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纯吐槽非影评】影史奇闻,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哦亲们!
(这篇评是给2013年草稿版的:★★☆☆☆)
【说了我不是王家卫黑我是王家卫粉,墨镜王的片儿虽然没看全,但是那几个难找的短片我也都刷过了。别认错了乱骂人……】
1.这不是一篇影评。因为今天兄弟我在华星看到的这个版本,果断不是也不能,更不可能是完成片。对于一部处于中间状态的“影片”,自然是不能有“影评”这种东西存在的。当然,我是王家卫粉,这个两星仅对这个版本,我相信,或者愿意相信,柏林电影节的时候起码会有一稿定剪版本,如果能看到那个版本,我再写影评不迟。
2、该版本不是定剪版本起码有如下理由:
2.1 片尾字幕,你见过这么糙的片尾字幕吗?这果断是文本文档直接复制粘贴的连特么字都没对齐的。尼玛高中生拍DV都不至于这样好吗。这果断是强行加上去的好吗。(刚忘了说,如果你坐等片子结束,你会发现片尾音乐比字幕长了快一分钟,也就是说有一分钟黑屏放音乐……我日……)
2.2 有这么离奇的叙事吗?身为王家卫粉,尽管他叙事神出鬼没,但果断不至于颠三倒四,更离奇的是断片——1940-1949中间,当然国共内战有其不可说之处,但果断不至于一笔不说,起码还会有字幕。目测本片完成度60%左右,主线剧情——叶问和宫二——是弄得差不多的,但是也仅止于1940年,剩下的还是草稿。
以王家卫的电影方式,无论是承袭自科塔萨尔的结构魔幻现实主义,还是卡尔维诺,总之他是把各种可能性都拍出来最后在剪辑台上摆弄成型的(不信去看花样年华的CC花絮,我擦那果断不是一个故事好吗)。但是前提是你得给他足够的时间去摆弄。这个版本果断是强行上映,没有其他的解释。
2.3 特么的有这么坑爹的拷贝吗,噪点多得跟麻子一样好吗,要是都这样我也就忍了当风格了,但是特么的一会儿清晰一会儿噪点谁受得了啊。某数字基地果断不会承认这是技术故障(尽管领教了强行上映的[赵氏孤儿]和[让子弹飞]但是那个也比这个好点行吗)
2.4 任何一个熟悉王家卫电影的观众都能看出来这个版本的结尾根本不是王家卫的风格好吗。除了字幕版的用法。以王家卫的含蓄风骚,那个佛像的镜头不会在结尾反复出现好吗。
2.5 任何一个熟悉王家卫电影的观众都能看出来宫二“不传功不留后”重复四遍是不可思议的好吗,根本是没想好留哪几条好吗!
2.6 张震那条线根本没做完好吗!
2.7 尼玛这音乐能四种风格混搭吗!就算四种风格混搭特么至少有两处Fade Out都没有做硬生生切断了好吗!这果断是没检查的草稿好吗!
2.8 如果以上都不是真的,那么结论要么就是,王家卫精分了。因为前一半是如此的规整和风格化后一半是如此的不知所谓,要么就是,尼玛这片儿是王晶拍出来黑王家卫的好吗(还记得那个吐槽版的[春光早泄]么,莫雨笙老师提醒,出自[电影鸭]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306788/,虽然王晶未署名但是基本是他的片子……)
3. 结论:强行上映,没有其他。
4. 两星:一星给化妆,神乎其技,华语电影新标杆。都去拜一拜是真的。
另一星给片方:感谢制片方,唯有你们敢逼王家卫大神,唯有你们的努力和勇气,才能让我等粉丝见到从未得见的王家卫大神的草稿,这是影迷的福气。
王家卫大神的诚意11颗星。片方的牛逼态度20颗星。神一样的草稿版本30颗星。能在影院看草稿的影史奇葩体验39颗星。然后,尼玛坑爹的影院效果减100颗星。
结论: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制片方,有种的话换拷贝的时候提前放个话,我去看第二遍!你换几版我看几遍!
