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围城
看完后特地找了一下陈道明的访谈,听听他真实讲话的声音是怎样的,发现剧里他的确是故意换了说话的语速和腔调,很配这个不够聪明、但又自以为是的角色,果然是做足了功夫。一开始对葛优印象非常深刻,但看完再仔细回味一下,每个角色都恰到好处,无论你喜欢还是讨厌,多少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是立体的。而跟老板谈工作时顺便引用了一下里面说科学家的那段文字,没想到老板说他以前看过好几遍书,很多台词都能背下来,真真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
2 ) “围城”中的方鸿渐
钱钟书先生的小说《围城》对“围城”的阐述是这样表述的:
“婚姻像一座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主人翁方鸿渐的人生经历,就是在展现其人生“围城”。
在爱情上,方鸿渐什么也没有,两头落空。首先是与回国同船的鲍小姐玩暧昧,后来才明白自己被戏弄了。原本方鸿渐的“围城”中有苏文纨小姐,然而方鸿渐却一心想挤进唐晓芙的“围城”,在这困境中,最终什么都没有,以失败而结束。
在事业上,方鸿渐供职于银行的“围城”之内,与周家不和,被抛出了“围城”。 他前往湖北三闾大学谋职,身处“围城”中,感受到处是被人排挤,倍感落寞。回到了上海后,不愿为敌伪做事,又没有了后台,他再次失业。只能在“城外”看“城里”别人的热闹。
方鸿渐的懦弱性格,是他没有勇气且没有能力去冲出“城堡”,独立人生。他在勾心斗角的“围城”中倾轧、角逐,无益地耗尽了可贵的青春年华和聪明才智。
方鸿渐注定是一个失败者。失败在他自身(性格和内心);失败在客观的社会环境。方鸿渐这一人物是当代知识分子的现实写照。
3 ) 方鸿渐是个渣男: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
《围城》方鸿渐是个渣男: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
方鸿渐是个渣男。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从来都是: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特别是对于他有利的事情。
学习方面:
他指腹为婚的岳父在他女儿去世后提出把嫁妆送给方鸿渐,让他去国外留学。这个时候,如果是一个一个明事理,脸皮薄的人。肯定不好意思接受这个馈赠。但是方鸿渐心安理得的接受了。而且,他也没有好好学习。最可恶的是,留学归国的时候。为了交差,买了一个假文凭。还在船上,跟一个,放荡的女的发生了关系。回国后。他未结婚的岳父提出来,让他在他的银行挂个名,白领薪水,住在那已不是岳父的家里,他也厚颜无耻的接受了。对待他这个,你不是岳父的岳父,他也仅仅是礼貌对待并没有感激之心,也未想过回报。当他已不是岳母的岳母越来越看不惯他,气得心脏病发作。他那已不是岳父的岳父不得不让他离开,并答应给他多发4个月薪水时,他却感觉受到了羞辱,愤而离席,还很清高地拒绝了多出来的薪水,他那时忘了留学到现在是谁在资助他。真真的白眼狼一个。
在爱情方面:
他从来没拒绝指腹为婚的姻缘,心安理得享受未来岳父的巨额馈赠;在回国船上,又不拒绝放荡女鲍小姐的勾引;回国后又去招惹苏小姐,苏小姐以为他对他有意,让他吻她时,他本来是来说明情况,跟苏小姐划清界限的,却最后吻了苏小姐。后来唐小姐甩了他,他来到三闾大学,本来不喜欢孙小姐,却因为大家的误会,干脆将错就错跟她结婚了。结婚以后,婚房是爸妈给的,家具是老婆家出的,他干啥了?他被大学解约,来到上海求职,他老婆辞掉刚升职的工作陪着他,可是他从来没有主动为他老婆着想,在报馆干不下去,跟老婆说都没说就直接辞了。
事业方面:第一份挂名混日子的工作是已不是岳父的周经理给的;第二份是情敌赵辛楣打发他给的;第三份还是已经变成好基友的赵辛楣介绍的。
4 ) 围城里到底是什么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成长的过程中看了数次《围城》,每个年龄都有不同的感悟。
有一句话,不止一个人跟我说过,有女人,更多是男人——“人这一生到最后,最爱的肯定不是自己与之结婚的那个人。”我相信这是某一层面上的真理。根据这一真理,关于方鸿渐和孙柔嘉,我想了很多。
方鸿渐不是不知道孙柔嘉并非良配,如果为了爱情他会选择唐小芙,她是这世上少有的纯粹的女人,最深刻地打动了自己;如果为了事业他应该选择苏文纨,她的矜持下是一往情深,还有很好的家世和背景,可惜他不是一个有野心的男人;如果为了肉欲他甚至可以考虑鲍小姐,她有着肉弹的身材和不失坦率的风情,但连她和他竟也是逢场作戏。他还是选择了孙柔嘉,因为她实在不是个让他讨厌的女人,而且在特定的时刻拨动了他的心弦。男人一旦觉得自己有负于一个女子,让他为自己受了压力和苦楚,就不自觉的承担起了她的命运。
孙柔嘉不是不明白方鸿渐的致命弱点,她只是在最恰当的时候走近了他罢了,可是他是她当时能够找到的最好的男人。她用了一些柔弱,用了一些乖巧,也用了一些委屈,终于靠在了这个也算气宇轩昂的男人的肩膀。
孙柔嘉不是不爱方鸿渐,要不,她不会费尽心思来做了这个男人的老婆。方鸿渐也不是不爱孙柔嘉,要不,他不会在那个时刻说出真心订婚的话语。毅然决定共同离开学校的那一刻,他们是相爱的;在香港的旅馆里负气之后吃菠萝的那一刻,他们是相爱的;西装革履烫发旗袍高跟鞋着回到上海的那一刻,他们也是相爱的;甚至,在她歇斯底里朝他扔出梳子的那一刻,他们还是相爱的。那么,他们的那些爱情到底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何种原因下流走的呢?他们实在不明白。
方鸿渐是个始终有几分孩子气的单纯的男子,他只是个平凡的男子,只是想找个能够懂他的女子,可是懂他的女子会误解他而转身走掉,迎面朝他走来的都是不相干的人。就仿佛守株待兔,那些漂亮的兔子都朝着别的方向走,偶尔有那么一两只兔子倔强的要撞过来又把树桩吓得急忙扭头,一不小心就扭了大树的根基。
他没有野心。那么多没有野心的男人都过得很满足,连蹬三轮车的师傅白天出力气赚钱晚上喝点酒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可他偏偏又还有几分知识分子的偏执、清高,以及浪漫情结。他不是一个能干的男人,连好友赵辛楣都坦言:“你不讨厌,但是全无用处。”可他又有几分大男子主义。他一直是个软弱的男人,如果当日对苏文纨硬一点心肠,对唐小芙多一点勇气,也许很多事情是另外一个样子,他已经过上自己想要的日子了。他最终学会了果断,可是待到他学会了果断,他的生活已经翻天覆地。
