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色块切换皮肤

    喀土穆

    战争片英国1966

    主演:查尔顿·赫斯顿  劳伦斯·奥利弗  理查德·约翰逊  

    导演:巴兹尔·迪尔登  埃利奥特·埃利索方  

    播放地址

    猜你喜欢

     剧照

    喀土穆 剧照 NO.1喀土穆 剧照 NO.2喀土穆 剧照 NO.3喀土穆 剧照 NO.4喀土穆 剧照 NO.5喀土穆 剧照 NO.6喀土穆 剧照 NO.13喀土穆 剧照 NO.14喀土穆 剧照 NO.15喀土穆 剧照 NO.16喀土穆 剧照 NO.17喀土穆 剧照 NO.18喀土穆 剧照 NO.19喀土穆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1 12:57

    详细剧情

    十九世纪末,苏丹宗教领袖穆罕默德发动圣战试图推翻英国及埃及的管治。穆的军队势如破竹正向著军事战略重点喀歌穆推进,英国首相见事态严重,急派当时国内最有声望的将领高顿前往喀歌穆进行维持和平任务。两雄相遇,各为其主,战事一解即发?

     长篇影评

     1 ) 戈登与天津

    1890年,天津英租界的工部局大楼落成,为了纪念戈登在开辟和规划该租界方面的贡献,这座大楼命名为戈登堂(Gordon Hall)。在落成典礼上,戈登的巨幅照片,挂在会场的中央。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在盛赞戈登的军事指挥才能后,宣布大楼正式开放。1897年天津英租界第一次扩充后,将新筑的一条马路命名为戈登道(今湖北路)。(在戈登曾经活动过的上海,1900年也将新筑的一条重要道路命名为戈登路Gordon Road,今江宁路)。

    2010年,天津市在海河南岸重建戈登堂。异地重建的戈登堂在海河南岸,紧邻大沽桥。张自忠路和大沽北路交口的那座建筑物就是。

    戈登堂旧址在现在的大光明桥附近,在解放北路和泰安道交口的解放北园北面,是现在的丽思卡尔顿酒店。现在酒店是著名的地标建筑物。

    1945年以后,戈登堂成为当时的天津市政府所在地,1976年唐山大地震,戈登堂遭到了较为严重的震损。几年后,这幢绝美的建筑因难以承受震后的重负而被拆除,在原址上建成了新的市政府大楼。2010年市政府大楼拆除,2013年改建为五星级丽思卡尔顿酒店。戈登堂主楼虽已不复存在,但值得庆幸的是,昔日的戈登堂还留下侧后一小角落。

     2 ) 洋枪队戈登最后的结局

    不知道大家是否记得帮助大清国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洋枪队吗?洋枪队的队长查理.乔治.戈登,中学历史课本上那个恶贯满盈的家伙。今天为大家推荐一部1966年上映的英国老电影《喀土穆》,这部电影正是围绕着戈登最后的岁月展开。

    影片主要描述了19世纪末期苏丹独立战争中,英国将领戈登受政府所派前往苏丹执行撤离当地人员任务,结果最终损命喀土穆的故事。作为一部60年代的历史传记电影,影片宏大的战争场面和工整考究的镜头画面,在今天看来依然震撼人心。 总的来说,《喀土穆》这部电影算得上是真正的史诗片,无论是从当时还是现代的角度来看,这部电影从人物塑造和镜头乃至配乐考究、复原方面都无可挑剔,虽然在节奏方面中较为沉闷,但却也不失为一部经典佳作。

     3 ) Gorden & Stewart

    1.Vanity was always mixed up with vision.虚荣和洞察总是密不可分.

    2.首相:Besides,I trust no man consults God before he consults me.

    3.Gorden:That'll be the end of Gorden,but not of Gladstone.

    4.首相:God go with you,and I don't envy God.

    5.Gorden:Tell me what,in your opinion,are the chances of my sacking you?解雇你的机会有多大?
    Stewart:If they existed,sir,I'd be the first to point them out to you.
    Gorden:Drink your brandy.

    6.Gorden:What about B & S? brandy & soda.

    7.Stewart:You're bringing these people nothing but false hopes and false expectations.虚无缥缈的希望与期待.

    8.Gorden:It's good to be home.

    9.Khaleel:Now,he say,when a man is struck upon one cheek,he must turn the other.那你就伸出右脸让他再打一巴掌.

    10.Mahdi:I am a poor man of the dessert.But I am the Mahdi,the Expected One.On my cheek is the mole痣.Between my teeth,is the space.间距.

