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剧照

不法之徒 剧照 NO.1不法之徒 剧照 NO.2不法之徒 剧照 NO.3不法之徒 剧照 NO.4不法之徒 剧照 NO.5不法之徒 剧照 NO.6不法之徒 剧照 NO.13不法之徒 剧照 NO.14不法之徒 剧照 NO.15不法之徒 剧照 NO.16不法之徒 剧照 NO.17不法之徒 剧照 NO.18不法之徒 剧照 NO.19不法之徒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19 08:44

详细剧情

奥尔良监狱里新来了两个“无辜”的罪犯:Zack(汤姆·威兹 Tom Waits 饰)和Jack(约翰·劳瑞 John Lurie 饰)。Zack是一个DJ,被女友抛弃后在街上浪荡的他接受了一个朋友的工作:把一辆车开到一个地方,路上他却被警察拦了下来随后在车后座发现了一具尸体;而Jack则被一个老朋友所说服,去见一个年轻貌美的妓女,就在他准备享受一番之时,警察破门而入将他带走。不久,监狱里又来了一个意大利杀人犯Bob(罗伯托·贝尼尼 Roberto Benigni 饰)。三人在一间牢房里闹了不少笑话。百无聊赖的他们计划逃狱,竟然成功了。三人艰辛走过沼泽地,穿过树林,来到了一个意大利女人Nicoletta(尼可莱塔·布拉斯基 Nicoletta Braschi 饰演)住的小屋。Bob和Nicoletta两个意大利人沉浸在爱河中,最后只剩下Jack和Zac...

 长篇影评

 1 ) 爱情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

1.拒绝成长到成长,变成想要的模样。

约翰•劳瑞说:“我们去密西西比,如果被抓了,我们可以得到一次重新上审理的机会。如果我们去德克萨斯又被抓了,那我们就完蛋了。”后来,1997年约翰•劳瑞出演了美剧《监狱风云》。

2. 爱情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

饰演意大利杀人犯的罗伯特•贝尼尼和小屋里的意大利女人从见面到恋爱不超过五分钟,而本片上映五年之后,现实生活中的他们结婚了。正如他在电影中的台词:“相信童话吧,相信它你就能生活在其中。”

3.条条大路通罗马

电影结尾,汤姆•威兹和约翰•劳瑞站在分岔路口,约翰•劳瑞说:“你随便选一条路,我走另一条。”从此他们分道扬镳。六年后他们在贾木许导演的《和约翰一起钓鱼》中再次相遇,看来地球的确是圆的。

 2 ) 三个人会不会是更好的相处模式

三个人在一起总是比两个人有趣,尤其是三个性格迥异的人,自私和无为的人还是会招人讨厌,比如Jack,开始的时候很喜欢Zack,女朋友和他大闹、拳脚相加,他只是默默的忍受、离开、酗酒,然后入狱,在监狱里把我逗坏了,喜欢Zack自恃清高的样子,虽然后来俩人都绷不住聊了起来,关系还是有些尴尬,Bob加入之后,一切都变了,话题不再单调、可以开展纸牌游戏、甚至带着两人逃了出去,越狱那段隧道里面的水光太美了。好喜欢会烤兔子的Bob,乐于分享的人总是自带光芒。

过河的时候Zack带上了Bob真是太正确了,生存能力强的人总是有用的,没有Bob两人可能活不下来,看他们找路的时候一直提心吊胆,当到了女主人家弹幕上有人说是Bob下圈套让两个人入狱的,我都不敢往后看了,还好结尾并没有出乎意料,这还是一个单纯的故事,只是离别和分岔路总是让人忧伤,三个人的分道扬镳也是生活的必然选择吧。

电影的画面和音乐都让人喜欢,Tom wait的声音也很迷人,意大利人总是把am说成ham,把out说成hout,自带包袱,不过随着相处时间的增加,明显感觉罗导的英语越来越好了。

Bob住下后,两人在路上又变得尴尬,分别也显得那么生硬。曾经也想过三个人会不会是更好的相处模式,两人婚姻太容易因乏味而破裂,三个人的关系或许更稳固些,我不想说话的时候,你们可以继续,我们吵架了,他会来劝解,只要彼此欣赏,每个人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状态。

