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色块切换皮肤

    天使与魔鬼2009

    悬疑片美国,意大利2009

    主演:汤姆·汉克斯  伊万·麦克格雷格  阿耶莱特·祖里尔  斯特兰·斯卡斯加德  皮耶尔弗兰切斯科·法维诺  尼古拉·雷·卡斯  阿明·缪勒-斯塔尔  托尔·林德哈特  大卫·帕斯奎斯  科西莫·福斯科  维克多·埃菲尔  科特·罗文斯  鲍勃·耶基斯  

    导演:朗·霍华德

    播放地址

    猜你喜欢

     剧照

    天使与魔鬼2009 剧照 NO.1天使与魔鬼2009 剧照 NO.2天使与魔鬼2009 剧照 NO.3天使与魔鬼2009 剧照 NO.4天使与魔鬼2009 剧照 NO.5天使与魔鬼2009 剧照 NO.6天使与魔鬼2009 剧照 NO.13天使与魔鬼2009 剧照 NO.14天使与魔鬼2009 剧照 NO.15天使与魔鬼2009 剧照 NO.16天使与魔鬼2009 剧照 NO.17天使与魔鬼2009 剧照 NO.18天使与魔鬼2009 剧照 NO.19天使与魔鬼2009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1 12:42

    详细剧情

    本片根据美国畅销作家丹?布朗的同名小说改编。欧洲核子中心的科学家维多利亚?维特勒(阿耶莱特?祖瑞尔 Ayelet Zurer 饰)与父亲在高速粒子对撞机实验中收集到了反物质,却发现父亲遇害,尸体胸口被烙“光照派”符号,高爆炸性的反物质被偷走,出现在正待选新教皇的罗马梵蒂冈,威胁天主教廷及整个罗马的安危。于此同时,四位主要教皇候选人的红衣主教神秘失踪。在教皇内侍(伊万?麦克格雷格 Ewan McGregor 饰)的授意下,哈佛大学的符号学专家罗伯特?兰登教授和维多利亚都被请到梵蒂冈协助罗马警察开展搜寻行动。兰登说服罗马总探员奥利维迪(皮耶法兰西斯柯?法维诺Pierfrancesco Favino 饰)依照“土、气、火、水”的提示在罗马的名胜教堂间与“光照派”展开了时间战……

