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我是杀人犯》:细思极恐
(一)
现今,越来越习惯以样貌评判他人,在这部剧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因出色的外表,只是过了法律的诉讼时效,就可以成为一个无罪的人而昭告天下,过得大部分人的理解和支持?而媒体人更是追着这个热点,大势宣扬,甚至一场谁是真正杀人犯的辩论场,都能让一群小妹妹说出相信哥哥,他是杀人犯!请问,这有个值得炫耀的?(大家都是趋利,到底,什么才是媒体人该有的责任?)我想这肯定是个悖论!无论如何,能在当初残忍的杀害十个女性的人,必定其在内心深处是已经腐烂了,或许他会改变,一旦处于危急时刻,必定本性暴露。或许说的有些偏激,在从心理角度,这个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反思,相貌不过是附着无灵魂之外的皮像,美的帅的会给我们增加愉悦感,而灵魂才能驱动行为奏响生命乐章。
(二)
虽然电影有些情节拍的一般,但依然有三段印象深刻。
一是凶手在警察家对面吸着烟在招手,那缓慢的动作,好像一直在跟我说来呀来呀,有点招魂的感觉。在警察踉跄跑过去,中途踢倒凳子,跑到那个位置时,凶手已经不在了,下楼时,那个凳子摆好了,在上面留下了凶器和磁带。凶手是该多自信,才能做到如此的悠然自得,享受他给所有人带来的恐惧?
二是李斗石和经纪人在喝酒的场面,经纪人猜测李斗石都是计划好了的,恭维李斗石这样的策略很完美,相与他碰杯庆祝,他回答不喝酒,经纪人尴尬说你还挺爱惜身体的。那一瞬间李斗石五味杂陈。确实是计划好了的,只不过是为了吸引真正的凶手。爱惜身体,可笑,如果爱惜的话,怎会那么残忍对待别人?而李斗石确实也是时时刻刻在为报仇时刻准备,不喝酒,保持锻炼。
三是崔警官营救李斗石,刚开始还奇怪,为何要偷偷营救,还不许惊动警察,也不对复仇联盟采取任何措施。送他回去之后留了纸条告诫他不要再惹事。还以为只是猜到他应该不是凶手。到最后才明白,这一切都是局,为了揪出潜逃了十五年的真凶,为了配合真凶爱好聚光灯的表演。
(三)
从深度来说,还是部不错的电影。
2 ) 这才是法制社会和法治社会
《我是杀人犯》。7分。
主演不太熟,导演也不算熟,只看过他另外一部片。
应该说很努力,但诚意度不够,没拍出动作、悬疑等任何一种类型。
连环杀人犯屡次逃脱,崔警官纵然身手矫捷也没抓住凶手,竟然还没凶手伤害、羞辱。而最不堪的是,他的女儿竟然也被嫌犯掠走,下落不明。
十五年后,有效诉讼期即将结束时,崔警官一手导演了后面的闹剧,搬出以假乱真的嫌犯诱导真凶出现。又是出书,又是演艺,四处捞金,号称抓住了真凶虚荣的致命弱点。
过程极度反讽而近真实,但也漏洞百出,逻辑牵强。
不过毋庸置疑的是,这才是法制社会和法治社会。
3 ) 《我是杀人犯》:案件背后的众生百态
每看完韩国悬疑片总是难抑住心中的激动之情,作为同属于儒家文化一衣带水的邻国,韩国电影业的发展可谓是突飞猛进,不仅在类型片上百花齐放,在制作和水准上也不亚于好莱坞,像《杀人回忆》以及朴赞郁的复仇三部曲等早已享誉海外。尤其是《杀人回忆》占据各大榜单居高不下,那种无限的哀怨、深思和无助至今记忆犹新。不严肃来讲,《我是杀人犯》就可以称得上是《杀人回忆》的番外篇。
《我是杀人犯》讲述了在连环杀人犯公诉期将满的前夕,一直追凶的警察采用以假逼真的方法引真凶现身,最后将其抓获的故事,用一句话概括为“引蛇出洞”。如果本片像其他悬疑片一样展现追凶的过程最后将其正法未免也太过俗套,导演正是通过一起连环凶杀案件,带出相关联的罪犯,警察,受害者家属,记者,百姓等众生面孔。
警察:
警察作为片中最关键也是最矛盾的角色,如同绝命毒师里的老白,看似平凡普通,实则老谋深算,一切计谋早已运筹帷幄。他血气方刚,脾气暴躁,对上司,对同事甚至对自己的母亲都耐不住性子,同时他又有着男儿的柔情,在得知母亲意外脱险后一把将母亲揽入怀中,在面对妻子最后临终的录像也留下了铁汉的泪水。作为片中最矛盾的一个角色,一方面作为警察,是司法的维护者,惩奸除恶乃本职工作;另一方面他又是受害者的家属,必想将凶手正法,还死者一个公道,在这双重矛盾下,他最终选择了后方,也就是知法犯法亲自杀掉了凶手。十五年的追凶经历,失去妻子的悲痛欲绝,没有人比他更想亲自抓到凶手,即使换来五年牢狱之灾,于他而言,即新生。
凶手:
俗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当凶手在千呼万唤中始出来,我们看到的并不是五大三粗的硬汉,反而是头戴发卡,化着淡妆的异装癖者,用时髦一点的话来讲叫伪娘。懂点心理学的人都知道,越是张狂、高调的人其内心越是胆小和不安。当他看见被自己引以为豪的“成果”为他人所窃取,并且高调的举行发布会受到追捧成为明星时,极端自恋的背后肯定不为他所接受,这才步步走进了警察设好的圈套之中。
受害者家属:
有凶案发生肯定也会有受害者,作为受害者的家属,在忍受失去亲人的巨痛之后,还要眼睁睁的看着罪犯逍遥法外,正义得不到伸张,心中的怨念自然会加深。片中的受害者家属除了警察外,还组成了一个团,男女老幼全家齐上阵,精心策划了一场绑架案件,这其中就包括了警察的岳母。从警察一些支离破碎的片段回忆中可以看出,起初岳母执意反对,连警察送女友回家都怕被岳母撞见,到后来凶手浮出水面,高调现身,早已被复仇之火占据全身的岳母自然按捺不住,将凶手私刑绑架,无果。在片中我们多次见到二人擦肩的瞬间,岳母猩红怒火压抑着的双眼,不难猜出,岳母将失女之痛的怒火全撒在了警察身上。直到所有迷雾解开真凶现身,岳母原本想用早就准备好的剧毒将凶手亲手杀害,却被警察阻挡。就当我们以为一切如传统悬疑片一样将真凶绳之于法,熟料警察亲自下毒,为的是让岳母免受牢狱之灾。就在那一刻,两人眼神再次碰撞,这一次,岳母没有怨恨的怒火,反而是一种理解和承认。片尾,五年之后,警察走出监狱大门,我们看见了站在第一排等待已久的岳母。
记者:
记者即媒体,通过对新闻事件的报道制造舆论,它可以在一夜之间让名人身败名裂,也可以为民鸣冤,甚至还能间接影响政局,想必其威力不用我多说。在片中记者的身影可谓是无处不在,他们一方面是整个事件的记录着,另一方面又是参与者。这其中不得不说到两个关键性的角色,一个是局长,典型的唯利是图的代表,在他眼里只有收视率,不惜一切抓住新闻点,哪怕让警察和犯人拔枪相见也要举行三方会谈。另一个是现场导演,属于一根筋的人,他严格遵从职业道德,在警察怒火将水杯砸向凶手时刻意插入了广告,为此遭到局长的责骂,最后弃势辞职。难能可贵的是,导演采用了许多反讽的手法,用黑色幽默的方式戏谑了一番韩国媒体。在李斗锡的新书发布会上,大批媒体记者争先提问,因其面容俊俏,女记者竟然问起了和事件毫无相关的护肤保养问题。不仅如此,电视台内部成员还俨然化身成了凶手的粉丝,猜测着谁真谁假。
观众:
《美丽的西西里岛》里,或爱慕或嫉妒她的居民们;《孔乙己》里,或嘲笑或讽刺他的酒客们;《我是杀人犯》里,或喜欢或迷恋他的粉丝们,他们都是鲁迅先生笔下的“看客”。片中,凶手摇身一变畅销书作家,将自己杀人经历写成小说受到追捧,享受着明星的待遇,还拥有了大批的粉丝。而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凶手成为明星的直接原因是因为长得很帅。仅此一条便将韩国人讽刺的体无完肤。不仅如此,当真假杀人犯同时出现时,粉丝们陷入倒戈,其中一名带头人物还高举扩音器为自己的偶像拉票,求相信哥哥是真正的凶手,他们的麻木不仁直叫人汗颜不已。先不说对无辜冤死的受害者给予起码的尊重,至少正邪分明。闹剧过后,是对人性的深思,是对国家的失望,这正是导演高明的反讽精神。
