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色块切换皮肤

    大开眼界2016

    战争片法国,希腊2016

    主演:斯蒂芬妮·索科琳斯基  亚里安妮·拉贝德  金吉·罗曼  

    导演:戴菲琳·考林  穆里尔·考林  

    播放地址

    猜你喜欢

     剧照

    大开眼界2016 剧照 NO.1大开眼界2016 剧照 NO.2大开眼界2016 剧照 NO.3大开眼界2016 剧照 NO.4
    更新时间:2023-09-01 12:37

    详细剧情

    两位年轻的女兵,奥若蕾和玛琳,在她们阿富汗执勤期的尾声,被批准和她们的小队一起享受为期三天的减压假期。他们来到了塞浦路斯的一家五星级度假酒店,和游客们待在一起。但是忘记战争、抛弃暴力并非易事。

     长篇影评

     1 ) 女兵們的中場暫休

    我們常用思維定式去思想戰爭所帶來的景象,機槍、硝煙、哭嚎、鮮血、斷臂殘肢⋯從戰場上經歷了擦肩而過的死神,回家的腳步就沈重起來,見到家人不再是一種期盼而是找回真我的解脫途徑;每一個細微敏感的點都可能引起一系列心理不適的連鎖反應,戰後心靈創傷並不是依靠三天的紓壓假期就可以撫平的,但[為了避免脫下戰甲的丈夫回家殺死妻子」,形式走秀似得催眠士兵們遺忘他們的所見所聞。

    撇除由戰爭帶來的暴力傾向,盲目自大的肌肉直男們對女性的侵害、團體中的不平等霸凌現象、職業族群間設定的假象敵等等,讓影片緊繃著一股強硬制衡,那種對立氣焰彷彿隨時會爆發。看似遠離了戰場,卻沒能走出危險危險的黑暗地帶;後半段著重描繪了這群註解脫離險境的軍人 同社會環境的難以融洽融入,當穿著軍裝隔離開性別特徵時的平等消失了,所取代的是男性大兵用自以為高高在上的姿態,挑釁當地人、放縱自我約束、欺凌弱勢者,甚至對已換上洋裝的失去抵抗力和威懾保護的女兵進行強暴性侵害。喪失良知和道德底線,已經不僅僅是Soko罵的「一群幼稚小孩子」能涵蓋的了,種種低品劣行很難將其與保衛國家和公民安全的戰士掛勾,然而這確是真實存在的症狀。

    影片結尾,帶著詭異的氛圍,不再互相攀談的同伴們沈默地步入歸途,由一人發起而形成合唱著回家的思念之歌,女主壓抑的淚水終於瓦解潰堤⋯映後座談時聽說由於這部電影的演員採取的是專業藝人+退伍軍人模式,所以多數情感的真實性大大增加了精神負荷,片場也真的存在欺凌弱勢者的情況,影片內外都出於力量的薄弱無法改變現狀,才是最可怕的;跳脫出故事,或許她最後的眼淚包含了更多我們不知情的內容。

    作為今年女性影展的第一部觀影,我長長呼出一口氣。但願影響所帶來的微薄影響多少能撼動一下這個殘酷無情的世界。

    打分:★★★☆

     2 ) .

    220214,于金沙萨,看到一半弃剧了,然后才发现 2021-01-31已经标记了看过。或许上一次也是看了一半就弃剧,所以才毫无印象?记得第一次看时是在军中某个场合,自然没有字幕,彼时的法语也还很糟,可能是因为看不懂才惦记了很久,但现在能看懂以后,却飞快地丧失了兴趣。

    倒是顺便问了J,问他从马里回来以后有没有经过sas,这个彼时大家都在闷热的满是灰尘的营地里像传颂耶路撒冷一样传颂的vacance royale......但J并没有,我算是运气好,沾了别人(有交火/伤亡的小队才能去,因此就像电影里说的,某些人的不走运换来我们的享受)的光去住过三天。现在想来,不过短短三天,还有团体辅导课,还有短暂的岛上旅游,军队是怎么把那么多事情安排进去的?或许这种走马灯一样的“假期”才是我对sas的印象特别肤浅的原因?