 3 ) 用一句话概括越狱类电影

如何被抓,被监禁和逃亡。 关于这个题材,我们看了太多了——精彩的情节设计,各种拍摄手法应用,吸引眼球的演员。当我点开这部电影的时没有太多期待,只想看它能拍出什么花样? 但是,当片头曲响起,缓慢的长镜头,一辆美国八十年代的老牌汽车缓缓驶进画面。我知道我会看完它,爱死这调调了。 整部电影平常得就像架一部摄像机在马路边一样,你完全无法想象这是一部精心编排的电影。因为它太自然了,连演员都是丢在人群里没人会注意的人。 感觉不到戏剧化的情节,也没有牛逼镜头,甚至于除了片头片尾,中间一个半小时的正片连一首背景乐都没有(这是我看完电影,回想才察觉到的)。但是单凭角色的对话和性格就有足够的魅力牵引你的注意力,一点也不会觉得无趣。 这样一部电影,就像茶余饭后,闲暇时,一个老人偶然间说起的往事。其实这往事说与不说都是不打紧的,只是他恰好想起,而你们又恰好无事可做。他依在沙发上不急不躁,神色自若地说着,你安安静静地听,不会有半点质疑它的真假,因为一切只是自然而然地发生。 同样这个调调的越狱电影我推荐《洞》(1960 法国)

 4 ) 单调的生活,是一种偏执,更是一份与他人之间的协议

你可能想,这都什么年代了?
如今没有人去描写月亮。现代人都改写寂寞了。
但月亮就在那里,这就是时间。
——蔡明亮

我没有任何归属感。
所以对于每个无聊假期的体验,我都像是被另一个极度压抑的自我所占据,而我明显感觉到在单调往复,不断循环的生活当中,唯独这个精神涣散迷离,在黑暗中竭尽全力挣扎,哪怕是坠入更深层次的黑暗的生活方式,才是我愿意为之奋斗,愿意为之活下去的真正所在。
这也许是我自己建构起来的,任何人都不得侵犯而知识体系,人格世界。
而当下不断自我安慰,看起来乐观非常的我,需要以一种什么样的意义去展现,以及用什么样的价值标准去衡量?

这两个不同的分身之间出现了一个巨大的鸿沟,他们在互相撕咬互相博弈。我一直在寻找一种让他们共存的最佳策略。忍受,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我经常跟朋友聊天的过程当中提到“顺其自然”,让残破不堪与寂静如死都按照他自己的轨道往前运行,以至于达到一定的高度之后,人性就能够具有自己排解自己的功能了。那个时候,婚姻、性、家庭、孤独等都不再是能够让人所畏惧的东西,而成了我们所拥有的最为有价值感的东西。

这七天,我用了四天的时间完完全全的睡觉与思考,然后沉静在纵欲的欢愉和寂寞的吞噬当中。而剩余的三天去了熟悉了不能再熟悉的小城,去感受旅行,去跟我内在的挣扎和变异达成和解。
我掌握了释放黑暗的能力,从而能够支配我内在矛盾的任何一方进行活动。
独处也好,相聚也罢。这两方相互作用,相互依仗着,缺失任何一方,另一方都不能够共存,都不能够成为相互独立的主体。

我有时候也会偶尔去比较这前后,内外,时间轴上的不同的点之间具体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这就像是晴天的午后,突然狂风大作一样,不同的情绪和力量,各种各样的思维和迷乱之间进行着貌似永远也停不下来的对抗。
也许,有这样一种可能,如果我有足够的选择权,我会如福柯一样,去靠着一种边缘化的生活方式,让我的个人主体变得完整。
只有这样,我才能够知道我到底是谁。

可是尽管如此,我貌似对于自己的生活仍然抱着更高的期许。在经过我不断的博弈后,最后取胜的那一方,终会带领我走向更好的状态。
我并非一个通才型的人格,甚至连内心中澎湃的激情也不能够完全把握住,而人格分化出的对立和博弈,我连将他们调停的力量都缺失了。

《不法之徒》用一种死亡与抛弃的可能来审视的我的人格缺陷,貌似在贾木许的镜头中,我的桀骜不驯,我的无所适从的情感都能够找到寄托的点,通过他对于叙述的克制,故事线索强行的分离,我收到了教化和疏导。