     长篇影评

     1 ) 原来我始终是个花痴

    从前看原著的时候,就觉得《天使与魔鬼》会比《达芬奇密码》更扣人心弦更适宜拍成电影。《达芬奇密码》上映的时候,我们在大学的礼堂里看的枪版。记得那时骂声一片,没看过原著的人都一头雾水不明所以,我则觉得整部电影在“普及艺术史宗教史及密码学”等方面举步维艰,踉踉跄跄进行到结束。本来么,短短两小时的电影要给接受能力参差不齐的观众一次性交代清楚纵贯几千年的知识,想不枯燥都难。而这同时又要追踪几条线索,展开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还想将其表现得精彩,更是难于应付的。应该说《达》就是缺乏高潮的,在一开始给了观众一记闷棍震了一下,在等待更强冲击的之后两小时,就很憋屈的慌。到现在,我只记得挺着肚子的老汤带着嫩桃般的奥黛丽满世界跑来跑去,只令人想到一个词:疲于奔命。
    而《天使与魔鬼》则不同。虽说仍是要恶补艺术史宗教史,但容量已没那么大了,而且多是众所周知的科学家艺术家;作者本身在著作中就制造了一个个小高潮,比如用隔一个小时杀死一名红衣主教并展现一个神秘的光照派对称烙印这样的桥段来揪住读者的心,揪到最后制造一场来自天上的大爆炸及揭开事件最意想不到的真实面目来彻底释放读者一直悬着的心。可以说,小说本身就充斥商业大片的种种元素与噱头。只要电影避免流于说教和线索的突兀切换,都是会很好看的。
    事实证明,朗•霍华德此次放开手脚拍一部观赏性很强的娱乐大片。科学宗教和艺术的有关背景交代都淡化处理,“知识普及”处于可接受的程度;也并不玩深沉着力探讨科学与宗教孰是孰非的大问题。在视觉和听觉上尽量美化处理,最后的大爆炸在技术上更是表现得很美妙,像是一颗超新星升起,让人印象深刻。而配乐也恰到好处地为本应觉得boring的部分平添了一丝紧凑,使人产生紧张感。如果就悬疑片来说,在事先不知情的情况下,观众没那么容易地猜到结局,但在最后又能让人恍然大悟并且觉得精彩好看,那么就应当是成功的。
    我边上没读过原著的east表示看明白了,只是他觉得没有突出“天使与魔鬼”这二者的含义。而在我看来最大的遗憾在于导演把兰登教授从直升机上跳进台伯河的一段弃之不用了。这本书还是上大学时利用坐火车返乡的无聊时间囫囵吞枣读完的,三四年过去,很多情节都已模糊不清,唯一印象深刻的便是最后兰登教授的这万米一跳,居然还大难不死。当年就把我震到了,可以说我前面的两个小时都在等待这一跳,极想看看导演和老汤怎么表现,可最后眼睁睁地看着伊万只身一人上了直升机,万分地懊恼失望。
    说到这,花痴的毛病上来了,绝对不可以忘了本片最大最大的亮点,那就是伊万!虽然他有一点儿微微发福,但我仍陶醉于那传教服下笔挺的身材(制服诱惑啊~~~),优美的声线以及婉转的英文。伊万在此,我当老汤和美女科学家是透明的,不论外形还是表演。在丹•布朗笔下,反派好像从来都不是十足的恶棍,他们做的坏事动机都足够“政治上正确”,都有强烈的信仰支持着他们完成所有的“事业”。教皇侍从也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爱自己的“父亲”,爱自己的宗教,不惜用极端的手段保护它。而伊万用他坚毅的眼神悠扬的声线把这个令人怜惜的幕后黑手表现得立体十足。尤其最后他突然明白众红衣主教们实际上是已经看穿他的时突然领悟却又不动声色的眼神,以及之后将油浇在自己身上企图自|焚那一幕,那偏执又绝望的眼神喷涌而出,成功奉献了一次魅力漫溢的演出,我花心荡漾地对east说我要哭啦~
    说实话我并不太会欣赏演员们的所谓演技,只有自己直觉的好恶,这与演员的外形有关但也并无太大关系,这应该是一种综合魅力吧。我喜欢年轻一点的汤姆•汉克斯,即便是年轻一点的他也称不上是英俊,但自有一种正气与气势,而现在年长的他,那种气势反倒像随着肚子与眼袋的增长而渐渐消弭了似的,让人心生“廉颇老矣”的疑虑。伊万也并不是最帅的男演员,但在我眼里就是光芒四射,从《猜火车》里的迷失青年,到‘星战’里的绝地武士,到《红磨坊》的潦倒作家,再到《大鱼》里的经历奇特的老爸,还有《哑巴歌手》,《天鹅绒金矿》,还有《黑鹰降临》,《波特小姐》,各种类型的角色,极少叫人失望,光芒照耀几千年。我想,这就是类型演员,这就是天赋异禀,这就是亮眼的星星,这就是天使与魔鬼的结合体~~~ 这部电影,我有很大一颗星,是给伊万的。

     2 ) 最后的爆炸太假了

    按照书上所说,1/4克的反物质,稍微算算就可以知道,爆炸当量是10000吨左右的TNT炸药,大概是半个广岛原子弹,炸掉半个罗马城毫无问题啊。直升飞机所能达到的高度,不过是把地爆变成了空爆,威力只有增强。结果就电影里那点威力,连个蘑菇云都没有,太小儿科了吧。就算湮灭的时候能量都还以伽玛射线的形式存在,没变成热能光能冲击波之类,那当场所有人也会通通被辐射照死。

    据说丹布朗的老婆是个艺术史学家,不是个物理学家,所以写达芬奇密码头头是道,写这个就出了个大漏洞。

     3 ) 比《达芬奇密码》更具观赏性

       相信看过《达芬奇密码》原著的观众在看电影版时虽然能明白剧情背后的来龙去脉,电影未展现的部分等等,但仍然觉得电影版完全没有了小说的精彩和魅力,只剩一个中年男子絮絮叨叨着历史和宗教;而没看过原著的观众更是觉得电影过于臃肿,信息量巨大人物众多导致本来曲折精彩的剧情变得沉闷枯燥。在经过失败的改编之后,Ron Howard拿着这一部《天使与魔鬼》面临着选择,读过原著的观众人数显然不及《达芬奇密码》,那么究竟是讨好他们,还是干脆放开手脚,大力讨好未读过原著的普通观众?
        而我是读过《达芬奇密码》,却未能有机会拜读《天使与魔鬼》的观众之一。电影上映前便一直担心,怕出现大量的理解障碍,看着魅力不再的Tom Hanks在荧幕上唠叨个没完。140分钟的电影结束后,显然我的担心是多余的。这一次,Ron Howard汲取教训,深知无法还原原著的魅力,便索性将它改编成一部悬念迭起,精彩有趣同时又不枯燥的娱乐大片,让这140分钟瞬间即逝。
        

