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的第39(司令为柳德尼科夫中将)、第5、第28集团军(司令为卢钦斯基中将),近卫第11(司令为加利茨基上将)、第2集团军(司令为昌奇巴泽中将),第31集团军(司令为沙夫拉诺夫中将),空军第1集团军(司令为赫留金空军上将)于1945年1月13日转入进攻。该方面军粉碎德军抵抗后,于1月18日前在贡宾嫩(古谢夫)以北突破了德军防御,突破正面达65公里,纵深约45公里。第39集团军进展最大,方面军第二梯队近卫第11集团军遂于该集团军地带进入交战(按照战役计划原拟在第5集团军地带进入)。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的第50(司令为奥泽罗夫中将)、第49(司令为格里申中将,3月晋升为上将)、第3集团军(司令为戈尔巴托夫上将),突击第2集团军(司令为费久宁斯基上将),第48(司令为古谢夫中将)、第65(司令为巴托夫上将)、第70集团军(司令为波波夫上将),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司令为西年科坦克兵少将),空军第4集团军(司令为瑙缅科空军少将)于1945年1月14日转入进攻。该方面军在突破德军防御后,发展猛烈进攻,于1945年1月26日在埃尔宾以北进抵波罗的海,切断了德军东普鲁士集团西退道路。方面军快速集群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及时进入交战(1945年1月17日),保证了进攻的高速度。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与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司令为巴格拉米扬大将)所属第43集团军(司令为别洛博罗多夫中将)协同粉碎了德军蒂尔西特—因斯特堡集团,攻占了强固防御枢纽部因斯特堡(切尔尼亚霍夫斯克),并于1945年1月29日前进至波罗的海沿岸,从北面、西北面和西南面迂回了柯尼斯堡。红旗波罗的海舰队(司令为特里布茨海军上将)在德军海上交通线上积极行动,配合陆军进攻。由于陆军和舰队兵力的顺利行动,德军基本兵力(约32个师)被分割成3个孤立集团,即海尔斯贝格集团、柯尼斯堡集团、泽姆兰集团,仅德军第2集团军一部退到东波美拉尼亚。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主力从1945年2月10日起开始实施东波美拉尼亚战役。得到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4个集团军(第50、第3、第48集团军,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加强的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以及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2月24日起改为泽姆兰集群,编入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奉命消灭被逼至海岸的德军集团。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未能从行进间歼灭德军海尔斯贝格集团,而在1945年3月13日—1945年3月29日经变更部署后才完成这一任务。柯尼斯堡集团于1945年4月6日—1945年4月9日间被歼(参见柯尼斯堡战役)。1945年4月13—1945年4月25日,方面军在红旗波罗的海舰队航空兵和轻兵力参加下粉碎了德军泽姆兰集团。航空兵对粉碎德军东普鲁士集团起了重要作用。早在1945年1月15日,随着天气好转,空军第3、第1集团军的1320架飞机就对德军主要防御地带的主要抵抗枢纽部和支撑点实施了突击。1945年1月18日以前(战役第一阶段),空军第3(司令为帕皮温空军上将),第1、第4集团军共出动飞机10350架次。