1.
被偶像化的自我

扎克(汤姆•威兹)和杰克(约翰•劳瑞)拥有着近乎相似的命运,就仿佛是同一种生物,附着在了两个不同的主体身上。而两条线在贾木许的处理下,从刚开始汤姆•威兹的烟嗓逐渐拉开的荒芜的小镇,就以两条完全平行的线索开展。
扎克的颓靡和流浪者,吟游诗人的气质,杰克的混世、激进与暴力的硬汉特质。

“劳瑞,我从来都不讨好别人,你他妈又不是不知道。”扎克坐在床上,回过头来丢出了自己的态度,然后就跟这个满面妆容被泪水染花的女人彻底的决裂了。他开始在街头流浪,用一种与本该遵从的生活规律完全背离的方式。
将自己与规律撕裂,然后投入一种更大的生活规律。在我看来,这种西西弗斯式的回转,就是扎克的命运。他不承认生存所需的必然,挑衅着极权主义以及弱肉强食的生存现实。从而滋生出彻彻底底的空无的生活哲学:“这是个忧伤而美丽的世界。”
他醉成了街头的一只流浪狗一般,饥饿、失落,却能够完完全全沉静在自我崇拜的幻梦之中。他的绝不忍受的特点,更像是把这种玩世不恭,绝不服从的意志力当做了最为光辉的偶像进行崇拜。
扎克崇拜着在反叛中的自己。

而相对于扎克来说,杰克只是没有大脑的皮条客,更懂得如何算计和赚取更多的利益。而值得庆幸的是,他并没有被腐化。他有更多的生活的希望。而推进这种希望的逻辑建立在了蝇头小利的追求上,这是大多数人们力求一切活下去的嘴脸。
甚至为了这种利益的诱惑,他能够将自己本来依靠手枪来自卫的防护网卸载而去,轻易相信一直以来都视为敌人的话。
从这种追逐的角度来说,也是一种自我膨胀式的偶像崇拜。这种自我偶像化的过程更像是一个堕落的躯体用一种假想性的方式来达到一种理想中的生活状态。

这两者之间代表的不同的符号性,并非对立,而是共存。两位主角在电影中都有自己的正确位置,并且在彼此交换信任的过程中,将这种同一个事物的两面性之间的矛盾激化放大了。贾木许将他们关在了同一间牢房,而旁边的鉴于在镜头中完全抽离了。
观众看电影的过程更像是身处一座剧院,不断的被放大的表演和剧本。
正式这两位主角的意识形态层面的某种共性——显然不是性格特点层面,更不是生活方式层面。而是这种符号性背后影藏的共同的逻辑,面对真实生活乔装打扮成的魅惑时,自我偶像的瞬间崩塌。
入狱是对于这种偶像崇拜的最佳考验。

2.
谁掌握着那个裁判权?

罗伯特•贝尼尼是在中场才出现的,像是一种强效粘合剂,将对立的二人强硬的粘合在了一起。
当然这个角色的设置,更是在着重于从贾木许的角度,重新审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当面对两个自我封闭的主体,像两座冰封的墙体一般冷漠和无法共存,该如何继续将这样的对立化解,从而让人际变成一种情感的沟通,而不再是想物体跟物体之间的结构化,固定化?
鲍勃采取的是元语言的方式,从这两者身上去汲取,看到并且寻找自己的认知。
从他第一次遇见扎克开始,他用意大利口音的英文赞叹扎克的歌声,就是以善意的方式接近不同的自由人,并且以单纯而美好的认知角度,去诠释跟两位主人翁之间的故事。
正是这种低姿态的自嘲与自谦,成了《不法之徒》最为成功的关键。
这种低姿态的善意跟我们平时生活中遇到的善意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异乡者对于美国的凝视和呓语。

人与人之间最为常规的相处,到后来,终究会成为统治和奴役的过程。而统治的一方会将所有的善意和关怀全部幻化成狂热的教条主义,以一切都从无辜和善意的角度出发,施加来近乎癫狂的法西斯霸权。
而这种关系中的真实,在贾木许的语言中,全部被抽离和抹去。他以一间监狱作为背景,给出了最为贴近真实的答案。
三个主角最后越狱了。

