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基层检察干警,今天是11月20日,距离公检法三家的年度业务工作考核结束,还剩最后10天。本地公检法这几周已经取消休假,夜班和周末上班成为常态。
同时,今天也是电影《除暴》上映的日子。当然了,这是今天下班路上,我打开豆瓣APP,想找个电影放松下时才知道的。
打开豆瓣,《除暴》评分不算高。我粗略看了一下底下的留言,评价也不算太好。
犹豫了一阵,秉着对王千源、吴彦祖选片眼光的信任,我还是买票进场了。
还好,这次没有来错。
时长95分钟的电影,完美展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国街道的质感,每个形象的塑造都很匹配人物的性格特征,加之多个暴力抢劫枪杀场景,给整个电影增添了惊险、紧张、刺激的气氛。
公安机关破获犯罪的各种宏观和细节,都给观众留下无数回想和惊叹:这是真的吗?真的能这样抓到罪犯吗?
作为一名日常与公安打交道的检察干警,我想说:真的能这样抓到。能抓到的原因,也真的就是主角王千源从片头说到片尾的那句话:
咬死不放。
前几年我认识的一个同龄民警就是这样。他的师傅告诉他,想真正成为一个公安干警,一定要去刑侦队历练几年,因此他主动申请去了刑侦队。他说那两年,他的最大爱好就是值夜班的时候,来回反复不断地看还未侦破案件的监控视频,为此还形成了一些强迫症,不破案誓不罢休。
所以王千源在电影里对他的下属说,“对警察而言,技术、灵感其实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坚持”。
抓捕罪犯,靠的就是坚持不懈的韧劲,这还真不是电影瞎编的。我再举个今年的例子:
今年初疫情期间,全国居民老老实实待在家里接受隔离,这给公安机关带来的意外收获之一就是:很多潜逃多年的通缉犯被抓回来了。
我区也因为这个原因,抓回来好几个逃犯。其中一个逃犯是九十年代初残忍杀害一名同村未成年人后潜逃的杀人犯。
时隔三十多年,当年被害人的家属都已遗忘了此事(因为该杀人犯当年曾投河自尽,未找到尸体,有人认为他已经畏罪自杀),可是本地公安干警换了一茬又一茬,这宗杀人悬案却一直挂在那里没有销号。
杀人嫌犯被抓回本地后,对着侦查员痛哭流涕,供述自己这几十年从来没有睡过一个好觉,一闭眼睛脑海里就会出现那个小孩的身影。由于该案尚未办结,我就不再多说细节了。
举这个例子是想说,基层公安的“咬死不放”精神是普遍存在的,像这样的悬案,有时候连家属都渐渐遗忘了,公安却再久也要找到他,还亡魂一个交代。
虽然检察院平时主要是给公安挑刺的,有时还送上一份“纠违通知书”,但是我一直很佩服公安办案人员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的侦查审讯精神。
今年我有幸受邀,跟着我院资深检察官去参与了一次凶杀案的提前介入引导侦查。
我接到电话时是晚上九点多了,公安在楼下接了我就走,到了公安办案区,一二十名公安,云雾缭绕。主管刑侦的副局长一到,各小组开始汇报案情,有汇报嫌疑人家中勘验情况的,汇报被害人家中勘验情况的,汇报嫌疑人审讯的,汇报证人证言的,汇报被害人尸表情况的,多条线的侦查结果一核对,凑成了完整的证据链。
当时我很佩服公安们挂着黑眼圈办案。最后我院检察官又提出了两点意见,提前对嫌疑人做好酒精含量血检、精神病史排除的证据固定。
凌晨时分,我和同事回家,公安继续回现场办案。
那天深夜参与公安的碰头会,从中我深刻感受到,公检法是实践出真知的地方。这是一门师傅带徒弟的行业,没有经验口述,很多刑事案件就不会办,办不成,更办不好。
《除暴》中的公安为何神勇,靠的是师傅带徒弟的经验积累。电影开头,徒弟看王千源撕贴在公安宣传栏上的牛皮癣,电影结尾,徒弟主动撕贴在公安宣传栏上的牛皮癣,还提醒王千源搭把手,我想,这隐喻的就是一种经验、一种精神的传承。
当然了,现实办案中,公安连1995年的桑塔纳2000都给传承了下来。2012年我在乡镇参加工作时,就经常坐着派出所那台老掉牙的桑塔纳去村上做调解,不知和那台桑塔纳比,究竟是我年纪大,还是它年纪大。
