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色块切换皮肤

    播放地址

    猎杀红色

    动作片美国1990

    主演:肖恩·康纳利  亚历克·鲍德温  斯科特·格伦  山姆·尼尔  

    导演:约翰·麦克蒂尔南

    猜你喜欢

     剧照

    猎杀红色 剧照 NO.1猎杀红色 剧照 NO.2猎杀红色 剧照 NO.3猎杀红色 剧照 NO.4猎杀红色 剧照 NO.5猎杀红色 剧照 NO.6猎杀红色 剧照 NO.13猎杀红色 剧照 NO.14猎杀红色 剧照 NO.15猎杀红色 剧照 NO.16猎杀红色 剧照 NO.17猎杀红色 剧照 NO.18猎杀红色 剧照 NO.19猎杀红色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10-27 08:22

    详细剧情

    本片根据汤姆·克兰西畅销名著改编。\r\n1984年11月,苏联正处于戈尔巴乔夫上台前夕,也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明争暗斗的冷战高潮时期。苏联研制了一艘新型核潜艇“红十月号”,并派老练的雷米斯负责该艇的首次试航演习。此时,美国中央情报局也获取了有关“红十月”号的情报。途中,艇长雷米斯杀死了发现他隐私的专横政委并命令潜艇改变航向。他向全体官兵声称此举是要利用该艇先进的无声推进系统去通过美国海军的监视网并纵情游览美国的海岸线。一个苏联高级将领秘密挟带一艘超级军用潜艇“红月十月号”,究竟是想投奔美国,还是制造一场核战争?苏联国防部大为震动,遣派军队追捕,美国中央情报局亦派出精英部队拦截,一场联系美苏两国军事平衡的追击行动由此展开。

     长篇影评

     1 ) 不知为何生,毋宁求一死

     二战著名的德军元帅曼施坦因曾经对历史的德国军人做如下的评价:决定性的东西是德国军人忘我、勇敢、忠诚和尽职,以及各指挥官的责任感和能力。正是这些因素使德国军人在战争初期胜利的主导因素。更关键的是,德国的将领从来都力争胜利,通过胜利获得自己的荣誉与军人的荣耀。但凡能够成功的人都知道自己要什么,坚定自己的信仰也要坚定自己的追求。
      历史不是一本好读的书,因为要读出历史不仅需要一双会看的眼睛,还需要有自己的观点,凡是在这个时代能够活出自己的人,往往不是这个时代所需的主流。它们能很好地把握这个时代的桎梏,往往这些人都在冷眼旁观着,如同看笑话般,看着别人的愚蠢,为自己的明智而庆幸。历史只是个概念而已,往往大众对历史的概念都太大众,随波逐流或者愚蠢的可笑。真正时代的精英肯定不是把所有人的认识汇总然后很漂亮的摆在大家的面前以求鹤立鸡群,他们往往深深地埋藏自己的想法,而后看其他人犯错再把自己的想法看得更透更深。其实从古至今历史上还真不乏这样的犀利之辈,对人们可能会犯的错误既清楚又谨慎,可是历史几千年的光景过去了,如今泛泛之辈还是如此泛泛没有自己的观点,而那些曾经活得既自我又透彻的中流砥柱在现代社会是不常看到了。只可惜,历史就是历史,现代的人们当然无法从历史中获得优势,因为大众的思想,因为无法冷静不甘寂寞。所以很可惜,如果无法深谙历史的渊博,历史也只能是历史。
      当我曾经还是这泛泛之辈的一员而不自知时,曾不知天高地厚,自以为很了不起看到的得比别人多时,我很幸运的碰到了能改正我的一些了不起的时代强人,很简单的几个例子,很直接的几句批评,让我以为自己已经很了不起的想法迅速瓦解,只是通过一部电影,猎杀红色十月,让我知道,如果不能把问题看透彻,自己的想法是多么可笑。
      猎杀红色十月,真是彻头彻尾的资本主义的最具有魅力的作品之一了,他有能力称赞其敌对势力的军事实力,也可以把红色政权主义者政治信仰或者说政治理论驳斥的体无完肤,当然,这是两个大国的政治博弈,在当时看,这的确是两个势均力敌的阵营的政治与军事的博弈。但是美国人很巧妙的描写出了苏联方面如何从淡定的姿态中间渐渐把持不住了,如何在这场政治战中处于下风,到后来美国人反而以讽刺或者说玩弄的心态对待可怜的俄国佬。反观这次行动的策划者,马尔科韦莫斯舰长,如果单从他所经历的一系列事件直到他变节以前,其实都不难看出,他这么做,不全是因为生活所迫,也不是因为他突然脑子一热才改的信仰。其实,他一直是忠于自己的理想的人,孰是孰非绝不是任何人强加的,如果苏维埃政权或者共产政权真的十分完美,那为什么还会有数量上如此庞大的变节者?信仰绝对不是强加诸于别人身上的,内心强大的人往往不会惧怕这种强制的信仰,他会不动声色的看清一切然后给敌人最意想不到的一击,当头棒喝。聪明的看懂了的人曾经告诉我,政治博弈是不可能实话实说的,美国正科和苏联外交官其实都彼此隐瞒事实,相互试探,当时,天真的我还以为苏联人很愚蠢的说了些自己对不利的话,可是真正的政治老滑头也是经过了岁月的历练和累积,他说的只可能是有利于自己的。不论什么情况下,人与人之间也一样,如果把自己所有都坦白出来,那就如同裸体一样令人尴尬,那就是没有防卫的愚蠢行为了,就像如今的这些令人不齿的许多。大国之间的博弈更甚于此,就算不是大国之间的博弈,只要是政治的就是欺骗的,没有真正国家会实实在在的把自己裸露在外。其实双方都想通过对方得到自己想要的,俄国人想借助美国之手除掉叛徒,而美国人想从俄国人那里知道红色十月的真正目的,然后借机帮一下韦莫斯顺便也能从俄国人手中得到他们的高端武器。
      现在我知道了,也终于懂了,自己的看法还是很幼稚的,在真正的高手面前完全就等于没有成熟的孩子一样。但我十分清楚自己的追求是定格在哪个等级的,我所欠缺的也仅仅是层次的累积和分析能力的增强而已。当真正的革命开始时,革命往往是从自己开始的,当一个人有能力分析透彻自己的所有优点和不足时,这个人就在变革,开始明白自己的追求是什么,开始追寻自己的梦想了。如果活着,就要向韦莫斯舰长那样,有自己明确的追求。或者为了这个追求死去,死而无憾。

