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名《死角》(英語:Dead End)是一部由MakerVille製作的電視劇,改編自同名漫畫,原作者是本地漫畫家曹志豪,劇集由周國賢、楊樂文、蘇麗珊、林愷鈴、王智德、邱傲然、梁祖堯及鄺旨呈領銜主演。
张彻难得拍文艺片,比他后来拍的一众番茄酱盘肠大战要有意思多了,可能是因为编剧不是倪匡而是邱刚健。
故事的主人公一股新浪潮的味道,保守一点的或许觉得这不是“正经人”,但这种生活态度好像又有点潇洒有点酷。而且他又不杀人越货,无非是感情上放浪一点、私生活上随便一点。我时常觉得这种电影的主角不是要讨观众的喜欢,而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载体。电影半是悲悯半是嘲弄地把这种状态呈现给大家看。而在今天,这样的主角可能更难以引起共鸣,毕竟大多数当代青年的困扰已经大不相同。
张纯是有放浪的资本的。家里不缺钱,老爷车虽然有时发动不了,带人出去兜兜风还是没问题的,他也算个有车一族。母亲宽容到溺爱,不仅不介意儿子不出去工作,就是被拘留了也没有半句重话。所以张纯大可以挥霍自己的青春,反正他没有什么特别的责任,反正他也不知道想要做什么。因为迷茫所以无聊。工作随便做做就好,反正不做也没有关系。女孩子随便玩玩就好,反正大家你情我愿图个刺激。朋友也有了,红颜也有了,他好像什么都不缺。本来生活可以就这么稀里糊涂地继续下去。这个时候,温柔出现了。
这次相遇对两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新鲜的刺激。张纯结识了好多底层的女孩子,所以开豪车的大小姐给了他新鲜感;温柔一直在父兄的保护下,大概过去也从没结识过张纯这种口无遮拦的叛逆青年。张纯所在的世界对她来说是一种未知的刺激,也正是为了寻求这种刺激才有了惹祸上身的咖啡店之行。
张纯最初的油嘴滑舌证明了他开始对温柔并没有产生什么爱情。这一点我非常同意一些评论的见解。然而,这个时候,阻力出现了。张纯过去为所欲为惯了。之前,偷渡来的女孩子要被遣返,他一点也不受影响。总之,从来都只有他去祸害别人,哪有别人阻拦他的。于是他开始一根筋地追求温柔,别人不让做的我偏要做。这算不算真正的爱情且不论,但温柔的分量从此不一样了,毕竟得不到的是最好的。
关于张纯的困境,他的老板在冠冕堂皇的说教之余给了很明显的暗示。“好好干,有一天你也会坐这种椅子。”言下之意:服从,然后凭借努力打破阶级的鸿沟。这当然是骗人的鬼话,如果他运气够好,说不定能成为又一个盖茨比。无论是因为看穿了,还是不在乎,张纯选择了另一种方法:暴力。当一个人拥有了力量(枪)是不是就更有发言权了呢?影片中已经给出了答案。张纯在打死自己认为的“阻力”之后,也只是仓皇地逃之夭夭。甚至在见温柔的最后一面两人还是隔着铁丝网。所以张纯所面对的必定是一个dead end。
