以打垮敌人一个连,一个营,一个团,甚至一个师,你考虑没有? 赵志芳:好吧,我去照顾部队,小周。 小周:有! 赵志芳:好好照顾教导员,我到前面去。 小周:是! 李有国:老赵!不要惦记我,好好保重身体,明天就到斑尤,到了斑尤,那就好了。 赵志芳:多保重啊!
首先这又是那个红色时代的故事,长征路,老电影。
我暂且先不评价这部电影如何,我先来说说国内各种抗战片的现状。手撕鬼子什么的神剧我暂且不说了,都知道在严重神化了中共的同时贬低了全民众的智商,我就说那些普通的抗战剧。首先,一个很大的特点是,主角所在一个类似于特工组织的玩意儿,各种出任务,里面的人各有各的专长,搞得十分炫酷,大概是符合中二少年的心理。其次,过分表现男女主的感情或者男主的重情重义,战友为了掩护你死了,你特么非要摇晃或者深情凝望人家的尸体就是不逃,你在开玩笑么?或者人家都打到面前了你还在谈情说爱,自己女人被抓了你特么带上整个小队伍就去救完了面对整个大部队你还就成功了,顺便还炸了几个根据地?!最后,经常看到的一个场景,对面一大堆的鬼子拿着步枪什么的打一枪换一颗子弹双方无遮挡交战人家一大队人就是打不到你一个站在他们面前的人,最重要的是你还拿着手枪不带换子弹的!exm?导演你是觉得观众智商有问题?我就呵呵一笑。
推荐亮剑,我的团长我的团,战长沙,雪豹之类的还是可以看看。
然后我们终于进入正题。万水千山这部剧虽然标着抗战的标签但其实主要讲的长征,我觉得这里还是有点区别的。这部剧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场景,老炊事员过雪山时捡回上级命令丢掉的锅,说:没有锅拿什么吃饭。而后他在走过狭道时,被狂风吹下了山崖。他的儿子只来得及回身哭喊一声,就在战友的阻挡下重新踏上了征途。这才是那时候真实的场景,没有经过美化夸张,那就是一场悲哀无法停止的路途,每天都会有无数人死去,来不及悲伤。但也是有信仰,有快乐的路途,与真正意义上志同道合的人去开创未来,其实是一件很激动人心的事。
不得不说,这部剧的台词太过……套路,就是那种让很多人听了会觉得在上思想政治教育课,原本应该更加亲民的,这里主要指领导班子说的话,像是打官腔。至于演员形象问题什么的只是小节,不需要多提。总得来说这是值得一看的电影,尤其适合抗战教育。有些东西是重要的,并不是说有些人自以为看透一起的嘲嘲就可以改变的。
ps:虽然还没成功入党🤓🤓🤓🤓,但我就是热爱党和人民,怎么滴?
经典影评!!! 1936年10月7日 ,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在甘肃会宁青江驿、界石铺同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长征”属于世界 长征精神:愈是民族的,愈是世界的。 情景一:1934年10月16日傍晚,中央红军开始了长征。这时,远隔千里的蒋介石指着地图狂妄地叫道:“他们是走向深渊,走向死亡!” 短短的一年后,当他面对追获的一大堆烂草鞋的时候,他方才意识到,这股头戴红星、足踏草鞋的钢铁洪流是不可阻挡的…… 长征的历程 红军的战略转移——: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1934年10月上旬,中央红军主力分别出发,中共中央及直属纵队离开江西瑞金悲壮的长征。 1935年5月中央红军占领冕宁县城后,朱总司令签发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的几句话。长征'一词第一次以文字的形式出现。 会师: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同陕北红军会师于陕西吴起镇; 1936年,二、四方面军共同北上 ,1936.10月先后在甘肃省会宁县城和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至此三大主力会师,伟大的长征宣告结束。长征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为即将到来的抗日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做好了准备。 红军将士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他们纵横十一个省份、攻占七百多座县城,进行了三百余次战斗, 突破敌人的重重包围,两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穿越荒无人烟的地区, 总行程2.5万余里。 