5. 实在忍不住还是要吐个槽:就算完成片也不可能没有问题,台词的混搭——江湖行话+王家卫式闷骚文艺腔,这绝对是搭不到一起去的。至于剪辑啊、动作戏啊,这些只能等定剪版本再看。
本文不是黑,只是要说,尼玛赶紧去看啊再不看就换版本了,到时候千万不要以为自己精分……
我深深地被震撼了。这片吐槽是20分钟敲的。以表达我激动的、久久不能平静的心情。今天真是有意义的一天。
2 ) 生活是把杀猪刀
昨天带着几个练武的兄弟,去看了《一代宗师》。
一点没有失望,也解开了我内心深处,一直想不明白的一个问题。
1、关于师父的疑问。
我师父是1932年生于青海互助,40岁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武术,43岁的时候,得了肺癌,后来被杨澄甫侄外孙赵斌收留,成了赵斌师爷的第一女弟子,从此师父每天用5-8个小时来练功,今年82岁,她说师爷和太极拳救了她的命,她要让更多的人学好拳,练好拳。师父后半生,一直在用生命践行这样的诺言,她没有文化,没上过学,应对当今武术界的浮华名利,她只是一个做“里子”的人,几年前极少人知道她,行里门人,跟她摸过手的,都佩服她得了真传,也有人诋毁说她只是一个新时代健身的代表。在师父心里,这些都是浮云,无论赞誉还是诋毁,她一辈子只为这一局诺言活着,一辈子只是练拳,教拳,来者不拒,有求必应。
我15岁正儿八经学拳,28岁才拜的师,成了师父的关门弟子。我一直在用影像记录师父的晚年,我一直想探究师父的内心世界,想知道,为什么她后半生一直这样刻苦练拳,刻苦的传拳,在老年为什么对弟子更为严格和担心。
《一代宗师》虽然讲的是叶问,但是突显了武侠的最高精神境界,展现了民国时期习武救国的气节以及一群拳家的侠胆刚烈。习武有三个阶段:看见自己,看见天地,看见众生。第一个是明心见性,第二个是感通天地,第三个是普度众生。叶问之所以成为一代宗师,是因为他看见了众生,以武修道。
宫二,是民国女侠的代表,身上有施剑翘的影子,有孙剑云的影子,是集民国诸多女侠于一身的,又代表了传统武术的很多规矩和习俗。我曾遇见过一个杨式门里一个支系的传人,老人家功夫很好,说没有遇到对的人,死了带进棺材里,也不传。他和宫二一样,到了第二个阶段,看见了天地,但是没有看见众生。
2、生活是把杀猪刀。
对于一个习武的人而言,内心保留着一种荣耀,像一盏灯,照亮自己的信仰。很多人,天天在一个角落,练拳,体验,到老了,悟出点拳理,得了些功夫。在他们的生命中,习武是件荣耀的事,从不张扬。
但对于大部分的武者而言,最大的敌人却是生活本身。
叶问在40岁以前,衣食无忧的时候,他可以好好练拳,40岁以后,是拳在练他。面对时代的动荡,生活的窘迫,家庭的拖累,情感的诱惑,他仍保持他内心的荣耀和信仰。宫二、马三、一线天都可以成为一代宗师的,但是他们分别停留在了不同的阶段。
在生活面前,很多武者过不了第一关,明心见性。生活是把杀猪刀,不断蚕食你的意志力、蹉跎你的人生方向。家庭、事业、情感、金钱、名誉、诸多诱惑使得一个武者坠入到生活的泥潭里无以自拔。过不了明心见性这一关,所谓的现代武术界的高手,比比皆是,但都有致命的弱点。武术的精神也就当然无存了。当今的高手,都称自己拿了多少奖项,打败了多少挑战者,赢了多少场作秀式的擂台赛,每天活跃在媒体上,挣着做“面子”,当今武林中的“大师”都是这样出来的。
浸淫在生活中的大师,是没有灵魂的。
习武第一步是要明心见性,而只有浮出生活的水面,才能看清自己。师父四十年如一日的生活规律,雷打不动,用内心的力量,每日的实践,攻克了生活中的自己,成就了她后半生的武术生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3 ) 有些道理,只能太晚明白
这几年时常感觉到无人可念,心里空落落的。倒不是说心灰意冷,或者赌一口气,就是心里没人。即便故意去想,浮现的也都是一团团看不清的影子。偶尔也会梦到几个人,醒来后即没想过预示着什么,是不是藕断丝连,是不是余情未了,更没想过趁残念未消去联系,去相见,依旧像往常一样刷牙洗脸,更衣吃饭,面无表情。
