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战舰波将金号》之片段分析
片段从46分钟红旗飘扬开始自52分钟战舰出现为结束。其中大约出现了150个镜头。
片段的开头是红旗的特写,下一个镜头则是孩子和妇女们的招手、欢呼。在这里导演并没有运用一个大全景的镜头将这些画面概括在一个镜头内,而是运用了蒙太奇的手法,将两个毫无关系的镜头相接,使得人群像是在朝军舰欢呼和招手一般。
随着字幕和音乐中一个强音的出现,故事的节奏出现变化,字幕之后,是一个头发凌乱的女人脸部的特写,随后人群的慌乱移动,后以一个伞越来越大作为跳板,画面变成了一个全景,人群慌乱。这组镜头内有一个是铜像占据黄金分割线并且处于前景的镜头,我认为这个画面处理的非常好,因为除了铜像以外,画面的二分之一中景,分别被追逐的军队和逃跑的人群平分,而剩下的二分之一是处在后景的一栋阴郁的教堂,这个画面将电影的立体感表现得很好,也体现出故事当中人物之间、社会之间的矛盾。
然后是大全景,开始真正的“大屠杀”,这时人群从后景跑入。导演在这里所表现大屠杀并不是用大的场面来渲染其的宏大残忍,而是选取了几个小而独到的角度,尤其是两位母亲保护孩子的视角,使冲突逐渐提升,从而使影片达到全剧高潮。
人群跑入后,随之而来的就是特写一个人的腿部跪下的动作,这个镜头开始后,出现了很多人物摔倒(死亡)的镜头,这些镜头的转换很快,这组镜头内突出了一个小孩,开始他只是坐下,但是再又一个大全景人物奔跑后,小孩捂上了耳朵,这强加给观众的是枪声使得小孩捂上耳朵,而倒地的人都是被枪杀死的。
随后,又出现我最喜欢的,带有铜像的那一个画面,不过,不同的是军队渐渐将中景占据,而人群渐渐被逼出画面。而后的大逃难镜头延续了之前的拍摄方法,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灯光,是从人群的背后打来,这种灯光将人的影子无线拉长,让人的心里情绪通过影子表现出来,这种感觉,在之后一位母亲抱着死去的小孩向军队声讨时,更为具体和鲜明的表现。
对于人群逃跑的场面导演分别用了:在人群后大全景拍摄;人群侧面的全景拍摄;和中景拍摄某个人物或者一到三个人群的状态来表现。其中有一个,从侧面拍人群逃跑的画面,这个镜头,导演让演员从左边入场,右边出场,这个画面在构图上,有一个亮点,就是在后景的黄金比例处放置了一根棍子,而棍子的两边是对峙的两棵大树,这个非常具有表现里。这个段子里有很多镜头都可以看出来,是导演经过认真思索以后拍出来的,构图上是分得妙。
在小孩被枪打前的镜头是一个用移动镜头来跟踪小孩的状态。小孩摔倒后大叫“妈妈”是特写,而后是母亲回头的特写。在这之后是一系列的蒙太奇,我们可以看见人们先是绕过孩子,在是从腿间经过,最后将孩子替翻了面,从肚子上踩过,配上音乐,层层递进,中间穿插着对于母亲面部表情的特写,表现母亲的震惊、伤心、愤怒。而后的剧情则主要是用蒙太奇体现剧中女教士的发现、号召、维权。
之后,军队首先是以影子入场的,而之后,拍到妇女时,是将她的影子拉长,让观众在这种视觉效果下,自然而然的认为妇女是弱小的,军队的强大、霸道。之后的一个移动镜头将妇女与军队的影子重合,这个镜头,并没有出现军队的正面,便直接让军队开枪杀死了妇女。
之后人群的逃亡中,出现马的从幕的两侧出现在前景,这增加了画面的立体感和无序、混乱感。之后,有一组蒙太奇是枪和人群的倒下。而后婴儿车的奔跑和一位妇女的夸张表情,一个青年的表情,冒烟的枪,组成一组蒙太奇。
总体来说,在那个年代这是个伟大的影片。
2 ) 爱森斯坦带来的两场革命
【战舰波将金号(Bronenosets Potyomkin)】是苏联导演爱森斯坦(Sergei M. Eisenstein)1925年拍摄的电影,讲述了一个无产阶级反抗残暴统治的革命故事。战舰波将金号上的军官企图残杀不满吃生了蛆的肉的水手,水手们在千钧一发之际起来反抗,将军官们推入海中。混乱时,发起暴动的水手被一个军官射杀,他的遗体被送往了岸上,引起了人民的强烈愤怒。于是一场更大的革命开始蠢蠢欲动了。
电影被铭记今日的原因是导演爱森斯坦开创了蒙太奇拍摄手法。电影中猪肉上蛆的镜头,将士们仰头望去的桅杆,沉睡后觉醒的石狮子,敖德萨阶梯等镜头引发了电影拍摄的革命。从此人们发现两个看似不相干的镜头放在一起却能被人们的大脑串联起来,并被赋予新的含义。比如第一个镜头是正在仰望的水手,第二个镜头是桅杆,我们自然地想到他们是在仰望桅杆。一个看到牺牲水手后愤怒人民的远景镜头与他们握紧拳头的特写连接起来,在我们看来也非常自然。
平行蒙太奇是爱森斯坦经常使用的手法,比如军舰上发生暴动后,正在下楼梯的水手和人们在船舱内扭打在一起的镜头穿插出现;在港口人们发表演说的镜头与不断聚集的人群、集结起来的水手的镜头同时交叉展现,这些都是用同一时间,不同空间发生事情的平行展现来叙述故事。
电影中出现敖德萨阶梯上的屠杀镜头是电影史中的经典镜头。电影中一字型整齐排列的军队手持步枪从台阶的最上端走向下方的人民,对他们疯狂地开枪。在奔跑的人群中一个孩子和他的母亲失散。孩子中枪摔倒在地,并被躲闪的人群踩踏。女人重回孩子的身边抱着重伤的他走向军队,音乐停止。女人冲着军队喊,我的孩子重伤,需要救治。军队的枪对准这对母子,刺刀向前伸着,枪响,抱着孩子的女人应声倒下。人们听见枪响四散逃走,躲避子弹。身着黑衣推着婴儿车的年轻母亲被枪声吓得僵直在台阶上。一颗子弹射中了她的腹部,她手捂着伤口,指缝中渗出血迹。最终她倒在自己哭喊的孩子面前。婴儿车缓缓滑下躺满了尸体台阶,翻到在地。婴儿车滑下这组镜头中穿插着人们奔跑的场面,紧张和悲壮的情绪被不断重复渲染。这组蒙太奇镜头在六分钟内将近出现了一百五十多组平均三秒的短镜头,延长了电影的心理时间,本并不长的敖德萨阶梯成了沙皇漫长残酷统治的象征。在这六分钟内,远景、近景、中景以及特写的交替出现,快节奏短镜头的大量运用无疑表明爱森斯坦镜头运用的娴熟。敖德萨阶梯从此成了无数电影拍摄者竞相致敬模仿的对象。
【战舰波将金号】毕竟是上世纪二十年代的苏联电影,爱森斯坦的电影也是为了宣传无产阶级革命而服务。他将意识形态的宣传融入在流畅的叙事,成熟且开创性的拍摄手法中。故事叙述流畅,矛盾是不断层层加深,特写和反复渲染统治者的残暴统治,就像战舰上司令张着大胡子挥挥手就要把那些不喝肉汤的士兵用帆布裹起来再拿枪崩死。当然我也会感慨当时苏联人力资源的丰富,杀死几十个士兵也没有什么关系。此后“一个水手因为一碗汤而被杀死”也成了岸上人们进行反抗革命的导火索。
还不能不提当时军舰上那个张牙舞爪颇像金毛狮王的神父,他手持十字架给军官的愤怒火上浇油,面对革命的水手大喊要记住上帝,水手不满狮王随后对他们侮辱性地怒骂把他推到在地。狮王的十字架狠狠地摔在甲板上。这些都表明无产阶级革命中要被打到的敌人之一便有宗教。可东正教在斯拉夫民族中实在太过根深蒂固,这直接是他们的精神支柱以及存在的根本,所以之后的苏联政府也无奈不可能完全的无神论。而在苏联解体国家性质改变后东正教又毫无疑问地恢复了从前的地位。
当牺牲水手的遗体被摆在岸上的时候,所有的苦难老百姓基本上都来纪念了。一个老妇悲恸地跪在他遗体的前面低头啜泣,两个身着洋装手持阳伞的阔小姐走过他们,闪着光的白色裙子晃过他们灰暗的衣服。阔小姐们向帐篷里望了望,点着脚转身若无其事地走了。面对穷苦大众的呐喊,身着西服的资本家还有军官在旁边谈笑风生指指点点。爱森斯坦成功的用了这些对比让观众看到阶级之间的鸿沟。那比海还深的仇恨就被一下子撩起来了,革命也就成了顺水推舟。
革命的引发确实极有可能是因为一个看似简单的事情,但这其中不免还是有一些夸张的成分。比如我总是觉得当然们看到水手的遗体后直接喊出“打到沙皇”是有些急的,中间缺少了某些矛盾加深的过程。
革命时战舰上升起的红色的旗帜绝对成为了电影中最亮眼的一笔,本来在那个默片年代,黑白影像中出现红色就是非常稀罕的,这更彰显了革命的那种激昂。所有影评人都要提那组石狮沉睡,睁眼,起身的三个镜头。表现性蒙太奇的运用让导演将想表达的那种无产阶级觉醒并取得胜利的主旨,表现的更加豪迈。