苏联红军参战兵力为白俄罗斯第2、第3方面军及波罗的海舰队,第1、第4、第18空军集团军及波罗的海舰队航空兵共3097架飞机参加作战。德军防御部队中有1个航空队,飞机775架。为配合方面军的佯动,苏联红军第1空军集团军在方面军左翼修筑假机场,设置160架强击机和歼击机模型,架设模拟空军集团军司令部活动的电台。1945年1月13日,战役主攻部队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发起进攻。14~18日,配属的第1空军集团军共出动飞机l万余架次(夜间出动占24%),支援地面部队突破德军第二防御地带。法国飞行员组成的“诺曼底”团也参加了作战。14日,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在华沙以北发起进攻。16日,配属的第4空军集团军出动飞机2500架次,突击德军防御阵地,投弹1800吨。1月19日~2月9日,第l、第4空军集团军共出动飞机1.79万架次,有力地支援了地面部队进攻。2月10日~3月29日,在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歼灭东普鲁士地区德军的作战中,第1空军集团军出动飞机2万架次,击毁敌机128架。4月,战役转入第二阶段,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受命攻占柯尼斯堡市,由3个空军集团军和波罗的海舰队航空兵担负空中支援,参战飞机2444架,包括轰炸机1124架,强击机470架,歼击机830架。柯尼斯堡有德军13万人,作战飞机170架,高射炮450门。6日,苏联红军发起攻击。空军当天出动飞机1052架次。7日中午又出动伊尔-2型强击机和佩-2型轰炸机118架突击邻近德军机场。13时10分,第18空军集团军514架重型轰炸机在124架歼击机掩护下,密集轰炸柯尼斯堡,持续45分钟,投弹550吨。随后再次组织突击。9日,柯尼斯堡德军投降。苏空军连续4昼夜作战,出动飞机约1.4万架次,投弹4440吨。此役,苏联红军出动飞机14.6万架次(包括海军航空兵4100架次),其中61.4%用于直接支援地面部队作战。苏空军在战役进程中以强大的空中突击摧毁德军城防要塞,是夺得整个战役胜利的决定因素之一。
东普鲁士战役具有重大军事政治意义。苏联红军攻占了东普鲁士,摧毁了德国军国主义的东方前哨,解放了波兰北部部分地区。德国丢掉东普鲁士后,丧失了一个重要的国家经济区。德军25个师被歼,12个师遭重创。大大削弱了德国武装力量。攻占东普鲁士后,红旗波罗的海舰队舰艇的驻泊条件得到了改善,把战斗力量转移到了波罗的海西南部。德军海上交通线被完全破坏,其被封锁于苏联波罗的海沿岸的库尔兰集团的,补给变得十分困难。东普鲁士战役中苏联军事学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取得了在滨海方向计划、组织和实施方面军群、舰队、航空兵庞大兵力的战略性进攻战役的经验。突破德军纵深梯次防御和筑垒地域的艺术更丰富了。战役开始时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第二梯队(近卫第11集团军)为扩大第39集团军战果在原定地段以北进入交战的经验值得借鉴。