一三年看《一代宗师》时,看到章子怡饰演的宫二说,都说人生无悔,那是赌气的话。若真无悔,那该多无趣啊。看到这儿,窃笑。果然,王家卫还是王家卫。王家卫的电影,除了张震,其他人是走不出来的。
香港导演,尤其那些爱拿江湖说事的,说来说去都是一件事:出来混,迟早要还的。王家卫也一样,不过他说的不是江湖,不是世事,是情,还的不是劫数,不是人命,是心。就如《东邪西毒》里张曼玉饰演的大嫂说的,以前我认为那句话很重要,因为我相信有些事说出来就一生一世。现在想想,其实说不说也没有什么分别了,因为有些事情是会变的。我一直以为自己赢了,直到有一天看到镜子,才知道自己输了,在我最美好的时间,我最喜欢的人也不在我身边——可不就是把心给葬了么。
其实宫二跟大嫂有点像,实际上,王家卫电影里的所有人都很像。宫二也说过类似的话:我在最美好的时候遇见你,是我的运气。我没时间了。
有人借此说,王家卫变了,心死了。以前的王家卫是《春光乍泄》里的何宝荣,在黎耀辉离开之后哭得用牙扯被角;是《东邪西毒》里的慕容燕,在荒漠中的一棵树下哭得眼角纹路飞了天。而《一代宗师》里的宫二却说:我选择活在我的岁月里。然后吸一口烟,摊在寂静里,任往事袅袅,随风而去。颇有一副爱咋咋地的潇洒劲儿。
其实,人是不会变的,王家卫也不会。宫二又何尝不是赌了一口气,跟自己赌气。所有人都在跟自己赌气,一个又一个独孤求败罢了。只不过宫二向叶问认栽了,像终生认栽了。至于她跟没跟自己认栽,她自己知道,王家卫知道,你也知道。
前年的《一代宗师》上映之后,褒贬不一。从影院出来时,哥们说,还是甄子丹的叶问好看。我附和:是啊是啊。我想起曾向这位哥们推荐雷蒙德·卡佛,给他看我最喜欢的那篇《大教堂》。哥们看完后说,什么玩意儿。哈哈哈哈,我笑了很久,这就是他的可爱之处。是的,我第一次看跟他感觉一样。这次重映再看就喜欢得不得了了。倒不是归功于3D效果和更通透的剧情,而该归功于这两年间我刻骨铭心地爱过一个人。
多年前,有一个段子流行过一阵。问,分手之前想问你最后一个问题。答,爱过。我以前曾说过类似的话——要想和一个人过一辈子,得确保你们在相遇之前,心至少得死过一回。其实这些都是骗人的鬼话,谁的心肯死。人是不会对自己的心下死刑的,至多判个无期。只不过世界很小,命也不长,人心是耗不得的,便只好把那些人压在心底,压得奄奄一息,假
装他们过去了。
不然,夜里要梦干什么。
王家卫常用梁朝伟,他不经意间的眼神很适合他的电影。但我却觉得,梁朝伟应该从来都不知道自己在演什么,他只要负责美和放电就行了。就像一个人在灯火阑珊处对你一瞥,你以为这一瞥是前世之约,于他只是灯光太强,蛰了眼。《一代宗师》里的叶问也是,叶问其实没多少用处,于电影负责架构时代背景,于感情负责充当宫二爱过的对象,起个符号作用。这部电影里,王家卫是妥妥地附在宫二身上了。那个宫二的眼神从头到尾都没有变,但前一半是硬撑的,以为自己要赢。后一半是真情流露,心想,这样的,就这样了吧。把人物弧光掰平了的,估计除了王家卫还没有导演敢这样做。
这就是时隔两年之后,我重新喜欢上《一代宗师》的原因。尽管重映之后的武斗场面美到了极致,章子怡也美到了极致,但这次我是搭着心来看的,而不是当成简单的功夫片。就像那个前年陪我去看电影的哥们,你要看叶问,就不该看王家卫拍的。贴着王家卫标签的电影,即使电影名称起得再商业也不是商业大片,王家卫的所有电影都不该有名字,或者说所有电影都该叫《王家卫》。他永远都在用同样的方式说同样的故事。但他说的这件事,永远都不会无聊,因为我们也在经历着同样的事,用一辈子——
打打杀杀,不如浪迹天涯。
这个道理,只能太晚明白,而你心里的那个人,永远比你明白得更晚。
4 ) 梅花便落满了南山
有些姑娘,黄金比例,但过目即忘。有些姑娘,嘴唇眼睛脸颊,分开看比例并不完美,放一起却有说不出的魅力。有些电影,看的时候高潮不断,过后却淡如白水。有的电影,看的时候并不如何,过一天才如受重创,中心摇摇如痴如醉。
《一代宗师》看的时候,我忍不住挑剔:张震怎么剪得这么厉害?形意门“里子”那条线为何见首不见尾?小沈阳出现的意义何在?影片刚开始大段旁白,观众不会觉得太不电影?出来后和朋友讨论,我态度不明。因为我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感觉。好吗?不好吗?