     2 ) 好厚脸皮的YY

    猎杀红色十月(The Hunt For Red October),改编自汤姆·克兰西的小说,1990年的片子,主演肖恩·康纳利,亚历克·鲍德温。

    肖恩一如既往地帅,而且越老越帅。皱纹越多越帅说的就是他了。我惊讶的是鲍德温年轻时候竟然那么那么帅,不可思议啊,完全跟现在的颜值联系不到一起啊。岁月是把杀……猪……刀……啊……多少魅惑帅哥倒在这把刀下,啧啧。

    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是一部美国超级YY大片啊,YY了苏联一个桃李满天下,超有经验的舰长因为不满带着亲信、全艇官兵和一艘台风级的核潜艇变节的故事,这种设定本身就没有合理性,如果有合理性的话,那我们对人性还有什么可期待?信仰被这么轻而易举地背叛,这种不可理喻的YY,得多自恋偏执才能想出来?

    不但理直气壮地YY出来了,还把叛逃者塑造得形象高大,从而证明自己是多么强大正确,先进自由。这种情形就好像是日本人的做派,日本人最喜欢抬高自己的手下败将,用他们的强大来证明自己是更加强大厉害的一群人。以上两种,同样可笑心虚。

    幸亏汤姆·克兰西就是个写小说的,这种YY不能深究。 所以,要什么前提逻辑,要什么角色塑造,还不如安安静静地看帅帅的肖恩老爷子魅力无边,心安理得地看他们理直气壮厚颜无耻地YY就好了。更何况这也是时代产物所以也没有必要纠结这个了。

    其实抛开那些前提来说,这是一部军事题材的潜艇战片。汤姆·克兰西在这方面被夸得那么专业,那么精通,即使这小说的前提立意狭隘也这片子还是可以看看,谁让人家是美国人,要站自己的立场呢。 故事惊险曲折,情节紧张紧凑,环环相扣。片头一开始便是令人血脉喷张的背景音乐,肖恩老爷子饰演的雷缪斯舰长眼神坚毅立于指挥台甲板上,此刻,谁也不知道他此次出航的目的。