至于大卫,他的分量没有一些影迷感觉的那么重。这个角色的戏份并没有太多发挥的余地,因为笔墨不够又显得一些行为有些突兀。还是玛丽和温柔各有各的特色,尤其像玛丽那样细腻立体的女性角色在张彻的电影里非常稀有。可惜最后一段温柔的塑造还是差了一口气。她挣脱了警察,却不直接去找张纯而是去捡地上的空弹夹。知道张纯没有子弹,她不第一时间说出来,也不挡警察的枪口。该说是大小姐终究不是Bonnie还是张彻终究是张彻呢?总之,对张老师电影里的女性是不能有太大期待的(张老师:女人怎么可以陪男人一起赴死?不行,不行!男人就要和男人一起壮烈嘛,附搭一个女人倒不是不可以)。
感觉张导在最后还是忍不住了,终于把脱衣裹伤的桥段硬塞了进去,这使得最后一段戏变得无比冗长。我实在不能理解张纯一个第一次握枪的社会青年都知道要打头,警察们却默契地一起向目标的腹部开火。还有啊,如果一定想把脖子拍进去,好歹定格一下吧?这又没什么遮挡的,“死人”的颈动脉肉眼可见地跳动着,实在有点出戏。另外我可能是少有的不太喜欢主题曲的人。
难得张老师认真地文艺了一下,观众们却不太买账。于是张彻终于意识到大家根本不想理会什么青春伤痛,帅哥撒番茄酱盘肠大战才刺激嘛。文艺片就此画上句号。张彻没有抛弃少年之死的母题,但重新回归男儿热血路线。而那个叛逆的少年其实也悄悄地变了,当然,那是后话。
ps:附电影中最喜欢的两个镜头,张纯看温柔,不是隔着栅栏就是铁丝网,这道屏障他无法逾越。
初识狄龙,是看《英雄本色》,彼时我对香港电影知之甚少,有眼无珠,不识饰演宋子豪的中年男子,是霸占70年代大荧幕的香江第一美少年。
再见狄龙,是《大决斗》里的一个镜头,他执着两把刀。那一回头,竟有点京剧里武生的意思。剑眉星目,脸上表情极其严肃,连嘴唇都在发力。但他孩子气的脸颊,让杀气多出了几分难得的正气,又认真的紧,可爱的紧。就是这一回头,印在我心里,珍藏了许久。
看的第一部狄龙在邵氏时期的电影是《新独臂刀》,之后有《刺马》、《大海盗》以及《楚留香》等。到了《楚留香》,狄龙已过而立之年,依然丰神俊朗,帅得教人挪不开眼。可我总觉得,楚原电影里的狄龙,和张彻电影里的狄龙之间总差着点什么。这并非是在比较导演水平的高低,楚原和张彻都是很会拍男演员的导演。我只是私心觉得,这之间的差距,更多是狄龙自己状态的变化。
偏题这么多,其实是想说,兜兜转转一大圈,我终于看回狄龙第一次担任主角的电影——《死角》,也正是因为兜兜转转,《死角》在我心里才显得可贵。纵观狄龙先生的电影生涯,《死角》这样类型的电影,张纯这样的角色仅此一次,便再也没有了。
《死角》很好,题材有深度,故事简单但不俗套。造型师也很给力,设计的发型和穿搭很适合狄龙,也很适合张纯这个角色,现在看来依然时尚。(再对比张老师其他的时装片……这部造型师加鸡腿)张老师拍这部青春文艺片的节奏不输他拍的武打片。如果形容韵律好的诗歌读来是朗朗上口,值得传颂的话,张彻导演拍的片大概是朗朗上观,多少年过去,仍然值得一看。
所以51年后,依然有人打开这部电影,并看得满心欢喜。
《死角》的另一好,便是主角狄龙了。23岁的他,还有婴儿肥,眼神干净到透明,无论他做什么,都让人觉得粉粉嫩嫩、软软糯糯。偏是这样一个他,演了一个叫张纯的男主角。张纯这个名字起得也好,因为狄龙是唯一一个让我想用清纯来形容的男孩子。
