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阶级的隐喻和穷人的斗争
(本文为韩国庆熙大学电影戏剧系韩国电影研究课程作业)
我的复仇是一部关于阶级之间无休止的复仇的故事。
朴赞郁导演用小女孩失足落水这个起因,排除了贫富两个阶级之前不可调和的矛盾。而这种矛盾最终只会走向相互的毁灭。
电影塑造了三种不同的穷人形象。一种是刘所代表的穷人。这种穷人生活潦倒,需要钱救命。他在血汗工厂里被富人压榨,最后却被轻易的舍弃。当他被逼到绝境的时候,自然想到了他痛苦生活的源头——他的老板。
第二种穷人是彭技师所代表的穷人。他也生活潦倒,又有一整个家族指望着靠他微薄的薪水生活。当他被开除之后,他的愤怒只能通过自残,来博取富人的同情。当他得到的只是富人冷酷的回应时,他和他的家族也就也一起陷入了绝望。最后选择全家喝农药自杀而结束他们悲哀的生活。
第三种穷人是英美所代表的穷人。她是一名左翼学生,却称自己的集团是恐怖集团。他们通过团结穷人的方式,暴力反抗富人的压迫。
贫富两个阶级的矛盾在小女孩失足落水之前似乎还没有到不可调和的地步。富人心甘情愿交出赎金,换取家人的平安。穷人得到一笔补偿,可以继续苟延残喘。那么这样偶然的落水事件为什么在这部电影里必然发生呢?这来自于并不团结的穷人内部。脑性麻痹的青年所代表的穷人是那些既没有智商,又无比贪婪的穷人。他毫无理由的就把小女孩脖子上并不值钱的项链当做了宝贝。在他笨拙而又滑稽的偷项链过程中,导致了小女的落水。
于是小女孩死了,富人也进入了复仇的状态。
这里我想提起我很喜欢的两个镜头。刘开车带着死去的姐姐和小女去到河边的时候,导演给到了车前一片浓雾中的黑暗的镜头。这大概预示着刘的前路因此会走入一片黑暗,前路没有光芒。
另外一个镜头是富人在女儿死后跪在草坪上,死死地握着一把草。他旁边就是光明的阳光,而他却选择跪在一小块阴影里。这里导演想预示富人的复仇即将开始,他的内心也不再会沐浴在阳光里。
富人和穷人的斗争中,富人有着两个天然的优势。一个是他们掌握的知识,另个一是他们掌握的财富。富人掌握的知识让刘和英美毫无还手之力,他面无表情地用电杀死了英美,又轻松的电倒了刘。而他掌握的财富又能轻易收买警察为他办事。
警察在穷人和富人之间的选择非常有趣。被收买后,他可以全力地追踪刘和英美。但当富人杀了英美和一个无辜的外卖员之后,他反而提醒富人小心刘,他很危险。
那么斗争之中,穷人的鹅优势是什么呢?答案是:穷人人多。当穷人团结起来,一起对抗富人的时候,富人才会被杀死。电影的最后,三个为英美复仇的穷人,站成一个三角形。有秩序地轮流地用刀捅死了富人。富人到死也不明白,为什么几个和这件事毫无关系的人会无缘无故地捅死自己。而穷人们似乎已经知道,只有团结起来,暴力反抗,才能战胜富人。
这部电影用复仇作为名字,赤裸裸地揭穿了贫富之间的对立并没根本的解决办法。只有无休无止的复仇,和永不平息的矛盾。他们两方各有优势,也各有劣势。他们两方的矛盾也没有对错之分,因为这种矛盾天然就存在。
2 ) “我知道你是好人,但我必须杀死你”
有人把朴赞郁比作韩国的希区柯克,我认为这种比喻是肤浅的,因为它似乎仅仅把重心放到了朴赞郁对悬念铺垫的技巧上面,而除了导演之外作为剧作家的朴赞郁给人以最深刻印象的应该是他手术刀一般的洞察力,手术刀一般的解析能力,以及手术刀一般的镜头表现力。(我的词汇。。。)
我见过的大多数评论都是针对《老男孩》和《割》的。但我个人认为,他最值得欣赏的那些东西并没有在这两部作品中恰当的体现出来。《老男孩》虽然为朴赞郁赢得了最多的国际声誉,其中他对电影语言驾驭不得不承认已经到了近乎完美的境地,但《老男孩》的情节其实是有缺憾的,如果我们深入的想一想便会很容易发现,朴赞郁在《老男孩》只是侧重了两场复仇的手法,但是其中第一场复仇的根源是非常软弱无力的:
第一场复仇是刘智泰对对吴大秀的复仇,原因仅仅是因为吴大秀曾经偷看他们兄妹间的不伦。纵然刘智泰妹妹是迫于社会伦理道德的压力自尽,但这件事吴大秀究竟应该承担多大的责任呢?吴大秀在猜究竟是谁把他困在那个房间的时候说出了无数的人名,这些人有可能与吴大秀有非常直接的利益冲突甚至杀人灭口的恩怨,但是向他复仇的人竟然是这样一个最没有道理的仇人。
