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茉莉香味的小巫婆
(这个电影名是个标题党,那我也来做个标题党吧。)
前段时间看了电影《戈雅之魂Goya's Ghosts》。这影名没道理。本来以为是戈雅的传记片,讲述他的绘画和追求的,没想到他又并是主角。可以叫做一个渣男Lorenzo和一个,可怜的女人Ines的故事。深深感觉到女人没有自我意识的话,美丽只能被人践踏。
我以为戈雅和Ines相爱了,但并没有。她似乎不懂爱情,然后就进了监狱,被Lorenzo害了。后来终于自由之后已经失去了一切,为了寻找女儿竟然匍匐在Lorenzo的脚下,然后又被送到不知道什么地方去了,让人相当失望。
当戈雅去质问Lorenzo,寻找她的下落的时候,Lorenzo说:你完全被她迷住了。他很激动地说:那张脸印在我的脑子里了。她就是佛罗里达教堂顶上的天使,我在酒馆里见到她,街上见到她,梦里见到她。在卡里斯,我以为自己要死了,我看见的都是她的脸。而在她需要我的时候我什么都没做。这次我不再抛弃她了。但是最终他并没能救她,她被自己的愚昧蠢死了。
有人说戈雅对Ines的感情包含着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赞叹,在他心里Ines永远是有茉莉香味的小巫婆,那是不带情欲的守护愿望。我喜欢这样的感情,只有艺术家才能真正欣赏到女性的美,可是他们被认为不能一起生活。
庸俗的人只会用现实来衡量一个人是否是一个好人,看不到他们的价值和真正感人的东西。还会用道德去衡量他们行为,然后给以否定。不管俗人怎么评价艺术家,这个不重要,但我希望所有以艺术家为名的电影都以他们的艺术追求和创作,情感世界为主题来表现这个人。
Lorenzo看着Goya给他的画像说:“如果在大街上遇到这个人,一定不认识他,人们希望的自我和真实情况还是有距离的。”其实几乎每个人都是这样,他表现的说出来的自己只不过是他希望的那样。而有一些人流露真实自我时,却不一定被人看到那份美,甚至会误解。因为已经看惯了伪装,还以为真实又是另一种伪装。
2 ) 张艺谋有《活着》, 米洛斯有《戈雅的鬼魂们》
阿甘曾经问,人生到底是随风飘零,还是有个定好的命运呢?
生长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导演米洛斯同年成长在孤儿院里面,出来才知道父母死在纳粹集中营里面。他自己曾经坦言那时候失去父母其实并不是一件特别痛苦的事情,因为对生命的终结没有理解。第三帝国陨落之后,捷克进入了共产主义,从事艺术的米洛斯经历了秘密警察,言论控制——如同生活在西班牙Inquisition 统治下戈雅一样。这些艺术家都是一个站在旁边的观察着,看着人们的人生在眼前一格格画面的闪过,在力所能及的时候,把这些画面用自己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
戈雅的艺术幸运的没来得及遭到inquisition 封禁;而七十年代米洛斯在捷克的电影《黑彼德》虽取得国际盛赞,却遭到了当局的永久封禁,米洛斯导演的工作也不能继续,才到张开双臂欢迎他的美国寻求机会。
在米洛斯眼中,改朝换代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情,因为他经历了三次。本片拉长的线索中,就是讲述这些改朝换代中各种人物的凄零的命运。这样生离死别的故事千千万万,那些一晃而过的死亡,米洛斯也没有能力顾及。每个人物在生命完结,或者青春殒灭之前,故事的波折是永远也讲不完的。而作为一个艺术家,最纠结的是没有一个能让今天渴望娱乐的观众满意的结局;这些生命被战争和体制偷去的鬼魂们,怎么能够让你满怀纯真幻想的离开影院呢?
