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剧照

花落花开 剧照 NO.1花落花开 剧照 NO.2花落花开 剧照 NO.3花落花开 剧照 NO.4花落花开 剧照 NO.5花落花开 剧照 NO.6花落花开 剧照 NO.13花落花开 剧照 NO.14花落花开 剧照 NO.15花落花开 剧照 NO.16花落花开 剧照 NO.17花落花开 剧照 NO.18花落花开 剧照 NO.19花落花开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1 12:53

详细剧情

一战前,法国巴黎附近的小镇桑利斯,样貌平凡、独来独往的中年妇女赛哈芬妮·路易(友兰达·莫霍 Yolande Moreau 饰)在杜佛夫人(Geneviève Mnich 饰)家帮佣,靠打扫和洗衣维生。赛哈芬妮收入微薄,却将所赚的钱都花在画材上,下工后抓紧一切时间画画。致力提倡“素朴艺术”的德国收藏家威威廉·伍德(乌尔里克·土库尔 Ulrich Tukur 饰)搬入了杜佛夫人的出租公寓,在一次聚会上惊见赛哈芬妮的画作,立刻买下她所有的作品,并且鼓励她继续创作。不久一战爆发,威廉·伍德和妹妹连夜逃离,赛哈芬妮独留小镇,战火中继续作画,生活越发贫困艰难,直到 1927年,威廉·伍重返法国……   本片荣获2009年法国恺撒电影节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原著剧本、最佳电影配乐、最佳摄影、最佳布景、最佳服装共七项大奖,并获最佳导演及最佳声音奖提名。

 长篇影评

 1 ) 花开花落繁似锦

如果你漫步在1914年的法国小镇Senlis街头,很可能会撞见行色匆匆的Séraphine。她总是微低着头,步履跌撞蹒跚地向前走着。皮鞋跟拖沓地面时发出嗒嗒声,手中永远拎着杂物篮。她是你绝不会再看第二眼的下等女人。中年,独身,性格孤僻,沉默寡言,靠作洗衣娘和清洁妇为生。笨重如一段礅木,粗砺如一把杂草。
 
她拥有一双典型的底层劳动者之手。每天靠这双手大力刷洗地板,洗涤床单,在肉铺处理动物内脏,帮厨,收拾房间。也正是这双粗糙的手,在圣母像前吟唱时会温柔地合十,会抓住枝干爬上旷野中的大树眺望远方,会轻轻拂过花瓣嫩草和它们说话,会偷偷收集动物的血液和教堂里烧融的烛脂,会挖出不同颜色的土壤与河泥。然后独自在昏暗的烛光下,在狭小的斗室里,研制出令人赞叹的颜色。殷红深沉似血,明黄质朴浓烈,蓝紫诡魅如暗夜。她用这些天然的颜料,在小木板上描画水果与繁花草木,一笔一划,唱着赞美诗,双眼散发圣洁之光。

如果放在今时今日,Séraphine绝对算是个原创达人。她研制的纯天然颜料说不定还会在网上热销。然而在20世纪初期的法国,一个下等帮佣妇拥有如此艺术天份,就似路边的丛丛野花,就算开得繁茂似火轰轰烈烈,最终也是化土为泥,不足挂齿。直到威廉伍德(Wilhelm Uhde)的出现。

伍德是著名的德裔艺术收藏家,是最早一批收藏Pablo Picasso和George Braque作品的鉴赏家之一。他对Henri Rousseau的早期艺术事业也有极大影响。住在Senlis的那段时间,一直推行“质朴/稚茁艺术”(Naive Art)的伍德偶然发现Séraphine的画作,惊为天人,开始大力鼓励她创作。然而不久德法战争开始,伍德敏感的身份使他不得不临时逃难,离开法国。多年过去,当伍德再度故地重游Senlis,惊讶地在当地小画展上看到了Séraphine的大幅作品,技巧比以前更纯熟了。他以为她死了,但是她却不屈不挠地活了下来。以及继续作画。