    而细节处理也很到位,让我觉得很赞的是对语言的处理。在俄语往英语的转换之上力求真实合理。

    在潜艇政委用俄语读舰长雷缪斯日记的时候镜头不断拉进最后聚焦在政委嘴部,在将语言转换为英语之后,镜头又慢慢退后,回到正常镜头之中。这样的镜头在不知不觉间分散了观众的注意力,也就不会让观众觉得在语言切换上很是突兀了。而在后面,潜艇里出现美国人之后,他们又切换到了俄语,也表示他们直接是语言不通的。

    前面说过这是一部军事题材潜艇战片,那么军迷潜艇迷可要关注了。 一开始潜艇出航时候的全景,事实上是潜艇露出水面的部分就是一个空壳,下面是被船拖着的。但是镜头之内看着简直不要太震撼啊。中间的潜艇鱼雷战也很是精彩紧张,尽管有人质疑水下战拍得过于粗糙,但是我初次看时还是觉得很过瘾的。在影片最后片段,潜艇猛地跃出海面的情节,让人着实跟着激动了起来。 潜艇副舰长临死的时候心心念念的竟然还是美国蒙大拿,真是有点把我恶心到了。(哦,说好的抛开前提,不管立意狭隘的)

    说回肖恩老爷子,演技自然不可辩驳,因为他的形象,电影里这个叛逃的海军舰长竟然这么魅力无边加伟光正,换一个人都不会都这种效果。雷缪斯舰长在指挥台指挥潜艇作战也是帅出天际啊,让我紧张兴奋了一把,让我差点忘了他是个变节者啊。这是导演请他来演的原因吗?

     3 ) 《猎杀红色十月》的是自己人

    光看电影名字,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一方打另一方。其实,电影里猎杀红色十月(潜艇)的反而是他们自己人,而老美则一贯制地扮演拯救者的角色。怎么样,美帝电影YY风格爆棚吧!尽管如此,人家的编剧导演演员们也确确实实下足了功夫,把一个子乌虚有纯属虚构的故事演绎得煞有介事浑然天成,故事性、娱乐性、可信度、可看度都还不错。

    1、源于现实,高于现实。比较好地处理了真实与虚构之间的关系,让观众觉得虽然有点扯蛋,但是扯的还挺有意思。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是好电影的大前提,否则就没法看下去了。 2、不黑不吹,尽量客观地描写敌对双方。像爱国主义情怀、英雄主义精神、人道主义意识、自由平等观念等是人类社会一致认可的美德,并不是某个国家、某个政治集团的独有属性。虽然电影是说苏联潜艇叛逃,但也并没有把每个人都描写成叛徒。比如,那个意志坚定的政委、医生、厨子,还有绝大多数虽然被老美救起但仍然选择回国的艇员们。这个分寸拿捏好了,就不至于拍出那种把对手描写成傻X,同时也把自己沦为二货的XX神剧了。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的影人们学习一下。 3、一语成谶,反照历史。电影是1990年拍摄上映的,一年以后苏联大厦轰然倒塌。偶然乎?必然乎?是电影中雷米斯艇长预料到了,还是小说作者汤姆克兰西预料到了,还是电影导演约翰麦克蒂尔南预料到了呢?不得而知!只不过十分吊诡的是,电影本身不但没有因此而火,反而因为冷战结束一下子跌出了观众的视野。这恐怕是编剧制片导演们等一干人没想到也不愿意看到的结局。 4、小人物,大情怀。雷米斯艇长虽然掌控着足以毁灭人类的钢铁巨兽台风7(当然,即使打死了掌握另外一个密钥的政委,他依然不能够独自发射潜射核弹,因为还有总部授权密钥。这个槽点就不展开分析了),但也不过就是一个区区的上校,在将军如林的苏军当中真的算不上是什么大人物。平时,他也不应该有什么大的雄心壮志远大革命理想,否则也不会因为妻子的不幸离世而迁怒于体制萌生反骨。他就是一个平平常常的人,普普通通的苏联海军上校,战略核潜艇的艇长。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上校,因为驾驶着足以摧毁美国、同时也会摧毁人类的新式杀人机器而产生了强烈的内心震撼,以至于使他原本就已经有所动摇的价值观彻底倾覆,率艇叛逃完成了对自己灵魂的救赎,同时也完成了对地球生灵的救赎。从这个角度看,雷米斯艇长的出逃就跳出了公报私仇狭隘用心,甚至也超出了意识形态斗争的冷战思维。这么一看,电影的格调是不是就高级多了。虽然电影没有明示,我们还是愿意从这个善良的居心去解读电影的主题。

