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评论里有不少人说看不懂英文的,我就花了点时间作了翻译。
可能会有翻得不到位的地方,欢迎指正。
原文://movie.douban.com/review/10064873/
剧里究竟多少是真实,多少是虚构?下面是对事件真实采访片段。
剧透警告。
问:关于她的身体,Gypsy知道Dee Dee瞒了她多少吗?
她说她知道自己可以走路,可以吃正常的食物,其他就没有了。(取自一篇刊登在Buzzfeed上的文章,《恶行》曾受到这篇文章的启发。文章作者Michelle Dean,也是本剧的第二编剧)
她可以正常走路,肌肉组织没有任何问题,而且她也没有随身携带病患所需的医疗器械与氧气罐。
正如Gypsy说的:
“我仅知道我能走能吃,至于其他的一切就......”
问:所以Gypsy健康上根本什么问题也没有吗?
是的,所有的问题都是她妈妈一手造成的,所有强加在Gypsy身上的医疗措施都是她妈妈无中生有搞出来的。
另一篇同样刊登在Buzzfeed的文章指出:
她现在已经完全脱离那些无谓的治疗了,并且在挣脱她妈妈束缚的那年,检查过后也是发现她身体上什么问题也没有。“大多数犯人被关押的时候都会减重。”Stanfield指出,因为牢饭肯定跟外头差远了。而Gypsy却相比开庭时重了,在被关在Greene县监狱里的一年里,她增重近13斤。
问:那Gypsy的牙齿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恶行》的第二集对Gypsy的牙齿进行了篇幅不小的特写,根据采访,其实坏牙齿的原因并不明确,但肯定跟她整体的身体健康没什么关系:
Gypsy的牙齿都烂了,必须都拔掉。是否是因为不注意牙齿卫生清洁或者其他一系列的药物作用与严重营养不良,还有待考究。
问:为什么Gypsy要剃光头发?
“嗯......她剃光我的头发,她说:‘反正也会掉光的,那不如我们让它看起来干净一些吧!’”Gypsy说她妈妈还告诉她有癌症,吃的药也是治癌症的,她当时也只能乖乖接受。
问:跟剧里一样,一些儿童保护机构真的有去Gypsy家里看过她吗?
《恶行》的第二集,一家当地的儿童保护机构在收到虐待儿童的匿名投诉去了她家进行调查,但在现实中,没人举报过她们,周围没有一个大人站出来为Gypsy说话,这才是整个故事最悲剧的地方。街区里没有一个人关注这件事,怀疑事情并不是表面看起来的那样,就更别提谁能主动去帮助Gypsy逃出牢笼了。
问:所以剧里说的有医生怀疑Dee Dee伪造病历病史也是假的了?
是的,经过仔细调查确认,没有任何医生尝试用汽水证明Gypsy对糖不过敏。正如上面提到的,她只是自己知道能正常进食,没有人帮助她了解到这一点,所有她去看过的医生都没能救她。
问:Gypsy当时多大了?
2015年,Dee Dee被杀,Gypsy在外仍被认为是未成年的青少年,实际上她当时已经23岁了。(1991年7月出生)
问:Gypsy家里真的有一个塞满药的药柜子?
是的。
问:剧里有一张Gypsy的公主画像是怎么回事,现实生活中有原物吗?
有的,你可以在下面这张图里找到它。
问:Dee Dee死后脸书上发布的消息是真的吗?
千真万确,一共两条。前后都是以同一个账号发布的,下面是其中一条:
“我他妈砍了那头肥猪,强奸了她可爱无辜的女儿......她的叫声可真他妈大啊!哈哈!”
问:Gypsy真有一个自己的秘密脸书账号吗?
是的,这也是真的,并且这成为Gypsy参与谋杀不可或缺的罪证。
问:当时Gypsy的爸爸在哪儿呢?
她爸叫Rod Blanchard。跟大家一样,他把Dee Dee对女儿无微不至的照顾与关爱看在眼里,也相信她嘴里所描述的Gypsy,真的病得很重。Dee Dee24岁时,未婚先孕,而当时Rod刚满18岁(Dee Dee发现怀孕时Rod只有17岁),便娶了她。后来他们最终离婚,并且自2004年之后Rod就再没参与过女儿的生活,再一年后Dee Dee选择与女儿搬出去住,之后她们就一直住在路易斯安那州定居的房子里。
正像剧里所描述的,Rod一笔不差地支付给Dee Dee女儿抚养费,甚至到她成年都还没有停止,现实中:
Rod一直源源不断地支付赡养费,一个月打1200美元到专门为女儿开的新奥尔良银行账户。他还时不时往那儿寄Dee Dee索要的东西:电视机和一台任天堂游戏机。他一直为女儿花钱寄东西,甚至当她成年了Rod还是有继续寄,因为Dee Dee说女儿仍需要全天陪护。“我只能不停往那里寄钱,我别无选择。”Rod说。
问:那么Dee Dee又是如何伪造这一切不被发现的?
前两集Dee Dee与Gypsy遇到一些医生,其中有人对她女儿脆弱不堪的身体感到怀疑,拒绝接受Dee Dee的一面之词,但现实中,Dee Dee很少受到医院方面的阻碍。
Gypsy的病例史非常令人震惊。自2001年,杜兰大学医院的医生就为Gypsy检查过肌肉萎缩,结果是查无病症,而且她全身的大脑与脊椎骨经过扫描也都没有问题。然而,Dee Dee却始终坚持Gypsy有严重的肌肉萎缩症,从路易斯安那州到密苏里州的各大医院,面对各种医生,她都一口咬定女儿有病,医生也都只一味听从她妈妈的说法,都没有进一步深究。
在HBO电视网拍摄的纪录片《死了的妈妈才是好妈妈》中,推测Dee Dee能用医院里医生发给她的诊断书副本以免被发现——任何医生察觉到哪里不对劲都会使Dee Dee越加小心。纪录片录制组只找到一位医生隐约察觉Dee Dee对Gypsy病症的解释不准确,并写进诊断记录:她很有可能是被母亲套上了孟乔森综合症(注:如今这已经是公认的事实了。孟乔森综合症是指一种通过描述、幻想疾病症状,假装有病乃至主动伤残自己或他人,以取得同情的心理疾病)
另外,在Hello Giggles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Gypsy曾经的继母表示Dee Dee以前在医院工作过一段时间(她就是在那偷各种的药品的),或许她就是在那里熟悉了医生的标准诊断规程。
问:Gypsy 现在在哪,怎么样了?
她因二级谋杀罪被判十年有期徒刑,目前正在服刑,预计2024年将获得资格进行假释。
问:Gypsy 是单独作案的吗?
不,她有一个在网上交往的神秘男友Nicholas Godejohn与她一起完成了谋杀,但剧中此人还未出场(此处还处在第二集的进度,目前的集数里Nick已经出现)
问:所以说除了男友,周围都没有人试图帮助过Gypsy吗?
