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凶手?
-——浅析影片《学校风云》
到底谁是杀人凶手?是什么造成了这一系列的杀人事件?谁要为这一起又一起的伤人,杀人事件负责?
影片一开始,由一个拉镜头交代了这所学校建在了一座机场前头,如果说在一所建在街边的学校里上课早已被汽车的鸣笛声,人群的嘈杂声,商店外的广告声所扰乱,而一所建在机场前面的学校更是要忍受飞机起飞 降落得极大轰鸣声,这样看来,这是一所被遗忘的学校。
校园铃声响起,等待老师的却是秽语,被书包砸头,黑板上画出的避孕套,也许是青春应有的叛逆,又也许是没有人让她们真切的感受到这种做法是不对的,久而久之,成了习惯,成了不能再平常的做法。
小珍与婉芳是一对好朋友,影片在一开始给予两个角色的定位明显不同。甜美,纯真,大概是观众看到婉芳所能联想到的词,穿着白色的校服裙,有着标准的学生头,手中抱着几本课本,可以说,她满足了人们对于一个中学女学生的幻想,它有着青春本该有的样子,她本该拥有着青春的美好。当那名男同学死亡,白色的校服沾染上了血迹,纯洁上有了血迹,这样的青春便发生了改变,而这件事情发生的的源头是婉芳,一名最不知情的事件引发者,自此之后,婉芳的命运发生了改变,婉芳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与理解也发生了改变。
婉芳相信老师,相信警察,所以她忘记了爸爸说的话,抛下了黑势力的威胁,最后指认了人,在放学后,黑社会截走了婉芳,身旁的温老师只能看着自己的学生被带走,正义感无法抵抗武力,当婉芳被迫脱下那一身学生装时,她也就开始少了些许的东西,她不再相信无所谓的正义。直至好友小珍的离开,她辛苦建立起来的自我的观念一下子全部分离崩析,他剪短了头发,她做了应召女,她仿佛成了小珍。
与婉芳不同的是,小珍似乎一直都是一个偏离学生轨道的女学生,她交混入黑社会的男友,泡吧,做应召女,这一切都与她的年龄不相吻合,尽管是这样,她依旧保存着内心那份对于友情,爱情的真诚,可以说她偏离学生轨道做的很多事情,为友情,为爱情。而这份爱情,终是幻灭。可以说造成小珍的死忙导火索是男友的背叛,但最终让她确实放弃生命的是来自学校的压力,母亲的不理解,外界给予她的种种挫折,影片在塑造这一段故事时,几乎是爆发式的,压抑内心的怨气在她骑上摩托车的一刻终于全部爆发出来。寂静的夜晚中,摩托车的声音尤为刺耳,刺啦声音正是沉默后的爆发,他发疯一样的驰骋在大街上,她拼劲全力的与婉芳对话,刺啦的摩托声止于那一声爆炸声中。她还没看清楚这是个什么样的世界,就走了。
婉芳选择相信温老师,而在快要被耀哥带走时温老师却没有办法拯救她,在一定意义上,婉芳的转变,温老师有一定的责任,在我看来,这场“风云”其实是一场黑社会与正义,与法理的对立,熟赢熟败都不应涉及到学校这一教育领地,而导演偏偏在此问题的探讨中加入了学生这一角色。学生,还在成长的群体,在影片中也是一群正在选择的群体。想让大家选择法治,那么法理必须要战胜黑暗势力,显然,这部影片中,法治,大多是无力的。也是社会,让婉芳一次又一次的改变。让学生这一纯洁的群体加入法理群体与黑社会群体孰胜孰败的问题中,增强了影片的张力,也切实的反映了当时香港法治社会的混乱,很多学生,成为了混乱法治中的牺牲品。