        我给出三颗星,其中第一颗就是给Ron Howard的。在去年奉献了《对话尼克松》,再度提名奥斯卡后,相信没人再质疑Ron Howard称其“江郎才尽”。对于没看过原著的观众来说,要在一大堆历史宗教信息中,能完全感受不到140分钟的漫长是相当困难的(《达芬奇密码》就失败了)。在这部《天使与魔鬼》中,Ron Howard掌控的叙事的节奏虽不能说是完美,但也是在水平之上。四个符号四个教堂四个尸体,简单并紧凑地串连起整部电影的主线,让观众跟着Robert Langdon在罗马和梵蒂冈横冲直撞寻找线索。而随着午夜的接近,剧情一步步推向高潮,这一次,不再是《达芬奇密码》最后的“冷高潮”,在Ron Howard精心营造的气氛下,片尾那场特效戏大场面,情绪煽动一个都不少,绝对够分量被称为高潮。而最后真相的揭露也绝对达到了“意外结局”的水准,比《达芬奇密码》更有看头。
        第二颗星是给一号男配角Ewan McGregor的。他在电影中几乎抢尽了Tom Hanks的所有风头,最有故事的是他,结尾高潮戏的主角也是他,如果戏份再多点都能被称为主角了。全片看下来,Tom Hanks仍然没有更多的发挥空间,只有几场幽默戏比较有趣;而Ewan McGregor才算是整部电影的中心,无论是故事上,还是剧本留给他的表演空间,都超过其他角色。而不负众望的是,Ewan完成得非常不错~
        第三颗星是给配乐大师Hans Zimmer和电影的特效制作团队的。Hans Zimmer的配乐在《达芬奇密码》时就有喧宾夺主的嫌疑,而这一次更是华丽到每一次出现,都会牵走观众的注意力。至于特效,众所周知,由于电影的拍摄遭到梵蒂冈的抵制,不允许剧组进入拍摄,因此片中出现的大量梵蒂冈城内的戏全是搭的布景或者后期的特效制作,最后成品绝对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而最后结尾部分的爆炸戏也很震撼。
     
        
         总的来说,电影版的《天使与魔鬼》虽然最后口碑可能会不及同期上映的STAR TREK,不过比起《达芬奇密码》,它更娱乐更好看,因此仍具有好莱坞式的观赏价值。只是不知道这样的改编,虽然可能有机会赢得普通观众的赞许,到底能不能躲过读过原著的观众的口诛笔伐?
         看过原著的大家说说看法吧~

