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美南北战争之第一集》
《美南北战争之第一集》
《众神与将军 Gods and Generals (2003)》
本片描述的是美南北战争初期的故事,主要是四个战斗:
1、第一之战。
发生在弗吉尼亚的曼萨斯的战斗,也是内战的第一场主要战斗,因而这场战斗经常被历史学家们称为"曼萨斯第一之战"(First Battle of Manassas)。
从整个南北战争规模看,这是一场互相试探的交火,都没有投入过多兵力。这一役是南方军队赢了,他们突破了北方军的防线并导致北方士兵如野牛般集体慌乱逃窜。这一战役也因此有了个外号:"第一轮牛奔"(First Battle of Bull Run)。
最大的意义是,彻底将战争扩大化了!
第一次马那萨斯会战的失败使北方清醒过来,放弃了最初的轻敌思想,开始着手准备一场长期而艰苦的全面战争,国会批准了组建一支100万人的志愿军,乔治·布林顿·麦克莱伦被匆匆召至华盛顿代替麦克道尔实施指挥。与之对应,南部同盟议会也批准征招了40万志愿兵。这场血腥的战争将更多的人卷了进去。
2、沙布斯堡。
著名的南军首领罗布特-李将军决定向北挺进马里兰州(这是他第一次主动北伐),不料作战计划落入了北方军队之手,双方又在靠近安铁坦小溪的一个叫沙布斯堡的地方展开了激战。北方盟军以三比一的优势兵力强攻李将军的部队,结果南方军队不得不败退。1862年9月17日的这场战斗是整个南北战争中单日伤亡最多的一天,共造成双方23582名士兵伤亡,北方军略多,堪称是美国历史上最血腥的一天。由于此战的失利,本来想浑水摸鱼的大不列颠推迟了对于南方邦联政府的承认。同时,本次战役还有另一个最具历史意义的后果:林肯总统借此机会推出了《奴隶解放宣言》。
3、石墙之战。
1862年11月,由于不满意北方军总指挥麦克林纳的无能,林肯新启用了伯恩塞得将军,后者自然感恩图报地发起了志在必得的冬季攻势,结果在弗雷德里克堡这一战略要地与李将军的部队打了一场恶仗。在这场战斗中,北方军士兵人数依然压倒南方军,但指挥和沟通实在是很混乱,虽然伯恩塞得对南方军驻守的弗雷德里克堡发起了不间断的多达14次的猛攻,仍然没有冲破南方阵线,最后只能无功而返。这场战斗可以说南方军全面胜利,他们造成北方军多达13000人的伤亡,而己方仅损失约5000左右。此役过后,北方军士气急剧下降,而南方盟军的士气则达到了顶点。
4、突袭之战。
为了整顿士气,北方军又换了约瑟夫胡克将军作总指挥,谁知仍然不管用。1863年4月底5月初的十来天时间里,在11500对60000的优势兵力状况下,北方军还是在查斯诺斯威尔打了个大败仗,损兵折将17000余。本次战役一般被认为是南方李将军最伟大的胜利,但他这个胜利也来之不易,不仅南方也损失了约14000士兵,而且损失了外号"石墙"的杰克逊将军(经历了墨西哥战争,内战前是维吉尼亚军校的教授)。一部分历史学家甚至认为杰克逊将军的意外牺牲(被己方军队误伤致死)才是整个南北战争的真正转折点。
罗伯特·李在听到杰克逊的死讯后对自己的炊事兵说“威廉,我失去了我的右臂”。
北军为政府军,不过首先投入战斗的数万名也是很仓促召集的平民;南军就大多来自民间了,因此服饰杂陈,武器不一。双方初期部队都存在没有经验、缺乏训练!
两支部队的唯一区别是南军的服役期没有90天的期限,因此不用耽心士兵退役。
本片之后的历史顺序诠释就是影片《Gettysburg(1993)》,再之后为南北战争结束的标志《The Last Full Measure》。
第三部还没出来,也有说是因为各类原因被搁置了,不知道最后是否会拍成!不过有书,可以看看!