     4 ) 终不过是对冷战不切实际的遐想

    美国人总是喜欢用有色眼镜看别人,当然,有时候他们也这样看自己人。抛开这不切实际的遐想,到就从技术上而言,这部改编自汤姆·克兰西同名小说的电影还是值得一看的。如果你不是一个军事爱好者那就更好了。得益于作家高超的写作技艺,电影在细节上的表现十分逼真,潜艇的作战命令及下达方式都很贴近实际,尽管作家从未有过从军的经历,但对这些细节的刻画极尽真实,克林顿总统曾是他的书迷,对他这样细致的描写感到震惊,询问他过他在那艘军舰上服役。当然这部电影也是有致命缺点的,苏联在电影中的表现太过于愚蠢,无论是苏联大使,还是艇长。都给人一种坏人和愚蠢的形象,这样的处理过于生硬,无形之中降低了电影的表现力。

     5 ) 《猎杀红色十月》原型事件:苏联海空联合追杀叛逃军舰

    1984年,美国作家汤姆·克兰西出版了他的成名作《猎杀“红十月”》,畅销一时,成为军事惊险小说史上的名作。1990年被翻拍成电影上映,全球2亿美金票房。

    该书的情节是虚构的, 灵感来自于冷战时期的真实事件 。电影中苏联叛逃的是世界上最大潜艇“台风级核潜艇”,原型是苏军“警戒”号反潜舰叛逃事件。但结局和电影完全不同,真实事件异常悲壮。

    1975年,瓦列里·萨布林是波罗的海舰队“警戒”号大型反潜舰上的政工副舰长。他认为,苏联政府的腐败官僚体制已经使国家偏离了方向,决心发动“革命”夺取军舰,把军舰开到列宁格勒以外的公海。

    萨布林海军少校

    11月6日,“警戒”号开到拉脱维亚加盟共和国首都里加进行检修。

    11月7日,苏联十月革命全国纪念日。

    11月8日19时,萨布林向舰长波图利内海军中校汇报工作,谎称舰上发生异常情况。当他与舰长一同走到军舰水声部位时,他和手下亲信沙因突然关上舱门,将舰长监禁隔离起来。

    23时,萨布林召集舰上所有军官和水兵开会,宣布舰长身体不适,自己接管军舰指挥权。随后,萨布林激动地向与会人员宣布了自己的计划,他声称,苏联存在严重的违法现象,必须通过非常手段才能“唤醒人民”,他建议将“警戒”号开到十月革命的摇篮——列宁格勒附近的要塞喀琅施塔得,并宣布该地为独立领地。萨布林是希望效法当年的 “阿芙乐尔” 号巡洋舰起义,在苏联掀起第二次十月革命,恢复一个真正的列宁主义的苏维埃民主政权。

    对于这个计划,军官支持者和反对者几乎各占一半,水兵则大部分持支持态度。据水兵沙因回忆,萨布林宣布计划后,官兵们曾积极地讨论过这个计划,气氛很热烈。对于反对意见,萨布林提议投票表决,表决完后他下令将反对者统统关押起来。就这样,萨布林在“警戒”号成功完成了“政变”。

    23时30分,舰上一名负责电气工程的军官弗尔索夫,机智地躲过萨布林同谋的监视,偷偷跳入冰冷刺骨的海水中,游到停泊在里加港的B―49号潜艇上,并向里加基地司令部做了汇报。当时,很多人都不相信,有些领导甚至怀疑他是否喝醉了酒或是精神上出了问题。

    萨布林得知弗尔索夫跑掉后,决定提前将“警戒”号开到海上。11月9日2时50分,“警戒”号在萨布林的指挥下驶出里加湾,以30节的高速沿着道加瓦河驶向波罗的海。看到“警戒”号擅自启锚出海,里加基地的领导才相信了弗尔索夫的话。

    4个小时后,苏联军事当局将情况报告给克里姆林宫,从睡梦中被叫醒的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亲自下达手令:“炸沉它!”。将东经20度定为死亡线,如果“警戒”号拒不服从命令返航、胆敢驶过这条线,参与拦截的所有军舰和战机必须尽一切可能将其击沉。

