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赢家一无所获
无意间在一个视频网站翻到了这部电影。冲着黑泽明的大名,看了这部电影。大师就是大师,电影不仅精彩刺激,还有深度。看得人好像喝了一杯好酒,回味悠长。
这个电影总共可以分为两部分,一小部分讲越狱,一大部分讲暴走火车。在监狱那部分,可以看到主角曼尼在和监狱对抗的过程中,获得了整个监狱罪犯的尊敬。配角拳击手可谓曼尼的迷弟,看到电视上有关曼尼的新闻,欢天喜地地跑到播音室,让老播音员转播到电视新闻,让全监狱都听的到。
监狱长与曼尼因为新闻事件成了死对头。在监狱长暗中派人刺杀曼尼没有成功的情况下,曼尼决定越狱,并带上了拳击手。
和自己的偶像一起越狱,拳击手非常高兴。可是这家伙有点逗逼,天真而愚蠢。他心中任何一点情绪,都要通过嘴,脸部表情,还有四肢表现出来,真是傻的可爱。老曼尼对这个年青的傻小子颇为嫌弃。可是毕竟是一个年青力壮的小伙子,还是能排上用场的。
拳击手希望成为曼尼的搭档,而曼尼只想把他当小跟班。拳击手刚开始表现不满,就立马被曼尼的气场压制,他也只能答应。他感觉到了被当做工具的意味。
上了火车之后,拳击手又兴奋了起来,想着终于可以顺利逃走了。他高兴地把自己的出狱计划告诉了曼尼。谁知曼尼大发雷霆,说他是做白日梦,他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小心翼翼地供着一份洗碗或扫地的工作。拳击手有点委屈,说那才不是自己的人生,并问曼尼你愿不愿意过那种生活。曼尼说我希望我可以。这一幕饱含辛酸,经历了跌宕起伏的人生后,他希望一切可以重来,哪怕从洗碗开始。
显然,这时的拳击手已经产生困惑,他心中的英雄不应该是这个样子。
后来,两人又和女列车修理员会面了。三人想办法让火车刹住。火车头的过程中,遇到了一扇无法打开的门。拳击手挺身而出,在火车外面扒火车,试图越过火车之间的连接,跳到火车头上,但是没能成功,在返回时,曼尼堵住门,不让拳击手进屋,逼他去跳到火车头上。但是修理员看到了曼尼的疯狂和残忍,和他发生冲突,最后曼尼对两人动手。在僵持之中,曼尼丢掉了手中的刀,低下了头。拳击手悲伤的说:你可是我们的英雄啊,现在却连监狱长都不如,他起码还有道貌岸然的样子。
此时曼尼在拳击手心中的英雄形象已经崩塌了,他不是狂放不羁,自由不羁,侠肝义胆。他是一个生活所迫,无奈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如今悔不当初的人。他是在与监狱对抗的过程中越发变得血腥残忍,自觉“禽兽不如”的人。
最后曼尼一个人来到了火车头,监狱长也通过绳梯,从直升机上来到了火车头。曼尼偷袭了监狱长,并把他锁到了车上。他赢了监狱长。可是胜利的快感并没有持续多久。监狱长说你以为自己赢了。曼尼说输赢有什么区别呢?
是啊,输赢有什么区别,反正你我都要死。曼尼走出车外,把火车头和车厢分离开来,向着拳击手和女配角挥挥手,自己爬到车顶,迎风而立。
这一幕代表了人终究战胜了代表科技的火车头,代表强权的监狱长,但是却要和他们一同赴死。输赢有什么区别?
