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偷拐抢骗
一颗84克拉的钻石;一个四个指头的钻石大盗;一个体面的钻石商人;一个纽约黑帮老大;一个英国伦敦黑帮老大兼养猪场老板;一个伦敦恶棍;一个前KGB特工加恶棍;一个地下拳击经纪人;三个倒霉的黑人混混;一群心计多端的爱尔兰吉普塞人;还有一条狗……哦麦锅得,头都看晕了。
麦姐的老公盖·瑞奇的片子《偷拐抢骗》(snatch),简直就是《两杆大烟枪》的翻版。还好这种英伦风格的黑帮片很有嚼头,他百拍不厌,我也百看不厌。
Brad Pitt又过了一把拳击瘾。这位疯狂的吉普塞老兄,总是不小心第一拳就把对手打断气,把幕后操纵拳赛的猪场老板快气疯。
吉普赛人真可爱。每个跟他们做生意的人都抱怨他们爱搞捆绑销售,最后总要送你一条狗,当然不是免费的。而且这条狗总是能跑回到吉普赛人身边。
发现英国人的幽默在于:他们会一本正经地说出一些不合逻辑的话,而这些话在他们的心目中犹如常理一般符合逻辑。
看‘Snatch’想到了《两杆大烟枪》,想到《两杆大烟枪》又联想到了《猜火车》,联想到《猜火车》又想起剧中Lou Reed的那首歌:“Perfect Day”。很中意的一首歌,想起重庆懒洋洋的冬天,有着暖洋洋的太阳的下午,一个人坐在七教大门前的条椅上正对着太阳眯着眼睛听歌。
2 ) 我不知道,但我就是开心
这部电影看完非常的开心,导演拥有非常出色的能力,真正的知道如何让拍出让观众轻松愉悦的喜剧。本电影用轻松诙谐的外号就能代表鲜明的人物形象。简单的一个出场片段,就能轻松带给观众人物性格。用平行却交织的故事线,激化矛盾发展情节。用观众喜爱的黑色幽默的方式,引发喜剧的结局。细节处理也是非常到位:会躲子弹的托尼死于阿维表哥看似随意的几发子弹;四指弗兰克最后手臂也被切下来。。。很多报应式的细节,正如榔头托普的台词一样,你知道什么是报应(nemesis)吗?
看完电影停下来思考,为什么我作为观众看完电影会很开心。我是不是沉溺于结局意外的惊喜呢?也许,但是按下暂停键,也许我能预料到结局;我是不是渴望看到接下来的剧情,知道无尿点,情节紧凑,叙事交织?也许,但即使我看了多遍,情节了熟于心,还是会捧腹大笑;我是不是非常喜欢剧中的语言呢?三个黑人贼持假枪被托尼喝退的那几句台词,真的是非常幽默搞笑。但我觉的我观看这部电影的开心还有更高的一层。那就是电影中释放的轻松感。这种轻松不同于跳戏,而是源自我自己自身的那种轻松:我在观看这部电影的时间,也告诫了自己,这段时间属于轻松,没有压力,享受生活。光怪陆离的人物,离奇的故事,幽默的语言,让我沉浸在自己的这种心态里。主人公的命运也赋予了这种轻松。总之,这部电影非常适合我的轻松生活的心态,打五星不能再多。
3 ) 随便说两句
盖里奇继两杆大烟枪之后的作品,他总能率一帮乌合之众捣鼓出令人惊奇的东西,虽然有炒冷饭的嫌疑,但我们不能否认他的才华,要不麦当娜怎么给他泡上的。
故事比两杆大烟枪稍加暴力,有点像低俗小说(而且剧中也有当铺,呵~~),结构复杂,但有两条主线:钻石和拳击赛。
影片一开始是一群人边走边闲聊,类似《落水狗》的开头,不过一个是动态的,一个是静态的。似乎盖里奇的更酷一些,至少有镜头不断切换嘛,难度大一些。盖里奇也比昆丁更幽默一些。剧中一干人物各有特点,土耳其的冷静,彼特的不羁,红发阿托的残忍……可惜的是轻佻的德托罗的戏份太少了,甚至在蒙着头被人一枪打死后还被人砍下了一只胳膊,盖里奇真是太摧残他了……
两组镜头印象深刻。一组是彼特的拳赛,经典的暴力美学,当教科书也不为过;一组是三车连环事故,致命的巧合,典型的盖里奇风格。估计也只有他能把这种巧合安排得天衣无缝了。
还有就是贯穿全剧的幽默对白也很有意思。
与昆丁相比,昆丁更黑更暴力。
麦当娜的导演处女作《智慧和下流》会不会很黄很暴力?