    11.Mahdi:You have no regrets.What is the difference,Gorden Pasha?An infidel object lesson,or a holy miracle?对异教徒杀一儆百,还是进行圣战奇迹?
    Gorden:This is how it will be.

    12.Gorden:Now then,we can hold them here while the convoy gets away.But keep your men low.Don't give them a target.Dismount yourself.Get your horses down,too.Let them charge through us.Once they've passed us,we'll have them against the light.Well,good luck then.所有人隐蔽.不要被敌人发现.全部下马.一旦敌人冲过我们,我们就从背后消灭他们.

    13.Gorden:Gladstone is a gambler.He's gambling.首相是个赌徒.
    Stewart:No,they all think you should come out.So do I.

    14.Gorden:We ride beneath no more desert stars,then.我们再没有沙漠之星可乘了.All things must end.一切皆有尽头.

    15.Gorden:It's luxury I've put behind me.太奢侈了,我把它遗弃了.

    16.Messenger:A faluka awaits you at ivory trader's dock.一位法鲁卡人正在象牙交易码头等你.

    17.Mahdi:Why should your blood sweeten the Nile?为什么要让你的鲜血滋润尼罗河?

    18.Gorden:While I may die of your miracle,you will surely die of mine.

     4 ) 戈登人品不错

    戈登为清廷效力期间非常卖力,招致英政府不满,他本人却不以为然

    李鸿章苏州杀降后,戈登作为曾经的保证人极其气愤要找李鸿章决斗,逼得李鸿章不得不躲在小汽轮上办公

    后来为了安抚戈登,李鸿章赏银一万两,被戈登拒绝,清政府赐予戈登金质奖章,被戈登融化后捐献给慈善组织

    剿灭太平天国后,戈登马上辞职回国,并写下各条建议赠予李鸿章,几乎每条都应验,可见推心置腹之情

     5 ) 将军东去肆劫掠,及返此间被击毙

    看了英国电影喀土穆——所谓“中国人戈登”之死。其实戈登和马赫迪并未见面,电影却安排了两次,把两人描绘成英雄相惜的关系——马赫迪军以低劣装备,前后消灭数万英国及仆从军。英国人对其恨之入骨,想把他的人头做成墨水瓶,但也不得不承认他是英雄——戈登无论在中国英国都被评估过高,追名逐利喜欢装逼的冒险家罢了。 戈登在苏州帮着李鸿章劝降,事后李鸿章背信弃义,他不过装模作样表示了一下“义愤”,然后继续和李鸿章狼狈为奸。当时就有英国人指出他虚伪无耻。在苏丹,他拒绝英国政府命令,还利用舆论要挟政府——英国政府命令他离开,马赫迪也保证他安全离开,他却一味装逼,结果送了命,咎由自取。 军事角度说,能打的就是英雄,管他信仰什么——马赫迪连二连三重创英军,几次都是成千上万的大歼灭战。英国在他活着的时候不能打败他。当然是大英雄。马赫迪战争处于热兵器对冷兵器的绝对优势过渡期(机枪大量登场),所以这个时期的不对称战争,在军事史上价值尤其显眼

     6 ) 刽子手戈登

    2022.09.12

    人们常说“艺术没有国界,但是艺术家是有国界的”,同样,欣赏他的观众也是有国界和立场的。所以这部为戈登歌功颂德的电影,作为一个中国人完全无法接受,因为,正是这个戈登,奉英国政府之命,屡次来到中国,屠杀中国人民,犯下了累累的滔天罪行,他是屠杀中国人的刽子手。

    1860年,时年27岁已成为少校的戈登参加了英法发动的对清朝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这也是他首次侵略中国的土地。戈登在帮助清廷镇压太平军起义的过程中也是相当的尽心尽力。战争结束后,为了“表彰”戈登镇压太平天国的“功绩”,清朝同治帝授予戈登为提督(从一品的高级武官),并御赐黄马褂一套(清朝只有立下较大战功的武官才能享受此等荣誉)。而戈登当时不过才是个校官,可见清廷对这位“外国友人”也是“开了皇恩”了,也足以看出清政府对戈登是相当的满意。

    1884年,戈登又被英国高层派到非洲苏丹担任总督,推进“殖民事业”,正当戈登准备“大展身手”的时候,苏丹人民不堪英国殖民者的残酷压迫爆发了著名的“马赫迪起义”,戈登的殖民军连连败退,最终被围困在苏丹首都哈士穆。不久之后城防被攻破,戈登也被一名起义战士当场用长矛捅死,时年52岁,这个双手沾满了中国、苏丹等国人民鲜血的刽子手终于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戈登的一生就这么结束了,对于太平天国义军和苏丹人民来说,他自然是个杀人的魔鬼;对英国政府来说,他则是一个为了大英帝国开疆扩土的“英雄”,而对清廷来说,戈登则是一个“靠得住”的国际友人。

