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见证两个不同命运分岔口历史时刻
历史最后关头,一方是天时、地利与人和(内外一致)全备;另一方却是大难临头、各自纷飞。团结一致是成事的关键,是《开国大典》成功举行的重要原因!
2 ) 经典老剧的Bug
受不了贱国大爷,今晚重温了一下当年的经典片《开国大典》,发现里面一个不应该出现的很大的bug:第9编练司令部司令官张雪中,不是张雷中……
张雪中(1899—1995)
生于1899年7月15日(清光绪二十五年六月初八)。江西乐平人,原名张达,字通明。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一期毕业。
1924年11月军校毕业后派任教导第1团(团长何应钦)少尉排长。
1925年2月升任中尉副连长。8月所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师(师长何应钦)第1团(团长刘峙),仍任中尉副连长。
1926年3月调升军校第四期步兵军官预备团(团长张与仁)第3营(营长应山三)第7连上尉连长。5月所部改称步科第2团(团长张与仁)第3营(营长应山三)第7连,仍任上尉连长。7月调任第1师(师长王柏龄)第3团(团长薛岳)上尉连长。11月调升第21师(师长严重)第62团(团长王禄丰)第1营少校营长。
1927年4月调任军校入伍生第2团(团长李亚芬)第3营少校营长。10月改任第六期步兵第2大队(大队长卞稚珊)第3队少校队长。11月出任军校浙江军事训练班学生总队(总队长贺衷寒)第3大队(大队长宣铁吾)中校大队附。
1928年3月调升军校第六期第1总队预科大队上校大队长。
1929年1月当选军校特别党部执行委员。4月调任军校武汉分校(教育长钱大钧)第1大队上校大队长。
1930年3月调任教导第3师(师长钱大钧)第3团上校团长。6月教3师扩编为三旅六团制,改任第2旅(旅长李及兰)第3团上校团长。11月所部改称第14师(师长钱大钧)第41旅(旅长李及兰)第81团,仍任上校团长。
1931年1月调任陆海空军总司令部攻城旅(旅长李延年)上校副旅长。9月调任武汉要塞司令部(兼司令钱大钧)第2团(机关枪团)上校团长。
1932年1月武汉要塞司令部改组为第89师(师长钱大钧),升任第265旅(辖两团)少将旅长。
1933年10月调升江西保卫第2师(辖三团)少将师长。
1934年9月调任第89师(师长王仲廉)少将副师长。
1936年10月28日叙任陆军少将。
1937年3月调升第13军(军长汤恩伯)中将参谋长。
1938年2月17日调任第89师(辖两旅)中将师长。6月11日调升第13军中将副军长兼第89师师长。7月30日代理第13军军长。
1939年8月7日实任第13军(辖第4师、第89师)中将军长。
1942年7月30日升任第31集团军(总司令汤恩伯)中将副总司令。
1943年2月18日调任第3集团军(总司令孙桐萱)中将副总司令。3月14日调任第4集团军(总司令孙蔚如)中将副总司令。10月调任第1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政治部中将主任兼第39集团军(总司令高树勋)副总司令。
1944年7月调任黔桂湘边区(总司令汤恩伯)中将副总司令。同月31日获颁四等云麾勋章。10月带职入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一期学习。
1945年1月毕业后仍任原职。3月调升第3方面军(司令官汤恩伯)中将副司令官。7月6日晋颁三等云麾勋章。10月调任第19集团军(辖第51军、第97军)中将总司令。同10日获颁胜利勋章。12月20日获颁忠勤勋章。
1946年7月16日获颁青天白日勋章。9月第19集团军改组为整编第22军(辖第97军、整编第51师),改任中将军长。
1947年3月12日整22军改组为淮海绥靖区(辖整编第44师、整编第51师),改任中将司令官。12月淮海绥靖区改组为第7绥靖区(辖整编第4师、整编第51师),仍任中将司令官。
1948年8月调任衢州绥靖公署(主任汤恩伯)中将副主任。9月22日晋任陆军中将。
1949年2月调任第9编练司令部(辖第73军、第74军)司令官。8月调任国防部(部长阎锡山)参议。
1959年1月退为备役后兴办实业。
1995年6月16日在台湾台北病逝。
3 ) 《开国大典(The Birth of New China)》:建国大业【第10届金鸡奖最佳影片】
http://blog.xzdy.co.cc/2012/04/birth-of-new-china10.html开国大典 (1989)
本片获得1990年第10届金鸡奖最佳影片。
