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情者越是追求纯情,越发现自己的淫荡;淫荡者越是追求淫荡,越创造自己的纯情。有的人用纯情的名义为淫荡辩护,有的人用淫荡的名义为纯情辩护。否定之否定之中,人忘了善与恶的先后,用物谋杀了词。词于是通过创造历史,谋杀了物。不过,物理的谋杀和精神的谋杀,又是谁先谁后呢?在自我面前,本就没有精神和物理的二分。不过,自我在自我面前,它的在场和它的缺乏,又是谁先谁后呢?恰恰是自我的缺乏。这是世间最大的陷阱。人只有认清了自我的虚无,才能真正看到神圣和空虚自身就是他者的二重性。杰被村田扬弃以后,重获新「生」的美津子扬弃了罪该万「死」的妙子,伦理意义的生产又遭到拜物教意义的生产的扬弃,正是50元在握让她敢于爱,毋宁说敢于恨。因为她几尽整全。信对美津子的爱因此是伟大的,他赋予了她的整全——村田的神圣在信面前滑稽得要命。信还是不信,这是最后的问题。不信,这是园子温给出的解答:在无爱之森里呐喊,在无声之森里去爱。所以说温情,所以说犀利。
园子温真是鬼才 之前只看过《庸才》,这是看的第二部 熟悉又更甚的血腥疯狂,文艺又赤裸的台词。 人物关系构建复杂却不杂乱,主线隐线交替呈现。近似日本新浪潮的表现手法,让人欲罢不能。 而且我感觉他色彩的作用,明明是很艺术的颜色,但是却受剧情影响看着很不舒服,有像肺被抓住一样的感觉 电影中的女性,都能让人又恨又怜悯。成全女儿杀死自己的母亲,强撑着站起来的亚美,活在畸形家庭关系中的美津子,时而麻木时而挣扎的妙子,还有于花样年华逝去的映子。她们是纯真的,也是恶毒的,是脆弱的,也是残忍的…… 虚妄又触手可及,梦幻又一碰就碎的青春,渴望爱得淋漓尽致的少女,社会低层的逐梦青年,表面顺从的杀人狂,野蛮卑鄙的欺诈者,专制暴力的父母…… 村田作为主要人物,用迷之魅力驯服了每一个人,对他们进行精神控制,让他们之间互相残杀,事后让他们自己分尸(分尸的镜头冷酷又冷静,完整地呈现画面,毫不遮掩,还好我吃完饭好一阵才看),自己手上却滴血未沾。甚至最后面临被杀的处境,都只是夺过枪扔掉然后逃跑,彻头彻尾地卑怯。 剧情反转不在于凶手,毕竟开头信放东西的镜头就猜到了。美津子的独白是真正出人意料的。 片中用的户川纯的歌太合适了,简直像为了电影作的歌一般,最喜欢“在笼罩着白色月光的树林里”一句,配上女孩子们在教室共舞的画面,残酷疯狂的青春舞曲就此开始……
看到这名字还以为是什么清新恋爱治愈片,没注意导演是那个园子温。
注意:
剧透严重
剧透严重
剧透严重
电影集齐了青春,血腥,社会性和悬疑等多种元素,稍不留神就显得冗余啰嗦。不过园子温自有他的残酷美学,如果你看过《循环自杀》、《真实魔鬼游戏》,也听说过日本北九州囚禁杀人事件,那么这部影片至少可以给你3星的观影体验。我多给一星,女主之一像极了森绘梨佳,太好看啦。
————
以下是影片内容图解。
影片分若干条线。过去线里,就读于女校的美津子陷入对朋友懵懂的爱恋,然而这感情还没来得及表露就终结于一场车祸。
车祸后,同为演剧部的几个女孩消沉不已,商量集体自杀。喝了药之后站在天台,只有美津子一人没有掉下去。
砸到车上侥幸活下来的女孩妙子在失去朋友的打击下沉沦堕落,落下脚疾。美津子沉溺于幻想中的恋人,活在高压的父母的管制下。
园子温安排了与《自杀俱乐部》构图极其相似的集体跳楼。
现在线中:若干年后,从爱知上京的青年信遇到了东京的两个怀抱导演理想的青年杰和深见。一见如故的三人混在一起,想通过拍摄短片获奖成为导演,三人通过妙子认识了美津子。乍一看美津子无论是发型还是妆容都地味老土,而且房间里还放着去世女孩的照片。
妙子想鼓励她走出过去,叫她体验一下男人,而美津子沉浸在境子专属于自己的幻想里。
随后,几个人的人生在遇到村田后急转直下。村田在几年前就凭着高超的说服力欺骗了妙子一家,被识破后消失;如今他又化身同学熏子的堂哥,假借还钱引诱天真的美津子成为他的奴仆,又与美津子的妹妹发生关系。
