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迷惑的混搭
与导演另一部《巴黎野玫瑰》比要差一些。我觉得问题出在故事情节上,过度追求随心所欲的写意,对于一个有关毒贩、盗版商、艺术家、歌剧明星、邮差之间的复杂人物关系每个都没交代清楚。稍微完整一点的是歌星和邮差部分,但中间叙事时很多段落偏离了主线。辅线人物设置似乎只是为了完成剧情的跌宕,为了把故事说圆。
在课上讲蒙太奇段落的时候讲到了这部电影。在邮差陪女歌星在巴黎漫步的MV式段落中,运用蒙太奇手法表现一段时间中两个人关系的一步步发展……不过,两人最后成为什么关系让人困惑。亲密的朋友?情人?或者什么?
角色上也很有意思,女性角色有三个,一个黑人歌剧明星,一个亚裔女孩,还一个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白人女侦探……这么设定这些角色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导演关于女性的态度完全没有展现出来~~
整个影片风格像是一个拼盘。前一段有法式警匪片的格调,到后面又拐向夸张的表现主义风格,中间还会有那种浪漫文艺段~~
查导演资料发现,他还是《美食家》的副导演,后来从副导演晋升到导演。《美食家》里的法国小老头我最喜欢了,路易斯·德·菲奈斯~~
2 ) 我的电影启蒙作品之一
“新巴洛克”风格到底是什么?我一直没想明白,估计是懒惰的影评人拿来归纳八〇年代初期百花齐放的法国电影美学风格的说辞罢了。事实上,八〇年代初期法国影坛上确实有三位风格独树一帜的导演初出茅庐,卡拉克斯、吕克贝松和贝内克斯。三人都几乎同时在八〇年代初拍摄出一鸣惊人的处女作。卡拉克斯的《男孩遇见女孩》延续着新浪潮传统的黑白文艺风,吕克贝松玩的是未来主义黑白默片,而唯独是贝内克斯这部混合了类型元素与文艺气质的作品最令我心满意足。影片里多种元素的杂糅令观众咋舌:歌剧、惊悚片、警匪片、法式喜剧、黑色电影、浪漫爱情…我甚至怀疑这部影片一举成为邪典之作有不少科恩兄弟、昆汀,甚至格林那威等导演的功劳,因为情节中有太多他们后来成名作里大肆张扬的风格。在如此多元素密集登场的情况下,贝内克斯还能讲述清楚一个逻辑清晰的故事实属不易。
其实影片最值得一看的绝对要数那场在巴黎地铁下的追逐戏,令当年的我大开眼界之余,更令我对巴黎这个城市产生了无尽的幻想。之后巴黎地铁作为叙事的重要场景在吕克贝松的《地下铁》和卡拉克斯的《新桥恋人》里相继出现,似乎从侧面也证明了这三位导演类似的美学思维。
除此之外,这部影片的美术设计也值得留意:男主角的车库寝室、越南女子的公寓,全然混合了东西方元素,古典与现代美学的冲击即使在今天来看依然不显过时。然而,最打动我的还是要数电影配乐,Vladimir Cosma那张电影原声我是百听不厌的。每段旋律的起伏与变化,我至今都记得一清二楚,甚少听歌剧的我对片中的两段天籁的女高音演唱也难以忘怀。贝内克斯导演的电影配乐的水准很高,另外还有Gabriel Yared谱曲的《巴黎野玫瑰》也令我刻骨铭心。
3 ) 80年代作者电影的开山之作
这部影片是法国著名导演贝内克斯最著名的作品之其一,也是80年代最有名的法国电影之一.
贝内克斯以略带黑色的笔调,讲诉了一个惊险故事,但影片又摆脱了传统黑帮惊险片的类型化模式,进入了一种全新的电影创作样式.可以看出,以吕克.贝松的《地铁》为首的很多后来作品,都是在这部影片的影响之下产生的,甚至可以说,这部电影在法国80年代影坛上的地位和产生的影响,相当于《低俗小说》之于90年代的美国影坛.