2 ) 记一个“印记”
多年前某个时候,当时学校在放寒假,外面下大雪,没地方可去,只好呆在家里看电影打发时间。有那么几天,我就一直看碟片,看了又看,机器从早到晚连轴转,除了一日三餐,其余时间我都在不停地看片。从此烙下个毛病,就是在街上看到有人从放映厅出来就想吐。
当然也有些别的感受,像烙印一样清晰。它源于那个时候看过的某部故事片。是一部国外(英国?好莱坞?)七八十年代的电影。有趣的是,那个片子从片名、导演到演员,甚至连剧情都统统模糊了,可它居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其实只是影片结尾部的一个桥段,一句援引自莎士比亚《查理二世》里的话——“再凶残的野兽也有一丝怜悯,但我没有,因此我不是野兽。”
我清楚地记得电视上,一个如怒狮般的男人,站在飞驰的破旧火车上,他举起双臂,擂向落雪的天幕,发自肺腑的狂嗥,响彻山谷。火车头喷着浓浓白烟撞向山崖……就是这样一组镜头,粗粝,苍凉。先是特写,而后拉伸至全景。
它要表达什么呢?对于当时还在上小学(初中)的我还很懵懂,为何它那样清晰有力,如同呼呼挂风的攻城锤撞击我的心脏。那个男人,为什么在击倒对手后那样义无反顾地扑向死亡,仿佛那是他久违的故乡,他张开臂膀要拥它入怀。那种力量是那样逼迫人心,在我心中激起狂澜。
王小波写过一篇杂文,是海明威《老人与海》的读后感。他在文章里写到,这部简单纯粹到极致的作品,揭示了人性中强悍的一面。有趣的是,相较于这部我不知名的影片的残余段落,同样是一个人物,一场搏斗(至少是一种搏击的姿态),展示一种震彻魂魄的力量。
“再凶残的野兽也有一丝怜悯,但我没有,因此我不是野兽。”在这一桥段中该怎样重新诠释它?何谓怜悯?野兽,为了果腹之需而杀戮,尽管凶残,却是值得怜悯的一方。因为上帝赋予它们生命,可它们不能自行决断处置,即选择怎样活或不活。而人却能通过自主行为决定自己的命运,使自己崇高抑或卑微。
我一直在想,十多年的一部老片的片断,为什么会如此强悍地打动我?那样的场景:洒满大雪、寒风呼啸的雪原,那个目光凛冽的男人,面对死亡不羁的神色。那样的时刻。突然觉得虽然作为一个赴死者,他却丝毫没有“可怜相”,他是枭桀强悍的化身,它放佛在昭示一个信念:从来就没有什么东西能阻挡来自内心的力量和对自由的渴望。
如今已经很少有影片能造成这样的冲击。以死的决绝,情绪和氛围粗砺的宣泄,造成某种能量瞬息迸发,施于心灵之上,不仅仅是“视效的冲击”。
直到截稿为止,才知道原来当时看的是这部影片,80年代的老片子。居然真是多国合拍的,主题真的与自由相关。
3 ) 一部充满野性,人性,感性的电影
《暴走列车》,一部充满野性,充满人性,充满感性的电影,冰天雪地之下,这部电影表现着丰富的电影元素,又给人颇为震撼的电影画面与主题。
本片的开头确实拍的漂亮,一上来就是一位犯人被单独监禁三年的遭遇被法律机构要求解除,而执行的监狱长对罪犯咬牙切齿的描述一下子将两人的矛盾充分展现。
影片一幕令人印象深刻,贝克念叨着曼尼的传奇,憧憬着自己干脆犯罪大业,曼尼愤怒的将其驳斥,“满口屁话,你不可那个样子。我告诉你该怎样做!你该找个工作,一件小差事,一些让你转变的活,咖啡厅端碗碟或洗店伙计。你要当金饭碗一样捧者,因为它是珍贵的!我告诉你,这就是黄金。”,当贝克进一步质疑“你会说难道你愿意那样干?”,曼尼略显低沉的回答,“我希望我有机会,我希望我有”。
4 ) 我可以放弃自由,但,不能被你剥夺追求自由的权利
自由,是我的追求,并且,这都是自己的选择。
对男主角,我是服气的,只要想做成的事情,丢了性命也要去完成,对比我,更像是剧中的小跟班,看似勇气十足,像个男人,面对真正挑战时,遇到几次阻碍也就缩回来了。
在最后,列车控制室的人抛出了疑问,为什么所有的高科技都用上了,还是没办法阻止这列高速奔驰的火车?