     4 ) 小说改编电影的成功范例

    当初《达芬奇密码》看电影的时候非常无奈,看着TOM大叔带着美丽漂亮的塔图在伦敦和巴黎打转,唯一有印象的就是最后TOM匍匐在卢浮宫前的金字塔上,还有巴黎上空璀璨的群星。
    所以这次《天使与魔鬼》拍成这样,我必须要给朗.霍华德大叔五颗星赞一赞了。
    当然这本书确实容易拍成电影一些:
    一,宗教知识较为浅显,如果不知道《圣经》里关于“茉大拉的玛丽亚”一段,对于《达芬奇的密码》里寻找圣杯就比较难以理解。
    二,悬念的构造很成功,一开始就是每个小时杀死一个主教,拍起电影来就节奏紧凑,高潮迭起得多,结局的反转也够大,虽然这种科幻悬疑小说的结尾一般都是绝大的反转。
    三,打斗成分较多,从一开始的眼珠,到后来四种不同的杀人方式,再到兰登和杀人凶手的斗志斗勇,最后一场瑰丽的大爆炸了万米高空的一跃,在到火中的自焚,场面处理音效处理加上去,就是一部大片了。而好莱坞向来是精于此道的。
    四,总觉得梵蒂冈的风景比巴黎来得更加神秘一些,涉及许多宗教仪式,看了不免觉得新鲜。听说也就是这个原因在国内被禁了,可见电影分级制度以及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特别是要赞EWAN的,一开始就被那个教皇内侍迷上了,多么精致的一张脸,金发碧眼,束腰的长袍,举手投足间充满了诱惑,恍然觉得他说话迷人的口音似曾相识,再后来一拍脑门,靠,不就是《红磨坊》里那个么。虽然EWAN老了一些,胖了一些,但是少女师奶通吃的魅力还是在的,而且,演技越发进步。你看他在教皇棺材前的哭泣,面对负责选举的主教时候的几次争执,对于权利的渴望和内心对于胜利的自信,对后知道自己阴谋得逞时候略动神色的得意和最后阴谋败露的落荒而逃,他的表情,肢体语言,都是恰如其分的。
    影片最华丽的就是那次反物质的爆炸,那是科学和宗教共同酿造出来的悲剧,因为无论是科学还是宗教,在赋予人类力量的同时,都没有赋予人类操纵这种力量的道德能力。
    当然,比起原著还是有删减的,个人觉得开头和结局的改动最多。比如说开头并没有讲到被杀害的教授胸口被烙上了一个光照派的标志,这样维多利亚的出现就显得有些突兀,光照派这个名词的出现也有些突兀。个人觉得如果加上这个情节,兰登和维多利亚携手共冒险就顺利成章了很多。
    结尾没有说到教皇内侍的身世,他其实是因为原教皇太过相信科学,并且要和欧核机构合作,期望通过演示反物质创造世界而证实《圣经》的第一章《创世纪》才会起了杀心。这一段就没有说出来,使得人们对于教皇内侍为什么这么爱教皇又要杀死教皇而迷惘。如果光理解成他对权力的渴望显然是太低估这本书和这部电影的内涵,对于“天使与魔鬼”的理解就没有那么深入。
    世界充满了矛盾的两面,看完之后无法评论是非。多么吊诡的事情。
    而最后教皇内侍其实是教皇和教皇深爱的女人人工授精生育出来的儿子,这一点其实是科学和宗教相结合的重要情节,没了就显得不太完整。
    科学太年轻,还没有认识到宗教是自己的朋友。
    宗教太年长,还没有认识到科学是自己的朋友。
    不知道是不是可以这么说,但是看看伽利略,牛顿等人在宗教和科学上的挣扎,或许会明白这部电影除了是一部商业片之外,还会有些许发人深省的之处。
    还有的删减就是兰登上了飞机之后,没有借助降落伞的万米一跳,这个情节太扯,删掉正好。TOM的动作戏本来就不是特别好,看到他追踪凶手也就是给几个无奈的侧脸,改成他和维多利亚仰望苍穹洒几滴清泪,似乎又为电影加入了煽情的因素。可惜最后结局没有经典的男女主角接吻的好莱坞大片保留镜头。
    当然,那个轮椅怪人没有出现也是小遗憾。
    当然,这部电影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故事讲圆了,忠于原著又没有拘泥于原著,可见编剧的功力不错。
    喜欢电影最后关于玛丽,约翰,路加的一段话,看过《圣经》的人应该会明白这段话背后的深刻含义。
    听完这句话之后,愈发觉得那个负责选举的主教真的是有做教皇的气场,好吧,这个也算电影版的弱点之一咯。
    总而言之,这部电影作为商业片来看是足够好的,有不功不过,循规蹈矩的男女主角,大放异彩的配角(看到他拿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华丽的罗马风光包括足以乱真的梵蒂冈布景,扣人心弦的情节。
    而看过之后,仔细想想,也还有那么些东西留了下来。

    PS:强烈推荐没看过原著的同学或者看过原著但是不记得讲过什么了的同学去看,不然知道了教皇内侍是坏人,看这部片子就少了很多乐趣,而且知道那些主教们会死得很惨但是还得睁大眼睛看他们怎么死得很惨也是一件很考验心脏的事情。

     5 ) 骂你都是便宜你!

