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敏行先生不顾日本右翼势力对其人格名誉的诽谤中伤乃至生命安全的威胁恐吓,在公开以及私下等各种场合发表进步言论,反对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抵制右翼政客的xiū宪提议、敦促政府正视历史并就曾经发动侵略战争给周边国家带来深重灾难的事实反省谢罪——由于工作上的需要,敏行先生经常要与大量陌生的群众演员近距离接触,随时都有遭受可能混入其中的极端右翼分子不法侵害的危险,即便如此,先生没有选择置身于安全的国度、而是在群敌环视的日本本土奔走呼号,没有躲藏在匿名的网络背后、而是光明磊落地以实名发声——如此的操守、良知与胆识,无一不值得我们为敏行先生点上一个大大的赞。
2018-05-02刊于深焦DeepFocus公众号
文 | 乔嫂
想不出在北野武的死忠粉丝和少数黑帮电影爱好者之外,还有多少人会由衷地期待着《极恶非道3》,大部分观众的问题肯定是:还剩下什么能拍的吗?毕竟在第二部时,片名已经叫《全员恶人 完结》了,砰砰砰的枪战和满嘴八嘎牙路的唇舌战、还有日本yakuza电影的传统——切小指头,这些我们在前两部已经看了太多,新一部里还能有什么新鲜的花招吗?确实如此,当我们把电影分解成一个个小元素堆积成的整体时,我们便很难站在导演的角度去感受电影,而是把类型电影当作纯粹的由支离破碎的段落拼凑而成的文本游戏。
《极恶非道》系列作为三部曲,从诞生之时起就有着有别于前期北野武作品的特征,北野武在一次访谈中便提到,回到日本黑帮片的类型时,当然可以以他饰演的大友为中心进行故事展开,然而这一次他却希望能从以前拍摄的《奏鸣曲》《大佬》等暴力电影的风格中挣脱出来,他发现其他一众角色也都很有意思,因此开辟出一条新的黑帮电影的路径是他最初的想法。
《极恶非道》从2010年的第一部开始,群像就成为了电影最大的特色,与其说这个系列的电影讲述的是那种传统的关于黑帮道义的电影,在故事的格局上来讲,倒不如说是一个幻想中的黑帮世界的结构重组,类似《三国演义》或者日本热衷于拍摄的战国题材的作品,无论是《极恶非道》还是《全员恶人》,从片名上看,仁义与道德这些老掉牙的黑帮片主题早被一抛脑后,在下克上的、旧传统已经消逝掉的世界里,黑帮作为一个社会组织构架,如何重新洗牌和权力斗争,这个大或是《极恶非道》的世界观。
有趣的是,北野武本人在被问到在第一部电影拍摄之前是否研究过日本黑社会时,他回答说,没怎么研究过,其实真实的黑道他自己也不太了解,也没做过太多的调查,自己小时候有很多玩伴倒是进了黑帮,但也只是这样而已,这部电影中关于黑帮的刻画全是他自己的想象,与现实毫无关系。这一点想必看过电影的人都是能感觉到的,《极恶非道》系列最强烈的感受并非真实感,而是游戏感,把它与杜琪峰的《黑社会》系列比较是没有太多价值的,北野武对这一点的回应是,他拍摄这样的电影的最大初衷,是为了打开自己的想象力,在想象中,这些黑帮人士和他们的做事方法其实是非常有趣的事情。
《极恶非道3》看上去确实像是一部强加上去的作品,它的存在似乎只是为了让北野武的角色大友有一个合乎北野武个人趣味的终结。但这并不妨碍这部电影从大格局上来作为前两部的延续,就像之前所说的,《极恶非道》系列的本质是在道德灰暗的世界里黑帮组织结构的发展与重组。