但是越狱之后迎来的是一重又一重的人格挑战。
最开始鲍勃不会游泳,面对河流时,不断的用意大利文祈祷后面追赶的警犬和人不要擒获自己,但是从后面出现了扎克冒死将他拖入河中,跨过了这条鸿沟。
后来在沼泽地中迷路后, 扎克和杰克又开始斗争,鲍勃用一只兔子让他们难以共存的意识形态在饥饿感和兔肉的美味中烟消云散。
••••••
类似的情节不断的往复着。
而我在观影过程中,同时产生的感受还有荒诞性。
精炼的剧本,质感的黑白映画总感觉有很强程度的仪式感。我们在这种形式主义的电影叙事中,关切到的是这三个人同时都是自由的主体,无论是监狱还是罪行以及强权,都没有能够统治成功,无论是从身体上,还是从意识形态的最深层。
三个人之间的共存也凸显出一种存在主义的悖论,仿佛活过今天就不再有未来似的,但是每个人都能够从中找寻到小确幸和小希望。
更为荒诞的是在走出丛林和沼泽之后,鲍勃随便进了一户人家,以索取一点食物作为目的,最后成了这个人家的男主人。

而在虚假的人与人的关系当中,到底是谁才会拥有绝对的裁判权?
谁能够判定何为真实何为虚假?
谁能够给出,什么是情感、友谊等人与人相处的终极现实。

3.
不稳定的状态

在贾木许的语言中,现实就是梦境。
似乎《不法之徒》中的几位主角,都是不堪重负的,他们所有的幻想都是在逃离当下的状态,让自己处于一种完全的不稳定当中。
鲍勃荒诞的成为了男主人。而扎克和杰克面对的是林中的两条路:“我不在乎,伙计,你随便挑一条路,我走另一条。”杰克很坚定的告诉扎克自己的安排。毅然决然的决定放弃与别人共同分享一条同样的人生道路。

与其说个岔口的分道扬镳是两个不同主体的分离,我到觉得更像是贾木许试图通过这两个主人翁,在同一种人格分裂中幻化出两种完全不安分的形象,一个是白痴,一个是诗人。而这两个角色在同一个人身上永远也不可能进行辩证性的共存于调停,而仅有的可能就是一段距离的共轨,这能解释为什么贾木许的电影都是同样的X形结构,从渺远的地方靠近,汇聚于一点,然后又向遥远的地方伸展过去。
这个共轨的点,就是彼此入梦的过程。

我们在经历过一段荒诞的感受时,时常会这样的告诫自己,“就当做了一场梦吧。”也果然能够将生命中过往的感受,全部都当做了梦境,变成了“只是梦而已”。然后又回到了单调的生活。
但正是因为这段彼此之间共轨的经历,这个可怜的被抛弃的不值一提的梦,是我们在日常的无聊和清醒的感受孤独时,我们某些真实意识的折射。这种真实感,是唯一接近真正存在的时刻。

不稳定的生活状态中存在着一种常态,这种常态就是对于自身意识形态不断的更新与革命。而一个梦的存在,一种荒诞的经历,短时间的跳脱与疏离,都能够构成活下去的动力。这个时刻有多么短暂,就越能够说明我们的日常有多么的静寂和无能为力。
而瞬时间的存在感并非一种局限性,而是力量的原点。

电影在扎克和杰克两个人摇摇晃晃向两条完全不同道路消失的镜头中结束。
我抱着手中的咖啡杯在电脑前像喝进去了一大杯伏特加一般面无表情,心中却找不到回归的点。这可能就是每观看完一部贾木许的电影后,所有的感受。我跟朋友形容,这是一种无从回归的感觉。
从那两条路走出去后,这两个主体的未来会怎样?
这短暂的90分钟是这两个主角漫长而无聊的人生中,唯一最为荒诞但是最有价值感的一次断裂。而后再也不会产生雷同的时刻和经历。没有任何时刻能够与此刻相比。

而接下来的人生,就是在沿着一种圆环形符号框架设定的轨迹中,不会有任何变化的,无家可归的重复着,日复一日。

原创内容,欢迎分享,留言。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欢迎关注个人公众号:颓城
联络:784121890@qq.com

 5 ) FIFF27丨DAY3《不法之徒》:成为罪犯、入狱逃狱、浪漫的分离与不浪漫的死因,它们都会变成侥幸

第27届法罗岛电影节第3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主竞赛单元的《不法之徒》,下面请看场刊影评人的评价了!