上面提到我参与提前介入的凶杀案,发生在今年疫情期间。
今年疫情初期,社会治安有一个短暂的优良期,盗窃、醉驾之类的刑事犯罪案发数骤减。
然后,疫情也带来了一些意想不到、措手不及的负面后果:
一是网购、网络游戏红火,造成网络诈骗骤增;二是居民收入不稳定、失业率有所上升,造成地下六合彩、网络赌博骤增;三是居民长期不能出门,家庭矛盾、邻里矛盾骤增。
作为常年的平安县(区),本区很多年没有发生过凶杀案了,今年疫情期间除了抓回来一个九十年代的杀人犯,本地还接连突发两起凶杀案,均为家庭、邻里冲突。
虽然无从考证这两起凶杀案是否与长时间蜗居在家有关、是否与疫情影响生活有关,提起三起凶杀案是想说明一个事实:每次社会的波动,都会产生比我们预想得更多的连锁反应。
疫情如此,更不用说近五十年历史中,中国经历的文革、改革开放、企业改制、开放二胎、等等等等了,人们以为早已过去的历史,还在深刻地影响着这个社会。只要经历过这些的人还在活着,那么历史事件造成的影响,不论好的,还是坏的,就永远没过去。
《除暴》也有一个大的社会背景,就是1996年全国禁枪和公安第二次严打。
先说说严打。
中国有三次严打,分别是在1983年、1996年和2001年。三次严打都有着十分具体的原因。
1983年这次,是因为改革开放后,农村摈弃工分制、知识青年开始返城,大批青年劳动力不再束缚在土地上。据统计,80年代初,我国待业青年的数量超过了2000万。于是部分无业青年开始走上歧途,从事各种犯罪活动,例如抢劫、强奸、杀人等等。1983年8月,我国出台了「关于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的决定」,开始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保障社会秩序和群众生活。在为期三年的严打期间,我国公安机关总计打掉各种犯罪团伙19万多个,抓获团伙成员86万多人。据我们单位的老干警回忆,那年检察院忙翻了天,大家天天忙着批捕、起诉、结案。
1996年这次,就是这部电影中反映的社会背景,随着国内环境进一步宽松,经济迅速发展,但是港台、欧美的黄赌毒、暴力犯罪题材的书籍、影视剧开始进入大陆,如我们都熟知的古惑仔、赌神等,对当时的年轻人造成很大影响。另一方面,八九十年代企业改制,出现了大批职工下岗潮,失业人员中有一部分人选择了加入犯罪团伙或者自己从事犯罪活动。
2001年这次,和我国2018年开始的“扫黑除恶”类似,重点是打击黑恶势力犯罪。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很多地区滋生出黑恶势力团伙,暴力垄断各种行业,从而谋取暴利。2001年严打中,很多曾经十分猖狂的黑恶势力团伙被陆续打掉。
再说说禁枪。
中国禁枪其实是近二十几年的事。90年代以前,我国邮政、水利等部门,甚至大型国有企业都拥有枪支。
1996年严打的同时,为了保障长治久安,保护公安人身安全,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我国开始推「枪支管理法」。
一方面收回各单位部门枪支。一方面开始收缴民间土枪、猎枪等。
然而时至今日,虽然公安长年累月地宣传“主动上缴土枪可以给予宽大处理”。然而每年仍有不少农民因制造、私藏鸟铳等土枪,被依法定罪判刑。
很多农村人不理解,自己的鸟铳用来打兔子打野猪,保卫自家农田山林,为什么会被判刑这么重,我建议他们看一看这部电影,就明白当男人手中有一把火药动力击发的枪支时,事情将会多么不可控,将会给社会带来多大隐患。
本文最后,说回电影本身,我要给它打五星。
在这部充满美感和节奏感的商业电影中,公安形象完全正面,占领了宣传高地。我认为这是非常好的现象。
正如电影中吴彦祖扮演的凶犯,通过看香港黑帮电影学习对付警察,那就是盗匪占了上风。
宣传阵地是十分重要的。人类也许是天然爱好血腥与刺激,我也喜欢。如何合理释放这种内心深处的欲望,并且合理引导,避免效仿。