影片中也不乏温和的语调,在婉芳,小珍,刀疤哥三人开始因为每个月还五千而开始各种兼职工作时,那时他们的生活是温和且有趣的,尽管是为了还律师费,却也算是风平浪静,音乐也变得欢快起来,友情之间的打打闹闹,懵懂爱情中的互诉情谊这一切看起来是那样的纯洁美好。而这与影片中大篇幅低沉节奏形成鲜明对比,青春不应该在黑暗中度过。
在影片结尾似乎对于法理和黑社会熟赢熟败的斗争给出了结果,而温老师所代表的正义知识分子依旧在法理的行列中,故事起于学校,故事也终于学校,如果说校外黑社会组织有黑社会的老大,那么校内的老师便是学生们的老大,面对校外的黑恶势力,老师也许力量弱小,但却依旧不忘保护好自己的学生。(此处我没有把校长罗列进去,在我看来这位校长谈不上不正义,但一定是个能少一事就少一事的人,有着些许软弱),法理希望学生这一正在成长,代表未来的群体选择的是他们,不是恶势力,影片最后的爆发充满血腥,带来视觉刺激的同时也揪着观众的内心。法理赢了,只不过赢得也不是那样的大快人心
所以,凶手是谁?我只能说每个人即是凶手也是被害者,而造成这一次又一次的杀人悲剧的不是那些着刀杀人的人,而是当时的社会。
至少在这个地球上,最强大的力量依然是暴力。
当一些学法律学的满脑子贝卡利亚的法狗,在不遗余力的呐喊废死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到底是什么维持了现代社会的秩序?
日军侵华的时候,我们是像常凯申那样寄希望于国际友邦、国际法,还是像甘地一样等着敌人杀累了良心发现非暴力不合作?都不行,我们只有拿起枪杆子去干他!
结合最近的新闻,有人直播扬言要杀妻,妻子报警无用(目前口嗨无法采取强制措施),结果某天真的被杀了,万幸孩子逃出来了。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当一个人决心要整你,不惜代价,而你又无法彻底消失在他视线里的的时候,你如何自保?
目前来看,除了抛弃一切底线先把他弄死(还有可能杀错人,可能真的是口嗨),没别的招。
所以,现代法律无法预防犯罪,法狗们又极力把法律剥离复仇的属性推进废死,这是要从两头逼死好人么?遇到极端的犯罪者,一换一已经是最理想的状态了,更别说全家给一个人渣陪葬人渣都死不了的情况。
回到本片,很多从校园开始的暴力,其实就滋生于弱势一方的非暴力。尤其在法律触碰不到的最基层,暴力也往往是最直接有效的防卫手断。
我热爱和平,不崇尚暴力,但我也不会放弃任何暴力手段来维护自己热爱的和平,这才是暴力的正确解读。
上面所说的法狗,是指学法律学到失去良心、学法学的优越感极强且认为法律应该脱离人性和无知民众的(尤其是怀着“杀人偿命”朴素价值观)的、或者单纯为了牟利的一些人。大部分法学生还是明白法律局限性,热血未凉的。
二刷,必须是五星。这部电影以青少年的视角为切入,赤裸裸地反映了社会的阴暗面,给我们提供了太多太多的思考和启迪,可以说是把经典的题材拍出了超前的意味。
全片最简单却最饱含深意的台词我觉得是婆婆说的那句“这个世界变了,变了”,其实这个世界从来都没改变它的规律,变的是人的心性,你的世界不等于我的世界,每个人看到的世界都不同。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其实并不重要。善恶相伴,时势造人,极善与极恶都是不可取的也是难以做到的,更多的时候人还是在善恶间徘徊。抛开善去谈恶,或者抛开恶去谈善都是不可能的。