【战舰波将金号】的成功绝对不只是蒙太奇的运用,剧本创作以及影片拍摄的成熟,节奏的控制,音乐的衔接,包括主旋律的表达其实都已经很完善巧妙了。一百年前带来这两场革命的电影对我们现在电影拍摄借鉴意义的还是很大。
提到借鉴意义不能不说国产电影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战舰波将金号】加深了我对国内拍摄的某些主旋律电影的羞耻感,主打电影就是那个冯小宁拍的【超强台风】。这片儿让我觉得冯导是中国最牛逼的恶搞大师,把“英雄”的扭曲活生生地提高到另一个境界。哪个国家都有主旋律电影,美国的大片也是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不过看那电影我们也愿意接受他们的宣传。国内电影的某些制片方就是没脑子,做出来的电影只显得蠢,让人琢磨怎么那么多大活人还都专业人士呢,连聪明点儿的宣传都不会做,能骗的了谁啊。
11.26.08
3 ) 《战舰波将金号》电影剧本
《战舰波将金号》电影剧本
文/(苏)爱森斯坦
译/陈笃忱
第一本
(全本均配有音乐)
1(特写)(淡入)
字幕:《战舰波将金号》
露出光线。
2(特写)(淡入)海。
画外音:“1925年,苏联……”
3(特写)烟筒冒烟。
“……拍摄了这部影片。”
4(中景)浮在海面上的战舰,在画面上只映出一部分来。
声音,这部描写英勇的……”
5(特写)烟筒冒烟。
“……水兵们在俄国战舰上……”
6(特写)战舰的船舷,左边是海。
“………起义的影片……”
7(特写)垂在水面的梯子和船舷的一部分。
“………给革命运动………”
8(特写)从烟雾中现出炮口。
“……增添了最…………”
9(特写)两门炮的炮口。
“……雄伟的一页。”
《战舰波将金号》的字幕渐渐消失。
10(中景)战舰的一部分。三门炮的炮口由左向右、向上移动。
声音:“这部影片无论在主题处理上和艺术手法上,都应该说是全世界电影艺术的新发现……”
1(特写)炮口向上移动。
“……以革命运动作为影片的主题,这还是第一次……”
2(中景)水兵的在战舰上挥动着帽子。
“……人民能够以主人公的身分在影片中出现,同样也是第一次。”
3(字幕)“总导演:С·爱森斯坦
编剧:Л·阿卡疆诺娃”
4(字幕)“副导演:Г·亚力山大洛夫”
5(字幕)“总摄影师:Э·基赛”
6(字幕):“副导演:А·安东诺夫
М·萧特洛夫
А·列夫申
М·斯特拉乌赫”
7(字幕)“1925年摄制”
8(字幕)“荣膺列宁勋章之莫斯科电影制片厂出品。有声影片”
9(字幕)“作曲:Л·克留科夫
录音:И·卡西凯维奇”
20(字幕)“苏联电影部管弦乐队
指挥:А·高乌克”
1(字幕)“全苏影片发行公司,1950年。”
2(字幕)列宁著作中的一节:
“俄国正面临着历史上的大危机。革命的火焰燃烧起来了,而且愈烧愈大,从一个地方烧到另一个地方,从一个阶层烧到另一个阶层。无产阶级是革命的主力。
列宁”
3(特写)浪潮拍击着海岸,浪花飞溅。
声音:“随着俄国军队在日俄战争中所遭到的惨重的失败……”
4(中景)海岸的一部分。浪花四溅。
“……工人和农民的运动……”
5(中景)浪潮向海岸滚来。
“……对军队产生了影响,沙皇的专制统洽已经动摇。”
6(中景)浪潮拍击着海岸。可以看到建筑物。
声音:“1905年6月……”
7(中景)海岸。海水滚滚。
“……在黑海舰队的一艘战舰‘波将金号’上举行了起义……”
8(中景)浪潮拍击着海岸。
“……这艘战舰当时停泊在距离敖德萨不远的一个地方……”
9(中景)停泊在海面上的战舰。
“……敖德萨的工人正在举行罢工。”
30(特写)战舰的烟囱。华库林楚克走到马托迁柯的身旁。
1(字幕)“水兵们以及马托迁柯和华库林楚克,根据陆海军地下组织的指示,商讨起义的计划。
2(特写)华库林楚克和马托迁柯在交谈。
3(字幕)“我们‘波将金号’的水兵,必须起来支援我们的工人弟兄,必须和他们一起走向革命的最前列。”
4(特写)华库林楚克和马托迁柯。
5(推写)海上的战舰。
6(字幕)“值班的人是睡不好的,够痛苦的了。”
7(全景)最下层甲板。水兵们睡在吊铺里。
8(中景)最下层甲板的一角。水兵们在睡觉。
9(中景)三个水兵在睡觉。
40(特写)一个水兵在睡觉。
1(中景)三个水兵在睡觉。
2(中景)两个水兵在吊铺里睡觉。
3(特写)一个水兵在睡觉。
4(全景)三个水兵在睡觉。水手长走过。
5(特写)一个水兵张着嘴睡觉。
6(中景)水手长从正在睡觉的水兵们身旁走过。
7(特写)水手长。
8(特写)正在睡觉的水兵。
9(中景)水手长从正在睡觉的水兵们身旁走过。
50(中景)水手长从正在睡觉的水兵们身旁走过。
1(字幕)水手长不分昼夜都在寻找‘嫌疑犯’。
2(中景)水手长从正在睡觉的水兵们身旁走过,被一个水兵的头绊了一交。
3(字幕)“最要紧的是消除新兵身上的坏习惯。”
4(中景)水手长准备拿这个新兵出气。
5(特写)水手长打一个新兵的背。
6(特写)新兵翻过身来。
7(中景)新兵翻过身来。
8(中景)水手长从新兵身旁走开。
9(特写)新兵目送着水手长。
60(中景)水手长从正在睡觉的水兵们身旁走过。
1(特写)新兵转过脸去。
2(中景)新兵转过脸去。水兵们从梦中醒来。
3(字幕)“别太欺负人了……”
4(特写)新兵脸朝里,气得直哭。
5(中景)水兵们安慰新兵。
6(字幕)“华库林楚克号召大伙起来说理。”
7(特写)华库林楚克在演说。
8(字幕)“同志们,到了该我们发言的时侯了……”
9(特写)华库林楚克在激动地演说。
70(特写)两个水兵醒来。
1(特写)一个水兵。
2(特写)华库林楚克在演说。
3(字幕)“还犹豫什么,我们给欺负得够了!”
4(特写)华库林楚克在演说。
5(特写)两个水兵躺着。
6(特写)一个剃了胡子的水兵躺着。
7(特写)一个水兵欠起身子在讲话。
8(特写)华库林楚克在演说。
9(特写)两个水兵欠起身子。
80(中景)剃了胡子的水兵、新兵以及其他一些人。
1(字幕)“1905年6月14日晨……”
2(中景)一个军官手插在衣袋里在眺望。
3(全景)甲板的一角。水兵们在那里集合。
4(中景)一群水兵聚在上层甲板和下层甲板上。
5(全景)甲板的一角。水兵们聚集在那里。
6(中景)军官房间的门打开。一个军官走了出来。
7(中景)军官把门关上。
8(中景)军官在眺望。
9(特写)军官在眺望。
90(中景)水兵们围在腐烂的肉旁。
1(特写)华库林楚克从后面走来。
2(中景)水兵们在检验腐臭的肉。
3(特写)华库林楚克走开。
4(中景)军官走过去。
5(中景)水兵们围在腐臭的肉旁。
6(全景)水兵们上来下去。
7(字幕)“别再把臭了的东西给我们吃!”
8(中景)华库林楚克和水兵们站在腐肉旁边。
9(字幕)“这种东西连狗都不吃!”
100(中景)华库林楚克和水兵们围在吊在甲板上的腐肉的周围。
1(中景)一群水兵在腐肉周围吵嚷着。
2(中景)站在肉旁的水兵们。军医和军官走来。
3(字幕)“军医斯米尔诺夫”
4(中景)水兵们注视着在检验腐肉旳军医。
5(特写)军医在检验腐肉。军官,华库林楚克及其他一些人在旁观看。
6(特写)华库林楚克在说话。
7(字幕)“那一定是自然而然地钻进舰里来的……”
8(特写)军医在检验腐肉,军官和华库林楚克还有其他人在旁观看。军医取出夹鼻眼镜。
9(特写)两手摆弄着夹鼻眼镜。
10(特写)肉上的蛆。
1(特写)军医在说话。华库林楚克及其他人在听。
2(字幕)“这不是姐……”
3(特写)腐肉上的蛆。拿着夹鼻眼镜的手。
4(特写)华库林楚克和水兵们站在他后面。
5(特写)军医戴上夹鼻眼镜。说话。
6(字幕)“这是死了的苍蝇崽仔。用盐水洗掉就行了。”
7(特写)军医在说话。
8(中景)华库林楚克和水兵们站在他后面,军医的脸朝向军官。
9(特写)华库林楚克在说话。
20(字幕)“不能把臭了的东西给我们吃!”
1(中景)军医离开腐肉。
2(中景)军医朝两名水兵走来。
3(特写)军官离开华库林楚克和水兵们。
4(中景)军官喊军医。
5(中景)军官开开门。军医和军官站在一起。
6(特写)军医在说话。
7(字幕)“肉是好的。不许再吵了!”