我认为《除暴》这部电影成功地融合了观众的刺激感受与官方的警示教育,从中找到了微妙的平衡。
希望以后能在荧幕中看到更多类似题材的佳作。
注:本文原载于我的微信公众号“十字渌口街”
链接地址:作为基层检察干警,我为电影《除暴》点赞
2003年CEPA协议签署后,越来越多的香港导演北上来内陆发展,从一开始的削足适履到成为内地主流电影的中间力量,我们似乎很久没有看过以“屎尿屁”著称的香港电影风貌了,取而代之的是香港导演集体北上对现实主义的深度思考。《除暴》某种意义上很港式,有《大块头有大智慧》的肌肉感,也有对上世纪90年代《西楚霸王》等一众港片的缅怀,还有《无间道》式警匪之间的激战,但《除暴》整体上只是停留在更加浅表的层面,它的失败正在于“港味不港”,就像无论是戏剧情节上的“咬耳朵” 还是由此衍生出的主题“咬死不放”,都和内地警察的行事作风有着截然不同的差异。
粗糙颗粒的画面质感,友谊商场、熊猫盼盼、XO洋酒、激情挂历、录像厅……导演在营造上世纪90年代的环境氛围下面足见公历,包括运镜的思考,平行蒙太奇的使用等,形式感极强。影片开头队长王千源说“蹲7天抓到的姓鹿的”,其暗指上世纪90年代的悍匪鹿宪洲,他本来判了死缓,然后越狱成功,又犯下几起恶性银行抢劫案,最后警察就是在北京亮马河饭店停车场苦苦蹲点,最终才让鹿宪洲落网的。应该说,在近两年特别是今年受疫情与国际环境影响的背景下,表现警匪题材的影片寥寥无几,这样一部片子有胆量,却也着实生不逢时。显然,在公安顾问与相关部门的加持下,强行拔高人物的做法使人频频出戏,无论是两次揭宣传画上的招贴广告,还是警察局里八月十五一起接家里人电话,亦或是收银员与运钞工作人员恋爱约会的铺垫,都略显生硬。
没有内鬼,也缺乏对作案流程的详细表述,唯一抖机灵的地方就是借助绳扣开了四个保险箱,实现了力的增益,但感觉也经不起细致推敲,完全不及将母版、电版、水印、变色油墨、无酸纸、凹版打印机等专业内容都事无巨细地呈现在大银幕之上的《无双》。武戏部分,最有看点的莫过于王千源饰演的警察钟诚和吴彦祖饰演的悍匪在浴池的搏斗,但香港导演似乎还没有找到北方澡堂文化的精髓,澡堂成了腐女们欲望投射的场域,淋浴头下全裸的背影,以及吴彦祖和王千源赤裸上半身的对决,都让观众紧盯下三寸——只可惜,围住要害处的浴巾奈何纹丝不动,仅仅是吴彦祖一把抓住王千源的蛋蛋,让人一身冷汗。
说到片中的感情线,真的非常弱,尤其是悍匪张隼和女友相识相爱的过程,不知是被大量和谐还是怎的,就是神经质的恋爱过程,女友动不动就拿枪自杀相逼。还有划伤耳朵冒名顶替的老鹰派兄弟,宁死顶替的原因竟是不想让张隼输。真是神经质的绑匪,神经质的一家……
吴彦祖真帅啊真帅啊真帅啊!尽管电影里刻意扮丑,但这一身腱子肉!这外型!这岁月抚摸过的眼神!我全程盯着他看,三观都跟着他跑了😂尽管电影里他就是个心狠手辣的暴徒,但依然非常希望他赢!!!和春夏潇洒人生😂 吴彦祖真的无比适合演变态,像新警察故事里的富二代劫匪头子。那种让人毛骨悚然,又跃跃欲试的性感。另外,和春夏电话诀别的那段是全片唯一出彩的文戏,枪决前的眼神也很棒。 王千源为啥要演警察,像是穿了一身不合身的衣服,演得局促,没有演悍匪时的流畅。任何伟光正的台词从他嘴里说出来,就完全不可信了。王千源应该和阿祖一起演悍匪双雄,纵横四海那种。 电影不太行,文戏武戏都糟糕。除了开头抢劫(对,就是预告片里的那段)还算精彩外,其他都打得好慢,包括警匪对决,第一次见打得这么慢的警匪片。警方破案其实也没啥难度,和当年飞天遁地抓阿祖的苦逼成龙比,轻松太多了。配角都一般,比王千源更让人出戏。 唯一的亮点就是吴彦祖了,沉浸式的变态,又帅又帅又帅😍
观看之前,对《除暴》期望很高。预告片里,时间钟表的意向多次出现,加之整个片长只有95分钟,我以为导演会把时间要素玩出花来。
事实证明,是我想多了。
所谓时间和表的意向,完全是浅尝辄止,浮于表面,依靠时间来营造紧张气氛,它没有。、
除了主角二人转,其他演员全部沦为纸片人,在走马观花赶飞机一样的进度里,他们没有成为鲜活人物的机会。那么王千源和吴彦祖的发挥达到了预期吗?