第一部《极恶非道》讲述的是关东的山王会因为大佬的一系列马基雅维利式阴谋和下层人物的斗争而最终带来的权力颠覆,在这中间也带过了山王会对于政治的侵蚀,和警察同样利用阴谋诡计来制衡黑帮的情节,山王会的组织构架也讲述的很详细,这是一个有着典型日式封建结构的利益集团,大佬坐拥集团的核心,会之下有组,大友便是大友组的核心人物,国村隼饰演池元组的头目,石桥莲司饰演村濑组的头目,相当于各诸侯,国王利用诸侯之间的不信任和摩擦达到利益最大化,而诸侯和副王则利用诡计觊觎国王的宝座;
《极恶非道2》则从三浦友和饰演的二把手加藤在继任山王会头目之后发生的“法统”问题开始,带入了关西的同生态位势力——花菱会,同样的,花菱会这个声称自己仍然坚守旧道德的关西古惑仔组织,希望借山王会现在的法统危机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用心险恶的警察也希望利用这个问题扳倒山王会,自此又一出政治斗争开始,大友与原村濑组的木村和好并结成兄弟,两人开始了自己对山王会的复仇计划,在这部电影中大友与木村的组合倒是犹如桃园结义,是一系列马基雅维利主义的权谋斗争中旧道德的星星之火,山王会最终在这部电影中近乎覆灭;在第二部最后,大友杀掉了诡计多端的警察片冈,理应算是关于山王会的最终清算。
《极恶非道3》则从大友在金田时男饰演的张大成的帮助下去了济州岛数年后开始,张大成是大友的老友,亦是电影中关于在日朝鲜人的刻画的一个代表,在日本,在日朝鲜人以开设老虎机店和贩售老虎机而知名,故事从势力扩张后的花菱会与张大成的国际黑帮之间因为一次小外交事故导致的又一次权力危机,大杉涟饰演的花菱会新头目因为猜忌有人要下克上而和西田敏行饰演的下属西野反目,却遭下属的反扑,大友为了死去的朋友而重返日本,对花菱会进行了一系列报复,山王会的残余希望在大人物们的斗争中恢复势力……
在釜山电影节看到《极恶非道3》也有别有一番风景,这个系列中时常出现的那种满是霓虹灯的光鲜繁华街区,和海云台周遭的景致如出一辙,看到电影开始时济州市的下城街道,仿佛从电影的画幅中走出了电影。当OUTRAGE字幕打出的时候,那标志性的黑车背景也是让人极有怀旧感,一念之间,这个系列也已经有七年的历史了,依稀记得第一部《极恶非道》在戛纳放映时的情境——有些观众雀跃于北野武回归黑帮类型传统,有些则觉得电影中除了暴力简直一无是处。最终篇的《极恶非道3》也是相似的命运,虽然IMDB上才百来人评分,但4.9分的评价已经说明问题,人们似乎厌倦了北野武的自我重复——《极恶非道3》中有什么是我们没见过的呢?然而这终究是北野武从影生涯中唯一一个系列电影,已经七十岁的北野武也算是完成了自己的心愿。
从三部曲的整体表现来看,北野武用一致的风格不拘一格地完成了日本黑帮类型的变奏,在这个类型电影不断消亡的时代里,《极恶非道》系列是对深作欣二、铃木清顺的回应,也是北野武对自己过往电影的呼应。电影中松重丰饰演的那个警察,在电影的结尾处交出了自己辞呈,他已经疲倦于自己的道德无法接受的尔虞我诈和自我毁灭,这和大友的终结构成了对应,《极恶非道3》与《奏鸣曲》的不同大概就是这样的疲倦感——旧时代过去了,世界趋于扁平,容不下什么难以捉摸的东西,生与死也显得毫无价值,在大友致死都带着的老yakuza精神面前,一切都显得那么单调、乏味,这与科恩兄弟《老无所依》简直是全然相反的论调。