8(特写)军医用一只手做着手势。
9(特写)军官摇摇头。
30(特写)军医走开。
1(中景)军官和军医站在门口。
2(特写)军官。
3(中景)水兵们在跑。
4(特写)军官向旁边拐去。
5(全景)站在门口的军官和军医。
6(中景)水兵们散开。
7(中景)门打开。水兵们已看不见。
8(中景)一群水兵。
9(字幕)“大副吉列洛夫斯基走出来。”
40(特写)肉吊在那里。吉列洛夫斯基张牙舞爪地走到水兵们面前。
1(中景)吉列洛夫斯基驱散水兵们。
2(特写)军官站在船缆旁叫喊。
3(中景)吉列洛夫斯基驱散水兵们。
4(特写)炊事员从钩子上把肉拿下来。
5(中景)坎事员拿着斧子向放肉的案子走来。
6(特写)炊事员挥动斧子。
7(全景)水兵们走到炊事员身旁。
8(中景)炊事员切肉。水兵们围上前来。
9(特写)炊事员抡起斧子。水兵们阻止切肉。
50(特写)切肉的斧子。
1(特写)水兵们抓住炊事员。
2(中景)水兵们围住炊事员。
3(特写)肉。指着肉的手。
4(字幕)“日常勤务开始了。”
5(特写)炮门涂油。
6(中景)爬在炮门上的水兵。
7(特写)炮门涂油。
8(特写)用手擦零件。
9(特写)炮门涂油。
60(全景)一个水兵在擦炮门。
1(中景)两个水兵在擦零件。
2(特写)两个火夫在擦螺丝。
3(中景)两个水兵在铁链旁工作。
4(特写)用手擦零件。
5(中景)两名水兵在交谈。
6(字幕)“锅里腐臭的肉。”
7(特写)用来搅肉汤的长把杓子。
8(全景)水兵们放下吊桌。
9(中景)水兵们放下吊桌。
70(中景)放下吊桌。
1(全景)水兵们离开桌子。
2(特写)水兵们走向门口。。
3(特写)用来搅肉汤的长把杓子。
4(中景)班长检查食堂。
5(中景)两个水兵在摆汤盘。
6(特写)班长检查。
7(全景)水兵们在摆汤盘。
8(中景)水兵们离开吊桌。
179(特写)用来搅肉汤的长把杓子。
第二本
(全本均配有音乐)
1(字幕)“充分地表露出一种被压迫的仇恨。”
2(中景)两个水兵在战舰上交谈
3(特写)一个水兵。
4(特写)把鱼送进压榨器的手。
5(特写)一个水兵。
6(特写)把鱼送进压榨器的手。
7(特写)用手把盐撒在面包上。
8(特写)一个水兵在吃撒了盐的面包。
9(特写)龙头的水注入玻璃杯。
10(特写)盐和玻璃杯。拿着玻璃杯的手。
1(特写)一个水兵在喝水。
2(中景)两个水兵在吃撒了盐的面包,一边喝着水。
3(中景)水兵们才离开梯子,吉列洛夫斯基从梯子上走下来。
4(全景)吉列洛夫斯基还在从梯子上走下来。水兵们回过头看。
5(特写)新兵敬礼。
6(中景)吉列洛夫斯基望着水兵们。
7(特写)新兵把手放下。
8(特写)吉列洛夫斯基转过脸去。
9(特写)马托迁柯和一个水兵。
20(特写)新兵脸向旁边移动。
1(特写)马托迁柯从画面上消失。
2(特写)吉列洛夫斯基走开。
3(全景)吉列洛夫斯基走着。
4(全景)放着汤盘的吊桌在摆动。
5(中景)吉列洛夫斯基打开门,然后关上。
6(全景)放着汤盘的吊桌晃动着。
7(特写)吉列洛夫斯基往下看。
8(特写)空盘放在桌上,桌子在摇动。
9(特写)吉列洛夫斯基离开画面。
30(全景)吉列洛夫斯基向画面的深处走去。
1(特写)放着空盘的吊桌在摆动。
2(特写)炊事员的手(拿着一根棍子在锅里搅动)。
3(特写)炊事员盖锅盖。
4(字幕)“在舰上的小卖部够买食品”
5(中景)水兵们从窗口接过罐头。
6(特写)从窗口伸出一只拿着罐头的手。
7(特写)窗口的罐头。
8(特写)水兵们从窗口接受食品。
9(特写)拿着罐头的手。
40(特写)一个水兵回过头看。
1(中景)军官凝视着水兵。
2(中景)拿着罐头的手。
3(中景)一个军官监视着水兵。
4(特写)水兵们瞟着军官,向小卖部走去。
5(中景)一个军官站在塔上用望远镜眺望。
吉列洛夫斯基走来,和水兵谈话。
6(字幕)“水兵们拒绝吃肉汤。”
7(中景)吉列洛夫斯基和军官从梯子上走下来。
8(全景)军官和吉列洛夫斯基下到食堂。
9(特写)军官和吉列洛夫斯基。
50(特写)桌子上放着空盘和面包。
1(特写)军官和吉列洛夫斯基淡话。
2(中景)军官离开吉列洛夫斯基。
3(特写)吉列洛夫斯基回到后面去。
4(全景)吉列洛夫斯基走出食堂。
5(中景)军官走到站在甲扳上的水兵面前。水兵敬礼。
6(特写)水兵和军官。
7(中景)三个水兵在洗擦食具(新兵担任洗刷工作)。
8(特写)伸到桌面上来的放置场匙的手。
9(中景)在洗擦盘子的手。
60(特写)一个水兵把盘子递给另一个水兵。
1(特写)拿着刷子在洗盘子的手。
2(特写)把汤匙摆在桌上。
3(特写)一个水兵在擦盘子。
4(中景)擦盘子的手。
5(特写)洗盘子的手。
6(特写)新兵在洗盘子。
7(特写)盘子上写着“赐给我们……”
8(特写)一个新兵。
9(特写)盘子。(接下去的字)“……每天的粮食。”
70(特写)新兵在沉思。
1(特写)盘子。
2(中景)三个水兵。
3(特写)新兵在说话。
4(中景)桌子上拿着盘子的手。
5(中景)三个水兵,新兵抬起手。
6(特写)新兵(手运在举着)。
7(中景)两个水兵(新兵的手还在举着)。
8(特写)新兵举起手。
9(特写)新兵的面孔。(占满整个画面)
80(特写)两个水兵。新兵摔盘子。
1(中景)汤匙渐渐从桌子上淡出。
2(字幕)“全体到甲板上去集合!”
3(特写)号兵。(侧面)
4(中景)号兵。(正面)
5(特写)号兵。(侧面)
6(全景)水兵们在甲板上奔跑。
7(全景)水兵们在奔跑。
8(全景)水兵们排队。
9(中景)号兵。
90(全景)水兵们在甲板上排着队。军官们从面前走过。
1(全景)一群军官。
2(字幕)“舰长哥利科夫。”
3(特写)站在梯子上的哥利科夫(在扣领子)。
4(全景)军官们敬礼。
5(中景)哥利科夫从船口走出来。
6(全景)哥利科夫命令军官们把手放下。
7(全景)哥利科夫绕到军官后面。
8(全景)哥利科夫在绞盘上。
9(全景)列队。军官和水兵们。
100(全景)军官们。
1(全景)水兵们。
2(特写)哥利科夫。
3(全景)甲板。
4(特写)哥利科夫问话。
5(字幕)“有谁对肉汤感到满意的?”
6(特写)哥利科夫发出命令。
7(字幕)“向前走两步!”
8(特写)哥利科夫用一只手做着手势。
9(全景)军官们走出行列。
10(字幕)“这些军官都想巴结舰长,好达到升官的目的。”
1(特写)三个军官。
2(全景)有几个人走出行列。
3(中景)军官们。
4(特写)哥利科夫凝视着。
5(特写)一个军官(手里抓着望远镜的皮带)。
6(全景)(炮口下面)排着队的水兵们。
7(特写)哥利科夫叫喊。
8(字幕)“把另外一些人吊到横桁上去!”
9(特写)举起手的哥利科夫。
20(特写)横桁。
1(特写)一个军官得意地微笑。
2(特写)四个水兵扭过头看。
3(特写)两个水兵扭过头看。
4(特写)两个水兵扭过头看。
5(特写)横桁。显出两个受绞刑的人。
6(特写)两个水兵(中年的水兵注视着)。
7(特写)两个军官注视着。
8(特写)横桁。
9(特写)两个军官在笑。
30(特写)哥利科夫摆手。
1(特写)军官的面孔。
2(特写)哥利科夫放下手。
3(特写)军官的面孔。
4(特写)哥利科夫发命令。
5(字幕)“把卫兵叫来!”
6(特写)哥利科夫。
7(全景)甲板。一个水兵在跑。
8(特写)马托迁柯向水兵们发出号召。
9(字幕)“团结起来吧,同志们!到炮塔上去集合!”
40(特写)马托迁柯在说话。
1(全景)甲板的一角。一个水兵走到指挥官的面前。
2(特写)马托迁柯在说话。
3(字幕)“到炮塔那儿去!”
4(特写)马托迁柯向其他水兵说。
5(字幕)“到炮塔那儿去!”
6(中景)水兵。他们彼此在商量。
7(特写)马托迁柯指挥水兵们。
8(中景)水兵们彼此在商量。
9(字幕)“到炮塔那儿去!”
50(中景)站在行列里的水兵互相传达。
1(全景)卫兵们走到甲板上。
2(特写)两个军官注视着。
3(中景)卫兵走过去。
4(特写)两个军官在注视,他们东张西望。
5(中景)甲板。一队卫兵。
6(全景)卫兵走过去。
7(特写)马托迁柯在讲话。
8(字幕)“同志们!”
9(特写)马托迁柯。
60(字幕)“……现在是时侯了!”
1(中景)华库林楚克和水兵们从行列里走出来。
2(中景)一队水兵走过去。
3(全景)甲板的一角。水兵们走上炮塔。
4(特写)马托迁柯在指挥。
5(全景)甲板的一角,哥利科夫在当中。水兵们散开。
6(字幕)“大部分人在炮塔下面集合了。”
7(中景)在炮塔下面的水兵们。
8(全景)哥利科夫站在中央。水兵们向甲板走去。
9(中景)水兵们。
70(特写)吉列洛夫斯基在讲话。
1(字幕)“站住!不许动!”
2(中景)水兵们向后退。
3(中景)吉列洛夫斯基。
4(全景)三个军官阻止水兵们行动。
5(中景)水兵们发生动摇。
6(字幕)“跑到舱口去了。”
7(全景)水兵们向舱口走去。
8(特写)哥利科夫向旁边走去。
9(字幕)“往后退!不懂礼貌的东西!这个军官出入口不是你们走的!”
80(特写)哥利科夫从画面消失。
1(中景)哥利科夫逼水兵们向后退。
2(中景)水兵们停步。一个水兵跌进人群,摔倒。
3(中景)哥利科夫阻止水兵们前进。
4(特写)哥利科夫在说话。
5(字幕)“象杀狗似的把你们一个个都毙掉!”
6(特写)哥利科夫挥动着拳头。
7(特写)水兵们。
8(中景)哥利科夫走到舱口,用手在指挥。
9(全景)甲板的一角。吉列洛夫斯基站在当中,他的后面是哥利科夫。
90(中景)吉列洛夫斯基走上舰塔。
1(特写)吉列洛夫斯基捋着胡须。
2(字幕)“用帆布把他们盖起来!”
3(特写)一个军官敬礼。
4(字幕)“是,用帆布!”
5(中景)三个士官向旁边走去。
6(特写)一个士官从画面消失。
7(中景)两个士官敬礼。
8(全景)甲板。士官们走过去。
9(特写)吉列洛夫斯基捋着胡须。
200(全景)士官们从炮口底下把帆布拉过来。
1(中景)士官们和帆布。
2(特写)一个水兵回过头看。
3(中景)士官们和帆布。
4(特写)一个水兵回过头看。
5(中景)士官们从画面消失。
6(特写)一个水兵向下看。
7(中景)士官们把帆布搬到甲板上。水兵们跑到炮门下面。
8(全景)炮下面的水兵。
9(字幕)“蒙上!”
10(中景)士官们打开帆布。
1(特写)甲坂上的帆布。
2(中景)水兵们向后退。
3(特写)拿帆布的手。
4(中景)一个士官把帆布打开。
5(中景)用帆布把水兵们蒙在下面。
6(中景)拿帆布的手。
7(中景)卫兵的行列。
8(中景)在甲板上走着的脚。
9(字幕)“立正!”
20(中景)士官们的上半身。
1(特写)一个士官抬起头来。
2(中景)卫兵手里拿起枪。
3(全景)卫兵聚集在一起。
4(中景)卫兵。
225(特写)战舰的一角。炮门。
第三本
(全本均配有音乐)
1(特写)海上的战舰。
2(中景)神甫走近梯子。
3(字幕)“上帝啊,对不服从命令的人给以惩罚……”
4(特写)神甫手里拿着十字架。
5(中景)水兵们被蒙在帆布下面。
6(特写)吉列洛夫斯基发布命令。
7(字幕)“瞄准帆布……”
8(中景)准备好了的枪。
9(中景)卫兵们拿着枪。
10(中景)卫兵们端起枪准备。
1(特写)华库林楚克低下头来。
2(特写)水兵们。
3(特写)蒙在帆布下面的水兵们。
4(特写)三个水兵低下头来。
5(中景)卫兵拿着枪。
6(特写)三个军官凝视着。
7(特写)神甫凝视着。
8(特写)一个军官凝视着。
9(特写)吉列洛夫斯基回过头来,象是在说什么似的。
20(中景)被蒙在帆布下面的人在动。
1(中景)士官们保持立正的姿势。
2(特写)手里拿着枪。
3(中景)卫兵瞄准。
4(特写)华库林楚克抬起头来。
5(中景)卫兵瞄准。
6(特写)手上的十字架。
7(特写)上面写着“战舰彼将金号”字样的救生圈。
8(特写)舰首。
9(特写)挂着的号筒。
30(特写)帆布下面的水兵们。有一个人倒下。
1(特写)华库林楚克凝视着。
2(字幕)“华库林楚克下了决心……”
3(特写)吉列洛夫斯基叫喊。
4(字幕)“开枪!”
