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光明中的两个瞎子与黑暗中的瞎子不是瞎子
我之所以对这部电影情有独钟,不是没有发现其中的问题,而是因为这部电影实在太精彩,每一个画面都好看。当然在看的同时会发现这部电影的许多漏洞,特别是小女孩为什么不去报警。但是因为这部戏中最精彩的部分,即黑暗中的相互较劲可说是挑战观众的极限,挑战电影本身,是否能够允许电影在一片黑暗中展开情节?这一幕带来的紧张感与刺激性为最近一段时间观影以来所未有(我记得另一部完全看不见的状况之下展开的影片是安东尼奥尼的《一个女子的身份证明》,完全在浓雾中展开情节,任凭观众自由思考,这样的电影中的“留白”有特殊的魅力)。所以,我想要想一个办法将本片中的黑暗时间延长。另外还想加一段,两个瞎子的在光明中的对决。
首先,对于这部电影黑暗画面的一个质疑是,为什么赫本留下了最后一盏灯,这其实很好解释,因为她需要维持屋内的景象仍是正常的假象,所以需要留下一盏灯诱敌深入。
此刻的苏西有两重优势:第一她的显影液,我不知道它的作用,但是完全可以将之处理为能致人眼盲的毒物。第二个筹码,黑暗中她因原本就是盲人而具有优势。这里完全可以加一点,就是苏西本人就可以杀人,她可以隐藏一把刀子在身上。
这里原本情节设计有一个错误,就是苏西只想逃出去,其实这不可能,因为她如果没有杀人,逃出去很容易被抓,根本没有意义,所以,苏西必须杀死对手。
本片中首先落入赫本黑暗陷阱的是麦克,片中原本的设计是麦克放了苏西,其实这一点大可不必,苏西完全可以在后来与这二人分别搏斗,而不是让小黑镜杀了麦克。剧本可以设计成苏西原本预知有两个敌人要对付,于是有了两手准备。
苏西可以首先对付麦克时,就用显影液让麦克成为瞎子,这样的话,苏西就能够通过麦克痛苦的呻吟声,用刀子插入他呻吟的口中。
然后再在小黑镜进来的时候用相同的手法操作,但是因为小黑镜带着眼镜,所以成功躲避掉苏西希望致他于盲的策划。到了这时,苏西再敲碎最后一盏灯,再次成为优势者。但是这里又与第一次杀麦克时不同,因为此时苏西并不能确定麦克的方位,所以这时,苏西不能用刀子杀人,这里苏西可以用一个受到质疑的情节,汽油。原本影片的设计中,一个值得质疑的地方在于,为什么小黑镜要用汽油来恐吓苏西。这里可以改成,在黑暗中,可以是由她自己来遍地去浇汽油,包括浇在小黑镜身上,再用最能牵动人心的火柴,她要烧死小黑镜再逃出去。
这里的情节可以演变成,苏西数度点燃火柴恐吓小黑镜并走到门边,在此同时,小黑镜借住火柴光,打开了冰箱门,然后借助灯光,反过来抓住了苏西。
最后,再经过最后的杀人戏码,然后在黑暗中,坏人伏法就好了。
2 ) 引发关于“弱智情节”的讨论
在互联网上,人们关于此片的热议不是由于银幕女神奥黛丽·赫本的精彩表演,而是影评家罗杰·艾伯特给它打了零分。零分似乎源于影评中所提到的“弱智情节”。艾伯特给予这一概念的定义是:“情节发展严重依存于角色的愚蠢行为。当面对一些依靠常识便可轻松摆脱的困境时,这些角色往往选择愚蠢的方式。而一旦他们依靠了常识,问题解决了,电影也就早早结束了”。而对于本片,艾伯特曾三次质问“她为什么不锁门?!”当然,此问题已通过IMDB的网友们激辩得出了结论:苏茜也可以不锁门。但令人遗憾的是本片中的“弱智情节”并非只有苏茜是否锁了门,禁不起推敲的地方依然俯拾即是。
褒贬之前,首先必须肯定编导为女主人公后面的孤立无援的险境所做的铺垫。影片一开始通过苏茜与住在顶楼的青年人寒暄告诉观众,对方要外出去度假。同时,吝啬的房东由于不想替房客修理冰箱也几乎从不上门造访。随后在暗房中萨姆告诉妻子他整个下午都要去阿斯波利公园拍照。于是整栋楼里与苏茜为伴的就只剩下了那个戴眼镜的小女孩格劳莉亚。
但问题也恰恰因这个小女孩而起。苏茜借助格劳莉亚发现停在屋外的并不是警车,马上意识到了迫近的危险。可奇怪地是她没有让格劳莉亚去楼上打电话报警,而是颇费周折地用电话铃声警告她?警告一个什么都看不见的盲人又能如何?最终不是还得选择报警?没错!当迈克也在二遍铃声下露馅之后,女人终于决定拿起电话求助警方。可为时已晚,坏蛋已经进了屋。好在苏茜急中生智编出一套说辞将三人诓去丈夫的照相馆。而对方也不是省油灯,罗特临走前切断了屋内的电话线……这段情节的问题是,当时坏蛋们已撕破了伪装,大可不必搞什么温良恭俭让。他们只要留守一人坐在屋里看住苏茜便万无一失。可那位胖子却偏偏像天朝戴箍的街道大妈式的站到了楼门外!于是,苏茜又有了调派格劳莉亚的可乘之机。只不过小女孩的任务比胖子的行径还令人费解:她依然没有上楼回家打电话报警,更不是直接去警察局求援,而是要去车站与苏茜的丈夫汇合?!