电影的批评从来不该局限于上映时的热议,《极恶非道》系列和其他电影一样,需要时间的考验,相信一段时间过去之后,这个气质独特的系列会被人重提,成为这个时代日本黑帮类型硕果仅存的典型,纵使它在这个时代是反骨的异类,然而这些肯定都不是北野武的初衷,任何一个诚挚的电影人的初衷都不该如此——他们只想拍一部与众不同的、有趣的作品罢了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总结北野武的《极恶非道》三部曲,那大概就是“不合时宜”。
但这不是说北野武不应该七老八十了还在拍黑帮电影,而是说《极恶非道》所呈现的道义与忠诚之信念早已随着旧派日本黑帮文化——及其相关类型片——一并陨落。正如第一部中北野武所饰演的大友切了自己的小指头来谢罪,却被帮派组长讥讽这种做法早已过时,江湖的风气已经不复当年。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极恶非道》三部曲本身的叙事手法在当今追求奇观的消费时代也是“不合时宜”的。不同于其他黑帮片或警匪片,三部曲并没有令人肾上腺素飙升的大场面,没有飞车与枪战,甚至也没有帮派火并。
相反,镜头中基本是一群又一群西装革履的中年男子在一个房间里面色凝重地计划着什么,再到另一个房间不停地互骂“この野郎”,大舌音此起彼伏;再加上角色数量众多,人名又往往是各种“中”(naka)、“野”(no)、“田”(da),加剧了西方观众辨认的难度。于是第一部在当年戛纳只得到了4分中的0.9分。
但北野武并没有因为这一否定便改弦更张,而是在2和3中沿用了这一叙事模式——有趣的是,一旦观众接受这样的叙事模式,从1到2再到3,大概会奇妙地感到,似乎找不到比这样更连贯、更妥帖的推进方式。或者更具体地看,1中尚有花样迭出的暴力(电钻凿嘴、筷子插耳、断舌暴毙),但在2和3中被有意地用更多的言语暴力取代,除了必要的残虐(例如水野、石原、花田之死),更多的是干净利落的枪决,一弹一杀。暴力是“角色行动的逻辑结果,但绝非影片的焦点”。
对于《极恶非道》系列这样一个黑吃黑吃黑吃黑的故事,似乎血浆爆炸更能激荡观众“快意恩仇”的期待。但显然北野武对于拍摄处刑指南又兴致缺缺。当然这是北野武一贯的路数。在他的前期代表作,同样作为黑帮片的《小奏鸣曲》就明确抑制了动作场面,略去暴力的过程,波澜不惊却又惊心动魄地递出暴力的结果。
可以说在《极恶非道》系列中,北野武对暴力的运用始终是有节制的。但请注意,节制不意味着克制。因为上述施暴场景说来也是夺人眼球,甚至可以说充满了动作游戏所追求的“打击感”,在感官效果上并不“克制”。
正如北野武自述:“我希望让观众感到剧烈的疼痛和恐惧,这种感觉就是暴力的本质。”暴力不美,也不应该被塑造为美,因为暴力就是伤痛。换言之,在北野武看来,诉诸视听语言的暴力意在于制造压迫感,从而达到一种警世的作用。因而用所谓“暴力美学”之词来描述北野武的电影,恐怕是对他的严重误解——当然,《座头市》是个幽默的例外。
之所以说《极恶非道3》节制,原因还在于北野武调整了冲突的表现形式。暴力杀戮的场面在数量上明显少了,就连北野武所惯用的静止画面——以及他著名的大海和那标志性的蓝色——也都少了。而承担本片冲突的工具变成了语言、对话本身。西装革履的谈判交易正是当今社会各类机构的运作形式。北野武有意创造更加写实的黑帮谈判场景(事实上,火并恰恰是帮派之间所竭力避免的),并通过口音和说话方式的差异来体现不同帮派乃至不同角色形象的区别。