我发现这里的每一个角色都可以说有某种信仰上的偏执,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的信条和规律。他们有着不同的成长环境和现实环境,而我觉得现实环境的影响更大,不论过去的成长给你奠定了怎样的性格,但你不得不活在现实,人随环境而变,每个人就像现实环境造就的“怪物”。
当你被恶意包围,不断压缩你的生存空间,当初的正义感和坚持还能剩下多少,就像阿芳,越来越不相信正义能解救自己或给自己一个答案,爱的人也都无力保护和帮助,于是她开始放弃纯洁放弃希望。温老师是一个极善的化身,也是一种愚善。他固守自己的信念但是最后被逼入自我怀疑的死胡同,不得不用一个“恶”的手段去维护了自己的信仰。小丽对待奶奶有着最纯真善良的一面,但是却和“恶”无法脱钩,混在不良群体里,用援交的钱来留住男友,却也用这笔钱来帮助最好的朋友。潇洒哥是极恶的代表,他坏事做尽,但是他不傻,他知道规则的边界,每次快要越界都能收住,直到最后被终于失去“理智”,殊死一搏。你看,极善或极恶都是加速“死亡”的催化剂。极善的温老师迎来价值观和精神的崩塌,这是他的“死亡”,极恶的潇洒哥,他迎来的是真正的死亡。乔治,刀疤,沙皮,警察,阿芳老爸每一个人物都刻画的很独到,矛盾在每个人身上体现,有血有肉,很真实的独立个体,没有脸谱化的感觉,这一点难能可贵。
几乎每个主要角色都或深或浅地提到了他们的成长心路,阿芳老爸,阿芳,小丽,潇洒,刀疤等人。即便是许多的龙套角色,也不断在表现人间百态之纷繁复杂和割裂感。影片最想说的恐怕还是,一个人的成长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的责任。我最想提及的环境是社会,家庭学校的影响必不用细说,但社会其实才是最重要的因素,很多人忽略了。当下的人构成社会并奠定社会基调,而社会又教会下一代尚未成熟的人。一个健康的社会才能培养出一群整体健康的人,一个腐朽堕落的社会呢?不敢想象。怎样的社会才能不断趋于完美,这是一个深远沉重的课题。
这部片子太现实了,感觉就像光脚走在夏天被太阳灼烧的四五十度的柏油马路上。现实风格的文艺,好处是让人冷静和反思,问题是过于现实,会让人趋利避害,变成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适者,认同适者生存的价值观。相反,非现实主义的文艺,好处是能给人以希望,让人不至于从现实中彻底抽离,给人以融入现实秩序的勇气和信心,但问题是这样的文艺很容易变成文过饰非、粉饰太平,或者催人麻木、盲目乐观。
现实与非现实,风格本身没有优劣,问题真的在于导演和作者的心术与立场,反映问题与炒作问题、让人清醒和夸大颓废,只在一线之隔,这又是和具体时空环境以及这部文艺作品针对的时代问题有关系的。
1、看了《牯岭街》《马粥街》《艋舺》《小校风云》,就越来越理解日本人为什么会拍《大逃杀》和《告白》了。
2、钱老师说他搞了一辈子教育,一开始认为教育问题在大学,后来发现不是大学出问题了,是基础教育,于是他去小学中学调研,最后才明白,教育问题不可能在教育体系内解决。电影一开头,在警察局,警察埋怨老师,说你们怎么教学生的,老师埋怨警察,说你们怎么管事的,混混都能在学校里撒野,警察头头出来说“都别吵了,留到97之后再说吧”。