直到深夜,心头忽然兜入“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如一拳击在心窝。内伤。早起,心中萦绕的变成“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又一记重拳。好比吃绍兴老酒,饮时不觉,等惊觉时,已大醉伤身。
好在哪里?节制。
剪辑的节制、打斗场面的节制、剧中人物出手的节制。男女用情的节制。
影片刚开始,有六场打斗。
一部武侠片,看的是打斗。拼的也是打斗场面。看惯了神乎其神、各炫其技的武打片,这部片子,武打场面显得朴素,因为,武术,不是炫技,不是卖弄。除了御敌时的必杀技,还有交流时的手下留情、点到为止。
这六场打,每一场,每一人,性格不同,身手不同,场面不同。这是真正的人的武术,人的过招,人的对敌,人的处事,人的江湖。
这武打里,有人。
六场打斗中,最重要的两场,都是输的比赢的还漂亮。
输赢不重要吗?武林人士,最重输赢。每一代新人要出头,都必得摧毁另一个大成就者。输赢,当然重要。所以宫老先生退隐江湖,搞不好就是流血事件。因为谁都想跟他“搭手”,击败他。成为新一代武林宗师。
输赢重要,堪比生命。但另有同样重要之事:义气、默契、惺惺相惜、一见如故……总之是一感情事。为一情字,可以不计输赢成败,甚至不计性命得失。
顺便说,武林之中,这“手下留情”四字真好,留的是情面、情分、情谊。
在我小时候,曾经为管功夫书叫“武侠书”而不是“武打书”,跟人争论不休。在我看来,我喜欢的绝不是只有打斗场面的是武打书。
武打中有情有义、有礼仪、有分寸,有容让,有不计成败得失利钝,是侠。
可不可以不打洋人?
本片打破了一个中国武林高手的不成文的传统:必得打洋人。从霍元甲、陈真、黄飞鸿、及前几版叶问,从俄罗斯大力士打到日本人,打洋人,成为观众看此种类型片的必HIGH点,至HIGH点。
一个没有打洋人的武林高手,观众能接受吗?能成为国民心中偶像吗?
看惯了打洋人的武林高手,看本版叶问,像吃惯了川菜而改吃浙江菜,清淡、素。
叶问在本片中最辉煌的战况,在前面已经基本打完。而他经历的最大挑战,是生活。他曾向往着北方的宫二先生,希冀再去领略宫家六十四手。对学武之人,精妙的武功,受用上就如海洛因之于瘾君,又如学哲学的仰望黑格尔康德。宫家六十四手,曾是叶问心中一座高山。既仰望向往之,又想攀登穿越之。后来他抱着饿死女儿尸体说:生活,原来是最高的高山。
这句话,片中每位门派宗师都在领略。在一个大崩溃之中,被时代洪流裹挟,冲到一个小岛惊魂未定。五十年代的香港,弹丸之地,大批国人避乱至此。生存大不易。连国宝、京剧大师马连良,当时在香港居住,唱戏为生,几年下来欠债三万。何况他们。
昔日的宗派大师,放低身段,在生活中修行,与生活这把化骨刀直面相对、见招拆招。
后来呢?后来电影就结束了。
没有杀更多人、没有摆平更多门派、没有打得鸡飞狗跳。他们面对自己生活的高山,犹如达摩面壁,各自修行。
这故事好看吗?似乎没有激动人心的高潮。
不好看吗?为何看完念念不忘?
