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边城三侠》与张彻版《神雕侠侣》
1966年,张彻因《蝴蝶杯》失利沉寂三年后,再度出手,推出《文素臣》(任编剧,薛群导演)和《边城三侠》两部作品。《文素臣》取材自小说《野叟爆言》,反响平平,唯一的亮点是何莉莉的激情演出,何莉莉从此走上星光大道。《边城三侠》却赢得了一些喝彩,可谓“名震江湖”的《独臂刀》之先声。由《大醉侠》和《独臂刀》开创的“新武侠电影”,于《边城三侠》中已见雏形。
《神雕侠侣》是张彻改编自金庸小说的电影中的一部。该片只讲了杨过邂逅小龙女之前的故事,应该还有续集,但老张没有拍下去,大概是因为票房收成不佳吧。张彻还拍过《射雕英雄传》(共三集,傅声主演)、《碧血剑》(郭追、井莉主演)、《飞狐外传》(钱小豪、郭追主演)、《侠客行》(唐菁、郭追主演),皆成就不高。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香港影坛狂刮“改编金庸风”,张彻的致命弱点就是好跟风,因此也仓促上马拍了一系列的“金庸电影”。这时候的张彻,已经江郎才尽、风光不再,全没有推陈出新的勇气和斗志了。
张彻导演的电影近百部,绝大部分是邵氏出品。我看过的张彻导演的电影多达40多部。张彻的电影确实参差不齐,既有不少惊人之作,也有大量的平庸之作,甚至还有一些“烂片”。1966年到70年代中期,是张彻创作的鼎盛时期,期间张彻可谓佳作如云,如《独臂刀》系列、“南少林”系列、《刺马》、《十三太保》、《马永贞》、《报仇》、《金燕子》、《大刺客》等皆是这个时期的作品。此后张彻的事业开始走下坡路,虽然一直到90年代,张彻还在拍片,但水准已经大不如前。
2 ) 这叫什么玩意
影片还行,可是里面的“侠”
一群250
尤其是白衣公子 。
竟然放弃了人质,放弃了自己的优势能力,
用自己的义气,葬送了全村人的姓名,
一个彻头彻尾的混蛋。
去他妈的侠义
3 ) 边城三侠
三侠是热心救人的官二代王羽穿白衣服,吃里扒外的严子清罗烈穿黑衣服,大头兵壮汉郑雷穿黄衣服,张彻第一代弟子王羽当然是挂头牌,一向认为王羽适合演愣头青,这里的王羽依然如此,没什么演技好说,倒是罗烈不错,好人坏人样样齐活,大侠恶霸个个精彩,这里的严子清亦正亦邪,很适合他。郑雷其实真正不好演,体格健壮但个子矮,这样的形象意味着郑雷的路子不宽。还好这部戏里的大头兵还比较适合他,一句监狱里有饭吃真正好玩。
演贪官的那位倒是有点正气感,也不脸谱化。出彩的是李允中的师爷,时时出主意,刻刻想点子,还常常抢县官老爷的话头,倒像个管事的主儿。田丰不知当年多大,挂上胡子形象也适合,影帝谷峰当年演技还没打磨好,没露几次面就死掉了。
不同于张彻其他电影,这里有好几位女性,还有好几段感情,不过照旧没有好下场,县官女儿最后做了尼姑(王羽同学竟然以白盔白甲亮相,是赵子龙转世来着),村姑死了丈夫,爱上了杀死丈夫的郑雷,然后郑雷也死掉。罗烈的女朋友叫小香瓜,是老板娘,结局忘了,大约是保护罗烈死了。
4 ) 张彻《回忆录·影评集》摘抄
以下第五部片《边城三侠》(1966),当然是彩色而且进厂,我也做出一些妥协,用武术指导和武师,不再自己做得那么辛苦,但却不用那时国语片当时得令的武指韩英杰,而从粤语片中,识拔了唐佳、刘家良,从此合作了多年。
《边城三侠》的新特色,是用慢镜拍序幕,介绍三个人物(三侠),亦舒取笑全片最好的是序幕。那时森毕京柏(Sam Packinpah)拍的《荡寇志》(The Wild Bunch, 1969)尚未放映,当然无从偷师,阿瑟潘(Arthur Penn)的《雌雄大盗》(Bonnie and Clyde,1967)已否上映已记不清,其中的慢镜是经典,但我曾否看到也记不得了。确定看过的,是体育纪录片中的慢镜而已。