三部电影统称为美国内战三部曲。
本片作为序列的第一部,又是前传,几乎完全由《葛底士堡》原班人马演出,只不过扮演传奇李将军的,已由马丁·辛改为另一奥斯卡级的老演员罗伯特杜瓦尔担任,而导演、摄影等幕后人员则基本不变,因而可以推断是和《葛底士堡》同一风格的。
但是正如豆瓣某位大神所言,本片居然还搞大段大段的凯撒、出埃及记等背诵,对于战争与联邦等等宗旨,显得说教味太浓,画面煽情过份了!
南北战争的双方都是为了自由而战,至少对于战场上的双方将士而言,并没有正义或邪恶的一方,他们都忠于自己的信仰,他们的正直善良和男人气概。因为敢于站着死。
不过不站着,也不行啊!那时候枪的精度很差,50米外子弹就不知往哪飞,射速又慢(1分钟3发)。所以为了最大限度发挥火力,只好大家站一排开枪(反正也没几发能打中人)。这就是所谓线式战术。
一篇整理地较好的博文:
http://www.zjgsdx.com/bbs/thread-37595-1-1.html 2 ) 没有仇恨的战争
第一次欣赏一部长达四小时四十分钟的影片,用了两个晚上的时间,不知道如果在影院上映的时候,观众该如何是好?
好在影片分了五个章节,如果把故事再讲述的详细一些的话,拍成电视剧岂不是更好,故事相对独立,拆开来看并不太影响。
影片是以历史上的时间顺序展开,前两个章节是全剧的铺垫,第三个章节是战斗场景的高潮,展示了最血腥的一次战役,第四个章节则是整部电影的高潮,在经受了惨烈的战斗之后,南北双方都在琢磨付出如此代价,究竟是为了什么,答案则是北军本来是一名大学教授的中级军官在回答他的下属的这个疑问的回答:他们(南方)想要他们的自由,可是你想,他们的自由却是建立在对另一个种族的奴役之上?
影片的第五章节也就是结尾,以南军一次成功的突袭开始,以杰克逊将军在突袭中意外受伤致死结束,把剧情引至之后历史上的关键一役:盖茨堡之战!
之所以说这是一场没有仇恨的战争,整部电影虽然以战斗场景为主,但是交战的双方,上至将军,下至士兵,在两军对峙、枪炮对轰、直至肉搏的时候,展示的都是绅士般的风格,完全没有敌对双方咬牙切齿的恶劣,我不知道实际的历史就是如此,还是影片过于戏剧化了?
有三个片段特别说明这一点:一是第三章节,北军连续猛攻南军的石墙防线时,防御的南军士兵发现这批进攻的北方士兵是他们熟悉的爱尔兰兵团,一边射击一边痛哭;二是第四章节,南北双方都在惨烈战斗之后喘息休整的时候,一河之隔的两名互相认识的南北士兵隔河相约,走到河中间的位置,分享对方的饮品和香烟;三是两个戏剧场景,一个是林肯总统到剧院欣赏莎士比亚的剧,另一个是上面提到的那个中级军官携妻子到剧院欣赏凯撒被刺杀的剧。
这是一部史诗!