5(特写)华库林楚克叫喊。
6(字幕)“弟兄们!”
7(特写)华库林楚克闪到后面去。
8(字幕)“开枪打谁?”
9(特写)一个水兵。
40(字幕)“枪栓已经顶上。”
1(中景)卫兵。在顶枪栓。
2(中景)吉列洛夫斯基叫喊。
3(字幕)“开枪!”
4(特写)卫兵们把枪放下。
5(特写)一个卫兵在喊。
6(字幕)“开枪!”
7(中景)吉列洛夫斯基跑出画面。
8(全景)吉列洛夫斯基在甲板上跑。
9(中景)吉列洛夫斯基在叫喊。
50(字幕)“开枪,这帮混帐东西!”
1(特写)吉列洛夫斯基在观看。
2(特写)放下枪的手。
3(中景)竖起枪。
4(特写)放下枪的手。
5(中景)拿着枪的卫兵。
6(特写)吉列洛夫斯基摆手,离开画面。
7(全景)他走到卫兵面前。
8(中景)卫兵。吉列洛夫期基抓枪。
9(中景)马托迁柯在一群水兵中叫喊。
60(字幕)“弟兄们,去拿枪!”
1(中景)马托迁柯继续在叫喊。
2(中景)卫兵放下枪。
3(特写)华库林楚克。
4(中景)华库林楚克跑进武器库。
5(全景)华库林楚克转过脸去。
6(特写)华库林楚克在叫喊。
7(字幕)“杀坏蛋呀!杀呀!”
8(特写)华库林楚克叫喊。
9(字幕)“把这帮家伙都杀掉!”
70(特写)华库林楚克。
1(中景)水兵们拿掉帆布。
2(特写)水兵们拿掉帆布。
3(中景)一群水兵。
4(全景)队形陷于混乱,甲板上乱得一塌糊涂。
5(中景)卫兵们。吉列洛夫斯基夺取枪枝。
6(中景)四名水兵在跑。
7(特写)在两门炮之间出现一只拿着枪的手。
8(中景)甲板上的帆布。
9(全景)水兵们从军官手里夺取枪枝。
80(中景)水兵和士官们。
1(全景)舰上的甲板。水兵们跑来跑去。
2(特写)舰旗。
3(中景)水兵们追赶士官们。
4(中景)一个军官向舱口跑去。
5(全景)格斗。
6(全景)水兵们东跑西跑。
7(中景)水兵们跑进画面。
8(特写)枪枝。一个水兵跑过来取走枪枝。
9(特写)枪旁出现一双赤脚。
90(特写)一个水兵取走枪枝。
1(中景)水兵们把枪拿走。
2(特写)拿着枪的手。
3(特写)枪旁出现一双赤脚。
4(中景)水兵们把枪拿走。
5(中景)哥利科夫向舱房跑去。水兵们拦住他。
6(中景)水兵们围攻一个军官。
7(中景)哥利科夫推开水兵。
8(中景)水兵们的脚。
9(中景)水兵。格斗。
100(中景)旗枳飘动。
1(中景)一个水兵捉住军官。
2(全景)舰上甲板的一角。水兵们跑―去。
3(中景)一个军官摔在帆布上。
4(中景)打开窗子。
5(中景)一个水兵在挑选枪枝。
6(中景)枪伸到窗前。
7(特写)递枪枝。
8(中景)一个水兵在窗前。
9(特写)所有的枪枝全被取走。
10(中景)水兵们在跑。
1(特写)一个士官被蒙在帆布下面。
2(中景)水兵们拉帆布。
3(全景)华库林楚克被吉列洛夫斯基追赶着。
4(中景)在炮塔上面的华库林楚克。
5(中景)从舱口伸出一只拿着十字架的手。
6(特写)十字架。
7(中景)在炮塔上面的华库林楚克(向下看)。
8(中景)神甫手里拿着十字架。
9(特写)华库林楚克。
20(特写)神甫在说话。
1(字幕)“信奉上帝吧!”
2(特写)神甫。
3(特写)十字架。
4(特写)水兵们。
5(全景)水兵们。格斗。
6(中景)华库林楚克和神甫。
7(字幕)“走开,贱货!”
8(中景)华库林楚克袭击神甫。
9(特写)推开神甫。
80(中景)吉列洛夫斯基抬起枪要打华库林楚克。
1(中景)华库林楚克抓住吉列洛夫斯基的枪。
2(中景)士官摔倒在地板上,被打。
3(中景)水兵们的脚。
4(中景)士官拉帆布。
5(中景)吉列洛夫斯基跟华库林楚克格斗。
6(中景)脚。把一个班长硬拖着走。
7(中景)梯子。踏着梯子往下走的脚。
8(中景)梯子。踏着梯子往下走的脚。
9(中景)吉列洛夫斯基和华库林楚克格斗。
40(全景)甲板上的格斗。
1(中景)华库林楚克跟吉列洛夫斯基格斗。神甫在观看。
2(特写)十字架掉在地板上。
3(中景)神甫摔到舱里。
4(特写)神甫从上面摔下去。
5(中景)神甫摔倒在墙脚下。
6(全景)吉列洛夫斯基迫近华库林楚克。
7(中景)华库林楚克下到舱里。
8(中景)华库林楚克的脚(跳着往下走)。旁边是摔在墙脚下的神甫。
9(中景)吉列洛夫斯基手里拿着枪下到舱里。
50(中景)华库林楚克左看看右看看。
1(特写)地上的十字架。
2(中景)华库林楚克走出画面。
3(中景)水兵们在跑。一个军官在跑。
4(中景)从梯子上跑下来的水兵。
5(特写)钢琴的一角。点着三支蜡烛。
6(中景)两个人在十字架旁格斗。
7(特写)脚踩在钢琴的键盘上。
8(特写)脚碰倒蜡烛。
9(中景)一个军官在射击。
60(中景)从钢琴旁边把军官拉开。
1(全景)背景是海,战舰的一角。军官紧抱着炮口。
2(中景)一个军官悬在炮口上。
3(中景)三个水兵在舱房里殴打一个军官。
4(中景)一个军官在水里两脚乱踢。
5(中景)一个军官抱住梯子不放。水兵们硬把他拉开。
6(中景)舱房里。水兵们殴打军官和士官。
7(中景)水兵们把士官推到墙角上殴打。
8(中景)水兵们走上梯子。
9(中景)船舷的一部分。一个水兵在踢士官。
70(中景)船舱里。格斗。
1(中景)海上。一个士官掉在海里。
2(全景)掉在海里的士官。
3(中景)士官从水里浮上来。
4(特写)“战舰波将金号”的救生圈。
5(中景)在炮塔旁边跑着的水兵。
6(全景)甲板的一角。水兵们跑来跑去。
7(全景)军官从炮口上掉进水里。
8(全景)军官从炮口上掉进水里。
9(特写)水花四溅。
80(特写)海。
1(特写)海里的军官。
2(中景)军官看不见了。
3(中景)水兵跑过去看。
4(中景)水兵们要抓军医。
5(中景)军医抓住绳缆。
6(全景)水兵们迫近抓住绳缆的军医。
7(中景)水兵们捉住军医。
8(全景)拉着军医。
9(中景)脚和绳子。
90(中景)拉着军医,他拼命挣扎。
1(中景)军医两手抓住梯子。
2(特写)抻甫吓得魂不附体。
3(中景)抓着梯子的军医的手。
4(特写)站在梯子上的水兵的脚。
5(中景)水兵们跑到炮口底下。
6(全景)水兵们跑向舱口,下去。
7(中景)三个水兵拉开军医。
8(中景)两个水兵摁住军医。
9(中景)把军医抛出去。
200(中景)拋在空中的军医。
1(中景)两个水兵在看被抛出去的军医。
2(中景)军医掉进海里去。
3(全景)水兵们注视着军医。
4(特写)水花四溅。
5(特写)肉上的蛆。
6(字幕)“把那叫大家吃的蛆拋进海里去。”
7(特写)夹鼻眼镜挂在绳缆上。
8(全景)甲板上的格斗。水兵们跑到炮塔上去。
9(字幕)“喂,弟兄们!我们掌握了这只军舰的支配权啦!”
10(全景)水兵们在炮塔上一齐开枪。
1(特写)倒在钢琴键盘上的乐谱和蜡烛。
2(特写)战舰的一角。有几个水兵在下面走来走去。
3(字幕)“象只野兽般的舰长追赶着受了伤的华库林楚克。”
4(中景)吉列洛夫斯基站起来,走出画面。
5(中景)华库林楚克没有被追上。
6(全景)华库林楚克站在一根横木上。
7(中景)吉列洛夫斯基跑过来。华库林楚克站在远处。
8(特写)吉列洛夫斯基。
9(特写)华库林楚克抓住柱子。
20(中景)吉列洛夫斯基用枪瞄准。
1(特写)吉列洛夫斯基瞄准。
2(中景)华库林楚克从横木上走过去。
3(特写)吉列洛夫斯基的脸。
4(特写)吉列洛夫斯基的右眼。
5(中景)吉列洛夫斯基开枪。
6(特写)受了伤的华库林楚克用一只手捂着颈子。
7(特写)吉列洛夫斯基转过脸去。
8(特写)华库林楚克从画面上消失。
9(中景)华库林楚克抓住滑车的绳子。
30(全景)华库林楚克从绳子上滑下来。
1(中景)华库林楚克吊在滑车上。
2(全景)甲板上的水兵。
3(中景)滑车上的华库林楚克。
4(中景)一个水兵跑过去。
5(字幕)“华库林楚克掉到海里去了!快去救他吧!”
6(中景)水兵们在跑。
7(全景)水兵们抓住绳子在横木上跑。
8(全景)水兵们抓住绳子在横木上跑。
9(中景)华库林楚克吊在那里。
40(全景)吊在那里的华库林楚克。水兵们在横木上走着。
1(字幕)“去救华库林楚克吧!”