米米

“无所事事”的颓废懵怪圈,三人行必有“我”师。

孟山

开头半小时诡计的必然和入狱-越狱-分道扬镳的随意,反差太大不够幽默了

dama.W

100分钟能玩出几种花来

Andrea

相遇与相离,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人生的基调。

一桶猫

贾木许又一次证明他对于小人物刻画的得心应手 把本毫无交集的三个人聚集在一起 之后又自然而然地分道扬镳 反映了所有人都会经历的人生片段;多处长镜头、固定机位 部分场景偏向舞台剧;喜欢他一贯的幽默感和颓丧气质、配乐尤其是片头片尾曲 似乎松散、无聊的叙事在我看来却也是以一种轻松可爱的视角对世界的调侃

消亡之人

莫名其妙,乱七八糟,但是还挺可爱的。 罗伯托贝尼尼的天真烂漫在集中营里太格格不入脆弱易折,但在监狱里倒是恰如其分。

快乐王子

抽掉逻辑,展现荒谬,抽调过程,展现结果。全片都充斥着荒诞、颓废、自毁的气息,Bob说外语让人联想到巴别塔,总体看来是很典型的关于现代性的议题,可是该怎么说呢,有意思但不完全有意思。

三色堇紫

前半部分似放纵不羁的自在生活,写满了对于现实世界的抱怨和不满,渴望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却又落得一无所有的悲惨境遇,是不懂得珍惜与满足的自我毁灭,所有的行径都是在逐渐堕落和沉沦,直到最后被看不见的冰冷铁拳给一击敲碎。后半部分似自我救赎的忏悔道路,三个形同陌路的人在监牢里的相遇,是一次无法预料的转变与重生,絮絮叨叨的话语间充满了各自无处安放的生活寄托,矛盾或欢笑都是弹指一挥间的浮尘,他们的人生终会分道扬镳,临行前的最后告别,更像是对于过往岁月的最后窥探,走上各自选择的未知道路,不再打扰,不再联系,不再回头。缘分就此结束,生活依旧在续写。

伊菲吉妮娅

贾木许的三人行,开头及结尾太美好,贝尼尼出场之前的部分,犹像老式黑色片,阴郁、暗夜、独行的主角;从贝尼尼出场及入狱后,影片基调陡变,三人组合开始了变奏式的取乐与疯狂,及至尾声,尘埃落定,各有归途。致敬戈达尔,贾木许的迷影情结!

FranzCamus

“这个世界是一个美丽而忧伤的世界。”充满着狂放不羁 黑色幽默与荒诞的作品 费尼尼演技精湛。无形的牢笼比真实的监狱更为可怕。

#FIFF27#第3日的场刊将于稍后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6 ) 孤独的影像化

在贾木许电影里,连流浪汉都带着一种南方奴隶主残忍、漫不经心又优雅的调调。 他很喜欢拍夜晚行车时候的人物,尽管窗外的景象变化,但人物是处于一个相对静止的状态,无聊和倦意的侵袭下人物表现出最放松最惬意的状态,这也和贾木许所热衷的爵士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夜色沉沉中,车中的人物在车外霓虹灯的照映下显得愈发单调麻木,拖长调的爵士乐让这一平常时刻变得永恒。 贾木许的电影让你感到,相伴是一种幸运,孤独是一种幸福。

 7 ) 《不法之徒》感悟

片名

一开始以为公路片 结果发现是叙事片; 一半以为是犯罪片 结果发现是友情片; 好像什么都说了, 又好像什么都没说

电台主播和女朋友吵完架之后寻找他的鞋子

虽然有打动我的地方,在某一瞬间,比如: ①

you scream, i scream, we all scream for ice scream.

…… egg, ham……

类似错误语法一样,觉得尴尬,但是不可否认,在意大利人来的时候那个尴尬是真的很尴尬,我隔着屏幕看到他们表情我都觉得很尬尴,甚至想去劝解一下紧张不安的气氛。

叙事平和,或许我们每个人生命中都会有这样一段时光,在年轻的时候,平静的回想一下,其实也还算是不错的一种回忆,犯不犯罪,杀不杀人,这都不重要。

刚到监狱对在墙上画画的人感到不满

这一段看起来就像两个不成熟的人,因为在监狱没有事儿做,看到在墙上画画的男人没有理睬他,让他别画了,男人没有听,甚至都不在意他说的话,最后殴打起来。这是电台主播迈克和高个子杰克之间的矛盾开始。