阴雨天气严重限制了航空兵在战役第一日的行动,因此,在实施突破、对冲击进行火力支援和对进攻军队进行火力护送时压制德军防御的重任均由炮兵承担。合围战役是通过实施分割突击来完成的,这种分割突击的目的是将德军集团逼向波罗的海和柯尼斯堡地域各海湾。各被合围集团是被逐次消灭的。苏联红军在强击柯尼斯堡要塞时表现了高超的艺术。炮兵和航空兵对攻占要塞起了重要作用。前线航空兵空军第1、第3集团军,远程航空兵空军第18集团军(司令为空军主帅戈洛瓦诺夫),红旗波罗的海舰队航空兵一部(飞机共约2000架),在攻占要塞以及消灭泽姆兰半岛德军时,都对陆军提供了积极支援。苏联红军许多战功卓著的兵团和部队被授予勋章和“柯尼斯堡”、“英斯特堡”、“贡宾南”等荣誉称号。为了纪念获得的胜利,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颁发了“攻克柯尼斯堡”奖章。
2022.08.04
德军军队在法兰西东北部阿登地区出其不意的反击,给了趾高气昂的美军沉重的打击,俘虏美军8万人,迫使美军溃退120公里,德军向法兰西纵深挺进。就在英美盟军在阿登地区受挫,停滞不前的时候,斯大林抓住时机,命令苏军展开大规模进攻,向柏林挺进。
新任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司令员的朱可夫元帅,行进途中为躲避德军轰炸,来到741步兵团的指挥所,看到部队在艰难的进攻,中校团长却醉酒后呼呼大睡,问及部队情况回答的模棱两可,还是少校团参谋长代为详细回答了部队所在位置和战斗情况,朱可夫当即下令少校团参谋长胜任团长,中校降职做少校的副团长。
两线作战让希特勒顾头不顾尾,西线的英美军队距离柏林还有600公里,而苏军距离柏林只有60公里了,这让希特勒歇斯底里的抓狂,暴跳如雷,“150年来敌人的脚从来没有踏上过德国的土地”。希特勒同意和盟军最高统帅部艾森豪威尔将军谈判西线停战,好让希特勒腾出手来全力对付东线的苏军进攻。德国和美国就欧洲利益达成休战共识。
朱可夫的近卫坦克第一军快速推进,已经到达奥得河,再有两昼夜就可抵达柏林。此时苏军连续20多天进攻,已经疲惫不堪,战线过长,武器装备和弹药给养严重不足,朱可夫敏锐的察觉到希特勒有可能从侧翼发动大规模反击,果断下令暂停攻打柏林。
苏联的情报工作还是很出色的,在雅尔塔会议上,那张三巨头历史性合影之后,斯大林希望罗斯福提出的“配合作战”这番话是出于诚意的,他直言不讳的揭露美国“背着我们和希特勒的密使接触,甚至是协商,也可以说是勾结”。
面对罗斯福总统的“装傻充愣”,斯大林拿出更有力的证据,一张上面有美国战略情报局驻瑞士情报站负责人艾伦·杜勒斯和德国希特勒的密使卡尔·沃尔夫将军秘密会晤的照片,这张照片应该就是两人交谈时,“碰巧”路过的那群登山女孩们拍摄的。斯大林话说的很重。尽管罗斯福总统坚持矢口否认,但是让斯大林抓住了小辫子,罗斯福也很尴尬。
朱可夫的白俄罗斯部队转向北方,击退德军的反攻。苏军坦克因为等待燃料停止前进,波兰军派人带着坦克兵去附近火车站找到燃料,同时解救出来两车厢的准备送往纳粹集中营的囚犯,这些囚犯真的很幸运,半路上遇到了苏军,押运的德军来不及处理他们跑了,因此意外幸运的得救,他们齐心协力帮助苏军把油罐车推到坦克部队的停滞地。苏军坦克又重新怒吼起来。
有情报显示英美军队正在发动进攻,要抢在苏军之前占领柏林,斯大林敏感的察觉到德军有可能会对盟军开放通往柏林的通道,这样谁先占领柏林就成为当务之急的头等大事,这个光荣的使命落在了朱可夫元帅的肩上。罗斯福总统的突然去世,仿佛给正焦头烂额的希特勒打了一剂强心剂。但是远水不解近渴,对溃败的德军来说是“猪咬尿泡”空欢喜。