4 ) “伦敦牌”黑色幽默
纵观整个片子,笑点很多,相当地多,堪称目不暇接,我觉得在喜剧的成分上胜过两杆老烟枪。不过仍然保持了盖里奇的风格——巧妙的结构故事,华丽而精准的叙事线条,精彩的蒙太奇,“伦敦牌”黑色幽默。
在剧中他们处于一种集体无意识的状态,意识不到自己的言行举止多么具有喜感,仍在严肃认真的忙活。于是虽然每个人都会犯极其低级的错误,每个人都会表现出漫画感十足的夸张表情,但因为忙活的那些事都是关乎金钱关乎小命的,剧中没有一个人会觉得这有啥可笑之处。就是这种反差,不同于无厘头喜剧里没心没肺的癫狂表演,带给了我们全新的感受。
这种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必须在观影的时候亲自体会。比如皮特领着一帮吉普赛兄弟来和杰森·斯坦森谈判,后者提出一个条件之后,皮特身子往后一缩,和兄弟们凑在一起,叽叽喳喳的商量一番,然后再往前一挪,一本正经的回复,那情形像极了漫画中人物讨论的场景;再比如,黑人混混们去打劫,结果前台小姐面无表情的告诉他们不可能拿到钱了,当他们气急败坏要发狂的时候前台小姐突然按下按钮,于是其中一人被上升的窗户隔离板给夹带着缓缓上升无法动弹。等到他们发现大门的质地是防弹玻璃无法打破,觉得走投无路只能束手就擒的时候,外面放风的同伙突然推门进来,看着哇哇大叫的他们问了一句:你们他妈的在干什么呢?类似的细节举不胜举。
5 ) 依旧是一个精彩,奇妙的闹剧
盖里奇导演风格最出名的莫过于非线性叙事。对于这部作品而言也是一样,这种叙事风格的确增添了影片的可看性,但是它并不同于《绅士们》的讽刺,《人之怒》的深沉,从这几个人物来说。
影片刚出场的四指法老给人一中大佬般的气质,这样有魅力的角色,我们都认为他会大放异彩,但结果是:因为车子被撞导致一系列荒诞发生,莫名其妙的死去。
而红发这样的大人物却在影片中被印第安人的俱乐部轻松消灭。
而这些印第安小伙,看似实力很弱,比较幼稚,任人摆布,但最后却绝地反杀。
而影片中实力最弱,最怂的汤米二人组,却能在最后抱得钻石💎归。这无疑给影片蒙上了种荒诞的色彩。 但影片中四指换西装的变装,由远及近怎么打不死的俄国佬的镜头语言,以及对赌博场景的极速剪辑刻画,的确多了许多的可看性。诚然,这部作品与《两杆大烟枪》有相似之处,但是作为当时刚起步的导演盖里奇,能在处女作之后依旧能拿出一个出色的作品,也是实力雄厚的。 其次片中美国人,俄国佬,印第安人,英国佬,黑人,犹太人,他们在片中的关系,对话。不禁让人与当时或当今世界各国的关系地位产生联想。
6 ) 一个人的舞台
同一个英国导演:Guy Ritchie,同一拨英国演员,同样是fucking british accent,同样是无数个coincidence。
其实整部片子的氛围,演员,情节,以及很多处理手法,都像极了《Lock、Stock and Two smoking barrels》,都是一大群完全没有牵连的人,你追我赶的碰到了一起,一切就像是轮回。由于已经有了两杆大烟枪的标杆在前面,这部片子,从情节设计上,并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然而有一个人,把所有的相同都变成了不同,他,就是Brad Pitt 。
坦白说,Brad Pitt饰演的Micky并不是主演,主演应该是Turkish(Jason Statham)和Tommy(Stephen Graham),但是也就是那么短短的几个镜头,Brad的气场瞬间充满了整个场景,他操着奇怪的gypsy口音,叫着Dog“Dag”,说出来那么顺嘴。满身的纹身,闪烁的眼神,矫健的身形,嬉笑怒骂都在顷刻之间,情绪变换的让人没有办法适应,这样的人,你觉得他就是London周边的campsite里面的pikeys。他连挨打都像是在享受,这样的人,怎能不是boxing champignon?