三人开始正常交流

紧接着,可能过了很长时间,在狭小的房子里他们不得不说话,因为没有隐私,所以开始打牌,聊天。这个图的亮点在电台主播的袜子,一只有,一只没有,还有那双鞋子,和坐姿,每个人都是不同的表情,不同的态度,他们可以玩得很好,不代表他们之间关系很好。

三人在沼泽地逃亡

也是因为这一次打牌,意大利人,发现有一条路可以通往监狱外面,并告诉他们。迈克和杰克一开始都不相信,但最后趁放风的时候,他们顺利的逃了出来。在一条河边,迈克和杰克准备游泳过去,但是意大利人不会游泳,他在路边说了很多意大利语,(腾讯里没有翻译没有听懂)然后但是由于河里面有鳄鱼、水蛇还有各种有毒的生物,他们不得不返回来,正好这个时候他听见有狼狗的叫声(画外音),迈克捂着意大利人的嘴巴逃了出来。

他们看到一所房子
布局和监狱类似,多的只有火🔥和蜡烛

当镜头给到这个房子的时候,我以为房子里面会有什么埋伏或者是一些其他逃出来监狱的人,但是发现空无一人,并且不是特别的脏,就说明近期这个房子可能会有人住过,大概在一两个月之前的样子。

我看到他们在这个房子里面讲话非常地轻松,并且没有丝毫的警戒。我虽然有点意外,但是我觉得主题应该不在这里,只是为了更好的为理想主义剧情就发展吧。

每个人不同的睡姿

可能由于他们太过于疲惫,嗯,蜡烛还没有被熄灭就开始睡觉了。因为是黑白,所以并不知道这个房间里面的构造,到底是由什么材质做的。

如果是木板的话,那旁边那条河常年都是水,一年四季难道这里的木板不会被潮就是河水浸湿吗?因为电影🎬看起来还是挺干燥的样子。感觉像是他们臆想出来的休息室一样。事后发现他们所遇到的都是真实的,这是有一点偏离现实的。

不过在1986年能一拍出来这样一部电影,我想导演更注重的是对这部电影的主题思想,人物生活状态这方面会更深刻一点。

回头还得看看《电影是什么》这本书,里面有讲解的。

看着像宿舍一样
空镜头,远景,架船而来

刚刚那个像宿舍一样的小木屋是这一段故事的最后一个镜头,紧接着就是这个空镜头,我们也是可以看到有两个岔路口。

高灌木,船最后漏水沉了

他们确定船🚤沉了之后,悻悻离开

这一段她们看船慢慢沉下去的样子,就像看到刚刚萌生出来的一丝生的希望又被破灭了,然后看着这个希望慢慢的沉入河中一样。表演非常真实,emmmmm,一丝不挂。

吵完架之后的电台主播独自在树林自言自语

这是第二点我稍微感动的一段↓② 在意大利人刚刚进来说他杀了一个男人,拿台球🎱砸向那个追他的人,原以为是他瞎编的,感觉不想是他杀的,但是后来烤兔子时,他自言自语,说他的妈妈,我才明白,他是可能杀人的,strange mother, and three sisters…

吵架的两人因饥饿再次聚在一起
空镜头,三人从草和人一样高的树林里走出来
走出森林之后,对分岔路的选择
让意大利人去探路,看有没有警察在餐馆里
俩儿在外面等了很久,另一个睡着了
刚起来发现实在饿的不行,他们决定自己去看
二人从窗户外面看餐馆里面情况

这一段非常意料之外,我当时看的时候以为这个女人伪装成警察👮故意引发他们两人上钩,但事实上,她就是一个寂寞难耐的女人,无依无靠,只想找个伴。还有

意大利人和女孩绘声绘色讲述着他的经历
女孩即将看到狼狈的两人
意大利人告诉他的朋友,he is falling in love
第2天他和女孩跳舞
背后两人的表情
女孩沉迷舞蹈,沉迷爱情
女孩真漂亮
朋友决定离开,他们两人目送

分岔路口两人不同的选择

真不敢想电影到这儿就结束了,虽然前面冗长,但是我还是觉得到这里有点还想继续看下去的感觉。开放式的结尾,让我觉得本不该相遇的三个世界的男人就这样相遇了。

这是电影最后一个镜头

我们无法一直按照自己的脚步发展自己的故事,总会有些例外,但是这些例外也是生命中一段不可或缺的旅程,会有很多分岔口,河的分岔,路的分岔,但是这些都阻止不了我们的选择和生活。

带着梦想,带着希望,这些还总是有用的,即使现在的生活什么都不是,他们监狱的生活也啥都不是,被诬陷,刚分手,杀了人,可是还是不能阻挡他们继续生活的步伐。

 8 ) Keep on writing!