    苏联第15航空集团军首先接到命令,它们出动了18架最新式的雅克―28、图―16轰炸机和苏―24攻击机群联合追杀。10时30分,它们开始向“警戒”号投弹,没想到却误炸了一艘民船和一艘承担追击任务的巡逻舰。

    雅克-28超音速轰炸机

    最后,“警戒”号在瑞典与苏联交界水域,被飞机扔下的230公斤炸弹和30毫米炮弹命中,方向舵被卡死,只能在水面上打转。这时,反对叛逃的30名水兵成功解救了被困的军官和舰长波图利内。双方经过激战,萨布林被波图利内打伤,这起叛逃事件终于被制止。“警戒”号的变故,萨布林只坚持了9个小时。

    苏军对外宣布说此次事件是演习。这次“警戒”号的叛乱事件也让苏联军方感到震惊,误炸民船和巡逻舰,说明当时整个海军空军的战备调度完全处于混乱状态。

    萨布林的悲惨结局

    “警戒号”被押回港后,克格勃接管了调查工作,在案件侦查、起诉与审判期间,克格勃主席安德罗波夫随时跟进结果,并向勃列日涅夫报告。为了防止消息扩散,克格勃逮捕了“警戒”号上的所有官兵,要求他们对此事绝对保密,此后,支持萨布林的军官和水兵,或被开除、或遭降职,有些人回乡后一直遭到克格勃监视。反对萨布林的官兵,也受到了类似的处理。

    萨布林以及其他13名积极参与分子,被送到大名鼎鼎的列福尔托沃监狱——60年代卢比扬卡内部监狱关闭后,这里便成了克格勃的主要监狱。进列福尔托沃监狱的人,没有不招的,克格勃很快就弄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法庭上,任何辩解也是无用的:法庭认为萨布林试图叛逃西方,犯下了叛国罪,但萨布林拒绝承认。根据苏联法律,叛国罪最高刑期是15年有期徒刑,但上面打了招呼:萨布林必须死。最后,萨布林被判处死刑,沙因被判处8年有期徒刑,其他参与者无罪释放,但从此失去工作,黑档案伴随一生。

    1939年,萨布林出生于一个海军士官之家,1960年军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了苏联北方舰队。第二年,他给赫鲁晓夫写了一封信,大意是说社会不平等现象,破坏了苏联的形象,还谈了谈对苏共的纯洁性的看法。结果,萨布林受到了上级的严厉的斥责,仕途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1969年,本可以晋升为驱逐舰指挥官的萨布林,选择去列宁军事政治学院进修。萨布林一头扎进了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之中,随着理论水平的提升,萨布林对苏联现状的不满也与日俱增。为什么呢?因为书上的理论和苏联的现实不一样:革命是为了消除不平等和阶级压迫,可放眼望去,苏联在勃列日涅夫的领导下,特权横行,阶层固化,到处都是腐败、贪污和谎言。1973年,萨布林从列宁军事政治学院毕业。由于成绩太过优异,他的名字被刻在学院纪录顶尖毕业生的大理石匾上。

    萨布林死后,尸体被秘密处理了,至今没有人知道他被埋在哪里。8个月后,他的家人才收到消息,但除了名字(刻在学校大理石匾上的名字也被铲除了),萨布林的一切都被销毁了。

    萨布林在被审讯期间,克格勃曾允许他给儿子写最后一封信:

    “要相信历史会诚实地评判事件,你永远不会为你父亲的所作所为感到尴尬。绝不要成为那种只会批评而不会行动的人。这样的人是伪君子——软弱无用的人,他们没有能力调和他们的信仰和行动。亲爱的,我希望你有勇气。坚信生活的美好,保持乐观的态度,要知道革命总是无往不胜的。”

    1990年,也就是“警戒”号事件15周年时,幸存的士兵们举行了一次聚会,纪念这一事件。他们一致认为:萨布林是一个英雄,应该得到一枚勋章。

    暴动后的“警戒”号

    “警戒”号反潜舰

    苏联1135型“警戒”号大型反潜舰建成于1973年,1974年6月4日首次出海值勤,排水量3200吨,长123米,宽14米,吃水4.5米,速度32节,续航时间30天。武器装备:1套“暴风雪”反潜导弹系统(4具发射装置)、2套“黄蜂”防空导弹系统(40枚导弹)、2门АК-726型76毫米双管自行火炮、4枚远程导弹鱼雷(35-50公里)、2具533毫米鱼雷发射器(各4枚)、2套12管РБУ-6000抛弹器(射程6公里)。乘员190-200人。