    但,确实,法国兵们是有家可以回的,三天的“集体度假”恐怕更多被视为白白地拖延与家人团聚的时刻,我们这些外籍兵无家可归,反倒顺其自然就放松一下刚好。即使只不过是个平淡无奇的小度假村,但就像片中所言,士兵们拿着1300欧月薪,大部分人确实是从没体验过的(来自贫穷国家的士兵就更不提了)

    也看到压力问卷表,其实是形式主义的东西。作为基层士兵的好几年的训练,便是无视和隔离自己的想法与情绪,去做“该做的事情”,自然也就不可能在这种需要签名的表格上表达什么真实的想法。我自己彼时想过借战区经历而借口PTSD而早点退伍,为了留下痕迹而刻意在表格上打了很多勾,但最终我也还是老老实实毫无drama地度过了最后的一年半。其他人,大抵都知道“正常情况下”该如何填那样一份问卷,而他们也大多都相应地填了。

    减压与团体辅导,或许初衷是好的,甚至在执行上也并没有什么可挑剔:由政府付钱的,依然按战区薪水标准发放的工资,却只是游泳、自助餐、冰激凌,还有美丽的希腊姑娘毫无越矩却又令人浮想联翩的按摩。可如果说真要“减压”“暴露并缓解心理问题”,那便是开玩笑了。就像军中各种流程一样,更多不过是“我们承认有这个隐患,我们相应做了对策,因此我们尽到了努力,后续如果发生什么也怨不得我们”。片中的士兵们认真地、真心实意地去回答问题,袒露真切的情绪。但对于大部分真正的底层的士兵来说,我们也思考,只是我们断不去钻任何牛角尖,我们只是扮演自己分配到的角色,尽量满足所有人的期待,仅此而已。怎么想,怎么看,私下里怎么说,都可以,但如何对外表达,如何去做,呈现出怎样的形象.....是有规范的。

    也因此,如片中中校所说, “你们依然在任务中,这是任务的一部分”(几乎是原话),这无疑也是敲响另一层警钟:soiyez sage,乖乖过好这最后几天,不要搞出任何drama,之后便是三周假期可以自己暂别军队在外面想干嘛干嘛。做自己,或者任由自己的独立思考来指引外在的行为,又或者在陌生人面前暴露真情实感.....这本身就几近于失去自控。何况sas这样的环节,你当然也可以想象对于那些辅导师而言,我们素昧平生,他也只是做他的工作而已,既然如此,我们又谈什么真情实感的表露呢?

    更何况,对于外籍兵来说,语言上接受与表达的两重障碍都让我们,能无误地领会意图执行命令并进行汇报就已是不易,去表达情绪与思考......更困难,还不如就自己向内发掘自己想开点。外籍兵更惯于沉默地自己封闭起来自己处理自己的问题。这一点,又更是与常规法军更不同的了。

    PS,阿富汗战争对于我所在的单位来说只有08~12短短的四年,那时我还根本没有加入。但我听来两个有趣的故事,倒也值得分享。

    故事一:法军接手了意大利军队的防区,那里一度是治安最稳定最平淡的区域,后来才知道意军定时定点向当地部落贿赂求和,而法军初来乍到不懂规矩,一度成为袭击最多伤亡最大的地段。这种情况倒也简单:那就,换外籍军团来嘛

    故事二:外籍军团接手了防区,某年某月某次徒步巡逻,经过某村庄时村民都在,回程再路过时就几乎空无一人了,于是赶紧抓尚在的村民来询问。这才得知上一次经过时士兵之间用俄语交谈对话,村民们便以为是苏联人换了新的武器装备又回来了........

    PS:跳着看完了。槽多无口。

    现实生活中过了小半年封闭战区生活的人,很可能对某些同事也已经看到厌烦得不行,此刻只要在小岛上安分守己吃喝玩了三天,回本土最多再耽误两天就可以休假爱干啥干啥。

    片中呢?和同事在团体活动中打架(藏都藏不住,回头等着写报告吧),偷偷跑出营区兜风(后面休假了爱去哪不行啊非得现在?)和当地人打架(还知道被警察抓了会出事啊?)强奸女同事(回去只要一验伤就等着见宪兵队上刑事法庭坐牢...).......

    当兵的要是就都这样,那谁还放心把真枪实弹交给他们呢?