张纯带着刚钓上的女孩子去写字楼共度春宵,他说:“我是一半玩你,一半喜欢你。”从警察局被保释出来,他对着大卫说:“经理并不怪我利用办公重地野合。只怪我不应该用公司的合同擦那个,太藐视公司了。”然后镜头移动,是狄龙一派天真的笑脸。
我无法猜测51年前的观众坐在电影院里听到这些台词是怎样的反应。我只想庆幸,老天保佑,这些台词的主人幸亏是狄龙,那个纯真干净,一身正气的少年。这样猥琐不讨喜的台词,配上这样的少年,竟让人觉得也不过是淘气的孩子在与你分享他这一天的趣事儿。便再有什么不妥,也只当心思纯良孩子的恶作剧,他只是顽皮,不会有意伤害别人。
所以之后他往汽车前盖上一跃,翘起脚撒娇地问温柔“好不好”的时候,温柔即刻就答应也一点儿不让人意外。毕竟,有谁能招架得住这样一个男孩子呢。坐在汽车里唱儿歌,没羞没臊地对刚认识的女孩子说:“玛丽是我的情妇,我就和她睡过觉。”想钓一个女孩子,就告诉她自己和另外一个女孩子在长满了铁锈的汽车顶上做爱。就是这样一个男孩子,你却不会觉得他有什么邪念。也不知为什么,如果你怀疑他放荡咸湿,内心猥琐,肯定是你自己先羞愧起来,不禁要责备自己心思不纯,胡猜乱想。
故事的结局一贯张老师的风格,主角不得善终。但是,张纯这样肆意快乐,纯洁无暇的少年却让我恨不得立刻拥有时光机器,回到1969年的香港,走到近处,好好看看他。
我一直觉得,演员这一行很微妙。因为一个演员演技再好,有时那通身的气质,演不来,学不会,也抹不去。当然这不是在鼓励人戏不分,戏是戏,人是人。但有时,也能从一个角色,或者演员的状态中窥见一二。1975年左右,狄龙那种纯真肆意的少年气,悄无声息地在眉梢眼角间褪了色。后来他在楚原的电影里,做起一板一眼的大侠,通身正气,是耀眼的楚留香,李寻欢,再也难将他与年少轻狂联系到一处了。
再结合狄龙自己戏外的经历,当年的张家班,曾经的双子星,暧昧虚实,隔着年月,确实也无需再探听过多。只是一点,后来周围的同事评价狄龙,说他戏里戏外都是大侠,张彻也说他,戏里演了大侠,戏外还要做大侠。
曾经香港街头的飞仔,小混混,变成了克己甚的大侠。“戏里戏外都是大侠”,本就是一句至高的赞誉。但作为一个跨过时间空间远远观望他的影迷来说,总觉遗憾,也觉得心疼。遗憾他没有多做一次张纯,遗憾《快活林》中快意恩仇不问前程的武松只此一家。心疼他用正气涂抹尽少年气。虽然他一向沉默安静,但我想,真正喜欢他的人,也不愿多看到他克己隐忍。
《倩女幽魂》是我看的第一部香港电影,彼时,我才刚刚知道这世上有香港电影这么一回事。以及很久,我都不明白黄霑在同名歌曲里的填词:”人间路,快乐少年郎。”直到多年后,我开始对香港电影如数家珍,也从比《倩女幽魂》早了十几年的《死角》和《快活林》中找到了答案。一句快乐少年郎,包含少年热血轻狂,就包含多少岁月变迁往事唏嘘。
(補標補影評)
张纯让我的心颤抖,让那叛逆着心的管辖的身体也同样躁动不安。这个坏孩子,坏极了的,用自己美丽的放荡,天真的恶毒,伤害了每一个爱他和被他爱的人。
或者,他也曾确实爱过人吗?为他连爱情的资格都抛弃的玛丽,永远陪伴在他身边沉默为他忍受刀剑的大卫,还是那个仿佛摄了他心魄的贵族小姐温柔?