4 ) 【51】《歌剧红伶》:搭调的尝试——鲸鱼推荐872部好电影
搭调的尝试
《歌剧红伶》 Diva 年代:1981年 / 国家:法国 / 导演:让-雅克·贝奈克斯 / 主演:理查德·波林热、罗兰·伯汀、弗雷德里克·安德雷
这部电影似乎可以分割成两个故事。一个是黑人女歌唱家哈维斯的粉丝朱利斯,因偷了偶像的礼服,还偷录了她的演唱会录音,而与偶像相识,并且出人意料地逐渐相恋。另一个故事则是朱利斯意外收到一盒录有犯罪证据的录音带,并由此卷入了黑帮的争斗之中。虽然两个故事都跟录音带有关,还采用了交叉剪辑,但风格却大相径庭。前者是典型的法国文艺风格,尤其是哈维斯和朱利斯互相暧昧的段落极具美感。后者则是好莱坞商业片的套路,小人物卷进大帮派纷争,命运的走向成为叙事主线。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混搭呢?80年代初,好莱坞电影逐渐渗透到法国影坛,跟当时流行的“作者电影”并行不悖。此时法国成长了一批新的电影人,他们继承了新浪潮的传统,又及时反映了当下观众的审美口味,他们引领了法国的“新影像时期”。本片导演让-雅克·贝奈克斯就是其中一位,在他这部处女作中就尝试了艺术和商业的融合,既不失优雅,也不乏游戏感,为法国电影带来了新气象。后来《巴黎野玫瑰》为他确立了地位,并与吕克·贝松和里奥斯·卡拉克斯并称为“法国电影三大天才”。
亮点
第2分钟,黑人女歌唱家哈维斯在舞台上演唱阿尔弗雷多·卡塔拉尼的歌剧《华丽姑娘》中的经典咏叹调。整个剧场具有中世纪风格,与优美的旋律令这一段赏心悦目。然而朱利斯却在座位上偷偷录音,夹杂了不安的基调,也给观众留下一个悬念。
<图片1>
笑点
第107分钟,犯罪事实被曝光的格洛蒂什探长要枪杀朱利斯,但在开枪的瞬间灯突然熄灭了,周围一片黑暗。格洛蒂什看见一个红色的按钮,那是灯光的开关,他上前想要按亮它,谁知一脚踩空,跌进电梯井,摔死了。
<图片2>
相关电影推荐
《巴黎野玫瑰》1986年
在这部充斥着性和暴力的电影中,让-雅克·贝奈克斯成功塑造了贝蒂这个偏执狂角色。她性格不羁,像只无法被驯服的小鹿,稍不满意就会大打出手,甚至是烧毁房子。她和左格的恋情如同火遇上了水,性格互补,彼此相溶。然而当贝蒂不幸流产后,她潜在的自虐倾向被激发出来,竟然掏出了自己的一个眼珠。贝奈克斯把爱情中残忍的一面剖开,即使是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也有可能迎来的是疯狂后的凋零。
<图片3>
加我微信jingyurizhi
5 ) 窥视阴暗
可能从波德莱尔,或者是萨德开始,法国文艺就开始充斥着诱人的腐烂的气息,从此,渴求美的目光不再单纯的盯着晚霞与枫叶,而更多的洒向了五彩斑斓的垃圾、地铁、下水道、街角、苍蝇……
这部电影可以和《放大》,《窃听大阴谋》连一起看,或者《后窗》也行,本质上它们是一样的。
人在被异化的时候,就有找回真实的冲动,而什么是真实,估计没人清楚。在影片里,真实到底是什么?歌剧演唱家拒绝人为的机械化的录制声音,而邮差的包里却多了一份揭示黑帮秘密的磁带,黑皮肤的歌剧红伶和普通邮递员若即若离的时候,可能并不知道后者和一个越南姑娘也玩着暧昧。
如果有一天,你突然发现你身边最熟悉的人有着另外一重身份,突然发现你最熟悉的书本或床褥里藏着惊人的秘密,估计欣喜和恐惧会一起缭绕着你原本麻木的心。
而这时候的危险也变得可爱,就像影片中抒情诗一样的追逐戏。