信和杰想帮妙子击破村田的伪装,让美津子离开村田,于是决定把村田的行为拍成电影。然而村田以一套诡辩说服了他们,甚至加入他们一同拍摄。
村田极其善于攻破人心,他带着妙子和美津子两个x奴和其他人假称拍摄实际逃亡,躲避警察追捕,并在过程中不断对众人施虐。看似村田就是逍遥在外的连环杀人犯。妙子痛苦不堪,却始终无法逃离。
拍摄团队随着人员死亡不断缩水。杰在拍摄中被美津子勒死,并被分尸灭迹;妙子试图游泳逃走,被枪杀。
村田带着剩下的人回到东京隐匿在美津子家中,还威胁美津子的父母,用电刑和洗脑话术把两人变成了新的奴隶。美津子的妹妹也成了他的奴仆和帮凶。
一群人陷入疯狂而丧失伦理的生活,在电刑和群体压力的作用下失去自我,一切都按照村田的命令进行。
事情的发展逐渐失控,美津子不堪压力出逃,被抓回来后受到了电刑入院。
医生发现了美津子的伤痕,想让妹妹报警,可惜他不知道世界上有的恶魔会用声泪俱下来掩饰自己,村田一番表演化解了危机。
出院后美津子被带到森林里,迎接生命终结。原以为愿意咽下村田吐出来的啤酒、亲手给父母上电刑的美津子已经彻底被洗脑,然而美津子却告白,自己才是隐藏最深的人。美津子其实根本不如表面这样无知天真,她辗转在各个男性之间,对自己妹妹的交往对象下手,憎恨着偷偷接吻的境子与妙子。
美津子最初就识破了村田是骗子,识破了信才是在逃中的杀人犯,但她希望借他人之手把憎恶的情敌、父母、妹妹一个个除掉,于是一直忍耐。
来自远处的注视,别有深意,依然是原有配方。说起来《真实魔鬼游戏》中女主角的名字也是ミツコ,不知道导演对这个名字有啥执念。
信依照美津子的愿望杀死了妹妹,接着杀掉了美津子。没能杀死村田,在路上载了一位新的受害者。
其实按常理来说影片可以停止在这里了,但是也许想用善恶有报来治愈一下观众,安排死于车祸的境子出现在结尾。
看到境子的信疑惑地抛下车进入森林,而开车载村田的女性也是境子,村田问她去哪里,她说go to hell,也许真的会将这个毁灭他人人生的恶魔带到地狱去吧。
影片结尾是女孩子们欢笑的画面,直到字幕出现,还能听到夏日蝉鸣和鸟叫的声音,仿佛一切都只是夏日的一场噩梦,醒来后朋友仍在身边。
这场悲剧的起源可以说是来源于美津子对复仇和恋人的妄执,然而谁又能责备她呢。年轻时我们太容易对一些小事耿耿于怀,一句被遗忘的誓言,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能让我们铭记多年。
可这才是青春吧。因为有足够充沛的情感和足够多的时间,才有熊熊燃烧的可能。变成游刃有余的成年人后,大家都小心翼翼,斤斤计较地保护着自己,谁还有心力去计较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事。
————
电影为了保持节奏,多少牺牲了一些描写铺垫,比如村田这个人的启动资金从何而来,比如他如何俘获那么多女性的芳心却从未遭到报复,村田的存在更像是刻画人性变化的残酷背景。
而深藏不露的杀人犯信在开头就有这样的镜头:一个装满装饰物的小储藏柜,不难猜出这里都是受害者的遗物,这个杀人犯在收集纪念品。
重看了一遍,影片开头提到了案件发生地大见川,信也说了自己来自名古屋。
搜了下大见川,还真的在爱知一带。猜测信的行进路线就是经过静冈去到东京的吧。
说到洗脑,为什么影片里的人会这么简单地被洗脑?如果有这样的疑问,推荐大家搜索一下前面提到的囚禁杀人事件,真实情况比起电影还要可怕数倍。
其实人是一种很容易失去自我的生物。一旦进入到某种情境,就很难自主脱离,一切不合理都变得合理。举例:wg,传销,邪教。最常见的,就是我们在柜台被柜姐游说,被商店精致的气氛吞没,不由自主地掏出钱包买下本来不想要的东西。
女主美津子的表演十分有层次,我中间甚至好几次想确认是不是换演员了。带着框架眼镜眼神呆滞的她和勒死杰的她完全是两个人,可能要梦到这个咬牙切齿的表情了。
如何不被他人牵着鼻子走?保持思考,保持跟自己的对话。
他人的情绪,无论是不是表演,都应该思考一下再选择是否参与。问问自己——“我”想不想这么做?“我”愿不愿意跟这些人呆在一起?