例如西野若头带着花田来到张先生的宅邸道歉一幕,西野的关西腔、张先生手下的韩语以及东京腔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充满了张力。尤其是张先生一派将计就计,并说出了“我们并不是黑帮”时,画面迅速切转成极度冷漠的张先生和一脸惊愕的西野的蒙太奇。寥寥三个镜头和几句台词就绘制出了那个房间内乃至整个东京黑社会势力的地形图。
花菱会的现任组长野村非常厌恶西野若头,以至于东京出身的他对手下的关西腔也表现出强烈的厌恶。这些容易被观众忽略的语言文化细节事实上生动地暗示着组织内部、组织之间的矛盾。在《北野武的小酒馆》一书中,北野武曾说,一部两小时长的黑泽明电影有17万2800帧,其中的任何一帧截取出来放大冲印都将是无比精美的照片,这也就是说黑泽明的电影没有一个镜头是多余的;而他自己的电影则都是空洞无物的废镜头。事实已经证明绝非如此。
但如果把《极恶非道》系列是为北野武对黑帮片或任侠道义的一种追思,恐怕忽视了北野武在作品中一贯的对现实的关注。
在1和2中时不时冒出来的北野式幽默——例如1中牙齿被搅烂了的村濑,头上缠着机械装置,穿着银色西装,成了一个滑稽的机器人——在3中已经难寻踪迹。北野武说,拍摄《极恶非道2》时正好遇上311大地震,在他对福岛地震的关注过程中,他发现一些政客大发灾难财,而在那些政客的世界中,背叛和利益冲突比电影所表现的残酷得多。他说现实生活对《极恶非道3》产生了很大影响。或许这正是北野武让大友再度复活并杀回东京的原因,亦是他让松重丰所饰演的正义警官愤然辞职离开体制的原因。
然而最终,在大友颠覆了东京花菱会并为拜把兄弟木村复仇之后,他选择的是饮弹自尽。但就算他没有自杀,张先生的二把手也将出于避免大友继续制造麻烦的理由解决掉大友。问题在于,大友的自杀意味着什么?
在日本历史中,赤穗事件十分著名,为家主复仇并慷慨就义的忠臣藏与四十六义士在反复讲述和演绎过程中成为了日本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忠义”即为其内核。大友之死乍一看似乎也是武士道所谓忠诚、道义这一套。然而在《极恶非道2》中便已识破险恶棋局的大友,早没有了尽忠的对象——张先生对他而言是一个恩人,但非主人。既然如此,将大友追封为“义士”恐怕不够妥当。
更重要的是,诚如论者指出的,赤穗义士这种“反贪官不反皇帝”的秩序内的反叛,事实上是在强化(不义的)秩序的存在。大友的复仇恰恰与此相反,从他干净利落地杀死黑白通吃的片冈警官再到他冷酷地对小弟笑着说“第一件事,打倒东京的花菱会”,他已然从“以叛逆姿态出现的顺从者”成为了彻头彻尾的规则破坏者。
然而说《极恶非道3》“不合时宜”的原因还在于大友之死这件事上。大友这样的老派雅库扎对于株式会社化了的黑社会而言早已显得“不合时宜”,对花菱会而言如此,对收容他的张先生一派而言更是如此。或者应该“悲哀”地说,不合时宜的根源在于无济于事。
大友明白,他对组织已经丧失了价值,而作为个体,也再无冲击残酷社会现实的力气,此非对江湖道义的缅怀,而是对黑暗的悲鸣,尽管他正是黑暗的代言人。因此,自杀才能彰显大友这样的硬汉所具备的压力下的气度(grace under pressure)。
从这个角度看,《极恶非道3》的大友便应当理解为刺杀丰臣秀吉失败的侠盗石川五右卫门,最终在铁釜的热汤中从容死去。作为结果,是一种生死看透与人格尊严,但实质恐怕是廉颇老矣的无奈。
