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军旗下的瞎折腾
憋不住了,只说四点:
1.这里我就不提众人皆知的所谓南城门庆祝胜利的故事了。只说一点,很少用主旋律电影拍纪录片不去旧址采景或是协拍顾问之类的,放着八一起义纪念馆的旧址不用,搭了一个粗制滥造的“江西大旅社”,只看一眼,就知道不符史实。
2.剧情虎头蛇尾,该交代清楚之处草草略过,可怜的朱这个时任南昌市公安局长在起义中发挥的作用则被完全忽略。。。
3.演员选角不好。领袖群体只有贺龙和叶挺的扮演者有出彩之处,其他实在不敢恭维,而毛的突然夜游小湖莫不是导演怕周太出彩而抹杀了主席的功绩?一直以为八一出品的片子台词功夫都是很好的,可是那念出的“自信人生二百年”却生生让人憋气。
4.画蛇添足之处太多,导演估计是出于调剂观众口味的考虑把这部原来只需要男人的戏加入了一个女人和一个孩子,非但没有什么新鲜口味,反而看上去是如此的扯淡。尚且不提陡然间冒出的“李大嘴”、片末游魂般出现的“你是朱我是毛”和孙楠令人毛骨悚然的片尾曲。
八一厂如何担当得起这响亮的名字...
本人生长于南昌多年,以上观点纯属个人看法。
2 ) 有进步,但就那样
说实话,战争场面还可以,相对于大部分国产战争影视题材来说,八一厂的功力还是不错的,无论是从骑兵冲锋,还是从士兵冲击队形、散兵线来看,还是和现实相差不大的(当然不可能全部按照现实来,拍出来没法看),武器也符合历史考证,汤姆逊、布伦轻机枪等等,确实在北伐战争的时候就已经有了。
国产类似影视作品跳不出的框框就是那些历史人物、政治性太强,高大全等等(貌似只有亮剑和历史的天空是例外)。
这片子比夜袭值得一看,虽然看片花很猛,后来发现只有两段而已。
3 ) 八月一日很好看
电影本身的情节就足以让一个中国人感叹,感叹当今的中国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无数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五星红旗,是用烈士的鲜血染红的。
4 ) 煽情过猛的幻灯片
当初在电影频道看了几个镜头很想看,结果终于看完了以后发现也就是那几个镜头值得看看。。
典型的这几年拍的主旋律大片。镜头运用、配乐、制作等方面有进步,但是剧情太弱而且弱到简直不成个儿,思想主题更是零散混乱,于是整体就成了个煽情过猛的幻灯片。——这个毛病在近年来的主旋律文艺作品中已经是通病了,出名的病例包括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和《复兴之路》。——当然价值观混乱、信仰体系还没重建起来的时候,要求哪部文艺作品超越大环境,似乎也不现实。
还有乱入的女学生兵实在烦死人,虽然南昌起义过程中确实有不少女兵而且还在救护、宣传方面起了不少作用,但拜托不是这么个演法,而且贺帅和老三较劲那段,这女的突然跑出来跪下喊一声“你要认错我就嫁你”分明是把之前的各种戏全毁了Orz 救小孩的戏、女学生兵和牺牲团长的感情戏、最后煽情的红旗自城门上散落天空的镜头更是已经假到完全不顾逻辑和常识了,而且模仿国外主旋律题材的痕迹不要太重。。不知道编导是不是自己看着那个红旗飘飘的尾声还自我感觉挺好的。
实际上真燃的也就起义前夜带红领带那一块和几个行军、骑马进城门的镜头。。还是那句话,就那几个镜头值当看= =
至于史实方面,看得出还是下了些功夫,但也有很多地方把握的不准,比如聂荣臻和李立三的争执原因,以及总理和张国焘的冲突——其实周、张那段完全没必要删其他人比如李立三的戏,也不应该把总理演的那么娘。八一起义期间总理的态度是相当果决的。既然已经留了对着张国焘拍桌子的细节,为毛整体又跑偏呢?感觉还是被总理一贯的形象拘束住了,外加承平年代搞文艺的都文艺过头了,不哭一下会死。。
演员方面也都差点劲儿。侯勇演的最用功也差不多做到了神似,但外形差的太大,从历史片的角度来说还是有遗憾的。刘劲实在不合适演青年总理,形神都不合适。其他的只有叶帅、独帅的演员外形有点意思。最不能忍的是朱老总和陈赓,简直是崩坏Orz
结尾十分生硬好像乱入一样的剧情和旁白也有点哭笑不得。南昌起义后来的决策失误,以及井冈山和南昌之间的多年纠葛完全可以理解,但其实不必表达的这么笨,也不必这么为尊者讳的。失败、错误和矛盾无损于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的光辉,只会显得他们更真实更伟大;就像贺帅决定跟着土鳖走之前的花样军阀生活只会衬得他毅然举义的行为更难得、更传奇一样。——不过后一点电影里倒是还有所表现:中餐西餐两套厨师班子还有个让人出戏的李大嘴。。只是可惜渲染的还不够、交代的还不够明白。
再有刘帅孤身落跑的惨和陈老总的挫逼拍的也不够,将帅起四方的史诗感完全没出来。。总之比起历史本身,这号称新时期的力作太糟践材料了。