2(全景)吊在那里的华库林楚克。水兵们跳进水去。
3(中景)水兵们跳进水后,向华库林楚克身旁游去。
4(中景)华库林楚克沉入水中。
5(全景)水兵们游到了。
6(中景)水兵们围着已经死去的华库林楚克。
7(中景)水兵们踏着梯子把华库林楚克的尸体搬上去。
8(字幕)“水兵布尔什维克华库林楚克第一个死在刽子手的手里。”
9(中景)汽艇运载着华库林楚克的尸体。
50(中景)灯塔。
1(字幕)“向岸边驶去!”
2(全景)汽艇在行进。
3(中景)汽艇的一角。仪仗兵站在华库林楚克尸体旁边。
4(全景)汽艇在行进。
5(中景)汽艇的一角。仪仗兵站在华库林楚克的尸体旁边。
6(字幕)“敖德萨”
7(中景)港内的帆船。
8(字幕)“敖德萨新的防浪堤上的帐篷……华库林楚克最后停留的码头。”
9(中景)死去的华库林楚克。
60(特写)华库林楚克手里握着蜡烛。
1(特写)死去的华库林楚克。
2(特写)脚。
3(全景)从帐篷中看到的海港。
4(中景)汽船驶过。
5(全景)从帐莲中看到的海港。
266(中景)海的一角。远远看到的海岸。
第四本
(全本均配有音乐)
1(字幕)“浓雾迷漫着黑夜。”
2(中景)港内。小艇上的起重机。
3(中景)小艇(飘荡在闪闪发光的水面上)。
4(中景)两艘没有帆的小艇。
5(全景)浮在水面的浮筒,鸟儿栖息在上面。
6(特写)海水。、‘
7(中果)水面上的浮筒。鸟儿在飞翔。
8(特写)海水。闪耀着光茫。
9(中景)港口。平底船的一角。
10(中景)港内的轮船。
1(特写)船头。
2(中景)从华库林楚克停灵的帐篷里看到的帆船和对岸。
3(特写)挂着黑纱结的帐蓬。
4(全景)搭在防浪堤上的华库林楚克停灵的帐篷。
5(特写)船头。
6(字幕)“消息传播开来。”
7(全景)人们聚集到帐篷里来。
8(中景)人们聚集到帐蓬里来。被杀害的华库林楚克停在地上。
9(特写)被杀害的华库林楚克停在那里。
20(特写)一张纸条上写着“由于一勺汤”的字样。
1(中景)一位老太婆站在帐篷旁边弯着身子在剪烛花。
2(中景)两个渔夫坐在防浪堤上钓鱼。
3(特写)发出融融火光的蜡烛。
4(中景)停在地上的华库林楚克。
5(中景)帐篷。两个老太婆伏在华库林楚克的尸体旁边。人们站在一旁观看。
6(中景)小船上的帆落下。
7(字幕)“太阳升起了,消息传遍了各个角落。”
8(全景)敖德萨的狭窄的石阶。(淡出)
9(中景)(淡入)人们从阶梯上走下来。
30(字幕)“波将金号起义!”
1(中景)人们在走着(阶梯的一部分)。
2(全景)人们在走着(阶梯的上半部以及阶梯口)。
3(字幕)“起义了!……”
4(全景)人们走着。
5(中景)人们走着。
6(中景)人们从天桥下穿过。
7(字幕)“到海边去!”
4(全景)人们走向海岸。
9(字幕)“水兵被杀害了!”
40(中景)人们从华库林楚克的帐篷旁边走过。
1(中景)一个小孩一面把钱放进水兵的帽子里,一面望着华库林楚克的尸体。
2(中景)停在地上的华库林楚克。
3(特写)一只手把钱放进水兵的帽子里。
4(中景)人们从帐蓬旁边走过。
5(中景)人们不断地向帐篷走去。
6(全景)在防浪堤上的人群(靠右边的水面上有一只小船)。
7(全景)在防浪堤上的人群。
8(中景)摇镜头。人们从阶梯上走下来,朝着桥的方向奔去。
9(全景)防浪堤上的人群。
50(中景)人们从阶梯上走下来,从桥底下穿过去。
1(全景)从桥下面穿过去的人群。接着看到第二座桥。
2(全景)人们围在帐篷外面。
3(全景)帐篷旁边的人群。女宣传员。
4(字幕)“不要忘记!”
5(中景)帐篷旁边的人群。女宣传员。
6(特写)华库林楚克的两只手叠在胸前,旁边放着一张写着“由于一勺汤”的纸片。
7(中景)人们聚集在帐篷前面。女宣传员。
8(字幕)“由于一勺汤。”
9(中景)水兵宣传员读传单。
60(字幕)“敖德萨的居民们!停在你们身旁的是水兵华库林楚克的尸体。他是被我们战舰上的大副杀害的。——战舰波将金号水兵”
1(中景)水兵宣传员读传单。
2(中景)人们来来往往,两个妇女一边啜泣着,一边对尸体行礼。
3(中景)一个妇女对着尸体行礼。
4(特写)华库林楚克的尸体。蜡烛和汤匙。
5(特写)一位老人取下眼镜。
6(特写)两个妇女向尸体行礼。
7(特写)一个戴着帽子的男子吸着烟。
8(特写)行礼的那个女人的面部表情。
9(字幕)“为革命而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
70(字幕)“大家为了一个人!”
1(全景)帐篷周围的人群。
2(字幕)“一个人……”
3(特写)华库林楚克。
4(字幕)“……为了大家!”
5(全景)帐蓬周围的人群。
6(特写)女人在哭泣。
7(中景)人们低着头。
8(特写)一群男子(脱帽)。
9(特写)一个码头搬运工人在行礼。
80(特写)手揉弄着帽子。
1(特写)搬运工人用手掩住脸。
2(特写)男人们注视着。
3(特写)学生宣传员向人们宣传。
4(字幕)“决不饶恕刽子手!”
5(特写)海员和其他的人们。
6(特写)一群男子。
7(特写)手。
8(特写)一群男子。
9(特写)一群男子往那边看。
90(特写)一群男子。
1(特写)紧握拳头的手。
2(特写)拳头。
3(特写)群情激昂。
4(特写)女宣传员。
5(特写)紧握举头的手。
6(特写)高举拳头。
7(字幕)“打倒专制政府!”
8(特写)一群激动的男人。
9(特写)一群激动的妇女。
100(特写)女宣传员。
1(特写)一群激动的妇女。
2(特写)一群激动的妇女。
3(中景)一群激动的妇女。
4(中景)一个崩得分子。
5(特写)一群激昂的妇女挥舞着拳头。
6(字幕)“母亲们和弟兄们!为自由而斗争吧!”
7(特写)一群激动的妇女挥舞着拳头。
8(特写)崩得分子在笑。
9(中景)女宣传员。
10(特写)崩得分子在说话。
1(中景)一个海员。
2(特写)一个海员回头看。
3(中景)一个海员,以群众作为背景。
4(特写)两个工人(回头看)。
5(特写)一群工人(回头看)。
6(特写)崩得分子在笑。
7(特写)一个海员叫喊。
8(特写)崩得分子惊惶失措。
9(特写)海员叫喊。
20(特写)崩得分子用帽沿遮住眼晴。
1(特写)一群激动的工人。
2(特写)崩得分子把头缩在大衣领子里。
3(中景)被工人包围着的崩得分子。群众取掉他的帽子。
4(特写)在人群中的崩得分子。
5(中景)工人抓住崩得分子。
6(特写)工人们的背影。
7(特写)学生宣传员。
8(特写)一群激动的妇女。
9(特写)学生宣传员。
30(特写)一个妇女取下头巾。
1(特写)一群激动的妇女。
2(特写)两个妇女兴奋得直挥手。
3(特写)学生宣传员。
4(字幕)“携起手来!”
5(中景)从桥下和阶梯上走过的人群。
6(字幕)“武装起义万岁!”
7(全景)从桥下的拱门通过的人群。
8(字幕)“未来是属于我们的!”
9(全景)人们向桥下拥来。
40(特写)激动的妇女们。
1(特写)激动的妇女们挥舞着拳头。
2(特写)学生宣传员。
3(特写)一个工人撕破衬衣。
4(特写)男人们挥舞着举头。
5(全景)水兵们跑到战舰的甲板上去。
6(全景)战舰的一角,舰上的水兵们。两门大炮。
7(全景)战舰的一角。水兵们爬到最上层的甲板和炮身上去。
8(中景)战舰甲板上的水兵们。
9(字幕)“敖德萨派来了代表。”
50(中景)战舰上的代表和水兵们。
1(字幕)“必须给敌人以歼灭性的打击!”
2(中景)代表在演说。水兵们静静地在听。
3(字幕)“同全体觉醒了的工人站在一起!我们一定能够获得胜利!”
4(中景)水兵们在谛听。
5(全景)甲板的一角。甲板上的水兵们。
6(中景)水兵们听代表演说。他们脱下帽子。
7(全景)代表继续在讲话。水兵们挥动帽子。
8(中景)代表在讲话。水兵们静听。
9(全景)战舰的上部。水兵们在瞭望台上挥动帽子。
60(中景)代表们。
1(全景)战舰的上部。水兵们挥动帽子。
2(字幕)“人们非常注意‘波将金号’发生的事件。”
3(全景)敖德萨阶梯上的人们。
4(中景)阶梯上的人们在欢迎战舰。
5(全景)阶梯上的人们在欢迎。
6(中景)战舰的上部。水兵们挥动帽子。
7(中景)战舰的上部。水兵们挥手。
8(全景)战舰甲板上的水兵们。
9(中景)三个水兵抬头看。
70(中景)船桅上升起了红旗。
1(中景)水兵们向红旗欢呼。
2(全景)阶梯上的人们看到红旗升起,表示欢迎。
173(中景)红旗飘扬。
第五本
(全本均配有音乐)
1(字幕)“在这值得纪念的几天里,全市真是做到了同起义的战舰共呼吸。敖德萨的市民给战舰波将金号送去了煤炭、粮食和水。”
2(中景)港内的桨舟。
3(字幕)“小艇向战舰旁边划去,两只船桨就象天鹅的翅膀般翩舞。”
4(中景)港口。几个人从桥上走过。
5(中景)港口的一角。一个男子离开了岸。
6(中景)港内的桨舟。
7(中景)桨舟离岸。
8(中景)桨舟从码头附近驶过。
9(中景)桨舟荡漾在水面上。
10(中景)通过亭子的回廊柱子望见一叶扁舟。
1(中景)人们向拱门走去,远远望见一片海洋。
2(特写)吸着纸烟的男子。拿着伞的妇女。
3(特写)一个妇女和两个男人在欢迎。
4(特写)男人和女人。
5(特写)老太婆和姑娘。
6(特写)男人举起手。
7(特写)浆舟在海上行进。
8(中景)海上的桨舟。
9(全景)海上的桨舟。水兵们跑来欢迎。
20(中景)水面上的桨舟。
1(全景)穿过船舷看到的桨舟。
2(中景)桨舟。
3(全景)舰上的一些水兵。
4(特写)水面上的桨舟。
5(全景)海上的桨舟。水兵们跑来欢迎。
6(全景)舰上的水兵。
7(全景)海上的桨舟。水兵从上面走下来。
8(中景)桨舟和小艇驶过。
9(中景)船上的帆落下来,背景是一片大海。
30(特写)船上的帆落下来。
1(中景)水兵们向船舷跑去。欢迎桨舟上的人们。
2(中景)桨舟上的人们。
3(中景)水兵们望着桨舟上的人们。
4(中景)船上的帆落下来。
5(中景)水兵们跑过来。
6(全景)人们在敖德萨的阶梯上眺望。
7(中景)一个妇女把一只鹅交给水兵。
8(中景)工人把面包扔到舰上去。
9(中景)人们在敖德萨的阶梯上欢迎。
40(中景)桨舟上的人们。
1(中景)递送小猪。
2(中景)一笼家禽。
3(中景)一个男人在递送鹅。
4(中景)一个男人和水兵们拥抱。
5(中景)递送一篓鸡蛋。
6(中景)一个妇女在递送小猪。
7(全景)阶梯上的人们。
8(中景)阶梯上的人们在欢迎。
9(特写)老母和女儿。
50(特写)一个贵妇拿着带把眼镜观看。
1(中景)一只手在撑伞。
2(特写)拿伞的那个女人在挥手。
3(中景)一个断腿的人在挥手。
4(特写)拿着带把眼镜的妇女在挥手。
5(中景)断腿的人挥动着帽子。
6(特写)孩子拿着一只筐,母亲弯下身子照料孩子。
7(特写)红旗。
8(特写)母子在欢迎。
9(特写)女孩子和男孩子在欢迎。
60(特写)红旗。
1(字幕)“突然!”
