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还没有看到《海神号》这部电影开始,我就对各路媒体纷纷将其与当年的《泰坦尼克》相提并论心存怀疑,理由只有一个,《泰坦尼克》的片长将近200分钟,而《海神号》只有不足100分钟。当然,这样讲绝不等于说短片不能成就优秀的电影,但是对于既要合情合理地推进故事发展、充分完整地刻画人物性格、恰如其分地铺排煽情段落,还要张弛有度地安排对观众的视觉冲击的一部灾难片来说,区区100分钟显然是不够的。最终,事实证明了我的怀疑。
电影中的灾难来得太快了,影片开始仅仅十几分钟,我们还没来得及融入到新年将至的欢乐气氛中,还没来得及看明白每个人物背后的故事,体会他们的甜蜜、痛苦、愤怒……甚至还没来得及记住他们的名字,滔天的巨浪就掀翻了海神号。当灾难来临的时候,影片没有塑造杰克与露丝那样的情侣、相拥赴死的老夫妇,也没有刻画视死如归的乐队,海神号上有的只是盲从无知的一群人和不想坐以待毙的几个人。在占据了影片大部分时间的逃生段落中,我们没有看到任何表现人类智慧的细节,逃生者不掌握海神号的结构图,也从没有想过穿过一道门、爬过一段管道会不会是死路一条,他们就像蚂蚁一样只知道水来了就要向高处爬,而不可思议的是命运之神却总是眷顾着他们。尽管逃生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但诸如螺栓在最后时刻被拧开、与母亲即将阴阳两隔的孩子在最后关头得救之类过于老套的桥段根本无法满足越来越挑剔的观众的口味。
今天的《海神号》是根据1972年的《海神号遇险记》重拍的。《海神号遇险记》当年获得了仅次于《教父》的票房亚军和八项奥斯卡提名,但最终仅捧回最佳视觉效果和最佳原创歌曲两座小金人。之所以如此,想必是该片除了在特效技术并不发达的七十年代以逼真的场景设计、当时难以想象的视觉效果获得认可之外,在思想内涵、人物塑造、导演技巧等方面并没有突出的成绩。如此看来,三十四年之后的重拍片不仅没有去设法弥补原作的不足,使影片更加丰满完整,反而沿着原作的老路走得更远,我们甚至可以这样以为,整部《海神号》就是为了那几个惊险的瞬间而拍摄的。
回顾近几年来灾难片,我们不难发现,随着人类认识自身局限和反思科学技术的日渐深入以及生态意识的不断加强,大多数灾难片都蕴含着人类的自醒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思考。《泰坦尼克》——巨大的灾难源于人类的盲目自大;《完美风暴》——主人公们的悲剧中包含着海明威《老人与海》中桑地亚哥身上的那种精神;《后天》——如果人类继续肆意破坏环境世界末日就离我们不远了……几乎没有哪一部影片所表现的灾难是一次完全的天灾,几乎没有哪一部影片不是在强烈的视觉冲击背后还要引发观众们深入地思索。但是《海神号》却恰恰与之相反,海啸是“纯粹的”,灾难是“纯粹的”,数百名死于海难的人们除了让我们感叹“命运不济”之外竟然不能引起我们任何的悲痛与反思,而我们却能够分明地体会到影片对于利用高科技特效手段表现人类灾难的迷醉。
电影的编导们显然是忽视这样一个问题,即使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故事内核缺乏张力、以特技取胜的影片都没有能够真正得到人们的认可,更何况今天已被视觉盛宴惯坏了的观众。他们早就通过各种途径知晓了电影特技效果的制造过程,知道了哪些镜头采用了微缩拍摄法,哪些又不过是电脑狂人的指间游戏,所以妄图单纯以特技取悦观众的影片,就像泄了底的魔术和被“刨了活”的相声,毫无魅力可言。
因此,我们真的没理由为《海神号》拍手叫好。原因很简单,如果灾难片不能让观众们意识到故事中那些与我们相似的人正在“遭受不该遭受的厄运”并反思该如何避免厄运的再次降临的话,影片就是失败的。还有,特技是吓唬不了人的,我们见识过“9·11”事件,见识过印度洋海啸,也见识过印尼日惹地震,现实生活或许比虚假的幻想更具有震撼力。
两人互相帮助,舍命相救,
假若他们是恋人,即有一颗银子般的心;
假若他们是亲人,即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假若他们是陌生人,即有一颗钻石般的心。
一 前奏
在前去影院观影之前,仔细查阅的许多方面的信息和资料。静观事态发展,暂不贸然决定是否掏钱。结果发现,无论是《看电影》杂志上不高的评价,以及北美票房的惨败,都表意:贬,略胜于褒。
