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电影数遍地球也没有几个国家敢拍(韩国最狠,参照现实有80%,这个大概有50%)。因为福岛泄露过去的时间不久还可以搜到新闻甚至是传闻,但官僚主义横行错过最佳止损时机还是拍出来了,还有所谓50勇士是不是传闻的黑社会、烂赌鬼什么的顶上去的不敢揣测。但福岛事件没有搞得东京整体搬离且这些冒着生命危险值守的人因为辐射死的和生不如死的却是事实。今天看新闻南极又有一块圣彼得堡大小的冰川破裂开始滑入大海。防波堤太矮没能挡住海啸,致使发电机房进水倒是冷却水不能循环放热,最终压力太大安全壳炸了反应堆融了。那以后呢?我们可是现在用核电最积极的国家(欧洲因为福岛事件都吓的开始减少核电站了),哪有绝对安全的事情,天津滨海的那次也非常壮烈(消防员真心是平年代和缉毒警察并列最危险职业),但你看不到拍成任何电影电视剧甚至纪录片(你懂的)。致敬消防、警察、战士、医生等一切为我们负重前行的人,好好生活认真工作,这片土地上虽有万般不好,起码是小破球里拔尖的吧!(吃着我们的德州扒鸡看看大漂亮家的得州惨剧后似曾相识的应对措施和说辞。加油!再这样下去我兔就可以和平解放地球村了。)
●煽情很会,但是讲故事过于流水账了。然后就是,不要用拍鬼片的手法来给我拍灾难片!
●之前核废水排到太平洋,去年闹洪水又故意让核废渣被洪水带走,一千几百袋废渣最后只找回来个位数,皆大欢喜,厉害了我的倭
●家庭关系的煽情以及灾难所带来的恐惧感会比较好哭,尤其是预估海啸高度6米,核电站的人觉得只要没超过10米就没事结果来的是前所未有的大海啸那一段确实感觉挺难过的。但是内容有点偏流水账,不过毕竟是纪实性的电影按照时间顺序来也没办法,然后强行把美国人的援助加塞其中有点夹带私货的突兀与不适,感觉不是很好,但毕竟主体受众是日本人,肯定还是有宣扬日美友好的意思在里面。对于情感的描写太多,夫妇亲子和朋友都有描写,最突兀的还是美国人的日本记忆那一段。没有很细节的去写东电和政府踢皮球的剧情因为原作也是没有写的,但一开始是对这方面的剧情有点期待的。对于现场慌乱的状况感觉也还行,比较好的能科普当时四台机组的具体状况是啥样,确实得感叹一下二号机组没爆确实是奇迹。
●日式主旋律,可贵的是依然注重以人为本,包括年长者坚守让年轻人走,危险的事抢先去做,以及不管怎样,最重要的是活下来。核能,真的是美好未来的能源吗?
原文发在微信公众号:涉执
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爆发,位于福岛县海滨的第一核电站发生了一系列设备损毁、炉心熔毁、辐射释放等核能灾害事件,是自1986年切尔诺贝利事故以来全世界最严重的核能事故。
日本纪实作家门田隆将随后对上到日本前首相菅直人、下到福岛第一核电站地勤人员展开90多次访谈,集结出版了作品《见过死亡深渊的男人:吉田昌郎和福岛第一核电站》。基于此书,电视剧导演若松节朗执导了虚构电影《Fukushima 50》(中译《福岛50死士》),于今年3月在日本上映。福岛(读音:Fukushima)第一核电站事件发生时,约有50名职员坚守岗位,迅速行动,有效防止了此次核事故的进一步扩大,他们被《卫报》等主流英文媒体称为Fukushima 50,这也就是电影片名的由来。
上世纪七十年代,人称灾难片始祖的伊尔温·艾伦由广受好评的科幻片转而监制《波塞冬历险》、《火烧摩天楼》等灾难片,掀起了一阵好莱坞灾难片热潮。
一边是日剧美学的清新温情,另一边是好莱坞灾难大片的恢弘特效,《福岛50死士》试图两者兼得,展现311大地震发生时福岛核电站的内部情况。电影的前三十分钟气势还比较足,尽管缺乏原创性,但继承了庵野秀明导演的《新哥斯拉》和约翰·伦克导演的HBO大作《切尔诺贝利》的长处。