红军先后跨越了近百条江河,征服了约40座名山险峰, 其中包括20余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皑皑雪山,穿过了被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 红军在长征途中,牺牲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计歼灭和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 红军也付出了兵力损失达四分之三的重大牺牲。 30万红军经过长征,只幸存下了3万,但这用无数生命写下的英雄史诗,已成为中国革命和人类历史上一座高耸入云的丰碑, 一段永不磨灭的铁骨精魂的回忆 脚板丈量信念: 一个关于红孩子追赶红军的故事。 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发起了嘉陵江战役。 当12个儿童团员组成的小分队完成宣传任务后,发现红军大部队已经开走。这些儿童团员坚信他们一定能追上红军参加革命,于是跋山涉水,一路追寻。 3个月后,当12个衣衫褴褛、面带饥色的孩子赶到大部队时,在场的红军官兵无不为之动容。 一个野菜团子救了一个红军的命!” 对91岁的老红军袁美义来说,当年过草地的情景历历在目。在茫茫无边的草地上,饥饿寒冷时时侵袭着体力不支的袁美义。他晕厥过去后,后面的收容队的同志以为他牺牲了, 幸好一位细心的战友发现他还有一丝气息,就赶紧喂了他一个野菜团子,又泡了半碗盐水给他喝下。“一定要活着看到革命的胜利!”战友们的鼓励,使袁美义树立起必胜信念,顽强地跟着部队走出了草地。 责任重于生命:还有一次过草地,一位在战斗中刚刚入党的警卫员,为了抢救陷入泥沼的文件箱,献出了年仅18岁的生命。 信念支撑理想:长征精神是永远向前、目标始终如一的精神。 潘鹤的雕塑作品《艰苦岁月》中那个动人的画面:依偎在老兵膝下、聆听笛声的红军小战士遥望着远方,他的眼睛里,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闪耀着坚守信念的光芒。: 长征是有着远大的理想的远征,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的坚强意志沸腾了热血,支撑着人们勇敢前进;:长征有着坚定的信念,渴望翻身得解放的强烈愿望,点燃了激情,鼓舞着人们去夺取最终的胜利! 死也要向前: 飞夺泸定桥战斗中,在著名的“开路先锋”红四团担任通信员的唐进新,冒着弹雨紧跟在22位突击队员的后面往铁索桥上铺木板,亲眼目睹了两名战友中弹坠入湍急的大渡河。谈起71年前那惊心动魄的一幕,这位91岁的老人坚定说:“就是死,也要朝着前进的方向!” 长征就是一部生命谱写的战歌。 单是江西兴国一个县,倒在长征路上的烈士就有12038名,平均每公里都有一名兴国籍烈士化做生命的路标… 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 ,说什么也不能把自己的兄弟丢在路上!” 。长征出发后,红三团有一个24人组成的看护队,专门负责照顾重伤病人员,任务非常繁重。过草地时,部队几乎断炊。为了不让伤病员掉队,队员们将仅有的粮食让给伤病员吃,自己去采摘野菜充饥。等走完草地时,伤病员存活下来, 看护队却有8人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红军坚定的信念从何而来? ,红军长征, 首先是革命与反革命两种力量、光明与黑暗两种命运的大搏斗;在这样的背景下,长征便成了追寻崇高理想的行动。而正是救国救民的使命意识,给了红军官兵战胜强敌、克服险阻的巨大动力。 正是为了履行崇高的使命,红军官兵不畏艰险、吃尽苦头,用脚板一步步地丈量大地,留下了辉煌的历史足迹。从这个意义上讲,长征就是一次信念之旅 信念源自崇高的使命意识 五、人民军队 红军就是半条被子:在湖南汝城县, “半床棉被”的故事深深感动着人们。 1934年11月,三位红军女战士经过沙洲村,借住在村妇徐解秀家中。看到徐家很穷,连一床被子也没有,三个姑娘临走时,把一条被子剪成两半,留下了半条。 时光荏苒,徐解秀老人临终前仍挂念着这三位女红军。她告诉后人:什么叫红军? 红军就是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部队。 粮食分一半给老百姓:红六军团离开中央苏区孤军西征探路,荆棘密布、险情丛生。“最大的问题是后勤补给。部队往往一天连一餐饭都吃不上。饿着肚子,还要去打仗,这需要多么顽强的毅力!”,当时,红六军团在桂东主要靠借款、募捐、打土豪等办法筹军饷,但就是这样,红军还常常要把自己的粮食分一半给老百姓。 长征路上,敌军追堵、敌机轰炸,疾病、伤残、饥饿、死亡的阴影一直笼罩着红军。