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愛是否淩駕一切?
港譯:驚劫72小時(The Next 3 Days)
(原載於<<時代論壇>>1215期)
愛是否淩駕一切?<<驚劫72小時>>(The Next Three Days)的片名使人以為只是又一齣荷里活犯罪片,並不能表達法國原來版本“Anything For Her” 片名中的意思,把整個故事用數個字蓋括了:一個普通住家男人為了拯救含冤下獄的妻子,不惜得罪黑白兩道,橫衝直撞搞一場大龍鳯去劫獄救妻,帶着幼子一家逃亡。法國版的宣傳海報是兩夫妻在機場拖着兒子,緊張兮兮地回望;荷里活版則只有男主角的臉部大特寫和畫了線、貼了相的地圖,驟眼看還道是要打劫銀行或突擊賊窩,這樣的宣傳策略不知是否聰明。
其實在連場動作底下,可以把這齣戲當愛情片看。男主角約翰本來是一個在社區學院任教的文學教師,一家三口樂也融融。有一天早上突然有一群警察破門入屋,拘捕其妻,指她涉嫌謀殺上司。所有找到的証據都對她不利,約翰上訴不果,但深信妻子清白,毅然決定劫獄。羅素高爾沒有因為這是動作片而去健身,卻以胖胖的身驅去演這個「普通男人」,一個業餘的英雄。
<<驚>>的動作場面不特別出色,反正約翰不會有特務那般敏捷俐落的身手,總是帶點遲疑和笨拙;他也不是有甚麼專業知識和特殊技能,連製造百合匙開鎖也是看Youtube學的,還要撞板失敗險些被捕。他的專業是文學,非但無用,更加是罪魁禍首----他對着學生教授<<唐吉訶德>>,浪漫壓倒理性,不理後果,他自己也要成為挑戰風車的騎士。一個文質彬彬的好好先生要變為無視法紀、禍及無辜的一個罪犯,與警匪雙方鬥智鬥力的衝突是外顯的,但他對妻子清白的信念,以及因此一步一步地衝擊良知和法理的規範,則造成內在界限的張力。他對着辯護律師破口大罵,因為對方坦言循法律途徑已不可能還其妻子清白;對着新結識的單身母親,他則拘謹而迴避,卻又忍不住透露妻子是殺人犯的秘密;但他對着妻兒卻總是溫柔的,但又滿懷心事。羅素高爾以憂鬱的眼神來演繹這深情又壓抑的平凡人,瞞着所有人去策劃劫獄,這使他更形孤單。他的執着是可怕的,即使妻子自己也絶望了,試過自殺,甚至告訴約翰她真的殺了人,他也堅持着信念:「不論你說甚麼……我知道你是怎樣的人。」這裡在戲裡是一個小懸念,使觀眾猜想其妻是否真的殺了人,只是約翰走火入魔、執迷不悟。不足之處是劇本沒有交待這對夫妻以前怎樣結識、相愛、結婚的經歷,我們也就不了解約翰所認識的妻子是一個「怎樣的人」。但只能靠兩位演員的演技來補救,約翰那皺着的眉頭兩旁堅定的目光,以及妻子已想着放棄之時,被其決心所震憾的表情,大概可勉強說服觀眾站在主角那一邊,陪他走到最後。
在約翰回憶於課室裡講述<<唐吉訶德>>的一幕裡,曾問到這樣不理會現實直幹到底,到否必然是瘋狂?但他由至此終都不曾情緒失控,因為他要幹這從未幹過的大事,不論怎樣計劃都有突發事情出現,必須保持冷靜,隨機應變。最後約翰終於帶妻兒逃亡到委內瑞拉,彷彿已能安頓下來,但他的眉頭仍然緊鎖着----事情真的過去了嗎?他劫獄就是因為深信妻子沒殺人,自己反而幹了殺人放火的事情,逃走的過程中也不知給多少無辜市民帶來麻煩,已經不再是清白之身了。兒子一直因為母親成了殺人犯而耿耿於懷;現在一家逃亡,孩子都看在眼裡,會對他的成長有何影響?即使結局讓觀眾確認約翰妻子的清白 (這一段安排突兀犯駁),法律制度確有漏洞,但約翰並無獲得最後勝利,對愛的執着反而帶來更多困惑。約翰最後的沉重,跟同樣逃獄到外國的<< 月黑高飛>>(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最後那種釋放大相逕庭。這次唐吉訶德衝進風車磨坊裡,卻走不出來。