影片开头在核电站内部的场景让人想起切尔诺贝利的工人们在试图释放反应堆积累的压力时所承受的灼热痛苦。随后,故事的发展迅速显示出了刚刚组建不久的菅直人政府的经验不足。像《新哥斯拉》所刻画的一样,高层领导的决策总是来得太迟,有时非常不切实际。整个体系从上到下很明显缺乏紧急预案,不免让人质疑母公司东京电力提交的福岛核电站可靠性报告是否可信——这一点在电影中当然只字未提。电影关心的,是在这一片混乱局面中挺身而出、敢于违背政府指令、领导团队做出正确抉择的核心人物,也就是渡边谦扮演的福岛第一核电站站长吉田昌郎。当公司和政府都担心继续用海水冷却反应堆会对其造成无法挽回的破坏使之无法再度启用时,吉田昌郎根据他的经验和智慧选择坚持己见,令部下继续执行海水冷却任务,最终使部分反应堆成功降温没有发生爆炸,使福岛周边地区乃至东京幸免于难。
此后,《福岛50死士》画风一转,变成了一部充满日剧抓马煽情的日本当代电影,工作现场决定谁上前线时的员工飙泪与紧急疏散时的员工家属飙泪此起彼伏。片中出现了北野武早期电影和近年日剧中的常驻演员邓肯(ダンカン),他扮演一位来自福岛灾区的记者,在政府官员面前恳请负责人作出答复。
作为资深电视剧导演的若松节朗似乎在电影开头半小时后已经陷入疲惫,开始收紧场面,专心通过成员家属听到电视报道后的反应、来自核电站内部员工的电话等镜头来刻画吉田团队中大多数成员的勇气和奉献精神,倾全力调动观众的同情心。电影批评了当时的日本民主党政府三番五次拒绝国际援助,但其后重返舞台的自民党政府也仍然维持着同样的思维方式,宁可放着上百万吨污染废水不管也不同意国际援助介入。若松导演像《新哥斯拉》的庵野导演一样偷懒,让住在日本的非专业外国人演员扮演外交官和新闻记者的角色;电影中出现的国际新闻播报永远只有美、法、中三家,偶尔还会搞错他们使用的语言;美国当然对事件进展尤为关注,驻日军事基地的一名军官则尤为焦灼,因为他的童年就是在福岛度过的……电影结尾处,一批美军直升机飞向受灾地区为当地的人们带去矿泉水,而当地民众则张开怀抱,热烈欢迎这些所谓的“真正的朋友”。或许还有些人记得,2011年的美国总统并非今天这位。
女权主义思想并没有教导我们要在每一个鸡蛋里都挑出一根女权主义骨头,但是这部电影中巨大的性别差异令人根本无法忽视。从福岛核电站到东京电力,出现在镜头中的男性员工有上百名,女性员工只有一名。电影开头地震到来时,所有人从办公大楼逃出到门前的空地,这位女性员工站在楼门口,拿着扩音器向每一位路过她身边的同事亲切问候“大丈夫ですか”(没事吧?),既没有在引导疏散路线,也没有提供任何必需物资,除了机械性重复问候之外没有发挥任何实质性的作用。而在接下来的两个小时中,我们会看到男性员工们各司其职,办公室里站长一接电话或者和谁发生争吵就会立刻停下手头的重要工作;而与他们共享同一间办公室的这位女性员工并没有什么专职,留在房间里似乎只是为了给男同事们提供情感支持,或在男同事们忙得不行的时候帮他们打扫男卫生间。她人到中年,温柔美貌,令人安心,是整个公司的保姆、管家、潜在的情人和吉祥物。如果这部分描写同样基于事实,那么东京电力公司的人力资源部恐怕需要一番回炉再造。
3月初电影上映时,日本仍未就2020年奥运会是否如期举办做出决定,也未针对新冠疫情给出任何具体的居家建议,人们关注的仍然只是那一艘感染病例层出不穷的豪华邮轮。不过,媒体点映为每位到场者提供了口罩,而且强制要求佩戴。一个月后的昨天,日本正式宣布7都府县进入紧急事态,电影院也在暂时休业之列。希望这一次日本政府和民众的行动足够及时,尽快止损。
S_Z
