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关了灯准备睡觉,一首Bgm总是回响在耳边,魔怔了一样,突然想起来是小时候看的鹰爪铁布衫的BGM,记忆早已有点模糊,音乐和最后捏爆蛋蛋的场景却成了永生难忘的回忆。想不到我孩子都上小学了,我小时候的回忆却渐渐清晰起来,现在想来也犹如昨日,趁今天闲来无事,重温了一遍此片,想到刘忠良已然78 岁了,不免又是一番感慨。不知道再过几十年我们这一代人老去,还会不会有人记得这部片。诸位,我们江湖再见,后会有期…
鹰爪铁布衫一些源流分析。
个人武侠影史排名第一。
即然要排名,势必有个三六九等。个人武侠影史前十,大致上已有预留位置。虽然个别排名会有浮动,但这一部列为第一,就个人而言几无疑意。因为它是一个起点,是个人第一部武侠片。没有它,就没有后来的事情了。
清晰记得第一次看的情景。
三十年前的一个傍晚,母亲携年幼的我散步。古早的都市夜晚很少娱乐节目。我们信步来到市电影院(十数年前改作大会堂,现在已成为CBD)。当时商业味道没有现在这么浓,影院占地宽绰,主体建筑外围绿树成荫,可供游客憩足赏玩,承担着市民文体娱乐的任务。傍晚还有老人打打太极拳,耍耍太极剑。
我们还在影厅外围徘徊,听着影厅内传出的挠人声响。忧心如焚。我们没带钱。当时看一场电影是奢侈的事情。就在我们走投无路的时候,影厅门口有人冲我们招手。他是检票人。他负责在门口检票。我们没有票。他招手让我们进去。 如果席位没有满的话,他有举手之劳的权利。 就这样,我们走进了那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屋子。
侠以武犯禁。这是对武侠的一般定义。没有侠,“武”意义不大。脱开“武”,侠一样也能自立。由这个侠义的举动,开启一段侠义的传奇,这是命运的必然还是巧合? 当厅内播着武侠电影,是否连检票员也变得乐于拔刀相助? 我没法判断。
小时候懵懵懂懂,哪里懂什么国仇家恨,恩怨纠葛?唯独记住了抓爆鸡蛋的一幕。那个意味深远的蒙太奇镜头,给我留下了十分感性的“疮伤”。这个傍晚已过去三十年,但许多细节、画面至今还神奇地留在我的记忆深处,像一张陈旧的底片,单一但却具像。
之后一连数遍。学校组织了又看,又和朋友偷偷去看。逐渐留下了一些稀薄的印像:风格质朴刚健,棱角分明。
萧如风的扮演者刘忠良是谭道良的弟子,腿功青出于蓝胜于蓝。缺点就是长相磕蹭了点。那时候荧幕上小鲜肉不吃香,实力取胜。刘忠良标志性的一字马,蹬天腿一登场,技惊四座。
而男主与男配之间惺惺相惜,互相照拂的情愫,常为以后接人待物时暗暗模仿。尤其男配沈岳千辛万苦将男主擒拿归案时,忽然反水放走“要犯”一节,每次观看都气为之夺。
萧如风:“只要我能活着到刑部,终有水落石出的一天。”
沈岳:“你不会有申辩的机会。”
萧:“……临阵逃脱,连累朋友,非大丈夫所为。”
沈:“大丈夫远眺高瞻,当机立断,岂像你这样婆婆妈妈?”