并没有。
王千源已经成了警察专业户,老油条式的演技堪比交作业,完全没有演出任何新意。吴彦祖就更惨了,努力扮丑想要拼演技,却被导演把匪首的人设整的稀碎。聪明不够聪明,狠不够狠,最后还是走上了出卖姿色的老路。春夏名字排的挺靠前,干的却是龙套的工作。卫诗雅卖相还可以,但无奈整部戏都没有表情变化,好像在演飞虎队一样。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基本上没有发挥空间。
对于一部电影来讲,有多少次事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需要讲好你所要讲的事件。凡是在屏幕上打一排排字来提示观众的,都是故事没讲好的。因为那中间竖排的字体,根本来不及看清楚,附带的区位图,意义也并不大。上一个到处出提示字幕的是《金刚川》。
看完之后心情很复杂,仔细想了想,还是烂,只不过烂的不是很明显。
唯二有两个亮点。
一,澡堂对决算是整个电影里面不错的部分,裸肉怼石头看着就疼,可是动作设计是真的不咋滴。
二,镜头衔接的CG做得还不错。比如王千源从车上掉下来的镜头,卫诗雅从楼下跳下来的镜头,吴彦祖从装监控的人身上移回来视角的镜头。很明显的CG衔接,但是莫名其妙的顺眼,说不来的奇怪还有点厉害的感觉。
作者: 连城易脆
不久前,全球知名咨询公司盖洛普发布了最新的全球法律与秩序指数排名,俗称“走夜路指标”。在这个排行榜上,中国排名第三,成绩可以说相当不错。
要知道排名第一的新加坡本身经济发达,而且国土面积仅仅相当于一个城市,而排名第二的土库曼斯坦之所以得分那么高是因为这个中亚国家长期实行宵禁政策,晚上11点之后就不许上街了,当然不怕走夜路,简直犯规。
美国排名第36,中国以这样多的人口,这样大的领土能获得这样高的评分实属不易。
其实如今这样安全的环境也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近日公映的警匪大片《除暴》预告片里有一组骇人听闻的数据:1991年至1996年,涉枪罪案超过10000起,平均每天4.5起。
而在那个混乱时期,曾经出现过一个彻底癫狂的杀人恶魔——张君!也就是电影《除暴》中吴彦祖饰演的悍匪张隼的人物原型。
张君缘何被称为中国第一悍匪?
因为他足够凶狠手辣!
他在十年间于全国各地疯狂流窜作案,非法购买手枪15支,有多达28人成了他的枪下亡魂,抢劫财物价值高达536万人民币!
电影《除暴》主要就是讲述以张君为首的犯罪团伙制造的特大系列抢劫杀人案的犯罪往事。片中一些镜头出现了诸如“友谊商店抢劫案”、“普城银行抢劫案”、“电信分局抢劫案”等一系列大案要案作为故事背景,这些耸人听闻的案件其实都有原型事件作为支撑。
下方为我根据具体卷宗整理出来的张君团伙历年杀人抢劫的具体情况一览表。
好家伙!令人瞠目结舌的犯罪记录!
十恶不赦、穷凶极恶、罪大恶极、罄竹难书、恶贯满盈、神怒天诛、罪恶滔天,哪怕是把这些成语统统都用在张君身上都毫不为过。
即便这些案件已经过去二十年有余,可当我重新阅读犯案过程时,依然会毛骨悚然、不寒而栗。
比如上图编号为6的那起案件,张君仅仅是为了测试一下手枪的实际穿透效果,就可以胁迫两个无辜的路人脱光衣服叠在一起,然后直接近距离射击杀害!
再比如上图编号为12、17和19的三起案件,张君为了让同伙可以更加死心塌地地追随他,就要求他们必须以“杀人沾血”的方式纳投名状!于是又有3条无辜的生命成了他们脚下的亡灵。
张君就是这样使用各种卑鄙无耻的手段让李泽军、陈世清、赵正洪等人也和他一样成了亡命之徒,构建成了一支四处为非做歹的恶魔匪帮。
电影基于商业化的考量,对张君身边的主犯、从犯都进行了一些人设更加明确的改编设计。
例如代号为“三号”的陈骁熟悉枪械与机械,是吴彦祖饰演的张隼的得力干将;“二号”赵啸则擅长格斗,腿法精湛,身手不凡且脾气异常火爆;“四号”李大狗主要负责开锁和爆破;“五号”李二狗和“六号”李三狗都是李大狗的兄弟,一个负责望风,另一个则作为司机专门在作案后帮助同伙撤离。
电影中的分工极为明确,那现实中的张君团伙又是怎样组成的呢?