他爱他号称真爱的温柔吗?也许只是一个倒影。
一颗石子击中了他内心最脆弱不堪的那片池塘,水光映照出她的高高在上和他的低贱无能,水花飞溅,是他内心的不甘,和幼稚的好胜心。
如果张纯没有死,故事又能怎样?有人说,那么他和温柔便会成为一对怨侣。我却觉得,连爱的基础都可质疑,这两人八成连怨侣都没得做。
如果能成怨侣,温柔在面对哥哥的压制时不会毫无还击之力。她不曾试过逃跑,甚至连电话也是要等那边打来,她才慌慌张张地去接。在张纯闯来的晚会上,她依旧衣着光鲜,沉默而顺从地坐在哥哥身边。他为她做的所有事,她统统不知道。
如果能成为怨侣,她该恨他,恨他杀了她哥哥,在最后的一幕,她不该无助地哭喊“不要!”,而应该夺过警察手里的抢,亲手把它抵在张纯额头,然后,才可以流泪。
沈璧君曾一剑刺穿萧十一郎的胸口,因为她以为他杀了她最爱的奶奶,但萧十一郎却说,你这么做,是因为,你已经爱上我。
产生不了刻骨的恨,是不是也就证明了不曾有过刻骨的爱?温柔虽然喜欢极了张纯,但终究只是少女春心萌动的浪漫情怀,多情而软弱,轻飘飘的,正如轻盈的肥皂泡虽美,却也易碎。
如果要成一对怨侣,张纯就不能得到温柔,更不能与她私奔,可这却是一个悖论。
但,失去了家庭背景,失去了高贵身份的温柔,对张纯而言,和其他女子又有什么分别?他对她说,没想到,我对你的爱,竟然是从耻辱中产生的。那么,没有了耻辱,这份爱如何维系?紫薇在逃出宫后曾对尔康说,我好害怕,以后我们的日子里不再有轰轰烈烈了,你是否还会爱我。
年轻的爱情总是炽烈,饱满的一腔热血,但激情总会褪去。张纯对温柔的爱里,有太多不属于爱的成分,他对社会的反抗,对阶层的不满,对现实的无力,对英雄的幻想,对自己自卑又自恋的纠缠,都一并交托在了温柔这个适时到来的脆弱的梦里,她是他欲望的投射,病急乱投医般极力拽住的稻草。但,镜子总有一天会碎,梦总有一天会醒。张纯也许是长大,也许只是像往常千万次一样——厌倦,但最终,他都会离开。
怎么去继续爱你,当你只是我路过湖边的一个倒影?青春只适合被烈火燃烧,却敌不过岁月长流的腐蚀。
2017-02-22 21:10:02
直到大卫被捅,张纯才意识到自己的真爱。。。
故事前后照应得很好啊,包子演无赖演得很好啊,床戏演得毫无生涩感很好啊,主题曲非常悲伤符合意境很好啊ps.后来重温无数遍,才发现之前是美貌蒙蔽住了双眼,包子是四人里最僵硬的,床戏也只是一直被强吻,可这刚出炉的包子实在鲜嫩可口,久看不厌。
彼时的狄龙虽然演技青涩造作,但把叛逆青年的傻逼与自卑表现出来了。
拍文艺片需要女性审美和女性思维。而张彻这方面的能力真的一言难尽。值得看的也就最后的车顶之死和主题曲。
这一部的张彻还值得尊敬。到《后生》里俩人角色发生了对调,龙哥成了守护者。
天生萌主狄龙,伸个懒腰都这么萌,拍个激情戏都这么萌,叼两根香烟都这么萌,帮忙乞讨都这么萌,把个妹都这么萌,搞个基都这么萌,琼瑶都琼的这么萌,柔镜头都柔得这么萌,拿个枪都这么萌,内心挣扎都这么萌,杀个人都这么萌,连最后挂掉都挂得这么萌,神马剧情啊,转折啊,合理啊,演技啊都不重要了,
这二位都是嫩出水来的年纪,摄影也颇有想法,只是偶有虚焦。另外难得两个角色有个调换,总觉得狄龙的角色和姜大卫的角色互换才是他们擅长的,不过这种调换倒也别有味道。死角,死角嘛,怎么搞也是个死角。之前暗示多次了,这也是张彻最爱的,不死个把人还能叫张彻?
7.8他有着老妈撑起全家被宠着的亲情,他有着情人借钱给他约会以及爱人深情呼唤的爱情,他有着朋友开车相伴最终为他而死的友情,被这样丰富的情感包裹着,他最终还是赤裸着上身喋血横尸。也许悬殊的身份和社会的等级制度会把一个人逼到死角,但面对这样的鸿沟陷入迷茫而最终采取极端方式来解决就是自寻死路。这是属于张彻的《无因的反叛》(片中狄龙也数次提到了James Dean),主角染血阵亡是常规操作,而镜头的呈现感配上女声吟唱再加上现代都市背景则带来了别样的新鲜味道。
作天作地作死自己的残酷青春片,要不是狄龙长得太好看换个人还真忍不了,虽然放荡公子哥的床戏全都像是被女生强吻,但青春勃发的二逼和纯真都演得很好,大卫对张纯衷心耿耿的爱也让人动容。占有金钱和社会资源的有钱人在享乐和操控,中产阶级在挣扎求生中窒息
他,抽烟一次要抽两支,加倍享受预示着快速消亡;他,从不畏避自己的内心;他,敢爱敢恨;他,办公桌上敢做爱,汽车盖顶睁眼亡;狄龙也有跳脱时,张彻时装剧中少有的一部让人又爱又恨的片子。
狄龙实在是身体太健康了,最后一幕死不瞑目,颈动脉搏动得极其有力= =|||
对有些人来说,故事是从这里开始的...