是的,每一个经过的人都没能为她做什么。
前不久《都挺好》大结局了,对于这个大团圆的结局,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
有人觉得,苏明玉受了那么多苦,如今终于与家庭和解,挺好的;
也有人觉得,苏明成欺负了苏明玉一辈子,苏大强也窝囊了一辈子,不可能一天两天就变好。
并不是只有苏明玉一个人受到父母的虐待和伤害,也并不是所有人最后都选择了和解。
而《恶行》就给出了另一种答案。
从《恶行》的信息我们得知,它的定位是“恐怖”。
值得一提的是,《恶行》是根据吉普茜·罗丝的真实经历改编。
一部讲述母女的美剧,又是真实事件改编,还能定位为恐怖,那这位母亲是有多么可怕啊?
面对这么可怕的母亲,女儿又会多么的愤怒啊?
果然,第一集开头就交代了母亲蒂蒂的结果——被乱刀捅死在家里,她的女儿吉普茜已经不知去向。
原来,杀死蒂蒂的不是别人,正是吉普茜的男友,而男友也是受到吉普茜指使。是吉普茜给他开的门,也是吉普茜给了她一把刀。
到底是什么深仇大恨,非要痛下杀手?
这一切还要从7年前说起。
吉普茜是一个身患各种重病的女孩,据她的母亲蒂蒂所说,吉普茜有癫痫、瘫痪、心杂音……还做了颌下腺手术,也就是切除了唾液腺,因此几乎无法口服任何东西。
吉普茜是通过导管进食,而且只能吃软食,还不能含有糖分。
除此之外,她每天晚上睡觉还要用呼吸机,因为蒂蒂说她睡着后经常会出现呼吸暂停,严重影响生命安全。
我们还可以看到,吉普茜家里用了一个巨大的柜子装各种各样的药。
女儿的生活这么悲惨,蒂蒂却从来不抱怨,十年如一日地将她抚养成人,三天两头带她去医院看病。
因此,蒂蒂给邻居的印象都是一个伟大的母亲,一个无私奉献的母亲,一个甘于牺牲的母亲。
蒂蒂的事迹传遍了网络,她不仅是所有网友心目中的女神,还得了许多奖,甚至还在各大场合进行过演讲。
就是这样一个完美母亲,吉普茜为什么要指使男友杀了她呢?
是因为蒂蒂把她管得太严了吗?是吉普茜叛逆吗?还是说吉普茜就是个不折不扣的不孝子?
千万别忘了,这部剧的定位是恐怖剧。这也就意味着真相远远比我们想象中更加可怕。
刚刚搬了新家,邻居蕾茜就教吉普茜化妆。
这让蒂蒂感到非常不满,叫她洗干净。
还有一次,蕾茜想要给吉普茜喝可乐,蒂蒂见状非常惊慌失措地制止了蕾茜和吉普茜。
原因是吉普茜一点糖分都不能沾,更别说一整罐可乐了,这会让吉普茜休克的。
蒂蒂说,吉普茜对糖过敏,喝了就会咳嗽和抽搐,浑身发痒,仿佛有蜘蛛爬满了全身一样,接下去脸会肿得像皮球一样,变得又红又胀,之后她的呼吸道会堵住,过不了多久就会失去生命。
好在蒂蒂出现得非常及时,吉普茜一口可乐都没来得及喝。
而另外一次就没那么幸运了,蒂蒂发现吉普茜在吃蛋糕,但她发现的时候吉普茜已经吃了很多了。
蒂蒂连忙给她注射了肾上腺素,然后又带她去急诊才防止了悲剧的发生。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会觉得不就是不让她化妆和吃甜食吗,至于叫人把母亲杀了吗?
孩子的心理都是,你越不让她干什么,她越要干什么。
吉普茜也是如此。晚上,趁母亲睡着后,她悄悄来到厨房,经不起诱惑地她吃了吃奶油。
你猜发生了什么?
答案是什么都没发生。
从此,她每天半夜都会悄悄地吃甜食、喝可乐,同样是什么都没发生。
没有过敏,没有抽搐,更没有休克,什么都没有。
吉普茜这才知道,母亲从小到大都在骗她,什么过敏、癫痫、白血病……通通都是假的。
而且蒂蒂一直让她坐在轮椅上,其实她的腿好好的,一点问题都没有。
渐渐地,吉普茜才发现她不但没有重病,反而十分健康,全身上下唯一的问题就是她近视了。
可能有人要说了,就算母亲骗了她,她也不至于杀了母亲吧。
当吉普茜知道蒂蒂的谎言后,蒂蒂会善罢甘休吗?
她不但不会善罢甘休,在得知吉普茜知道真相后还变本加厉。
明明吉普茜的腿没有任何问题,蒂蒂却强迫她一直坐在轮椅上,一旦离开轮椅就要把她大骂一顿。
她以吉普茜牙齿坏了为由,不征求她的意见就叫牙医拔光了她所有的牙齿。
她禁止吉普茜和医生交流,吉普茜的所有症状都是她对医生说的。
她不让吉普茜上网,吉普茜只能偷偷上网,事后还要删除历史记录。
为了防止吉普茜把真相告诉其它人,她禁止吉普茜参加一切社交活动。她到处对别人说吉普精神不正常,目的就是让人们不和她玩。
就连吉普茜的男朋友也是吉普茜偷偷上网认识的。吉普茜上网的目的一方面是交友,更重要的是要找到愿意为她杀掉母亲的人,直到她终于找到了这样一个人。
蒂蒂死后,面对警察的询问,邻居仍然以为吉普茜有各种各样的病,癫痫,肌肉萎缩症,脊髓损伤……
既然吉普茜一点病都没有,邻居不知道就算了,难道医生也不知道吗?
医生当然知道了,而且不止一个人知道,有的医生还报过警。
可问题是,所有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健康康的,谁会相信世界上会有母亲谎称自己的孩子有病呢?