Micky打拳不要钱,他只要给他妈妈买一辆新的房车。然后他没有按照Brick Top的要求,在第四盘倒下,而是直接上来第一记出拳,就把对手打倒在地。按照Turkish的说法,pikeys can't be controlled. 由于Micky的关系,Brick Top输了很多钱,也给Turkish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麻烦,他就像是被Brick放在了他的口袋里,稍有不慎,就会被弄死分尸,拔掉牙齿,然后送去喂猪。
没有办法,Turkish只能去求Micky再帮Brick Top打一场拳,这一次,他希望他在第四盘倒下。Micky笑着说,可以,只要你给我妈妈买一辆更大更好的房车。Turkish没有办法,只好和他打赌,结果又赌输了,只能眼睁睁的看着Micky走开,背影充满讽刺。
Brick Top可不是那么容易被打发的,他派人砸了Tommy的游戏厅,又派人防火烧了Micky妈妈住的房车,当时Micky的妈妈还熟睡在里面。Brick以为这样就会让Micky妥协。他真是太不了解pikeys人了。
Micky红着双眼,看着被大火烧黑的妈妈的房车,虽然被伙伴拽着,全身只穿了背心和三角裤,Micky拼了命的往车里面闯。镜头其实并不多,Micky满眼泪水的样子,只是那么一瞬,就充满了我整个脑袋。
这部电影,情节线索超多,出场人物也多,但是在我看来,他们都是舞台的背景,都是衬托着Micky的。葬礼上的Micky喝酒发泄,没有对白,只是晃动的画面配着音乐。Micky眼神虽然凌乱,每次面对镜头或朝上或向下的脸上,都带着恨意。
第二次替Brick打拳,Turkish反复叮嘱Micky,一定要第四盘倒下,而且也不能被看出是在作弊。Micky被动的挨着打,有那么一个瞬间,他被对手一个勾拳揍的飞了起来,然后是慢动作在空中滑过,身体就是这么平平的飞了出去,然后重重的摔在了地上。这就是结尾么?按照之前计划好的,只要Micky不要起来,就没有问题了。Micky像是潜到了水里,看着上面的自己浮在水面上,那么安静,像是任人宰割的羔羊。忽然一秒,他冲出水面,一记重拳打在对手脸上,对手闷声倒地,一切又没有像Brick预先计划好那样,他又输了。
Brick很气愤的抓起电话打给潜伏在Campsite附近的打手们,让他们痛扁一下那里的吉普赛人,然而电话那头,却是手下Peter被枪毙的声音。这边,Micky和Turkish一起目击Brick被前来的吉普赛同伙一枪击毙,Turkish都吓傻了,然后Micky镇定的走过去,上了同伙的车,拿着押自己赢来的钱,一夜间离开了Campsite。
Turkish又被吉普赛人摆了一道,退回到了原点,甚至还不如原点。他知道,当Micky妈妈被火烧死的时候,Micky就已经计划好了,这样的方式报仇,最是痛快。所有仇人都在一瞬间被手刃。以血还血,以牙还牙,至于Turkish和Tommy,他们是所有结局的起因,注定要回到原点。
当然,片子里面另外一条主线,是一颗86克拉的大钻石。所有除了Micky以外的人,都牵扯其中。就好像是舞台的背景是活动的,这个活动背景中,讲的是这颗钻石的故事,所有人,除了Brad Pitt,都在里面忙碌着。而只有他,Brad,站着舞台中间,用满是泪水红通通的眼睛,看着熊熊燃烧的烈火,满身的纹身都透着恨意,用眼睛一字字的告诉观众,他将会复仇。
以前,没有太关注Brad Pitt,心想着他除了长的帅以外,没有什么特别。我真是大错特错了,他才真的是变色龙,百变星君。他可以是虚构的Tyler Dunder,也可以是虚荣的Achilles,还可以是一生隐忍的Benjamin。他可以操着一口德州口音,也可以是纽约客,也可以是london城外的吉普赛腔调。你永远不知道,哪个是他,或者这些都是他。不得不由衷的说,他确实比我心心念念的阿汤哥,值得更多关注。
这部没有什么新意的片子,正因为有了Brad,变得光芒万丈。
最喜欢看皮特打架了,纯爷们!还有,四指儿居然不是皮特,还以为皮特画个烟熏妆又客串了一角色,囧。要不要长的这么像啊!
BradPitt太帅了8
一辈子能看到几部这么牛逼的电影?
天才的杰作
乐死我了,皮特在里面屌爆了!不亚于《两杆大烟枪》!盖里奇牛逼!
从这片儿开始,喜欢上英国黑色幽默黑帮片. 话说BRADPITT的吉普塞口音真是让我笑翻了!
多线程,精巧的布局,意外的意外。nice!@
当成《两》的续集来看也不赖,基本保持了水准,可惜没有什么突破……
那条狗和那些个熟面孔加一星。
比起大烟枪,般般
喜爱之情甚于大烟枪,主角少了,反而让故事显得更清晰。每一拨人的性格更加鲜明和有趣。卖东西送狗的吉普赛人萌呆了
Guy Ritchie的电影都精彩,原班人马大制作,无数黑帮小混混出演的幽默小品,无处不充满智慧,超越导演成名作《两杆大烟枪》。
盖里奇的电影一句话概括:“记住,先生们,概率。”
好玩!就是好玩!
上来就是一段监控镜中镜,人物从镜头中自然又魔幻现实地登场。不辣的皮特的吉普赛口音溜到我一个字都听不懂。狗吞钻石后还以为会杀狗取钻,然后发现里面没有钻石只有一只和钻石差不多形状的粉色玩具。片名和《两杆大烟枪》对仗一点可以叫《一颗大钻石》哈哈哈哈~
千万不要和吉普赛人做生意呀!盖里奇的烙印仍旧鲜明:两团人马,一帮顾着拳赛,一帮顾着钻石;是是非非纵横交错,死伤耍帅永不嫌累.再有性格的主角再强力的主角,即使是连续六枪都打不死的,死起来也绝对不含糊;整部喜剧毫无冷场之处,维持一贯的叙事水准:唯钻石作为线索这点,不如大烟枪醒目和巧妙
我木有看出笑点在哪里,囧
多线发展、精巧布局、犀利的剪辑并最后汇合一处的典型盖里奇式的英国黑色幽默黑帮片,喜剧元素与配乐方面超越之前成名作《两杆大烟枪》。
喜剧元素上胜过两杆老烟枪。 ★★★★☆
好看,但是还是比不上《两杆大烟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