2 ) 命运不曾将你我逼上穷途末路
看好电影的感觉就是,你会因此忘记本来打算要做的事情,包括加班写稿甚至明天就要提交的PPT;也会因此推迟吃饭甚至睡觉的时间,却不觉得可惜;还会在看完以后产生很多思考和感慨,并且设想假如发生在自己身上,我是否也会变成criminal,甚至一个murderer
信念对于人生的重要性,就像《心理控制术》这类书所倡导的那样,如果你相信一件事情,并且不停地向自己的潜意识里灌输这个概念:我可以做到,我能救出我的妻子,我要带她越狱。。。于是,这个男人为了救出自己的妻子,选择了改变自己,生活的全部只剩两个:带孩子 + 越狱。一个原本干净整洁充满中年魅力的大学老师,就这样被摧残为肮脏邋遢眼神鬼祟值得怀疑的嫌犯。当他对狱中的妻子说“你不会在这里度过余生”时,这个信念就坚定不移地刻在他的心里,但是我此时此刻是真的不相信,这个去买假证都能被人蒙骗到一顿毒打的男人,可以闯过牢狱鬼门!
真实的台词总能打动到我,揭示出生活中不经常被人注意的却最真实无奈的部分,就会在你听到那句话的时候,感到振聋发聩。
超级越狱狂人Liam Neeson告诉Crowe:你是否会把跛脚的老太太摔倒一边置之不理因为她挡了你的路?你是否能像恐怖分子一样去伤害那些普通人?你是否心狠手辣到不顾他人性命而只为自己的自由?如果你做不到这些,你就不要去做(越狱)。
当我们不问真相没有缘由毫不犹豫地怒斥那些罪犯人性泯灭、丧尽天良时,是不是只因为命运不曾将你我逼上穷途末路?!当一个开着丰田Prius的有着社会责任感的上有老下有小的大学老师为了救出自己蒙冤入狱的妻子时,他被逼变成一个亡命之徒,此时此刻,有多少人怒斥他蔑视法律无知鲁莽?又有多少人钦佩他的执著勇敢和坚定不移?标准是双重的,我们无法进入别人的内心,也不晓得命运曾经对他做过什么。那些企图抗争的人们是伟大的,就像选择接纳和顺从的人们一样。
虽然我看不惯那些当二奶做小三的女人,但我现在会设想:如果我身处异乡连房租都交不起的时候,如果一个有妇之夫向我伸出援助之手,我是会否真的能眼睛都不眨地拒他于千里之外?
虽然我嗤之以鼻地评论那些为了晋职加薪猛拍老板、好像从来没有过自尊一样的马屁精,但我现在会设想:如果父母靠我养老、弟妹靠我交学费,我是否还能刚正不阿地只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
这立场不是同情,而是企图感同身受。如果在开往委内瑞拉的飞机上,罗素克劳一家真的被发现而被逮捕 ,并且被宣布为在逃犯人,大家从第二天的新闻中只能看到一个谋杀犯和一个协助谋杀犯越狱的丈夫,并不知道这个女人是被冤枉的,也不知道这个男人是被痛苦的余生所逼迫的。
若有天,真被逼上如此穷途末路,究竟是该孤注一掷,还是听任捉弄?生活不是好莱坞大片,没有奇迹和巧合。但是,没有经历过生活困苦的人,也没有资格斥责别人选择生存和自由的权利。我要管好自己的嘴,在妄加评论之前,永远保留企求和探究真相的能力。
3 ) 另一版〈肖申克的救赎〉-正义到底是什么?