因此,吉普茜陷入了几乎无解的状态。
她一点病都没有,母亲却到处说她有病,经常带她去医院看她根本就不存在的病症,每天给她吃她根本不需要吃的药。
如果吉普茜不吃药,蒂蒂就对她使用暴力,对她拳打脚踢。
强迫她坐轮椅,晚上必须用呼吸机,一日三餐通过导管进食。
不能和医生说话,不能上网,也不能和其它人接触,防止她说出她根本没病的事实……
尽管有医生报了案,但警察根本没有放在心上。没有任何人发现这有什么问题,反而无论是现实中还是网络上,所有人都把蒂蒂当做完美母亲、心目中的榜样。
社区专门为她家打造了轮椅坡道,各大慈善组织多次请他们去迪士尼乐园、出席演唱会。
最终,吉普茜忍无可忍,叫人杀死了蒂蒂。
的确,发生任何事情都不应该杀人。但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说不定会做出比吉普茜更冲动的事情。
警方很快就将吉普茜及其男友缉拿归案,他们这才从吉普茜口中得知这件事情的真相。
有医生认为,蒂蒂患有“代理性孟乔森氏症候群”。
这是一种照顾者捏造或诱发被照顾者的身心疾病,通常是家长对子女的一种最复杂也最致命的虐待形式。
其实,吉普茜根本没有病,真正有病的是她的母亲。
吉普茜根本不需要去医院,真正应该被送进医院的也是她的母亲。
现在有太多太多的影视作品讲述坏孩子的故事,却很少有讲述坏妈妈的影视作品。
事实上,孩子不一定都是熊孩子,父母也不见得都是完美的。
人们看了《狩猎》之后,总是觉得孩子都喜欢骗人,父母说的才是实话。正如蒂蒂骗了人们那么久,折磨了吉普茜那么久,警方却怎么也想不到蒂蒂是在欺骗大家。
不止一个医生发现蒂蒂在撒谎,但是直到吉普茜派人杀了蒂蒂,才终于逃脱母亲的魔爪。
因为吉普茜就算没有生病,蒂蒂也可以把她送进医院;
而对于真正有病的母亲,吉普茜却只能杀了她才能摆脱她。
正如很多家长将孩子送进戒网瘾中心,孩子却不能把他们送进戒酒中心、戒赌中心。
孩子犯了错,父母可以管教他们;但父母如果不合格,却没有人能拿他们怎么办。
《都挺好》毕竟是虚构的影视作品,而吉普茜的经历却是真实的。
一个孩子从小被虐待、伤害、折磨,他长大了还真不一定会选择和解。
我想起了《迦百农》,面对自己的父母只管生、不管养,让自己跟着他们来到这个世界受苦,小男孩最终将父母告上了法庭。
并非生了孩子就自动成为爸爸(妈妈),只有真正爱孩子、对自己比对孩子更加严格,才是一个合格的父母。
我们常常说教育教育,其实比起孩子,更需要接受教育的是父母,至少是部分父母。
The Act 说了这两种行为:母亲 Dee Dee 让女儿 Gypsy 成为病人,并担任她唯一的照料人;男青年 Nick 为了拯救“城堡里的公主”,杀掉了囚禁她的母亲 Dee Dee。这两种行为一边带着爱抚和帮助,关注和救援,另一边带着抹杀 - 对自己的抹杀,对受让者的抹杀,对不能共存的第三方的抹杀。
这种行为既然如此痛苦,如此有伤害性,付出者还要继续做,受让者还要继续接受?母亲 Dee Dee 一直拿自己坐监、丧母、离婚等经历告诉女儿,世间凶险,只有妈妈会保护你 - “世界上没有另一个人会比我做的更多了。”母亲用绳索把女儿和自己牢牢捆绑在一起,不仅因为她真的为了女儿担心外部世界,也是因为女儿是她逃脱外部世界的避难所 - 女儿的降临让她得到了渴求不得的东西:来自女儿的需要,和社会的同情和对她的认可。而这一切都将消失 - 如果女儿的情况好转,她会变得健康,加入社会,并最终拥有自己的生活;社会也不再会关注一个不再遭受折磨的家庭。到了那时,母亲还要回归到哪儿呢?她已经认定社会是一个凶险的地方,而女儿是她最后的家人。于是走投无路的母亲绑架了女儿,让她永远做一个无法行走、没有秀发的病怏怏的小孩;只要她不能独立生活,她就永远是母亲 Dee Dee 的天真无邪、永葆纯贞的可爱女儿。
The Act 里面的行为是绝望的、绑架式的爱,是走投无路之人的威逼,内容是人质、捆绑、限制自由,摧毁对方自主生活的能力,以及用暴力和强加的痛苦让对方放弃掉逃离的企图。美轮美奂的粉红色房子,被推崇的、被赞美的、被嘉赏的的母女之爱,太沉重、太正义,不可怀疑、也找不到理由回绝。女儿 Gypsy 在白天半推半就配合演出,给母亲看,给邻居和慈善团体看,夜晚,是鲜艳的假发、鲜红的唇膏,王子公主的结合美梦,年轻、自由、为所欲为。当她向黑暗中的真爱吐露自己的真相,在白天的母亲面前,粉红色房屋里面,却找不到一个词句去坦诚想要成为的那个成年女人,去拒绝正义的“人质母爱”。她说不出口,走不出家门,被言语的贫乏堵住嘴,被威逼的情感、哭泣的母亲、同情的群众和出让自主权的合同阻挡住了脚步。当和男友策划的欺骗也落空以后,只剩下一个东西能够作出回应:暴力——从超市偷来的刀具。她没有勇气面对谎言、对峙绑架,只有躲到厕所里面,让自闭症男友在沉默中用刀刺向沉睡的母亲作为唯一能够不出声又能够解决困境的拒绝手段。她一边捂住耳朵一边骗自己也许他做不下去,而他刺了四下,最后一次刺穿了肺;她的母亲终究不出声了,不能再用哭泣或者叫声来操纵女儿的心理了。
从粉红色的囚笼出去,Gypsy 陷入了和智力缺失的男友和功能失调家庭的困境之中。在否认现实的迷惘之中还没醒来,他们就被扣上镣铐,然后被分开送到法庭接受审判。这是事实的监狱,没有爱,只有冰冷的铁窗,对 Gypsy 来说,她承认了罪,说出了事实,向所有人宣布了惊天的虐待案;她的头脑获得了解脱,身躯陷入囚禁之中,反省自己的过去二十年。
今天要介绍的,是一个「恐怖片」。
但这片,既不迷信、不邪门,也没有鬼。
那它到底恐怖在哪里?
这是一个「真实事件改编」的故事——
豆瓣8.6,这是一部真实罪案诗选剧,剧中所有的案例全部源自美国特殊的真实案件。
第一季的真实故事,改编自一篇阅读量高达400w+的网文小说。
故事中的主人公,一个被杀死,一个被关在监狱。
杀人案
2015年6月14日,美国密苏里州格林警局,收到了一通电话。
据打电话的蕾茜所述,邻居大门紧闭,怎么敲都无人应答,她担心邻居母女遭遇不测。
所有的担心,都源于一条发布在脸书上的信息——
“那个贱人终于死了”
还有评论——
“我宰了那头母猪,强奸了她可爱无辜的女儿,她的尖叫声老大了,哈哈”
经过警方的搜查发现,住在粉房子里、蕾茜的邻居蒂蒂·布兰查德(下文简称“蒂蒂”),被一把刺刀捅死在了自家的床上。
和蒂蒂相依为命的女儿吉普茜,却消失不见了。
比起追踪凶手是谁,邻居们更加担心消失了的吉普茜。
在她们的印象里,吉普茜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病人」——
哮喘、癫痫、听力障碍、视觉障碍、胃肠道返流、腰部以下瘫痪、肌营养不良、轻度精神发育迟缓、贫血、过敏、白血病、尿失禁、肺病、心脏病、染色体疾病、癌症。
几乎这个世界上最痛苦、致命的病症,都在吉普茜身上出现了。
她出门从不下地走路,用轮椅来代步。
吃饭靠导管来输入流食。
不能喝可乐、吃甜食,一旦摄入甜份,就要迅速注射肾上腺素。
睡觉时也要戴着呼吸机。
医生也曾断言,她活不过18岁。
没有了妈妈以后的吉普茜,又该怎么活下去?