电影讲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故事。电影分为两部分讲述,一部分是描写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方的行动,一部分是描写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方行动。影片的以重大历史事件为主要场景,走马观花般的将1949年大半年的历史事件展现出来。其中主要有平津战役、淮海战役的战果,渡江战役的胜利,解放军解放上海、北平、南京,等等。影片内容就是历史史实,具体内容不重复了。
关于这部电影,我也没什么可说的了,因为本片已经不是第一次看了。具体看了多次,我也记不清了,电视上、电影院中、电脑上,从小时候一直到现在,至少也看过十遍了。总之,本片我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记忆中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电影院与爸爸一起看得。那是妈妈单位发得电影票,不看就作废了。为了看完它,只好选择了这部当时就已经在学校看过的电影。看到最后实在不想看了,就跟爸爸一起回家了。多么美好的记忆啊!看来,电影不仅是电影那么简单,因为某些电影对某些人会有着特殊的意义。
至于电影本身,没什么可说的,它完全可以当作历史教科书看。剧情很平实,就是一部流水账;节奏也稍显缓慢,不太引人入胜;结构上也有些瑕疵,部分场景转换太突兀。中国电影的弊病在本片中显露无疑,简单的说就是编导们对细节处理得不好。影片道具、服装、布景等方面,以及音乐倒是符合故事背景,没有太大的缺点。总之,本片作为一部献礼电影,一部动用国家力量拍摄的巨制,在技术方面虽然不算突出,但还是合格的。现在来看,本片还是有着同题材电影《建国大业》所没有的优秀之处。
演员方面更是无话可说,因为本片主要角色都是特型演员。什么是特型演员?网上的定义是:特型演员是中国大陆电影的一种现象,指的是出于“重现当年情景”的需要,用一个固定的,与某个伟人面貌相似的演员饰演其在影视剧作品中的角色。他们不但享有特殊待遇,而且由于揣摩角色日久,往往被视为伟人的化身。因此对这类演员的挑选也特别严格,对他们从事可能影响形象的活动也多有限制。因此,古月、孙飞虎、卢奇等等众人们的演技就不需评说了,没有意义。
总结一下。本片是一部又红又专的主旋律电影,获得金鸡奖是很正常的,不获得才是不正常的。只是,本片真的不好看,太像教科书了,拍电影不能这么拍嘛!我也很佩服自己,这部将近三个小时的电影,我又重看了一遍!
序列:0785
Founding.Ceremony.1989.DVDRip.XviD-ViTAMiNC
2012-04-19
4 ) 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影片是在读完杨奎松写的《中间地带的革命》后观看,通过阅读了大量国共两党28年的斗争合作史,再翻回头看这部影片,油然觉得革命的艰难,建国的不易。
影片讲述的是解放战争到1949年10月1日之间的历史,人物众多,流水式的再现了这时期国共两党之间的较量及不同人物之间的选择,相比展现我党的正面形象,影片更多着墨于蒋介石,蒋介石与桂系的政治夺权,下野后的安暗自指挥、人前背后的两副嘴脸(对政敌的酷刑暗杀及对孙子的和善),生动再现了一位穷途末路无力回天的政客形象,从而也不由对国民党摧枯拉朽式的衰败一阵唏嘘。
而与之相对的是教员及我党同志的艰苦奋斗及高昂的革命热情,除了热情,还有严谨,有毛父子关于结婚年龄问题的纠扯,有面对战斗英雄进入城市犯错误仍被关禁闭的严明军队纪律,有最高领导人犯了错诚恳认错的坦荡,处处小事,处处细节。
因为对于这段历史的熟悉,个人认为最精彩的部分在于孩子与毛泽东、小孙子与蒋介石的对话,一个发生在我党由西柏坡进入北平的汽车上,一个发生在蒋介石退居台湾的邮轮,一个朝气蓬勃,一个落日余晖,着实鲜明,而同样大的孩子在不同的社会体制下也有了不同的抉择和道路人生。
相比于后续的大业系列,还是老片子有味道,值得一看。
5 ) 《开国大典》影评
《开国大典》获得1990年第10届金鸡奖最佳影片。本片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诸角度全方位地再现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奠定共和国伟业的历史画卷,生动地刻画了众多历史名人的荣辱沉浮, 以雄浑凝重的艺术手法将淮海战役、北平和平解放、西北坡会议、国共和谈、蒋介石下野、百万雄狮过大江……,直到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公和国国 歌——《义勇军进行曲》。这一天是多少人们等待了多少年来的梦想,它凝集着多少革命烈士的鲜血啊!