    PPS:结尾的巴士上的合唱是adieux vieille europe,这是一首外籍军团的歌,且或是唯一一首因为在电影里得到流行而被收纳为正式军歌的歌曲。我对这首歌的印象将一直停留在Sgt. Oberhauser(我退伍时已经是Sch,现在想必该是Adj了),他长得算是很矮,平头,很像我印象中的外公,除了他是Sgt而我外公应该算是Lcl。那是一次不记得多少公里的行军结束后,在1cie的农场里,O穿着拖鞋端着酒杯,或许是喝飘了吧,教我们唱这首歌来。

    也是一段个人记忆

     短评

    [4.0/5.0] <非普通服務>Ariane Labed 這片好像克絲汀史都華。

    4分钟前
  • craigga
  • 推荐
  • Ariane也太像小K了?![我想看这部电影 2017-04-05]

    7分钟前
  • 𝙎𝙥𝙖𝙧𝙠𝙮 | ✟
  • 还行
  • 非常法国,出轨,偷情,反战

    9分钟前
  • 耐观影-Xavier
  • 力荐
  • 探讨军人的社会融入问题,将军人安排在游客群中,社会实验色彩浓重,内心的困境和蓝天大海对比鲜明;精心设计场景性镜头荒诞而抽离;但后半部分对女性身份的过度强调,让主题走了神。

    12分钟前
  • 战将波舰金
  • 还行
  • 视角独特,细节真实,毫不拖泥带水。没有给到任何传统意义上的高潮,dénouement,或者结局的升华。

    13分钟前
  • 羊亦鱼
  • 力荐
  • 只有视觉,没有视野。

    14分钟前
  • 电个爆炸头
  • 还行
  • 前后像两部电影 labed在里面造型很像KS

    15分钟前
  • mideastsptfire
  • 还行
  • 止步于“关注”

    16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 PTSD群像,过曝的碧海蓝天和内心的压抑碰撞在一起,能看出导演想表达的东西但仍稍显沉闷。

    21分钟前
  • 真不是我没6
  • 还行
  • 太舒服了,旅游减压电影;感觉南欧比北美舒服;法国人真文艺,喜提最喜欢国家之一

    23分钟前
  • .
  • 力荐
  • #Cannes2016Paris# 如何讲述战争的梦魇?

    26分钟前
  • Muyan
  • 还行
  • 2017093 上影节第八场。去年戛纳一种关注剧本奖,姐妹俩下一部估计要入主竞赛了。塞浦路斯象征着当前欧洲的分裂,如同结尾男与女的对峙,是一种由战争衍生出来的对于一切的敌意。导演选取了非常好的女性视角,抛却伤痛,不再逃避而直面人生,或许也是最好的结局。

    30分钟前
  • NeonBible
  • 推荐
  • 切入點挺巧的,就是有點沒明白當地兩青年的車裏那隻拐杖是什麼意味。

    31分钟前
  • 有未始有始也者
  • 推荐
  • 好像上一次看时自己还在军中。又因此想起17年时自己也是,在沙漠边缘待着的日常里抱着对传说中“国王一般的休假生活”的期待。实际上也只是在确实还不错的度假村里待了三四天。唯一有趣的只是当瑜伽师让我们“尽量放松”后,我们差不多有一半人开始此起彼伏地打呼,还醒着的人得费劲才能憋住笑。至于PTSD什么的,不,就我个人来说,士兵都是习惯了压抑情绪去服从理性的,这种情感上的起伏,得到两三年后,才会在梦境中一遍遍上演,直到自身生活已经完全脱离军队与战区,那些梦也不再回来为止。

    32分钟前
  • YourUncleJules
  • 还行
  • 大闷片,不知道为毛总感觉更像意大利电影= =

    34分钟前
  • pissoff
  • 还行
  • 迷彩闯进碧海,罩袍换成泳衣。把你的噩梦留在这里,回去就能过好以后的人生?塞浦路斯被一分为二,人脑也在感性理性间摇摆。逼近真实的3D影像永远无法还原内心伤痛,模拟的爆炸现场始终抵达不了莫巴彦地狱般的凄惨。谁能合上牺牲战友的眼睛,谁能恢复我右侧麻痹的身躯?这是战后痼疾,笃信已无药可医。

    38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 偏重女兵这点还是挺喜欢的,毕竟通常的军旅题材几乎outright patriarchy。切入点很独特,看完简介一直在好奇要怎么拓展剧情,确实有不少亮点,Screenplay奖实至名归。

    41分钟前
  • toska
  • 推荐
  • A female take on post-war trauma, or even a male-dominated environment.

    43分钟前
  • PetitCerrito
  • 推荐
  • 痛苦和大海一样,无法被稀释,只好逃避!

    47分钟前
  • 漠米
  • 还行
  • 闷,反思战争,关注女兵。但仍然觉得全程流水账…

    50分钟前
  • 王姑娘
  • 较差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