       好好一本精巧悬疑小说生生被拍成了劣质动作片。
        我真的很好奇有多少同学从未看过原著却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看懂了此片。原著小说应该说比《达芬奇的密码》更容易影像化。清晰的线索,精心布置的陷阱,诡异莫测的阴谋,神奇广博的宗教,出乎意料的结局,暴力场面血腥镜头,正派有内涵,反派有魅力,还有智慧与美貌并重的女主角,当初看书时我就想此书若被翻拍成电影指不定就会成为商业片的经典之作。意淫了这么久,我真的没想到,这么巧妙精致的悬疑经典竟然会被改的如此面目全非?
        重点提几处让人莫名其妙兼爆笑异常的地方和原著做个对比:
        1.电影开篇没多久在一处没看明白什么地方的实验室,巨多人在搞一个看起来很牛逼的实验,此段特效看起来还是相当唬人,但是紧接着让人匪夷所思的一幕出现了,这边厢一群科学家刚成功研制出神秘物质,那边厢负责观察实验结果的老头就遭到杀害,眼珠子也被抠出来做了门钥匙。此段真的让我惊诧莫名,在一个重大科学实验中,一名化妆成维修工之类的闲杂人等就这么轻易的混进本应该高度戒备的核心区域轻易杀人盗物然后从容离开?就在观众被绕的云里雾里的时候,镜头一转,超级教授兰登芙蓉出浴,在公共游泳池中被明白告知四位教皇候选人遭到绑架,消失几百年的光照派对天主教发出威胁标志,霎那之间,掉人胃口的悬疑气氛消失的一干二净。
        再看原著,兰登乘坐时速15马赫的飞机抵达位于瑞士的欧核中心,被总指挥告知负责一项神秘研究的主要负责人遭到杀害,胸口被烙上了光照派标记,这也是为什么兰登会被卷入此事的主要原因。接着女猪出现,一行人在调查科学家死因时发现秘密研究成果被盗取,大家开始初步怀疑是熟人作案。紧接着神秘物在梵蒂冈被发现,女猪和兰登赴梵蒂冈做进一步调查时遭遇教皇候选人被绑架事件。此时教皇之死,神秘失窃物,教皇候选人失踪被紧密的衔接起来,而观众的心也彻底陷入作者编织的大网之中。
         由此可见电影开篇就尽失原著中连环相扣的悬疑精髓,并且出现了一个非常之失败而且多余的镜头,容后在表。
        2.电影中超级教授兰登做着直升飞机也嗖的一下到达梵蒂冈,并且遇到之前参与神秘实验中的女科学家维多利亚,得知梵蒂冈此时又遭遇了名为反物质的超级炸弹威胁。为了节省时间,导演此处开始对影片进行强制快进:兰登和维多利亚不费吹灰之力就说服梵蒂冈警卫队长通过教皇内侍批准进入了从不对外人开放的梵蒂冈图书馆查找被绑候选教皇和反物质被藏匿在何处的线索,紧接着女猪犹如神助在两秒钟之内帮助兰登找到线索并且率领卫队迅速向第一案发现场开拔。
        再看原著,兰登和维多利亚到达梵蒂冈之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向护卫队长和观众解释反物质的巨大威力,结果被误解以致关禁闭,千辛万苦见到教皇内侍得以进入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期间兰登向女猪和观众详细解释了光照派的来源和与天主教之间的恩怨,在书进展到三分之一左右时兰登找到第一个线索,开始营救被绑主教。
        如果说电影限于时间和节奏问题而不能把所有的问题进行详细解释以至于观众在一片迷茫和混乱中跟着体力过人的兰登满罗马城乱窜,我只能说把悬疑片做成这样只能证明导演的失败与无能。几个关键点:科学家之死,女猪的身份,教皇内侍的来历,光照派的起源,是前半段剧情的重大线索和后半段的关键转折,而导演宁可把时间浪费在罗马狭窄街道中里不怎么精彩的飚车镜头上也不愿意腾出几十秒做一个简略的交代。
        3.电影中段开始超级教授就在罗马的大街小巷中狂奔,把整个剧情奔得支离破碎七零八落。影片对兰登的推理没有浪费过多的笔墨,更没有对这些推理对以后的剧情发展乃至结局的影响给出任何解释,大部分时间我们就是跟随着兰登狂奔乱跑疲于奔命,而对于影片中整个阴谋和故事发展毫无头绪。更为可笑的就是从第二次解救主教开始,杀手同志就即帅且酷的干掉了一票又一票的警卫和警察而没有在城中引起任何反响。而更更可笑的就是连路人甲乙丙丁都能毫不留情干掉的冷血酷帅杀手竟然在最后关头就因为兰登和维多利亚是主角而放过他们,OMG,上帝在这一刻终于神奇般的显灵了。
        再看原著,小说中着墨最多的地方应该就在于兰登对光照派标志的推理上,随着这些推理主教一个一个被发现,而观众也对光照派的阴谋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渐渐发现前半段埋下的伏笔开始显露。并且在影片中大部分时间兰登属于孤军作战,而杀手同志也低调的干净利落。