按照犯罪悬疑片一般的套路,大多会在罪犯伏法,锒铛入狱处作为结束,这也似乎是一个“美好”的大结局。但《我是杀人犯》则让警察动了私刑,亲手解决了罪犯。其实究竟谁是真假猴王并不是导演探究的重点,他正是通过一个引蛇出洞猫抓老鼠的故事将矛头对准韩国当下,司法的漏洞,百姓的愚昧,罪犯的狡诈等这是罪恶的根。不难看出,无论是劫人绑架,还是警察的知法犯法,其实从一开始受害者家属的一致心愿便是至凶手于死地。毕竟还有很多法律解决不了的事。
扎实的剧本,精彩的表演,人性的挖掘…《我是杀人犯》不愧为2012年最精彩的韩国电影。但是也有不足之处,动作戏太粗糙,飙车戏太浮夸,虽然导演下了血本,但凡正常人看到在飞快行驶的车头跳来窜去,你以为这是在演杂技,还是在上演速度与激情呢。
4 ) 看了前几分钟心态炸了
警察该开枪的时候不开,罪犯也是练了金钟罩铁布衫,随便怎么打都毫发无伤,虽然说剧情安排,开枪就没得演了,但是是不是略显浮夸了,至少也要切实际啊,哪里有那么傻的人,看的我真是冒火,看了那么多脑残抗日神剧,我觉得这个最夸张,自己都要被杀了还想着活捉,服了,目前刚看了几分钟准备不看了,但是看到大家的评论说还不错,再看看能不能颠覆我的想法吧!
5 ) 《我是杀人犯》:真凶非重点,反讽才是真
看这部电影一定要记住一点,那就是,这不是一部严肃的犯罪片。起初我以为这是部像《杀人回忆》《追击者》那一类型的电影,看到后面发现又有点《亲切的金子》《看见恶魔》的感觉,直到后面诸多无厘头和冷笑点的情节出现,我才恍然,真凶是谁不是重点,这个过程能达到控诉反讽的效果才是这部电影想去表达的。
之所以开始会猜错电影类型,是因为这种风格的罪案惊悚悬疑片在韩国已经是属于量产模式了,基本上每年都会有那么几部出现,质量也是良莠不齐,这部《我是杀人犯》大框架是俗套的,惊喜在他全片充满讽刺调侃,把一个原本应该严肃带点悲伤的连环杀人事件变成了一出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嘴脸大揭露,由此我又想到了主演郑在泳的另一部电影《率性而活》,都是在拿自己开涮,严肃的表演,自嘲的精神。电影在节奏把控上很到位,开头的追捕戏最喜欢,中段的汽车打斗以及女箭手的几场射箭戏都拍得很炫,小高潮很多,而且时而惊悚悬疑时而搞笑,多种情绪转换也让观众看得更加high。
十几年前连杀10人的变态杀手在袭击虐待完一名警官后逃走,而在15年的公诉时效结束后,一名自称是当年真凶的李斗石突然出现,并出版了一本记录当年所有犯罪事实的忏悔自传《我是杀人犯》,一时间变成社会风云人物,不仅出版的自传大卖脱销,更因为帅气相貌成了当红的偶像明星,拥有无数粉丝团。而后,又有一名自称J的神秘人对外宣布自己才是真凶,并且韩国当红的某节目还专门请来当事人来做一场辩论,势必要争论出到底谁才是真凶。
是不是觉得这实在是太荒谬,的确,电影可能是放大了一些细节,可是我们可以看一下一些真实的例子。2012年5月,加拿大留学生被残忍杀害,事后警方公布嫌疑人马尼奥塔的照片,有人评论“长得真帅”。2013年2月,《我是杀人犯》男主演朴施厚被举报涉嫌强奸,立刻有其粉丝质疑并说“能被这样的男人强奸,女的没白活”。可见,其实电影来源于生活却并不一定高于生活,在这个媒体、网络不断开放的社会,有一些言论和行动确实不断的在刷下限、毁三观。