公主梦
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席卷美国,许多人在这场灾难中流离失所、甚至失去了生命。
在飓风灾难中艰难活下来的蒂蒂和女儿吉普茜,失去了她们的家。
在政府和义工的帮助和支持下,蒂蒂和吉普茜拥有了一个新房子,在密苏里州,还是粉红色的。
这个粉红色的房子似乎在向他们招手宣告:幸福的生活到来了。
获得社会支持的蒂蒂母女也接受了媒体的采访,她们掩饰不住开心的笑容,在镜头前不断畅想未来的美好生活。
当记者问到吉普茜:“你期待在这里交到新朋友吗?”
蒂蒂比吉普茜回答的还要迅速,“那当然了。”
记者显然被妈妈的条件反射吓到了,再次发出了要吉普茜单独回答的提议。
此时的吉普茜,被妈妈紧紧牵着手,悄悄地先看了一眼妈妈,再露出了孩子般的笑容——
“妈妈本就是我最好的朋友了。”
没有谁比吉普茜更渴望外面的世界了。
吉普茜的一生就像是被妈妈安排好的一样,充满病痛,坐上轮椅,行动不便,与世隔绝。
生病不允许她有属于自己的朋友,更不可能拥有自己的电脑、手机,甚至男朋友。
邻居蕾茜的出现,无疑给吉普茜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蕾茜也渐渐地成为了吉普茜唯一一个表达真心的出口,从对友情、爱情、世界,甚至对性的渴望,都以秘密的方式告诉了蕾茜。
但妈妈蒂蒂,却用各种方式百般阻挠着吉普茜与外界接触。
在蒂蒂眼里,她的女儿永远只能是个病人,能做的只有公主梦。
自由
蕾茜的出现极大程度的激起了吉普茜对于外界的好奇心,她开始尝试着打破那些妈妈立下的规矩,从吃甜食开始。
蒂蒂多次叮嘱吉普茜,她对甜食过敏,过多摄入甜食会直接导致她的死亡。
以至于吉普茜都快成年了,从未喝过可乐,吃过蛋糕,也没有享受过甜蜜的快乐。
有一天晚上,趁着妈妈睡着,吉普茜偷偷起来,走到了厨房,喝下了大半瓶可乐。
她不仅没有死,她甚至能走,还可以直接吞食!
她没有病!!!
吉普茜娴熟地下地走路,伸展身体,偷吃零食再收拾起来的动作,看上去就不是初犯。
这也证明了,吉普茜清楚地知道——我没病。
不断偷吃零食的吉普茜开始出现蛀牙的症状,原本只是进行简单治疗就可以解决的事情,母亲蒂蒂却联合牙医把吉普茜的牙齿全拔了。
原本该是年轻漂亮的少女,一夜之间却变成了无牙老太太,丑陋至极。
越是蒂蒂不想让吉普茜干的事情,吉普茜就越要做。
她开始从妈妈的柜子里偷钱,尽管这些钱也是来自于别人给她的捐赠。
她依然会在夜深人静时,偷偷拿出电脑和别人聊天。
她开了五六个脸书账号,带上假发自拍,伪装自己的病态。
甚至她开始肆无忌惮地和男人聊骚、裸聊、网恋。
但白天的吉普茜,却依然是掐着嗓子说话、身穿粉色裙子、爱看公主动画片的,妈妈的乖宝贝。
她一边享受着社会各界的资助和捐赠,一边忍受着母亲无理的管制,却一边在夜深做回正常少女。
吉普茜就这样,沉浸在分裂的自由中。
解脱
吉普茜不想再这么窝囊下去了。
在母亲生病、变得虚弱的时间里,她谈了一场充满异想的恋爱。
她和男朋友夜以继日的聊天、视频通话,甚至通过屏幕畅想性生活,他们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快点见面了。
见面的时间,就定在了蒂蒂带着吉普茜去看电影《灰姑娘》的那一天。
吉普茜给男朋友Nick买了一张票,他们假装是第一次见面一样,在电影院相聚了,又再假以借口中途离开电影院。
平日里只能视频的小情侣终于在洗手间见面了,他们也如愿尝到了禁果的滋味。
和男友成功会面的吉普茜难掩内心的激动,从电影院到家里,无时不刻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蒂蒂开始察觉到女儿的变化。
就在蒂蒂心生疑惑的时候,她接到了一通电话——一个男孩子的声音,声称是吉普茜的男朋友。
她似乎明白了女儿的笑容来自于何处。
蒂蒂把吉普茜绑在了床上,仿佛在对她说——
你这辈子别想逃离我的手掌心!
在那个晚上,吉普茜翻出电脑,向男友发出了求救信号——
吉普茜的男友Nick,患有阿斯伯格自闭症,发病的时候会引发幻听和人格分裂的症状。
经过吉普茜的多次诱导,在Nick的脑海里已形成了一幅画面——
一个恶毒的母猪,捆绑着公主不愿放手,而他要做的,便是那个拯救公主的王子。
就在吉普茜发出求救的夜晚,他动手了。
真实事件
远比剧情更恐怖的是,故事主人公在现实中确有其人。
这起真实弑母案,在2017年HBO就拍成了纪录片——《Mommy Dead and Dearest》
纪录片中的母亲蒂蒂,患有严重的心理疾病——代理性孟乔森氏症候群。
简而言之,这是一个严重妄想身边的人有病、且必须虐待他人致病,来满足自己需求的精神疾病。
被蒂蒂所操控的,正是女儿吉普茜。
剧集版的母女,做了接近100%的还原,从合照、采访、粉房子,甚至还原了吉普茜和男友Nick口述的杀人经过。
唯一做了戏剧化处理的,在于剧中唯一一个发现、并敢于深究吉普茜有无患病的消化科医生。
事实上,在吉普茜多年的诊疗过程中,没有任何一个医生发现端倪,即便发现,也不会像剧中的消化科医生一般追问到底。
邻居、医生、社工,甚至整个美国的民众,都被这对“励志”的母女欺骗了。
在事件发生之后,众人在惊讶感叹之余,更多的评论指向了责骂母亲、心疼女儿、以及探讨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
但在我看来,女儿在知晓真相之后引发的情绪暴动和服从,反而让人不战而栗。
在纪录片中,吉普茜在不同画面中多次呈现了不同的人格。
弑母之后的第一天,在手机镜头背后的吉普茜多次发出甜蜜的笑声。
杀人后逃往酒店享受二人世界的吉普茜和男友
而在教导所面对询问时,吉普茜却是一副委屈、可怜的忏悔模样,频频对镜头表示自己也不愿意这样的事情发生。
吉普茜甚至在询问中,多次将杀人的动机推到男友身上,意指是男友主动想杀人,自己不过是被怜悯罢了。
见到父亲之后的吉普茜,却又再度恢复了小女孩般、捏着嗓子发出的声音,弱小无助、楚楚可怜。
吉普茜早就不是那个怀揣公主梦的女孩,而是穿着公主裙的恶毒巫婆。
你永远无法想象,人类心理的极致化体现究竟能够有多变态。
在最近的新闻报道中,即将在2024年出狱的吉普茜也“真正”地遇见了自己的真爱。
一个通过纪录片了解吉普茜的小伙子,通过多次书信向吉普茜示爱,并承诺会一直陪伴她。
小伙子经常去监狱看望吉普茜,两人认识至今已经一年半了,小伙子更表示要等她出狱后完婚。
正在服刑中的吉普茜
出狱之后的吉普茜,真的能恢复健康,幸福的生活吗?