    1975年萨布林暴乱事件后,官兵被全部解散,由大型反潜舰更型为护卫舰,名称未变,经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于1976年初转航至太平洋舰队服役,成为堪察加区舰队第173大型反潜舰支队旗舰,表现优异。“警戒”号护卫舰参加了太平洋舰队所有的出海训练和实弹演习,从未在鱼雷、水雷、火炮实弹射击中失靶,成为太平洋舰队最优秀的军舰之一,1977-1984年间被评为“太平洋舰队最优秀的舰艇”、“优秀舰艇”、“最优秀的布雷舰”、5次受到海军总司令的嘉奖。

    1987年7月,“警戒”号在符拉迪沃斯托克进行了维修,之后继续在堪察加服役,名称未变。“警戒”号曾是1135型舰艇中最辉煌的一艘军舰,总航程达21万海里,7次参与战斗值勤,曾参与1983年在萨拉纳湾救助沉没的K-429号潜艇乘员的任务。2002年10月13日正式退役。

    苏军三大叛逃事件

    米格-25战机

    1975年“警戒”号事件,与1976年别连科驾驶米格-25叛逃日本,198*9年祖耶夫驾驶米格-29叛逃土耳其,并列为冷战期间苏军三大叛逃事件。

    1982年,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自导自演的电影《火狐》,比《猎杀红色十月》故事更加离奇,讲述美国派遣一名越战老兵飞行员,秘密潜入苏联,直接盗取了苏军最新研发的米格战机,飞回美国。

     6 ) 我们那么出生入死是为了什么

        老早就听说过老帅哥康爷爷演的这部电影了,今天看了,确实蛮震撼的。说实话,我是有一些俄罗斯情结的,就像豆瓣上不是也有“俄罗斯情结”小组,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单纯的对共产主义事业对解放全人类的伟大理想的向往吧,我个人特别特别迷恋苏联那个时代。我也算个军迷,有段时间特别喜欢看有关冷战时代美苏对峙、军备竞赛的东西,心里其实特别倾向苏联那边,所以看了康爷爷演的这个电影,感想就更多了。
        说说电影吧,片头一看就让人血脉贲张,暗青的背景颜色,激昂的背景音乐,康爷爷头带棉军帽,眼神坚毅,地点是苏联红海军最新入役的战略核潜艇“红色十月”号的指挥台甲板,身后是冰冷彻骨的北大西洋海面。满头银发的Captain Marko Ramius,红海军上校,苏联水下核舰队的教父,从军四十余载,门生无数。但是今天,在寒冷的北大西洋海底,他的目的地是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意识形态都是对岸的美国,不是战争,而是变节。变节是西方的说法,对苏联来说就叫叛逃。这艘耗资巨大的专门用来毁灭美国的战争巨兽此刻正在他的指挥下载着20发足够毁灭美国的战略导弹悄然驶向美国,驶向他们心中梦想的彼岸。应该说汤姆克兰西的主题很讨巧,战略核潜艇,这些潜伏在海洋深处的庞然大物肩负着二次核打击和核反击的重任,一旦核潜艇收到发动核打击的命令就意味着自己的国家已经遭到了毁灭性的核打击。武装力量最后王牌的叛逃,听起来就让人激动人心。
        叛逃,我更关心的不是紧张激烈的过程,也不是一波三折的情节,而是叛逃背后的心路历程。和平时期,不是风雨飘摇的战争时期,要多大的决心多少个不眠之夜才能做出这样的决定。这背弃的不只是自己的家乡,自己的亲友,也不只是自己的祖国,或者说自己的党,更大意义上背弃的是自己从年轻以来为之奋斗的理想,为之执着的坚守。一旦决定了,就什么都没有了。想起了别连科,1976年叛逃西方的那位苏联飞行员,也许汤姆克兰西的部分灵感来自于他的故事吧,高中的时候老师布置了一次作业要写篇小说,随便写,我就以别连科为原型写了篇小说。只是很关心,一个人做这样的决定,要经过多少的煎熬多少的彻夜难眠。
        Ramius舰长的理由,是因为爱妻因医疗事故不幸去世,但是责任医生因为是高干子弟所以免于惩罚,Ramius舰长决心与这样的制度决裂,做出了率潜艇叛逃的决定。当然这是上百个船员的战略核潜艇,不是别连科单人驾驶的米格25战斗机,而且别连科从远东飞到日本时间最多半小时,而核潜艇穿越北大西洋总是需要一定的时间,人多眼杂,夜长梦多,所以计划实施起来要复杂的多。那么多不知情的船员,可能还有部分已经察觉会采取敌对行动,还有围追堵截的整个苏联红海军远洋舰队,还有闻风而动的美国海军,形势瞬息万变,战争一触即发,稍有不慎,全舰就要在北大西洋海底化为乌有。什么叫艺高人胆大,规避着美国海军的监视,顶着苏联红海军的炮火,平定着潜艇内部的局势,面容冷峻的Ramius舰长剑走偏锋,红色十月号在向美国挺进。
        突然间,我想起了林冲,逼上梁山,有些相像。都是因为爱妻,都是因为家庭背弃了自己原先的信仰,背弃了自己早已适应的制度。职业也很像,都是职业军官,而其都是教官。没看之前我在想,教出来了这么多优秀的海军人才,Ramius舰长至少也得是个少将吧,但是康爷爷一出场,带的是上校的肩章,我就想这么不重视人才,不能人尽其用,也算是一个叛逃的原因吧。
        再说一句,电影里的台风级做的真好,潜艇战也真是激动人心。只可惜现在的6艘台风级好像只有2艘能动了,剩下的都在船坞里静静的锈蚀、慢慢等着被拆解,本来设计用来毁灭美国的庞然大物,人类史上最恐怖的战争机器之一,却要靠美国的赞助才能被拆解。我们花那么多钱造出这样毁灭我们自己的深海巨兽是为了什么,我们天天游弋在北冰洋深海,身边就是核反应堆,头上就是核弹头,这样子提心吊胆是为了什么。
        不知道Ramius舰长到了美国,过上了普通的生活,过上了“穿州过省无需申请”的自由生活,告别他再熟悉不过的深海,再回想自己的戎马半生,会有什么感想?回想起自己当年那么多深海惊魂,那么多绝境逢生,那么多“疯狂伊万”,那么多次和死神擦肩而过,会不会想我当年那样出生入死是为了什么。