或许我们大家都更易于发现他人的缺陷,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是出色的批评家,或许我们总爱对一部片子挑挑剔剔抑或抬高要求。我们期待着《泰坦尼克》的翻版,我们期待着延续《后天》和《完美风暴》的惯有传统及成就,我们期待着荡气回肠的感觉和坐过山车似的刺激…
或许我们不必对这部翻拍的片子要求太高,或许我们不必给导演组沉重的压力,或许我们可以少去计较那单纯的意义…因为我看来,特色,才应该成为新《海神号》立足的根本。
而后,还是去了。海口的暑期档就这样在沉寂和无味中涣散地拉开了帷幕。《海神号》的映厅里,充溢着由高考而获得假期的同学们幼兽般的气息。银龙专门为《海神号》的上映改进了音像设备,企图给人不一般的感受。
在黑暗到来之前,望了望手表,九点半整。
二 开篇及灾难的引入
影片在极其正常而无异的气氛里拉开了帷幕。镜头从水下拉到水上,紧接三百六十度充满立体感的旋转,以跑步男子做线索,拉伸到14米船体全貌的呈现。背景音乐充溢着神秘而圣洁的气息,衬托出航船的壮观。
新年舞会和谐温馨,觥筹交错。几位影片主角悉数登场。不过,似乎影院中的各位对于这些都不很重视。身旁男孩不耐烦地嘟哝:怎么海啸还没来啊?这才发现,对于震撼感的期待,成了大伙观影的主题。
孤独是可怖的。影片运用老教授心情不顺、孤独地走到甲板作为高潮的引入。果真,当他准备投海自尽而跨上护拦时,一轮美满的圆月之下,多了一道由汹涌波浪构筑的横线。这个场面的色调设计应算较佳。唯美之至,且极能引人产生莫名的恐惧感。
此时,看了看表,九点四十六。从影片的开端到灾难场面的引入,总共只用了十六分钟。一方面,这使影片消却了史诗性和出众的情节表现力;但从另一方面看来,影片能够单刀直入而缺省拖沓,及早抓住观众观影的兴趣和和情绪趋向,不能不说也是一大特点和胜点。同时,这似乎也正符合上文提及的那位性急的男孩的想法、也许也是许多观众观看灾难大片的初衷。
尽管时代在变迁进步,警报已然迅速地响彻大厅,然而人类的力量却依旧渺小。巨浪形成一个大口的形状,正仿佛是我们啃食新奥尔良鸡翅一般,从侧面吞噬了巨轮。倾泻而下,壮观的瀑布一般。
人类 Vs 自然——14米 Vs 56米。
沙漠的伟力与沙砾的智慧的拼争。简如我们挑逗蚂蚁一般,自然摧虐着人类。短暂的十余秒钟过后,人不成人,船不是船——而遭倾覆成为了漂浮在海面的一张巨大的龟壳。血如全涌过后是数不胜数的尸体。似乎所有的金属材料触碰都必遭电击。黑人船长故作冷静,但他讲话的底气与影片开头时相比早已大大沉降。
三 影片主人公人物形象塑造及其情感表现
那群充满热血的人儿,那群求生欲望强烈的人们,那群个性鲜明的人们,那群充满爱的、可爱的人们…更重要的是:那群陌生人。
如果说他们之间构筑了友情。对,不全对。印象深刻的一个场景:在踏过那道“天梯”的最后,老教授生生地用皮鞋将朋友踹下了深渊。不怪他,也不怪向他发出踹人指令的约翰。有理由相信那自由落体的先生之灵亦会原谅。当求生的欲望和友情的高洁折磨着教授受伤的心灵、而又无可得兼之时,他心中的那杆秤最终倾向了生命的保全。不奇怪么,对么。
而《泰坦尼克》达到了出众的爱情意蕴,本片显然不重蹈其辙。爱情在片子的设计中略显渺小。故影片缺省了催泪的效果。亲情在影片中则成为与爱情相照应又互抗衡的情感。表现得最为明显的部分即女儿珍妮佛对于父亲及男友的情感交替。父亲是高尚的,他升华了亲情,但他没能保全爱情。珍妮佛终究放弃了对于追求浪漫而忽略现实的男友。倘若这对亲情的表现尚显淡略,科纳和母亲的水下对话则显得格外神圣。由母亲的嘴型中可以读出You must be strong.的话语,平淡中震撼着脑海,心与心纯正的交融。
无论对于文学作品还是电影而言,人物形象的多样化和不同特性的塑造始终是一大难点。而在我看来,影片任务形象塑造的最低档次,即使观众在观影前便可根据演员的知名度评判谁将葬身。归总而言,《海神号》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并不算特别成功,但可以说是中归中矩。死者分三类,首先便是诸多群众演员如同蚂蚁般遭摧残而死,只是作为影片故事发展的大背景;而接下来的两类莫过于重于泰山的死及轻如鸿毛的死。在表现人物必然的死亡之时,影片不加过多的渲染而自然引入,正反形象设计分明而缺省悬念。