朋友之前采访过章子怡,她说,她扮演的宫二,不知父亲已死,在家门口与仆人对上眼神,就知真相。然后她哭了。哭得王家卫说,章子怡真是能要人命。
这段戏,删了。
不仅如此。许多情感高潮部分都被删去,只剩下爆发后的平静。似乎,没有激动人心。但这种爆发后的平静、怅惘,才更要人命。
中国文人画,有力量处不在落笔,而在留白。
顺便说,章子怡在这部电影中,真是能要人命啊。少女时期,是脆生生的响亮。主掌门派时,少女情怀深藏不露,有高处不胜寒的高傲。开到荼蘼时,是花朵将将坠枝时奋力一挣,爆炸式地全盛绽开。一层层戏,一层层表情,一层层生命经历的一层层剥开,那几乎不像是演技,而像是诉说。一个生命无限诉说。
梁朝伟呢?反而不用再表扬了。他那双眼睛,体察世情,洞若观火。这是水里来火里去不疯魔不成活的一双眼。像老汤,熬了几十年。不可能不好。你要什么,就给多少,还要多给。没法再表扬他了。
电影不是给你一个故事,而是给你一段情怀。故事常变,情怀永生。
看的时候,总想起一句诗,写在这篇文章的最后: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 梅花便落满了南山。
5 ) 关于传灯,佛像及其他——绝壁过度阐释
关于传灯,佛像及其他——绝壁技术流过度阐释
1.“有灯就有人”
这词儿片子里出现好几次,宫老爷子挑叶问搭手,说的是,“叶先生,今日我把名声送给你,往后的路,你是一步一擂台。希望你像我一样,拼一口气,点一盏灯。要知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有灯就有人。”
我觉得这本片子在这个地方才算是故事叙述的开始,宫老爷子作为一代宗师要挑传人,中意叶问,这盏灯,要传给他。之后宫二要落发,发愿的时候问的是,她爹要是知道她在想什么就给她看见一盏亮着的佛灯。问得是一个在正统上的许可和承认。
刚好结尾在佛像,我嚼着是是起呼应对照关系的。
“传灯”是佛教特别是禅宗“传法”的意思,所谓以法传人,如灯火相传,辗转不绝。所以要研究禅宗的历史,重要禅师的生平,思想,偈子之类的都要去看《五灯会元》等灯录。
灯录是禅宗的历史记录,也是武林里头的说法,(别忘了国术少林一门就是中国禅宗开山祖师达摩搞出来的哟)有本讲江湖的书就叫《形意传灯录》,说得就是形意拳和武林上的这些事儿,间有禅宗机锋出没。我还怀疑宫老爷子的原型就是形意传灯录里面作者的师傅曹志清,此公“形意、八卦、太极、少林五行熔铸一炉”。所以“传灯”的反复出现跟老王捡“形意”跟“六十四手”来说我觉得是有意安排的,也印证了他的案头功夫。
老王提传灯,自然是要写史诗,写史诗,自然不是写一个人的发迹史,所以换句话来说,这故事说得就是宫老爷子要找人传灯,于是下一代里面的宫二马三叶问和在火车上偶遇的张震(那人叫啥名儿来着?)都构成了这个谱系的支系,至于各自如何发展其实真是相遇分离的缘分。花开四朵总得修修剪剪,所以说这片儿是宫二姑娘的那些事儿也不错,虽然叙述者是叶问,但是我还是觉得线索人物是宫二,至少明线是叶问,暗线是宫二,张震其实是第三条没有展开的线,估摸着是被剪了。但是反过来说,如果他不被剪反而会让这本电影看着更乱。在剪辑上,宫二那边跟叶问刚惆怅悲桑的断了这边张震就小沈阳就开始略带喜剧意味的过手收徒,我觉得挺调节气氛的= =在禅宗谱系上,也有这样没头没尾的相遇,比如说牛头禅的创立:有个传说,禅宗四祖道信行脚在南京牛首山遇到法融,两人就说了两句话,打了一个机锋,法融立刻就悟了,于是创立了牛头禅。张震跟宫二也是,如果没有宫二在火车上的一念之善,以后也没张震在香港开创的一番基业。对张震这条线的处理我个人挺喜欢的,有史笔范儿。
2.“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这句词儿我跟老蒋都特喜欢,比那什么“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高级多了(对不起!作为白落梅棒棒的一生黑我真心对这句话生理不适)