看这部片子,总的来说:紧张、感动,更多的是反思。
先说紧张+反思
就剧情本身而言,自从他试过法律的途径绝望,开始做那个“敲钥匙”开始,就变得非常抓人内心,扣人心弦。它不像我们所熟知的美国大片,越狱一定是惊天动的,主角一定得是三头六臂的,他只是一个像我们一样的普通人,温和而内敛,符合常人的心理,这是一大创意。
有研究说华人的智商和犹太人不相上下,是世界智商最高的民族之一。而老美听上去好像就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大老粗们。然而,我且不说美国人这200年来所创造的经济与科技,就电影而言,从立意、构思、对白、画面来看,那的确不是中国人所能及的。至少目前不是。那么,大家都想想,咱们的智慧都用到哪儿去儿?我想是有很大一部分是用在怎么去整人,又怎么去防人整上面。
再说感动+反思。
听过一个笑话说:在美国,某同学新学期,老师做调查,要父母没有离过婚的孩子举手,结果没有一个人举手,因为他会觉得自卑。在我们以前所接受到的知识里,美国就是一个性开放、暴力、冷漠、种族歧视的社会,男男女女随便得很,结婚离婚也是常事。然而,看到很多不少的美片,包括本片中:夫妻之间、长辈之间、父之之间、朋友之间等等。美国人的家庭,不像中国人一样热闹打成一片。他们在保持个体独立的前提下,同样有责任与温情,有家庭经营的哲学。只不过,中国人的更多是建立在传统上的,而美国人的是建立在人性与伦理上的。
中国人喜欢扎堆,但从来都不团结,这是否是我们不够自信的表现?独立是否就意味着冷漠?值得我们好好思考。
关于美国人是否性开放甚至是滥交,近期看了凤凰卫视评论员点评IMF总裁:法国人卡恩的性骚扰案后,也让我有了完全不一样的看法。他说:“这事如果发生在法国,它就是小事一桩,因为法国人觉得男人好色这很正常,法国的舆论也几乎从不报道政治人物的私生活。但这事如果发生在美国,就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因为美国是一个很保守的社会,像克林顿事件等等......”
美国其实是一个很保守的社会?我没有去过,不得而知。但对于美国的认识,我想至少需要打上一个问号了。
当然,让我感叹和感动的还有,美国人的社会意识、法律意识、公民意识以及那些警察们,虽然围堵失败,但他们的敬业和责任,这是任何一个中国人在我们的社会所无法奢求,甚至无法想像的。
然后,在我看来,这是另一版的《肖申克的救赎》。两剧有异曲同工之妙:那就是美国人在关于“正义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上,虽然没有给我们答案,但看得出来,他们一直在思索,同时也留给我们很多思索。而本片所不同于“肖”的地方是。“肖”是更多的提升了人性,对立和丑化了社会与政府。而本片却在追求法律与正义的最大化。
然而“正义到底是什么?
本片看似在肯定犯罪,男一号也的确犯了罪,可为什么我们每一个人在看的时候都觉得他的做法更像是正义的,警察们却更像是反派——要不是三年后的那个下雨天的话。结局的确是画龙睛之笔,让我们觉得其实他们都没有错。这是高明的!的确,我们每一个人本身也是这个社会的一份子,只要是有人类的地方就会有犯罪和不公,只要是人就会有私念。
正义到底是什么?答案无人知晓。
但可以肯定的是,法律:这个目前人类社会所能保证公平、正义的唯一工具,美国人把它发挥到了极致。
虽然最终那粒扣子从下水道盖沿掉下去的时候,真相与正义也永远的消失了。
可就在每个人都在遗憾真相消失的时候,在痛恨揪心编剧为何不把真相还原于当事人的时候,真相并没有消失,因为它留在了每一位看官的心里。
4 ) 逼急了人民教师也杀得人的
猪脚有些发福的身材。让我一直不敢相信他能越狱成功。尤其是找混混搞护照挨揍,在网上找视频学习做万能钥匙的时候。但最后从让地铁急停开始,我慢慢的相信他,可以的!