人生如戏,结果未知。
我只能说,
比影视剧更魔幻的,来自于「真实事件改编」。
比「变态」更惊悚的,却是无法捉摸的「人心」。
*本文作者:阿呆
< END >
(这篇文字来源,我的微信公众号:吴晓芬。作者是一名心理工作者)
当我在看<恶行>第一季,更新到第五集左右时,就开始新闻出现北大才子吴谢宇被抓到这事.
都是弑母.
真实案件改编的一部美剧<恶行>第一季,母亲和女儿的故事,还原度极高,演员的演技真好,记录片<死了的妈妈才是好妈妈>里面的女儿(吉普西本人),演得特别像.声音都几乎一样.
两个故事相同之处是,现实中女儿借男友之手杀了妈妈,男孩(疑似,因为未定罪)亲手杀了妈妈. 女孩从小单亲,跟随母亲生活.男孩经历过父亲去世.
女孩从小就被母亲严重控制.男孩呢?
吴谢宇到底和母亲生活中是如何相处的细节不可得知,但从行为上看,他从小就表现出强大的自我控制的能力.用心理学的话来说,他有个“极其强大的超我".其它孩子做不到的,他都做到了,因而,他的最大的特点是“完美”.
他的母亲是个教师,而且自我要求极严格.
很难不让人想到他人格中有一部分是内化的严厉苛刻的内在父母.
而这样的性格的人,一般来说,平日里主要是由"内在父母"主导的.
男孩和女孩有相似之处:从来不会和妈妈吵架.(邻居的观察)
给别人的感觉是:相亲相爱的母女(母子).
他们在杀死妈妈之后,都将妈妈的遗体留在家里.吴谢宇用活性炭和塑胶布包了一层又一层,像个木乃伊.装了摄像头24小时可观看.
吉普西把空调开到最低温度.
作案后逃离家之后的第一天,她就很想念自己的家和妈妈了.
他们都是主动让别人发现母亲的遗体的.
吉普西担心没人发现妈妈的遗体“不想她一个人孤零零呆在那里”,直接用推特发布,连定位都没有取消,这智商......智商也跟社会经验和知识结构有关系.她其实很聪明,但很多方面她确实是个小白.这不能怪她.这个施害者同时是一个二十多年的受害者.
警方马上就找到她了.
吴也是用类似自我暴露的方式,让舅舅去发现,不过这时已经三年过去了.
我想或许从吉普西的内心可以了解一部分吴谢宇的内心:他们是很冲突的.
因为他们对母亲:深深爱着,同时也深深恨着.
其实我比较偏向于认为,深深恨着的部分是潜意识的,意识层面是几乎没有的,这才有了极端的行为.如若成长中意识层面有恨有愤怒,就并不需要有极端行为--极度的愤怒怨恨如果有个出口,就不需要通过行为来表达,不需要极端地爆发.
因而我更倾向于认为:他们的意识层面更多是只有对母亲深深的爱.
那份深深的恨而产生出来的杀意,是因为被控制压抑到了绝望窒息.
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不存在其它人认为的:你离开就可以了,你从心里杀死你的母亲就可以了. 从家里逃出去就可以了.
那种“母亲与我是一体”,母亲没有我活不下去的,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够感同身受?
能感同身受就不会站着说风凉话了.
她从来都不曾作为一个独立的人而活着.
一个孩子从小需要承载着父母(或父母中的一方)而活着,这个重量有多沉?
你不要想象一个小孩背负着一个大人前行的画面,你可以想象一个小种子,从小被当作是一个容器,上面压着一棵树,这个小种子要长出来,可是没有任何阳光,也吸收不到水份.它反而需要供给头上的植物营养.它若勉强长出来了,这棵树一定会保证它长不大,且只能依附着它缠绕着它.因为树长在那种子的嫩芽的头上.
而别的种子都是和大树有一定的距离,能呼吸到空气,享受到雨露,晒得到太阳,打雷时能得到大树的保护,但枝叶可以伸展出去......
那些幸运得以后者的方式长大的人,自然是不能理解前者的命运和感受的.
对这个女孩来说,精神上的手脚已被折断,而且身体已经和另一个人绑在了一起.这个人是妈妈.妈妈就是自己的手和脚.
不,妈妈还是自己的嘴巴,帮自己说话,帮自己吃东西.妈妈是自己的大脑,自己不需要脑子,妈妈帮自己思考和决定了一切.
孩子对母亲的爱是天性.就算在监狱里,就算在最后的最后,吉普西依然会认为:"妈妈是爱我的”,在这个世界上妈妈是最爱我的.
这让我感到心酸,我宁愿吉普西看清妈妈是如何毁了她的一生,宁愿她是恨妈妈多过于爱妈妈的.
如果看清发生在之前,不需要真的杀了母亲. 感受会有个出口.如果看清发生之后,她的自我会趋向于完整清晰.
但我又理解她,因为二十多年来她只有妈妈,她和妈妈共生共存,妈妈已经成为她的一部分,她也是妈妈的一部分.妈妈也内化成为她人格中最重要的部分.
------------------
妈妈不允许吉普西做一个正常的孩子,从婴儿时开始.
妈妈极度焦虑,因为妈妈在女儿出生之后就完全把“糟糕的不好的自己”投射到了女儿身上,而且极度需要在女儿那里寻找到存在感和自恋的满足--“我是好的,有价值的,我是有用的,我是被需要的,我是重要的,我是被爱着的”.
因而不允许女儿做一个正常的婴儿,正常的小孩.所以孩子在婴儿期开始就当作是个弱小有病的小孩被滥用药物,吃奶吃不饱,妈妈表现得极度焦虑.不被允许像一般孩子一样出去和别人一起玩耍. 妈妈会表现出强烈的焦虑感:就好像孩子不在她掌控的范围内孩子就会死掉一样.事实上她传递给孩子的一直是这样的信息.
这里提一下,焦虑的妈妈全部的注意力表面上是在关注孩子,但事实上,极度焦虑的妈妈只在自己情绪感受的世界中,完全看不见现实中的孩子,完全感受不到孩子的感受和需求的.因为这个时候--焦虑的妈妈的世界只有自己.婴儿是不被看见的.
婴儿能体验到的恐惧和不安全感.婴儿会很焦虑.
正常妈妈会和婴儿同频.因而可以潜意识就能捕捉到孩子的需求并给予满足.但焦虑的妈妈与婴幼儿是不在同一频道上的.
这也可以解释,为何有些母亲会无意识地伤害了孩子,伤害了婴幼儿.致其身心的受伤或死亡.
因为母亲的潜意识其实是排斥憎恨孩子的,或是把孩子进行自我的投射而无意识地攻击孩子.
吉普西后来不被允许站立. 不被允许吃饭. 吃任何东西.不被允许看电视,看电脑,上学......