或许是,当一个人真正坚定地追求自由的时候,能让ta停下来的,只能是自己,最终会不会获得自由,全在自己怎么选。
我可以放弃自由,但,不能被你剥夺追求自由的权利。
男主角是一名勇士,站在火车头上时,真像“齐天大圣”脚踏七色彩云,乘风破浪。
最后选择终结自己的生命,不带一丝遗憾。
5 ) 逃亡列车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火车那段,“你知道嘛,在你原形毕露时,你连典狱长都不如,起码他还有道貌岸然的样子,你可是我们的英雄啊”。
80年代那个时候的英雄是完美的,没有缺憾的,拍这个电影,黑泽明的思想真的非常超前先进了。对人性的包容,没有真正的英雄,每个英雄都有他自己的缺憾,反而更突出了,更真实了。
6 ) 野性的呼唤
这是一部神奇的电影,导演是个俄罗斯人,编剧上挂着日本大师黑泽明的名字,看看演员表,一水儿美国人,看上去很国际化的团队,拍出了一部情绪风格节奏上依然很美国的电影。《暴走列车》,一部充满野性,充满人性,充满感性的电影,冰天雪地之下,这部电影表现着丰富的电影元素,又给人颇为震撼的电影画面与主题。
监狱的头头在美国电影中别说正面形象,有个不那么负面的形象就属不易,像《绿里奇迹》那样的正面形象的狱监少之又少,《暴走列车》的开场不在列车上,而在监狱,一上来就表现了监狱头子和传奇罪犯的主要矛盾。本片的开头确实拍的漂亮,一上来就是一位犯人被单独监禁三年的遭遇被法律机构要求解除,而执行的监狱长对罪犯咬牙切齿的描述一下子将两人的矛盾充分展现。而更妙的是,不用再多叙述这位罪犯的过去,其性格特征马上涌现在眼前,他将被放出小单间的消息让整个监狱的人们振奋,足以让人想象其曾有的传奇,他能被单独关三年,依然淡定的坐着俯卧撑而不疯不傻,足见其性格的坚韧。传奇罪犯曼尼和狠角色监狱头子蓝肯,影片开局就让人期待,两人的对局将会如何精彩。接下来,以一场血腥事件迅速将曼尼置于必须逃离的绝境,让影片迅速走上轨道,曼尼与一位不着调的年轻崇拜者贝克阴差阳错的上了一列逃亡的列车。
接下来的故事,气氛上很像丹泽尔•华盛顿在2010年拍摄的《危情时速》,不过那是一部典型的美式英雄主义电影,丹泽尔•华盛顿为了阻止列车造成更多人的危险冷静而不顾一切的阻止灾难的发生。而《暴走列车》更是一部反英雄主义的电影,也是这部电影特色和可贵的地方,他们隐匿的火车同样失去控制驶向未知的危险,但是整个过程没有英雄,典狱长蓝根不是英雄,他冷酷无情,睚眦必报;曼尼虽有作为犯罪之王的传奇,但他也不是英雄,他犯下重罪,身上时刻涌起暴躁和自私的内心,正如贝克所说,“你比蓝根更可怕,至少他不会隐藏”;贝克身上表现着一种失足青年版的幼稚和单纯,看上去很不靠谱,易被利用,像个笑话;而列车调度台的人们紧张的更多是系统稳定性,造成的影响,或者“不想牺牲那座桥”,当他们知道车上是几个无足轻重的人时,更是将之视为可以牺牲的人。每个人的个性和自我都淋漓尽致的体现,没有英雄,却更加真实,但是没有英雄主义,却最终爆发英雄行为。车上一个意外出现的女人让整个故事走向有了转折,她在曼尼失去理智,贝克失去智商的时刻,总是起到惊呼和点醒梦中人的作用,这是一个巧妙的人物设置,让影片冲突迭起,又及时拉回到最终震撼人心的结局。