        小说中整个剧情的行进紧张异常但是井然有序,线索脉络在兰登四处查访中渐渐清晰,并且每个人物隐藏的的一面开始渐渐显现,很多时候我可以随着兰登一起思考。反观电影,完全是动作片套路,兰登一路逃窜,杀手搞得血流成河,很多时候我只是感觉荧幕上一群人或者两个人从东跑到西从南奔到北,从地上一直奔到地下,如果没看过原著,我真的很难想象自己能够理解为啥这帮人跟得了多动症似的没个消停。
        4.电影中很多人花痴的帅哥伊万是让我深感痛惜的一个角色。本来教皇内侍这个角色演好了很有可能成为媲美汉尼拔教授永垂影史的超级大反派。然而,这么一个华丽丽的隐藏大BOSS就在导演和编剧的联手毁灭下变成一个表情古怪行为异常的脑残儿童。伊万在帅也不可能在说着弱智台词屁话连篇的时候还是那么的优雅,在帅也不可能扭曲表情故作阴险或者深沉的时候看起来很从容,在帅也不可能莫名其妙的谋杀教皇雇凶灭掉四个老头还差点拿反物质毁了梵蒂冈的时候看起来很无辜。就是因为导演的无情阉割,导致伊万的教皇内侍变成了一个权力熏心不择手段的无耻之徒。
        再看原著,我始终觉得小说最成功的一点不是构建了一个几乎毁灭天主教世界的大阴谋。而是塑造了那个集邪恶与纯真于一体的教皇内侍,书名《天使与魔鬼》除了影射科学跟宗教的关系之外或许也是在暗指这位矛盾的结合体。教皇内侍幼年丧母,在目睹了恐怖袭击而侥幸逃生之后对于上帝坚信不已,他拥有这个世界上最为纯真和坚定的信仰。而他成年之后所经历的周围人们的种种信仰危机和道德沦丧又使得他深感痛苦和绝望,尤其是在得知被自己视为精神领袖和上帝化身的教皇年轻时的丑闻之后,他几乎崩溃。我相信这种信仰和精神上的伤痛绝对能够从里到外彻底摧毁一个人。教皇内侍肯定经受了无比痛苦的思考和抉择,才选择了一条危险的振兴天主教拯救信仰之路。一面是信仰纯洁的天使一面是手段肮脏的魔鬼,成则为王,败则成寇。故事因他而起,最后也因他结束,当教皇内侍沉浸在亲手造成的奇迹中时和对天主教美好未来的憧憬中时,打击接踵而至,连环谎言被戳穿,原来自己毒死的教皇竟然是亲生父亲。教皇内侍在万众瞩目之中凭空出现,又在万众瞩目之中于烈火中消失,小说的最后,我已分不清现实与虚幻的界限,更加不知道对这样一个矛盾的结合体是爱还是恨是敬还是畏。
        电影跟小说最相似之处也许就在于人物的塑造,如果没有令人印象深刻刻骨铭心的角色,一部电影或者小说又怎么谈的上成功?也许电影选择伊万和汤姆汉克斯是对的,但是不管是教皇内侍还是超级教授兰登,都没有给人留下任何深刻印象,毫无魅力可言,电影之失败可见一斑。
       5.电影版结局简直是一场令人喷饭的闹剧。维多利亚自己带来的笔记被护卫队长发现端倪,独自一人跑去教皇办公室质问教皇内侍,结果教皇内侍凄惨的叫声引来其他队员,大家在惊慌之中击毙队长和闻讯赶来的另一闲杂人等。紧接着教皇内侍有如神助,在彼得墓中夺下被发现的反物质登上在广场等候多时的直升机,朝天空开去,在惊天地泣鬼神的爆炸声中绑着降落伞从天而降。最后,是监视教皇办公室的录像被发现,谎言揭穿,教皇内侍含恨自焚。
        再看原著,欧核中心指挥在被杀科学家的秘密笔记中发现端倪,赶到梵蒂冈想阻止悲剧的继续,在教皇办公室中被破门而入的护卫队员射杀,紧接着教皇在圣彼得墓夺过反物质,在登机时被好心的兰登拦截,共同升天。在直升飞机中兰登看到穿着降落伞的教皇内侍时心有所悟,这时爆炸发生,兰登落水,而教皇内侍平安降落在梵蒂冈内,藏好降落伞之后再众生哀悼中以救世主姿态奇迹般出现。最后仍然是答案的揭晓,只不过这次教皇内侍知道了那个让他彻底崩溃的秘密,在万众瞩目之中,教皇内侍自焚就此灰飞烟灭。
        结局本该是圆谎的大好时机,可是在电影版中我完全没有谜题揭晓真相大白的那种痛快淋漓的感觉,为了重新塑造神迹和圣谕的教皇内侍最后拖着伞包摔在人群中的时候我有种哭笑不得的尴尬,从开头到结尾,教皇内侍做了这么多事就是为了重新在人们心目中树立天主教的神圣和神奇,结果被一个华丽丽的伞包搞得奇迹全无,我实在搞不懂导演的想法。再说最后阴谋被戳穿,选择自杀的教皇内侍,简直就是一个处心积虑篡权不成狗急跳墙的失败阴谋家形象,为这部失败透顶的电影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另外结局还有一处失败的地方就是,原著中在开头就着力描写了兰登是个游泳健将,而最后正好是兰登凭借这一特长幸逃一死,反观电影,开头倒是对兰登的游泳技术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立体拍摄,结果呢?就像那个著名的下面呢的笑话,兰登教授就这样变成了太监。既然导演你没打算让兰登游以致用为什么放这么个莫名其妙的镜头?你还不如一开始就让兰登在某个超豪华图书馆里奋笔疾书或者练习快速查阅资料能力好呼应为什么后来超级教授能在梵蒂冈图书馆内以2秒钟的速度在书海中找到所需资料。

