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谭兄
谭:我知道你一定会来
王:谭兄,我们走!
谭:我不走!
走的出天牢,走不出天下
王:过得了今晚,我们才有明天
谭:明天的事就留给明天的人来做,
我今天要做的就是慷慨赴义,
用我的血去激励大家
王:谭兄!
谭:……
王: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兄,你对
做大事,不是大成就是大败
今日你败,只是败在气数
中国始终会走你的路!
谭:中国始终……会走我的路?!
五哥,我想睡一会
我已经很久没有好好的睡一觉了
王:谭兄,我走了!
文戏大于武戏,配上慷慨悲壮的背景乐,把谭嗣同的舍生取义、慷慨赴死的悲壮感刻画地入木三分。好久没看到台词如此激昂的电影了,跟人物形象完美的契合在一起,观影感受很舒服!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PS:谭嗣同培养了两个得意弟子,一个蔡锷,一个杨昌济。
杨昌济在湖南第一师范教学,最得意的一个学生是教员!
“袁兄,你看这城门像什么?” “像一座纪念碑,它将记载我们兄弟三人做的大事,千秋万代!” “王兄呢?” “像一座墓碑,多少人将把生命埋葬在这里。” “少爷,我看这不是什么碑,是‘勿悲’,有喜啊!” 如果不是大眼阿姨关之琳,我会以为这是内地导演的作品。很久之后才知道,这仍然是一部洪金宝的电影。我不是想夸奖谁,这两部电影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但洪金宝作为一个导演,却也有着自己显著的特点和可贵之处。 应该说,这是一部比近年那些“大片”都更具备大片素质的“非大片”。 剧情围绕谭嗣同,王五,袁世凯三人在变法路上的不同选择及遭遇展开。很多年前看过一遍,却始终不想再看第二遍。就像《长恨歌》里李主任说的,长了些年岁,就越来越听不得这样的故事:踌躇满志,殚精竭力,最后仍是一场空一场梦。 狄龙塑造的谭嗣同,有志有心有情有义,他果断坦然,是一个真正能做大事的人。袁世凯亦是如此。他们只不过是目标不同选择了不同的路,说不得谁好谁坏,谁胜谁败。谭嗣同不是输给袁世凯,他输给了时局。他亦不是所托非人,他是付错了年代。做大事,不是大成,就是大败。成之我幸,败之我命。成我固欣慰,败我亦坦然。君子的一生当如此,斗士的一生当如此。 一万年太长,只争朝夕。然而朝夕的选择得失,却成就生生世世的南辕北辙。谁永留青史,谁遗臭万年。生前生后名,太过虚妄的东西,无法控制也就不必执著。他们只为自己存在时想要的东西付出代价,每到挣扎矛盾处,无论善恶,都动人心魄。我心匪石,百转不移,于是此生足矣。 一万年,也许并不那么长。一万年,还会不会有人等我在征程在前途,随我策马扬鞭,伴我同荐轩辕;一万年,还会不会有人等我在退路在归宿,赠我一琴一伞,与我回眸擦肩。 从来忧国之士,俱是千古伤心之人。 可是一万年伤心,也不留一刹那遗憾。何况有生之年,最好听的已经听过。
偶然看到,个人挺喜欢这部电影。
历史与武侠的结合不能说完美,但也可以称得上是恰到好处。
电影本身当然不无缺陷,例如:武大动作太快,缺少了招式的层次感和美感,甚至有时候有点看打游戏的感觉,太多飞来飞去的镜头似乎也没有必要;台词有些超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哒哒的马蹄声”这样的台词,虽然很简洁明了,在相关的语境下也非常准确而有力地表达了角色的意思与性格,但是由于时空的错置,看的时候总感觉有些奇怪;谭嗣同成为一位武林高手(甚至关之琳也会武功),袁世凯没有眉毛而且这么瘦,都有点不可思议。
但以上的一些缺陷,总体上并不影响笔者对这部电影的好评。
武打招式设计太快确实是一个问题,但剧中演员都具有相当的武术功底,所以打戏的质量还是很不错的,比起现在随便伸伸手就可以放出炮弹的武打戏,要好过太多;