张艺谋的《活着》,陈凯歌的《霸王别姬》讲述的都是这样的鬼魂,戈雅的笔记本上灵魂们被戈雅记录了下来,《戈雅的灵魂们》被导演和主演诠释出来,我们才得以清醒地看到人生在体制巨变下的随风飘零,甜美的花季少女枯萎成峰巅的老妪,乞丐和逃犯成为权贵,而权贵成为阶下囚徒。
只有一开始就带着对这些人物的爱,才能真正体会他们经历的痛和不可思议的悲凉。我先入为主的因为《莫扎特》喜欢导演关注的题材——个人vs. 体制, 先入为主的因为《杀手不太冷》喜欢主演纳塔利,先入为主的喜欢戈雅, 喜欢艺术家的故事;所以我才会为他们的遭遇感到揪心难过,为人生的无常感到无可奈何。
有趣的是,这些人生结局悲凉的电影,都被主流社会屏蔽掉了,有的被封禁,有的被商业边缘化。《戈雅》在美国被拒绝发行,很难想象一部由这几位明星主演的电影,居然没有获得主流的发行,在美国票房刚刚获得一百万,全球不足千万。
这个命运似乎和戈雅给西班牙王后的画像一样,在作品完成之前,艺术家绝对不允许别人的评价,而结果揭晓之后,观众可能脸色阴沉,扶手而去。而艺术家怂怂肩:可是,这是一幅很美的作品啊!
3 ) My girl
弗朗西斯哥·戈雅(Francisco Goya 1746年3月30日-1828年4月15日) 西班牙浪漫主义画派画家。1746年3月30日出生于萨拉戈萨市附近的福恩特托多司村。其画风奇异多变,从早期巴洛克式画风到后期类似表现主义的作品,他一生总在改变,虽然他从没有建立自己的门派,但对后世的现实主义画派、浪漫主义画派和印象派都有很大的影响,是一位承前启后的过渡性人物。
《宗教裁判法庭》里却表现了一种隐藏着失望的嘲讽。画面上一大片、一大片深暗部分,似乎是充满着恐怖的幻影。远处的灰暗面,茫茫然恍惚不定。在这一片绵延不尽的幽灵似的形体中间,活动着一群只有恶魔才臆想得出来的充当法官的僧侣;他们充满着阴谋和残忍、伪诈和愚蠢。在他们中间,我们只能看到一个人的存在一一那在荒唐的高帽子沉重侮辱之下低下头来和在命运面前不得不屈服的被告。
而Natalie,据说很像《波尔多的挤奶女工》里的女孩。
故事就是来源于画中,这也就使故事本身从传记里脱离出来、而成为导演的自家产品。整个故事及从属于大的历史环境、也独立得架空出来。于《莫扎特》Amadeus不同,此次他并没有纠结人物本身的历程,而扔给我们了一段关于那个混沌时期的琐碎。
Ines代表了普通的纯良的中产阶级,她单纯美丽,对宗教与王国都没有太确实的概念,从她被带到审讯室时、那手足无措、忐忑不安的神情以及后来在监狱里所表现出来的对Lorenzo的绝对信任,都促使了她成为牺牲品的可能。纵使被 Lorenzo强暴、抛弃、遗忘,她依然会在见面时激动地亲吻他的手背,时刻挂念她和他的女孩。
Lorenzo应该是革命的投机分子,他聪明激进,敏锐的嗅觉让他善于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生产方式。他对Ines的兴趣、仅仅是对一美好事物的摧残欲、似乎看着圣洁的光晕变的低微、残败能缓和他对眼下局势的矛盾与鄙视。这不是他要得女孩、她的美丽有些刺眼有些恍惚。然而他本身是虚伪、胆小的。当Goya告诉他画手的价格是、他仓促地难堪以及迅速恢复的正经都暴露了内心的所隐藏的微妙心思。
在Goya眼里,这个世界没准儿只分为两部分,艺术的、非艺术的,他对Ines包含着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赞叹,在他心里Ines永远是有茉莉香味的小巫婆,那是不带情欲的守护愿望。他缺乏深刻的存在感、无论是西班牙、拿破伦、还是英国,政治充其量是他画笔里的线条、或是一抹浓烈的色彩。