最后很奇怪为毛这种片子居然在豆瓣上得分还挺高,三星半开玩笑啊。。翻了翻评论明白了,估计一半是因为侯勇大叔有人气,一半是因为总理有人气。。
本来想给两星,看平均分不好意思了。三星吧~
5 ) 太平淡,不能震撼观众的心
战斗场面比较以前的同类型片子是有突破,尤其是开头不久的战斗和骑兵的冲锋,较有视觉效果。但是剧情太平淡,没有高潮,也没有特别震撼人心灵的桥段。演员的外形感觉与心目中的历史人物有差距。贺龙太瘦,刘伯承太胖,周恩来太老,叶挺太帅,汪精卫太丑。陈独秀和张国焘还是有点脸谱化的感觉。我也觉的剧中的爱情戏和小男孩的戏是画蛇添足,是败笔。
片子成年人看起来太假,太小儿科,缺乏深度。小孩看起来太血腥,比如悬挂示众的人头、战斗中的残酷等。再说,小孩如果没有大人的指导和解释,他也搞不清楚剧中走马灯一样的历史人物之间的关系,至少小学生绝对理解不了。所以,影片犹如鸡肋,两边都讨不了好。
6 ) 凑合着看看吧
没想到买的电影票是两场联放。看完铁三角,发现外面下雨。那就接着看下去吧。
说实话,开始的一段战争场面,还是有那么点意思的,太久没看过国内战争电影,对他们印象一直停留在三大战役那个年代。这次一看,还有点意思。炮火,冲锋,战术动作,死法,音响效果,还能唬一下人。冲着这一点,我坚持了下来。只不过中间后悔了那么几次。
第一次,1927周30岁不到,电影中扮相这么老。周一开场出来,我还以为都国共和谈了的年代了,这么大个中国就没年轻的特型演员了啊
第二次,老毛出来忽悠了一下,下水,出水,展示了一下胸大肌。就不说他有多老,就冲着一口普通话,我就差点没从凳子上摔下来。
其他小的就不说了。
不过总的来说,这部电影还算是不错的。比如说,对历史的反映,比较有条理,叙事也很清楚。但是想要做为一部商业电影,节奏有点慢,而且让观众不够紧张。到影片的后半段才有时间的描述,如果一开始就有,带入感会更好一点。观众也会更投入。
贺龙保持了一贯良好的本色演出,总的来说不错。吕良伟是个花瓶,没什么特色,可能也有戏份不多的圆瑛。其他人在这种影片中都还是中规中距的。
一句话,联场的话,还是值得看的,否则~~~~~~~~
太散了,不过一个伟大的历史事件,一群伟大的历史人物用一部电影来表现的确很困难。事件算是交代清楚了,分支多过,想刻画的人物没刻画好。却插入了很多类似做作的细节。可惜啊。深刻怀念周总理。
中国领导人中我向来特别喜欢周恩来总理。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这是历史课本里所学到的知识,我至今仍记忆犹新。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只有共产党才能有如此的魄力和崇高的理想,为反抗国名党反动派做出如此的牺牲,战争的残酷让那些为之奋斗甚至不惜牺牲性命的革命军人更加的高大和伟岸,英雄永垂不朽,必将被后人铭记在心。
当年每年的八月一日都会在cctv看,很欣慰看到豆瓣短评里,随着时间推移,给这部电影三星四星的人越来越多,给低分的脑残越来越少。这种人少一点,中国才有希望。
看了电影才知道,革命先驱为事业做的牺牲有多大,周恩来一生无后,他说,只要革命有后,你我无后又有何妨? 我们的革命先辈在南昌起义前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内心挣扎,他们是负有历史使命感的一群人,自此,先辈们开始了武装反抗三座大山的彻底的暴力革命!
come on war burst out~
这部的周总理和毛主席才是我心中的形象!
这样的电影根本就没有重拍的必要
酷毙了啊~
中国的战争片啊~镜头有点小进步,其他呢,唉~
难得看一本不是以老毛为核心的主旋律革命电影. 虽然还是带有明显的浪漫主义色彩,但整体感觉还是比较可信的
跟家人一起看的
为什么影片的摄影调子这么暗,看着很不爽,还是在电脑上看有问题?声音据说是最先进的杜比,可是中间有的背景音太抢眼。看的时候感觉,里面的革命家真多。
简简单单的一部片,情节突兀,多余的撤出很多东西,细节难以推敲,特别是邓颖超的背影像是个游魂一样恐怖,分镜一般,不过还是时不时有多余的东西出现,或者是遮挡主要部分的东西出现,不是什么好电影
陈独秀那个不叫右倾错误。他未必不知道武装斗争的重要性。但共产国际一直认为共产党的力量太弱,而寄希望于国民党,所以共产国际并不主张和国民党决裂。作为共产国际在中国的代理人,陈独秀的选择并不多,最后也成了共产国际的替罪羊。
最后那个城墙的背景实在太假了
每次都只能跟妈妈谈论这些历史,看见建国前的影视作品总是热血澎湃,还记得小时候在好大的电影院看革命电影,海报都是白色纸用红色绿色的笔写上的名字和时间场次。
居然在看到贺龙和周恩来握手的时候小感动了一下,还有听到国际歌的时候……
贺胡子很有魅力,赵天亮很好的一小伙儿~
这不是电影,这是p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