而《割》的不足便是朴赞郁把这“复仇”写的太过赤裸。我不是说表现手法的激进,只是他对那个仇富的虐待者塑造的不好,表现的不好。那个人虽然谈吐低俗,但是如果我们忽视他的谈吐,就会发现那个站在导演一家面前破口大骂的家伙分明就是朴赞郁本人;另外,电影不是学术论文,如果在里面把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都直白的说了出来,那电影便是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强奸了观众。从这两点上来说,《割》算不上出色的作品。
在看过《复仇》之后,我深深感到能够代表朴赞郁最高水平的并不是《老男孩》。在《复仇》中,我们看到了和《老男孩》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悬念塑造,情节安排和镜头运用,而前者更加出彩的地方就在于它非常有逻辑的把复仇的根源埋藏于情结之中,当观众把它挖掘出来之后,关于复仇的一切便更能让人接受,因为电影中人物之间的互相屠戮是一个悲剧,而当我们明白他们之所以复仇是因为除了复仇他们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的时候,这个悲剧就从个人的摧残升华到了整个韩国底层人民和韩国社会体制之间的矛盾。
《复仇》的戏剧性在于里面所有复仇的人都只是碗里的蟋蟀,当他们互相厮咬的时候,没有人知道是在碗外的那张丑恶的淫笑的脸才是为他们树敌的罪魁祸首。电影中死去的都是最可怜的人:东劲是一个只读过高中的,被老婆抛弃和小女相依为命的工厂老板,虽然有钱,但是自闭务实的他在失去女儿之后发现自己在这个社会上生存的道理已经没有了,他不知道该向谁去讨回公道,所以除了去寻仇别无选择;Ryu的姐姐是个非常善良的女人,她没有钱去换肾,为了不让弟弟犯罪只好割了腕;Ryu的女朋友是和小女孩的死关系最远的一个人,她甚至让她享受到了世界上最温馨的绑架,但是却是死的最惨的一个人;而Ryu遭受了韩国社会底层青年可能遭受的一切,作为聋哑人他在社会上没有地位,他为了给姐姐治病勤勤恳恳工作却被上级炒了鱿鱼,而在和黑道接触的时候却被骗去了一个肾和一百万韩元,甚至老天都嘲弄他,在他享受把姐姐安葬在河边的那短暂的平静的时候,身后溺水的小姑娘的喊声却是对他天生不足的最大讽刺(最后半句话抄于IMPDB)。
这个连环复仇的情节非常具有戏剧性,但是却让我们感觉到它是充满真实性的。东劲是个老实人,他和Ryu一样忍受了可以忍受的一切,但正是这种容忍和社会教育不足带给他精神以及法治观念上的缺乏让他选择了最直接却是最无效的一条路。设想,如果他的精神不空虚,如果他还有朋友和亲人可以和他交流而不是让东劲一个人每天毫无目的的为了振兴韩国工业埋头苦干,这场悲剧便不会上演。影片结束的镜头非常震撼,东劲使劲看那张被一把匕首插在胸前的纸上写着什么,想要弄明白杀死自己的人究竟是谁,但他始终没看清,后来竟然误会那些明明是民工长相的人是Yeong-mi派来的黑社会,至死都不知道他们是因为东劲变卖工厂而失业的工人。朴赞郁把对社会的黑色讽刺进行到了最后一刻。
这残酷的,不合理的社会就是这样摧残着人性,它剥夺了底层人民一切美丽的东西。《复仇》中有这样两个镜头我相信会给每一个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第一个镜头:Ryu用石头把姐姐埋葬在美丽的河边,再用毯子盖上脸颊之前Ryu再次看了一眼姐姐,她那饱受现实摧残的脸上呈现出她这一生都不曾出现过的安详;第二个镜头:寻仇的东劲莫名其妙的找到了Ryu姐姐的尸体,他把石头一块一块拿开,在他掀开盖着脸的毯子的一刹那,她惨白腐臭的脸上爬出来一条蜈蚣。这两个对比强烈的镜头是整部电影所有讽刺的浓缩。朴赞郁把它浓缩在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上面。韩国人的理想都是美好的,但是我们又诧异的发现这所有的理想都充满了幼稚:Ryu在埋葬姐姐的时候就没想到过既便尸体不腐烂也会被警察处理掉吗?东劲老老实实拿钱给绑架犯的时候就没想到自己的女儿可能根本就不会回来吗?工厂的工人在玩命的振兴韩国工业的时候就没想到过韩国不是社会主义国家吗?就没想到自己会有失业的一天吗?在Yeong-mi描绘这场温馨绑架的时候就没有想到这样做本身就是触犯法律的,和小孩子最后的结果无关吗?