我根据各方资料整理出了悍匪张君犯罪团伙主要关系网,人数之多同样让人咋舌。
从中可见张君极为好色、重欲,为满足生理需要,“吃快餐”找的卖yin女不下200人。为找刺激,他还让同伙在宾馆与妓女搞卖yin表演,自己在旁观看,甚至令情妇一同观看。
根据警方最终的统计,张君在各地流窜作案时,在常德和重庆先后为自己找到了8个情妇,不仅满足其自身的兽欲,更关键的是利用其情妇的住所作为踩点、计划的窝点,又作为案发后藏匿、销毁作案工具的处所。
电影《除暴》中春夏饰演的文娟即代表了现实中那些包庇张君的情妇们。片中文娟对张隼死心塌地,甚至练习吞枪自尽,愿意随张隼而死。
吴彦祖扮演的悍匪提议以枭雄作为孩子名字的灵感来源,而在上面的关系网中我们可以看到,张君的确有两个儿子,分别叫“张萧”和“张雄”。
而在现实中,曾经为张君生下过一个女儿的杨明燕是其情妇中最年轻、最漂亮的一个,甚至还和张君结了婚,只是彼时的张君是用一张名为“龙海力”的身份证办的手续。到了电影里,这一段变成了团伙故意帮张君顶包的桥段。
春夏饰演的角色叫“文娟”,而杨明燕平时的昵称就是“娟子”,电影中文娟的原型显然就是杨明燕了。
杨明燕最终成为了警方成功抓获张君的关键一环。只是在电影中的涉及两者相知相爱的片段有些生硬,文娟动辄就想自杀,对于张隼的情感递进未免也有些太快,一转眼就到了生娃的地步。
当然最后这些情妇无一例外都逃脱不了法律的制裁。现实中杨明燕被判死缓,片中则因为身怀六甲而可以暂缓执行。
悍匪张君能够屡屡作案得手除了有大量的同伙提供协助外,还有两点关键因素,即拥有大量的枪支弹药和专业的反侦察手段。
先说作案工具,主要就是靠下面这把54式手枪。
根据百科资料,中国54式7.62毫米手枪是我国仿制前苏联TT1930/1933式手枪的产品,于1954年定型,至今仍装备部队。是我国生产和装备量最大的手枪。有效射程为50m,100m内也能进行射击,弹匣容量8发。
那么张君又是从哪里获得这些手枪的呢?
根据报道,起初张君作案时使用的是自制手枪,威力有限,也很难精准射击。大概在1994年7月左右,张君窜至云南省中越边境购买枪支弹药。
他先是以150元人民币从纳波处购得54式手枪子弹20发,步枪子弹10发以及手榴弹1枚。没错!还有手榴弹!电影中也有一段相关情节展现。
之后张君又透过纳波从朱加武手中用5000元购得一支五四式手枪,该手枪被用于抢劫杀人作案4起,直接导致4人死亡!
后续像王俊、陈世星以及莫金英都先后为张君提供过枪支弹药,先后12次非法出售给张君五四式手枪13支、五四式手枪子弹2400余发、手枪弹匣13个,获赃款共计人民币60000余元。这些枪支弹药也主要从中越边境流入。
最终他们也都面临死刑的惩罚。
当然电影中的表现肯定是带有较大的夸张成分,倘若现实中的张君也能像吴彦祖扮演的张隼那样获得那么多轻型自动化武器,那死亡人数估计得直接翻好几十倍
现实的犯罪记录中,张君主要作案工具依然是手枪。
尽管基于真实事件,但《除暴》毕竟是一部动作警匪片,进行一定的戏剧化夸张是类型片中比较常见的表现手法。片中还有大量的爆炸场景,在张君现实的作案过程中其实是几乎没怎么出现过的。
其实影片过于沉迷于这样的动作场面反而削弱了现实性带来的震撼,因为真实的张君非常心狠手辣,即便没有那些大场面,直接复刻其作案细节也会让人看得毛骨悚然。当电影一边倒地倾向于商业性以后,服化道再精致,也会让观众产生一种抽离感,就会不那么相信片中的情景。
再说反侦察手段。
张君曾认真研究了公安机关处置突发事件的工作套路,反复阅读了《刑事侦察教程》,对刑事侦查工作的程序和方法也了如指掌,擅长从侦查工作中寻找漏洞。电影利用张隼看警匪片的桥段来表达其对警察抓人方式的观察及双雄对决的蒙太奇切换。
由于每次作案后他都确保单独行动,且不带任何可疑之物,所以能够多次顺利逃过警察甚至的关卡和检查,全身而退。
另外,作为匪首的张君为了确保达到抢劫的目的,还经常拉着同伙一起进行专业的射击练习,熟悉枪支使用的技巧,不可谓不专业,不可谓不充分。这样的匪徒,警方自然不好对付。
《除暴》中对此也做了不少展现,例如进行靶场射击,例如通过秒表计时来精确化操作抢劫过程,做好周密严谨的布置。
另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年的张君可以那样嚣张跋扈,也主要是因为彼时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没有成体系的监控系统及人脸识别系统。