朱可夫故伎重演,进攻柏林的苏军坦克部队一改常规,夜间行动,140盏探照灯齐开,坦克在轰鸣声疾驰而过,沿途防守的德军吓得猖狂逃窜,极大的震慑和动摇他们的战斗意志和抵抗决心。
但是天亮后朱可夫的部队还是遇到了德军的顽强抵抗,一时无法突破德军防御阵地,陷入苦战。这下便宜了已经突破德军防线的科涅夫元帅的乌克兰第一方面军,他的雷巴尔科和列柳申科两个坦克集团军转向柏林快速推进。
戈培尔在希特勒的地下避弹室希特勒观看战前拍摄的祝贺他五十周岁的影片,不知戈培尔是有心还是无意,战前那万众瞩目,一片欢腾的辉煌场面对如今苟延残喘躲在地下的希特勒来说是个啥滋味?这对比太让人伤感了。电影播放没多久,传来空袭警报,大家做鸟兽散。希特勒的亲密战友们都借故纷纷离去,只留下孤零零的希特勒和他的女友爱娃。真是“树倒猢狲散”。
朱可夫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向柏林市区发起攻击,一辆苏军坦克的履带被炸断了,机智的坦克驾驶员旋即用坦克撞开一家餐馆的玻璃橱窗倒了进去。坦克手达罗日金在地下室找到餐馆老板一家人,他挥舞着手里的手枪用蹩脚的德语安抚餐馆老板,随知越说老板双手举的越高,越比划这一家人越害怕,还是大尉及时来到才使老板一家人镇定下来。大尉拿出好吃好喝的招待他们,席间他们用俄德词典对照交流,老板的大女儿对大尉有了好感,而达罗日金和老板的小女儿对上了眼,随知地面上的激烈枪声让他们匆匆结束了就餐,重新投入战斗。
苏军坦克闯进了动物园,眼前是河里白天鹅,不远处是悠闲的狮子和老虎,还有一群羚羊,在半空中翻腾的猴子,兴奋的坦克手爬出坦克观赏,不想被躲藏在暗处的德军猎杀。一个苏军士兵和一个波兰军士兵从一头狮子脸前哆哆嗦嗦的走过,狮子居然无动于衷,都没正眼看他们,完全无视他们的存在。
科涅夫元帅来到动物园也很开心,一个苏军中士肩膀上架着一只负伤的猴子,说要去卫生营为猴子包扎伤口,元帅痛快的批准,并开玩笑道“说起来它还是我们的祖先嘛”。
《解放》系列最好的一集:雅尔塔会议、朱可夫拉手风琴、140座探照灯、希某人看电影、苏联坦克手喝坦克燃料、科涅夫和朱可夫争夺柏林、在坦克里参观动物园……每个都是看点。苏联电影和苏联笑话都是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
进攻柏林,炮火中难得出现了俄罗斯式的诗意,比如动物园,小细节才是战争中的闪光点
主旋律就是这样的,把所有历史事件串联起来,但是用自己的叙事方式讲述。随便举个栗子,苏军进入黑烟滚滚的华沙,字幕打出波兰第一集团军,显然是在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
11th BJIFF No.34.4@冥王星,这部里有很多柔软的诗性瞬间,体现俄罗斯民族的另一面:朱可夫拉手风琴,还有进入柏林后的动物园一段。
《解放》是一部群像戏它上到希特勒和斯大林下到坦克手和苏军大尉都刻画得特别详细没有绝对的主角但是如果在电影里选一个人物为主角的话那么我觉得这个人物一点是朱可夫电影演出了朱可夫作为一位指挥官应有的冷静和稳重和遇事喜怒不形于色的智慧。
最有趣味的一集,从雪地坦克大战开场,闪回到1941莫斯科,然后是探照灯下夜间坦克大战,巷战,动物园之战;与波兰军队并肩作战,共饮酒精,解救集中营的幸存者,与德国市民军民鱼水,落寞的希魔树倒猢狲散,奇幻的动物园与牺牲,一个半小时,跨越了悲喜、史诗与人性。我相信艺术脱胎于生活,电影中的场景可能只是再现,我也相信有着更多摄像机没能照见的阴影,胜利者无可指摘,苏联最终还是成了历史名词。