综上,本片的情感基调侧重于表现人类面临灾难的乐观勇敢,以及强烈求生欲望和对生命的激情。在我身旁的两个女孩,如我,最低沉的情感仅是沉默。映厅里寥寥流泪的人。 不奇怪么,对么。
四 影片情节设计
为逃脱险境,这群习惯了城市的霓裳羽衣的人们被迫走上求生的历程。他们不断强调着一句话语:向上走!也确实如此。千枝万叶并未在仅仅90分钟的影片中衍生。只是不停地闯过一个又一个拦截生命的鬼门关。节奏非常迅速——以致于善于计数的我都没能数清楚他们究竟闯过了几关。
这样的设计很实在,突出了逃生的主题。而导演似乎没有注意到这样的设计而带来的对白上的匮乏。少是一方面,即使如此也并非不可,而关键在于精与否,即能否和影片主题及形象塑造产生共鸣和契合点,而本片设计的对白的必要性——只能说尚待商榷。
总的来说,影片情节设计介于苍白无力和惊心动魄之间。印象深刻的场景出现在聪明的小男孩科纳在千钧一发之际拧开了螺丝钉。当“啪”的一声响彻映厅,掌声的爆发成为必然,为众人的激动而感动。
五 尾声
在影片的最后,终获解救。不奇怪么,对么。
男士向天鸣枪,构筑成美丽的橙黄弧线。
“不知道的,还以为放焰火呢。”身边的女生用浓厚的北方口音说道。久了的压抑,声音有显大。引得身旁的观众都微笑起来。背景仍是一轮明亮的圆月——哦,也许你会注意到,这个背景,在海啸到来时,曾经出现过。
http://bokai.yculblog.com/http://9.douban.com/subject/9006328/
大学时候看的,环环相扣的逃生几无冷场,角色刻画较弱,因为没有什么印象了
一般般的海上灾难片,没有什么特别出奇之处,也没什么感人肺腑。P.S.有些人自己想死就去,不要害别人一起
重看一遍,从中能看出很多应对之法。
前半段交代戏看起来很没意思,海啸一来一切都精彩了,都快赶得上《泰坦尼克》号了。好莱坞的美工怎么这样了得?那艘船是真船还是道具?太彪悍了···还有那恐怖的海啸,看起来还真是吓得死人···
我没有看过原版的海神号,所以不很确定这一点:作为一部讲述沉船的灾难片,船只的状况竟然几乎没有任何描述,我也不知道那铺天而至的巨浪来自何方,导演很急促的只用了十五分钟就完成了前期铺垫,直接让海神号沉入了大洋,剩下的就是一部水下沉船历险记,要知道连片尾字幕都占去了九分钟之多。
大一北院的风雨操场上看的,结局为了那个爸爸还哭了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73061894
每次他们一憋气,我也开始憋,事实证明逃生部分还是挺真实的。就是这个出事儿的原因吧……08年菲律宾群星公主号完全复制了海神号的灾难,被台风弄了个底朝天,死了700多人。但人家是台风,不是浪催的……
以前觉得很赞现在看却觉得只是一部普通的灾难片了,应该是心境不同了吧!
很纯粹的灾难片。逃生小分队赤裸裸就是共产主义英雄模范先锋队。
最让我难受的地方:Velentine摔死时、Robert淹死时、小Kondon在水里和妈妈对望时、最后Dylan似乎要被风扇绞死时...绝望得太难受啦,死亡的氛围比<死神来了>要浓重得多,逼人得多.不错,这种片就是要在电影院看否则别看!
被她爸爸那段感动了。。
尽管很傻,但是很刺激....
回顾近几年来灾难片,我们不难发现,随着人类认识自身局限和反思科学技术的日渐深入以及生态意识的不断加强,大多数灾难片都蕴含着人类的自醒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思考。但是《海神号》却与之相反,海啸和灾难是“纯粹的”,除了让我们感叹“命运不济”之外竟然不能引起我们任何的悲痛与反思....
父亲只有一个,男友可以再找
现代版的泰坦尼克号!还记得童年时期对结局的老父亲为了成全女儿情侣,舍身成仁去关闭螺旋桨的事情,简直太催泪了!海神号无疑在逃生和自我拯救中是极其成功的典范!
一艘被海啸打翻的豪华游轮,一伙人拼命逃离异常凶且猛紧追不舍共的海水。几处险境的处理都不出彩,节奏倒是很快,没想到海报上这一幕出现得那么早。
每次和我妈看电影不是灾难就是科幻,不是动画就是黑白,不过也蛮好,传统的中式家庭不能太开放哦!
闯关结构的故事,对肺活量要求很高,全程都很紧张,情不自禁跟随主角水底憋气。但槽点也不少,那个哭唧唧的女生,底层不是应该有顽强的意志吗,一出场还以为走的是女版杰克,万万没想到是后来这种人设。还有那个女几号谈个恋爱,连老爹命都不顾了……
灾难片何时都不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