插着胃管“输送药物和食物”,只坐在轮椅上,永远只能剃光头,扮成一个可怜弱小的残障儿童.
看电视只能看动画片.
每天睡前永远是一个洗脑的故事:这个世界上,妈妈爱女儿,女儿爱妈妈.
女儿的朋友只能有一个,妈妈.
母女以何为生?以贩卖女儿的残障来博取慈善款和援助为生.依靠扮可怜弱势为生.依靠着母亲精湛的演技和谎言,她们看起来过着挺不错的生活.
卖惨为生. 开始的时候吉普西是相信妈妈所有的话的.长大之后的吉普西发现了真相之后--其实她没有妈妈说的那些病,她可以行走可以吃东西,没有糖过敏,她吃一口奶油不会死掉.了解真相之后她默默地配合着母亲的谎言.因为她知道她妈妈需要她这样.
从被迫共谋到有意识地共谋.
妈妈一边剥夺吉普西的一切,一边抱怨,和女儿抱怨和邻居朋友抱怨:看,照顾这样的一个孩子多苦多累啊.而且为了她我都拒绝了追求我的男人.我的生活都只有吉普西.我的一辈子都奉献给孩子了.
是啊,因为孩子是永远受自己控制的,弱小依赖的,不会反抗,永远爱着自己而且不会离开不会背叛,也不会让自己不高兴的.
另一个成年人,任何一个“别人”,都无法替代.在那样的关系中,无法感觉到自己是如此全能而且充满力量.
关系中弱小的一方总在滋养着另一方的强大.而弱小的一方仍要因为被给予而充满了愧疚和负罪感.
[妈妈为我牺牲付出如此之多,妈妈多不容易啊.我还能要求什么呢?]
[妈妈的选择是妈妈自己的选择,妈妈的选择不需要孩子来承担.
妈妈有义务有责任养好孩子.孩子生来不欠妈妈的.你有权利要求自己像一个人一样活着,像一个普通的孩子那样生活和长大.]
如果女孩的母亲是要求孩子"永远弱小无能(永远不够好)"我猜想和女孩相反,男孩的母亲对孩子的要求应该是“永远不能不好”.
吉普西从小在别人眼中就是一个“残缺有严重问题的孩子”,不能正常进食只能靠胃管,身体对糖不耐受(意味着吃点含糖的东西就会过敏死掉,但这是她妈妈编造的)智力只有七岁(当政府保护儿童的人来家访的时候她就会先喂点镇定药给孩子,让孩子显得很迟钝).一切为了证明她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母亲.
在2016年吴镇宇案出来的时候,公号“没药花园”写过一篇相关的文章,其中有句话令我印象很深刻:一个人的缺点就像是一个人的影子.而一个没有影子的人,要么头顶烈日,要么身处黑暗当中.
(现实中的吉普西本人)
因果轮回,心灵被虐待有多严重,那股受伤的反弹力量就有多大.
吉普西不是没有尝试过离开,她18岁之后曾喜欢上一个男人,主动地跑过去,留下字条告诉妈妈自己要去过新生活,但是被母亲巧言令色骗回来了,之后是严厉的惩罚.
砸电脑砸手机.她不被允许拥有这些.
吉普西心里知道,妈妈寄生在自己的身上,妈妈没有自己活不下去,妈妈死都不会放手的.如果她离开,妈妈会生不如死的.那样她也会痛苦,因为她爱妈妈.
如果她再次逃跑,不论她在哪里,妈妈都能把她找回来的,妈妈一定会这样.
关键是,她并不知道如何去面对母亲从小用来控制她的愧疚感.
妈妈如此牺牲付出,怎可以让妈妈痛苦伤心?
她没有接触外界,她没有上学,她不能用电脑,她接触到的东西是极有限的.
在她所有的认知里,除非自己死,或者妈妈死,否则她们永远都要生活在一起.
而成年之后的吉普西已经越来越无法忍受这一切了.
生而为人,生之本能,令她有要挣脱去自由呼吸的渴求,笼子就这么大.可她已经长大到继续呆着就窒息的年龄了.可是妈妈不允许她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不允许她行走,不允许她吃东西,不允许她谈恋爱......
从小到大被药物滥用,我很惊讶她生命力的顽强,她的身体是一个健康的成年女性的身体.
妈妈寄居在她身上.她深知这一点,她所成长的环境令她无法“挣脱母亲而离开”,另外,她二十多年来积攒的对母亲的恨和愤怒,在潜意识在伺机而发.
就像一条二十多年都被封住的河流,一旦有了裂缝,决堤其实也就是一小会儿的事情.
她的真实感受从来都不被允许出来的,从来不曾被母亲接纳的.只有母亲死掉,才有可能自由.
她那么多年受的虐待,她的母亲对待她的方式,也会助长了“坏我”的形成.
被虐待严重的人,内部也有一个严酷的施虐者.但施虐者从来没有机会出来.并不代表不存在.
她的邻居也是单亲母女,就是正常的母女的样子.母女俩时不时会争吵,会表达攻击性和不满,很真实,情绪是流动的,很愤怒的时候,上了大学的女儿会从家中搬走,母亲也会难过生气,心里也会挂念女儿.
这是正常的母女.大家的情绪感受都可以自然地出来.活得真实.
但是吉普西的妈妈从来都不曾真实活着也不允许女儿真实活着.
片子后面是讲吉普西的外婆是如何对待她妈妈的.揭示了前因后果.
吉普西的外婆对女儿就是2个字:嫌弃. 憎恨. 冷漠. 无情.
总之,就是看女儿哪哪都不好,哪哪都不顺眼.
而令我吃惊的是,评论和弹幕很多人都在说:外婆很正常,妈妈不正常.
这让我想到一点:观众中有不少人其实从小或多或少都有着像吉的外婆一样的父母亲.被嫌弃在不被爱中长大的.
长大之后又成为了自己的父母亲那样的人:这很正常.
这种对精神上的施虐者的认同多少有些斯德哥尔德症,如果说这个症有个0到10分来比喻的话,可能大家能患个5分左右或许,没有到10分那么极致.
毕竟我们有这个文化基础的土壤,几千年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 孝顺的传统观念,有可能制造了许许多多无意识地认同了掌握权力的施虐者的人.
这或许也可以理解为何我们的法律的偏向:由于过失令孩子死去的父母并不会需要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因为孩子本身,并不具有作为一个人的权利,也并不作为一个人来对其进行保护.
似乎孩子本身更多地被视作是父母的财产.
这样的成人会淡化自己的痛苦经历,而像蒂蒂一样(吉普西的妈妈),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这种感受转嫁给自己的孩子或是身边弱小的某个人.自己以精神上的施虐者自居.而且是无意识地.
只是蒂蒂是10分的话,可能他们只有五分,但不能说五分就不是施虐者了.蒂蒂会说“孩子我永远爱你”,表达与行为是扭曲的,令孩子无法分清感受是真的,还是妈妈说的是真的.往往孩子会认同最爱的妈妈而压抑及否定自己真实的感受.我们生活中更多会像蒂蒂的母亲一样,处处让女儿感觉到自己非常无能,无用,无力,不配被爱.