伍德开始正式成为她的赞助人,Séraphine也进入了她事业的高产期。作品题材一如既往是自然景物,多数为花草树木。面对她的大幅作品往往令人有微微眩晕之感。鲜艳欲滴的大胆用色动人心魄,密枝繁绕的丰满构图更是美得令人不安。层层叠叠的树叶看似叶子,又似涌动的昆虫,或被切开的鲜肉。骚动的,纠缠的,灵与欲的水乳交融,Séraphine的画美得让人不安,美得邪恶。然而伍德对她的资助因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而被迫中断。Séraphine长期以来的精神病困扰和偏执症状也开始愈演愈烈。她再也无法作画,最终住进精神病院,于1942年孤独终老。伍德没有忘记他许下的承诺,于巴黎,苏黎世和纽约相继展出Séraphine的作品。而今天,她的画作大多被法国当地的艺术博物馆所收藏。

I always believe that the true artist is born, not made. Séraphine究竟为什么而画?伍德的妹妹有次来看画,主动帮Séraphine和她的画作合影。Séraphine站在画边,表情含着一丝羞涩,头却微微仰起,双眼凝视上方。“请看着镜头。”伍德妹妹说。“哦不,我必须凝视上方。我所有的灵感都来自于天上”,她回答。Séraphine一直强调她所有绘画灵感来自她的守护天使,来自宗教的力量。没有人能够解释毫无绘画基础的她究竟为何会拿起画笔。但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她长期以来独处的绘画过程就似一场漫长的宗教仪式。圣洁,高贵,宛若神谕降世一般。她的肉体俨然成为一种更高力量的通灵管道和容器,源源不断地输出色彩和图案。挣扎在如此卑微贫贱的劳作生活中,她依然不能不画。这是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出口。是唯一的救赎。


影片的最后,伍德为年迈的Séraphine在精神病院换了一间单独病房。窗外是蓝天下一望无垠翠绿的原野。Séraphine一个人拎着椅子,向远处的一棵大树缓缓走去。这是个持续了好几分钟的长镜头,没有任何配乐,只听得见风声和树叶沙沙作响。

“您知道吗?如果我感到伤心,我会去野外看看树。和花鸟说话,心情就会变好。”清洁妇Séraphine曾这样对艺术鉴赏家伍德说。

她终于走到了树下,放下椅子,缓缓坐下。

我无法看见她的表情。但我知道她一定仰望着,很快乐。

 2 ) 欲永存于诗,必灭绝于世

原野、泥土、流水,一双肥厚、粗糙的手——影片一开始,那种素朴、平淡,甚至有些压抑的气氛就弥散开来,充斥了整个银幕。

对于塞拉菲娜这样一位完全没有经过正规学习和训练,从厨娘、仆妇变成艺术家的形象而言,影片完全没有着眼在她的传奇性上面。几乎可以说,这是一部完全了放弃戏剧性的影片:没有高潮,没有节奏变化,甚至没有对人物的深度开掘——一般这种描写艺术家的电影,导演往往会尽力地去挖掘、透视、阐释主人公,而本片似乎故意停留在表面的描述上,前半段不厌其烦地展示着塞拉菲娜劳作的情形,力图去构造一幅像塞拉菲娜的画作那样繁复、直接、平面化的意象。这种散文加纪录片式的平实视角可能会使很多观众失去耐心,但只要你坚持下去,就会慢慢体会到那种“万物静观皆自得”的画意。

也许导演自己也对这种散淡的叙事缺乏足够信心,影片的后半段,尤其结尾部分虽然有很漂亮的闪光之笔,但总的看来还是有些仓促凌乱——前面流水式的叙述让塞拉菲娜由兴奋到疯癫一段显得有几分突兀和生硬。不过,影片的意味倒是在此展现无疑:如果说前半段我们仅仅感受到了塞拉菲娜内心那种对自然的热爱,那种听从于缪斯指引的激情;那么当看到她被脱下婚纱,送进疗养院/疯人院的时候,我们似乎一瞥到了艺术家内心如繁茂的森林般幽微、深邃、宏伟、奇异的景象。艺术或者说艺术家与常人不同的秘密在哪里?他们眼中的世界是何等模样?哪怕完全不懂塞拉菲娜画作的迷人之处,我们也会为这样一个异类的形象而惊惧、迷惑、好奇。