杰作!刚想说第三部怎么有点好莱坞式俗气了,第四部就回到卓绝的诗电影浪漫。政治人物的滑稽戏(希特勒上演早期愤怒版本并沉迷星象图,丘吉尔转圈丢人,罗斯福和稀泥,斯大林真·儒雅随和),无限衬托着朱可夫在参谋部忧郁的手风琴声/坦克兵一边祝酒「无产阶级联合起来」一边高呼「回家吧朋友们」一边大喝燃料/140个探照灯下摄影师不是飞了就是高了的鲜红光圈试验影像/被一梭子弹终结的柔软晶莹璀璨易逝的心碎动物园啊……就是说,诗人来拍电影,真的太好了。
五部曲之四,枪炮场面少了好多,动物和人浪漫了起来。
最后居然没有插旗子的镜头。。。
动物园那段绝了 又诗意又残酷 炮火连天里插入一段充满生机的动物画面 在你放松警惕感到一丝惬意和浪漫时 却在下一秒把美好毁灭给你看
跨越波兰,扫清两翼,挺进柏林。许多场景富有诗意,朱可夫的风琴与动物园的战斗应该是让人印象最深的。
动物园之战虽然不知道是不是真实,但有这样场景也算是创新。
戛然而止,之所以戛然而止是因为当时最后两部是一起上映的,可以把最后两部当成一个整体来看。讲述了苏军逐步攻入柏林的历程。个人认为最好的一集。后半部饱含着俄罗斯式的诗意,元首看电影和动物园两段颇为动情。进入这集影片对于苏联主旋律精神的宣传也逐步加深,对于革命友谊、对于同志、对于和平的向往。到了这集才发现军事顾问是参与过卫国战争的什捷缅科大将,真的是苏联全明星阵容啊。(4、5两集当时是在同时上映的,可以看作是上下两部,当时的海报也是合在一起的)
谁能不为毛子残酷的浪漫主义折服。
几乎很难想象在一部宣扬主旋律的战争电影里,会出现一段滤镜下的动物园镜头……似乎瞬间get了俄罗斯民族血脉里的深沉浪漫。这部太多有趣的小细节,战争里的人性闪光片段。
总计8个小时的片长,立意、叙事、镜头、场面调度让人不能相信这是那个年代就拍出来的作品,大场面也非常好的表现了电影这项艺术是何其能烧钱的事实,非常确定的是战争片电影史是无人出其右的地位了。(之前标记时本片在豆瓣上只有一个条目,包含5个部分在内,今天检看时才发现我的标记变成了第3部,而全片在豆瓣分散成了5个条目,遂重新标记其余4个,补完全片,初次标记时间还是以第3部下的为准)
#BJIFF2021#五部中个人最喜欢的一集,喜欢那些前卫大胆的镜头语言,历史影像与电影艺术自由切换,推荐给所有“二战迷”“影迷”与“历史控”。德国法西斯败局已定,英美盟军与苏俄已经开始计划战后势力格局划分,越过波兰来到柏林,战火燃烧街巷鏖战,法西斯负隅顽抗垂死挣扎,眼看黑暗即逝黎明将至,却不是每个人都幸运等到了明天的胜利,尤其难忘这个片段——一位大学生士兵在坦克车的潜望镜里看得入神,他正在静静欣赏动物园里的百兽之美,而他刚准备爬出坦克好好感受自然的时候,一颗罪恶的子弹射中了他的脑袋,他只留下一句“为什么”就牺牲了。葬送在硝烟里的青春,这就是战争的残酷无情,引人深思,这些小细节把控得细腻到位,这也是影片成功的原因吧。
2021北影节,第四部观赏性整体提升了很多,开幕在雪地飞驰的钢铁洪流,苏军夜战,坦克兵和德国一家人的偶遇,攻占动物园这几个片段令人印象深刻
这部拍的美极了,张弛有度
我看的版本少了8分钟,那就基本不是同一个电影了。这个版本节奏轻快紧凑,有着接地气不做作的基层战斗故事,有着大人物柔软的一面。对敌人没有矮化和丑化,就是德国人自己演绎的纳粹高层也不会与此有太大出入。在动物园里硝烟滚滚却又万物竞发的景象中,解放不是大国角力的智慧,不是征服他族的傲慢,不是钢铁洪流的力量,不是千军万马的热血,而是由衷地全人类的共情和对和平的渴望。不过这类电影或许是不能从向往和平的角度去定义的,其根本目的和取向或许还是展示软硬实力上的肌肉,去展现自己的话语权和国际地位的合法性。这样说来,《解放》和《大决战》是没有可比性的,那就更没必要去厚此薄彼了。更何况根植于我们历史和情感的《大决战》显然让我更为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