心理上的被抛弃.
心理上被抛弃的蒂蒂也一直在暗暗地对抗和报复母亲.
她作为一个受虐者仍然是无法脱离母亲的,母女俩共同生活.这个家庭不需要男性参与.男性都被排除在外了.
外婆临死之前还不忘给女儿扎一刀:
蒂蒂“妈妈,我爱你,我们都爱你.我也知道你一直在尽你所能地爱我.”
蒂蒂妈:“是你,一直让我爱不起来.”
蒂蒂妈对女儿是心理上的抛弃.精神上的虐待.
而蒂蒂对吉普西就是:身体+精神的控制和虐待,但是一直在对女儿说:妈妈永远爱你.
一边女儿体验到了蒂蒂内在受伤小孩的全部感受,加倍的感受,另一边补偿自己在母亲这边的缺失.
如果说外婆对蒂蒂的做法变态指数,满分十分,有五分.那么吉普西体验到的就是十分.
完全地扭曲.
蒂蒂在母亲那里是自恋严重匮乏,没有自信,没有被爱.如同母亲折断了她的翅膀.
以爱的名义控制与剥夺.完全寄生在女儿身上.
所以升级了.
一代一代的问题不处理,后面自然会升级.
因为受伤害的感受在叠加.
(吉普西本人)
如是以爱的名义的控制,该如何反抗?
妈妈确实以生命在为自己付出,妈妈确实爱自己啊.这就是无数的吉普西所感受到的.
这是最可怕的.
我的妈妈为我付出了一生,如此沉重的“爱”,我要如何回报?我如何能够远走高飞与背弃?
很多患过抑郁症的人有时会有这种想法:我如果死了,留着我爱的人在这世上受罪,死了就不受罪了.
[我最爱的妈妈,我不舍得你活受罪,活着已经如此痛苦.我不忍你看到这个真实的我,你无法接受的,令你生不如死的.我还想要呼吸一下自由的空气,我还想要活一回.但是,我舍不得你如此痛苦,也面对不了你对我的指责,我无法承受这种愧疚感和沉重......]
不论内心的感受如何,
潜意识,会反抗.
能量守恒在情绪情感的能量中也是适用的,大约是我们都是来自大自然,本身心灵与肉体就承载着宇宙的秘密的缘故.
之前受过多少的伤害,压抑了多少的情绪.
若不是指向自己,便需要指向外部.
每个孩子天性都深爱着自己的父母.若非有因,绝不会伤害自己的父母.一般是,如何被对待的,往往也就,长大之后会如何对待对方.
所以,不需要对孩子洗脑:父母(妈妈)有多爱你.
如何对孩子,孩子长大之后便会如何对你.
那是自然而然,发自内心的.
不需要强迫自己的.
而强迫自己的人,往往可以做得到给钱,但是,见不到人.
潜意识的行为,在表达感受.
正如小的时候,感受被忽视,情感很受伤,但物质是被满足的.
正如,有的人知道,我可以更多和父母表达爱,可是为何就是说不出来,为何就是不想说.因为,不愿意啊.
心,在反抗你的脑子.
感受,在反抗理性.
而感受,总是来帮自己的.
能表达能反抗总是好的.因为如果不是,那股能量就只能指向自己,如此自己需要承担更多的痛苦,比如说抑郁,比如说强迫.
母亲的付出是巨大的,但大多数母亲对孩子是很自私的.像吉普西的妈妈的这种母亲,有一位来访者曾如此形容其母:那是只吸血的虫子,你生来只是被架在那里,被吸血被吸干.
有些人是看不见的,只能这样一代一代的传递这种做法.转嫁自己曾受到的伤害和痛苦.
若说什么能够拯救自己,那就是自己的感受.
与感受连结,感受会告诉自己,灵魂真实的模样,并且指引出一条自我救赎的路.
这条路,我认识很多人,都在走.
Hulu新剧《恶行》(The Act)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妈妈Dee Dee Blanchard跟周遭人谎称女儿Gypsy患了多种重病,随着Dee Dee被杀害,邻居和警方发现了事情来由真相的故事。
网上曾经有个讨论,如果你精神正常却被抓到精神病院强制治疗,该如何证明自己没病?我们今天要推荐的剧中,女主就面临这样的困境。
本案最恐怖的一面在于,DeeDee隐瞒女儿病情多年,近乎变态的强制女儿吃药、坐轮椅、剃发,而周围居民、慈善组织、警方对此竟一无所知,惊悚程度和诡异性爆表。目前imdb和豆瓣都在8.5。
提示:案件介绍可能涉及剧透!
2015年6月的一天,警方在美国春田市一处居民房里发现了Dee Dee Blanchard的尸体,她的女儿Gypsy不知所踪。熟悉Dee Dee一家的人十分担忧,他们觉得患有白血病、气喘、肌肉萎缩症及多种慢性疾病的Gypsy,在没有轮椅、氧气瓶、导流管和药物的支撑下将很难生存。
警方通过Gypsy邻居提供的消息了解到女孩网恋了,他们一路追踪至男方在威斯康辛的家,在那里发现了Gypsy和男友。
令人吃惊的是,Gypsy看上去一切正常,她根本不需要轮椅,完全能够自己走!
那么之前这么多年的重病是怎么回事?