电影有几个点设置的非常好,凶手的新书发布会上,女记者被其俊朗外貌吸引,忘记职业操守反而问起凶手的护肤经验,女学生粉丝团因为偶像即将不是真凶而神伤以及女律师同情凶手而虚伪流泪,而整个电视台的全程跟踪事件就更是一个巨大的讽刺,真凶J先生的藏尸录像被路人闯入,其真身竟是娘娘腔的自恋大叔,真凶揭开的瞬间插播广告这些冷笑点的出现则是把这出闹剧推上巅峰,达到了电影反讽的高潮。
电影里“死者家属联盟”这个设置真的让人看的很乏味,虽然知道是要发挥韩国电影一贯的催泪作用和人性拷问,但确实没有达到那个点,反而觉得有些鸡肋,最后还是要在法律和人性之间找话题。其实所有的高潮都已经在之前分散开来了,在插播广告那一段我已经high爆了,所以货车狂飙之后的所有戏我都没看进去,最后温馨的小结尾可以忽略不计了,总之,看这部电影一定要记住一点,那就是,这不是一部严肃的片。
6 ) 所有商业电影元素都被组织起来了,所以还真好看
开始以为是跑酷片,追得那个辛苦。
帅哥出来以后好像变成了伦理片,追诉期过了是个很好的看点。
过了一会儿,家属报仇团组织起来了,又好像成了复仇片,杀蛇的姑娘太帅了,追车也很具创意,有成龙的味道。
J哥出现后又成了悬疑片,也是,帅哥这么年轻怎么可能是15年前的杀人犯?
最后是变成了追车片。J哥真难死。
所有商业电影元素都被组织起来了,所以还真好看。
不怕你穷追猛打,就怕你还能写书;不怕你身手不凡,就怕你还能用计。如此警察,能文能武。韩国出品,必属意淫。
怎么就弄不死他呢?原来是大家都舍不得他死。
故事在逻辑上的硬伤还是蛮大的,娱乐性还不错。
最近的韩国片确实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跌宕起伏的一本电影,本来都挺不错,就是死者家属那些片段有点老套
原班人马赶紧再拍一续集#我是强奸犯#!肯定比这个火。两场追车戏都没必要,反而弄拖沓了【然而第一场追车就是为了让朴君卖大腿才有的吧!】弩箭女没交代清楚。脑残花痴粉丝们喊“要相信哥哥!哥哥才是杀人犯”,加一颗星
剧本创意非常好,细节颇有诟病,摄影技术,剪辑,配乐,动作设计,节奏都很好莱坞范。。我觉得现在韩国犯罪片已经相当纯熟,棒子们唯一要做的是学会如何在90分钟内讲好故事,不要一味的啰嗦。。。
媒体、脑残粉和书商被黑出翔。确实欠黑
过了15年诉讼期凶手就可以逍遥法外了吗?法律是这样的和没有有什么分别?
卧槽,开场的3分钟追逐长镜头就能把我朝张天师甩出十条街了,哭了。。
剧情好奇妙,如果能再快些就好了。不过细腻也是一大特点
从电影创作的角度来说,这部电影各方面都相当成熟,算是近来看过最爽的韩国商业片,技巧上相当的好莱坞,还保留了重口味的韩式犯罪片的本土特色,故事、人物、主旨这三个好剧本的要素都完成的相当不错,这个商业类型片的剧本太棒,值得借鉴学习。或文艺,或商业,得一,则成。★★★★
片子镜头很好看,很流畅。但是故事本身有点儿太扯了。
完全没想到的反转
近几年的韩国犯罪题材影片总会有让人眼前一亮的题材出来,本片仍然胜在题材与故事框架,但是情节编排还是较刻意,bug太多细节经不起推敲,但是几段动作戏还是挺紧张的~
“姐妹们,要相信哥哥,哥哥才是真正的杀人犯”,就这一句,五星不多。追逐戏略拖沓了。
反转的不错, 和假面有点类似, 但交代的有点乱, 动作戏和悬疑戏糅合的不够好。
个人觉得还是很好看的!
韩影真是好看!!我看小朴可能是被陷害了。。。。木哈哈。
故事源质不赖,但可惜导演大概担心观众会睡着,犯罪的焦灼与死亡的迷惑几乎忽略,而动作戏满塞得几乎飞掉,这也让该片顿时离《杀人回忆》十万八千里,丧失可比性。
喜欢悬疑,喜欢日常很难体验的心灵穿越重重迷雾、然后柳暗花明;不喜欢争战、械斗,血火流淋,但因为珍爱朴施厚,这样的镜头,也有了真实的质感,直指演绎本身的艰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