忘记哪位艺术家曾说过:欲永存于诗,必先灭绝于世。塞拉菲娜正是这样一个沉溺于自己的艺术世界的人物。她爱这个世界,爱其中的一花一草,但对人类社会却几乎一无所知——在威廉的妹妹和同性爱人送她回家的一幕中,塞拉菲娜高兴地问起她坐的是什么车,还说将来自己也要买一辆,其表情恰如孩童般烂漫。威廉同性男友无视名利,他说自己反正也活不了那么久,在影片中,他代表了艺术家身体上的脆弱;而塞拉菲娜则是一个困在仆妇身体里的艺术精灵,惟其身俗鄙,故其心缥缈。

看至结尾,塞拉菲娜在疗养院中死去,我发现自己仍然对这个艺术家一无所知——这大概也是导演的某种感受吧:云近人远,今已无诗。

 3 ) 纹理

我愿赤足亲吻大地,让泥巴在我的足纹上开出粗糙的花朵;
我愿抚摸大树苍老的面容,倾听那微风中的婆娑树语;
我愿以繁花为颜料,绘出缤纷的小宇宙。

臃肿的体态,蹒跚的步伐,一个老态龙钟的清洁大婶却能画出如此艳丽的花卉油画,这就是吸引人的地方。可能一切都因为源于生活最朴素、最原始的本质。只有无限亲近自然,才能创造出如此具有攻击性的作品,尖锐地直打进人的心窝。
女主角并没有清高地躲开世俗,她还是一个普通的清洁工人,有钱了就买自己想要的东西,甚至毫不掩饰贪婪。这让她没有被神化,她还是很真实。
一边是艺术的画、一边是真实的生活,戏剧冲突强烈最能吸引观众。特别是末尾的“神游”,为这部电影增添了一些文艺气质,或者按党说思想提升了一个高度。那喃喃呓语,那阳光中的真实,最让人心疼。
有些电影你看完后立即想说些什么,但这部电影却在你看完很久之后,一些零星的、贴近自然地镜头会偶尔地闪过你的脑海,你仿佛也在一片莽草中倾听着大树的声音;你双脚仿佛也在摩擦着大地的粗糙;你双手仿佛也结了一个个劳动之茧。
如此真实,如此贴近生活的本质。

中国也有一个柳芭。

 4 ) (转载)王怡影评《天使们已经出发:<电影花落花开>》

老汪、老卢,都说这片子好,在恺撒电影节上囊获7项奖。出门找碟,老板指着封套说,就是这个,一个男人走在山坡上。我说,不是男人,是女画家。

   萨贺芬·路易很中性化,邋遢,臃肿,迟缓,一个法国乡下的钟点工,在不同雇主那里洗衣、做饭,酿酒。头发蓬松,好像面包。但女主角演得太好,神情懵懂,透出一种智商不高的天真。没受什么教育,没出什么远门,没爱过男人,也没被男人爱过。开头20分钟,有点想不通,电影要描写的女画家就是她吗。世界对她来说,只开了一条缝,能被她拥有的那一部分,最多巴掌大。那她又如何能够画出,一个比她经历过的世界、更加长阔高深的世界呢。

我到乡村,发现村民们对时空的记忆,都很含糊。若问远不远,他说很近,10分钟就到,结果我要走3小时。若问这东西多少年了?哦,怕有几百年了。若问90年代的事,他说,很久很久以前。我的观察不够丰富,但许多村民对时空的感知,大致如此,就是空间都要朝近处拉,时间都要往远处推。想来也是因为“世界”对他们来说,过于逼仄。譬如对我来说,做20,000,000美元的梦,还是做200,000,000美元的梦,并没有差别。我从眼睛到灵魂,看起来一样,想起来也一样。