3、女二,小珍,“去玩了”“我不玩了”,摩托车狂飙那场戏真经典,“没有人理我了”,有家回不去、学校开除她,男朋友劈腿,近乎绝望的发癔症,“去玩了!”把人的绝望拍得淋漓。小珍的奶奶,“她才十几岁,还没学会投胎,就走了”,《一一》他才六岁,就觉得自己老了。
4、女主角,朱女,烧图书馆,说“我再也不读书了”,因为对文教彻底失望,所以她讽刺满嘴仁义道德的老师,说“舍生取义,都是骗人”;打警察,说“你们都是瞎子”,对国家暴力机器也彻底失望了。更绝望是,江湖道义也就救济不了她,他老公的大哥强奸她,他老公却陷入兄弟和女人谁重要的挣扎。
5、朱女脱校服那场成了经典,张耀扬的演反派绝了,“你以为穿上校服就是社会栋梁了?脱了校服还不是跟妓女一样”,洁白的校服被一个小混混踩在脚下。女主最后刀疤的对话,与《艋舺》蚊子和小凝的对话如出一辙,“你为什么做妓女?”“你又为什么做兄弟?”因为你不想你老婆最妓女,你就得混兄弟,不想你老公买白粉混黑社会,你就得去卖身。
6、温sir课上讲赵盾那场,说舍生取义可能会是考题,什么是舍生取义?朱女的好朋友死了,但一点意义都没有,这是最悲哀的事了,“意义,意义是三小,我只知道意气。”小珍就是意气用事,因为意气而死,活着的人感受着了这份虚无,最后温sir和朱女还有警察阿海,都要舍生取义了。
两个黑社会部分小弟因为女主打斗—死了个黑社会的人—潇洒的两个人被抓了—乔治让女主不要只认—女主爸找旧关系让潇洒的人不要找搞女主(谈恋爱)—发生口角,潇洒和德哥天椒火拼—女主只认—被潇洒勒索10万律师费—阿珍用应召的钱帮女主还钱—刀疤卖白粉,女主得知—乔治找小三,阿珍被甩,课上阿珍被误会和羞辱—阿珍骑机车自杀—女主放火逃到刀疤那,俩人住了一星期—潇洒回来让刀疤出工,女主不想刀疤卖白粉还钱,自己去卖身—天椒看见女主去宾馆,把女主他爸叫来—沙皮拿刀捅他爸,潇洒被拷走—女主告诉刀疤被潇洒上了,潇洒在警察局被律师保走去富士夜总会—在夜总会发生火拼,乔治拿刀袭警被击毙,温老师女主刀疤逃至学校,潇洒和小弟去砍—潇洒准备当着刀疤的面强奸女主被温老师砍掉手,想袭警被射杀—刀疤判七年,女主缓刑两年,沙皮死刑,温老师无罪释放,剧终。 感觉删了不少,情节有些地方逻辑不通,潇洒是否真的上了女主,女主怎么防火后从医院逃走的,谁开车接的她,刀疤又怎么知道骑车在巷子里找到女主,被勒索10万块钱为什么要还潇洒。一开始死的小混混泡女主被打然后持刀想杀人,结果自己被撞死,只认那两被抓的小弟其实没有错(只认杀人还是参与斗殴?),这事不应赖在女主身上,更别说还要赔潇洒10万律师费。由这一件事在当时的环境下引发了许多麻烦事。
重温。林岭东最出色的群戏。袁洁莹固然是故事主线,但李丽蕊(作为袁洁莹的对立面和催化剂存在),刘松仁(从相信警察公义到拿起大刀),甚至是刀疤仔(身处黑社会却无法保护女友)的视角也别有风味,这点是另外两部双雄戏为主的风云戏不能比的。
太惨了,每个人都好惨,说到底其实好像也没做错什么,很多事情都是年轻人恋爱、较劲争面子,但是警察无卵用、老师也怕这怕那的根本管不住学生,所以什么都只能靠暴力解决了。另外林岭东是不是跟张耀扬有仇呀?!每次都是让他很帅很拽坚持到电影结束前十分钟然后咣当一下惨无人道地[剧透消音]?!
“我们去了两遍,差不多要给人跪下来才能通过,我到现在都记得很清楚,他们砍了它36刀,如果我把作品看作是我的孩子,我不愿意他给人家砍三十多刀,不行,我不拍了!