警方的进一步调查最终揭开了Dee Dee被杀真相,尘封多年的罪恶秘密一同被打开。
Dee Dee24岁生下Gypsy,除了有轻微的早产症状外女儿十分健康,但Dee Dee坚信Gypsy患有严重的健康问题,并从此开始了长达数年的求医问药之路。
Gypsy七八岁的时候,因为一次事故膝盖受轻伤,Dee Dee坚称女儿已经残疾,今后必须以轮椅代步。从此以后,四肢健全的Gypsy再也没有从轮椅上下来过。
谎称女儿患病期间,Dee Dee带着女儿辗转于各家医疗中心和儿童医院,母女俩得到了社会福利机构以及众多慈善组织的帮助,同时还有前夫支付的赡养费,生活不算窘迫。
就医期间,Dee Dee早就引起了医生的怀疑。她坚称女儿视力、听力有严重问题,肌肉萎缩,智力低下。但是,医院的检查结果却证实Gypsy从来没有患上肌肉萎缩症。当医生对病情产生质疑,希望Dee Dee带女儿来复诊时,她就再也不会出现。
Dee Dee对女儿实施了身体上和精神上的极端控制。她一次次将女儿的头发剃光,伪装成化疗患者的样子,给她吃儿童营养品和辅食品,导致她严重营养不良,身高只有150出头,脸色苍白,行动缓慢。
单亲母亲带着重病女儿独自生活的故事为Dee Dee带来了神圣光环,人们将她视作坚强、无畏、慈爱的母亲,也对“身患重病”的Gypsy深感同情。社区居民对母女俩施以援手,慈善机构也为他们提供了金钱支持。
但谎言总会破灭,Gypsy逐渐意识到自己可能没有病,母亲的控制欲却在日益膨胀。
2012年,Gypsy在网上认识了男孩Nicholas,俩人迅速发展成恋人关系。她邀请Nicholas来到家中,由后者实施了杀人计划,事发后俩人逃至男方家,也就有了文章开头的故事。
心理学家认为,Dee Dee所患上的是“代理型孟乔森综合征”,wiki解释为:
照顾者故意夸大或捏造受照顾者的生理、心理、行为或精神问题,甚或促成该等问题的心理疾病。
熟悉去年热播剧《利器》的剧友应该也意识到了其中有相似情节。本剧和《利器》一样,探究凶手是谁并不是最重要的事,而是这些人物在事件中的心理活动发展及成因。母亲对女儿的控制欲达到近乎变态的地步,是这个悲剧故事的导火索。
EIC三位剧友试了已经放出的两集,送上新鲜热评。
Sarah
使女之后,hulu貌似就再也没有令人眼前一亮的创作了,恶行或许能够成为其另一大招牌性剧集。就算不了解这则新闻,从第一集的内容几乎就能了解到几乎全部真相。观至前两集,本剧的优点在于母女两人演员的精湛演技配合古典乐和疯狂又强调细节的画面音效给观众讲述了母亲的疯狂举动,令观众从头到脚有了一种透心凉的惊悚感,而电视剧的迪士尼配色以及美好的台词及歌曲反而把这一恶行烘托的更上一层楼;缺点在于故事改编自真实案件又进行了戏剧演绎,部分情节推进过于迅速而有怪异的感觉(如坐轮椅多年的女儿突然直立行走等),但整体依旧是一部值得看的真实案件改编剧集。
Wendy
这是一部基于真实事件改编的电视剧,并在一定程度上戏剧化了,剧本稍弱,第一集结尾暴露了结局,不过不影响后续剧集观看,节奏把握得不错。粉蓝紫基调的迪士尼style服装搭配惊悚bgm,着实是春天防潮必备之剧。
图钉
粉色的房子,满地的玩偶,慈祥的母亲为了身患重病的孩子操碎心地倾尽所有——开场几分钟你会感到无比温馨感动,这起事件的真相却又不寒而栗。就前两集而言,抛去两位主演精湛的演技,该剧的配乐则尤为出彩,色彩明亮的背景下,妈妈照顾女儿的温馨场面搭配着令人不安的音乐,再结合真实结局就会有种“妈妈,可不可以不要这样爱我”头皮发麻的惊悚感,所以该剧在新老剧扎堆的三月末依旧值得一看。
小女孩和妈妈的演技都好厉害,剧情还是真事改编,好让人窒息的母女关系,不过剧情节奏还是有些太慢了,我现在迫切想看女儿反击!
当我看完了所有Gypsy原型的采访后,我真的从心底感叹女主的演技实在是太太太太太好了!
真·圣母婊 果然一个人永远是父母的孩子直到她要开始自己的恋情和人生 所以荷尔蒙只是早恋的诱因而其结果是导致人格的独立 看了buzzfeed的原文和照片 真是不寒而栗
以前看过这个新闻,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如果能给备孕父母组织一场考试,及格了才能生小孩多好,不然有些小孩太可怜了,出生没得选,摊上这样的变态父母。
吉普茜一点病都没有,母亲蒂蒂却到处说她有病,经常带她去医院看她根本就不存在的病症,每天给她吃她根本不需要吃的药。强迫她坐轮椅,睡觉必须用呼吸机,一日三餐通过导管进食。不能和医生说话,不能上网,不能和其它人接触,防止她说出她根本没病的事实……有医生认为蒂蒂患有“代理性孟乔森氏症候群”,这是一种照顾者捏造或诱发被照顾者的身心疾病。吉普茜根本没有病,真正有病的是她的母亲。吉普茜根本不需要去医院,真正应该被送进医院的也是她的母亲。很多家长将孩子送进戒网瘾中心,孩子却不能把他们送进戒酒中心、戒赌中心。孩子犯了错,父母可以管教他们;但父母不合格,却没有人能拿他们怎么办。然而孩子不一定都是熊孩子,父母也不见得都是完美的。我们常常说教育教育,其实比起孩子,更需要接受教育的是有些父母。
美国犯罪故事为毛不改编这个?简直太美国,太犯罪,太drama了,关键是这样病态的关系全世界都有,等待被救赎…
孟乔森综合征,不过这个母亲与其说是精神依赖,不如说是物质依赖吧。她主要是为了诈骗慈善款项,其次才是提升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第1次看到Gypsy半夜下床走路自如,表示震精,想想当年Gypsy周围邻居眼中这个重病可怜的女孩,知晓真相后三观毁灭的反应,这个案件可怕到诡异。Gypsy在采访中说除了眼睛有点小毛病外,她身体健康,坐轮椅是被深度洗脑,完全相信Dee Dee都是为了她好。Gypsy想要逃离,选择谋杀,而未想过自己站起来走路就可以揭穿Dee Dee,她的遭遇外人想破脑袋也无法体会了。Joey King的演出值得一个艾美。剧集对Gypsy的刻画还是同情的,她转身离开粉红小屋时可以说是浴火重生了。
当下的叙事线和回忆的叙事线连接混乱,节奏太慢了,且零散。但两个演员的表演都很好,将母女间的对峙表现的细微又生活化。而且整部剧去塑造这两个角色的方式,体现了导演的立场。这个妈妈才不单纯只是“代理性孟乔森氏症候群”。希望把节奏搞好一点,期待接下来的下半场吧
女主的演技绝了!和原型简直一模一样!
案件是2015年7月发生的,和吴谢宇同一时间,人家都拍成电视剧了,这里才刚刚被抓。。
女儿的觉醒是从奶油开始的,精彩
((孟喬森綜合病症)) 和“利器”裏的母親一樣的病症 可怕的是這部劇是真實改編的
温柔地杀戮,绑架的极致了。
试问谁不想看一个你妈觉得你有病,把你剃光头给你肚子上开孔逼你坐轮椅还强行说你是弱智的故事呢
我以为是一集一个故事才看的,没想到是一季一个故事…又被逼入新坑了π π
看,那个妈妈好像你妈啊
真实案件中的Gypsy表示如果她在坐牢、和妈妈一起生活中选择一个,她宁愿选择坐牢
有种 反正你们都知道故事的发展了 我也懒得好好铺垫情绪给动机的感觉…
目前大多数人将Dee Dee的行为归结为“代理性孟乔森氏症候群”——剧中也有这样的导向,照顾者会捏造或诱发被照顾者的身心疾病,通常是母亲对子女,是一种最复杂也最致命的的虐待形式。患有这种病症的人,通常会自发的进行医学训练,并有很强的控制欲,希望获取注意和同情,这与她的行为是吻合的。但该病症的一大判断因素是照顾者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得到任何明显的好处”,这点显然是不符合的,无论是前夫Rod每月寄去的生活费,还是各种慈善组织给予的房子、旅行,Dee Dee借此获取了不知道多少好处,我们是否可以猜测她所做的这一切不过是为了这些利益呢?事实上,她并没有留下任何日记,也没有任何关于她意图与出发点的文件,有些问题我们可以根据线索找到答案,但这个问题和她一样永远深埋于地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