     短评

    m21150:自负的戈登妄想着援军,他不过是个棋子。1898年,英军凭20挺机关枪射杀恩图曼起义军近20000,马赫迪王国灭亡。

    7分钟前
  • Timing
  • 还行
  • 值得一看。片子侧面表现了英国政府对于宗教国家的态度,尊重但不带有明显的倾向,国家利益优先

    8分钟前
  • DJC
  • 推荐
  • 一部现在看来很不政治正确的电影,重映的话估计会掀起轩然大波,商讨英国万恶的殖民主义了。想想现在世界的不太平大都是英国“分而治之”的产物:印巴,阿以,中东,苏丹(包括达尔富尔),塞浦路斯,当然还有自食恶果的北爱。爵爷那个年代特爱涂黑脸演黑人(放现在肯定被骂),演了马赫迪起义的那个救世主马赫迪;“宾虚”则演了镇压太平天国的戈登。另外这是潘纳维仙70的最后一部,50年后昆丁才在“八恶人”中用回。

    11分钟前
  • J.Barry
  • 推荐
  • "A world with no room for the Gordons, is a world that will return to the sands."

    14分钟前
  • 晚安好运©️
  • 推荐
  • 勉强及格。前有阿拉伯的劳伦斯,后有喀土穆的戈登。面对马赫迪起义,戈登帕夏重返苏丹,英国不愿搅浑水,本地奴隶商怀着国仇家恨不合作,戈登只能靠刷脸困守孤城。戈登的行为有两层意思,第一他是要保护埃及人,白银时代的电影里,英国拍这些昔日殖民地的题材时,一般都立足于人道主义,是英式“帝国电影”主要特征;第二是有明显的宗教意味,马赫迪声称要血洗喀土穆,是建立在他的宗教野心上,戈登把自己像人质一样扔在那儿,有在营造宗教神迹上神锋相对的意思。赫斯顿又一次演了有异域属性的白人,他塑造的戈登,面对属下高傲,在敌人面前是殉教者的坦然,拿捏的挺好。涂成黑脸的劳伦斯沉稳,坚定,也挺好。本片最出挑的还是战争场面,夜晚突袭粮队、河上阻击援军、攻城战都堆了不少人,战斗细节考究,虐马比较狠。戈登死时的场景复刻了课本上那幅油画

    16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还行
  • 中国历史书上的刽子手和英国人口里英雄中的英雄。很难得的史诗大片,几十年前的电影,拍摄的时候戈登也就死了几十年。几十年是人类生命能够够到的长度,这种感觉就像发生在不久之前,真的神奇。

    21分钟前
  • beyond兰
  • 力荐
  • 看了介绍才了解了一些人物。原来这个人跟中国也有渊源。这是很典型的英国大制作,光看开头的战斗就知道了。Khartoum.1966.1080p.BluRay.x264.YIFY

    25分钟前
  • 厦门雷少
  • 还行
  • 在中国的“戈登提督”抑或在苏丹的“戈登帕夏”,在片中被塑造成了一个为自己的浪漫理想献身的殉道者。如果脱离殖民主义的话语体系,他的所为却也与当今欧美流行的“白左”惊人地相似,自信和狂热的ISL原教旨主义者对话能感化对方,可惜只是徒劳;而片中他与马赫迪之间的英雄相惜,看起来倒更像是那个时代西方对“文明”的非洲人一厢情愿的美好想象。影片本身质量不错,尤其是对白中满满的话剧感,不啻为英国电影中莎剧遗风的一种痕迹。PS:戈登本人因为这段特殊的经历成为联系中国和苏丹之间友谊的纽带,怕是历史开的最大一个玩笑吧。还有为啥我小时候一直把这个地名念作喀士穆来着= =

    29分钟前
  • Lygometry
  • 推荐
  • 几乎是史诗脸演的最好的一个角色了

    32分钟前
  • 上林苑
  • 推荐
  • 击败一个圣徒的唯一方法,就是,自己成为一个更神圣的圣徒,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圣徒,一个殉难者。不得不说,基督徒和穆斯林是相互了解的。这片永远不会成为阿拉伯的劳伦斯,但它自有它的智慧。而到了今天,似乎还生出了现实意义。喀土穆、苏丹、ISIS。理性社会可能是更加有效的,但它能有自己的圣徒么?