2(特写)兵士的脚从阶梯上一步步地走下来。
8(特写)端起枪齐射。
4(特写)一个妇女扑倒。
5(中景)断腿的人和其他的人们从阶梯上跑下来。画面被一个妇女的伞遮住。
6(中景)断腿的人从阶梯上一跳一跳地走下来,人们逃命。
7(中景)纪念像。军队走过。
8(中景)阶梯。人们逃命。
9(全景)人们争先恐后地从阶梯上跑下来。
70(特写)男人的脚(膝部弯下来)。
1(中景)一个男人。
2(特写)一个男人倒下。
3(特写)两脚朝天。
4(中景)一个男人倒下。一个男孩子坐在地上。
5(全景)阶梯的一角。人们慌张逃命。
6(中景)一个小孩坐在死者的尸体旁边,两只手抱住头。
7(全景)阶梯的一角。人们乱作一团,拼命逃走。
8(中景)军队走过。
9(全景)阶梯的一角。人们乱作一团拼命逃走。
80(中景)军队走过。阶梯上许多尸体。
1(全景)从树木中间看到人们在逃命。
2(特写)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躲在石头后边。
3(中景)老人、中学生、妇女。
4(中景)士兵站在那里。
5(特写)一个男人和一个老太婆倒在石头旁边。
6(全景)阶梯的一角。慌慌张张跑着的人群。
7(特写)一只脚从老人身上跨过去。
8(全景)阶梯的一角。倒在地上的尸体。人们慌慌张张跑着。
9(全景)阶梯的一部分。母子从阶梯上跑下来。人们乱作一团。
90(中景)军队开枪。
1(中景)一个男孩子倒下来。
2(全景)孩子的母亲和其他一些人继续在跑。
3(全景)孩子的母亲和其他一些人在跑。母亲向一条横路上拐去。
4(特写)母亲叫喊。
5(中景)人们惊慌失措地从阶梯上跑下来。
6(特写)母亲的脚从死去的孩子身上踏过。
7(中景)母亲象疯了似的。
8(特写)母亲用手抱住头。
9(中景)孩子们拼命跑着。
100(特写)穿着白色制服的军队趾高气扬地走着。
1(全景)阶梯的一部分。人们慌忙逃跑。
2(特写)母亲的脸。
3(特写)母亲用手捂着脸。
4(中景)人们慌乱地逃跑。
5(中景)群众带着母亲一同走。群众渐渐走散,结果只剩下母亲一人。
6(特写)母亲的脸。
7(中景)母亲弯下身子。
8(全景)人们慌乱地跑着。
9(中景)母亲紧紧抱著孩子。
40(全景)人们慌乱地跑着。
1(中景)三个老太婆退出画面。
2(中景)一个老太婆张着大嘴站了起来。
3(特写)老太婆说话。
4(中景)死在母亲怀里的孩子。
5(中景)老太婆说话。
6(字幕)“我们一块儿去哀求哀求吧!”
7(中景)老太婆继续在说话。
8(中景)躺在阶梯上的尸体。军队走过去。
9(中景)群众在跑。
20(特写)几个人围着一个老太婆。
1(特写)惊慌失措的群众。
2(特写)一个老太婆。
3(中景)军队从阶梯上走下来。
4(中景)惊慌失措的群众回过头看。
5(特写)死在母亲怀里的孩子。
6(特写)老太婆与女人。
7(特写)老太婆在说话。
8(特写)惊慌失措的妇女。
9(特写)人们直起身子。
30(特写)男人们伸直了腰。
1(全景)人群。
2(中景)军队开枪。
3(全景)阶梯的一部分。人们在跑。
4(特写)死在母亲怀里的孩子。
5(中景)张开两只手的群众。
6(特写)死在母亲怀里的孩子。
7(中景)军队。
8(中景)阶梯的一段,母亲和孩子朝着军队走去。
9(字幕)“喂,别开枪啦!”
40(特写)军队的上半身。
1(中景)军队。躺在地上的尸体。
2(全景)阶梯的一部分。尸体。母亲和孩子走上阶梯。
3(字幕)“我的孩子快要死了。”
4(全景)母亲和孩子在军队前面。
5(特写)母亲和孩子。
6(特写)张开两只手在哀求的群众。
7(特写)母亲和孩子。
8(特写)群众张开两只手在哀求。
9(中景)军队袭击母亲和孩子。
50(中景)在阶梯口乱跑的人群。
1(全景)阶梯口。跑的人群。广场上的警察,哥萨克骑兵。
2(中景)军队从带着孩子死去的母亲的身旁走过。
3(全景)阶梯的拐弯处。乱跑的人群。
4(中景)在阶梯上乱跑的人群。
5(中景)栅栏。一个老人在尸体旁边。人们从栅栏里滚出来。
6(中景)在柱子附近的群众。被杀死的人们。其中有一个老太婆。
7(特写)端起枪齐射。
8(中景)在柱子附近的群众。倒在柱子旁边的人们。
9(中景)军队的行列(脚)。
60(中景)一个妇女推着婴儿车。人们从车旁走过。
1(中景)阶梯上的军队的行列。
2(特写)披着黑披肩的妇女。
3(特写)躺在车中的婴儿。
4(中景)妇女站在婴儿车旁。
5(中景)军队的行列。
6(中景)披着黑披肩的妇女的面部。
7(特写)从阶梯上走下来的士兵的脚。
8(中景)军队在射击。
9(特写)头向后仰的妇女。
70(特写)婴儿车的车轮。
1(特写)负伤的妇女头向后仰。
2(特写)手垂在腰带旁。
3(全景)人们在阶梯口乱做一团。
4(特写)一只手抓住带子。
5(特写)负伤的妇女。
6(特写)妇女的头部。
7(中景)在车轮旁边的妇女。
8(特写)婴儿车的车轮。
9(中景)在阶梯上走着的军队(脚)。
80(中景)军队的行列。
1(中景)倒在婴儿车车轮下的妇女。
2(特写)婴儿车的车轮。
3(全景)阶梯上的混乱情況(军队从上边走下来)。
4(全景)阶梯口。人们慌乱地奔跑着。
5(中景)一个老人在死人身旁。栅栏外的混乱情景。
6(中景)倒在地上的妇女。头撞在婴儿车上。
7(特写)躺在车里的婴儿(婴儿车滚动)。
8(特写)婴儿车的车轮旋转。妇女倒下去。
9(特写)婴儿车的车轮旋转着。
90(特写)发狂的老太婆。
1(中景)婴儿车从阶梯上滚下来。
2(全景)阶梯的一部分。婴儿车从尸体旁滚过。
3(全景)婴儿车在滚动。
4(全景)阶梯口一片混乱。
5(特写)死去的妇女。
6(中景)里面躺着孩子的婴儿车从阶梯上滚下来。
7(特写)戴眼镜的老太婆。
8(中景)婴儿车急速地滚下来。
9(特写)戴眼镜的男子。
200(中景)躺在车里的婴儿。
1(中景)栅栏旁边。在死人身旁的一个老人。
2(特写)戴眼镜的男人。
3(中景)婴儿车在滚动。
4(特写)躺在车里的婴儿。
5(中景)婴儿车在滚动。
6(特写)躺在车里的婴儿。
7(特写)两个士兵向倒下的人群乱开枪。
8(特写)戴眼镜的男人。
9(中景)孩子躺在里面的婴儿车在滚动。
10(特写)船舷的一部分。
1(字幕)“这时,战舰向岸上的军警开炮,作为对他们的暴行的回答。”
2(特写)战舰的一部分。炮口。
3(特写)建筑物的屋顶上一排排神像。
4(字幕)“袭击刽子手的巢穴。”
5(特写)战舰的一部分。开炮。
6(特写)屋顶上的女神像。
7(特写)屋顶上的女神像。
8(特写)屋顶上的女神像。
9(特写)大门被击中。
20(特写)门被浓烟掩盖。
1(中景)门楼塌下来。
2(特写)睡狮。
3(特写)张开大嘴的狮子。
4(中景)前足站着的狮子。
5(特写)烟雾。
6(中景)浓烟笼罩着整个建筑物。
7(中景)门楼塌下来。
228(中景)浓烟中的建筑物。
第六本
(全本均配有音乐)
1(字幕)“在黄昏以前举行了暴风雨般的集会。”
2(中景)炮上的水兵们。
3(全景)坐在墙楼上的水兵。
4(特写)一个水兵在讲话。
5(字幕)“敖德萨的居民在等着你们!如果能让陆战队登陆,军队就会和你们汇含在一起!”
6(特写)一个水兵在讲话。
7(全景)坐在墙楼上的水兵们。
8(中景)炮上的水兵们。
9(中景)水兵们在听代表们讲话。
10(中景)三个水兵(以站在下面的水兵们作为背景)。
1(特写)在说话的水兵。
2(字幕)“不能派陆战队登陆。旗舰会向我们开来!”