电影工作者们不但把这些重要的历史场景逼真的搬上银幕。还营造一种既真实又充满诗情画意的的银幕效果,调动了多样化的视听手段,以强化艺术表现力。当国家领导 人登上天安门城楼时,影片运用逆光摄影,使画面泛出一层炫目的金光,又借助仰拍视角,使一级级台阶显得无限深远,伴随着一支无字的赞歌,从容表现毛泽东与战友们拾级而上的历史性场面,象征党和领袖率领人民大众跨过漫漫征途,从此登上新的历史分水岭,意境十分豪迈壮阔。他们怀着强烈的使命感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投入创作,善于吸取党史、军史研究的新成果,寻求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的和谐统一。
《开国大典》就是一部具有史诗品格的代表作。.
6 ) 教科书一样的正片,我们落后了33年
自从我们审美西化之后,我们当中的一部分观众就开始用意识形态来划分电影类型了。凡是属于主流电影的就会一概而论,凡是属于欧美西方电影体系中的电影就会用另一种语言。这是一种变化,但这种变化成为主流审美的时候,电影作为一种百花齐放的艺术形式,就开始式微了。为什么这种话语体系有着这种腐朽的作用,原因就在于我们用一种形态的审美替代了另一种形态而已。说是尊重艺术的多样性,但实际上不过是借用一种意识形态进行独裁而已,哪里还有多样性可言。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电影并不招一部分自诩为独立的观众的喜欢,本片就是经典影片《开国大典》。1989年上映的《开国大典》不论是从艺术性,还是从技术性都有着某种意义的极致,虽然这些极致并不被部分影迷们所推崇,但奈何影视片中的正片或者说是主旋律电影也是一种电影类型,他们可以批判主旋律,但却不能将这种类型的电影从电影类型中划归出去。因此,《开国大典》作为一种电影还是值得讨论的。
《开国大典》讲述的是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们开国的伟业建立的整个过程,同时与之形成了对比的还有蒋介石的蒋家王朝覆灭的过程,全片荡气回肠且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同时也不乏艺术性和完美的叙事逻辑。如果你也喜欢历史,那么本片无异于让你阅读了一部酣畅淋漓的近代史作品。
想要更好的理解本片,那么八一厂后来的影片《大决战》系列是一定要看的,本片可以说是《大决战》系列的一个蓝本,在本片基础之上,《大决战》才用数十个小时的篇幅缓缓展开。因此,这一类型的影片要连起来看才过瘾。对于爱好军事以及真正题材的影片的观众,本片无异于一顿大餐,且是非常具备观赏价值的大餐。
习惯了欧美等国家的战争片的观众们对于本片并不是十分感冒的,因为本片所遵从的逻辑脉络,包括故事主线并不是按照欧美等国家的战争片框架搭建的,因此,本片所呈现出来的战争是立体的,同时也是具有着战略层面的考虑的,而不是简单的陷入到了人性与个体中不能自拔。因此,当代我们如果要响应文化自信,那么发掘一下之前的老电影,就不难重新营造出来我们自己的东西,况且,我们自己的东西真的不赖的。当然,这并不被部分观众所接受。
为何不接受呢,因为习惯了欧美大片的观众们对于战争片自然有着自己的一杆秤。长此以来,不管是《启示录》还是《拯救大兵瑞恩》,这些老牌的,经典的欧美战争片中的主题都是高度统一的,不论任何形式的战争,最终的落脚点一定是往复循环的人性,似乎除了人性之外,战争基本上就不展现别的了。当然,这样的理念我们也是能理解的,毕竟欧美等国家的通常都是战争的发起者,而不是战争的反抗者,他们如果不从个体的理性以及人性出发,那么他们所展现出来的战争就没有任何有利于他们的主题了。这自然是不符合他们的文化霸权的。