小部分台词的超前个人不太喜欢,但是不得不承认剧中的大部分台词简洁有力,并且富有深意,角色的豪迈与胸怀也在台词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现,可见是下了不少功夫;部分台词确实有点现代感,但是和时代之间并没有根本性的违和感,所以对整体影响并不是很大,相比较而言,现在的许多影片给人的感觉直接就是穿着古代的衣服演现代的言情剧,甚至是狗血剧;
剧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情节上的暗示,相关细节也展现得很好,比如进城时九斤刚说完前途是一片光明,马上就因为过道太黑而被人撞了一下;比如城门口袁世凯说城门像里程碑,将记载三人未来的大事,凸显出这是一个将个人的前程看得很重的人;比如王爷说喜欢自己赢;再比如,洪金宝扮演的余万三身处监狱十几年,很有可能是因为厌倦世事争斗,当王五比武赢了之后,不再阻拦他带走谭嗣同,说明虽然同样效力于王爷,但或和步亭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当王五要借刀之时,一向快人快语的余万三停顿了好几秒(洪金宝的眼珠还稍微动了下),说明他在考虑王五为何借刀,而之所以答应借刀也必定是因为想明白了王五的用意......情节上的暗示和相关细节的展现,虽不能说深刻,但总体还算到位。
影片中也有不少幽默的地方,尤其是王五的小徒弟左宗生。个人认为这些小幽默为影片加分不少,在严峻紧凑的情节中,起到了一丝调节作用。
影片整体配乐挺好,尤其是王五探监和谭嗣同赴刑的场景,有历史的沧桑感。
演员的演技总体挺不错,尤其是狄龙,如果仔细看刑场的那段,可以发现狄龙将男儿有泪不轻弹表演到极致;不过个人感觉杨丽菁的哭戏有加强的空间,邹兆龙当时还略显青涩。
把这部电影当作单纯的武侠片可能并不合适,谭嗣同的赴死才是影片真正的精神所在。
个人对晚清的历史很感兴趣,晚清以来的近代史与今天的中国密不可分。很多时候往往是在这样的乱世,才展现出真正的家国情怀,以及超越于蝇营狗苟之上的豪情。
据说这部电影上映的时候并不卖座,上映9天就下架了。或许是影片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又或许是现代不会再喜欢这样题材。时至今日,或许偏向女性的男性才会被追捧。
我们总是需要回忆一点乱世,因为现代社会已经几乎完全由鸡零狗碎和鸡毛蒜皮占据主导。
看一遍哭一遍的电影,就是这一段:
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狄龙)走上刑场,侍女(杨丽菁)哭法场,为谭嗣同送来冰糖葫芦,大刀王五送他上路,一刀下去,人头落地,嘴里掉出冰糖葫芦……
洪金宝导演《一刀倾城》(1993年),狄龙、杨凡、杨丽菁、关之琳主演。拍得撼人心魄!所有人演技爆表,连那条小狗都带着演技!第一次觉得杨丽菁那么漂亮。
小时候看过,这不是一般的武打片,而是中国近代史上惨烈而悲壮的一页。
影片开端交代了时代背景,甲午战争失败之后,清政府割台湾撤走黑旗军,台湾人民愤慨而起,组成大刀队。大刀队夜袭日本军营,几乎全军覆灭。只剩下王五策马疾奔,带着愤恨与绝望,跳进万丈深渊。
镜头一转,主人公王五、谭嗣同与袁世凯在白石镇狭路相逢,三位心怀壮志的英雄意气相投,相约一起到京城闯荡。然而,谁又能想到日后会白刃相见,血溅五步。
接着是历史上著名的“百日维新”,虽然已成为回忆,但有些镜头还是让人泪目。比如,谭嗣同变法被捕,在水牢中以指代笔,以血替墨,写下绝命诗: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最后王五与袁世凯决斗,也是念着这两句诗从容就义!好男儿就是这样!
影片的主题曲是吕方唱的《血像火》,在剧中两次响起——
人生浮沉,命运起落,情与义永不灭亡。就如关之琳的那句台词:“云会散,梦会消。但是记忆是不会消失的。人生在世,追求的是希望,但是得到的只有回忆。”有回忆便未亡。
影片的对白棒极了,处处蕴含着人生哲理与大义智慧,从豆瓣电影评论中摘录一些,大家体会下:
众人一路同行,来到进入京城城门下。同一扇门,不同的感叹,预示着迥异的前程和命运:
谭嗣同:“这道城门像什么?”