8/10。朱婉芳性情大变的段落处理极佳,公理难寻愤而逃课的她孤身经过隧道,严重的暗光形成一个剪影似的轮廓,稍后以长发弄短的形象出现在男友刀疤家里。林岭东的作品母题是角色在友情、爱情的羁绊下陷入悲剧处境,无法逃避只好舍命抗争,结局一场众人与潇洒帮派的殊死斗残酷逼真又大快人心,煽动性强。
惨烈
林岭东的风云三部曲,逐渐树立了自己的黑道风格,张耀扬、何家驹、黄光亮、吴志雄类似人物都鲜明了特色,本片将黑道引入学校,糟蹋了未成年少女,逼急了温雅的老师,搞得一方净土乌漆麻黑!
学校风云可以说是风云三部曲里最黑暗的一部,没有了前两部周润发饰演的英雄的角色,只有血淋淋的现实,就是讲小人物如何被一步步逼上绝路,乃至最后的大爆发,三部中最喜欢,也是最震撼的一部PS配乐同志世界在你手很好听,和电影气质也很搭
过火,癫狂,压抑。
上学那会,学校门口总有一帮小流氓在那晃悠,可能他们前几天还是我的同学或校友
温sir离职后影片情绪整体爆发。“如果不是因为你是我学生,比我年轻,我早就打你了!”林岭东的确是个特别会煽动氛围的导演,当然“暴力”是其必不可少的元素。
袁洁莹我爱你,从《太极张三丰》那年就开始了
最后字幕出现时的结束曲,朋友,世界在你手,听得我产生幻觉!~
节奏好快
林岭东80年代风云三部曲的异色之作,通篇带有绝望色彩以及极度剖析社会现实的写实风格。这该是香港最早讲述黑社会入侵校园的主题电影了,暴力血腥渲染下的残酷青春,最后在刘松仁的一刀、林正英的数枪之下,极度的愤怒才得到释放。张耀扬这部片的表现不错,把潇洒哥的狡猾狠毒与奸恶演绎得令人心寒。
那时候的香港演员都是拿命去拍戏啊,各种血性大爆棚,看得我瞠目结舌!在这所学校里发生的群殴、胁迫女生、拉帮结派等极端事件也曾真实的发生在我的初中时代,当年我也是校园暴力的受害者。袁洁莹从柔弱学生转变成不良少女的心路历程简直是把活生生的美丽一点一点地撕碎给你看。
群像出彩,气势过人。各种群K血拼,打不死地打,暴力得很过瘾啊。没有人绝对黑或白,人性的泯灭,抗争的觉醒,人格转变有说服力,也有社会讽刺性。镜头和调度也用心,比如阿芳父亲去求人引内斗那场,一只只鸟唰下从笼中飞走,还有标志着阿芳走上反抗道路、烧图书馆那铿锵的配乐,还有最后漫长的大乱斗
全片演员都非常敬业甚至卓越,故事充满张力和写实风格,太过现实和暴力以致应归类为三级片范畴,哪里都是战场,甚至是学校。两位女主太拼了吧~
义愤填膺。暴戾控诉。
本片无疑是[风云三部曲]中最为突出的,也是林岭东导演生涯中最特别的,不同于其余那些走商业路线的片子,它在社会反映以及人性的挖掘中都很具深度,而这些是林导影片中极为少有的。可能故事如今看来就有些普通了,但里面的人物却永远不会是普通的。片中的每个人物及其行径,都有值得深思的理由,他们所引出的社会现象直指每一个身处于社会的人,而各种身份的人在碰撞后也各自受伤,没有一个能身处事外。如果有人回过头去反思这些事物发生的根本理由,往往都因找不到理由而不了了之,只能说或者在一个时代的更替点中,总少不了那重生前的牺牲,就正如黎明前得度过黑暗一样,只是有时你得自己挣扎一下,才可能抵达那所谓的黎明
这才是港片。25年前的香港电影不知道甩当下的中国电影多少条街。耀阳哥说,有强权,就没有公平。导演也在回答,靠法律?那是约束弱者,要报仇要尊严,还是一把刀,几发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