没有,他们都没有。但他们是无辜的,因为韩国从他们生下来就没有交给他们这些,而教会他们的只有那首可以一边跳皮筋一边唱的《打倒共产党》。
用剩下的篇幅再谈谈《复仇》在我印象中特殊的两点。最让我感兴趣的其一自然是那些非线性的叙事镜头。朴赞郁的特别之处在于他没有用非线性作为故事整体构架,而是一开始用顺序的方式讲述,后来渐渐出现了零碎的非线性场面(打电话的那些镜头,大家都在拨电话,都在接电话,但是他们之间的谈话毫无关系,这个时候观众才知道,这些电话不是同时打的,只是导演把它们放到了一起。),随之非线性程度越来越大,直到最后东劲的死亡一切又回归到先前的顺序。其二是那些充满美感的镜头。一个懂得审美的导演不需要可以布置多么华丽的背景,安排多么贵族的情节。在这部完全由中下阶层构成的故事中我们依然发现了许多很美的场面,而这些场面出现在这个大背景之下是非常能体现导演美学功底的,比如:Ryu安葬姐姐的场面;影片一开始那个吐着火舌的圆口,有多少同学曾经想象到这个圆口是炼钢炉而不是太空战士的华丽战舰的请举手;小女孩的尸体侧身在水中,只露出一般在水面上,那乌黑的双眼镶嵌在惨白的脸颊之上从冥界凝视着人间的一切;在即将火化的棺材中,镜头对准一只手和旁边的娃娃,随着火焰,手按照蛋白质应该燃烧的方式燃烧着,娃娃的头从身体上掉了下来,头发着了火。。。
3 ) 身上插的纸条做了翻译
对于很多观众疑惑最后被插死的纸条写的到底是什么,我做了下翻译。(能看到的),“判决文 ,车英美被杀事件,……同盟的一员……依据……裁决部全员讨论……通过……名字的名义判决死刑。2001年1月23日。公章虽然是中文,(革命无政府主义*同盟会)但被血染了一大块,也懒得去仔细分辨。”
很明显这个同盟是存在的。我太太猜测,这些人应该都是聋哑人吧。因为都不说话,同时英美是特意去学习了手语的。
过了几天再看的时候,再次证实了,之前英美在房间的电脑里面打字的内容就是这个东西,原来这个东西是范本,他们的组织看来一直在做暗杀或者惩罚某某的事情。并不像警察所说,只有英美一个人。
导演对细节的把握,真是草蛇灰线,伏延千里。无论是文字作品还是影视作品,伏笔实在是重要的一环。
这个阵容在2002年怎么样不清楚,在今天来看是很强的,并且都是演技派,宋康昊(송강호)不用说了,撑起韩国影业的半边天。
从《生死谍变》开始,就坐稳了实力派的交椅。近些年好像越来越不怎么样,不怪他,怪的是韩国影视作品开始了变态的走向,类似于我国当年的浮夸风,总想大跃进,总想着立足于世界,总想着突出自己的民族氛围,结果越来越不知所谓。
大制作之下,很多名导都开始走向江郎才尽。回头看我国,更是如此。这点来说,泰国,日本,印度要做的更好,认识自己,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精品已经越来越多。
申河均(신하균)目前已经是一线的演技派艺人,他的作品我都很喜欢,就算有的作品不好看,他在里面表现也是很不错的。近期作品《高地战》,不尽人意,没觉得好。
裴斗娜(배두나)是个很特别的女演员。演技很好,之前还去日本主演了《空气人偶》。
这三位主演,在本片中,达到了令人惊叹的演技高度,化学反应犹如核武器爆炸,给观众的冲击波是一浪接一浪。
导演朴赞郁的“复仇三部曲”我最喜欢的就是这一部,《老男孩》也很好,曾经带给我巨大的冲击,但不适合重温,第二次看就没任何感觉,剔除了最后一幕真相的冲击,留下的感觉只是变态和恶心。《亲切的金子》也过于梦幻,所以到头来,只有更加贴近生活的本片看着依然津津有味,因为本片的每一步发展,都是呈现在观众眼前的,所以会觉得可信度高。