袁世凯:“像一座里程碑,上面将记载我们三人未来的大事。”
王五:“像一座墓碑,不知道有多少人的梦想和生命都埋葬在这里,将来也一样。”
九斤:“不像什么碑,叫勿悲,有喜哎。”
王五在京城创立“强武学会”,大厅的牌匾上写着康有为题写的“士不可不弘毅”六个大字,矗立牌匾之下的王五和谭嗣同各有感怀:
王五:“从来忧国之士,俱为千古伤心之人。康老先生这条路很难走呀。”
谭嗣同:“只要志同道合,哪怕它满路风霜,总有艳阳高照的一天。”
红日西落,风平浪静,杨柳低垂,佳人抚情,英雄静听:
王妃:“五爷似乎也是个伤心人。”
王五:“当今中华大地,只要有血性,哪个不是伤心之人?”
王五:“我的心虽伤过,但没死过。”
王妃:“好,这场雨冲得去愁思,但冲不去五爷的豪情壮志。让我替五爷助威……江湖风雨多,五爷多珍重。
在“强武学会”的讲堂里,袁世凯慷慨讲兵法,谭嗣同不能苟同,亦要“纸上谈兵”。双方唇枪舌剑,正与邪、黑与白、对与错、高与下、优与劣模糊不清而又清晰可见:
袁世凯:“当兵如做人,欲速则不达,不理战场的变化,不管怎样艰辛万苦,都要按法则去行事。因为打仗不是一个人的事,关于到大家的生死,国家的兴亡。所以,不能让你一个人的意志去改变整个大局。”
谭嗣同:“战场如官场,行事要当机立断,片刻耽误不得,要变的时候就要去变,容不下半分人情或一点犹豫,否则时机一过,天机一失,那就不可挽回了。”
袁世凯:“国家大事,非比寻常,凡大事必有其法则,不可轻越雷池半步,便是尝试,也要循序渐进,不要一步登天,不然将一失足成千古恨啊。”
谭嗣同:“畏首畏尾,进二退一,不是大丈夫所为。”
袁世凯:“做人宜直接才可以交心,但做事要圆滑,这样才可以避免无谓的损失及伤害。”
谭嗣同:“照你这么说,这跟做官不做事的家伙又有什么分别呢?”
袁世凯:“好一句做官不做事,壮飞,今时不同往日,说话可要留神啊。”
谭嗣同:“天下人论天下事,何事不可谈呢?”
袁世凯:“天子脚下难容是非……”
谭嗣同被捕,王独闯大内监狱,与押阵的“京城四岳”之一的余万山输赢定对错:
王五:“中国自有监狱以来,监禁的都是好人居多。”
余万山:“我只是一个狱卒,不是历史学家。”
王五打赢余万山,意欲救走谭嗣同。在这里,历史写下了气吞山河的悲壮绝笔:
谭嗣同:“我不走,走得出天牢,走不出天下。”
王五:“走得了今晚,我们才有明天。”
谭嗣同:“明天的事,就留给明天的人去做。我今天要做的,就是慷慨赴义,用我的血去激励大家。”(谭嗣同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王五:“谭兄,你对,做大事不是大成就是大败。今日你败,只是败在气数,中国始终会走你的路。”
谭嗣同:“中国,始终会走我的路。五哥,我想睡一会,我已经很久没好好睡一觉了。”
王五泪别谭嗣同,向余万山前辈借刀。谭嗣同被押赴刑场,百姓围观,九斤哭送,王五握刀执法,谭嗣同笑傲苍穹:
谭嗣同:“五哥?!”
王五:“我送你上路。”
谭嗣同:“能够死在黑旗军统领的刀下,岂不快哉。”
王五决意为谭嗣同复仇,与奕亲王王妃诀别,英雄气短,儿女情长:
王妃:“你想听什么?”
王五:“最动听的已经听过。”
王妃“你会记住吗?”