“我”,很重要。
(一)魔鬼游戏
《在无爱之森呐喊》令我联想到导演园子温的前作《真实魔鬼游戏》。
《真实魔鬼游戏》这部电影构建了一个意指鲜明的超现实寓言——女主角等一众女性作为游戏角色被男性玩家们操纵,少女在逃避追杀的过程中产生了反抗意识。男权主义对女性的玩弄、残杀即是这场“真实魔鬼游戏” ,恐怖的男权游戏清晰地指向现实男权社会这一巨大的“杀戮机器”,而我们都生活在此间。
园子温在两部影片中都呈现出激进的女性主义思想,揭露掌控权力、秩序的男性之所作所为。但同时园子温也是悲观的:《真实》中的女性通过自杀来救赎,《无爱之森》则令女主角完成反抗后最终仍丧生于男性的枪支下,结局无一例外地落入无解的窠臼。
园子温擅长以超现实的隐喻象征社会结构。从“魔鬼游戏”到“无爱之森”, 一脉相承地指向了对于女性无比冷酷的社会现实。而在“无爱之森”的呐喊较之《真实》中那句“不要再玩弄我们了!”,则更加曲折、复杂。《无爱之森》依托于真实事件“北九州监禁杀人事件”,披上一层现实的外衣,并且进一步延续了《真实》中对于大众传媒的讽喻和批判。
本片的视听语言呈现出强烈的后现代主义色彩,镜头和对白极度舞台化、夸张化。影片塑造出一个扁平的时空场域,我们在其中几乎看不到真实事件所处的90年代痕迹,时代感被极大地消解了。全片持续展现绚目迷幻、光怪陆离的视听奇观,并逐步提升画面及剧情刺激的程度,由此营造出一种“现实奇观”的震撼力。
当然,所谓“震撼”在暴力血腥元素的重复堆叠之下削弱不少,令人逐渐感到麻木、倦怠。这是由于归根结底,影片所有后现代的手段都是为了其核心目的——解构:解构令人毛骨悚然的真实案件,消解其严肃意义;以及通过角色性别的位置倒错,解构传统性别关系。
尽管典型后现代主义批评的观点是:意义的完全崩塌,但我们仍然可以于影片语境中进行分析,解码片中指向表征政治的元素。
(二)无爱之森
片名直接地点明影片欲要表达的两个关键词——“无爱之森”以及“呐喊”。
影片的前三分之二花费大量笔墨铺陈,营造“无爱”的世界。在这片场域中,女性完全作为麻木的工具人而存在着,她们愚蠢地狂热着,软弱地服从着,被摆放在“受害者”的位置。
可以看到,片中的主要女性角色:母亲是迂懦的家庭主妇,近乎病态地约束着美津子的“贞操”;妹妹是表面的“叛逆者”,带有浓重的消费主义男权色彩;朋友妙子感伤而迷惘,对美津子灌注自以为是的关怀指导。她们无一例外地以“男性”,或者说“男权社会”构筑的观点来看待美津子,对她施加着源于同性的恶意。由开头引出女主的一场戏就可见端倪——妙子以“摆脱过去”为名,要帮助身为处女的美津子完成“性体验”。
这些毫无自觉地洽于现状的女性,显然也是园子温的批判对象之一。这张密不透风的网是如何织就的呢?随着影片的主要情节线展开、村田的恶行实施,导演向我们展现了男权社会对于女性的统治手段。这一过程构成了完整严密的链条:
首先,身体的奴役最为直接有效,这是通过对弱势者的安全威胁以及生理折磨而完成的。影片中的男性掌握着枪和电击棒:枪支,毋庸置疑的典型男性符号和强权象征;电击棒,电影中反复出现、同样也是真实案件中的重要作案工具。强电流刺激能够有效地使受害者残疾、崩溃,屈服于暴力,丧失主体意识,便于进一步进行精神奴役。
其次,肉体掠夺同样是占有女性的一种原始途径。两性在性地位上的不对等使得肉欲总是和“暴力”联系在一起。联系真实案件“北九州监禁杀人事件”,可以清晰地看出罪犯将“性”作为奴役工具的手段——松永太接触纯子、进入其家庭的方式是“强暴”。他先后强暴了纯子及其母亲,并以此胁迫、挑拨离间。令人惊讶的是,受害人仅仅出于羞耻心、社会声名的考虑,选择了隐忍不发,令其愈发有机可乘。性奴役显然建立在女性自我认知的基础上——与其说是所谓的女性自我认知,毋宁说是社会灌输的“认知”:对女性性欲进行污名化,完成对其性自主权的剥夺。