Alicia是ROLUNZO和ELLIS的女儿,当她还在襁褓中时就被送到了修道院,她尖锐、反抗,是只“小老虎”,漂亮、泼辣,浑身长刺的玫瑰、有些吉普塞风情。她抗拒被奴役、敏感机警。
拿破伦来了,推翻了宗教统治、后来英国人来了,教宗重新执掌大权,Lorenzo也被推上了审讯台。
Lorenzo他满怀欣慰地看着载着妻儿的马车扬起漫漫黄沙。最终被判于了绞刑、他选择了不屈服、你可以认为是为了民主主义的向往,我觉得那也是经过分析判断都做的最佳选择。可他不会明白Ines会拉着他尸体的手,在石板路上留下颠簸的身影。
别再拿Natalie Portman的裸戏当噱头了,那肉露得人心疼。
http://kuiya.yculblog.com
4 ) 米洛斯·福尔曼的电影-----福柯的最好阐释
无论是《性书大亨》 /《人民迎战拉里・弗兰特》、《飞越疯人院》,还是这部《戈雅之魂》,米洛斯·福尔曼都在阐释福柯的理论----权利是维护正义的必要工具还是导致不正义的罪魁祸首?
《性书大亨》中色情杂志的老板与美国政府的对抗,《飞越疯人院》中医生、护士和精神病人的对抗,《戈雅之魂》中宗教裁判所、洛伦佐神父代表的亲拿破仑政府的对立,这一个个寓言都反应了权利的可怕,用一个个的惨烈的结局告诉我们,任何形式的权利,无论它披着多美丽的光环,决不是拯救世界的仙丹妙药,却恰恰是毁灭人性,最终也毁灭人类的致命毒药。
5 ) 戈雅不说画
我从来不敢对娜塔丽波特曼的新片抱太大希望。
如果因为自己喜欢她就希望她每部片子都叫好又叫座那显然是不厚道的,毕竟拍电影又不是靠她一个人一张脸就能完成的事。不论好不好看,喜欢她就会照全收,反正就算电影差了点,人也还是好看的。
所以这部电影着实把我给震了。在戏里光彩照人的她其实总共就没出现过几次,衣服也就那一两套,难怪先前看见剧照的时候压根就不知道她在拍什么,电影出来了也没注意。完全不像拍星战时的风光。其实也许不知情的观看反而是最专注的,也不会有任何先入为主的判断。漂亮的伊内斯几乎一开场就被万恶的宗教法庭关入了地牢里一呆十五年。等到外面的世界日月换新天她也重见天日的时候,已经老丑得都快认不出来了,我甚至忍不住埋怨为什么非要给她化这样面目全非的妆,就算想拼奥斯卡影后也未免狠了点。这一定是她从影史里最难看或者说是最有挑战性的妆扮了,相行之下V字仇杀队里的光头简直就是美人。好在她后来以自己女儿的美艳形象出现,才满足了像我这样光想着看美人的肤浅的观影者的愿望。
那个曾经强奸她又遗弃她从来也没有心疼过她的洛伦佐,意气风发过后终于又被万人唾弃,当重新掌权的教会将他处死后扔上一辆破板车拖走的时候,空空的街道上一帮小男孩唱着顽皮的歌,只有伊内斯抱着孩子牵着他的手陪他一起走。没有哭,也没有恨。在这个画面里,又老又丑的她突然又变得美丽不可方物了。因为我被感动了。
本来我还天真的希望最后来个大团圆的结局,母女相认然后让命苦的伊内斯过上幸福的后半生。不过那也实在又落俗套了。还是就像这样,高深点好。
6 ) 戈雅和西班牙
最近在学戈雅的画。 我只有一个感觉:这些画不是我风格。 既没有古典主义的柔美祥和,也没有巴洛克的戏剧感十足, 虽说开了现代主义的先驱,但毕竟现代得没有毕加索彻底,夹在中间,实在是没有特点。但是, 但是我们的课本用了一整章来写这位名叫Francisco Goya的“平庸” 画家哦。 连章名都直接叫 Francisco Goya and Spanish Art at the Turn of Eighteenth Century。 这本书里的其他大画家都没有这个待遇, 连画柏拉图之死的那位浪漫主义法国画家David都得和其他人共享一章。 于是呢, 我就想找找看Goya的传记电影,看看为什么这位画家的画那么重要。 再看看这部电影的导演-Miloš Forman, 这不是拍我喜欢到要死的莫扎特传的吗?于是我觉得这部电影一定能很好得反映画家的创作状态。