哈哈文字与标题无关凑满140字分享姬友帮我老公写的同人文一篇

影评如图

灵感是一种很玄的东西,难以捉摸,不着边际。它往往如命运的恩泽一般可望而不可求,将艺术家们玩弄,令他们如痴如醉,难以自拔。 而我阿奇,作为一名灵感激发师,恰恰是将灵感玩弄于指掌的人。打个不恰当的比喻,我就像是一个媒婆,受命牵起一条条艺术家与灵感之间的红线,让他们喜结良缘,我也得以坐着数钱。 我行走于人世间,有钱花钱,没钱挣钱,潇潇洒洒,了无牵挂。可没想到这回的一份工作竟让我翻了车,折了兵……… 事情要从那次酒吧举行的即兴歌手比赛说起。 这次的任务很轻松,就是帮助眼前这个十七八岁的少年赢得这次比赛。 此刻是热身阶段,我随便找了个位置坐下。正逢他上台,我找了个舒服的姿势,从口袋里摸出根烟。 这是一个很青涩的少年。很瘦,几乎有些弱不禁风。一头红发随意的耷拉在脑袋上,梳得算不上工整。

 短评

第一次看贾木许,非常喜欢啊,虽然剧情一句话就能说完。(豆瓣的剧情简介也是长到无敌了)本是看不到头的迷茫的世界,突然出现一个贝尼尼,也变得可爱起来。几句台词太经典了,我记住了嗯

7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 几乎所有方面,贝尼尼都是其他俩人的相反:意大利人,英语很烂;小个子,神经絮叨搞笑;没被嫁祸,真打死过人;比美国狱友更爱美国经典,惠特曼与弗罗斯特的诗;用扎克划道计日的炭笔画了一扇窗……正是乐观积极求知的性格,主导了越狱猎兔与小屋,拯救了扎克与杰克,这两个消极颓废自由主义的牺牲品。

    10分钟前
  • 赱馬觀♣
  • 推荐
  • 独立电影指南:一、故事可以很无聊,但是人物必须有个性;二、空间和场景可以自由转换而不必做充分的交代;三、如果没钱做精致的布景,可以考虑把画面处理成黑白。

    12分钟前
  • 石墙
  • 还行
  • "I scream, you scream, we all scream for ice cream!"

    15分钟前
  • Février
  • 力荐
  • 喜欢。J'ai toujours rêvé d'être un gangster与之还是有差距。

    16分钟前
  • Virgohi21
  • 推荐
  • 这是个荒诞而又无聊的故事。在最后的岔路口,人生轨迹就此分开,他们终将再也不见。我想他们都会怀念在狱中和逃亡时的日子,因为至少在这一刻,他们的人生中只有彼此。

    20分钟前
  • 私房歌
  • 还行
  • 第一次看贾木许的作品。 很喜欢他这种散漫的调子。 自然流露的诙谐幽默, 特别是摄影, 舒适的画面现在不多见了。

    23分钟前
  • eastcosta
  • 力荐
  • 2ZThere'snothingwrongwithaskingsb4sthWhy'sthatalwyassofuckinhard4u?2JUalwaysmakin'bigbigplans4tmrrwUwannaknowwhy?'Causeualwaysfuckin'uptoday

    27分钟前
  • mecca
  • 力荐
  • 加谬说一个没有希望并意识到没有希望的人就不再属于未来了。因此之后的路如何,是好是坏,意义都不大。生活自有它的轨迹,只是一些好的偶然性可能改变它的方向使之滑向一条上升的曲线,而一些不好的偶然性则有可能会令他转向深渊。但无论结果如何,它们仅仅是殊途同归而已,最终的归宿永远只能是死亡

