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了《泥鳅也是鱼》,没有觉得特别好,又因为过了好些天,所以指手画脚的冲动已经淡了。一个真实的的题材和现实,但是却是一个缺乏真实感的片子。所谓道德与崇高,在现实之上,在肚皮之上,难免显得虚空。虽然镜头,台词、场景设置都不乏意味深长,由此也见导演良苦用心。
我印象深的场景有一个:双胞胎女儿站在铁道边上的破烂房边。迎着夕阳和呼啸而至的火车,说:“北京欢迎你!”。口气间满是主人公的口吻,只是她们的母亲知道,这只是一个别人的城市。
我印象深的台词有两一个,一个是花姐说:“人命八尺,莫求一丈”;还有一个,是泥鳅与紫禁城的一场沉默交流,被翻译为:“庙啊,盖到了天上,咋还嫌个低;人啊,就在我身边,咋还想个你。”
并没有特别感动,在一些欠妥的场景处理上,我几乎要认为它是一部烂片。但是烂片也是片啊。对把眼光投注到这一领域和群体的工作者表示尊敬。因为,泥鳅也是鱼。这是真的。鱼和泥鳅都不该忘记这一点。
看了《泥鳅也是鱼》这部电影,总也难以有着大多数人的那种感动。也许因为我自己亲眼目睹了那些民工们的生活状态,也许我经历的远不止电影所能刻画得这些,所以我并不十分感动。我觉得杨亚洲有点步张艺谋的后尘,但奇怪的是张艺谋的电影作品被很多人指摘说他拍摄的只是外国人眼里的中国,但杨亚洲却只是被一窝蜂的吹赞。
比较起来,张艺谋的电影更能反映生活的真实,虽然里面可能有跟现实不符的一些细节处理上的问题,比如《秋菊打官司》比如《大红灯笼高高挂》,观众总能找出这里或者那里不应该出现的理由,但这就是生活的真实,这就好像莫奈的《日出·印象》,那种通红的天空也灰质的空气似乎并不符合人们眼中对于世界的认知,但只要走出门去,才发现莫奈笔下的才是真实世界的反映,而人们通常以为的那些东西根本不存在。
我所想表达的远非纸上这些,单纯的来说就是我不推荐一个想了解民工的人去看这部《泥鳅也是鱼》,因为这既是外国人眼里的中国,又不能反映真正的民工以及他所经历的生理和心理上的一切。还不如多看看《肉蒲团》这样的三级片,倒是可以体会民工在短暂的休憩和享受唯一的娱乐生活时的心情。
题记:
那段关于黄碟的台词可以进入中国电影史,我们端庄的袍子下沾满虱子,想起凌峰和曹胖子在上海的一次对话,更想起老痞子的一句名言:哥们就喜欢俗的
――――卡夫卡·陆(KavkaLu)
[img]
http://image2.sina.com.cn/ent/d/2005-10-24/U1512P28T3D873809F326DT20051024113355.jpg[/img]
我们无法说,因为表述是一种灾难
在中国处理现实主义题材需要智慧,作为导演杨亚洲动了一些脑筋
于是,紫禁城和农民工就有了对话,电影里有着中国最大的裸浴场景里,当阳光洒进窗棂,杂草熠熠发光,而倪萍阿姨不脱衣裳。
将生活还原成“食色”其实非常艰难,许多条条框框让你无法让生命欢畅,在紫禁城倪大红那一嗓子的酸曲我想起了多年前《老井》里瞎眼民间艺人那段话:哈哈哈,毛主席…翻身!咋地,20年以后我们却满嘴荤话,看来,生命就是这样的卑俗,奶奶的,就这样想干!
农民兄弟进城的镜头我老是想起伍迪·艾伦早期影片里的精虫奔跑,皇城唉!扎进去容易吗?他们所有的卑微造就了我们华丽的殿堂,当他们心力憔悴、带着伤病离开他们建造的地方,又有多少人会记得他们的工棚刺骨冰凉?
电影开头那个隧道光亮的镜头就有着哲学的意味,他们奔向的是梦中的金元天堂,还是地狱灼人的寒光。
充满仪式感的画面浸泡着饭食的渴望,而抽血场景的敏锐地倚在话题之外游弋,导演真的不容易。
钟声,穿越的是中国的信史,在琉璃瓦下,小民蝼蚁般生老病死,有人问我对于那个救孩子的场景是否觉得造作,我说风破茅屋,家之脆弱,母亲、孩子和避风挡雨的屋子就这样容易地成为历史的尘埃,我们的个人史是不存在的。
所有的工地里,导演选择了维修宫殿这样的指涉,在几乎压抑的钢琴声里目睹他们活在有着暮云的天空下。
我们可以去对比《向日葵》和本片相同的造景里不同的心态,我们确实有着这样那样的丑陋但我们以怎样的心态来表现我们并不乐观的世界这其中看得出导演对于中国国家和民族的态度,子不嫌母丑,作为一部中国电影它有必要在精、气、神上立起来,片中(泥鳅)倪萍阿姨对那个性膨胀的孩子所说得就是一种中国人的道义,一种教化,在道德几乎崩溃的年代,倪阿姨的话就像《新闻联播》的政论一样重要,孩子是需要引导的,孩子是需要良师益友的。
当我们学会宽容的时候我们就可能为社会创造了一个未来的和谐,对于孩子的宽恕就是在唤醒他的心灵,罪犯的自暴自弃是因为社会的冷漠造成的。
本片更有意义的是文化的思索,从火车上农人的荤笑话到两个孩子卖黄碟的路人甲,从谢林林故作品味而唱歌露怯到背景声里的意大利美声,端庄的盛世文化露出了不堪一击的泥胎。无言皇城的红墙上继续看着已经进入共和国的人民,生活还是生活。
那段关于黄碟的台词可以进入中国电影史,我们端庄的袍子下沾满虱子,阿拉要去风吕看妹妹汰浴!!人民其实真的想得简单,我们应该记得片中开头的红霉素药片,当在有着庄严感(我不知这是首善之区那家医院)的医院男泥鳅将他认为的万能药洒落一地的时候,我们可以体验到导演对于农民工的悲悯和对于医疗问题的隐喻。
百姓是善良的,始终连家都没有的女泥鳅在男泥鳅去世后还上了欠工友的钱,在乡野中国诚信是不用道貌岸然说几荣几耻的(当一个国家这都要教的时候,这是这个国家教育部以及为政者的羞耻),中国是一个民风淳朴的国家,为什么盛世之名下城里人的道德却日渐龌龊和无耻,这值得每个心还尚存热度的中国人扪心自问!