倘若张君穿越至2020年的今天,天眼系统早已布下天罗地网,他自然也就无处遁形,基本上作案一次就会被迅速抓捕。
因此,特定的年代背景也成了这部《除暴》别具特色的卖点,尤其是片中多次出现的第四套人民币,应该会勾起不少人的记忆。
上世纪九十年代服装、发型,电影也做出了很不错的呈现,包括街道置景和警察的制服等,都还算比较准确地还原了二十多年前的风貌。
至于吴彦祖,作为颜值天花板的他,即便完全没有偶像包袱被化妆师各种折腾,依然挡不住这喷出银幕的帅气,当然年华易逝,曾经富二代“小坏蛋”已被岁月雕琢成了杀人如麻的“大恶人”。
来,舔屏时间到,让我们一起重温这张让人艳羡的脸庞。
《除暴》作为双男主电影,另外一大看点自然落在了东京影帝王千源身上。
他曾经在同样改编自真实案件的《解救吾先生》中扮演过穷凶极恶的绑匪,如今却俨然成了警察专业户,无论是在电影《大人物》还是在网剧《在劫难逃》中,都塑造了一个极为干练且能打的警察形象。
这次在《除暴》中,他的角色延续了这样的警察设定,与吴彦祖扮演的张隼上演“强人锁男”,结尾在浴室的那场肉搏戏则真的是“拳拳到肉”,毕竟没穿衣服嘛。
这段动作戏的设计摒弃了过于强调打斗的动作美感,而是更加贴近于现实中的真实搏斗,也就是真正的打架,看着都会觉得疼!
只是当警察发现了犯罪嫌疑人以后,不等同伴的支援,而是直接单枪匹马闯进去,也是这类电影的老毛病了。同时,为了能够引出双方肉搏的戏份,也不得不强行让双方没有机会开枪。
另外特别有意思的是,两位男主的浴巾怎么打都不会掉下来。
所谓走过路过不要错过,阿祖千源浴巾,是你隐私坚强的保障,海枯石烂、天崩地裂,天上的鸟全掉下来,阿祖千源浴巾也不会掉!这扎浴巾的方式真是牛X。
回归正题,张君这样的悍匪折射了世界的阴暗面,终将被正义绳之以法,在9·1大案之后,他和他的同伙终于被抓捕归案!
死刑,是张君这样的杀人恶魔唯一的归宿。
2001年5月20日,张君、李泽军等14名罪犯分别在重庆市、常德市被执行死刑,结束了罪恶的一生。
电影中对死刑环节的呈现也非常震撼,吴彦祖甚至为此剃光了眉毛。执行死刑任务的是武警,而不是公安或其他,在细节上也算比较扎实。
时间快进到2014年,根据中央政法委的数据,2014年我国每10万人杀人案件数为0.7起,与世界上最安全国家之一的瑞士相当,比美国、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都要好。与此同时,放火、爆炸、劫持、杀人、伤害、强奸、绑架、抢劫等8类严重暴力犯罪案件持续下降。
一个有着13亿人口、地域辽阔、发展不均衡的国家,能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大局,确实非常不容易。
这既有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依靠广大公安干警持续不断的奋斗和牺牲。截至2020年4月底,全国共打掉涉黑组织3120个,涉恶犯罪集团9888个,刑拘犯罪嫌疑人388442人,立案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67190人。
经历了这般真正的“除暴”,才有了文章开头中国可以高居全球法律与秩序指数第三位,才会有人如此调侃:在中国,走夜路最“不安全”之处在于可能又得多吃一顿夜宵了。
《除暴》填补了内地警匪题材长期以来的空缺,这一点难能可贵。
我已经忘记上次在电影院看纯正的警匪类型片是什么时候了。
《除暴》力道很足,发力技巧很直接,动作戏没铺垫,生猛之气扑面而来,节奏非常快。
王千源和吴彦祖,作为警匪,也是见招拆招,横冲直撞,非常热闹。
因为是香港派系的导演,所以虽然是国内题材,但其实是“北上”电影。
它是香港经典警匪片的一次借尸还魂,可惜功力不足,未能再现辉煌。
从人物上来说,非常明显的是导演在致敬导火线,喋血双雄,项羽穷途末路,迷影情怀。
电影角色也是按照双雄设定。
一警一匪。
然而电影的文戏尴尬,表演一般。
尤其是王千源这个角色,看不见多少人性,只有神性。
人物立不起来,故事也一般,最后也就只能看警匪类型了。
所以再聊聊,作为警匪类型片,它的质量水平。
中后期,宾馆戏有一段长镜头。
可以看出有想法,说明导演其实还是试图走心了。
只可惜这段长镜头质感不好,效果不理想。
而整部电影,都像这个长镜头一样:
有想法,有内容,可看性强,但并不出彩。