    29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
  • 从第一个扫过街区的镜头就明白了Sam果真偷师贾木许。但他把贾木许的诗意变成了温情,把贾木许的诡异幽默感变成了句句laugh out loud的搞笑台词,Sam的片子也不会有这片子里那样大段大段漫无目的的“无聊”气氛,取而代之的是显而易见的nostalgia。Sam是一个拍电影给大众看的电影人,而贾木许是艺术家。

    34分钟前
  • bayer04
  • 推荐
  • 8.5/10。①如简介所写:三个人因为不同的原因含冤入狱在监狱相识成朋友,以及越狱后经过一番摸索各自找到了新的生活希望与目标。②一种消颓懒散的气质,除摄影(光影/构图)外,其他渲染技法有:固定或缓慢的运镜、大量长镜头、松散的叙事节奏、多次淡入淡出转场、慵懒散漫的表演等。不过这种气质还是为影片的冷幽默服务的,而冷幽默的水平≤8.5。③越狱经过被完全省略,因为那些内容往往是紧张刺激的,与影片消颓懒散的气质相悖。

    39分钟前
  • 持人的摄影机
  • 力荐
  • 片头曲、片尾曲不错,也暗示了故事的这种结构。吉姆·贾木许真是“穷小清新”拍片的典范。

    42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 电影和片头和片尾曲完美地呼应了。故事简单荒诞,表现出一丝淡淡的嘲讽,还有一股子温馨的幽默感。

    43分钟前
  • 李濛Lemon
  • 力荐
  • 还是那种人际的微妙且略带尴尬的关系 超酷的三人!

    47分钟前
  • Caesura
  • 力荐
  • 即使电影和片头片尾曲一样酷,仍旧是个纯真温柔的童话,半夜梦到山村老尸被吓醒,开电脑看这个片子从黎明前看到天亮,简直被萌哭了,贾木许到底是个多温柔多呆的萌货啊!补个觉去,一定会做甜梦的 o(≧v≦)o

    49分钟前
  • 撕撕撕
  • 力荐
  • 反类型片段化。但他还是讲了一个故事。本该是行为产生的故事在这里完全变成了人物。人物即故事。拍人就好好拍人。故事也不必有始有终。若干镜头位置的设计很奇怪没理由也没用意的为了奇怪而奇怪。堆砌的符号大全。本身也是个符号。文艺腔调复古潮流小众先锋的文化时尚符号。

    50分钟前
  • 好样的
  • 较差
  • 贾木许带领我们走向虚无和随机,犹如《老无所依》的那个罪犯。谁说人生一定要如何的,因为对多数人来讲,人生似乎从来仅仅只是存在。8.1

    51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 很喜欢吉姆.贾姆什天马行空的想象和个性独特的影片风格,先不说这个片子的演员,单是如此怪诞奇异的故事情节就够让你迫不及待的了!也许这根本不是个故事,也根本算不上离奇的童话寓言,他用最擅长的手法调侃着一切————荒诞的幽默,幽默得黑色!!!

    54分钟前
  • jordan_cb
  • 力荐
  • 贾木许第三作,反类型逃狱喜剧片。1.剧情走向先似黑色电影(被陷害莫名入狱的二人),及至罗伯托·贝尼尼的登场,便往喜剧片方向发展,而逃狱(过程直接省略)后的逃亡又似冒险生存片,最终令人大开眼界地变为童话故事。2.无聊与颓废的感觉浸润全片及人物内心,一如前作[天堂陌影]。3.贝尼尼的蹩脚英语与不给字幕的意大利语自言自语,前者为影片增添了笑料,后者则令观众兀自陷于巴别塔式的窘境。4.童话式结局与戏外人生的互文。5.I scream, you scream, we all scream for ice cream. I scream... 6.你喜欢惠特曼吗?弗罗斯特呢?——逃狱后的林中历险与岔路分别的收尾恰似弗罗斯特的《林中空地》与《未选择的路》。(8.0/10)

    59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 感觉像美国人的四格漫画……最关键的妙处在于Jarmusch对我们认为有戏的俗套没有兴趣。Jack和Zark入狱都几乎是倏忽之间,而Bob的入狱几乎没有任何叙述……他们越狱之后,怎样走出沼泽?Bob莫明其妙地和意大利女孩儿在一起了。J和Z离开交叉口之后怎样?Jarmusch不关心。镜头也不提示。只是日常的那些,已经足够,足够灰色,也足够美好……

    1小时前
  • 推荐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