即使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中,红军也时时关心群众生活,力所能及地帮助群众,以至于常有被压迫农民派代表找到红军,要求长征中的红军绕道去“解放”他们! 把银元分给群众: 1936年2月,红二、六军团路过贵州毕节,发现老百姓家里有不少苏区发行的钱票。贺龙于是他决定,部队带上银元,一比一给群众兑换,一下子就换掉几千块银元。这些银元,是红军冒着生命危险从敌人手里缴获的,更是红军的宝贵粮饷,再继续换下去,部队就要发生困难。大伙儿劝说贺龙不要换了, 贺龙严肃地说:“我们红军是人民的队伍,吃了群众的粮食,用了群众的柴草,能丢下他们不管吗?我们闹革命就是为了解救老百姓,花几千块银元又算得了什么。有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我们才能打败敌人啊。”正是人民群众的帮助,使红军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完成了这一伟大的远征。 这样的故事在长征路上太多太多。缺粮挨饿的红2军团2连在一户人家的牛圈里找到了老乡藏起来的一大缸青稞。经过讨论,战士们通过了购买青稞的决定,并写下字据,用蓝布包了50块白洋埋入地下…… 一部红军长征史,也是军民鱼水情史
爬雪山,过草地,我的英雄我的泣。。。。。。。。。。。。
小时候被逼着写观后感的一部影片。从此深恨观后感……
全程表现了长征途中过雪山草地,有点流水账,缺点在于政委蓝马和团长脸都太胖了,不像一路啃草皮的。摘录一句台词:老乡,你怎么也下来了。我看你们挺好,我跟你们一起闹革命去
真实残酷的战争,不需要眼泪,需要坚强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69515514
在领导关怀下的产品,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产物
虽然有意识形态成分,但我觉得挺好看
这些老电影还有当年战争的影子……
从飞夺泸定桥讲到过雪山草地。基调上着重强调革命乐观主义的一面,弱化了悲壮惨烈的一面。人物安排则体现了毛时代的一贯传统,之前我是和《长征》相应的集数对照看的,《万水千山》里没有一个我叫得出名字,《长征》里没有一个我叫不上名字(不是指演员而是指角色),也许后者更符合当代观众的取向。
重走长征路,塑造了红军指挥员李有国的光辉形象。影片场面宏伟,气势磅礴。不足是只表现了红军与阶级敌人,与恶劣自然环境的斗争,没有涉及部队内部不同思想的斗争。
大撤退,大进军!
经过3天井冈山体验,深深体会到红军的精神,这次集训最后一天晚上观看这部电影,和红军一起经历长征,过卢沟桥,过沼泽,过雪上,吃皮带……
根据陈其通的话剧改编,顾问都是走过长征的军人,风景极好又质朴无华,雪山上的神,红军就是神,打猎的营长,45,和四军会合好,50,喇嘛塔,8,和陕北红军会师,学苏联,草地上的国际歌,监狱里的波兰曲。
55.2019-9-27fromCCTV102019-10-3看完,战斗中得细节和对话真实可信感人,这是一支活生生得队伍,有喜有忧也有牢骚,但是团结有凝聚力有战斗力,政治生活的力量真强大
主旋律老电影 耳熟能详的长征故事 群众支持下红军的胜利。
二万五千里,为革命开辟了灿烂的光辉
长征。“长征途中,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行军路上,红一方面军来到大渡河渡口,对岸有天险挡路,背后有大量敌人追兵,命悬一线。红军指战员冲破重重险关,穷尽各种方法,终于抢占泸定桥,使我主力部队全线渡河,向雪山挺进。六月的夹金山,夏天飞雪,山上山下两重天,不少战士永远的躺在了长征路上。到了1935年8月,我红一和红四方面军会师。此时,部队非战斗减员严重。在大渡河战斗中受伤的指导员李有国(蓝马 饰)伤势严重,不能行军,房东老大爷将仅有的一匹马送给了红军。此时,衣衫褴褛的红军连草根树皮都吃净了,首长下令杀马给战士们吃,因为曙光就在前头”。
拍得乐观又有趣味,弱化残酷与惨烈。50年代的人还真有80年前的人们那股精神气儿,现代人演不出来,也就不再奢望如今能翻拍并再现当年英勇的神兵风采,看着清晰度这么低的老电影终归是一个遗憾了。
永恒经典,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宣传队,伟大的长征!小时候看过,只记得飞夺泸定桥。
bili追剧 战争4/二万五千里长征,过铁索桥,过雪山,做饭老头背锅掉入雪山悬崖,过草地,指导员草地里去世。
朴实生动,无论是画面镜头、人物造型还是对话语言,这个老版的作品都具有相当的真实感!后来重拍的版本以及类似的题材作品,显然都不如本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