这话照应下面宫二的这段台词:“我爹常说,习武之人有三个阶段: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我见过自己,也算见过天地,可惜见不到众生。这条路我没走完,希望你能把它走下去。”
也照应之前宫老爷子让宫二告诉叶问的那句,“给你看六十四手,是让你明白,人外有人山外有山。拳不能只有眼前路,没有身后身。希望你可以举一反三。”
老爷子给马三讲形意拳的坎儿,说的是回头最难。
练功也跟证道似的,一山又有一山高,习武之人的第三个阶段——所谓“见众生”我嚼着就是慈悲,也就是某种程度上“悟”了禅了。宫二,马三,叶问这三个人都得了老爷子某方面的衣钵,马三和宫二停在见天地,她那刀不藏刃的性格决定了她没办法原谅马三的背叛,好比马三没办法原谅宫老爷子伤了他的面子,所以这两人都没办法回头,只有眼前路,看不见身后身。叶问倒是有,他拿剩饭那一下子就是一种能抗事儿能放低身段的性格,越不过的生活,死了孩子老婆到死都没见着是叶问经历里面“亢龙有悔”的那部分,是可以“回念”的基础。
他跟宫二第一次过手,实际上是宫二输了,她差点掉下楼去的时候是叶问拉了她一把,是慈悲,所以宫二才借力跃上楼把叶问打下去了。宫二和马三都是不留余地的人,但是叶问能留,所以他是在武学路上走得最远的一个。“回响”,“回念”这事儿,达摩也说过, “至吾灭后二百年,衣止不传。法周沙界。明道者多行道者少。说理者多通理者少。潜符密证,千万有余。汝当阐扬勿轻未悟。一念回机,便同本得。”
3.神棍纯脑补
1)叶问去跟宫老爷子过手之前跟南边各派牛逼人物过手,当时窑子里唱得是“四郎探母”,预示了之后叶问要背井离乡,但是在异乡成一代宗师。
2)纽扣。当时叶问扒下来的那颗扣子是第一颗扣子,领子上的那颗。陶渊明《闲情赋》写的,“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一首情诗,这首情诗的好处就是,明明里面心神摇动了外面看着还特发乎情止乎礼。
【本评论纯属脑补,欢迎各种技术流探讨或打脸】
6 ) 电影来去匆匆,只有风格永存
昨天和朋友们去看了《一代宗师》,随便说两句不成文的,我一向看电影赶不上院线的热闹,这次终于吃了口热乎儿的。
1、这电影肯定会引起争论,所以首先得站队了,反正也跑不了,先明确表示我很喜欢,仅代表我个人,我们三个姑娘一起去看,出来后两个表示喜欢,一个态度不明。这里只陈述客观事实,不想吹捧,出来的时候想起邦妮有一次皱着眉头评价某电影的一句话,这电影,得挑人!所以不推荐给所有人。不给观众贴标签,也不对观众乱下结论,我只能猜测一点就是,和我口味像,和我比较像的,可能会喜欢……谨慎推荐给这些朋友们,但您要觉得不好也别来找我。
2、这是我第一次在电影院里看王家卫的电影,看王家卫电影这么多年,到现在还能给我特别的观影感觉,就是你总能把他的电影连在一起看,看这个电影,就想起那部电影,不管它的这部电影和上部电影间隔了多少年,看梁朝伟一出场,我就想起张国荣,想起阿飞正传,想起当年的所有人,死的死,走的走,忙的忙,现在只有梁朝伟老哥儿一个人跟他玩儿,那样的聚会,再也不会有了。这种感觉真的奇怪,别的导演没给过,梁朝伟咱也经常在别的电影里见,从没让我想到过张国荣。后来一场梁朝伟和章子怡的对手戏,我也一下子被穿越回了几年前,好像2046里两个人的故事的延伸,跟着回忆起来,一下子就带入了,难过了。这种感觉,就像你和导演,和两个演员,和戏里的人,和戏外的自己,我们加起来是一个故事。大家一起走过来,这种感觉,别的导演没给过我,别人的戏一部是一部,王家卫是所有的戏都是一部戏,所有的戏,都是生活的延续。他的电影本身就像个人儿,从少年,到青年,到老,它会长,还能变老,这是个挺有意思的事儿。
3、从看2046开始,王家卫就在回忆,每次我都在想,这个人身上,生活里到底发生过什么?