曼尼始终是影片的核心人物,这是一个似乎摆脱不了历史心魔的人,他是贝克等后辈的偶像,却又希望恢复一个常人的生活。影片一幕令人印象深刻,贝克念叨着曼尼的传奇,憧憬着自己干脆犯罪大业,曼尼愤怒的将其驳斥,“满口屁话,你不可那个样子。我告诉你该怎样做!你该找个工作,一件小差事,一些让你转变的活,咖啡厅端碗碟或洗店伙计。你要当金饭碗一样捧者,因为它是珍贵的!我告诉你,这就是黄金。”,当贝克进一步质疑“你会说难道你愿意那样干?”,曼尼略显低沉的回答,“我希望我有机会,我希望我有”。这正是曼尼人生的悲剧,他走上犯罪不归路,却付出太多代价,所谓他人眼中的传奇只有自知的甘苦,转眼间人生已经走过大半,却还在逃亡路上。正如曼尼自己所说,他渴望自由的空气,自由的味道,然而身上有充满挥之不去的野性与执拗,所以与蓝根他不断抵抗,却又让自己不断陷入抵抗-被束缚-渴望自由-再抵抗的怪圈,他希望一份哪怕是洗碗碟的工作,只要让他不再担惊受怕的呼吸自由的空气,但是他却发现自己走上逃亡路的一刻起,这份希望也仅仅只能是份希望。但是,他无法压抑自己的野性,影片设定的背景是寒冬,大雪纷飞,却是曼尼最好的背景舞台,听从野性的呼唤,他继续以逃亡追求自由,去反抗。而当蓝根追逐他到列车上,他也引来的最后的归宿,突然间,这位社会的“人渣”身上涌现英雄之气,个人对抗蓝根。列车上的一幕颇有西部电影的色彩,他把安全留给贝克和那位机车女孩,自己与蓝根在一节车厢决斗,对于曼尼来说,这是一场必输的战斗,或者毁于蓝根之手,或者战胜却继续被司法系统接下来的追逐毁灭。影片并没有足够的交代两人究竟有如何的仇恨,让曼尼宁肯与最决绝的方式与蓝根战斗到底,却又以漫天大雪中,曼尼坚定的站立姿态,塑造了一个令人难忘的结局和形象,犯罪传奇的身影渐渐消失与大雪中,反英雄色彩的电影却塑造了很英雄的余味。
《暴走列车》是部很有力量的电影,始终洋溢着自由和野性的味道,却又表现着人性的善恶,没有那么“光辉”,却真实而触动观众。强•沃特的表演非常精彩,当年也获得了奥斯卡提名,曼尼粗犷的感觉被演绎的很真切,而复杂细腻的内心表现的又很立体,最后的表演余味很深,风雪中站立于车头的曼尼,张开双臂,消逝于风中,只留下野性的呼唤。
8.5+箭影4K修复版,视听一流,黑泽明*好莱坞大制片厂,剧本水准拉开常规商业制作一大截。
越狱+火车失控,《肖恩克的救赎》和《危情时速》把这片各抄去一半就成了佳作,可见黑泽天皇的原剧本有多厉害,即使是类型片也没有忽视人物塑造,结局悲壮而大气。康查洛夫斯基真的很喜欢用莎翁的句子结尾啊!
确实是比较经典的架势,肖申克的救赎是不是也有借鉴这个片子啊?
国内能拍出这样的电影吗?第五代传统之后,贾樟柯的第六代也不如前辈,现在的更成为圈钱的项目。
故事生猛有力、气质粗犷狂野,今年观影最佳片。5星推荐。
野兽也会怜悯,而我不会,是人还是野兽。大雪中疯狂疾驰而去的结尾……够硬。(这悲天悯人的莎翁气息果然是黑泽天皇的范儿)
奇葩的组合,但成品出来后其实感觉还是很不错的,一直在想如果还是黑泽明来执导这一作品是不是会更为经典,可能是预算问题,曼尼那种犹如困兽之斗的愤怒和绝望没有完全体现出来,最后一幕的配乐和蒙太奇说真的渣化了好多.....