这部电影的确不能当成戈雅的自传, 电影似乎只是通过戈雅的眼睛来诉说了一个女人和一个男人的故事。 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女和一个城府颇深的传教士, 在动荡不安的大时代下被摧残,凋零。 戈雅一开始在宫廷当御用画师, 皇家非常喜欢他前期的画, 那个时候他的画有新古典主义的影子,清新,美丽。但是作为一个愤青, 戈雅是不会满足与给权贵当玩物的, 1799 年的时候,他开始弄版画。 戈雅的版画可以说是完全不讨好贵族的。 最著名的A Fine Teacher , The Sleep of Reason Produces Monsters , 等都用极度夸张扭曲的手法讽刺了时下丑恶当道, 理智全无。 这些版画让人看着极度不舒服,人物面部扭曲, A Fine Teacher 里面的两个巫婆更是丑陋到几点:全身皱纹,面目狰狞。 再往后,戈雅更是直露露得用现实手法描绘血腥和暴力的场景. Great Heroism With Dead Men里, 男人的头和身体被剥离开来, 被挂在树枝上, 场景甚是恐怖。再往后期看一下, Saturn Devouring One of His Children更是让人毛骨悚然:性别不明的头发杂乱的疯子正大口吞入一个小孩的残缺肢体。
我一直觉得画作应该给人带来爱与美,这般直接露骨的画作实在不是我风格。 但是看完这部电影后, 倒是明白了戈雅的画为什么会这样。作为一个骨子里愤世嫉俗的良心画家,戈雅虽身在宫廷,但一直心系平民百姓。 当时的西班牙由卡洛家族统治,贵族们荒淫无度,教会冷酷无情, 百姓民不聊生。 影片里传教士Lorenzo 因为爱慕小女孩的美丽诬陷她信异教。 再看看戈雅这个时期的版画:A Fine Teacher, 大家都跟巫婆学坏,哪怕自己会因此变得丑恶。 还有The Sleep of Reason Produces Monsters 更是露骨得批判教会抛弃理智,用神学迷惑人心。中产阶级的势力不断被教会压迫。 教会当然不喜欢他,但奈何戈雅是皇帝身边的红人。 只可惜花无百日红, 法国大革命把革命的春风吹到了西班牙, 西班牙国王被推翻, 拿破仑的战士们企图把旧的西班牙摧毁。 当时如此痛恨教会的戈雅,却也不得不见得入侵法军残暴得将平民杀害。 影片里,小女孩在法军入侵后终于获得释放, 中产阶级终于不用受教会压迫, 但是小女孩的家人却已经死光:教会的矛盾解决了, 但是国难当头,人民的日子更难过了。 影片里的戈雅不象是一个主角,倒像是一个在讲故事的人。 现实种,戈雅也在用他的画纪录他的时代,他的国家, 他充满同情和悲悯却又只能无能为力。 所以后来戈雅的画越来越黑暗, 越来越绝望, 越来越扭曲。
导演真的是很会找角度,没有落入普通传记片扒拉名人边角料的俗套。 片名戈雅之魂其实叫得蛮好:戈雅画作的灵魂。 从戈雅的画的角度展示了戈雅的创作历程。
忽略片名不符外,电影还是很不错的
非常震撼,宗教、革命只能把人变成鬼,把天使打入地狱。
戈雅http://kankan.xunlei.com/4.0/movie/23/29223.html?id=111
痛苦流涕 T T 我可怜的波特曼 残花泪吖 中世纪太可恶了!!!!!!
