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真实得乏味
影片非常乏味,如同原始纪录片一样苍白,让习惯了好莱坞式惊心动魄人质事件大片的我,味同嚼蜡。
但不得不承认,影片极其写实。对照维基介绍
http://en.wikipedia.org/wiki/Air_France_Flight_8969#Aftermath 可以说分毫不差;我真服了法国人的低效率,也惊讶于恐怖分子的耐心。恐怕只有英法的电影人,才会无所顾忌地再现历史场景,尤其是政府与军事机构的行动中的过失与低效率;在这一点上,好莱坞多少会做些英雄主义的涂脂抹粉,显露媚态。
2 ) 作战细节还原到位 场外剧情不明 前期剧情强行拖拽
++++枪械装备符合实际 : 从MR73宪兵左轮 到交替掩护的CBQ 人质撤离预案的实施 让本片的水平脱离了反恐神剧的范畴 可惜急死了广大观众 纷纷想着扮演恐怖分子和GIGN
+++在飞机飞往马赛后整个剧情基本还原现实事件
++在行动中真实历史音像和电影镜头切换促进代入感 加之穿插上传统的主角家庭的描写和回忆
+一些小细节 GIGN最喜欢的队员信任射击 还有前面说到的MR73宪兵左轮 行动前对恐怖分子的分析 演练 纸上推演 等等 很多都是一闪而过的镜头谈不上给本片底蕴内涵添砖加瓦但是加强了真实感。
---本片前半段强行塞入一个法国政府顾问的奋斗史 在总统办公室插嘴 抢话筒显得更是突兀和莫名其妙
--前半段主角的回忆?幻觉?一样突兀费解。虽然法国佬有自己的情怀,但是在高潮还未展开前给观众强行加入太多沉重呼吸式的心理暗示有伤观众感官。更何况主角本人还是个现实中存在的英雄,哎真不懂法国人的浪漫
3 ) 是改编,还是还原?
常看《国家地理》的应该还记得这个事件曾被制作成纪录片,GIGN也因为这件事情被邀请到全球各国进行反恐培训,然而看了本片后可不太是个滋味,真不明白导演究竟是想改编一个真实事件,还是想还原当时现场?
本次事件中,GIGN的第一枪是由Thierry打出的,在GIGN的官网上还有他的介绍,
http://www.gign.org/groupe-intervention/?page_id=324,介绍中可以看到受伤后的X光和事后的一些照片。这是个爷们,片中也用了很多笔墨描绘他的生活,但为啥要搞得这爷们多愁善感的?为啥要在结局搞得这爷们要死了的?为啥要对他老婆特写了再特写?事实上,整个事件中,这爷们并不是布局者,而是一个被架在了最前面的英雄。
当时的GIGN的头头是Denis Favier,GIGN官网上也有他的一点履历,
http://www.gign.org/groupe-intervention/?page_id=249,是他布局并指挥了整个行动吗?我看也未必,当时GIGN并无太多劫机训练,基本都采用汽车劫持训练的套路,狭小的机舱空间和有限的窗户视角,造成快速突击战术难以展开,庆幸的是机头这一组的GIGN成员都是玩命的,在交火中始终没撤退,硬挺着把劫匪堵在了驾驶室,也就造成了9人受伤,Thierry重伤的结果。
总之,本片在很多细节上与纪录片不符,我也不知道事实真相,但就本片着墨在政府和GIGN家庭上,就觉得很不公平。当时的政府谈判很失败,决断也下的太迟,而且在明知劫机者有AK有手榴弹有炸药的时候,依然没有给GIGN突击制造一些有利条件。比如说一开始就该引导飞机停在靠建筑物近一点的地方,好让狙击手有更多的位置布置,也就好让有更多角度看到机舱内部,而不是抓瞎。
看惯了动作片的人,可能会觉得GIGN好傻好天真,为啥不用闪光弹,为啥不用重型武器压制,为啥不用红外探测找到劫机者位置并用狙击手外部进攻?其实,类似于M84这样的致盲弹在1995年才制造出来,而重型武器在机舱内也没法施展,红外探测这就更加不靠谱了,谁知道乱作一团时哪个是哪个了。GIGN限于当时的技术能做到如此的行动,已经是非常难能可贵了。
最后说说劫机者,这4个太没大反派的腔调了,除了发飙杀了3个人质外,其余时间都被牵制着,完全失去主导力,最后还会傻到全部畏缩在驾驶舱这么狭小的空间,就不怕GIGN发火了一颗手榴弹就全灭的情况发生。交火上千发子弹,还扔了2颗不同规格的炸药,这么生猛的表现怎么一开始谈判时没展现出来呢。可见做贼还是心虚啊。
4 ) GENDARMERIE(GIGN)
这电影老早就想抽调出时间来看了,11年老电影一直因故拖到现在。
这几周一直在法国🇫🇷各大电视台搜索带英文字幕的法语剧计划提供给字幕组译制成中文让中国🇨🇳观众看到更多法语电视剧(剧集,不是电影)。
然后上周看到几部有GIGN(国家宪兵干预队)行动的法语剧,再到这部电影,总算明白为什么有的字幕组(包括网飞官方中文)总喜欢把法国的“宪兵”(GENDARMERIE)翻译成警察(POLICE),搞了半天都是英文字幕惹的祸,不了解法国🇫🇷国情的翻译这种军事类型的作品,又不清楚法国🇫🇷各国家暴力机关具体名称,再加上英文字幕的误导,自然而然就被带沟里了。
Bon,这部片是根据1994年真实案件改编,由Julien导演拍摄,这个导演的作品我看过有《Braqueurs》(电影+同名网飞剧集),《Sentinelle》、《血土》,不得不说还是这部《突击》拍的比较强劲给力,电影整体故事框架非常完善,GIGN和恐怖分子在机舱枪战🔫场面带来的紧迫感营造的不错,而且很难得的是通篇半句废话都没有。拍动作枪战戏是Julien导演的强项。可惜很遗憾他的主创作品中只有3部豆瓣才过及格线,故事的逻辑性向来就是导演的短板,不过似乎人家也不在乎,人家只发挥自己的长处,用动作枪战场面营造一个紧迫的氛围,本电影就是一个很成功的典范,其次,真实案件改编背景也在很大程度上帮了这个导演一把。
我记得最早是去年我入坑他的《Sentinelle》,莫名喜欢上了这个导演的冷硬风格,虽然他的作品评分大多不及格,但我还是会持续保持对他的关注。
Et voilà,By The way,这里提一句GIGN,下半年我预定了一部法语新剧,看法国🇫🇷宪兵队和法国🇫🇷警察联合调查雪山连环凶杀案!