你开着车跟这个渣攻走一路是怎样
比《叛逆》克制,文艺氛围较为浓重。原来现在的日韩和欧美电影中的残酷青春都是捡人家张老湿玩剩的啦~很有《皮囊》和《我私人的爱达荷》的感觉,七十年代年轻人的迷茫和虚张声势的反叛,终于用死亡为青春献上最后的祭品。PS:姜大卫的角色真的好有守护天使的感觉,得友如斯,夫复何求T_T
接近9分。没想到张彻的电影里我对这部的喜欢居然直逼《大刺客》,拍摄技法、台词、音乐、张彻自己写的歌词无一不好、精致细腻。关键是,看前半段的时候我就觉得它的情节太像《红与黑》了,结果张纯自己对温柔说:我对你的爱竟是从耻辱中产生的——这活脱脱就是司汤达的心理刻画模式。奇妙的是,我看过的所有《红与黑》翻拍都不如《死角》贴近司汤达的精神——有些人不论外界条件如何,注定都要走上极端的路,因为ta们的心灵跟别人不同,别人能接受、能忍耐的东西ta们偏偏不能,所以“正常”的生活对ta们而言只是“死角”。邱刚健真是司汤达的远年知音,张纯走上的正是于连的路。没想到,在世界的另一面,在《红与黑》问世后将近150年,东方人狄龙演出了最好的于连。
我对你的爱竟是从耻辱中产生的。
“世间只得一个张纯”没想到狄龙身为武打巨星,第一部主角电影却如此文艺。69年才23岁的他实在干净漂亮得不像话,眼角眉梢还带着几分稚气,演这种又纯又蠢恃靓行凶的躁动美少年可太有说服力了。我身为耿直颜狗,被美貌迷住双眼,都根本没去关注那时初出茅庐的他的演技问题,他的盛世美颜让我觉得他怎么演都对,张纯就该是这样,再露骨的台词,因为是从他口中说出,我也丝毫不觉尴尬,只觉得这个男孩毫不做作,率性得可爱。我根本无法讨厌张纯,他只是个叛逆的、学不会长大的少年,也许永远都在教人伤心,但谁又能忍心苛责于他呢?ps.电影显然借鉴了《无因的反叛》与《精疲力尽》,可惜张纯却没能像《精疲力尽》的结局一样,成功合上自己的双眼。大卫开着老爷车跟着张纯走过一条条街那段太戳了,总觉得只要张纯回个头,大卫就会叫他的名字。
这是一部需要武指的青春文艺时装片,狄龙用光了自己所有的服装配额,演出了一个向往优雅闲适富足生活的少年,被自己的富家女友哥哥砸了车、没了好基友。姜大卫演了一个知心好基友。为了展示人物扭曲,画面也有变形。女生凹凸有致、肉肉的确实好看。狄龙脸小细腰宽肩大长腿,非常迷人。依旧团灭了。
真的是太诡异了,狄龙的第一部剧就像他的人生脚本一样,原本欢蹦乱跳潇洒不羁的一面突然就死掉,剩下的只有八荣八耻中规中矩的政委那面,姜大卫的存在就是一直在告诉他,你还有这一面啊,可惜他离开了,而且一离开就是几十年。不知道他还有没有机会重拾那个面貌
这个死角应该是指中产阶级所处的地位是社会的死角。反抗则死,不反抗则为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