剧本是黑泽明60年代试图进军好莱坞留下的遗产,二十年间几易其手,最后Cannon制作,由来自苏联的康查洛夫斯基执导。终稿编剧Edward Bunker曾是职业大盗,成功转型犯罪作家并在好莱坞混的风生水起,后来在《落水狗》中出演蓝先生,还给《盗火线》做过技术指导。正是Bunker向剧组推荐狱友Danny Trejo当拳击教练,导演还给他安排了个小角色,由此开启了弯刀叔的银幕生涯。
小黑的本子,难道本来是想让三船在北海道耍的么。想起《新干线爆炸案》、《生死时速》,前段监狱是《肖申克的救赎》,末尾自由的死是《路易斯与塞尔玛》。
超级酷炫,虽是英语片却因为导演的身份有了一种东欧电影特有的冰冷苍茫大气,可以期待一下威尼斯的新作了。
够硬朗,够简单,够直接,最酷的同归于尽,有悲悯不同于野兽,很有拍摄难度。安吉丽娜·朱莉的爹爹、茱莉亚·罗伯茨的哥哥携手越狱的故事,都演得好。
编剧居然是黑泽明。。。质量不错的一部片,那个老头实在太帅了,可谓是最让人难忘的畜生之一。。。这个海报有点囧
7/10。强调外部冲突、对罪犯移情、生死决择等情节结构还算紧凑。但是逼仄的空间本来就不利于展示华丽动作场面,影片既没有不停歇的困难升级(路途中唯一关卡是过老桥),也放弃把重点放在人物色彩上,仅靠斗嘴、撕打挖掘性格远不够。只有结尾,从直升机吊下和分开失控车厢这段达到了刺激与情感的平衡。
大銀幕看特別好, 而宗教情節及越獄情節應都啟發了蕭申克, 兩個不同單位正將此片安排同一戲院在 蕭申克前放映, 很有深意.....感覺蕭申克致敬了不少. 結尾更應是影史最經典結尾之一, 我必選入結尾二十大.....
三、四星之间罢。总觉得和震撼经典差了那么一口气,各方面都粗犷到粗糙的境地。强沃特长相凶恶,角色人设冷硬,台词念白却给人阴柔的感觉。埃里克更不用说,就是个rapper娘炮。
最后评上三星,全靠最后的10分钟,有一点点提升了我的观影感受,男主起码有点点的高光时刻。不然的话从头看下去,故事线都比较单调、薄弱,而且叙事节奏稍慢,没有太强的紧迫感,两位男主的设计也不讨喜。85年成龙刚排出警察故事,而这部电影中最后有一场直升飞机垂吊警察追逐失控火车的设计,不知道是不是受到这部电影的启发,92年成龙的《超级警察》有了相似的元素,直升飞机垂吊与火车。成龙的设计更加惊险刺激,这部电影的设计则更多展示了极寒条件的困境。
No beast so fierce but knows some touch of pity.But I know none,and therefore am no beast.(禽兽虽凶猛,尚还有一点恻隐之心。但我却一点没有,所以我不是禽兽)
一个和全世界过不去的老囚,一个和全世界唠叨的新犯,踏上一辆无视全世界的列车。壮怀激烈。
黑泽明的剧本,充满孤独感的强人主角,仰慕他的年轻人,最后的人性思考都是招牌。作为英雄的出场既有传奇感。男人间粗暴的对抗充满了日片的阳刚,“不,比野兽更糟,我是人”,最后在野兽与人之间选择了人性,与狱长同归于尽。风雪中的动作场面难度很大,真有天地不仁的酷烈感。可谓越狱+危情时速。
前半小时越狱片,后80分钟是列车失控的冒险片。本片最大的看点还是摄影了,黑铁晦暗的监狱和后面白雪跟黑岩混合的阿拉斯加,都透出一股冷硬孤绝的气息,至于在疾驰火车上攀爬和空降之类戏码,做的并不比《银线号大血案》等前人出色。剧本这块儿还是比较水了,感觉角色的立场经常是混乱的,表演也不好,男二号一直在不停的喊强·沃特,吵的人脑仁疼,强·沃特也暴打男二之类的莫名发狂。越狱部分有一个强·沃特与阴暗监狱长的双雄线,但这条线索跟之后的列车冒险戏合并的非常别扭——监狱长空降列车单挑强·沃特之前一直跟列车指挥中心打交道,但指挥中心这帮人起了什么作用?有什么目的?强·沃特和男二本来要跳车为何又非得跳车头?监狱长降落后为何不按下紧急制动?监狱长在软梯上空降列车算是主要的惊险镜头,但他在那儿飘浮了大约六分钟,飘到审美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