另外还说一个事情,发现好的导演,都有拍恐怖片的潜力,比如本片的几个画面,令人不寒而栗,小女孩浮在水中的时候等等。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也有恐怖片的元素。王家卫的《花样年华》也有恐怖片的元素,梁朝伟的老婆和张曼玉的老公,我们从来没有看见过他们的脸。
在画面上,镜头用的非常好,色彩非常艳丽,画面特别美,很多定格分镜画面都可以拿来做壁纸了。
不可多得的好影片。
4 ) 剑不在于杀,而在于藏
看老朴的复仇三部曲的时候,以前总觉得《我要复仇》太过冷峻,《亲切的金子》太过炫技,《老男孩》刚刚好,右恰巧是我喜欢的黑色电影,混杂着我所喜爱的B级风格,叙事上也非常过瘾,千回百转和一个开放的结局,总让人欲罢不能。
可是,到现在,我重新看的不是《老男孩》,而是《我要复仇》。
其中的原因,也许是我更喜欢安静一些的场景,也更能从沉闷中找出该有的乐趣来,看得多了,也接受了多线程的叙事结构,对幻想保有一丝希望,但人也更接近的生活了。所以,在天花乱坠的后两部曲中,唯有《我要复仇》,冷酷的隐忍了一切,压迫着了一切、
但,也不是说这部电影不够朴赞郁了,该有的都有,深焦广角镜头(变形得类似于虚假透视了)总和平扁的特写相呼应,这可不仅仅是为创造冲突性剪辑风格有关,放在剧情中,这似乎更能昭示着个人的情绪和地域,和空间已经完全脱节了,至少,在看到标志性的楼道里,不会再有主角们的身影,匆匆过客,人去楼空,大概如此。
和人物有联系的,莫过于主角RYU一头绿色的头发,放置在暗绿色布光的工厂,基本没有任何不妥,很融洽的融合在一起,当然,对于RYU来说,的确是这样,聋哑的他,在抄札的工厂,不用忍受普通人之忍受的。也许,在工厂内,只有他,才能把劣势化成优势。但当他被开除之时,一切假象被拆穿,工厂不会因为没有他而发生任何改变,而RYU在光芒的照耀下,一头油腻的绿色头发,显得异常的另类。这不是平等的交流关系,而是主仆关系,RYU也许没意识到,待在不属于他的领地里,总会出事。这是RYU的自找的么,我说是,将一切寄托于奇迹,总会为自己的无知犯事。
当然,电影的主题描述的应该是:“冤冤相报何时了”的老戏码,但剥开这个表象,是这样的么,也许,在我们深究这样这样的剧情是什么让我们感到残酷的事情,莫过于弱者与弱者的自相残杀,或者说,原本的罪孽不在于人的本身,而是被赋予的,是被谁赋予的,谁也说不清。即使所有人的出发点都是由自己的理由的,每个人似乎都被逼的只剩下一个选择,可是你选择了,勇敢的迈向这一步,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不管是RYU,还是东劲,嗜血的复仇总会反噬自己本身,遭到报应。所以说,这部电影讲述的不是普通的复仇的过程,而是复仇的动机,朴把观众前置在一个了解所有时间像命运的齿轮开始慢慢转动的境地里,眼睁睁的看到弱者缓缓滚进绞肉机里,有谁胜利了,剩下的都是一片“五马分尸”后的肉末。如同东晋,第一次观看解剖的震撼照成了第二次观看的麻木,人本如此,又何必费尽苦心的去拯救。这里不需要任何的英雄,不管是谁,都会心甘情愿的掏空自身,交给虚空。