这部电影最大的赌注,全压在了硬汉警匪这四个字上。
硬,就是它的使命。
然而硬汉风格和警匪追捕,在内地的绝对正能量环境下,多多少少会有一些收敛。
所以【硬】,只能体现在动作镜头里。
电影从头到尾,几乎可以说是不停的在打打打,这一点很不错。
但这种打斗枪战,缺少了草莽江湖的灵魂。
最后的浴室大战,渐渐有点观众喜爱的武侠味、江湖气息了,这也是观众最喜欢的一场戏。
整部电影,也就这场戏相对比较好一些,且转瞬就进入尾声了。
所以,这部电影虽然硬了起来,却并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电影文戏尴尬,文案却动了心思,多处文案台词前后互动。
这也是电影试图努力带给观众的一次好的尝试,然而效果却并不理想。
比较深刻的那句出现过三次的台词,是【我只要一根绳子就够了。】
而作为文眼的台词【给我讲个笑话吧】却拉胯的厉害。
(拜托既然是直白的讲笑话,就讲两个真正好笑的吧)
最后,是电影的强行煽情文戏,我觉得删掉80%,反而电影的评分会涨。
是真的会涨。
强行煽情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给观众一种逆反心理,很反感这种没有惊喜的说教和煽情——
当然,对警察的牺牲和奉献,不敢有半分不敬,只是作为电影技巧,这不高明。
不过这电影还是比较接地气的,符合观众对电影的想象,中规中矩,说不上是烂片。
只是有点可惜。
最后,夸一夸电影的取景布景,粗粝,荒蛮,年代质感,都非常不错。
看完电影,我就在等豆瓣评分。我心里估计豆瓣的评分,大约会在6.5以上,6.9以下。
果然,刚才评分才出来,姗姗来迟,是6.7分,还是一贯的准。
我个人给这部电影的分数,只有6分,或者6.2吧。
虽然分数低,但作为警匪类型片,它还是值得一看的。
喜欢警匪、枪战、快节奏、或者吴彦祖的朋友,可以去电影院看个痛快。
我靠靠靠靠太好看啦短平快狠准稳噪爽炸血腥暴力钢铁硬汉风格化与伟光正完美统一爱死刘浩良啦!
导演和观众说,我和你讲个笑话吧。
两星半。实在是特别无聊的剧作,拍得又特别赶却依然拖沓,转场粗暴生硬,文戏更别提了,台词尬表演差(除了末尾鲍起静那场动人客串),刘浩良基本就是对着《盗火线》里的帕西诺与德尼罗为王千源和吴彦祖设的戏,然我们看不到王千源作为“人”的踪迹,只有高大的神性。配之录像厅里的《喋血双雄》与无数海报缅怀港片荣耀(甚至将王和吴对标李修贤与周润发来了场一模一样的惺惺相惜蒙太奇),及数次对电影本体虚实的无聊玩笑。动作戏还算可观,每场火并枪战场面调度上多少都还是有些想法,但不惊艳,宾馆抓捕那场似曾相识的长镜头调度十分糟糕,看来每一个银河人出来单干都有个长镜梦,但拍好的似乎真没几个。末尾浴室大战从《东方的承诺》渐渐回归武侠味儿对决,设计上是最有想法的,当然也是相对而言,死活不掉的浴巾,宛如影像的镣铐,虚假却无法脱身。
阿祖收手吧,外面全是跳楼女孩
拍90年代的故事,就真的拍成了90年代的电影的质感。从剧情到动作戏都老掉牙了,感觉在看一部30年前的老电影,而且还是质量比较差的那种。老鹰不仅精通杠杆原理和力学,还有超强的反侦察能力,把警察玩得团团转,是一个高智商罪犯。如果老鹰最后也没被抓住,或者警方误以为自己抓住了老鹰,但其实真正的老鹰还逍遥法外,那还有点看点。可惜这是国产片,老鹰不可能逃脱法律制裁。所以这又是那种一看到开头就猜到结局的俗套电影。前面把老鹰拍得太厉害了,但最后他又必须被抓住,导演实在编不下去了,就只能让老鹰智商下线了,所以智勇双全的高智商罪犯最后变成了有勇无谋的莽夫。老鹰被抓住不是因为警方厉害,是导演安排他被抓住的。吴彦祖和王千源打了半天浴巾都不掉下来,和《西游记女儿国》一群女人洗澡还要穿衣服并称国产片两大悬案。
春夏演戏太差太好笑了,和整部电影都是脱节的。
难得能吸引我去电影院看的电影,走的是典型的双雄对决模式,也是一部尺度不小的主旋律,警匪两男主互为镜像,一正一邪,一执着一残暴,上演高智商对决,很明显,电影里也有诸多情节呈现,其实阿祖的角色多少有点王千源“解救吾先生”中的影子。PS:这俩爷们扎浴巾的水平太牛了,怎么打都掉不了,真是令人瑞斯拜!3.5
如果没有春夏的爱情戏,整片大部分时候快节奏快的像《法治进行时》。
打斗很惨烈,节奏挺紧凑,但是BUG太多了吧,警方都猜到了要在哪家银行动手,却不打个电话通知一下银行和押运公司?最后不等援兵来就单刀进澡堂对决完全是不负责任的个人英雄主义,如果输了呢,不是又跑了?