3(特写)在说话的水兵。
4(全景)坐在最上层甲板上的水兵们。
5(全景)甲板的一部分。水兵们在听着。
6(特写)在说话的水兵。
7(中景)代表在说话。水兵们挥舞着帽子。
8(全景)甲板的一部分。水兵们在听着。
9(特写)一个水兵在讲话。
20(特写)一个水兵表示踌躇。
1(中景)甲板上的水兵们。一个水兵在说服那个表示踌躇的水兵。
2(字幕)“革命的战舰准备迎击十二艘军舰。”
3(全景)甲板上的水兵们。已经看不见水兵的甲板。(淡出)
4(字幕)“夜已来临,需要严如戒备。”
5(中景)降旗,旗的两旁有两门炮。
6(中景)海上的帆船。
7(中景)哨兵在监视。
8(特写)海的一部分。
9(中景)哨兵在监视。
30(特写)海。
1(中景)战舰的一部分。哨兵。
2(中景)海上的汽船。
3(特写)测距仪。
4(全景)测距仪。
5(中景)在打盹的轮机兵。
6(中景)水兵在监视。
7(特写)探照灯在照射。
8(中景)一个水兵坐在那里,另一个水兵走近他的身旁。
9(特写)探照灯旁的一个水兵。
40(中景)在打盹的水兵。
1(中景)测距仪。
2(字幕)“舰队摸着黑开过来了。”
3(特写)水面的闪光。
4(中景)海上的舰队。
5(特写)水面的闪光。
6(特写)马托迁柯坐在那里打盹,手拿着烟卷,醒来后把烟头扔掉。
7(特写)把烟卷放在桌上。
8(中景)马托迁柯坐在那里。
9(特写)海面的闪光。
50(中景)水兵们在打盹。
1(特写)在打盹的轮机兵。
2(特写)两个轮机兵在打盹。
3(特写)一个水兵在转动探照灯。
4(中景)坐在长椅上打盹的水兵。
5(中景)马托迁柯和两个水兵。
6(特写)坐在长椅上打盹的水兵。
7(中景)马托迁柯对水兵发出指示。
8(中景)在最下层的甲板上。见习军官在长椅子上打盹。
9(特写)在打盹的见习军官。
60(特写)一个水兵坐在那里打盹。
1(中景)马托迁柯走到最下层的甲板上来。
2(特写)见习军官醒过来。
3(特写)探照灯。
4(中景)马托迁柯走出最下层的甲板。
5(特写)见习军官。
6(特写)採照灯。
7(全景)在最下层甲板打盹的水兵。
8(中景)战舰的一部分。一个水兵从楼梯上走下来。
9(特写)轮机兵。
70(特写)水兵。
1(特写)在机器旁的一个水兵。
2(中景)战舰的一部分。水兵们在监视着。
3(中景)轮机兵们在睡觉。
4(特写)舵手在吸烟。
5(中景)在墙楼上的哨兵。
6(中景)哨兵(在烟囱旁边)。
7(中景)哨兵。
8(特写)测距仪。
9(中景)测距仪。
80(中景)三个监视哨兵。
1(中景)士兵在巡逻。
2(中景)巡逻兵用望远镜瞭望。
3(特写)海。推进器。
4(全景)三个监视哨兵。
5(中景)哨兵来回巡逻。
6(全景)哨兵站在墙楼上监视。
7(中景)监视兵。
8(中景)一个水兵走近炮身。
9(中景)一个水兵用望远镜瞭望。
90(中景)墙楼上的水兵。
1(中景)水兵用望远镜瞭望。
2(全景)出现在水平线上的舰队。
3(中景)一个水兵离开测距仪大声叫喊。
4(特写)一个水兵站在大炮旁。
5(全景)在测距仪旁的一个水兵。
6(特写)一个水兵离开大炮。
7(中景)水兵在甲板上行走。
8(中景)马托迁柯从楼梯上走下来。
9(特写)一个水兵醒过来。
100(特写)见习军官醒过来。
1(特写)惊慌失措的水兵。
2(特写)见习军官翻身坐起。
3(特写)从长椅上站起来的水兵。
4(中景)见习军官和水兵从船舱里走出来。
5(中景)在甲板上行走的水兵。
6(特写)水兵走到马托迁柯身旁。马托迁柯把指示交给他。
107(中景)水兵们从马托迁柯身旁跑过去。马托迁柯拦住见习军官。
第七本
(全本均配有音乐)
1(特写)见习军官和马托迁柯。
2(特写)见习军官脱去制服。
3(中景)水兵们在梯子上跑。
4(特写)马托迁柯给见习军官戴上水兵帽子。
5(字幕)“全体人员到甲板上去!”
6(中景)跑到上层甲板上去的马托迁柯和见习军官。
7(中景)跑上梯子的水兵们。
8(中景)爬上梯子的马托迁柯和见习军官。
9(中景)爬上梯子的水兵们。
10(中景)两个水兵走上瞭望台。
1(全景)出现在海平线上的舰队。
2(中景)两个水兵站在瞭望台上观看。
3(中景)一个水兵用望远镜瞭望。
4(中景)三个水兵在守望。
5(中景)三个水兵在瞭望。
6(中景)爬上梯子的水兵们。
7(中景)一群水兵在守望。
8(字幕)“准备战斗!”
9(中景)水兵们跑过去。
20(中景)跑到机器旁边的水兵们。
1(中景)水兵们搬运炮弹。
2(全景)水兵们跑过去。
3(中景)跑到机器旁边的水兵们。
4(全景)拿着小箱子跑的水兵们。
5(全景)一个水兵跑到大炮旁边。
6(特写)一个水兵跑上射手台。
7(中景)一个水兵用望远镜眺望。
8(中景)水兵们跑过去。
9(特写)马托迁柯在讲话。
30(中景)水兵们跑过去。
1(中景)三个轮机兵跑进机械室。
2(中景)一个轮机兵跑过去。
3(中景)两个轮机兵跑过去。
4(中景)马托迁柯把水兵手里的话筒拿过来。
5(中景)一个轮机兵摘下话筒。
6(中景)马托迁柯对话筒说话。
7(中景)在机舱里的三个轮机兵。
8(中景)水兵们跑过去。
9(中景)两个水兵站在那里。他们拿起炮弹。
40(中景)水兵们搬运炮弹。
1(中景)水兵们搬运炮弹。
2(中景)水兵们搬运炮弹。
3(中景)机舱里。一个人对着话筒在说话。
4(特写)一个水兵在注视着速力标志。
5(中景)悬挂着的话筒。
6(全景)水上的铁梯子。水兵们上来下去。
7(特写)机舱里的一个轮机兵。
8(中景)水上的铁吊梯。
9(特写)用钩子把铁吊梯拉上来。
50(特写)吊板。
1(特写)一个轮机兵。
2(特写)铁梯的升降台。
3(特写)靠近船舷的铁梯。
4(特写)透过栏干看到的海水。
5(特写)靠近船舷的铁梯。
6(特写)地板上铺着炮布。
7(中景)水兵们取出炮弹。
8(中景)把炮弹放在帆布上。
9(特写)取出炮弹。
60(中景)马托迁柯向话筒走来。
1(字幕)“加速!”
2(中景)轮机兵们。
3(中景)舵手和马托迁柯。
4(特写)机器开动着。
5(特写)舵轮在转动。
6(特写)烟筒冒烟。
7(中景)机器开动着。
8(中景)机器开动着。
9(特写)机器开动着。
70(特写)波浪(右边是铁梯的一部分)。
1(特写)水花。
2(特写)战舰的一部分。
3(中景)机器开动着。
4(特写)机轮。
5(特写)舵轮。
6(特写)战舰的一部分。
7(中景)机器开动着。
8(中景)机器开动着。
9(中景)机器开动着。
80(特写)烟筒冒出的浓烟四处飘荡。
1(特写)浓烟向海面飘散。
2(中景)托迁柯给予水兵指示。
3(中景)舰上的一角。炮口对着观众。
4(特写)一只手在转动方向盘。
5(中景)战舰的一部分。炮口对着观众。
6(中景)两个水兵站在炮旁。
7(中景)战舰的一部分。
8(中景)一个水兵站在炮旁。
9(字幕)“勇敢应战!”
90(中景)舰首冲破水面。
1(中景)铁梯的一部分(左边浪涛滚滚)。
2(中景)舰舷的一部分。
3(特写)浪涛。
4(中景)马托迁柯与舵手。
5(中景)海上的舰队。
6(中景)马托迁柯与舵手。
7(中景)机舱里的轮机兵们。
8(中景)两个水兵在瞭望。
9(中景)海上的舰队。
100(特写)机器开动着。
1(中景)炮旁站着一个水兵。
2(特写)一只手转动方向盘。
3(特写)机器开动着。
4(特写)速度指示器。指针升到最高速。
5(字幕)“最高速!”
6(特写)指针指到最高速。
7(特写)机器开动着。
3(特写)马托迁柯向舵手发布命令。
9(中景)战舰和一艘驱逐舰。
10(字幕)“267号驱逐舰伴随着战舰,准备和战舰配合行动。”
1(特写)战舰的一部分(左边是海水)。
2(特写)水上的铁梯。
3(特写)烟筒冒烟。
4(中景)海上的舰队。
5(中景)和战舰并行的驱逐舰。
6(字幕)“旗舰来了!”