“当下”是一个令人绝望的概念。绝望的意思,是没有意义的受苦,或没有意义的享受。有人的当下眼花缭乱,有人的当下死水微澜。人若活在劳苦愁烦中,这世界过去了50年,还是过去了2000年,又有什么分别。我们活在一个很小、很确定的“当下”,却无法确知这一刻的意义。其实这片子不关乎艺术,关乎终极的追问。一个洗衣妇,和这个宇宙有什么关系呢。她白天邋遢,生活委琐,被人唤来使去。世界对她而言,只有20英里。世界到底有多大,管她何事。换言之,对她而言,宇宙被造得这么浩瀚,纯属铺张浪费。但一到晚上,萨贺芬变了,她口里哼着赞美诗,手中拿着各种自制的颜料。她关起门来,世界一下子就打开了。她画的内容也很简单,无非是她能触摸的那些,花朵、果实,和树。她画不了更多的东西。她就在这些东西中,去画一个不止20英里的世界。

一次朋友和我讨论,圣经的记载,科学的假说,到底地球的历史、宇宙的起源,离我们有多远。我说,容我说句粗俗的话,你要面对的真正问题是,地球有1万年,还是100亿年,到底关你屁事?意思是说,你当如何接纳,如何拒绝;如何妥协,如何抗争;如何爱,如何被爱。如果你认为宇宙之长短,对这一切并无影响。我说,容我换句有文化的话,就是吹皱一池春水,干卿底事?

若不是德国的艺术评论家伍德,偶然住在桑利斯小镇,在另一家人餐桌边,看见了自家佣人的画。萨贺芬的世界,也许永远不会被20英里外的世界知晓。伍德在一战前夕,面对现代文明的崩溃,挖掘了被他称为“现代原始艺术”的画家卢梭和毕加索。接着,他发现了洗衣妇萨贺芬。

萨贺芬信仰很虔诚,在伍德看来略显无知。但伍德敏锐地看见了一种天才,就是这个傻乎乎的卑贱妇人,她那近乎无知的脑袋里,有一种近乎得救的智慧。她的画中,住着一个广大的灵魂。看她的人,像一个褴褛的乞丐;看她的画,像一位荣美的公主。这使人不禁怯怯地问,只是萨贺芬有独特的天赋呢,还是人人都是如此。我们不是乞丐,我们其实是王子?

萨贺芬看起来,没有一丝艺术气质,一点不比我家的钟点工小谢更有文化。但看她的画时,你不可能轻视这个灵魂。不可能认为这画出自愚昧无知的乡民。萨贺芬的画,天真中有诡异,夸张中有拘谨。花朵像虫一样在动,果实像受伤的眼睛。茂繁的树,像亚当的族谱。你只能有两个结论,那么萨贺芬是全能的上帝创造的,那么萨贺芬是一位再就业的女神。

就如萨贺芬回答伍德,为什么开始作画。她说,1905年,守护天使在梦中告诉她,拿起画笔。从此,萨贺芬的夜晚比白天更长。她一作画,就脱离了她的“当下”。她的灵魂就从一个不到20英里的世界,开始移民。她不再是一个钟点女佣,而是和伍德一样尊贵的人。尽管伍德的两次离去,深深伤害了她的尊严。她的生活,也从此和银河系、太阳系有了关系。就像世界大战以另一种方式使全世界都有了关系。不管地球历史到底多长,她的一生,这才和地球的历史有了关系。意思是说,和起初大地上的第一个人有了关系,也和将来大地上的最后一个人有了关系。

萨贺芬是否被这个世界知晓,对她和她的守护天使而言,并不重要。但透过伍德,她被世界知晓。透过这部电影,她被我知晓。在我看来,这就是天使为什么催促她作画的原因。其实,萨贺芬若不是画家,她里面的世界,也一样尊贵而丰盛。但萨贺芬若不是画家,这个可怜的世界就看不到这种尊贵和丰盛。这个世界就不认账。这世界就继续藐视她,藐视所有和她一样的人。