作为一名曾经的人民教师,想起那些曾经窝囊的岁月。面对校长的敲诈,只有无奈的屈服。工资被财务挪用,教了一学期书,竟然过年买不起一箱梨。
可是,如果有一天我的心爱的妻子也被冤枉了,要和我分开。我想,我一定也能像这人,战斗,战斗,战斗。然后和老婆孩子一起,远走高飞。
5 ) 别逼急了,文学老师也动作派
前半程很压抑,看得我打瞌睡。看到男主角为了钱铤而走险打劫杀人的时候我就突然醒了。后半程堪称“无尿点”,很精彩,作为一个社区大学文学老师(看起来不像)智商之高,枪法之准,比警察还型男,真是运气也超级棒。还留下垃圾误导警察,最后跑到美国对立国去了,开始了同样会是艰难的新生活。冤案有多少,千千万万,你看看赵作海这样的,不仅没有被判死刑,还能等到平反的有多少。而有多少是电影这样一路判到黑的……虽说对电影的可行性还是有很多猜疑,但是,生活需要运气,更需要坚持。
6 ) 精良类型片
因为票房不佳,我本来没能因为《三日危情》这部片子会很好看。但我相信影片主创团队(Higgis加Crowe的实力),而影片更是出乎我所料,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看了影评,我知道此片并非Higgis原创,而是改编某法国电影。我想导演之所以希望改编此片,就是因为电影有了类型片的全部特征。类型片之所以能够形成,就是因为其桥段异常有效。当情景设定是Crowe必须在3天之内救出自己的老婆的时候,故事的张力自然就出来了。
而奥斯卡大导演Higgis的处理也非常巧妙,叙事非常一气呵成。在开头布局完成后,我觉得最精彩的是影片的前一个小时,即主角Crowe如何学习越狱的过程。我一直认为无论是电影还是其他叙事,对于生活都太过流程化和理想化,以至于最精彩的细节往往被错过。但很多时候,这些所谓的琐事才往往是关键。
比如,历史书介绍希特勒壮大纳粹党的书籍很多,但我至今尚未读到详细介绍他最开始起步阶段的资料。希特勒是怎么认识那些和他志同道合的人的?他怎么控制风险,知道这些人不是卧底?他在这过程中是否心虚或翻过错误?这些往往甚少,仿佛希特勒一下子就恰好认识了自己的帮凶。但实际上,我们大家往往不知道一件事应该如何下手,现在你叫我去加入黑帮我都不知道如何去拜堂口(当然中国没有黑社会,这只是个假设)。
《三日危情》的好看地方在于,我们可以和Crowe一起一步步学习如何越狱。这期间会有彷徨,也会是有失败,而且不会像大俗片一样,出现一个“机器猫”任务,帮助主角速成技能、了解行情,并为主人公提供一切必须的支持。Crowe和真实生活中的希特勒一样,必须慢慢学习如何成为高手,偶尔甚至会付出高昂的代价。
但因为是类型片,因此电影的后半段全部是约定俗成的情节,完全丧失了之前的真实感。追捕中的种种追逐、种种误导则都是俗套。如同Ebert所说,当Crowe变身“角斗士”之后,电影就开始变得无趣。虽然电影会让Crowe有手抖等细节,但总体而言他的计划和执行基本上都完美无缺。Omar需要一辈子才能学会的抢劫毒枭,Crowe基本上一夜速成了,也不想想如果毒枭真的那么容易被抢,他们还出来混什么?