“性奴役”这一途径在本片被体现得淋漓尽致。例如SM情节的刻意描写,以及妙子所说:“她如果成了村田的女人就完了”,她需要“用肉体拖住他”。——何其可笑,妙子为避免美津子被侵犯的唯一方式竟然是用自己作替代品。由此,男性在肉体关系中的绝对控制权呈现出来。
(三)杀戮机器
通过“身体奴役”、“性奴役”,男权社会的剥削体制基石已基本确立。最后、也是最难以摆脱的一种手段则是“话语权控制”。
这一点在影片中与大众传媒的形象紧密结合在一起——大众传媒作为社会统治机器的一部分,理所当然的也成为“为男权社会服务的水泥”。约翰·菲斯克在《电视文化》中对“性别电视”做出了详细的区别论述,认为“电视是男性叙事强加于女性叙事,以将其固定在角色位置上。其中,男性叙事代表规范、控制意义,女性叙事则具有抵制破坏性、开放意义。”例如以女性为主要受众的肥皂剧,就是将女性固定为家庭劳力,并接受精神输入。
“大众传媒”在《无爱之森》中的代表是舞台戏剧、流行音乐以及电影。
(1)对经典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解构式运用。作为“理想男性”的罗密欧在电影中由少女境子担任出演,并使美津子沉浸于迷恋无法自拔,构成对异性恋规范主义的挑战。
(2)村田侨扮明星形象,利用音乐进行洗脑。拙劣表演却使一众女性粉丝为之痴狂,对应男权掌控大众媒体操纵女性的现实。
(3)电影的自反性呈现。《无爱之森》本是一部讲述真实案件的影片,却在电影内部构置了一出“戏中戏”,不仅完全自我暴露、消解事件的严肃性,更构成了有力的反讽——信等一众胸怀抱负的“独立电影人”为实现理想而与杀人魔村田合作,“在电影中为非作歹”。村田加入后,逐渐掌握了核心权力:摄影机的操控权,而摄影机在最后俨然沦为一台“杀人工具”。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电影内容是村田与美津子之间的情感关系。其中,女性作为凝视的对象、欲望的客体,呈现出美丽而脆弱的形象——依旧是一贯的消极再现。
至此,男权社会完成了对女性从肉体到精神的完全控制,构建起完整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以使这种奴役关系源源不断地“再生产”。这座庞大的机器一旦运转开来,任何女性个体只有被异化的命运。园子温将村田个人、电影媒介、甚至于整个社会都描绘为鲍德里亚所说的“充满噪声的黑洞”,任何生命、意义溶于其中,都不复存在。——完全意义上的“无爱之森”。
(四)醒来,呐喊
在充斥着行尸走肉的“无爱之森”中,女主角美津子是唯一的特例。 与《真实魔鬼游戏》一般,她也经历了从麻木到清醒的过程。
我们可以认为,促使她转变的催化剂是境子——扮演罗密欧的境子承载着“理想男性”的世俗意义,同时也激发了美津子的本能情欲。然而正在此刻,美津子承受了巨大的意义断裂——境子“出轨”,以及接踵而至的车祸离世。这一断裂界限使得一切意义粉碎,造成美津子内心空洞的罅隙,反抗的潜意识萌发为自觉意识。境子的形象也在此后发生转变——均被纯白色调和逆光光晕所勾勒,保留为圣洁无比的幻影。这一形象倾注了美津子狂热的镜像自恋,更上升为其爱欲的化身。
“集体自杀”事件时,美津子的内心冲突达到最高峰——“如果保持清醒就能活下来,睡着了就去死。”美津子在一众麻木至死的少女中清醒过来,活转过来。
电影高潮部分,美津子对令人窒息的男权社会发出了愤懑的呐喊与质问。超乎所有人意料,她伪装服从,却将村田引以为傲的奴役手段一一倒置为工具,反施其身,利用男权规制完成自己的抗争——核心便是父权家庭这一源社会的分崩瓦解。
此前所有“无爱之森”的铺陈皆是为了此刻的释放。然而美津子的结局终究是成为殉道者,椎心泣血的呐喊声也随之隐匿在了幽密的森林中。
醒来无用,呐喊也无用。
我去他大爷,我看了个剪辑,以为是毛片。。。结果尼玛就这?