这部影片在两地引起的反响不同。内地声名鹊起,港台却鲜有提及。大概因为原创度稍差,杂糅了许多影片的畅销因素。
仔细分析,主体采用的是《追捕》的核心情节。后者是日本大导佐藤纯弥的名作,于1976年2月11日在日本上映(小说原著西村寿行的《君啊,渡过愤怒的河》)。
“跳啊杜丘,朝仓不是跳下去了吗,唐塔也跳下去了,往下跳啊。”
说的就是它了。
杜丘是一名检查官,受到莫名其妙的诬陷,为了廓清真相,不断寻找真凶。这个过程与萧如风被诬谋刺忠臣,一边躲避追杀,一边追查幕后主使的逃亡生涯如出一辙。
换言之,是将警匪题材嫁接到武侠类型的一次尝试。为取得更强烈的戏剧化效果,更将幕后元凶设定为朝廷内奸。这是《鹰爪》为突破原著所作的努力。
虽然是移植作品,难得的是时代背景、质感都作了完美的调整,以期还原大明风华。
台词对话即通俗易懂,又不失古风,用典精当。比如大BOSS郑重(黄正利饰)与师兄(高飞饰)酒店夜会一场戏。
郑重夜归酒店,发现镜面上有人留下“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的字样,一回头才知师兄造访。师兄讥讽他身居高位,却行踪诡秘。郑重哈哈一笑说便装出游,自由自在,引了一句陶翁《归去来兮》的诗句: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这句台词即合乎情境又提升整片格调,这类情境意境,之后的影片中很难看到。恐怕已达到武侠类型中用典的天花板了。
文戏出众,武戏更加出彩。武指是后来名满天下的“天下第一武指”袁和平。武打设计赏心悦目,很好地把握了真实与戏仿之间的尺度。桥段上的设置,围绕如何破铁布衫而展开。类似题材在同期影片中屡见不鲜。前有张彻的《方世玉与胡惠乾》,后有何梦华的《少林英雄榜》。本片在见招拆招设计上注重层层推进,效果更好。
“提阴缩阳”又是本片的一大发明,这门古怪的功夫现实中是否存在,已很难考证了。但上古传说中是有的,释迦牟尼的三十二相中就有“象马阴藏相”,可为滥觞。
需要特意指出的是,虽然玩的是老梗,但本片成功避免了宣扬“刀枪不入”时的舆论尴尬。以往刀枪不入的都是主角(方世玉),用来凸显主角的高大全。但这个词因义和拳神话的破灭而落下骂名,使用不当容易成为雷区。本片把它转嫁到大BOSS身上,宣扬“刀枪不入”变成宣扬“破刀枪不入”,不得不说编导巧思,十分地“政治正确”。
正是具备了以上优势,该片才于90年引进内地公映,引发热潮。此时已距拍摄时间1977年久矣。在电影工业方生方死的环境中,能13年不堕人后,已算是不小的奇迹了。
有趣的是,片中配乐沿用的是1967年西部片《愤怒的末日》里的配曲《I Giorni Dell'ira》,铿锵有力,波澜壮阔,又带着点放荡不羁。此后又被韩片《群盗:民乱的时代》(2014年)沿用,又于2012年在《被解救的姜戈》中被昆汀“致敬”。
影坛大混星子昆汀也是铁杆武侠迷。当时武侠片中第一高手往往都是白胡子老头。是故昆汀后来拍《杀死比尔》时请来刘家辉演“白眉”,肇端于此。
————————————————
当时2000年的样子山区才通电没两年,抹黑去邻居家刚好斗着看,断电了几次每次都从头开始播放没有快进没有进度条,剧情完全没看懂也记不住只记住蛋碎的情景和铁布衫字祥,前两天突然想起度娘铁布衫才晓得,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啊!!!!!!!!!!!!!!!!!!!!!!!!!!!!!!!!!!!!!
1989年左右,故乡,露天电影场。
老电影总有老电影的味道。
刻骨铭心的两个鸡蛋
这应该是我这辈子看的第一个电影,居然是学校里面组织集体看的。那一捏,至今记忆犹新。
缩蛋~捏蛋~炸蛋!
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个强片!
比较早期的功夫片,打斗场景写实,比较暴力血腥,有好莱坞B级片的味道。堪称香港电影中的精良cuit片。
蛋疼菊紧命呜呼。
为了一手抓烂俩鸡蛋我当年还专门练过呢……
武术指导:袁和平、徐虾
估计女主家里的钱都拿去买水缸了,练武之人的成本,BGM还行但很刺耳,男主是我看过的动作片里外形最路人的一位,跟龙套没区别,黄正利依旧很有boss气场
跟我爹在电影院看的,还记得那个鸡蛋破了的镜头……
小时候看的,没啥印象了。
影片结尾处回马枪设计的相当精彩,电影院内观众无不惊骇!黄正利 功夫漂亮!
记得最清楚的是把蛋捏碎。
怎么会没标过的,这不可能。。。
袁八爷应该没露脸,徐蝦真是缺乏存在感的武指
邵氏功夫确实了得
一场围绕着“银幕暴力”展开的风云对话中昆汀与德帕尔玛在两项议题上达成高度共识:一、观众(应该特指北美观众)对高度暴力过分关注却忽视了影片其他风格元素特别是几乎等量的幽默;二、电影需要提供一个让观众牢记难忘反复讨论的特色桥段,昆汀认为疤面煞星中是电锯而落水狗中是割耳……铁布衫这场戏不仅在第二点上表现尤为突出,真正做到了剧情都忘仅记蛋碎,同时又释放了让全世界观众都绝对不容忽视的超级幽默。它在暴力的最高潮处突然完全回避了暴力画面实录(当然也没法实录),却没有因此而破坏高潮,反而用想象和比喻提供了更大的高潮!……说到底,东方武侠功夫的写意风格可以最大程度消解暴力本身的残忍和丑陋,哪怕真到了一个必须残忍的高潮点,也能用跳脱故事体外的奇趣比喻去回避真实并维系高潮!好莱坞式暴力即使昆汀也很难做到这一点。
元彪……哈哈,真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