不过,尽管大友已经死透,纵使明确“全员恶人”,且《极恶非道3》已然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天鹅之歌,但北野武势必不会放弃斗争。这不,他即将再度折回纯爱的极端,用催泪弹冲洗观众的心灵。
本文首发于《虹膜》微信公众号 20180506
三部曲终结。主角也选择了自我终结。经常想过,一个男人,要么在彻底失望时,要么在彻底失败时(实质上是心理上的自认失败),会以自我终结来做了解。这部戏,其实是一个提醒,以及确认,一个男人在彻底完成使命后,也可能选择以自我终结来做了解。前两者,因无以信,后者,因无以恋。但正因为自我终结的看似豪迈,反而令,为了某个目标,强迫自己,像狗一样活下去的选择,也能承载起那尊勇气。
一对一式,居高临下式······怎么声嘶力竭怎么来。
[极恶非道]系列是北野武第一次尝试续集。
三部曲以大友这个“老派的流氓”为中心人物,聚焦Yakuza(日本黑帮)斗争。
第一部结束,木村的刀子刺入大友体内,由警察之口,证实了大友的死亡。
第二部,大友“复活”,与木村成为兄弟,后被迫出山。
一番血雨腥风后,结尾处,木村遇害,大友向从中作梗的警察开枪。
完成第一部时,影片票房不错,北野武听从制片人的建议,继续第二部的创作。
在写[极恶非道2]剧本的时候,我就已经想好,如果拍第三部大友的结局应该是怎样的。
因为赶上福岛地震,拍摄中断。这一早计划好的后两部,完成时间差了五年。
[极恶非道3:最终章]开始时大友归隐韩国济州岛,这里也盘踞着日本黑帮势力。一场小冲突,引发跨国枪战。
相较于第一部毫不遮掩的血腥元素,第二部收敛许多,到了第三部,对话更加密集。
对话的作用是日本观众才更能体会的。片中对立的两派,三浦友和那边是关西帮,我这边是关东帮,他们彼此口音相异,又永远不向对方买账,自然而然就形成了语言上的暴力。
大部分时间里,处于男人吵架模式,一对一式,舌战群儒式,居高临下式······怎么声嘶力竭怎么来。
问题来了,那这片好看么?
还真好看。
北野武精心营造的语言暴力,听不懂日语的小编本人,有些理解无能。
对话轰炸甚至引发观感不适的焦虑。唯独有场枪战戏,深得我心。
北野武为枪击戏放弃自己偏爱的长镜头,声称自己是“用户友好”(Audience friendly)的导演。
回归黑帮暴力片时,就得是短促有力的镜头效果更好,哪怕一部电影的镜头数为此急剧上涨到上百个。
本来吧,这是帮内成员为某位干部出狱举行的欢迎会,背后隐藏着暗杀会长的阴谋。
会长没来,自以为有机会拉拢追随者的二把手,上台发表讲话。
早在二把手发表演讲时,背景音乐已营造出一种“有事情要发生”的氛围。
上次相同的音乐响起,是大友在发出“只有我们两个人了”的感慨后,深入敌营。
这场戏,两人还未露面,属于二人的BGM(背景音乐)先响了起来。
先是隐约出现在演讲中,再被枪声掩盖。
大友带着手下赶来,门外还传出讲话者“现在就选”的灵魂拷问。
“砰砰砰砰”, 就成了屠杀现场。
面对手握机关枪的大友与手下,手无寸铁的其他人只有四处逃窜的份儿。
镜头在持枪者与逃窜者间来回切换,双方的状态形成鲜明的对比。
转向冲突双方主要人物时,均停留较长时间,面部肌肉的抽动清晰可见。
慢镜头中,血浆混杂着酒水,花朵与碎片飞溅,生命与本应一片祥和的欢迎会,共同走向毁灭。
偶尔逃窜的黑影盖住整个画面,摄影机保持固定机位,似乎提供一种客观视角,任由黑影掠过。
观众与它共同见证这场屠杀,感受在绝对的火力压制下,无处可逃的绝望。