但对于我们来说,我们从来不是战争的发起者,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所经历的所有的形式的战争无一例外都是被迫自卫反抗的,而且全部都取得了胜利。我们所面临的战争局面以及基础环境跟欧美那些国家的战争依据是不一样的,这种不一样的基础,自然造就出来了差别,这种差别是不可忽视的,同时也是客观存在的结果,如果我们忽视这种结构性的差别,自然无法拍出来适合我们的电影,这就如同《集结号》以及《八佰》,《金刚川》等影片一样,看上去是讲述我们自己的历史的的战争片,但内核全部是以欧美等西方战争片内核为基础的,这就容易造成一种四不像的结果。
从这一点来看《开国大典》是如何做的呢?它无外乎是认真的对待了战争的主题,从而通过总结历史客观结果得出来一种理念。本片大量采用自然光,用黑白分明的方式来展现一个新兴的时代和一个即将落幕的时代的客观差别,用两个时代的代表人,毛主席和蒋介石进行对比,用两个时代的军事将领以及普通士兵进行对比,用两个时代的治下的百姓生活进行对比。这种简单的对比是很多创作者不屑一顾的,但正是这种简单的对比本片的主题不再是飘忽不定,对于观众来说,很容易就能看出来电影所想要表达的,这一点就是大众文化的精髓。
时至今日,我们的很多创作者并不屑于对于老电影进行解析以及总结经验的,因此,虽然我们的电影市场在不断的攀升,然而电影质量却一直以来都是下降的,并非我们拍不好电影,好的电影总结的都是我们自己的东西,奈何我们的文化不自信。如果我们的创作者们都能挺起胸膛,那么中国电影自然就会有了方向。
……
你好,再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今日~~成立了!~
曾经电视剧前感觉这部老电影比建国大业好看!同意的点赞!
「三大决战」之后续看「开国大典」,内战到建国真是一副波澜壮阔的史诗画卷,叙事的纬度真实度比「建国大业」强到没边了,更别说演员演绎了。在国情越危难的时期就涌现出越多文人名将,古月版的毛 给人观感是一头温和的巨象。
每年国庆必播,也是建国大业前身,这部电影最大的特点是对于蒋介石的描写,比如经典的那句打牌你不行打仗我不行,短短一句话引得几大将军誓死。还有和孙子下棋和背诵古诗那段,一个悲情人物刻画的有血有肉
看建国大业,才想起还有开国大典。
我应该看过吧
拍的很好
“打牌,你不行,打仗,我不行”。立场难免偏中共,但是国民党失败也不是没有道理的,虽曰天命,也是人事。制作上个人非常喜欢这个版本,尤其给各个角色配上了很地道的地方口音这个实在太赞了,最大程度上还原了所有人物的形象,老一辈革命者的塑造特别成功,古月的形象举止神态气质应该是最贴合毛的。场景环境建筑也照搬模拟(去过的京、宁、沪各地,片中经典布景建筑最大程度呈现,中南海、南京总统府、连上海宋庆龄故居都直接照搬),可以说制作相当敬业了。7.5
看一遍 哭一遍
知道世界上有一个叫做梁鹏飞的人,很红
……
场面确实很大。
长影厂当年就是牛逼啊。立场先行的历史流水账电影,但也比这个大业那个伟业好看一百倍。别的不说,这种表现常凯申的尺度,放到今天就肯定过不了审。
应景
不错。
9.0多年过去了。
自费影院看,修复不错,也就比之前上映那部多抓鸟的什么鬼决战好看一千倍左右吧,牛逼特别是台词,我是不是很爱国我真是很爱国呀~原来以前标记看过了…
我应该看过吧
很特别,蒋走之前回家祭祖,武山庙抽签也都提到。太原别墅的景很多,两派人物呈现出来的是血肉之躯。
毛主席真可爱,刷新了对他的认知,孙飞虎老师的老蒋也莫名有些可爱怎么办(不知道是剧本原因还是演员演绎,这份“可爱”其他版本的老蒋演员身上还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