对萨贺芬的精神失常,我无法完全解释和理解。透过伍德,她开始被世界知晓。她的画展在巴黎筹备。不料大萧条朝夕来临,画展被无限推迟。伍德和这个世界一样,无暇也无力去承认和欣赏萨贺芬的尊贵。这使她倍受打击。一辈子独身的萨贺芬,为自己定制了华丽的婚纱,像新妇一样预备自己,献上自己的画。她对伍德说,画展不能取消,因为所有的天使都已经出发,走在去画展的路上。不只是这世界要看她的画,那个眼睛看不见的世界,也要来看她献上的画。

萨贺芬说,她的画是从天上来的,所以拍照时,坚持将头仰起,闭目不语。但她终于疯了。她说,我的画受伤了,意思是她的灵魂受伤了。你们来看我的画,不是来看艺术,是来看灵魂的丰盛。艺术可以被经济打断,灵魂怎么可以被经济打断呢。萨贺芬被送入精神病院,死在那里。

如果说,我们这30年的关键词是经济,更早的30年是政治,再早的30年是文化。那么接下去30年的关键词,就是信仰。因为这个时代,是一个失魂落魄的时代。感谢这部电影,它让我更尊重家里的钟点工了,虽然小谢可能永远不会成为画家,但她的灵魂,和萨贺芬一样尊贵。我也不怨恨守在楼下的居委会老太,因为我永远不知道,她的世界将在那一刻被照亮,她的灵魂一旦苏醒,就要把这世上所有的财富都比下去。

我不知道,所以我祈祷。
2009-6-29

 5 ) 电影复活的画家

      我怀着一种很复杂的心态来观看这部影片《花落花开》。同所有传记片一样,它沉闷、平淡、些许枯燥,更主要的是电影所记述的主人公是个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几乎一无所知的画家。我想如果不是马丁·波渥斯将这位天才的一生搬上荧幕,塞拉菲娜还会一直默默无闻下去。

      影片的开始是原野、树林、芬芳的花和外表丑陋庸俗的塞拉菲娜。你很难想象一个肥胖臃肿,浑身脏兮兮、不懂得礼节的女仆白天在杜佛夫人家做帮佣,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竟是主宰艺术的女王。她在静谧的昏暗里跪到地板上作画,点点烛焰点燃她眼神里发出的奇异的光芒,那种奇异甚至会一同开放在画布上一朵朵妖冶的花中,浓重而艳丽的色彩是用土壤、动物的血、教堂烧融的烛脂制作的颜料,她说,是天使告诉她该去画画。她说,她的灵感来自天上。

      杜佛一家邀请收藏家伍德先生共进晚餐,在富人们自以为高雅的谈论着艺术时,伍德发现了角落里塞拉菲娜的画,他突然愣住,如同在混入一堆虚假的黄铜里发现了真正的金子。伍德小心翼翼的举起它端详,然后问这是谁的作品。杜佛夫人只是轻蔑的突出四个字:塞拉菲娜。这匹千里马终于被伍德挖掘出来,他们之间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欣赏或者比友情还要微妙一些的关系。这样的关系一直持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伍德作为敌国公民不得不离开小镇,临走前他鼓励塞拉菲娜:“您要继续画,总有一天,您的作品会被认可。”

      于是塞拉菲娜又一次陷入漫无边际的黑暗之中,没人能够读懂她内心遥遥无期的等待和寂寞。她在夜晚愈加疯狂的画着,绘画天赋弥漫在画布摄人心魂的每一处,姿态孤独的花,滴着血的眼,纷杂的叶子。13年以后,伍德念念不忘,再次见到她时完全被惊人的进步和绮丽的色彩所震撼,“我要为您举办画展!”他说。塞拉菲娜便欣喜的开始准备,去教堂通知指引她的天使,每一幅作品都会请身边人欣赏。对着近两米高画布上的图案,德隆芝夫人说:“塞拉芬娜,你画的花好诡异,好像在动。你的花像昆虫,像眼睛,受伤的眼睛,像受伤的肉,某种吓人的东西。”塞拉芬娜轻轻的说:“是的,德隆夫人,有时候我像现在这样看着画,我也会害怕自己的作品。”
      