在电影里,倪萍和两个苹果般的孩子唯一的缺点在于脸部过于干净,然而,倪萍阿姨的形象却是每个中国人应该学习的,人,应该有志气,即便是行囊背在身上也不应该低三下四。
影片很有想法却保持着现实主义的朴实,北影老演员李唐扮演的卧床的谢父很出色,特别是他想摸倪萍咪咪的一刹那将中国老龄性饥渴问题第一次展现在大银幕上,这种人性审视和人文关怀通过倪萍的责骂和最终将老人揽进怀里表现出来。
这样的揭示对于一个进入老龄化和丧偶率较高的国家非常重要,关爱是脚踏实地的行动,是需要我们呼吁和行动的,中国老人应该感谢杨亚洲,因为他说出了你们羞于言表的心语
一部电影总有着遗憾,可是你应该让观众看到你的诚意,中国需要的是现实主义最大限度表达而不是能力范围之外的意淫和空口的豪迈,电影在任何年代都有着意识形态的介入和限制,在我们无法完全自我控制的局面里,你的心态决定了你表现的生活是否能够打动人。
电影是给普罗大众看的,是一种可以通过心灵感知的幻影,此片东京电影节上的声誉可以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好的电影是简单而真挚的。
东京电影组委会的评语说:“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作品,《泥鳅也是鱼》这部影片其实应该得到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四大奖项,最后我们把最佳艺术贡献奖颁给这部影片!”这确实是中肯的。
而本片的空镜头和几个俯拍用得非常好,他不仅表现了农民工的境遇更是反映了中国底层的绝望。
好的作品就像午夜划过的流行会在你的心里激起一片涟漪,我们可以去比较一下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和此后的达尔塔涅兄弟,我们可以发现,电影或许有着语言的差异,然而,作为视觉影像全世界有着共同的地方。
王小帅、张扬等人应该好好反思一下了,人文关怀是需要以心换心的
【附录:幽默台词】
要是在你后背贴上大豆都分不清是前面还是后面
卖盗版碟已经就算是违法的了,我就不追究你们什么了,居然卖的黄碟不黄,这就是假货知道吗?做生意一定要有诚信,黄碟不黄,你当黄碟卖我干什么?
【附录:影片资料】
《泥鳅也是鱼》中国
英文名:Loach is Fish too
导演:杨亚洲
编剧:李唯
主演:倪萍、倪大红、李唐、彭媛媛、彭艳艳
片长:98分钟
奖项:2005年东京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
个人评价:艺术性7,欣赏性7(良心电影)
2006年5月9日 星期二 下午23时10分云间夜雨 寒鸦精舍
独立影评人:卡夫卡·陆(KavkaLu)
版权所有,请勿私自转载
联络方式:MSN:kavkalu1967@hotmail.com
邮箱: kavkalu1967@126.com
很朴实的影片,一个女人生活的不易
我觉得名字就取得很不错~~~关注社会的电影,关注底层人们的电影~
为了沉重而太刻意了,感情铺垫不够水到渠成,没有打动我。
三星半肯定有,演员狠,大红什么的
不管怎么樣,還是要生活下去。
母爱伟大,爱,也从此成为一种责任
罚冥币,住宫殿,盘不黄,让我摸,各种高反差式社会黑讽,外加间或蹦出的出人意料冷笑话,比如潘虹唱童安格马上自我检讨说歌太老那段……不过喜剧的部分还是太像刻意编排的超现实段子集萃,导致最后悲情上扬那一刻情绪带不起来。贫贱高贵悲喜混容水准照着杨亚洲自己的没事偷着乐还是差了不少。https://www.douban.com/people/hitchitsch/status/3281315974/
泥鳅也是鱼,苍蝇也是肉,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
喜欢这中赤裸裸的乡村剧情片
中国式电影~
人啊,躺在我身边,我咋还想你
2006;大学究竟看过多少电影啊。。颓神
倪萍算得上是内地乡土生活文艺片女王,只是被主持业绩遮掩不少从影光芒。
大学生电影节的首场电影在中影看的
2006.4.28 网吧紫嘉宏
现实啊
一个可以演这么低层人物的演员,真不知道某些sb到底要亏她什么?此片才6.7真是可笑的审美!潘虹这么喜欢演这么变态的角色吗?象个恐怖片里的吃小孩的妖婆子似的!
很现实写实!
人命八尺,难求一丈。现实,太他妈现实。自恋的优越感在城市遍地开花,却不要个脸。
稍微有那么一点儿过。就算是写实主义也不能全片儿家乡话吧。惯用大场景俯视镜头表现中国农民工的多,乱。这种镜头多了就会被疑为无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