全片在光影黑白交错之间展现的一切美好完美都是假象,如果把男主理解成日本社会,那就能很好的理解导演要表达的内容了。
九分作品肯定是有的。很少看恐怖惊悚片,后面的镜头稍显血腥。
这个140字的限制就尼玛艹蛋,豆瓣沙币。沙比就算了,数都数不清了。艹泥马的。
有种地狱为何恶劣和恋之罪混合的感觉。。。园子温拍放荡的妓女很烂,但是拍未经世事的少女(魔性之女)倒还不错。。。 以及男主的实在是太搞笑了(呃)我懂那种想要塑造表面平凡亲和但实际蛊惑人心所以不能太帅的角色,但他也不能这么搞笑啊,感觉偷情调情接吻的时候都特别搞笑。手段也不是很高明,谁会因为这种说话和强吻方式迷上他啊(无慈悲)这男的的魅力真的毫无说服力,好割裂啊他妈的,唯一能想通的解释就是这个男的有超能力能让接过吻的人爱上他。。。作为戏眼弧光太弱了 罗密欧的形象倒是非常有味道。。。啊啊啊。。。完美的,笑着的,正直且无人性,悲悯的,我们共享着女性奥秘的罗密欧啊。。。。死后总是出现在背后也特别老公。。。没有怨气丛生要求一起寻死也没有其他多余的感情,毕竟她生前的形象就是,哦。。我的罗密欧啊。。。
园子温虽然在文本里明说了“女同性恋”,但后续的发展却处处否定了女同性恋,女人间的触碰是不能让人脱离处女的,只要不和男人做爱,她们就一辈子是处女,女人之间的性存在但不被认可。死去的罗密欧也成为了她们的半身,半身却并非伴侣,对着罗密欧自泄也有这样的意味。。。也是很直男导演凝视下的女同性恋了。
但是,每次园子温拍新片,你就是想看对不对
镜头语言很奇怪,让人觉得很不舒服,黄暴也看了很多,黄暴也有自己的一套美学,但这个片子里毫无美感可言。
年度WTF电影,园子温的回勇。1.不断穿插的少女回忆极尽纯洁美好,逆光、过曝的慢镜令人想及岩井俊二式的青春残酷物语,主线似[冰冷热带鱼]的升级版(PUA心理控制狂人与连环杀手织造的死局),纯净的过往之恋与愈发残虐血腥的现实如此古怪而肆意地交织混融。2.致敬黄金时代电影与日本新浪潮,拍摄独立电影一举成名的梦想渐次堕为梦魇,在一次次反客为主声嘶力竭的“Start”“Cut”中,现实与电影逐渐模糊了界限,直至达成死在片场的成就。3.集体服安眠药坠楼自尽的仪式恍如[自杀俱乐部]变奏,落地后如享受高潮般的挣扎真是惊到我了。4.椎名桔平对变态大叔的演绎无懈可击,医院中哄骗医生的表演在一瞬间让人无法分清幻真虚实。5.部分舞台化的布景令人想及[神秘马戏团],奇异的祷告时刻则仿若穿越回[爱的曝光]片场。6.真实案件改编+灵异收尾。(9.0/10)
太烂了,又臭又长。园子温一直在不断重复,畸形的家庭关系、神经质的人物性格、乱伦、杀戮、分尸,看太多真的没啥新意了
园子温现在的情况主要是太重复自己了,摄影、剪辑、主题、各种元素的呈现,都可以在他之前的作品中找到对应,只是故事不同,其他仿佛在看同一部电影。
可以想象园子温弹着烟灰吹着啤酒沫狂草完本片厚厚的一摞剧本稿样时的洋洋得意,他将自己近年来最为国际影展和评论界青睐的数部作品叠加成了这部“Shion Sono”拼盘片:诗人对文学的童真,不可战胜的摄影机,在畸情与血肉中绽放的纯爱浪漫,女性意识的凶猛觉醒,善恶理念的调侃颠覆,以及最终的冲破一切束缚奔上自由之路的牺牲圆满,皆在本片中一一奉上演绎又一段影像示威大游行,若不是身体原因导致由剧集缩减成电影,这种连火车厢感还会更加明显,而除却这点,并未有突破,借新兴流媒体巨头向全球总结推销自己,倒也可以原谅,真正的贡献,还是为无数微信电影公号贡献了又一轮“耸人听闻”的推送头条儿。