      然而随着经济大萧条的到来,画展夭折了,塞拉菲娜疯了。也许没有看过影片的人会觉得非常可笑,怎么疯了呢,怎么仅仅如此就疯了呢。那是因为伍德给了她找到自尊的希望,历经了漫长的等待,就在以为自己终于能够挺胸抬头受人尊敬的时候,突然间一切变为泡沫。塞拉菲娜被送进了疯人院,尽管已经被没收了财产,伍德还是帮助她住进一个单人间。影片的最后一幕,塞拉菲娜推开单人间的门,手里拿着椅子,缓缓走向远处宽广原野上的一棵树前。她抬头望了望,风将树叶摇的哗哗作响,如同摇动着她波澜起伏的一生。她坐下,安静的、安静的凝望。

      塞拉菲娜死后三年,伍德实现了自己的承诺:在巴黎法兰西画廊为塞拉菲娜举办了个人画展。

      影片非常忠于事实,像伍德发现塞拉菲娜那样马丁·波渥斯发现了友兰达精湛的演技的确是最适合的人选。她笨拙的动作,谦卑略显呆滞的神态,以及作画时突然光辉熠熠的表情被友兰达表现的恰到好处。人们好像看见塞拉菲娜的传奇一生穿越了时空的限制,重叠在光影之中,成为永恒。

 6 ) 她看到了生命的美

    在2008年,法国国内电影从声誉上看,最大赢家当属《花落花开》,作为讲述法国画家萨贺芬曲折人生的传记电影,它也在2009年法国恺撒电影节上摘得多项大奖。这是一部平实中带着传奇的电影,对于一个艺术家,传记片常常容易让传主的人生显得如同艺术品般传奇而感性,然而,这部萨贺芬的传记却让一个画家的人生显得那么平平淡淡,同时又由于她的执着、偏执和信仰显得与众不同。

    电影中,萨贺芬的出场显得卑微,甚至有些猥琐,这个女人并没有什么艺术家家世背景,她是一个清洁工,靠打扫卫生,作些短工赚钱。开场,只见她趁着没人在他人果园里面偷吃些果子,在厨房工作时趁着洗内脏时偷些血到器皿中,更诡异的是跑到教堂先是显出虔诚状,接着马上就把圣像前的酒偷些带走,何况从外形上她身材臃肿,长相平平,实在很难让人把她与艺术家联系起来,看上去就是一个爱贪小便宜,生活艰难的小市民。当我以为她偷些东西只是为了解解馋,开开荤时,在她躲过房东的催房租的吼叫之后,她进入自己的房间,也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她用偷来的东西配置了自己独特的颜料,唱着歌儿,她愉悦的画画,那一刻,她仿佛忘记了现实的艰难,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在萨贺芬的时代,阶层界限还很分明,当时也没有互联网,没有博客,所以,哪怕萨贺芬有绘画的爱好,那也很可能只是她的一个爱好而已,一个自我愉悦的手段,很难有向大众展示的机会。所以,对于她这个阶层的人,要想扬名,需要一种纽带,需要一个推手,也就是我们常常津津乐道的“伯乐”。这个人最终出现了,一个居住在法国的德国收藏家伍德先生无意发现了萨贺芬一张被他人看作是“画的不像”的画,从此,萨贺芬的人生和伍德先生交织在一起,一段悲喜交加的故事从此开始。片中,伍德先生显得热心艺术,同时为人谦和而善良,当萨贺芬只是将绘画当作兴趣时,伍德先生鼓励她多练习,促使她不断进步。而萨贺芬对伍德先生的感情是复杂的,她感激这个改变她人生的男人,对这个男人心怀好感,当误认为伍德先生的亲人是他情人时,甚至有些吃醋。同时,一方面是萨贺芬身上依然带着抹不去的一丝自卑,一方面也是伍德先生在她心中的地位过高,她又认为自己是卑微的,是无法与伍德先生相配的。两人交织着微妙的关系,伍德先生是她的伙伴、师长、经纪人,萨贺芬对伍德先生寄托了太多东西,神与伍德先生几乎就是她的人生希望。