我们其实都想窥视,透过衣服,透过灰色的墙壁,透过车窗,透过手机屏幕,透过镜头。
因为潜藏在我们心中最大的超脱生活的乐趣,很可能就龟缩在最阴暗的大街的某个角落。
而艺术,比如歌剧,本质上跟角落里被遗弃的一片卫生巾,没有差别。
6 ) 歌剧红伶
影片将黑色惊险片、言情片等纷杂的风格融为一体,摄影将场景表现得颇为奇特,有一种时尚和超现实的混合,被喻为法国新巴洛克风格的奠基之作,当年曾引起轰动,并引领了一段潮流,影片本身也取得票房和评价双赢结果。难忘的是影片中导演采取的大量暖色调唯美构图,镜头语言极为丰富细腻,气氛处理也扣人心弦,音乐的使用吸取了高雅和通俗各种类型,总之是一部风格独特的成功娱乐片。
这个片名如雷贯耳,自己也一直没看,豆瓣也才300多人看过,这种导演的叙事能力真是行云流水、不着痕迹的。
极具风格化的影片,情节设计很具巧思,犯罪手法中混合了些法式幽默,不是特别禁得起推敲,但是很有趣,想想也没必要搞得很复杂很有逻辑。故事和整体风格非常搭配,仿佛差一点都会怪怪的
不同以往的黑色、以及枪战处理,更加注重调度,还原生活的真实。寂静空虚的舞台,本来就是如此而已,原来是有观众的,还这只是一段遐想,我把你的声音还给你。很简单的一个故事,看上去是一个商业片的故事,拍得文艺范儿十足,故事很有可看性,处理手法上很生活化,给人惊人一瞥的感觉。在线索上来看,还是很惯常的黑帮证物线索追寻推动叙事前进,但是又很巧妙地将艺术家的歌唱联系在了一起,以为宁愿保持歌唱事业的高洁,以为不愿意为商业而妥协的真正艺术家,实现在剧作上的两者本质的交织,使其在商业和艺术之间的游走显得游刃有余,总之,他是美的,并且应该为人所称道的。法国人的生活,生活方式,对待朋友的态度,看上去,似乎又有那么点中国游侠,侠道的色彩。
感觉故事有点松散,没有那么多的精彩,但是里面的而音乐确实动听。
電影學院本科生必看100部電影剩下最後一部終於找到。畫面和歌劇很不錯,沒導演另外一部電影《巴黎野玫瑰》好看,太散了,像是兩段完全沒關係的東西硬生生放在一起。
4.5 《可见的签名》:主角——复古主义的影射,来自古老意义上“人类”一切善意的幽默(源自雷诺阿《兰基先生的犯罪》,或者让我想到了《放大》?)以及对于城市结构依旧是“大众化的地区”的认知。声音:无尽的旋律,构成了影片无法改变的短暂性,奏鸣曲形式的而非弗洛伊德式的重复,以及重回高潮的不可逆转性。视觉:听歌一段的朱利斯身体呈现青白色,一种法国照相写实主义肉体格调,同时保持静止,而后伴随镜头移动,暴露舞台化合成作品背后耀眼的、真实的照相写实主义壁画。由此形成了在两种生存空间中的运动——摄影棚中思考拼图游戏;朱利斯空间中深度小时,融入壁画,传统法国在朱利斯身上进行预言式表达藉由后工业媒体戏剧化。黑人女性:第三世界以及磁带进行调节
第一次看时感觉很好,今天又看却觉得很差。犯罪和文艺情怀的杂糅,80年代的法国和现在的中国第六代差球不多
跟想象的太不一样咧~
除此之外我只看过《巴黎野玫瑰》。OST太美太美了。许多美丽的氛围,都满足了形式上的美感。
收手打个四星,其实在我心中是五星的存在,动作戏全都设计的精巧不失惊险。摄影大量运用玻璃镜子等反光。导演一直在贯彻自己喜欢的红色和蓝色,这一点跟巴黎野玫瑰一样。歌剧的原声很赞。
sagesse de jeunesse, superficiel mais drôlement 年轻时候喜欢的东西不一定经得住持久啊,但是凭几个黎明森林镜头还是够新浪潮二的