    36分钟前
  • dinosaurs
  • 推荐
  • ……one man among men who did not do what he was told, but what he believed to be right. In a world moving inexorably towards conformity, it would be well to remember Gordon of Khartoum

    37分钟前
  • 赱馬觀♣
  • 推荐
  • 多才多艺的皇家工兵典范,虔诚的基督徒,坚定不移的废奴主义者,一生宁折不弯的强梁分子,不慕虚荣于浮名财物一无所重,崛起于中国,隐遁于伦敦,初治苏丹,再赴苏丹,终殉身于喀土穆。(说戈登多才多艺,也因为他在喀土穆的筑防自守实在是将工兵的能干发挥到了顶峰,可惜坚守到城内补给罄尽也未能等到援军及时赶到,等国内的格拉斯通终于屈服,戈登的老朋友沃尔兹利将军率远征军出发,又于途中遭到马迪军阻击而耽搁行程时,喀土穆已城破。戈登出身伍利奇,伍利奇是培养英国炮兵与工兵的摇篮,而他父兄皆为炮兵将官,戈登却成了一名工兵,命运自有安排……)

    40分钟前
  • Favillae
  • 力荐
  • 历史的「吊诡」(或者是「真实」)在于历史人物的评价完全取决于立场,无论是当时还是后代这个标准恒古不变,从某种意义上说,「殖民主义」和「国际主义」不过是银币的双面,而「冒险精神」这个被讴歌近百年来的「人类美德」背后有太多的模糊和残酷,对于观众而言,是否接受这种「被打扮」的历史呈现完全是个人的选择。

    41分钟前
  • 451½°F™
  • 还行
  • 第3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提名

    46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 片名更准确的说,可以仿“拿破仑在奥斯特里茨”,叫“戈登在喀土穆”。总的来讲,东方主义的好材料好靶子,毕竟还没经过1968没反省自己的殖民罪恶,还沉浸在自我陶醉的优越感中。

    51分钟前
  • 知止
  • 还行
  • 第一,十五条短评中,只有一条注意到这是一部以殖民者立场拍摄的片子;中学历史的洗脑教育?呵呵呵。第二,感谢上帝,我们中国人从来不不适当去爱别人,帝国的荣誉?不,我们只是存而不论;第三,至少戈登和马赫迪还惺惺相惜斗智斗勇了一下如今的恐怖分子都是些谁?无名之辈的无差别打击?

    52分钟前
  • 全都是风
  • 推荐
  • 《清史稿》洋将传:戈登歸後,埃及亂,督師討之,遇害。朝廷遣使往弔焉。戈登嘗言:“中國人民耐勞易使,果能敎練,可轉弱爲强。”又曰:“中國海軍利於守,船礮之制,大不如小。”當時稱其將略云。

    56分钟前
  • 愔之
  • 推荐
  • 帝国主义无耻美化殖民历史的政治宣传片。从现在的角度看,剧本真是多方面的都很有问题。比如说编剧连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关系都没搞清楚。但最可恶的地方是本剧的思想内涵是,“一个虔诚的欧洲基督徒男性,不为政客的算计所左右,为了信仰,被野蛮的阿拉伯人杀害了。但即使是死,基督西方在道德上也远高于原始野蛮的穆斯林。”当然这一切有时间的局限性。撇开这一切不谈,演员的演技都很好。奥利弗演啥都行,你说牛不牛。

    57分钟前
  • 香槟塔
  • 还行
  • 戈登身上的责任感 道德原则 与其自身的将门家庭背景和虔诚的宗教信仰都是分不开的 下一代的现实主义外交家会鄙夷他的愚钝 更下一批的白左则开始给他贴上帝国主义标签 这种趋势本身也与洪秀全和马赫迪之类激进狂徒的民族英雄 反帝英雄化 是 同步的

    58分钟前
  • Fal Conde
  • 力荐
  • 过于离谱,戈登简直被塑造成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连苏丹起义领袖马赫迪都和他惺惺相惜……吹得太平天国运动好像就戈登一个人平定一样,你让曾左李怎么想?《喀土穆》和《阿拉伯的劳伦斯》都是60年代的作品,围绕苏伊士运河以及巴以冲突展开多次中东战争,「日渐落帝国」重温殖民黄金时代对于该地区的影响力,从而进一步塑造现实干预的合法性。抛去这些险恶用心,影片的异域风情和战争场面,还是值得一观。

    1小时前
  • 山微漾
  • 还行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