     短评

    太美国主观视角了,军事角度还算规矩,就最后一场战斗有点扯蛋……

    6分钟前
  • 格瓦拉
  • 推荐
  • 本片为广大语言不通却又彼此有情有意的痴男怨女提供了这样一个命题:如何在难以沟通的情境下小心翼翼的示好而又不被对方认为是臭流氓。而肖恩康纳利显然是此方面的调情高手,只是两个多小时的调情多少有点儿让人郁闷。。。

    10分钟前
  • 张姓美少年
  • 还行
  • 片子很不错,不过太扯了,更感触的是,天啊,那是亚力克鲍德温吗,悲剧啊,看看人家肖恩老爷子还是那么帅

    11分钟前
  • 亢龙无悔
  • 推荐
  • 涉外题材,好莱坞显然更喜欢过去的苏联。一、纯敌人定位,充分迎合好莱坞正反对立模式。二、斯拉夫人是白人,好莱坞演员可以无缝嫁接。施瓦扮特警,康纳利演舰长。但与中日这些东方国家合作,上述因素变得比较困难。前者,太坏了对方不干,自己是坏人又不符好莱坞传统。后者,一堆演技老鸟无用武之地。

    16分钟前
  • 赱馬觀♣
  • 推荐
  • 相见恨晚,相见恨晚。很少看到如此让我紧张的电影了。汤姆.克兰西果然是一个高手,他写的东西改编了多少电影,多少游戏啊。关于潜艇的影片中,算是翘楚之作了。

    18分钟前
  • W.史密斯
  • 力荐
  • 看了下评论,果然不出所料,老美意淫地够厉害。不过结合苏联解体时间和本片拍摄日期,难道真有其事?不管那么多,肖恩康纳利越老越帅的掉渣,从电影角度来看,节奏感没问题,剧情紧凑,尤其是最后潜艇大战还是比较惊险刺激的。