3 ) 相逢一笑泯恩仇
《众神与将军》这部片子,是我看完京虎子的《美国逸事——内战》这帖子以后才看的,那个帖子里有人推荐了这部片子,我一开始不是很想看,因为听说全长200多分钟,的确很让人头大,后来我看的时候,也真的很头大,这帮演员演电影话剧味太浓,跟90年代初的中国电视剧有的一拼,而且这200多分钟里有不少段落我是跳着看的,很多祈祷词,我都不看了。
这部片子虽然有点拖沓,具有典型的美国式新教说教气味,但是仍然出众的表现了美国的价值观、好莱坞的电影工业水平和南北战争的史实细节,这片子最大的好处是十分尊重历史,特别是对前膛枪时代“排队枪毙”战术的表现,也包括那些我看起来很枯燥无味的祈祷词(美国南方直到今天还有一大片笃信基督教的“圣经地带”,南北战争时期的南军更是基督教气息极其浓郁)。当然,我觉得,这片子对历史的观点,最好的地方就在开头,林肯要任命罗伯特••李将军为联邦军总司令,而李将军却谢绝了,为了他的弗吉尼亚故乡,他选择了南方联盟政府,吊诡的是,其实他是个废奴主义者——这里提到一个很关键的史实,促成南北战争的直接原因的确是对奴隶制的认识,但是,促使当时人们选择南方或北方的,却往往是对州权的维护(从法理角度)和对家乡的热爱(从感情角度),当然,也有南方人为了废奴主义信念参加了北军。那个年代的美国人,提到自己的国家,会说“United States are…”,而不是像现在,“United States is…”,因为美国在那个时候,更符合“合众国”这个定义,州拥有比现在更高的州权,那个时代的美国美国很有点邦联的味道,而内战结束了这种政体,美国也拿到了走上帝国主义道路的门票(请把帝国主义理解为一个中性词汇)。
这部片子如果要说主人公,应该说是一组群像吧,这组群像里,最突出的无疑是南军名将“石墙”托马斯••杰克逊,石墙是个典型的南方人,热爱家庭,笃信基督,但是,他不认同奴隶制,并不把他的黑人厨师视为奴隶。他的理想,就是希望南方自立,同时也不要奴隶制度(事实上,南北战争后期南方也确实出现了比较强的废奴倾向,组建了黑人连队,可惜晚了)。他在这个片子里面,就是个完美男人的形象,有气概,有本事(打仗打得好),也爱家庭(虽说因为战事紧急就回过一次家,只见了出生不久的女儿一面),但是太完美,往往让我觉得不真实,太高大全了。
所以我倒是更喜欢张伯伦上校一点。
张伯伦上校,本是缅因州一个大学的教授,因为无法回答学生提出的自由先于法律和规则的问题而很纠结,最后参加了军队,参军之前有很长一段和他老婆的对话,他的老婆觉得张伯伦是想成名想拿勋章想疯了,但是张伯伦却觉得他自己是对的,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林肯发布《废奴宣言》以后,北军中也有很多人受不了他们“为了解放黑鬼而战”开了小差,而张伯伦却说道,一个国家里有几十万人没有政治权利,这不正常——他终于回答了那个学生的问题。
南北战争是由废奴的问题引起的,但是促使人们参战的原因,却多种多样,像南北双方爱尔兰步兵团的那场对战,南军的爱尔兰人就感慨道,难道我们在北方的同胞居然不吸取教训,从英国人那里逃离以后,居然又在这里对抗南方独立的自由权利?殊不知,北方的爱尔兰人参战,也和南军很多人差不多,养家糊口。到了战后,南军只余痛哭,同室操戈之苦,怕是远胜于一些光鲜的教条。
南方与北方的战争,打的原因只有一个,参战原因却多种多样,这仗,打的有点糊涂,不变的,只有一点感情吧,就像那个圣诞节里,北军士兵送给南军卷烟,南军士兵送给北军士兵咖啡那样。使我想起: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4 ) 要联邦还是要邦联
美国电影由盛及衰符合事物发展的阶段规律。但鉴于美国的国体制度比较自由开放,因此在烂片林立的山头中,总能找到一片两片青青的草哇。
我对美国内战的了解均源于高中历史课本,中学历史课本自然装逼了得。不告诉大家真相,只告诉大家意义,意义还是自己想当然的。看了《Gods and Generals》大概才知,美国内战基本上是在佛吉尼亚进行的,战争的目的是要联邦还是要邦联。
学过中学历史课的人都知道,美国内战的原因是因《汤姆叔叔的小屋》而起。而剧中影片告诉我们的是,这不是一场有关正义的战争,而是一场有关公平的战争。也就是说,美国中央政府与佛吉尼亚地方政府为了争权,本着公平的原则,在战场上进行了一场残酷的比赛。而废奴运动只不过是北方政府给比赛贴上的标签。当然南方政府贴的标签则是自由。所以从形式上来看,这场比赛被称作“人类权力和自由意志”之战。
受中国教育荼毒多年,对美国内战我总是同情北方的。一是肯为别人的权利而牺牲生命的人是令人尊敬的,其次北方接二连三的惨败。看了影片后,我转而同情南方了。这支穿着破衣烂衫,住不起帐篷,甚至连红薯汤都喝不起的军队,面对装备精良的北方军队,同样的视死如归,慷慨杀敌。而北方军队虽然也英勇异常,但北方的将领就跟他们的主子(大银行家、大工业家)一样,浑身上下散发着贪婪的气息。相比之下,南方军队的将领,表现出高贵的修养和严谨的品质。所以要对比李将军和胡可哪个更符合好将军的标准,这票毫不犹豫投给了李。
另外通过观察南北“石墙将军”杰克逊与张伯伦,我发现一个优秀的人物,他在平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中,都能扎实的表现出自己的优秀来。因此,如果你发现一个惯于巧言令色,或者牢骚满腹的人出现在你的身边,那一定要小心,这种人多是没什么值得骄傲的宝贵品质可供你学习和效仿的,而且这些人多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人。
5 ) 为什么我们要来干涉你们的自由?
