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散作者 | 周周
凯特·布兰切特终于发声了!
最近凯特·布兰切特接受CNN采访谈及好莱坞的MeToo等平权运动以及与伍迪·艾伦的合作,表达了自己对于好莱坞的性侵和性别歧视等事件的看法。
她说:“社交媒体是一个很好的让大家意识到很多社会问题的平台,但社交媒体并不是法官和陪审团。” MeToo等平权运动兴起后导演伍迪·艾伦涉嫌性侵养女的案件再度被公众提及,导致其最新执导的电影《纽约的一个雨天》无法在电影院公映。
凯特·布兰切特作为好莱坞最有声望的演员之一,她也因参演伍迪·艾伦执导的《蓝色茉莉》而获得奥斯卡影后,此时她出来发表公正的个人意见,多少让从去年年末开始的“打倒伍迪·艾伦”风潮开始悬崖勒马。
“那些都是伍迪·艾伦的自家事,是令人痛苦也非常复杂的局面,希望他们能自己解决。当年的事情已经有了裁决,我本人相信司法系统,但如果这个案子有必要重新调查,我完全支持。”
蒂莫西·柴勒梅德、格蕾塔·葛韦格、米拉·索维诺、艾伦·佩吉等演员公开表示非常后悔与伍迪·艾伦合作,这让伍迪·艾伦当年的性侵案件重新受到公众关注。(当年的判决是驳回对猥亵迪伦的指控,法庭的结论“evidence inconclusive”)
公开站在不支持伍迪·艾伦一方的阵营中,女演员艾伦·佩吉尤其引人注意。
艾伦·佩吉一直是积极的平权运动参与者。
电影之外她勇敢地揭露对她有过性骚扰的导演、公开出柜并与女友结婚、起诉电影公司对她的形象进行“数字化裸体”……
而她本人也参与多部积极推动女性权益的电影,并获得奥斯卡影后提名。
今天要介绍艾伦·佩吉主演的另一部反映少女遭侵害的作品。这是一部看了让人怒不可遏而又感到无助的电影,让人陷入“人性到底有多恶”的深思。
美 国 田 园 下 的 罪 恶 A n A m e r i c a n C r i m e 导演 | 汤米·奥·哈沃主演 | 艾伦·佩吉 / 哈蕾·麦克法兰 / 凯瑟琳·基纳 / 詹姆斯·弗兰科类型 | 剧情 / 犯罪上映日期 | 2007-01-19
《美国田园下的罪恶》根据1966年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的真实案件改编而成。
女孩Sylvia(艾伦·佩吉 Ellen Page饰)和妹妹(哈蕾·麦克法兰 Hayley McFarland饰)因父母事务繁忙,被寄养在育有七女的单亲母亲格特鲁德•巴尼泽夫斯基(凯瑟琳·基纳 Catherine Keener饰)的家中暂住。
无情冷血的格特鲁德将生活中一切不如意都发泄在Sylvia的身上,不仅如此,她还怂恿她的孩子们,甚至让Sylvia的亲妹妹一起折磨Sylvia。
镇子上的其它儿童也开始参与到这残酷的虐待中,她脱水挨饿,被人用皮带抽,被烟头烫,被可乐瓶塞入阴道,被殴打,被凌辱,被烙印,被割伤,瘦弱的她成为了他们畸形马戏团中的女主角,在暗无天日的黑屋,被关起来供人戏谑欣赏。这罪恶至死未休。
当年20岁的艾伦·佩吉,用演技折服了观众。镜头里脆弱无助又瘦弱的她叫人心疼。
电影的第一大看点是弱者之恶。中国有句俗语: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生活的弱者,越懦弱,越胆怯,有时候却越凶残。暴行很多时候是弱者对更弱者的变态。肆意做恶,内心却总能卑微的为自己找到借口和理由。