        我一向本着厚道看电影的心态看片,却还是屡屡被一些打着超豪华阵容动辄耗资过亿的大片雷到。对于这样的电影,我只想说,翻拍不是错,但是不带大脑的改编未免就是你们不厚道。以前是张导陈导当观众是傻子,现在一向敬业的好莱坞也开始当观众是白痴,何其悲也。

     6 ) 没看懂《天使与魔鬼》

    真的没看懂,以我对原著教皇内侍相关情节有限的记忆力,我实在看不懂电影里乱七八糟的解谜线索啊……

    就是老兰登同学牵着个懂拉丁语的美女物理学家在梵蒂冈的大小广场教堂地下墓穴里一直跑啊跑啊,不知道干了些啥……

    那尊海报上噱头的天使与魔鬼的合体雕像只有一个镜头。

    老兰登同学原来竟然不懂拉丁语,那他符号学是咋研究出来的。梵蒂冈的那群红衣主教原来都习惯用英语交谈。伽利略的文献里怎么会有现代英语。以及,教皇内侍终于摆脱了文艺腔的私生子身份,可以理解这是个太敏感的话题,涉嫌污蔑教皇,会被绝对谴责的。但他没有发现教皇私生子的秘密的话,他也不会信仰崩溃,不会信仰崩溃怎么会突然间那么激进。最后的自焚而死也变得缺乏悲剧感了,就是畏罪自杀,原著至少还有个洗清罪孽的意思。整个片子没有说明卡洛同学干嘛要异想天开地鼓捣出那些事情来嘛。有关科学与宗教的冲突,电影里也没有任何理论性阐述,虽然原著里的理论性阐述也不咋地。

    电影里还是有个镜头拍到了教皇遗体的嘴唇是乌青的,说明他是中毒而死,不过就没进行继发性解释了。

    俺觉得《天使与魔鬼》拍得还不如《达芬奇密码》,至少后者能让人看懂电影在讲什么。

    教皇内侍同学和Bel Giorgio一样喜欢开飞机= =

    八卦一下“教皇内侍”这个术语。

    Camerlingo,汉译为教皇内侍,但就其内涵译为“摄政枢机”更合理。他是圣座财产管理人,他的职责原先包括对圣彼得遗产的管理。在11世纪以前,一直是由罗马教会的Archdeacon(总执事)管理教会财产,但是它的许多特权和教宗方面常常发生冲突,1073年在希尔德布兰也就是格列高利七世当选为教宗后,就限制了Archdeacon和枢机对教会财产的管理权。

    摄政枢机顾名思义,首先他通常得是一位枢机。他的纹章上装饰着两把交叉成十字的钥匙,一金一银,钥匙上面有一个红黄间条纹的华盖,这个部分意大利语叫做Ombrellino,它也用作Sede Vacante(即宗座从缺期间:在任教宗逝世、而新教宗尚未选出期间)的纹章。

    摄政枢机的首要职责是对教宗死亡的正式确定:传统程序是以一把银锤子轻敲教宗头部三次,并称呼他的受洗名,说类似话语,Albine,dormisne?(圣洁者,你安歇了吗?)在教宗被宣告死亡后,摄政枢机将从他手指上取走渔夫戒指,在枢机们面前用剪子切断,同时还要损毁教宗官方印章。这些行为象征着已故教宗职权的终结。稍后摄政枢机将通报教廷官员和枢机团团长。然后他将着手准备教宗选举会议以及教宗葬礼的相关事项。

    在继任教宗被选出之前,摄政枢机将承担梵蒂冈城国代理首脑的职责。但他并不负责罗马天主教会的行政管理。前教宗约翰保罗二世于1996年2月22日发布的 Universi Dominici Gregis将这项职权交到了枢机团手里,虽然这项权力本身十分有限,仅能保证教会机构继续运转及执行一些基本功能,而不能作出任何权威性的决定和任命,因为这些权力通常是保留给教宗的。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根据Universi Dominici Gregis,宗座从缺期间教廷的行政管理转移到枢机团手里,同时,罗马教廷的全部首脑处于集体离职状态。唯一的例外是摄政枢机和Major Penitentiary(Apostolic Penitentiary的头,暂且译为圣赦法院院长),他们照常履行职务。如果Major Penitentiary本身为枢机候选人,那么他是唯一三位允许在会议内与会外人士通话的人中的一个。Major Penitentiary通常是一名主教枢机。