4、我个人非常喜欢一类导演,这一类导演有个名单,北野武,昆汀,王家卫,阿莫多瓦……这名单总结一下,其实就是创造了自己浓郁的个人风格的人,而且用他们的风格影响了很多人。前两天看安迪·沃霍尔的哲学,他说“有些人使他们那个时代的美人,而他们的样貌也相当时尚,然后时代改变,品味也改变,接着十年就过去了,假如他们依旧保持相同的样貌不做任何改变,假如他们把自己保养得很好,他们依然是美人。施拉夫餐厅曾是它们那个时代的美人,但后来他们试图追赶潮流,然后一再修改,直到他们魅力尽失,结果被一家大公司收购。
5、安迪·沃霍尔说的这就是风格,其实就是蔻蔻夏奈尔(懒得切换输入法)那句“时尚来去匆匆,只有风格永存。”的解释版。其实很多艺术家之所以最后成了,都是因为这句话,因为最后确立了自己的风格,哪个行业都是如此,别以为找到这个风格,确立这个风格很容易,在这么多人玩剩下的各种东西,各种尝试里,创造出一种和别人不一样的风格,这是最不容易的。同样的,“电影来去匆匆,只有风格永存。”,当然对电影的理解,这只是其中的一种。但是这些人,是把着理解做到极致的人。做到极致了,就无人代替了。
6、王家卫就是这样的导演,一代宗师从电影技巧来讲很多毛病,很多问题。但是在华人导演中,能确立自己风格,并且一直有风格的,没几个人。李安也有风格,但是他更隐蔽,没那么符号化。
7、没有风格的人总是对风格这种东西不服气,还有些人半路抛弃了自己的风格,说到这里我就想到冯小刚,他最大的失策是放弃了自己的风格,他没有像安迪·沃霍尔说的那样努力撑过最萧条的时期,所以你看看现在……我也不是要故意说冯导,只不过他真是我一顺手就捡起的最大的栗子。
8、王家卫的电影没有哪部是完美的,但是很多人一看再看,而且特别有意思的现象是,他的电影如果在电视上重播,你总会停下看两眼,从哪一段都能开始看,都觉得还挺好看的。因为故事早就看过了,能一直重复被欣赏的,还是风格。
9、从电影院出来的时候绿老师表示疑惑,王家卫干嘛想拍叶问?今天早上想起电影里的一个细节,叶师傅和武林朋友交手,对方说,你们咏春拳不就那三板斧——摊,绑,扶(这三个字不知道记得对不对),叶师傅微微一笑说,打你够用了。王家卫的电影,招式也不多,变化也不多,也就那么三板斧,不过做到极致,打很多人,够用了。
10、因为这风格的一脉相承,让一路跟下来的老朋友,有一种惺惺相惜,在电影的最后,宫二对叶问说了句话:“人生的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别重逢。”,看王家卫的电影就是这样久别重逢的感觉。这感觉,别人给不了。所以你可以批判他,但无法取代他。
11、最后一句,以上只是作为一个普通观众的个人观感,对电影本身只表示谨慎推荐。
转折点出现在:张震出现的时候。之后,就仿佛进入了另外一部电影。而且,他竟然只负责这个转折。
世上所有的相遇 都是久別重逢。而我 又重新失去了你。每一帧都是畫。王家衛先生拍這部電影的目的其實就是想告訴大家 拖延症是世上最美的絕症。「我在最好的時候碰見你 是我的運氣 可惜我沒時間了。我選擇留在我自己的歲月裡了。」念念不忘 必有回響。隔江隔海會歸來。
看完《一代宗师》,我在心里说:“这才是电影!”为什么王家卫拍电影速度奇慢?大概是因为他试图在每一秒的画面中都营造出高度风格化的诗意氛围。他是造梦师,他是时光雕刻家,他是本雅明所说的那种灵韵艺术创造者。只是在这个电影麦当劳化的时代,他这么拍电影是不是太奢侈了?