    然而,故事的悲剧性正是在这里,萨贺芬眼中的伍德先生是高贵的,是无所不能的,现实却是伍德先生也无法抗拒大时代的洪流。当萨贺芬与伍德先生初识,并开始自己技艺的第一次飞跃时,一战爆发,身为德国人的伍德显然无法再在法国立足,他只能留下萨贺芬,继续在战火纷飞中艰难的绘画。战后的一段时光无疑是萨贺芬和伍德间最美好的日子,回到法国的伍德,将当时已经贫苦无比的萨贺芬逐步带入艺术圈子,萨贺芬的生活也渐渐富足,然而,当她不顾身体,玩命儿绘画,准备自己盛大的巴黎画展时,时代的洪流再次给她开了沉重的玩笑,经济危机袭来,惊惶失措的人们显然无心艺术。萨贺芬之疯显得突然,又有些征兆,她一直带着特别的信仰,相信有个神在引导她。在我看来,她心中的神也是自我的投影,生活艰难,感到自卑的她,需要一个对象与她对话,给她鼓励,这种超自然的力量让她在绘画领域获得了自信和激情,所以,她一直告诉神,告诉自己,她的人生将要改变了,一场具有转折意义的画展即将开始,她疯狂的绘画,投入一切,得到的却是画展无法如期举行的灾难性消息,她的期待落空了,她选择了疯狂,孤独的在精神病院度过余生。同样痛苦的是她的知音伍德先生,他无力抗拒经济危机下的时代力量,对于萨贺芬的疯,他带着内疚和同情,于是,他之后一直在告诉世人,有这样一个画家,她叫萨贺芬,她长期出于艰难的生活中,但是她依然热爱生活,用画笔向人们描述一个花落花开的美丽世界。最伤感的是,由于怕刺激萨贺芬,在她成名后,伍德甚至不能告诉她这样的消息。

    我喜欢电影的结尾,年迈的萨贺芬抬着椅子走过草地,坐在一棵郁郁葱葱的大树下,享受宁静的生活。看完本片,我不会对萨贺芬生出天才的感觉,却更感觉她的可亲和精神感召力,这是一个执着的女人,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无能地位多么卑微,她依然坚持去发现生命中的美,用画笔让自己沉浸在美好的世界中,她疯了,却成就了艺术史上别样的一段传奇,告诉我们,感受生命中的美,跟你的财产与地位真的无关。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7c5abbb7cfd121fd30add130.html

 短评

——你还缺什么?——时间。

4分钟前
  • 柳具足
  • 还行
  • 物质贫穷对人身心的伤害,常年社会经济地位低下造成的自卑自闭和孤独生活,艺术成了灵魂在现世的唯一出口。对绘画的执着、疑似宗教狂热、近况的大起大落……最终致其精神崩溃。p.s.鉴赏家是基佬啊哈

    6分钟前
  • ζωήιδ
  • 推荐
  • “作画者爱他人的方式也不同”,天才都是如此,燃尽了才华和生命,留下璀璨的作品和动人的故事...

    11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 “有一天您会不会用漂亮的笔迹写一封真正的信给我?而且是通过邮局寄给我?”

    15分钟前
  • 眠去
  • 力荐
  • 执着于自己的作品,在锅子里也找到的上帝;我不喜欢不确定的等待;画画的人会用不同的方式去爱。

    18分钟前
  • 珍妮的肖像🦄
  • 力荐
  • 法国传记剧情片。该片荣获2009法国恺撒电影节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原著剧本、最佳电影配乐、最佳摄影、最佳布景、最佳服装七项大奖。无愧于得奖影片,原来传记电影也可以这么朴素而平凡,让人感叹画家的坚持与影片画面的美丽。演员表演也无懈可击,成功塑造了一个出身下贱但朴素而执著且有些古怪的伟大画家形象。

    20分钟前
  • 乌咪
  • 推荐
  • 她的画美得让我有流泪的冲动,她注定只属于圣女。简单直白的叙事与运镜,单一悲哀的主题旋律,蕴含厚重的哀伤。“我的画受伤了!”