除了早期的Crowe的一些大学老师特征之外,人物也充满了好莱坞色彩。Liam Neeson一开始告诉Crowe,要想越狱一定要做好伤害别人的准备,这为Crowe日后“作恶”埋下了伏笔,也让观众可以理解他“不得已而为之”的动机。与此同时,影片还给了Crowe很多证明自己正义的情节,比如不抢银行、但抢毒枭等等,总而言之就是不让我们记恨他可能对旁观者所造成的伤害,像让地铁急刹车时可能摔倒的人们。
虽然如此,但我们依然能够看到导演和编剧的良苦用心。俗套也分执行好和执行不好,Higgis的执行绝对是一流的。很多场戏写的言简意赅,以最漂亮的方式完成了叙事和人物刻画的双重任务。诸多细节也颇具匠心,比如那个单亲妈妈的四次出场中,场场作用都不同,这种小人物都有发展都有功能很不容易。除此之外,影片的许多细节设计的也都好,并且往往身兼诸多使命,比如《堂吉诃德》即介绍了人物背景、人物内心、也铺垫了剧情发展并为影片其实不通的道德观进行辩解。
整体来说片子一直是在精致和俗套之间徘徊,甚至连节奏也是如此。一开始影片虽然缓慢,但整体节奏甚好,整个影片几乎是《故事》一书的经典案例一般。但到了后来,每次警方都差一点的手法又俗套了。
和影片一样,本片最锻炼的就是Crowe,而他也演了一半好片。不知为何,这位大帅哥最近演的片子卖座的甚少,但好看的甚多,之前的《Body of Lies》什么的都很是好看。而且,Crowe的演技也总是出色,本片前半部分他演英语老师很是出神入化,但到了后来,Crowe也不得不让自己角色为俗套剧情让路,因此这并非他的错。我想好莱坞之所以老是找Crowe,最大的原因就是William Goldman说的,好莱坞也不知道什么片子会卖座,有时好片子就是不卖,但好莱坞能够做的就是尽量拍好片子,然后祈祷他们卖座。
因此,本片虽然票房不佳,但却很对得起主创们,Higgis并没有让大家失望,拍出的是上佳的类型片。再次引用Goldman的理论,就是好的主创未必能拍出好的电影,从创意到执行到成品之间的不确定性太多了,因此能够让Higgis不断碰出这样的精品已经难能可贵了。虽然以他的潜力应该能排出更好的片子(比如全片都是前半部一样的《三日危情》),但能够如此已经很不错了。
一个漫长而纠结的过程,不是为了自由,不是为了清白,也不是为了虚幻的理想,只是简单的:因为离开你,我失去所有希望,所以我要你回来。
原来这是改编[pour elle]怪不得看时觉得这么像[à bout portant],但是长了足足50分钟,还苦情了许多。好莱坞啊
和未来女朋友在电影院看的
1.一切行为源于爱情,坚定不移的信任是爱情最重要的基石,不是盲目,而是因为了解;2.前面是缓慢的心思慎密的布局,后面的紧凑的临危不乱的行动,节奏一缓一急,鲜明对比,非常过瘾的观影享受。
一个平凡但几近完美的丈夫,一次不平凡的越狱。前半段略有拖沓,后半部分很精彩,扣人心弦,但如果电影时长压缩到100分钟左右会显得更好。爱就是信任,信任就是爱。★★★☆
唯一的亮点是没有找到的戒指
"I know who you are." 瞬间击溃。这个片子还告诉我们不没事捣乱的老婆和完美大脑youtube达人老公是多么的重要... 还有 高速行驶要记得检查车锁... 还有 记得垃圾要烧掉...
看了一半被剧透,但是相信和一般越狱肯定不同
亮点和吐槽点一样多的佳片。和哈7同周首映,我选错了片子,这片子选错了男主角!克罗跟《致命游客》里的德普对调一下就完美了!苦大仇深的数学老师才长克罗这样,这里头是文学老师啊文学老师!班克斯笑起来像范玮琪有没有!!!
今年第一部真正让我紧张起来的片子.
啊!资本主义国家的警察要不要太聪明啊!
哈吉斯是控制节奏的高手。
比预期好很多,剧本扎实,133分钟给足了时间铺垫,成功让观众对男主角产生移情共鸣的心理反应,从而才使最后一部分的高潮如此扣人心弦。另外,我真的很爱看Russell Crowe演戏啊!
后半部分逃亡戏份跟《逃离德黑兰》异曲同工,节奏感不错。
好电影不需要哪一方面好到极致,只要每方面都足够好就行了。
2010.12.5 megamall. 数年来影院最佳。看得双唇发抖手冰脚 冰。
不完全是电影, 更是坐在身旁一同观赏电影的那个人. 是的, 我爱你.
在飞机上看第二遍,未删减版。第一次是和兔子在电影院。有13。
【长虹影城】引进版比美版短一刻钟比澳版短半小时,但其实还可以再剪掉十分钟才算紧凑。
信任这个词到底有多重?为了你,为了你,我愿意万劫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