近几年国内外的许多新闻印证了这一点。生活的失意者,报复社会不去找给他带来灾难的强者,而是选择对学校、幼儿园的孩子施暴。还有点燃公交车的恶行,把自己的灾难拉上和自己一样为生活奔波、有着诸多不如意的普通市民垫背。
在这个案件中,以格特鲁德为代表的生活失意者,个性懦弱、无能、胆怯、自卑且心怀妒忌。在她身上几乎显现着所有悲苦女人的不幸与不争——早孕而结婚,后来丈夫跑了,她自己非但没有工作,疾病缠身,还要养活七个孩子。更糟的是,她还养了一个年轻的小姘头,一个只知道在她这里讨便宜却毫不出力的小混混,只为了求得生命中一点微弱光芒。
所以当她得知自己的大女儿也像自己一样未婚先孕后,她彻底崩溃了。这种脆弱和愤怒的情绪使她深深迁怒于一个最早悉知女儿怀孕的外来者——Sylvia。
格特鲁德是属于典型脆弱型高自尊者,她对于自己,和眼下生活的良好评价都是建立在与别人攀比的过程中获得的。在这种情况下,这类人格会曲解对自我价值和能力产生威胁的任何信息,攻击性极强,迫害Sylvia的理由就是要把她从“高处”拉扯下来,好让她看起来与自己平等,或者远远不如自己,求得失败的平衡。
生活中,无数个生活在社会中下层的人,很容易找不到自己的价值。在如此强烈的自我否定下的生存,通常会采取行动证明自己的强大,欺负比自己更弱小的生命,做各种残暴的极端举动;或者彻底地漠视生命,自我毁灭。
影片另一大看点是少年儿童作恶。认识发生学把少年儿童作恶当做“性本恶”的源头。《十宗罪》有句话:人性之中有着冰山一样的冷漠与残忍。这一主题好多电影都有所反应,比如《丑八怪》、《告白》、《大象》等等。
现实甚至要比电影更加残酷。曾经有新闻报道:河北四名未成年人以打扑克为名将被害人张某骗到小区楼顶天台进行殴打,然后在把张某勒死后还焚烧了他的尸体。英国利物浦2岁的小詹姆斯跟着妈妈一起逛街,被两名10岁翘课男孩拐走,他们往小詹姆斯脸上抹涂料、拽掉他的鞋子和裤子,拿起石头砸他,踢他,让他吞电池,最后把小詹姆斯的尸体放在铁轨上,用石板盖住他的头。这样的新闻数不胜数。
客观说,人性有善有恶,少年儿童为善作恶都是环境使然。这就牵扯到电影的第三大看点,平庸的恶——从众之恶。集体犯错比个人犯错的代价更低。在女主犯的恶毒主导下,大姐的谎言,小弟的暴戾,影片中一大波人涌入地下室,像欣赏喜剧表演一样看着这可怕的一幕幕上演,每个人都兴奋着尝试如何摧毁一个生命。
更令人心寒的是,连受害者的亲生妹妹,和喜欢受害者的戴眼镜胖哥儿也都参与其中。任何人都没能幸免。
在《乌合之众》的书中写道:“异质性群体中间,会因责任感的彻底消失而狂躁。意识到肯定不会受到惩罚——而且人数越多,这一点就越是肯定——以及因为人多势众而一时产生的力量感,会使群体表现出一些孤立的个人不可能有的情绪和行动。在群体中间,傻瓜,无能和心怀妒忌的人,为了摆脱了自己卑微无能的感觉,会感受到一种残忍,短暂却巨大的力量。”
格特鲁德和孩子们犯下了如此可怖的、不可饶恕的暴行。虽然她也是这个社会中最可悲的弱势群体。在观影结束后,我们有的只是深深的无力感。但是,弱者不是暴行的遮羞布,弱者的残暴不能归于人性,毕竟不是所有弱者都选择残暴,个人一定要为罪恶的行为负责。
△被审判的格特鲁德 艾伦·佩吉这个演员从骨子里就散发着一种反叛气质。其实我隐约期望她饰演的Sylvia是会站起来反抗不公和黑暗的。可惜她并没有。这点让人感到心痛,然而这正是现实里许多无辜受害者的真实境况。 没有神转折,没有主角光环。 面对黑暗,我们不能像鸵鸟一样永远把头埋在沙子里,享受象牙塔般的生活。我们需要保持敏感,也需要始终勇敢。 · THE END · 这是“不散”的 第 589 期 文章,嘉年华。