    25分钟前
  • 月球漫舞者
  • 推荐
  • 猝然响起的教堂的钟声.月光躲在树夜影绰绰的枝蔓后.手抚摩过溪流里的石块苔藻.黄色或者黑色的淤泥,蜡脂或者植物球茎.单纯的易碎的画的气味.女性脸庞上搀杂了男性的粗犷.滞重木讷又有些神经质的眼神.世界尽头是没有边界的圆形草原,想要抵达时间尽头便只有坐在老树下一天又一天的等待黎明与落日

    27分钟前
  • Adiósardour
  • 力荐
  • “有一天您會不會用漂亮的筆跡,寫一封真正的信給我。”第一吸引我的是这张电影海报,风吹草浪中的行走。然后看到以前的龙套女管家成为女主角,在臃肿体态和笨拙脚步中尽显她的执着与感染张力。她的画真的很美,但是,“我的画受伤了。”花落花开。

    28分钟前
  • 脚板
  • 推荐
  • 1,王彩鈴根本就不夠猛啊!這才是真正的文藝青/中年。2,女主角眼裡的一點天真始終閃耀,讓我想起《第八日》的男主角喬治。 3,文藝女中年愛慕畫商先生,畫商先生愛短命小畫家,多有趣的支線。不著墨描寫,一點隱約的暗示,使這個故事很有層次感。悲劇意味緩緩飄出來,如同主線結局的預兆。4,上

    31分钟前
  • 席德
  • 力荐
  • 我多想平凡到死。

    35分钟前
  • 苏比
  • 推荐
  • Seraphine看到光,背面的墙壁有十字架。Seraphine在树下听见云朵开花的声音,而生活这样艰难,无以为继了,许多年以后她想起那个早晨,风吹起她的嫁衣,请带走我的血,埋葬我的身体,因为我的画受伤了。PS:世人多年后才可以领悟Yolande Moreau的伟大。

    40分钟前
  • Nova
  • 力荐
  • 贩夫走卒、圬厨媪妪,亦有工于画、进乎艺者,人海一身,萍影谢世 ~

    41分钟前
  • boks
  • 推荐
  • 总是会把《阿基里斯与龟》和它联系起来。尽管说是天上的圣母天使什么的在指引她画画,但还是会被成名的欲望打倒啊,也许这种渴求,一定要身在底层的人才能了解。但那些画,真的很好看啊。最感动我的是最后的那个镜头,她在远方的树下坐下,尘归尘,土归土,原来的都还给原来的。

    42分钟前
  • 半袖
  • 推荐
  • 画画的人会用不同的方式去爱

    43分钟前
  • Hóng
  • 推荐
  • 音乐怎么那么像《黑色星期天》?★★★★

    44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 表演已经过于精彩以至于·

    46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 上帝赋予她非凡的绘画技能,却让她在生活里备受煎熬,最后活生生被逼疯了,这大概也是无数艺术家的写照,死后才出名的魔咒。遇到伍德是她的幸运也是不幸,给了她生活的支持却给不了那份情谊,“先生您知道吗?当我非常悲伤时,我就到野外去,我会摸摸树,跟鸟、花、虫子讲讲话,心情就会变好。”

    47分钟前
  • 博仔
  • 推荐
  • 行云流水般的叙事风格粉饰无多,自然得好像法国乡间葱茏的草木和清新的风,将一个传奇画家平淡而不朽的一生,在两个小时之内蘸满了浓墨重彩,效果如同那一幅幅瑰丽诡异的画作,让人印象深刻。

    51分钟前
  • 推荐
  • 手上布满老茧、跛脚、胸下垂、赊账也要文艺起来! 饮烈酒,踏草地,唱着歌泡澡,结婚,画画到睡着,和收集美丽的书法

    53分钟前
  • paloma
  • 力荐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