美国内战三部曲,时间顺序上是第一部,主讲了开战到盖茨堡战役之前,尤其细致描写了南方军传奇将军石墙杰克逊。
北方军传奇上校张伯伦解释了南方军人的疑问:为什么我们不能井水不犯河水?为什么我们不能自由的生活?我们必须捍卫我们的权利。 张伯伦这么说:那些声称要保护自己自由的社会体系,却在否认他人的自由。我们无法在自己的国家再忍受一群人对另一群人的压迫。军队是种强大的力量,他的全部目的,就是统治别人,因为这种力量太过巨大,所以他绝对不能被轻率或鲁莽的利用。
6 ) 《众神与将军》讲述南北战争不一样的故事
首先我先说明一下南北战争的背景,南北战争只是一场利益与权力的纷争,北方工业发达,想有更多棉花原材料加工出口来赚取更多利益,而南方的棉花生产利益最大化就是用人工来种植。只是解放黑奴让这个战争出名,南北谁都可以发表解放黑奴的宣言来得到大量的军队和国际救援,无论是南方北方的资本家或农场主,都有黑奴的存在,比如北方酗酒鬼格兰特家里还畜养黑奴,南方老绅士战争前就已经让自己家里的黑奴得到自由身,从电影中也能看出。北方之所以发表解放黑奴的宣言是因为被南方痛扁后为争夺民心的举动。南方也可以,只是胜利的喜悦没有注意到这点。南方开的第一枪是在自己的领土上赶走占据自己领土的北方驻军,南方是在维护自己的权益,要是你说南北战争的罪魁祸首是谁,林肯才是罪人。
我个人观点认为人不要以过于偏激的想法来看待事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每个人要是互不打扰,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分歧。南方有错,北方也有错,北方赢了,所以北方可以书写这段历史,贬低自己的对手。这个电影讲述的是个人的故事,而不是南北双方的政治。
石墙杰克逊和罗伯特·爱德华·李的家乡就是在弗吉尼亚州,他们不是奴隶制度的拥护者,当他们的家乡受到北方威胁伤害时,他们爱自己的家乡,我们也一样,要维护自己的家乡的利益。电影开头就说了罗伯特·爱德华·李在北方可以升为陆军总司令最高指挥官了,可他不想要为敌人一起战斗去伤害自己的家乡,抛开了权力,毅然决定保卫弗吉尼亚州自己的家乡。换位思考一下,要是我们,我们有良心,我们也会这么去做。
我个人认为,这个电影并不是在抹黑北方,倾向南方,这个电影是在向我们陈述一件英雄的辉煌人生,一位热爱自己的国家,对家乡的忠诚,对信仰的虔诚,对自己的部下的关心,对家人有着深厚的感情,对待黑人一视同仁,没有偏见之意,对孩子的喜爱……
以上是我对南北战争的看法,我并不是南方狂热分子,每个人都有错,每个人都有罪,我们不能只看重一个观点,排斥他人的意见,说话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这样你才能真正感受到“家乡”这份特殊情感。
非常好,制作及演艺都堪称精良。仅片中展示的当今美国人对内战的历史观一项就绝对值得每个中国人好好思索。
无数的繁星,都属于同一个夜空,同一个家乡
很美国的一部电影,我完全无法受到感触,因为我太不美国了。要是换成山东和广东对峙我就一下子秒懂了。地名不懂,人名不懂,习俗也不懂。不可否认电影拍得不错,但是不是我们能欣赏的那种。最近看的最用脑子打仗的了,石墙杰克逊死的真戏剧,也不知道这片子相对于历史改编了多少。
鸿篇巨制。南北爱尔兰军相互厮杀那刻很震撼人心。
太长了。