结尾高潮部分的构思虽牢牢抓住了盲人在对敌斗争时唯一的优势所在,但具体实现过程中却遇到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观众!苏茜发现电话线被切断后先是无比绝望的抽泣,随后便想到了退敌高招:破坏走廊和屋内所有的照明设备!可奇怪的是最终里屋的一盏灯却“幸免于难”。为什么会这样?是苏茜出于紧张而忘了那盏灯的存在?……照我来看孤灯与剧中人根本毫无关系,它完全是受限于电影特性而不得以所为之。道理很简单,一片漆黑固然符合叙事的真实性,但却使得摄影师失去了所有光源!其结果自然就是不仅影片中坏蛋,就连银幕外的观众也什么都看不见!在这种情况下,影片编导不得以只能选择牺牲真实性。
而这样的妥协依然在继续。罗特先生的逼供方式被有些古怪地设计为:用汽油。在没有找到娃娃的情况下,就以烧房子作威胁无论如何不能算明智之举。所以只能理解为这是在为之后发生的苏茜渴望黑暗却不断划着火柴的矛盾行为进行铺垫。而划着火柴的目的,与其说是女主人公在喝阻罗特力求自保,倒不如说是为了使观众通过间歇性的光亮了解银幕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打开冰箱门是本片中为数不多的既出乎意料之外也合乎情理之中的巧妙构思。但冰箱的光亮在彻底解决观众观影问题的同时,也把影片编导逼到了江郎才尽的地步。因为它使优势的天平过于向坏蛋一方倾斜,以至他们再也想不出以何种新奇合理的手段使柔弱盲女苏茜反败为胜。所以就只能投机取巧地让那一刀扎了下去……
本片给我们的启示是,到底什么样的惊悚题材电影才能够脱离所谓的情节漏洞而归于好电影的范畴呢?如果说韩国新片《追踪者》尚可以其深刻的社会批判意识而被堂而皇之借口为“不比拘泥于细节”的话,那《盲女惊魂》这部纯粹的好莱坞类型商业影片,又靠什么能够在imdb上获得近8的高分呢?
BTW:
1、盲人到底是该像《导盲犬小Q》中父亲那样习惯性地带着墨镜,还是有相当比例的人像《女人香》中的上校和本片中的苏茜一样“睁大双眼”?本人一直很不厚道地认为,不带眼镜只是在炫耀演员的演技。因为带着眼镜的演员是没法得OSCAR奖的!
2、最近再去艾伯特的网站,发现零分已经消失了。现在是:三星半……
3 ) The Best Audrey Hepburn Movie, Yet the Least Known.
According to Mr. Burke, the best Audrey Hepburn movie, yet the least known. In deed, it is a great portrayal of a blind lady by Hepburn. I love the suspense throughout the movie, set at the very beginning by the hanging corpse on the closet wall, like a real size doll, being ignored by Suzie as she takes out her scarf. I love the progression of horror built throughout the movie, from the double phone ring to that make-you-jump (literarily) scene. No blood involved, yet it makes you tremble! I love even more the humor of Gloria, make you laugh at the most intense moments.” I hope every day is like this.”
CAUTION: Do Note watch this alone! You need someone's arm to grab on to after that jump!
4 ) 不合逻辑的好看电影
作为一部悬疑片,本电影并不能算很合逻辑,除了有网友一一列举的疑点之外,即使是最基本的,让人一目了然的报警问题都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也许编剧惯于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只为突出奥黛丽·赫本的演技,然而就如他所预料的,此片虽然不合逻辑,却成了赫本演技派电影的代表作。相信这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因此,本人得出的结论是,这是一部好电影,它的好在于演员的选择和突出的表演技巧。当然这种好却因剧情发展的荒谬性失色不少。但我们若要求一部60年代的好莱坞商业片十全十美,是不是太过分了呢?
