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拉吉夫·甘地为首的印度政府支持斯里兰卡境内信奉印度教的泰米尔人发起暴动,激化其与信奉佛教的僧伽罗人的民族矛盾。在暴动颓势之时,以“维和”名义直接派兵干涉内战,强行要内战中占优势的政府军和泰米尔武装停火,由印军隔离出一个缓冲区, 泰米尔人则借机休整恢复实力。
印度试图谋求一个印度主导的和平谈判,给斯里兰卡境内的泰米尔人制造出事实独立,塑造一个代理人政权为己所用,这也是拉吉夫·甘地延续他母亲母亲英吉拉·甘地当权时就留下的政策;斯里兰卡的泰米尔人武装却是派系林立,各俱异心。普拉巴兰卡(影片中的ANNA)的猛虎组织血洗和吞并了包括泰米尔伊拉姆解放组织、伊拉姆人民解放阵线、泰米尔伊拉姆人民革命阵线等武装派别,接下来开始煽动印度境内的泰米尔人参与武装暴动,谋求从印度分离。亲印的泰米尔民族联盟无力主导局势,印度干涉军开始与猛虎武装交火,战斗规模不断扩大,印军先后派了十万大军,还有先进的海空军掩护,却在猛虎的游击战打击下损失惨重,最后灰溜溜地撤军,打出了印度版的越战阴影。拉吉夫·甘地本人四处结缘不成,反而四处结怨,在国内自上台伊始就一直被弹劾受贿,对外军事扩张又全面失败,最终灰溜溜地下台。后来在拉吉夫·甘地再次参选总理四处走访造势之时。泰米尔人送了他一颗人肉炸弹,凶手与目标同归于尽,也就是影片中的高潮一幕。这在印度观众看来可能是全篇悲剧叙事的高潮,在外国观众看来完全是闹剧的收场。
总的来说,整部电影的逻辑从一开始就是矛盾的,它的叙事从一开始就是尴尬的。一部印度大片要讨好印度本土观众,同时还不能得罪泰米尔族观众,所以开篇就要着力刻画斯里兰卡政府军单方面的暴力,这就将泰米尔人的武装反抗合理化、合法化了。但是接下来讲到印军亲自下场去教训泰米尔人导致冲突扩大这个节点的时候,它既不能推翻三分钟前给泰米尔人武装营造的合法性,又不能把自己家的军队定义成侵略者,整个电影的逻辑从开篇时就崩了。它肯定不能说,印度是出于自身利益才去斯里兰卡搅浑水的,印军打进斯里兰卡完全是出于正义。另一边泰米尔人是一直接受印度援助的正义群众,它不能说印度之前的援助是喂了狗。既然两边都有无可争议的正义性,影片的大背景——印度干涉斯里兰卡内战——就成了“好人打好人,打了整三年,死了好些人,一切都是误会”的滑稽戏。如果影片的顶层叙事逻辑都不能自洽,再给它添加上些什么新鲜元素都无法拯救它。它所有的帅哥靓妹、枪战爆炸、国际国内的斗争角力、主要角色的谍战背叛、还有主角跑到教堂作出灵魂深处的拷问之类的,都显得庸俗肤浅、惺惺作态。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给遇刺的拉吉夫·甘地塑起了理想主义的金身,塑成了毫无过错的完人。他的遇刺身亡被归结为谍报战争的交易品、政治倾轧的牺牲品,成了不具名的欧美外部势力干涉印度政治的受害者。这种逻辑也许能催眠具有斯里兰卡内战情怀的印度观众,却完全忽略了印度本身就是斯里兰卡内战最大最直接的干涉者。没有帝国主义的命,却做着帝国主义的梦,最终粉身碎骨不得好死,实在是殷鉴不远,闻者足戒。
真的很阿三
一趴破碎的牛肉饼,可惜了那装腔作势的宏大ost。
印度电影传统套路陆军神圣不可侵犯。男主的设定借用了福赛思小说。
没有歌舞,有的是一个丑陋的阴谋。
看不下去的冗长印度片
搬石砸脚,玩火自焚。
帅哥美女是唯一亮点。结局充分反应了三国特工的真实水平。
堆砌
难得能看到一部很西化,不带任何歌舞的印度原产的谍战片。题材其实蛮好,故事情节交代得基本明白,但是剧情编排上的拖沓,不紧凑是最大的硬伤,并且缺乏节奏感。中肯得说,几个还是没问题的。
wtf?虽然为此Wiki了一下泰米尔猛虎组织,剧情基本已经了然,可是导演讲故事能力太差,人物塑造失败,动作场景失败……大失败
没看完
对印度的政治不了解看的雾里云里
将历史进行演绎之后的作品,有原型,但不完全一样。男女主角长得很不错。印度电影里算不错的作品了吧。娜吉丝法克利原来是美国人,怪不得一口标准美式口音。印度人说话绝对是一半英语一半印地语或者泰米尔语之类,主谓宾位置完全不对,所以字幕组估计也是半听半猜。
关于拉•甘地遇刺的历史片。没有歌舞的印度片,不习惯。Bollywood的歌舞是特色,也是独立与Hollywood的资本,没有必要去学别人,本色就很好。生死竞赛2的男主,看样子发展不错呀。
一开始我以为是印度语的对白,后面美丽的女记者慢一点的对白,才让发现,原来是英文啊,好歹我过了六级,掩面而过。
被谍战忽悠了
不知道重点是什么,阿三的英语我实在是瘦不鸟啊
太长。
导演讲故事的能力让人无力吐槽,几乎没有塑造鲜明的人物。
没有人唱歌跳舞所以多给一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