一场人间的争斗,居然并没有黑人的种种,这种显著的回避和对双方美化的描写,让我很难信服。没有烧杀抢掠,没有黑人的命运流转和普通人的生死,实在让我无法客观的评价这些将军和众神。美国人一贯把自己之于战争刻画得悲天悯人,上帝视角,但你不扒开战争背后真正的利益诉求和动机,拍什么将军,拍什么神也只是花架子。
第一次阻击北军南下的时候 史密斯上尉问杰克逊将军为什么面对枪林弹雨呼啸而过依旧那么冷静 杰克逊将军回答 既然上帝已注定我的死期 我又何必在意 不管何时死期来临 我都已做好准备 每个人都应该这样活着 这样 所有人都是同样勇敢了
美国南北战争影片,比较冗长。
每一个阵营都有高尚的灵魂。南方不仅仅只有3k党和滥用私刑的乡巴佬。
实在太庸长,看不下去。
219分钟版,初以为是美式主旋律,后面发现居然不站北方,战斗场面的调度值得学习。本系列三部曲,可惜没能撑到拍出第三部,可能是这部太亏钱被砍了吧,不知道有生之年能不能拍完,总觉得挖坑没填完让人好难受啊。但愿2023年导演你能填完坑。
"They carried the same bible,they believed in the same God!"
人物众多,情节跳跃,地点事件切换快速,对美国内战没有一点了解的人看了是一头雾水;而影片时间线战略方向混乱不堪,部分细节又与史实不符,了解的人又觉得电影与小说、史传相比实在太劣。。。只好看看战斗场面就罢。
複習一遍南北戰爭,將軍絕對是個讓人羨慕的苦差事!看一部近四个小时的电影需要的更多是体力和耐心。
虽然说是在《葛底士堡》上映10年之后拍摄的,但总体精彩程度却实在是退步了,充斥着太多宗教和说教的成分,恐怕连上帝也会听得耳朵起老茧了,更别说是观众了。好在为时不多的战争场面还算过得去,只要忽略几处虚假的CG。
280min的加长版 只挑了军事相关的内容 对排队枪毙的表现还不错 7分
极致的美术,雾气氤氲的南方,石墙杰克逊为主,李将军为辅,弗雷德里克堡一战拍得太棒
较十年前的葛底斯堡出色一些,可惜的是说教的味道太重了……动不动就来一段引用,来一段演说,来一段感慨,来一段抒情……
219m。比盖茨堡画面精良很多,除了对战争描写加入更多后方家庭元素,圣诞夜停线双方士兵友好相处,南方妹子对北方士兵心生怜悯都凸显战争中的温情和对和平的向往。两部都把军人描写的非常感性,尤其本部似乎更加多愁善感了一些。南北战争原来是弗吉尼亚要独立?祖国对家乡的侵略?黑奴解放是噱头?历史真是婊子,任人装扮啊!
南北战争题材全景式片子貌似就这部和葛底斯堡,值得推荐。这部从州权和联邦权力博弈的角度解读,且更偏向于南方视角,比较新颖。不知道真实历史将军的表现,感觉排队枪毙指挥官的危险程度是挺高的。因此能够在战争中镇定自若的指挥应该确实需要像影片里通过“上帝”对理想的坚信以及对死亡的置之度外。虽然不用非要通过上战场磨砺心智,但承认看轻自己随时会死的现实,看重人生的经历、过程、重视并珍惜当下的态度值得借鉴和学习。280分钟除了戏剧演员的戏份突兀以及杰克逊去世的戏份冗长外,对于奴隶制,州权联邦权的思考,以及内战导致的骨肉相残的痛苦通过平淡蕴含着的冲击的方式展现还是充分的。闷屋子里没人说话太久,心里状态不好,导致一天能看完的用了三天,以后恐怕很难一口气看这么久的电影。希望能拍出原著小说的最后一部,有始有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