虽然不是围绕哥雅的一生拍的,但通过女孩和牧师的境遇勾画出了哥雅所在的那个时代。可以看到哥雅的画为什么会越来越黑暗:时代太凶猛,个人太无能
标题党啊,还以为巴登演的戈雅,不过米洛斯福尔曼拍政治就是有一套,跟60年代的他没太大分别
挺流畅的历史通俗剧,很多戈雅画作的场景嵌在电影中,估计西班牙人民看这个会跟我们看【末代皇帝】差不多,一水的标准英语
在我们看来修道士强奸了少女,但是对少女来说在监狱中备受折磨修道士是给以少女的慰籍...少女和修道士是一种畸形的爱...
波特曼扮丑都那么美。故事性非常好,关于历史背景不难懂,整体就感觉:惨。但片末疯了的各位回眸一笑各自散去,莫名坚强之气。十九世纪欧洲战乱造就人间悲欢,教会真黑暗。影片画面养眼,音乐适时而动听。
从波曼小姐从监狱里出来那一幕开始,我一路折服到最后,结尾好萌
從十八世紀西班牙宗教審判開始,所謂道德理想只是行使權力與迫害無辜的藉口,權位更迭的亂世裏看似牆頭草的神父,畢竟還是混雜道德堅持與人性慾望的複雜人類,畫家哥雅則掙扎於藝術的自由與價格。劇本稍嫌緊湊粗略,缺了大氣,但演員表現和場面調度精彩,哥雅的版畫令人難忘。
谁翻译的片名…让大家都以为是戈雅的传记。其实是以戈雅的视角展现在教权政权动荡的西班牙,“魔鬼”是怎样寻找机会谋权夺利并残忍的欺诈掠夺"天使”,结尾处理的很好
欧洲革命风云再起,当西班牙再次陷入战乱中时,洛伦佐被判处死刑
后半程稍好一些,整体又慢又无聊。巴登叔依然表现不错,但这个戈雅为题的故事里戈雅却是个酱油,太牵强了吧。。。
此片给我的震撼是空前且具有颠覆性的,荒诞与理性,成王与败寇,冲击着我们看似公正的内心。此片还需要多看几次!!!
对风俗和历史的还原不一定准确但(和情节的设置一样)非常娱乐!结尾组合拳很厉害,戈雅做铜板的蒙太奇很乐呵,一直被特写的巴登的脸能把屏幕活生生撑大两吋
戈雅不谄媚权贵,他总是把他们的虚夸贪婪表露无遗,但他还是成为了当时西班牙宫廷最受欢迎的画师。是上层人士的精神境界更高懂得自嘲,还是他们就是蠢兮兮的?其实,这部片并非戈雅传记,更像是福尔曼思考历史、权力、人性和知识的笔记。权力更迭,人性凋谢,宗教和革命都行迹可疑,知识和艺术是永恒。
以爲是Goya傳記的人只好看畫補償一下下了,比如我.........不過最近在讀林達的新書,這片又再應景不過
宗教革命政权和女孩的命运是主线,戈雅只是个衬托,叫戈雅之灵有点勉强,也算不得传记。巴登的脸快把整个画面撑满了。。。
在社会形态扭曲的法国大革命前后的欧洲的宏观背景下的生灵之态。要么如戈雅坐壁上观,画记荼毒;要么如洛伦佐墙草随势,虚伪卫道;要么如伊内斯无知信仰,纯粹地用一生描绘天使之心。你方唱罢我登场,乱世之间,荒诞无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