朴赞郁在本片中有明显的痕迹致敬林奇老爷子的《双峰》,河道杀人,塑料裹尸,心理分析,大特写人物痛苦的表情,怪异的肢体动作,脑瘫病人,这些都是林奇老爷子电影里应有的元素,在《我要复仇》中,让朴玩了一个遍(他也承认自己的偶像就是林奇),但是,朴给这些元素加入了属于自己独有的色彩,起码合情合理。抽离的镜头和直白的虐待场景,字幕卡的运用来展示RYU的主观性,趋向于剪影的二维镜头在不断的缩小放大中给人以冲击感,还有等等的技法在电影里一展无遗,这些只要仔细挖掘,都能溯本其源,我要说的是,朴在这里不管如何把玩,如何梳理人物和场景的关系,人,依旧是朴所塑造的韩国人,地域,仍旧是韩国不知名的某个城,没有因此发生意思的质变,我想,对比同样进行本土化变形的黑色电影《白日焰火》,差异就在这里。在《白日焰火》里,简单的说,他把整个框架给扭曲了,从此再也没变回来,上下文的断裂感,让人感到扭曲无比,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说完,《我要复仇》是不是朴的“杀手三部曲”里所评价最高的,我看是,赢就赢在他风格的冷峻,一位导演稳稳的收着拍电影,总比彰显风格招摇过市的晃动要难,正如暗喻在通常情况下,要比明喻难上许多,意境也高出许多一般。正如一代宗师里所言:剑不在于杀,而在于藏。
5 ) 有关手法
所有可以大做效果的场面统统忽略(除了杀那三个买卖肾的——其实这场也很轻描淡写),过滤后剩余的就是生活的平淡,正是这样的举重若轻才让张力更凸显,让平淡更能打动人。这样的好处一个是节约拍摄成本,二是让演员演技得以极大的发挥,当然,这必须导演足够地强。
6 ) 爱的越深,恨的越切,复仇越疯狂
这是我看过一遍后再不想看第二遍的片子之一。杀戮太直白原始,主题太压抑绝望。《老男孩》的过程虽然也压抑,结局毕竟没有让女孩知道吴大秀的真实身份,算是手下留情了。可是这一部呢?全部死光光,没有一丝希望,我是硬着头皮看完的。
片子虽然也有一些深意,比如经济萧条下小人物的无奈绝望和身不由己的悲剧命运,但我觉得印象最深的还是那种由爱到恨的转变过程,爱的越深,恨得越切,复仇也越疯狂,完全超出了正常的复仇范畴,恐怖得让人头皮发麻。这种变态的复仇和《老男孩》如出一辙。申河均对姐姐的挚爱导致了他去卖肾去绑架犯罪,成了全部杀戮的引子,最后残酷杀戮贩卖器官者,他的结局也只有死亡或者进监狱,别无选择。如果申河均的被杀还有点让人同情的话,那么宋康昊由一个纯粹的受害者变成了一个疯狂的杀戮者,即使他是爱女心切,但我仍然觉得最终他也是死有余辜。因为他已经由一个人退化成了一个复仇的野兽。他如果要复仇,直接杀掉申河均也就够了,可是杀死裴斗娜,虐杀肢解申河均,让我对他的同情荡然无存,只盼着他快点被干掉。
导演的确厉害,几处温馨恰恰反衬出命运的残酷和不可预知。绑架小女孩后的温馨相处(尤其是得知姐姐自杀前的申河均与小女孩一起看电视的镜头)、宋康昊幻觉中与女儿的拥抱和电梯中申河均与女友尸体的牵手,太震撼心灵了,美好同时也是残酷地让人不忍观看。很好的反映出了爱之深恨之切哪怕这是表面上的主题。
宋康昊和申河均的表演真是厉害,眼神、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出神入化,把人物内心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真是佩服。
朴赞旭真狠啊!!
爱,可以让人上天堂,也可以让人入地狱。但愿多上天堂,少入地狱。
生活真好!活着真好!