还有,近几个月看的电影,跟豆瓣时长都有出入啊。
由于本片是真实案件改编,所以不打评分,以示尊重!
剧情/反恐/犯罪,87分钟版本,15岁以下青少年儿童禁止观看,满15岁、18岁以下未成年人须在成年家长陪同下观看(分级警告)!无评分!
5 ) 具有法式特征的反恐片
与好莱坞追求刺激场面的大片不同,本片拍摄手法更倾于纪实,在劫机事件发生后并没有直接跳到GIGN武装突入解救人质的场面,而是从外交和政治角度出发为观众展现了事情的具体起因和过程,如果没有法国外交上对阿政府的施压飞机也就不会飞向马赛而是停在阿尔及尔,也就不会出现最后GIGN突入飞机的场景了。
同时在刻画人物方面该片并没有选定一个特定人物从其成长经历讲起,而是多角度从多个与此事件相关的人物入手,有懂阿语后来被劫持的法国外交员,有GIGN队员和他的家庭,有恐怖分子劫机前的准备与经历。对于习惯看美式大片那种直白介绍和枪战的观众来说本片前期渲染过于冗长,后期突入交战场面不够刺激过瘾且只有不到20分钟的镜头,我个人认为这恰恰反应了该片的主要表达内容:应对恐怖袭击的准备和交涉过程本就是冗长的,最后万不得已的突入交战也反映出反恐战争的恐怖。暴力和流血是不可避免的。我想导演是想让我们更加重视反恐主题而不是将注意力集中到战斗场面和战术运用上。
6 ) 突击
根据史上著名的“法国航空8969号班机劫机事件”改编。1994年12月24日上午,一架法国航空公司的空中客车飞机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机场被4个伊斯兰武装分子劫持,机上265名乘客和12名机组人员被扣作人质。并在当晚将两名人质杀害。飞机上的乘客有阿尔及利亚人、阿法双重国籍人和法国驻阿使馆的外交官等,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回法国过圣诞节的。这架飞机是在临起飞前被劫持的。武装分子属于伊斯兰拯救阵线的一个分支。他们要的不是钱,也不是释放他们在监狱中的同伴,而是准备飞到巴黎上空,引爆飞机,燃烧整个巴黎。当飞机停留在马赛机场时,法国的宪兵突击队冲进了飞机打死劫机者、救出了人质。
影片给我展现的是非好莱坞式的紧张激烈战斗场面,当然也更加贴近现实。事实上,根本就没有有条不紊的准备和积极应对的谈判。我们看到的是政客们在事到临头的慌乱、不知所措、面面相觑和推卸责任。突击队冲进机舱,与劫机者进行惨烈的枪战,其间没有动感的音乐辅助,只有接连不断的枪声、人质们慌乱的叫喊声。影片还原了真实的事件,让普通人看到了劫机、营救等一系列动作的真实状况。非常具有学习意义的一部电影,也让普通人在好莱坞动作片的喧嚣中认识一下真实的世界。
解救真水,翻译真渣
劫机的你们是业余跑龙套的吧???
情节真实 叙述平淡 故事讲的不好
法式24小时。
2.5
比战栗93好看。。。。911十周年好多这类片啊。
如此的一般 以至于没有收藏价值
烂片 还不如探索频道之前的纪录片好看
哎,法国人果然都不靠谱
突击队集合前队员展示各种技能 结果还是钢叉在前龙旗远距各种爆豆枪战
没..没看懂..囧rz
“aleikoum salam。和平与你同在。”
非常漂亮的解救行动。想不到在911前,就已经有恐怖分子打算这样干了。
5 star, 很精致的片子
影片用黑白色调真实地还原了当年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主观视角比慕尼黑好,细节比慕尼黑差
很精致的一部片子,让人想起菲律宾港人介劫持事件
曾经看过讲这个故事的纪录片。
正应了GIGN的devise: Sauver des vies au mépris de la sienne
還原度不錯,改變的戲份沒啥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