即使慢镜头加持,整场戏持续不到一分钟—— “大友这个恶魔,把所有能动的活人,都打死了。”
暴力突如其来,又转瞬即逝。
稍有遗憾的是,这场高潮戏并没能完全实现导演想要的效果。
我们拍第三部的时候,两个主角都有很严重的健康问题,以至于影响演戏,这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北野武的枪战戏中,势均力敌是不存在的。
总有一方占据碾压式上风,另一方还没来得及拿枪——“砰砰砰砰”,死亡。
[极恶非道]第一部,这场扫射戏,时长30秒左右。
持枪者进入办公室,大友组四个成员毫无防备。
一个转身都没能完成,瞬间被打成“筛子”。
四个人连呻吟都被剥夺了,充斥在耳边的只有“砰砰砰砰”的枪击。
而开枪的人呢,看不到杀戮的快感或者愧疚。只有面无表情的凝重。
实际上,[极恶非道3:最终章]作为一部商业片续集,除了熟悉的北野武元素外,导演针对观众需求也做出了改变。
我从来都不想重复自己,那么捡起以前做过的事,再花样翻新的弄点新鲜东西,既满足了观众也满足了自己。
过去的[奏鸣曲]、[花火]甚至转战好莱坞的[大佬],暴力场面显然更克制,呈现一种文艺范的冷暴力。
[极恶非道]系列票房成绩斐然,质疑声也随之而来。
有人批评它媚俗,北野武不置可否,对他来说,这不过是求变中的一次尝试。
关于下一部电影,导演想好了。
讲一个很不喜欢手机等数码设备的男人,想在当代社会,和一个女孩谈恋爱的故事。
-
文: 范什默
文章源自微信公众号:电影解毒
这部完结作,我等了太久。
山王会废了,北野武饰演的武斗派大友在韩国的济州岛看场子养老,不料花菱组的新晋干部耍横砸场子,还杀了大友的手下;大友的恩人老板,韩国张先生本想和平解决,谁知花菱组组长借机搞事,还想刺杀张先生,大友为了报恩,也为了报仇,又重回日本,掀起一场血雨腥风,最后恩也报了,仇也报了的大友,不给张先生找麻烦,自尽了。
北野武眼中的日本黑社会生态,无关忠诚,无关仁义,只有权谋诡斗,金钱纠葛,是个冰冷的狗咬狗的世界,不想变成这样的人,也找不到逃脱的路,所以北野武给它一梭子都扫了,然后自尽,留给观众的,是一片压抑与寂静。
大友这样的人,纵使在日本黑道眼里,都是疯子。改变不了世界,不想改变自己,憋屈的活着,痛快的死去,即使是北野武,也只能在自己的电影中,扮演自己心中理想的侠客。
在这个系列里,大友只是个无名之辈,却是唯一的绿林好汉。其他黑道大佬都在追逐利润,一身铜臭,只有他还在遵循那种浪漫的、不切实际的江湖规矩。这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小角色总能制造最意外的大事件,却依然无法避免被时代淘汰的坏命运。
北野武以致敬自己的方式终结了这个杀人如麻的系列,接下来就只能祈祷会有杜导的黑社会3了。
很久没看日本的商业片了,虽然没看过前两部,这部终结篇还是吸引住了我。北野武的活做得和片子的黑帮一样干净利落、专业漂亮。看了许多艺术文化片,再看这部商业电影,反而印象不错。主流市场需要这样专业、有情怀的类型片。
#Venice2017# 其实这个系列也没必要继续了,黑社会的政治斗争在前两集很到位了,这集就是搅进来了韩国黑帮,北野武自己那条线变成了导火线,少了警察方面的压力,又没有去做诸如不同代继黑社会的冲突。总之还是比较老派,暴力场面还是很北野风。不如「龙三」那么好看。西田敏行这次一番位
就这样完了?!