如有人想反驳我的观点,就先把这些荒谬点看一看,此兄真是一语中的啊~~
http://www.douban.com/review/1487566/ 5 ) "她如此美丽,本不必如此智慧;她如此智慧,本不必如此美丽"
"她如此美丽,本不必如此智慧;她如此智慧,本不必如此美丽"
忘记是谁说的了...感觉这句子,石破天惊...
看过的赫本影片里面,演技最棒的一部,对于非专长角色,赫本表现的非常到位;看得我是心惊胆战,急得不得了,呼,惊了一场阿。
感觉她的电影里,《罗马假日》《蒂凡尼早餐》《等到天黑》《修女传》是不会令你有遗憾的片子,不说回味无穷,也能算是意犹未尽的... 相对,《巴黎假期》真的如赫本自己所说“拍片过程很快乐;但结果是自己最差的一部”。
面对自己的演技,她还是相当客观的。惹人爱的,就是高于她本人美丽的人格魅力!
6 ) 完美演技弥补一切
我承认,不管我多喜欢这部电影,这部电影确实有好几处情节不合逻辑。但我得说,作为一部惊悚片,它真的吓到我了。作为一部类型片,它最大限度的达到了这种类型片想要达到的效果,这不就足够了吗?
电影的镜头运用和配乐是相当出色的,非常完美的烘托了电影的惊悚效果。剧情环环相扣且情节紧凑,让人感觉惊险刺激。我不认为有部分情节不合逻辑是很大的问题,因为一众演员的完美表演很好的弥补了以上这个缺点。先说说一众反派的演出,Jack Weston扮演的“巡官Carlino”在电影中展现出来的外在形象和内在气质都让观众认定是个“凶狠的坏蛋”,喜欢耍点自以为是的小聪明,是个色厉内荏的家伙。其在电影中很好的担当了“绿叶”的角色。Alan Arkin在电影中扮演的的Roat让人毛骨悚然(不知道电影中坏人爱带墨镜是不是那时开始的。)他让你在银幕外似乎也感受到他那种变态狂,虐待狂的气质。表演真是足够完美!Richard Crenna扮演的“Mike",在电影中的表演和Alan Arkin相映成趣,颇得“方法派”的神韵,在电影中扮演的坏蛋内敛而不露声色,而正是这种不露声色,更使观众为我们的Audrey Hepburn捏一把汗。最后来说说Audrey Hepburn,当时的Hepburn已经38岁,皱纹已经爬上了她的额头,让人感叹岁月的无情。但她优雅无比的气质却始终不变,演技却修炼的更为纯熟。试问一句,有动人的美貌,有优雅无比的气质,再加上纯熟的演技,这样的Hepburn还有哪个女人能与之相比?!她在电影中得知Mike也是坏蛋后的那一声惨叫,真叫得让人撕心裂肺!这也是她在电影中完美演技的一次集中体现!
其实,我更喜欢电影中一些小细节的设置,电影开头Lisa所带的娃娃和Lisa的脸有几分相似,这可能因为Lisa的扮演者Samantha Jones本身长相就有点酷似洋娃娃吧,因为当后来Alan Arkin在衣橱里发现Lisa的尸体时,我还以为是一个洋娃娃。(也因此把我吓到了)当电影开始不久,两方坏蛋对峙时,“巡官Carlino”拿着照相机三脚架当做武器,Mike拿椅子和照相机套子作为武器,真是”天下之物皆兵器!”一群多么凶狠的家伙啊!电影悬念陡然升了几级!当然,最应该被提及的镜头是结尾处躺在地上已经中刀的Roat对Susy的忽然一跃了,我着实被吓得不轻,相信每个看过这部电影的人看到这个镜头时都被吓到了,真可以算得上影史上的著名一跃了!
抛开弱智情节,还是很能抓人的商业片。
虽然赫本很美,Alan大爷的激萌严重影响了我的价值观!
老爷子艾伦·阿金当年居然这么bt和邪魔至极啊......