张震练了两年,拿了冠军,就为了这三场戏,牛逼
王家卫用一贯娴熟的手法冲了一杯叫梁朝伟的咖啡,放了一块叫章子怡的糖。于是,满屋弥漫着文艺的味道,香的窒息。然后他一转身,用一抡叫赵本山的大锤砸了一块叫小沈阳的蒜。这就是所谓的文艺二逼不分家,还过的很和谐。
依旧是最好的王家卫和张叔平梁朝伟,是极赞的章子怡。是熟悉又好久不见的光影和台词,是爱情是人生是只愿长醉不愿醒的小矫情~~~回首看电影的这十几二十年,原来对我影响最大的华语导演,是王家卫。这真是我的荣幸。
编剧是生活大家,信息量很大,像看本让人一句一想的书,从功夫到人生到三观都很饱满有吸引力,《午夜巴黎》中伍迪艾伦怀念的是欧美的二十年代,一代宗师唤起了我们自己的黄金时代,都以为习武之人粗俗,其实那些对人事物的讲究和高贵就在武林,只是早已逝去。首次不抵触传统价值观,因为它真实体面。
首先是一部王家卫电影,然后是爱情片(有信物的小爱与无形的大爱),再是民国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ROC)和逝去武林。叶问开讲自己一生,电影却把好戏留给宫二小姐。导演和主人公都在努力解决时间问题,然后跟60年代周慕云和武侠小说对接。字幕卡和章子怡很意外,平行段落的张震有如阿飞的梁朝伟
拆出任何一段戏都精妙绝伦,但是实在无法理解这片子的整体结构,几处突兀的段落和转场都看懵了。就像是几年时间都用来打造片段,却用刷夜的功夫拼凑在一起,极端细腻和极端大条太让人精分了。配乐也有些违和,音剪几度失误
我想看三集,一集宫二,一集白玫瑰理发店,一集叶问
邹的文学+徐的武学+王的美学,文戏武做,武戏文唱。功夫如同看戏写字,重意不重形。它不是转瞬即逝的武林,不是昙花一现的打斗,却是再普通不过的你来我往的精神世界灯火长鸣。原版刀锐,3D在鞘里藏了藏,出鞘砍掉旁支末节,由群像变为一个人的武林,叶问是纵向,宫二是横向。武林有人进退,唯规矩不变
小沈阳的表演格局完全突破了王家卫气场的束缚……
三年磨一剑,果然华美精致,出手便知宗师风范。《卧虎藏龙》之后再度改写武侠片景观。王氏一门,重意不重形,在势不在力,诚影林奇学。儿女情怀,时代风云,江湖恩仇,都在雨滴烟横、雪落灯斜处淡淡描出。对普通观众而言,影片叙事仍过于细碎跳跃,是个障碍。
其实你不知她,她不知你。你们只是在最美的时间遇到,然后在各自心里留下了惊鸿一瞥的投影。念念不忘必有回响,那些声音附在一颗纽扣上,不动声色的将它炼化成时光的灰烬 ——其实这部片应该叫:一代宗师们的爱情。
散场后三、五个外国影迷连呼awesome,对章子怡的形容都是gorgeous。电影的前五分之四接近完美,人物上章子怡的宫二比梁朝伟的叶问更加丰满,她的每一个镜头都像时尚大片。张震部分略有遗憾;宋慧乔戏份不多但是真的太美了。
讲的是一段武林往事,王家卫在影像上的怀旧味与故事的魂是契合的。可以看成是逝去的武林或是民国传奇,带着旧味和距离感。有几场动作戏很好看,叶问金楼闯堂、送葬、火车站刀下连成线的棉絮,都是既有气势又有视觉美感。有锋有韵的台词,一板一眼的武功,徐皓峰想拍的武林让王家卫给拍成了,挺好
伟仔坐在前面,谁还看电影啊。。。
我。没。看。懂。这。个。武。术。家。出。轨。未。遂。的。片。子。呀。。。|| 2015.1.9 3D版重温,整个故事线更加流畅,男女主人公的感情也交代的更清楚。最重要的是,很多之前不懂的台词,都突然间明白了意义,隐晦、转弯不是装逼,成人的隐忍与不说,舍与得。
“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我在最好的时候遇到你,是我的运气”、“说句真心话,我心里有过你,我把这话告诉你也没什么,喜欢人不犯法,可我也只能到喜欢为止了。”——台词真是句句经典
这当然再也不可能是叶问的故事,这是宫二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