法国电影史补全 新法国电影的开山之作,导演用高超的技法将美式商业片与欧式文艺片融为一炉,也为我们贡献了一波名留影史的动作场面。开场一个小时的铺垫结束以后,终于迎来了电影的第一波高潮,男主角在大街上被黑帮追杀,骑着摩托车与黑帮周旋,从街头打到地铁站,这一段动作场面可以写进教科书,供后世学习,流畅协调的多机拍摄,紧张的氛围营造,看得我屏气凝神,手心冒汗。视听氛围极佳,摄影大量运用红光和蓝光,迷幻味道十足,颇有法国新浪潮的神韵。
首先声明,我很理解不喜欢这部电影的人,毕竟整个cinema du look风潮一直都是争议不断,也许本片确实形式大于内容,但是何妨不设想一下形式其实等于内容的可能性呢?况且,片中怪诞的幽默元素也保证了其相当的可看性。
cinema du look也许是会随着时间退色的,总之20多年后我看来是没什么感触的
这歌剧唱段如此之好听,特别感动,喜欢的不行。最后探长死的太搞笑了。
神化文艺青年的经典作品。构图如教科书般,节奏缓慢但是剧情脉络清晰,就是人物塑造有些太突兀了。全片好像只有两首bgm,但都相当经典。
重温,贝奈克斯的《歌剧红伶》被普遍看作是法国新视觉电影的发轫之作,的确这部风格远大于内容的电影在极其夸张的忧郁打光和后现代的废弃工业图景中能看到之后卡拉克斯许多电影场景的影子,在电影开篇卡塔拉尼的《华丽姑娘》的咏叹调来自一位从来没有听过自己声音的女歌手(她拒绝录制唱片),一个普通的年轻邮递员用他纯洁和炙热的爱改变了她的生活,接连出现的一系列神经质的人物(一个越南女孩的出现,但并没有什么强烈的政治意味)让电影变为了漫画,傻小子能把握住自己的命运吗?两组黑恶势力的都盯上了他,红色的夹克和助力车,在巴黎的夜色中掠过,穿越了地铁和街道,当然最后一个谁也没想到的人掌控了这场复杂的游戏,它杂糅了通俗小说、法国新浪潮以及好莱坞的B级动作电影,成为了一部很难被定义的电影,结尾处浪漫得一塌糊涂,宅男梦想胜利了
这是第一部摆脱了20世纪70年代法国电影的现实主义情绪,回归色彩丰富、旋律优美的风格的法国电影之一,后来被称为cinéma du look.如此多完美观察到的亲密行为,如此多的视觉发明——从狡猾到宏大——以至于惊悚片情节只是一个额外的收获。在某种程度上,这部电影是关于什么的并不重要;宝琳·凯尔把贝奈克斯比作奥逊·威尔斯,正如威尔斯经常做的那样,他制作了一部电影,不管主题是什么,看起来都是一场盛宴。导演在冒险,用他的相机和演员做一些狂野和不可预知的事情,只是为了庆祝电影制作。
摄影是挺出彩,总体比《巴黎野玫瑰》好一点吧...
视听上堪比银翼杀手的片子 尤其是对色彩(红蓝背景光打脸黄白色衬托)和滤镜(主要几处外景如灯塔)的运用竭尽所能制造一种强烈的人工质感 搭配越南女孩的衣着、G的极简艺术风studio、男主旧车库改造的住处、废弃工厂等构筑一个迷幻地下巴黎 同时与此对照建立香街游客式的地上巴黎作为女主歌剧所在-男主向往的高雅世界。空间被带有人物性格印记的物件高度感官化地构造出来。地铁一场的追车戏非常给力。故事音跨层穿梭为非故事音的处理蛮有趣 但制造的粘腻调性和一些浮夸倒影镜头、夸张无必要剧情(如炸出租车司机)都过于追求质感。在各种方面都堪当cine du look的始祖 特别是贝松和Carax的路数 但跟热内的快节奏古灵精怪不大一样;神秘G也成了这类电影的典型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