王五:“我生生世世都会记住。不过今夜之后恐怕一切都会随云梦消散。”
王妃:“云会散,梦会消。但是记忆是不会消失的。人生在世,追求的是希望,但是得到的只有回忆。”
王五:“但愿生生世世的回忆之中都有你。”
王妃:“但愿年年月月都有五爷这样的知音。”
王五来到袁世凯的府衙,大厅的正堂上摆着袁世凯暗设下的“吾兄谭嗣同之灵位”,决战前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历史的成败既然已定,双方的生死当然亦要决出:
袁世凯:“你终于来了。他的确是治国之材,可惜生不逢时。”
王五:“错了,是他所托非人。”
袁世凯:“他去得痛快吗?”
王五:“痛快,一刀百了。”
袁世凯:“是你刀法好。”
王五:“过一会,你就知道了。你不怕吗?”
袁世凯:“袁某投笔从戎,早已置生死于度外。”
王五:“置生死于度外,所以也都视人命如草芥。”
袁世凯:“这一仗,输的是你们,如果你们赢,还不是一样尸骸遍地?”
王五:“成败已定,可是生死未决。”
袁世凯:“不错,你不应该来。”
王五:“你当然不想我来。”
袁世凯:“五哥,天涯路远,要走的路还很长,不如我们…”
王五:“我和你只有一个人可以走以后的路。”
重看。过于一般的跟风制作。在现在中文互联网上能被认为是被低估的时代遗珠也是奇葩。本身开头的戏份即黄飞鸿第一部的复盘,不过第一戏说氛围过浓,第二台词语境也塑造的混乱无比。本以为后面会越来越好,谁知道却愈演愈烈,很多无意义的热血台词以及现在看来逻辑很感人的场景真的让人想笑,还塞入的各种被认为有卖点的人物关系以及娱乐化设定,只能让本就糟糕的电影愈加无趣。洪金宝的武打戏也很乱,剪辑上面想要大搞夸张,却使得各种对打都凌乱无比,明明是大场面却总是显得小肚鸡肠。总而言之,真是部一般的作品。罗维真的是活了一辈子,半辈子都是笑话。
杨凡、赵长军一正一反表现上佳,国语版历史厚重感尤其强。谭嗣同作为中心人物也让人眼前一亮,历史上他的名字总是出现在康梁之后,但英雄气概其实远超康梁,在维新派群体中最显悲壮色彩。现实中朱毛相当于谭的徒孙,片中引用了两句与毛密切相关的名言恐怕不是巧合。
一部戏说戊戌变法背景的热血动作电影,台词有惊艳之处,但镜头语言十分缺乏像电视剧。主角是大刀王五,与谭嗣同和袁世凯相交,谋求变法,但遭袁出卖,谭被处死,王五大杀一番和同伴一起不敌弈亲王的洋枪队,只留下了徒弟。之间王五认识了红颜知己却是王妃。
喝不尽杯中酒,唱不完别离歌,放不下手中刀,杀不尽仇人头。
CCAV5播过 派了好多便当 看完伤透了心
有史以来台词最好的武侠电影,没有之一.
总体挺烂的,受不了这些人的表情。台词写得很搞笑。。。每个人都很能侃。动作设计没什么新意。
一部被大大忽略和低估的好电影,历史武侠片中的闪亮之作。洪金宝导演并且客串的片子,武术方面相当牛叉,每个演员几乎都是专业出身,而且出手不凡,特别是王五和袁世凯的扮演者,狄龙的谭嗣同也展现出了一代仁人志士的风采,杨丽菁不但美打的也好,片中台词的设计堪称大气豪迈,音乐烘托出了壮志情怀。
点击豆瓣的推荐,发现了这部中学时看过的作品。武打很炫,但印象更深的是那些充满历史情怀的对白:“成败不过一线,为什么失败的总是我们?”“自古忧国忧民之士,皆是千古伤心之人”“故国非国,有家无家”。类似的悲情,在近百年的中国历史中一再上演,至今未已。
7。走得出天牢,走不出天下。经典台词很多,但是动作偏快了,一快就什么节奏都没有了,什么美感都没有了,洪金宝比较擅长的还是拳脚和木棍,刀剑不是很适合他。很好的一个题材,很能拍出现代性的议题。除了李翰祥的《倾国倾城》,一直没人能拍好过这个题材。