题材不错,可是导演和编剧不行,好比准备了上好的食材,却找了新手厨师和帮厨,做出了一盘难吃的“菜”;该片开头还不错,越往后越不行,不是平铺直叙,就是很多情节展现的不完整,一笔带过,有的地方衔接生硬,特别是快到结尾,不知怎么地稀里糊涂就结束了,这不应该是日本电影的风格。另外,真实的福岛50死士其实是日本黑帮控制的建筑公司招募的外国偷渡客、欠高利贷者、街头混混、残废人等,但是电影也不是纪录片,要是能编的好也算行,关键就是编也编的没有什么吸引力;韩国影片《潘多拉》也是以福岛地震核电站泄露事件为蓝本拍摄的,剧情还是纯属虚构,各方面狂甩该片十条街,拍摄水平比这片子高多了。至于片中美军协助救援的镜头,我是没有看到,后来特意又在电脑上快进看了几遍依旧没有发现,之后发现该片全长应该是122分钟,而我看的版本少了4分钟,原因不明,一部拍摄水平不高的不完整影片还有必要再看吗?答案不言自明。
这是一个核能行业从业者写的观影材料:
花了两天时间,终于把原著和电影都看了,《福岛核事故真相》中文版出版于2015年,今年刚发行的电影根据此书改编。不知道大陆会不会上映,据说日本本土上映反响很好,我下的是无字幕版,日语也听不懂,如果不是因为先读了原著,估计很难看出前因后果来。 整体来说,书和电影都很不错,原著作者门田隆将是日本纪实文学作家,其作品以细腻翔实著称,屡屡被改编成影视作品,此书采访了90多位当事人,上到首相菅直人,下到福岛被迫背井离乡的居民,真实还原了整个事故的发展过程,记录了很多不为人知的细节,透过当事人的事后反思,剖析了事故一度走向失控的深层原因。 根据此书改编的电影也极有大片水准,不仅尊重事实高度还原了事故的各种灾难场景,也丝毫不隐晦大人物的各种丢人现眼,刻画人物形象非常成功。下面我就结合书和电影谈谈人类史上最严重的福岛核事故,不过事先需要声明的是,电影和书都难免艺术再加工,不是百分百事实重现,这个需要读者自己甄别,同时,此文严重剧透,谨慎享用。
1.针对任何可能影响公共利益的决策和后果,都应有完备的紧急预案。 2.随着社会与科技的深入发展,专业人士的重要性日益提高,行政力量应尊重专业的力量,少介入/干扰专业应急方案。 3.任何时候,人的生命都应该得到足够重视。不得为捞取政治资本、维系国际形象,将一线专业人员陷入无可挽回的险境,甚至丧失生命。 4.要相信,不分古今中外、任何人种与民族、只要发生危难事故,都会有胸怀大义者前仆后继,拯救黎民于水火之中。只是若一时难以解决,那所有民众都要为此付出代价。 5.一个温暖、有情义的家庭是弥足珍贵的。伊崎和拓实在安置点看到各自家人那一幕,让人心生感动。家庭的温情并非经历重大变故后会自然生起,而是隐藏于日常生活的一颦一笑、一亲一抱之中,在变故陡然发生是才显得特别浓郁动人,希望所有想组成家庭的人都能遇到自己的良人,相约白首。 6.日本的应急管理还是非常专业的。虽然有行政力量与政客的干扰,但作为应急管理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本身都是运转正常的。所有核电厂的一线人员都在灾难发生后第一时间穿上自己所属岗位的罩衣,分不同颜色,并有粗大的字体表明所属的班组,甚至上到内阁成员都有属于自己的应急管理制服,相比灾难中难以区分施救者与受灾者身份,难分彼此职责的情形,好了不知多少倍。其次,依据核电厂的情势危急程度,2km、10km、20km范围内的居民依次得以撤离,人民的安全得到了保障。其三,在需要消防车支援加水的关键时刻,日本陆上自卫队的军人也是紧急到场,全力配合核电厂急救。最后,当东电总部传达首相官邸停止海水降温时,作为一线本部长的吉田昌郎没有当应声傀儡,而是在看到事无可为时与同事串通好“阳奉阴违”依然进行对干热井最有利的海水降温方案,这很有中国古代“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意味了。 不管如何,希望所有国家在追求社会(经济)发展时,都能怀着敬畏自然的心态,选择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毕竟地球只有一个,而人类在可预见的漫长年代将继续生活于此。 电影末尾,吉田因食道癌去世,而核电厂所在地福冈的樱花却依旧灿烂盛开。地球无言,只会以灾难警示人类:和谐统一。