无论如何,《边》片开创了港片的慢镜运用,其后第六部是《断肠剑》(1967),两片卖座都在水准以上,也算叫好;《独臂刀》(1967)已是我第七部片,并非“一夜成名”的。
B站视频:
全片唯一能看的是序幕
5 ) 张彻前新派武侠片时期力作
影片的电影史价值自然要高过其自身的美学价值。整体看张彻的作品和张彻其人都是影史价值高于作品本身。
作为同期开创香港新派武侠片潮流的张彻、胡金铨,二人难免常常被相提并论,一同比较。
《边城三侠》是新派武侠片热潮兴起之前张彻武侠片的尝新之作。这部影片已经能看到很多日后张彻影片的影子,包括常常赤裸上身炫肌肉的男性角色,落寞的英雄,兄弟情谊,盘肠大战的雏形,西乐配音,千篇一律的女性角色等等。
打斗场景明显还处于探索阶段,相比日后新派武侠片时期还并不成熟。整部影片算不上佳作,硬伤不少,但也不乏令人眼前一亮之处。
想要了解新派香港武侠片渊源或者张彻作品的影迷,当然不能错过。
6 ) Cinemetrics:《边城三侠》镜头长度统计图
Database of The Magnificent Trio (1966, Hong Kong), 可供改变数值生成其他图表
边城三侠 Step 2 Vertical resolution 10pixels/sec, height 300pix, trendline 6, moving average 70
THE MAGNIFICENT TRIO (1966, Hong Kong) directed by: Cheh Chang
ASL 5.7; MSL 3.7; MSl/ASL: 0.65;LEN: 103:34.2;NoS: 1094;MAX: 43.3;MIN: 0.1;Range: 43.2;StDev: 5.7;CV: 1
邵氏出品 必属精品
“我们是官府,对付老百姓正好用得着这帮土匪。”
大侠就是死心眼儿
官逼民反,自古如此。剧情很古典化。
大侠很傻很天真可以接受, 这错杀戏剧冲突的解决方式真叫我哭笑不得了
眉清目秀的小罗烈。
几个嘈点:首先那封信这是质量好,这么浸水都没坏。然后,那个多情的寡妇,最后直接以未亡人身份来苦男朋友了。然后县官的女儿一开始被他们绑起来的时候,被拍得毫无美感。里面的威压掉的太稳了,人都是慢慢地升起来,慢慢地降下来,看着好喜感,都有种西游记的感觉了。以及,谁找到了潘迎紫啊!
邵氏早期的外景和布景的自然搭配,显然比后期讲究和具有古风。
升格拍威亞是有多喜感
王羽罗烈郑雷,一代弟子合集,各自都有感情线,我发现张老师是真的喜欢BE,不仅英雄要壮烈牺牲,连感情线也要充满遗憾,白衣王羽和黑衣罗烈的搭配更是沿用到了金燕子里,从这部电影里就可以看出男性友情在张彻心目中的分量,但重男并没有轻女,片中一众女性角色亦刻画得不错
“我们是官府,对付老百姓正好用得着这帮土匪。”
翻拍自五社英雄的《三匹之侍》,张彻《独臂刀》之前的代表作,其中王羽罗烈郑雷的形象倒是还可以和之后的狄龙姜大卫陈观泰对应上,王羽天真烂漫,罗烈沉闷寡言,郑雷莽撞勇武,不过刻画最好的还是县太爷,心狠手辣出尔反尔毫不留情……张彻在早期还是挺注重女性戏份,三位男主都有与之对应的女性角色,只是结局都比较悲剧。潘迎紫在其中打了一会酱油,然后被无情残忍杀害。
开始走向我的邵氏老经典之路。
翻拍自五社英雄的《三匹之侍》
还是感慨。若是张彻能一直保持早年水准,以及脱离邵氏去嘉禾,吊打罗维这类导演是绝对可以的,虽不比胡金铨,但江湖气息与乱世儿女,都有可看之处。
其实还是挺细致了。。如果能无视罗烈完全异常的配音和各种背景交响乐。。。。
大师兄真的好适合一身白衣。看到他被抽鞭子那段我莫名兴奋,🤣裸露着的印着一道道鞭痕的后背我直接prpr。🥹
还是那一套啊。
杀几个刁民算什么 片子不错可惜武打设计一般
三足鼎立,张彻原汁原味的雄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