相信剧本本身是很好的,可以看出编剧有很多好的想法,但应该是导演为了“商业性”的考虑,故意加了很多没必要的角色和没必要的情节,改动了剧本的根基、破坏了完整性,实在可惜。另一方面过于文学化的词汇导演也没能力甄别,就没文化真的很可怕。结局王五去见袁世凯的大乱斗真是大败笔,收的极其草率。一个在万军从中活着走下去的人,竟然死的如此草率,完全不符合角色经历。也不知道是导演的锅还是编剧的锅。当时内地演员的表演水平完全碾压港台演员好几倍,真是令人唏嘘。
把历史剧当武侠片拍,只有香港人拍得出来,谭嗣同、袁世凯都成了武林高手,但家国大义又是那么燃,多少有点历史感。九零年代合拍片,取景在内地,男一号杨凡也是内地演员。狄龙演《英雄本色》已见谢顶,但演谭嗣同,竟英气逼人,有年轻时的范儿。关芝琳纯花瓶,戏份全删不影响剧情。
不怎么喜欢。动作戏一般(洪金宝的动作戏老出现快进播放过界的情况,快进的痕迹实在明显,且暴露无遗),文戏也平淡,很多对话它尽显刻意,情节衔接就更是如此,其实对于戊戌变法这个题材,光是这几个人物就可挖掘一堆故事,但影片的整体成效却也太过停留于动作戏的打打斗斗中,因此人物也没怎么立起来
台词和动作都“猛”到过火,流畅无比。其实谭嗣同就义已经是高潮,可结尾还是要打一打的。“将来中国一定会走我的路”,这片子也可以放到90年代港片家国情怀的脉络下看。三毛客串了个蛊惑狱卒,“我是狱卒,不是历史学家”,哈!吕方的主题歌真好听。老港片就有这个好,一把把你拉回青春期!
勉强及格。万里电影有限公司出品,但这家公司查不到任何资料?张炭这时刚写完徐克的前三部黄飞鸿,台词上延续了形式工整、追求意蕴并有豪情、大气的古风,只不过在视角上稍显主旋律,把人写的有点古板了。对人物的塑造成功,比如最后一场戏先动手的一定是急性子的杨丽菁了,小徒弟也又莽又纯真,谭嗣同与王五的狱中诀别也写的壮观,狄龙一捏刀锋留两句血诗,这种笔法在华语电影史上并不多见。洪金宝的武指尚可,让赵长军舞剑表示决心已定,利用了演员的身手也起到以形证心的目的,都很聪明,不过最后用了大段的特写和快放来呈现动作场面,实在是糊弄事。本片在合拍片的历史上,是充分利用了两地资源的一个范例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故国非国,有家无家”,到最后,谭嗣同慷慨赴义,王五舍生取义,惜乎窃国者总是侯,长使英雄泪满襟。侠义柔情加之清末国破山河演绎家国天下的壮烈,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台词牛X,动作设计也是华丽霸道非常专业,单刀、长枪、多节鞭、流星锤的展现,我很喜欢袁世凯(赵长军)那一段醉剑。导演洪金宝!7.7
死包子你要不要一出來就淫濕啊濕……那個什麽袁世凱的,好像沒眉毛版陳道明,出場很拉轟啊。三個星太多,兩顆星又太可憐,還是三顆星吧……
袁世凯醉里挑灯看剑,谭嗣同去留肝胆昆仑
张炭这个编剧好,人活一口气他分为吸气和吐气,吐掉晦气那叫扬眉吐气;吸入清气那叫新鲜空气,大刀王五陆隐于市那就是清虚日来,滓秽日去,呼吸的都是清新空气。气清而心静,所以借一把刀,杀一个人,送君子(谭翤同)上路,替小人(袁世凯)收尸。就连孙子兵法中的“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也变成了改革派的当机立断和保守派的待时而动,不愧是90年代功夫宇宙之成员,台词写得铿锵有力,大有人在千里,枪在眼前的感觉。中国写不好历史剧,关键还在于文史教育教的都是功利哲学,什么政治上的就是直接原因和经济上的就是根本原因,小孩学多了,少年老成,世故俗气,还不如影片中的小女子,谈的是情(琴),助的却是威啊!
凌然正义,一打起来就很销魂是那个时代特有的印记。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但依旧活在记忆里。记忆虽然支离破碎,却仍旧是个神奇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