    历史上有三位摄政枢机被选为教宗,Cosimo Gentile Migliorati在1404年,即英诺森七世,Gioacchino Pecci在1878年,即利奥十三世,Eugenio Pacelli在1939年,即庇护十二世。另两位,Cencio在1216年当选教宗,即洪诺留三世,Rinaldo Conti di Segni在1254,即亚历山大四世,但这两位当选教宗时都不在摄政枢机任上(Cencio担任摄政枢机的期间是1188-1198年,Rinaldo则是1227-1231年)。

    我没把Camerlingo译为摄政枢机主教,是因为枢机并不需要是主教。历史上出任枢机者包括平信徒、执事、司铎和主教。1917年颁布的天主教法典规定,枢机候任者必须至少为司铎。若望二十三世于1962年更规定,凡擢升为枢机者,如果是司铎,应祝圣为主教,但在实践中有若干位被任命为枢机的司铎获豁免晋牧。关于枢机的最低年龄是几何,有年方四十余的例子(韩国的金寿宦主教在1969年被擢升为枢机时才46岁,是当时最年轻的枢机),因此不一定枢机都高龄。(至少我也论证了卡洛同学这个年龄这个品级当上摄政枢机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短评

    又是一部汤姆汉克斯演的达芬奇密码~~~不懂西方历史的人伤不起啊~~

    6分钟前
  • 我爱大猪宝儿
  • 推荐
  • 这片子没了Ewan还有什么好看的?Ewan穿着神父的制服真是诱人!!!

    9分钟前
  • ParasItE
  • 还行
  • 果然好看!很赞很赞

    13分钟前
  • 咿呀咿
  • 推荐
  • 第四颗绝对只是为了永远年轻永远帅的伊万麦克格雷格。

    14分钟前
  • 丁丁|刘
  • 推荐
  • 我喜欢解谜类的~

    16分钟前
  • 牛奶很忙
  • 力荐
  • 还不错

    17分钟前
  • littlejunebaby
  • 推荐
  • 色调好喜欢

    22分钟前
  • 可缓缓归矣
  • 推荐
  • 圣保罗大教堂的内景历历在目 可能因为去过 所以印象很深

    25分钟前
  • 宝宝
  • 推荐
  • 很稳重的剧情片,故事不错,细节丰富,那个训练有素的杀手显得太突兀了。

    30分钟前
  • 牛油果豆
  • 推荐
  • 偶有点明白本地堂区为啥贴告示要抵制这类电影了,迥。阴谋论啊阴谋论。。不过,那内侍太帅了,花痴状ing……整部电影完全就盯着Camerlengo去了,那细腰,修长的黑色身影在圣彼得大教堂微弱的光影中走动时简直迷倒众生啊~还有那无辜的眼神忧郁的神态和柔弱的语调谦卑的姿态啊。。崩溃了…

    33分钟前
  • 缈沨
  • 力荐
  • 这简直是太他妈不忠于原著了····还是读书靠谱····再这么拍就成柯南了,啊,我知道了,在那里,啊,我要去图书馆,啊,在那里,真的在那里,这次你要相信我的,在那里···给我地图,啊啊啊啊···

    38分钟前
  • 螃蟹|腮脖膨客
  • 还行
  • 好看

    42分钟前
  • 桦23
  • 推荐
  • 原著值5星,电影只值4星。原著探讨科学与宗教的历史并存对立变成电影版的梵蒂冈内部斗争,力度削弱太多。但是电影深受原著惠及,五大古迹,一个反物质定时炸弹,全程紧凑,争分夺秒运动解谜比《达芬奇密码》那种相对静态解谜要精彩得多,至少能牵着观众的心走。PS:《地狱》电影版已开拍。8/10

    43分钟前
  • 瓦力
  • 推荐
  • 让人不知所措的朝圣者。

    47分钟前
  • 快,回家吃饭
  • 推荐
  • 那也就是說McGregor又演了一個處男

    50分钟前
  • RITA
  • 推荐
  • 没有Ewan的镜头都在走神...

    52分钟前
  • 小凯撒
  • 还行
  • 书比电影好看多了。。。。电影节奏倒是很好。。。就是唯独不够深。。。太浅薄了。。。。

    55分钟前
  • 了不起的克莱德
  • 推荐
  • 值得一看。

    56分钟前
  • 七月
  • 推荐
  • 字幕组不敬业

    59分钟前
  • 看不见我
  • 还行
  • 还挺好看

    1小时前
  • 甜腻的砒霜
  • 推荐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