“收手啦阿祖,外面全是警察”
视觉方向下功夫,剧情上为了迎合市场也做了努力。最大的亮点是视觉上的设计,无论是动作戏还是字幕形式。当然了别深究,一个人物都没有叙述,没一个立得住。
点映,爆款预订,春夏演的好,可是戏份太少了,更多的时候还是看王千源和吴彦祖彪戏。算是这两年最好的香港电影之一了,还填补了内地警匪题材长期以来的空缺,这一点更是难能可贵。为观众奉献了琳琅满目的警匪斗志戏码,塞在一部电影里略显爆炸,不过娱乐性自然是爆棚,九十分钟全程没有冷场,虽然剧情有点不太合理,但我是看的挺嗨的,推荐。
一定要看粤语版,有很多瑕疵,但是遇上喜欢的点直接拉满五星。听到阿祖原声爆粗真的爽爆了,很复古很双雄的陆拍港产片,或许我就是吃这一套,迷影致敬银河影像,喋血双雄,浴场赤膊大乱斗充满男性荷尔蒙,不带准星土味枪战老有意思了,前面的智斗也很精彩,阿祖名言—给我一条绳,我能变出无穷魔法。螺旋楼梯与耳朵👂的转场让我想起伊藤润二的漩涡🌀。如果并非迎合片尾的主旋律,我相信胜利者仍然会是阿祖。流窜各个城市的江洋大贼,你们几个城市不成立专案组联合侦办突出tm一个离谱。王千源找到阿祖的办法居然是靠一段推理。
7分,这个片主要的亮点是匪徒够悍,吴彦祖的角色,甚至有点痞帅。影片对90年代的悍匪还原,也会带出很多那个时代的记忆,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很多同学家里确实是有猎枪的。后半段因为各种原因变得更加混乱和支离破碎,感觉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吧。但整体还是好看的。浴室大战太《东方的承诺》了,但相比维果·莫滕森的大咚乱甩,这个浴巾都不掉,也是神功。
浴池一战,荷尔蒙炸裂!
6.5/10今天去看了点映,怎么说呢本来还挺期待的,毕竟王千源和吴彦祖比较靠谱,但看完感觉有点一言难尽,这年头还能拍出这种警匪片,就是太普通了,要结构没结构,要激情没激情,属于那种一眼望到头的电影,所有的细节暗示全在表面,毫无惊喜。
镜头讲究,调度是个老手了!教科书式的英雄惜英雄,硬汉肉搏好久没有见到了!有个印象深的镜头,警察死了之后,周围处理成黑白,只有警灯是彩色,针不戳。靠谱!求片尾曲在哪里可以听 球球了
转场像tm广告、10频道,其他就那样正常水平,还有抢了那么多钱吴彦祖他们用去干嘛了,还有最后吴彦祖那个“你懂我意思吗”笑死我了,我是陈冠希懂我意思吗哈哈哈哈
阿祖的身材居然比王千源还壮实!一看就是经常健身的,大帅哥的lack of use也是自谦罢辽。情节是断裂的,没有强劲的逻辑锁链,就看得莫名其妙。春夏的角色有必要吗?问号脸。以及,几百万的赃款为啥那几个人这么快就花完了?也没看出来他们生活多奢靡啊。
最严重的bug,是如此猛烈的打斗,腰上的浴巾竟然不松不掉。除此之外,颇下工夫的年代感还是能让延绵的时间线有了某种催人老的沧桑,整体上挺带感。在血腥味中咬定不放叫人敬仰,就是不知警队能有多大可能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任一组人马耗费多时跨市追凶。《新警察故事》十六年后,吴彦祖终于又演了一个癫狂冷血而又带有一丝悲情的反派。全片戏最好的,仍是鲍起静。武江果然在广东取景,不然云南哪有人会跟顾客直接说粤语。阿祖有句“扑街”倒是没配字幕。原来粤语版是姜皓文给王千源配音,我更希望他来出演。三星半。(原谅我大惊小怪,但真是头一次见到股沟开这么低的哥们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