对于赫本的电影本来免疫力就低,还是我喜欢的悬疑。
CCTV6佳片有约,国配,渐入佳境,致敬希胖&麦格芬,以弱胜强的惊悚故事(甚至有了《异形》的意味)——真讽刺,对于正常人来说必不可少的光明,于盲人而言却是绝境中生存下去的阻碍,只有熄灭了所有灯光,罪犯与被侵犯者(男人与女人)才是真正意义上势均力敌的(结尾让人想起《沉默的羔羊》)。影片舞台剧之感浓厚,盲人的心理描绘地很成功,他(她)们对危险世界的不确定性,孤独无助惊慌失措都表现得淋漓尽致……赫本再也不是《罗马假日》里那个少不更事的公主了,她藉由此片完成了一场惊艳蜕变,以后再也无人敢怀疑她的演技了。而阿金饰演的BT连环杀人狂也让人难忘(谁能想到他就是《阳光小美女》里老不正经的爷爷呢),尽管最后黑吃黑,但男二坏蛋与盲女之间隐约的惺惺相惜也颇值得玩味,尤其是那句“你是个好人”,可见其良知未泯人性尚存。
半夜看的,吓S人了。
4.5果然是诺特的味道,和他为希区柯克写的那些剧本异曲同工,一个关键的物件,双方都知道它的一部分信息,比如说盲女知道娃娃在哪里,而罪犯知道它究竟有多重要,在斗智斗勇和试探之中矛盾一步步激化着,而未知的恐惧对于盲女来说是心理的巨大危机,在电影中光影的使用让观众和盲女角色互换,我们对她的恐惧感同身受,场景的高度集中,让调度变得困难,但精彩的细节可以弥补,空间的纵深感也突显出来,摄影师是看见的象征,盲女看不到,却能最终终结这场阴谋你,这是诺特在剧本中埋伏的主题,黑暗中找到真相,对罪恶的视而不见,反讽的感觉扑面而来,赫本的大眼睛却是失明的符号,非常能体现某种反差感,包括她最后的勇敢对抗,这种突破的表演也让她最后一次得到了奥斯卡影后的提名
妈呀,阳光小美女他爷爷也可以这么凶悍。。。
note:很精彩,相當厲害的室內驚悚劇,用看見/看不見,光和黑暗做了很漂亮的密室驚悚,也是第一次覺得奧黛麗赫本沒有那麼花瓶了。
赫本也能演惊悚剧
Audrey Hepburn Richard Crenna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BWkUczsNju0/
纯感官意义上的好看,剧本不能深究,前戏铺垫也蛮长,但是节奏真的不错。完全室内剧的调度,在逼仄狭小的空间内展开剧情,算是物尽其用张弛有度,不理会故事漏洞,紧张感是够的,后二十分钟的惊悚感也还行,整体还是比较抓人的。小赫本的盲女演得很让人信服,就算单看她也能撑完全片,男角们的发挥也都挺好。当做消遣看看是非常合适的
引人入胜的室内剧,根据话剧改编,每个角色性格鲜明,功能明确,房间里物品像成龙的功夫片一样都是有用的道具。赫本的表演总是像一个在书店给小朋友讲故事的阿姨,通常情况下我不是很介意,因为她人美心善,但本片最后高潮时有点出戏。Mr.Roat披着羊皮的狼的坏笑好像奇爱博士,坏得透着那么点喜感,非一般演员能做到。扮演者Alan Arkin最近在《小黄人2》中给Wild Knuckles配音,改邪归正的坏老头倒真适合他。小女孩Gloria角色设计得很好,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人物,又不那么突兀,人设上还有一次反转,讨喜。全片最废柴的就是丈夫,引祸到家,上的不是他的身,却是妻子,最后还不赶紧跑上去拥抱人家,反让吓得魂不附体的盲妻走向他,何必呢?捉急。灯泡打碎在地总以为还有什么作用,比如脚步声、扎脚之类的……🤢
不能细想的电影,单是Gloria这人物在赫本角色要求下做出的行动就非常奇怪。观赏度佳,最后十分钟不寒而栗。赫本演得还是难以信服,有些许浮夸
大銀幕看是步步驚心, 阿倫先生在演可愛爺爺前竟是這樣恨角色, 卻也很傻......對女神這樣不怕被恨....李察先生則延續不久前看的法國經典 鐵血神探 (THE COP)中的溫柔, 風度翩翩....最後一下, 阿倫先生一手抓住女神的腳, 全場女士同時尖叫!! 蔚為奇觀......
别说,这部电影还真考验Hepburn的演技,就是铺垫过长+不少逻辑问题,自己家别人能随便进出,反派居然囧到用汽油来威胁……不过最后20分钟很精彩,诸多小起伏。Alan Arkin难得演反派,片尾化妆演员表那段让我想起了《云图》
Audrey's performance well deserves the Oscar nomination.
①场景简单,但剧情特别有张力,甚至比女主角的声名还要精彩,这是一个与印象完全不一样的赫本②一个羸弱的盲女凭借智慧化险为夷并战胜三个歹徒,不合理的设定,却有着合理的呈现③心思缜密,性格坚韧,行为果决,令人为之击节④HYPO作为定影剂,对皮肤有弱腐蚀性,对呼吸道有弱刺激性,并不具备很强的杀伤力
逻辑很问题,剧本很软弱,表演很精彩,狗男人以为弱女是铁人,狗警察总在最后一刻才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