7(全景)海上的舰队。
8(特写)烟筒冒烟。
9(特写)战舰的一部分。
20(特写)铁梯的一部分。
1(中景)马托迁柯和舵手。
2(特写)炮门。
3(字幕)“舰队渐渐接近。”
4(中景)舰队。
5(特写)舰队。
6(特写)水兵在操炮。
7(特写
4 ) 战舰波将金号
3.30看了在电影史中占有重要教科书般里程碑式意义的《战舰波将金号》,是著名的俄国(苏联)电影大师、蒙太奇发明者、电影理论家爱森斯坦的作品。只要是学电影的同学肯定都听说过的大人物…我国早期引进的电影理论基本就是爱森斯坦的苏联电影理论。作为一个蒙太奇狂人…《战舰波将金号》中充满了蒙太奇,完全依赖剪辑完成整个故事的叙述,而高速的剪辑带来了紧张急促、激情澎湃的效果。
电影一共分为五章,整部片子不过70分钟,但紧凑激烈的节奏让人感觉好像看了有两个小时之久,在短时间内接收了大量的信息。
在一部20年代的黑白片里面出现红色真是太扎眼了,爱森斯坦利用了逐帧上色的方式着色。影片鼓励人们反抗沙俄的残暴统治,融入了大量意识形态在其中,加上雄浑磅礴的配乐与人们强大的精神力量,一系列推翻暴政捍卫权利的启蒙特别适合无产阶级与社会主义宣传,看见一片黑白灰中冉冉飘扬的红旗很难不被触动到。共产主义万岁~~~\(≧▽≦)/~
印象最深刻当属第四章《敖德萨阶梯》,沙俄对人民在敖德萨阶梯上的屠杀场面冲击力极大。这一段的蒙太奇使用的简直出神入化!查了一下“在六分钟内出现了一百五十多组不到三秒的短镜头”不过这种高速镜头没办法用截图表现出来…其中印象深刻的当属沙俄军队迈着整齐的步伐,举着铳枪残酷无情地向在阶梯上四散奔逃的群众开枪,长长的阶梯上横躺着新的尸体。一个孩子中弹与母亲分散了,当母亲回过神来孩子又不断地被惊恐的人群踩踏,悲痛欲绝的母亲抱着孩子逆着人潮逼近军队然后中枪倒地。这激起了那些本来已经躲起来的老年人的悲愤之情,他们从暗处站了出来,当然面临的仍然是飞来的子弹。另一位母亲惊慌之中腹部中弹,她那仍在襁褓中的孩子躺在婴儿车里向下跌去,这里的音乐和镜头的切换激烈异常,随着婴儿车的滑下浮现人们一张张担惊受怕的脸(尤其是一位中老年妇女的脸)最后她的眼睛也中弹了。用文字实在很难形容这一段的精彩,非得看影像不可。五章内这一章留下的印象实在是深刻。
最后说一下影片内的象征蒙太奇,在人们反抗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组雄狮由沉睡转向怒号的蒙太奇,简简单单三张图就拥有了极大的象征意义——象征着什么不言自明。而且一时间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刺激,因为这本是与前后完全不相关的三张图片,通过人脑的逻辑将之联系起来,真是有趣不是吗w本片没有过多的运用象征蒙太奇,所以这单独的一处自然会留下较深印象。而我国受此影响,后来的电影内大大增加了象征蒙太奇的使用。
5 ) 战舰波将金号
电影以贯穿始终的音乐为辅助,塑造出了令人紧张到发慌的节奏,它的音乐本身就是一场精彩的叙事音乐会,以致已经可以代替语言。爱森斯坦对景物的利用,对事物的象征性作用,都富有意义而且极有作用,电影中没有任何多余的镜头。
作为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贡献最大的前苏联,爱森斯坦的这部《战舰波将金号》在影史中具有不可磨灭的地位。果不其然,敖德萨阶梯那段为电影史上最激动人心的一幕,而这一幕的出现意味着爱森斯坦的对撞蒙太奇剪辑手法出现和成熟。会师那幕则是格里菲斯“最后一分钟追逐戏”的演变和发展,忿怒与反抗的意识在那一刻达到高潮
6 ) 琐记
似乎永远走不到头的敖德萨阶梯,婴儿车,红色旗帜。特写得心应手,面部大特写很有冲击力。剪辑的煽动性用法的汇总。导演使出浑身解数用尽每一个镜头的力量去控制观众(剥夺观众的判断力,使之限于一种纯粹的集体情绪化狂热)的电影。为意识形态服务的坦克大炮。有的电影是被政治力量借用,但这部电影却是为政治宣传而生的,当然也证明作品的政治目的与艺术水准并不天然冲突。如神来之笔触的运镜及蒙太奇,与标语口号式的时代特征浓厚的强烈倾向性情节,虽然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但应当分开看待。可以不认同它的居心与手段,但无法抹杀它在电影史上无可争议的价值与地位。尽管一般地我反对宏大叙事与粗暴露骨而狂热的政宣产物,但对于这部1925年的名作却不能丢失应有的敬意。就像那个电车难题的玩笑一样,你无法确定你是持按钮的人还是被捆在铁轨上的人,同样,如何狂热幻想没有理性与人道作支撑,我们也不知道当最后大船充满压迫感地缓缓驶来盖满镜头时,我们到底是船上的人还是船下的人。甚至大船击水这个画面本身也令人悬想:大船是如此精确无遗地将水流分为两股,非左即右,这里没有中间位置,你总得选择一个方向,汇入所选定的支流,因为这里也没有仅供一个水滴栖身的地方。
有人说他是为了一碗汤而死的,可当人民振臂高呼的时候,我明白了那不只是一碗汤,那是两碗汤三碗汤乃至千千万万碗汤。剪辑相当之凛冽炫酷,基本上每秒都有新镜头,在固定机位大行其道的黑白电影时期,这种多机位+剪辑出来的效果可以说是相当显眼。至于敖德萨阶梯,我还真没想到这居然是完整的一章,而且规模比我想象的要大很多,即使搁今天也是颇为牛逼的场面,更不要说它本身就是开山鼻祖了。
电影题材和美学方法的结合,在这个电影里绝非是什么偶然。并不存在什么政治的蒙太奇。因为除却本能,蒙太奇就是,也只可能是政治。
技術毫無挑剔之處,至於劇情……大家都明白……
一个说明editing和montage区别、说明只有组合镜头才能传达状态的绝佳例子,Thesis+Antithesis=Synthesis。直给的方式,使要表达的内容很精准。情绪的渲染跟剪辑节奏跟配乐紧密地黏在一起,无可挑剔。桥上的马太震撼了。
到今天才看这部影史教科书,真是抱歉啊!但真的是不好看啊!
蒙太奇的力量!接近100年后的今天爱森斯坦超前又永不过时的剪辑手法还在无数的电影里沿用
一锅罗宋汤引发的革命,舌尖还是关乎民生啊。反抗的人群被血腥的镇压,婴儿车与侩子手交叠的蒙太奇太棒了!故事性不太强,有些地方冗长,老柴的《一八一二序曲》配合的很好。随着鼓点的逼近把故事推到了高潮,战争一触即发,又是一组特别棒的蒙太奇!1925年拍出这样大场面,历史题材这个着手点很不错!
音乐代替人物说话。将多机位拍摄到的同一动作剪接在一起表达愤怒(第一章末摔盘子)。第二章混乱场面的处理气势恢宏(联想蒙太奇、平行剪辑)第三章,拳头(握拳的动作分解剪辑)、愤怒的演讲时人物的动作与音乐配合像舞蹈。第四章,奥德萨阶梯(电影时间的拉长)。
私影史默片最佳易手,也是我的第一部爱森斯坦&政治电影Top 5。算上没喊出来的,平均三分钟震撼到爆一次粗吧,在几乎所有主义之间自在穿梭,把人类近十年拍的电影合起来也干不过这片的建设性。只学“制度”不学艺术:中影史113年,此片面世93年,而这种电影我们到现在一部也没拍过。无论形态还是形式。
整个片子好像就没有一个镜头是超过一分钟的,他累不累啊,不过敖德萨阶梯那段快慢结合确实比较丰富
苏联蒙太奇电影最佳典型,后来所有的红色电影都可见这里面的手法。这片子号召水手和普罗大众的罢工、反抗和起义,一边是统治阶级的丑恶嘴脸:奥德萨阶梯的无情镇压,一组极其迅速凌厉的杂耍蒙太奇,加上极其震撼的配乐,无疑极具煽动性,镜头一接就是左派视角下被剥削被压迫的底层劳工的艰辛、不满和体现的悲悯,浩浩荡荡的群众游行和奔波俞急的战舰象征了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如历史潮流一般将不可避免走向灭亡。消灭专制、阶级斗争,这是真正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现在看来何其讽刺!蒙太奇理论在以爱森斯坦为代表的前苏联发扬光大,虽然是出于党国宣传的目的,真正意义上也扩充了在上世纪初电影这种刚出现不久的艺术形式的叙事功能,使得影像在剪辑之间具备了无限的叙事可能。8.8
牛逼的不只是蒙太奇,还有极具压迫性的运动镜头和构图;另外,觉得政宣片还是用默片拍好,口号式的呼号减到最少,全靠影像去煽动。
蓝光重刷。延续了《罢工》的章节叙事,五个章节是水手掀桌子,甲板大暴动,革命喜讯传,血染敖德萨,海军大联欢。水手们的暴动行为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目标和纲领,获得群众支持、炮打总部为群众复仇、最后消弭海战,都建立在片中“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朴素团结信念上,这种遭受不公,继而群起反抗的立场,突出了革命的自发性与难以抑制。技巧上最突出的还是剪辑了,二十来岁的爱森斯坦本身是欧洲先锋电影运动的一份子,他近乎胡乱的实验手里的胶片素材,比如一个群众握紧了拳头的镜头,中间插了好几个路人激愤的面容,他这种非线性的情绪剪辑,放在这个革命题材里,多少渲染出了暴烈、躁动的情绪体验。可有时也完全是瞎弄,比如搬运帆布那里,插入了好几次一个士兵向后看的视线,但这个士兵的位置根本不可能在帆布的斜上方,这种重复兼无厘头的镜头不少
共产主义的童话,可是不得不承认很有镜头感很有煽动力。情节的择选和镜头的转移都有一种深受绘画影响的古典美。
爱森斯坦开创了区别于美式剪辑的苏式蒙太奇,速度更快更凌厉,远中近景包括刁钻角度频繁切换,各种局部特写大特写使用得更大胆,效果就是更有压迫性更有冲击力更有煽动性,绝对适合进行社会主义国家文艺作品的洗脑功效。第二幕结尾第三幕开头,节奏突然放缓开始抒情渲染,与敖德萨阶梯一静一动相映生辉
快速凌厉杂耍般的蒙太奇剪辑,敖德萨阶梯混乱紧张,群众场面的娴熟调度,长镜头俯拍,为了一勺罗宋汤,英雄的鲜血不会白流,革命无罪,造反有理
教科书片。有专门长评论不多做一句话评论。
不愧是经典,感染力够强!敖德萨阶梯一段是爱森斯坦“冲撞蒙太奇”理论绝佳的诠释,150多个短镜头起到时间扩展作用,震撼人心,在景别、机位、被摄物上作出对比鲜明的快速切换,睡狮-蹲狮-跃狮的隐喻蒙太奇魅力十足。剧作结构是经典五幕剧,纵深感强烈的构图、配乐、节奏、红旗都是亮点。(9.0/10)
只凭技术就可以载入影史咯,怎么不评一评阶级仇恨比海深
9/10。开场岸边愤怒的海浪和波将金号威武的黑烟、仰拍支持革命的两位水手和吊床横七竖八中穿梭的军官,愤怒与威武、光与影的对比划分了两大阵营。拒食罗宋汤一幕,阴影中军官看了一眼身处光亮的水手,随后急促的号声和水手飞奔到甲板上集合的运动一组交替镜头,蕴含了理性的愤怒,把违纪士兵蒙着枪毙的白色帆布犹如裹尸布,炮台的全景、手敲十字架、军官脸的特写结合手摸军刀,突显节奏,表现旧势力的黑暗。哀悼水手的抗议集会场景,从灰色帆影转向临时帐篷,把海水化为眼泪,由尸体旁的烛火联系象征愤怒的红旗,将情绪性渗透进风景中。人民送食物的小船驶向舰艇,沙皇军队排列整齐、从上至下地屠杀慌乱的群众,造反的战舰互相招手致意,几个视觉高潮从数量的多与少、直线与弧线的构图布局和挥手的位置变换,造就如诗般各种形象重复、变奏的音乐性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