阿门!
主角来回切换,情节的走向出人意料。太多戾气,太多不公,仿佛只有同态复仇才是唯一出路。朴赞郁的美学残忍而精致,细处叫人过目难忘。开始有点枝枝蔓蔓,但熬过30分钟就是一部好片。
我怎么现在才看这片儿呢。。。朴赞郁是一把最锋利的手术刀和最精密的扫描仪。。。
表演可以再收着点,节奏应该再紧着点。
互为复仇作为“复仇三部曲"的开始篇是,更像是结束篇。
朴赞郁片子中最爱,也是他的片子中唯一一部让人无话可说、戏写的心服口服的片子,从人物和剧情设定到剧情推进结构,拧成一股绳戏剧力量强大,充满劲道。
朴赞郁"复仇三部曲"之首。1.没有《老男孩》那么精妙花哨的形式,简练直白,将暴虐血腥进行到底;2.节奏稍拖沓,好在构图和用镜极唯美:三段不同景别阶梯三人剪影,俯仰拍,颠倒的主观镜头;3.声画分离与转场有多处惊艳;4.4人倚墙SY,警察假人;5.我知道你是好人,但不得不杀你。(8.5/10)
我也要被宋康昊舔耳朵。
居然有人说他不会用镜头?我太喜欢他的镜头了!看来复仇三部曲里我比较不喜欢的是亲切的金子⋯⋯
多线程的层次化叙事进程,彼此交织的线索与剪辑,不动声色的场景构图与影像,一波接一波的黑色讽刺与政治批判,电影从设计到执行都能用完美形容,在步步惊心时刻意外中实现水到渠成。这是大师级的作品。其中紧握尸体冰冷的手的特写是我看过的最动人的爱情镜头。
根本就是“无人生还”。虽然是复仇三部曲第一部,看的顺序却是最后一部,荒诞人生的命运交织。
人以为是被自己的仇恨驱动,其实只是在被他人的仇恨摆布着。
真是极度恐怖的运镜,这还叫不会运镜。出租屋里四个流浪汉男蜷缩成一排听隔壁呻吟的女声打飞机,镜头平移,是一个得绝症的女人躺在地垫上疼到打滚。再向前移,她弟弟悠悠哉哉坐在那吃泡面。还有ryu绑架老板——小女孩递给他姐姐的“信”,ryu的动作和动画片里的小动物来回转换。朴赞郁的风格太令我惊愕了......电梯中的牵手,水边石葬的妻子,被火化的棺材,水底被切开的脚踝,女儿的项链,还有那位畸形的路人,真的,这些神级的视角已经足够恐怖了。但更恐怖的是,这部电影几乎可以说是没用一丁点配乐......爱比死更冷。复仇无法拯救爱人,这是他们一开始都知道的事。
节奏缓慢,剧情混杂,线索紊乱,头绪纷繁。个人觉得是三部曲里最不好看的一部。不过,裴斗娜很有趣~~
仇恨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深渊
除了被宋康昊对女儿的爱感动之外本片其它地方太阴暗了,能不能别老是把暴力当做艺术美?
金基德式的意象表达(行为艺术),李沧东式的核心命题(宿命轮回)。罪的源头是善,终点是亡。
C+ / 文本做加法影像做减法的一次,像是朴赞郁版的《燃烧》。前1/3对底层生活空间的描绘极为冷峻而高效。但宋康昊这个空壳人物加入主线后问题就逐渐暴露出来。即便镜头的存在感不断后撤,人物的复杂层次也依然是靠巧合强堆,无论社会批判还是情绪呈现都极其干瘪。对比李沧东高下立判。
这不就是属于朴赞郁的《燃烧》吗?虽说是一个复仇故事,但实际上讲述的是一个畸形社会之下,环境造成人伦悲剧的故事。主角都是好人,但是主角们都做了不可饶恕的事情,这不光光是一句命运弄人可以去解释的,两位男主角都在寻找自己痛苦的因,但是完成复仇的一刻却发现自己只不过一拳击在了棉花上,真正的悲剧源头无法被撼动。
【B-】复仇三部曲最不喜欢的一个,故事其实有点弱而且有点蛋疼,靠着朴赞郁的风格在撑,而风格过度又更加损害了故事本身。裴斗娜很灵。
朴赞郁有女儿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