园子温每部戏,都会有一群压根不喜欢园子温的人来打差评…这都不是新导演了…了解一下再看不好吗?也省得浪费自己时间。
老年园粉给园导祝寿了。
总结这部电影有万能关键词:性、谎言、暴力、权力…非常风格化,但是两段分尸真实让我感到生理不适…
2.5星;如果冲着北九州监禁杀人事件去看,可能会失望,毕竟这算是软性改编(或受事件启发)。坂井田俊的独立片《僕は人を殺しました》或许更沾边些。整个片让我比较深刻的大概是园子温在片子中的作者色彩:PIA电影节的指涉、“映画监禁”和《Bad Film》的1995既视感。
非常任性得堆叠着自己从少年时期到现在的心爱之物。犬神一家式的西洋别墅(说自己家里祖上有大别墅被烧了)、寺山修司式的小剧场(看了抛掉书本离家出走)、制服美少女的百合情结(在三流影院看了无数情色类型片)、濒临崩溃的日式家庭(从纪子餐桌就延续的主题)、邪教一般的精神控制(园子温在新兴教团生活过)、血腥肢解桥段(在美国期间爱上了B级和C级片),最后纯爱与诗意(穿牛仔裤的朔太郎可是写诗出道的家伙啊)。烂是挺烂的,园子温也是挺园子温的。
最后竟然不断想起现在的拉斯冯提尔,在重现自己经典桥段与手艺的时候,也将作为“杀手”的导演自己演绎了出来,从70年代一直传承半个世纪到现在的寺山与舞台感,到执着于拍摄电影大声喊cut的导演之魂在最后“go to hell”,元性不下反色情片,而诗意更胜真实魔鬼游戏。对原事件的演绎反而变得很次要了,这便是与热带鱼和恋之罪时代最大的不同:到了这个年纪,叙事、说理与象征都让位给了某种生命体验。只不过那个年轻人不断内耗的过程,还是让我想起联合赤军和山岳据点,那个追求着否定而导致自我毁灭的死局。
不喜欢园子温还是别看了,个人化风格太突出,始终觉得他是一相当自恋的导演,喜欢重口的可以挑着看看。电影改编自“日本北九州连续监禁杀人案”,电击虐待监禁致使亲人互相残杀,有人不理解,长期电刑可致人精神崩溃身心残废,医院治疗精神病马戏团驯服动物就是一样的道理。同案件《暗金丑岛君》里也有一版改编,只是较为清水,感兴趣的可以看看。
园子温重回癫狂之作。当一个洗脑诈骗犯,一个变态杀人狂,一个心灵扭曲的心机少女碰到一起,其效果绝非变态乘三,而是变态的三次方。诸如拉拉、自杀、洗脑、乱伦、SM、电击、杀人、分尸,如上情节轮番上演。病态之根,结出癫狂之果,在无爱的森林里,遍地开花。
导演现在的节奏差了好多
“很简单的,就分个尸”,挺园子温。
这把年纪还能继续这么狂气逼人、才华傲人,一点不服老,破坏力十足,园子温可以的,剪辑、色彩、运镜、演员都很棒,继续从真实案件里寻找灵感,整合出属于自己的哲学思考和美学风格,兽性十足又空虚至极,血浆背后是泪水,杀戮背后是寂寞,《爱的曝光》《冰冷热带鱼》那股劲儿回来了。人生就是电影,电影就是人生,流氓的电影,必须带着流氓气质,这个台词好啊!估计又是电影旬报十佳,个人年度十佳候选。
对这种风格真的不感冒,何况全片充斥着意淫,全天下的女人都是弱智,都是受虐狂,都可以没有底线地爱一个人吗?
看完这部主要角色都是疯子的作品之后,整个人神清气爽了许多。
一个不合格的总结:【分尸】—【冰冷热带鱼】,【死了都要拍电影】—【地狱为何恶劣】,【原生家庭之罪】—【神秘马戏团】,【杀人,真实事件改编】—【恋之罪】,【暴力+色情+精神控制】—【爱的曝光】,【白色内裤+校园jk】—【我们都是超能力者】,【美津子】—【园子温初恋女友】;但电影本身绝不是只有这些过往作品的身影,中二而反叛之余:虚妄的爱,始终脱离不了园子温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