戏中那句“I can't judge.”人性真是复杂得以至于无法判断好坏。总觉得EP戏份很少是我错觉么?片末的悲剧有点《可爱的骨头》,同为以死后视觉叙述往后事情。“牺牲别人的孩子来保护自己的孩子,再牺牲自己的孩子保护自己”。
这是怎样的一个母亲,先是牺牲别人的孩子来保护自己的孩子,又牺牲自己的孩子来保护自己,好久没有这么咬牙切齿的痛恨一个电影中的人物了,看这个电影的每一分钟都是折磨。
看完我胸更疼了,简直疯了。我不明白那些去教堂的人们都在想什么,为什么那么小的孩子就能残酷如此,毫无人类的天性。为什么有如此愚蠢的父母和自私的妹妹(爸爸说如果没有孩子就好了),为什么不反抗,为什么不报警,为什么不逃跑,还有那个喜欢她的男孩,是死人还是疯子?你过得不好,就不让别人好
其实导演还可以把这个惊人的故事说得更好~Ellen Page和Catherine Keener的表演很加分~~
看丹麦电影狩猎的时候 我还没有孩子 我觉得很震惊 可能是因为把自己假象成了剧中男主。看此片的时候我有了孩子 觉得自己怎样真的不再重要 没什么比孩子生病更揪心 也就更没法接受剧中情形 几次想停下来不看了。可,世上处处是罪恶 唯有认清。
是什么让女人如此热爱互相伤害?
好电影。但不推荐朋友看。冷冰冰的犹如活活的扒了我一层皮。心中的怒潮澎湃。人性的丑恶如斯在这部电影里面连那么一点点的遮羞布懒得给予裹体。这也是一个记录片,因为它真实发生在美国的印第安纳州。更加冰冷和荒凉的是,事实远比这部电影触目惊心。这是人性最丑陋的限制级麽?
少女基督
人应:遇强则强,遇弱则弱。永远提醒自己,不要步入万劫不复的悔恨中,时时警醒,在那一丘之貉中,在那同流合污里,我不仅与之决裂,也不是冷眼旁观的过客,我一定是捍卫自己良心的勇士。
事件本身极为震撼,Catherine Keener演得实在精彩,但叙事角度表现力度都很温吞,关于人性之恶的展示篇幅微弱,也没提到对立法的影响。
你们人类真可怕。
环顾四周,多少父母在孩子身上“实施”自己未完的梦想,多少父母将自己的过错推到孩子头上,又将孩子的过错推到他人头上;从来不缺自私愚昧麻木盲从的看客,不缺黑暗浓郁的悲凉;虽为真实案件改编,但心理变化处理得较表面,两位女主演技俱佳;自私妹妹和糊涂父母,胖墩追求者,你们也该死!
说不出的难受。欲哭无泪。
憋闷 难受 反正我不会再看第二次了 观影过程很痛苦 真实案件的残酷远非故事可企及的 对无意识集体的惩罚
Lightman闺女完爆Ellen Page啊!
没人意识到这老女人本身就是受害者么(弃妇、嗑药、小三)?她把自己当作道德的审判者并以暴制暴,而且最主要的是周围的人居然没有一个坚持理性的正义和宽容,包括邻居一味的事不关己,那些折磨她的小孩子们的无知,乃至其妹妹也屈服于老女人的淫威之下。整个小镇的悲剧,却是真实事件改编。8.1
这个世上怎么就有那么多操蛋父母
很难评判这种由于真实案件改编的电影,到底是电影拍得好,还是故事本身震撼。现实有的时候反而难以理解
这也可以的??天哦。。最近看的最震惊的一部真实事件改编。多少个瞎了眼的人凑在一起才弄出这么一出啊
究竟是怎样的震撼会使得形容词匮乏?真实的电影,让人绝望的结尾。更残酷的是,电影已经艺术化了事件。原本的真实更是骇人听闻。不只是那个家庭,而是整个周围环境的冷漠、残忍甚至以此为乐才是最让人毛骨悚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