    23分钟前
  • 布拉德痞特儿
  • 推荐
  • 虽然电影把苏联黑得很惨,但是抛开冷战题材中美国人的过分意淫,这真是一部气势恢宏的电影,在画面和音效上都有着不俗的表现。即便它基本没有什么战争场面,但是就像冷战一样,这种潜水艇题材的好电影,总能够营造出看不见的紧张局面。它本身就像一艘潜水艇,巨大而蕴含威力。

    24分钟前
  • 韩伯愚
  • 推荐
  • 苏联潜艇军官死前还想着蒙大拿,美国佬意淫得够花哨的。Sean Connery不用多说,依旧是男人的象征。非常扎实的影片,五星之。

    26分钟前
  • 苇间疯
  • 力荐
  • 11900:十月末夜晚,意外看到肖恩·康纳利去世的消息,于是就想找部他主演的作品做观影纪念,最后选了这部名为《猎杀红色十月》的电影。R.I.P. —— 英国演员肖恩·康纳利去世享年90岁,肖恩·康纳利生前曾在多部007系列电影中饰演「詹姆斯·邦德」,并凭借《铁面无私》获得第6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配角奖。—— 首任007肖恩·康纳利去世 享年90岁,曾出演《夺宝奇兵3》《勇闯夺命岛》等片:http://news.mtime.com/2020/10/31/1604559.html

    28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 潜艇片就是好看。《红潮风暴》《U571》《K19》都不错,甚至日本的《盛夏猎户座》都属佳作。可惜冷战一消停,对手只有恐怖分子,潜艇片也就拍不下去了。

    32分钟前
  • daangel
  • 推荐
  • 算是在合理的故事框架之内把美国意识形态讲到极致了。没看过文戏做的这么足的潜艇片,故事背景和情节演进交代的无比清晰,以至于动作场面成了适当点缀。这可能也是八九十年代老派动作影片的一大特点,尽量回避技术有限的特效场面,在有限场景中腾挪转移,用细节和节奏来推进情节和悬念,有一种特效大片永远无法还原的真实质感。当然也和拍过《虎胆龙威》的导演风格以及原著作者汤姆·克兰西的故事有关。

    37分钟前
  • 十一月的雨
  • 推荐
  • 拍摄得体的潜艇对战场景,沉静狭窄空间里暗涌的一波三折,肖恩康纳利更是魅力满点。其实技术和战术情节硬伤不少,但红色十月号两位舰长的形象是否可以再丰富点呢(小说里的一部分起因被略去了),这样Vasili Borodin挺身为Marko Ramius挡下枪子就是更合理的心甘情愿了

    41分钟前
  • blacktea
  • 推荐
  • 虽然美国佬有点一厢情愿,虽然变节的原因没小说交代的清楚,但是但是还是很好看!片头片尾的音乐太TMD震撼了!!!

    42分钟前
  • 刘建明
  • 推荐
  • 汤姆克兰西名不虚传...结合最近看到的俄罗斯弹道导弹核潜艇的新闻,不禁感叹昔日红色帝国的没落...(什么?你说苏联不是帝国?不是吗?是吗?不是吗?)

    44分钟前
  • 儿女情长王铁头
  • 力荐
  • 刨开意识形态,海战结合谍战、苏美双线悬念并进的情节真业界良心,附送多国型男部队,康纳利和山姆尼尔的配对太犯规,苏方的轮机长最潇洒,司各特格伦还是这么冰山美人又通达。

    45分钟前
  • paradiso
  • 力荐
  • 比起现今那些像《变形金刚》的爆破大片,10年前的《猎杀红色十月》以沉稳内敛的叙事推进,多层次的角色设置更能让人动容。

    46分钟前
  • 永恒布鲁斯
  • 推荐
  • 现在已经很少见的冷战题材电影,影片背景宏大,情节屈折,主要还是看老头肖恩康纳利的个人表演.

    51分钟前
  • 小有™
  • 推荐
  • Baldwin是怎么长成现在这么魁梧的?20年前的片子,看着都如此逼真。

    56分钟前
  • 世纪末日卢瑟王
  • 力荐
  • 确实不错,经典的潜艇片,唯一有一点遗憾的就是片中的台风没有真实的台风漂亮,看起来总有点别扭,不过据说当时美国并没有台风的详细资料,确实很难做到和真的一模一样。

    1小时前
  • 呵呵真有趣
  • 力荐
  • 1990年的片子,还不错。这个片子20年后看来,依然还是不错的。可见导演的功力。

    1小时前
  • 孙汤姆
  • 推荐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