这是部非常虚伪的电影,尤其在日本决定将福岛废液倾倒入太平洋之后,日本人在这次事故中的所作所为,凸显了其虚伪、可耻、黑心。他们不是冒死拯救人类,而是在毁灭世界,他们再次犯下了反人类罪。每个渴望和平与安全的人都要谴责、揭露日本人的这种可耻举动。
虽然是一部日本主旋律灾难片,但看看被电影制作者再现的十年前发生的福岛核电站爆炸泄露及救险的经过,再读读跟帖中网友们对那次核灾难真实史料的介绍,你所得到的收获会远超一部电影。
新哥斯拉+切尔诺贝利+父亲的道歉+男人的泪水+臃肿的体质+又当吉祥物又当妈又当清洁工的公司唯一女性员工+廉价的温情美国大兵tomodachi
不知道大伙儿注意到没有,日本人面对灾难时的那种镇定、秩序,这就是比我们早实现现代化的国度和人民应有的面貌和素质。制度和国民观念的现代化才是真正的现代化,而不仅仅是高楼大厦、飞机高铁、大桥大坝。
导演挺有本事的,没用太多场景就把故事交代清楚了。
只准整点切尔诺贝利笑话,不能搞点福岛核电站笑话?
整部電影就只有一個女性工作人員,而那唯一一個女性工作人員的工作是撿屎⋯⋯
煽情很会,但是讲故事过于流水账了。然后就是,不要用拍鬼片的手法来给我拍灾难片!
历 史 虚 无 主 义。大核民族,搭配一直排放核污染食用更佳。(打高分的真够好孝的。
丧事喜办又一典型。纪实性叙事也把故事讲明了,但仍不大能get到死士这一点。
毫無反思,配不上這個題材。
洗白片,恶心死我了,真要那么伟大,学学苏联切尔诺贝利,就不会核废料排太平洋了
之前核废水排到太平洋,去年闹洪水又故意让核废渣被洪水带走,一千几百袋废渣最后只找回来个位数,皆大欢喜,厉害了我的倭👍。五级事故最终还是给整成了七级。(这五十个人确实是英雄,加一星。)
真正的丧事喜办的最高境界
现在都没处理好就开始洗白了,我们的宣传工作要向别人学习呀。
本来以为是很枯燥的故事,没想到拍得很好看,而且节奏也很紧凑,表演也很好,而且看得老子很感动,都想哭了。啧啧啧,人家的主旋律电影为什么就拍得那么好看啊。两个没想到的是,一是福岛核电站建成到现在已经超过40年了;二是其实完全狗屎运,谁也不知道为什么二号反应堆最后会没有爆炸的,真是老天帮忙啊
貌似原著小说比电影要有更多细致的描写。这不是纪录片,而是商业电影,所以没必要去批判有多少真实或者虚构,总体而言我们甚至绝大部分人,当年都不知道具体的原因和细节。何况这只是一部电影。同样对比切尔诺贝利,主要责任人对于福岛的反应处理其实已经相当好了。事故中也可以看出日本人那种对细节的极致要求。而且对于现场指挥以及国家应急中央指挥的联动已经很直观先进了。很难想国内如果出现类似情况会如何?当然相信我们也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热评有些过分了,你可以说这部片子拍的不怎么样,的确,从剧情,人物塑造上都乏善可陈,但是给片中那50位愿意拿生命去阻止灾难发生人冠以“洗地”之名,实在过于极端。你可以骂日本的那些政治家们用肮脏与丑恶手段掩盖福岛核泄漏是多么可耻,但不应该把这屎盆子扣在那些身处核电站前沿愿意为其献出生命去阻止灾难发生的那群人身上。
日本人的洗地之作
小日本是可以,可劲的宣扬自己多努力多有担当多对不起大家,然后扭头就把核废水倒入太平洋。道貌岸然、无耻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