只有在面瘫老头的电影中才能看到最正常的杀人方式,干净利落。一直不理解为什么一般电影中杀人前逼话都这么多。……………………………………原来打的5星是我原来没看过的时候瞎打的,最近终于看了网上的盗版资源,才发现拍得真的很差,瞎打5星我悔过。。。老北,咱别凑数好么?
<极恶非道>系列最大的看点就是“北野武接着要杀谁”,但经历了前两集血雨腥风的厮杀之后,“最终章”终于走入了更上层的黑帮世界,权力斗争的背后散发出无尽的哀愁,最后的处刑也从“如何处刑”变成了“一场告别”。北野武以致敬<奏鸣曲>的方式给<凶暴的男人>画上句号,非常北野武!
这个系列除了2我没仔细看以外,终于都看完了。大友才是这极恶非道的世界里最后残存的一点道义。横冲直撞,干脆爽利,人狠话不多。会长当初极力护他,应该是看中了大友这一点,有一天可终将为己所用。大友像是大招,回血后把敌人一招致命。会长不费一兵一卒留得保全所有,高明。虽是利用,却也惺惺相惜。另一边,阴谋算尽,即使如常所愿,却也岌岌可危。最后的道,随着大友的一声枪响,终究消失于江湖之中。
《极恶非道》三部曲的剧情大概是这样的:你杀我,我杀他,他杀你,你杀我,我杀他,他杀你,你杀我,我杀他,他杀你……最后我杀我。
バカやろ!
一酷到底,一酷酷一辈子,说的就是北野武这样的人吧。(羡慕的眼神,可怜巴巴 #PYIFF
#PYIFF。怎么也想不到能在中国的大银幕上看北野武的电影,感谢贾科长。黑帮,暴力,血浆,大海,所有北野武元素都毫无保留的在银幕中呈现。剧场原因,观影效果系列最佳。血腥和喜剧成分达到了新的高度,杀人手法千变万化,爆头烟花全场最佳。不过没能在现场看到北爷真身,感觉还是有些可惜。五星
在第二部的人物群像立起来之后,这一部变成了新一代黑帮的宫斗,最后借老一代黑帮之手清除异己,把这个世界留给了一群妖艳贱货,最后他们在心机中上位,连他们的支线也没有再讲,算是一个干净利落酷劲十足的收尾。这一部从剧作上讲,北野武其实已经做的非常文艺了,三部曲真是一部的剧本一个样。3.5
可能是平成年代最后的黑帮电影,昭和男儿的集体秀,尽管略显疲惫,尽管大家都有些老态龙钟了,但我们会怀念北野,怀念疲软的平成年代,这么一想有些伤感。
【台北金馬影展展映】還是由玩女人引起,黑幫小事化大、大事化炸、幫派火併、欺上瞞下、內部鬥爭的路數。黑幫黑車黑槍黑西服,黑吃黑的風格一脈相承,絕對“正統續作”。各種死法。但劇情依舊是系列的弱項。趁沒有逐漸爛下去,見好就收是最好的選擇。三星半P.S.果然安排了松重豐吃飯的戲233
当帮派老大们之间黑吃黑,阴谋背后还有阴谋时候,最下得了狠手的,却是那个最被忽略的对手,以最不相信的理由—yakuza的义理人情。这一大一小间的张力,这平静海面下暴力与死亡的涌动,太厉害!北野武拍暴力是真的感觉被打在身上,拍死亡是让人感到恐怖与绝望袭来…
北野武太干脆了,毫不留恋。剧作比前两部差,镜头感和形式感都有所下降。[B-]
野心与阴谋充斥的江湖中,北野武化身为一把快意恩仇的刀,无畏全身而退与否,刺向所有的仇恨与鄙夷。三部曲以大友之死为终,是这一部的唯一意义。
北野武显然拿这种电影过瘾的,古典黑帮最后的挽歌
这个系列必将影史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