孙柔嘉是真的喜欢这个男人,所以她远远地观望他,小心地走近他。她又怕他的轻视,所以在得到他之后反而用矜持和霸道将他推远又拉近,如此反复过程中,他却早已看清了她的居心。他大多数时候对她是耐心的,压住了那些不耐心来耐心地对待她,但凡一个男子不爱一个女子,断然不会有那般的耐心。可他偶尔的不耐心愈发暴露他们貌似鲜光的生活的裂痕。终于,那把梳子砸中了他的额角,也暴露了他们的爱情竟如此不堪一击。
她以她认为好的方式来对待他,尽量用温柔掩饰住强悍,其实她也明白,不该试图改变他,因为他一旦被改变了,他们的生活也就变得面目全非。可是按照规律,从这一个人身上学到的经验和教训都只能运用在下一个人身上,所以他们还是分开了。婚姻能够重新建立,爱情却很难重新产生。
他是一个善良的男人,她也不是一个坏女人,可是生活的面目就是这样:两个好人在一起,未必能把日子过好。
有时我会想,赵辛楣最后娶的女人到底会是怎样的呢?他算是个真性情的男人,应该会有一个如汪太太那样伶俐聪明的女人降住了他罢?可是他们的婚姻又会有什么不同呢?大凡婚姻中的人,总是不如爱情中的人那么相爱。从这个角度而言,婚姻比爱情更有力量,因为它吞噬掉爱情。
大凡一段爱情,三年两载就可以结束了。要么,爱情在平常日子的打磨中消失的一干二净,两人各奔东西;要么,爱情转变为亲情的最高境界。对于一个正常的男人来说,如果有一个热乎乎身体的女人睡在旁边而他无动于衷,那么一定是他的妻子。新奇与刺激都已经消失,剩下的只有相濡以沫白头偕老。
枯败的树叶被寒风卷着,勇往直前地向前吹着,方鸿渐的背影在萧瑟的风中那么畏缩,当年的意气风发已经无从找寻。“这个曾经爱过唐小芙、罢过苏文纨、又被鲍小姐诱惑过的方鸿渐,一个个地全死了,如今的方鸿渐只是个没有梦没有感觉没有愿望的人,他只想找个能睡觉的地方。”
5 ) 碎话围城
用《围城》下了一周晚饭,周末做了两天饭,今晚饭后看完了。
方鸿渐就像他家那只钟,一个小时只慢七分钟,算不上不合时宜,只是永远踩上不点。不够执著,没有野心,目标也不明确,“不让人讨厌,但是完全没用。”本该吻唐晓芙的嘴印在了苏文纨的唇上,本该接的唐晓芙的电话骂出了对苏文纨恨。在唐晓芙家下面淋的雨没能等足够久,在赵辛楣去重庆之后又未能“守”得住寂寞。这样的人生,像极了人生。
记得杨绛说,写《围城》时她包下了所有家务,让钱锺书专心创作,每天写完的部分,都是她先看过。杨钱二人是很好地把自己围在城中了的,围得太好,以致城外人起闲言碎语。三闾大学中各人勾心斗角的微妙宛转,写在书里笑笑就够了。钱先生喜读《西游》,悟空是不喜欢跟小妖们纠结的。
钱先生是不信体系的,曾说体系尤如大厦,一旦倾覆,瓦砾遍地,倒是细碎的建材始终可用,《管锥编》就是这样的碎材宝库。这与他的小说观一致,城是空的,只有出城入城才有意义;百合心更是空的,剥百合才不落空。方鸿渐对孙柔嘉最初的动心,不就在半夜里见她微微翕张的鼻翼?
在去三闾大学的路上,方鸿渐跟孙柔嘉清晨起来在乱坟岗散步,四处是小孩子的坟,方鸿渐说,小时死的了鬼不会长大,永远都是孩子。我想到杨绛在《我们仨》里写过一样的话,说自己要是死了,会比先下去的钱锺书老许多。有人用唐晓芙附会杨必,我也曾关心过,到现在只觉好笑,唐晓芙这样吃不着的葡萄,终究比不上攒在手里剥的百合,即便剥不到心。
我非常爱看六人结伴赴三闾大学的那两集,在艰辛与繁乱的旅途中诸人性情毕露,所遇各方人物龙蛇混杂,一路西行,还取不到真经。方鸿渐懵懂地站在巷门前,想起“围城”的比喻,自己辛苦颠簸赶赴的三闾大学,莫不也像眼前这个巷门一样,本以为别有天地,其实仍是一样的世界。如何面对这个日复一日并无新事的世界,大概是婚姻需要考虑最多的问题。“找一个有趣的人共渡”是方法之一,这是连岳的话,钱锺书杨绛做到了。
6 ) 城里的人想冲出来 城外的人想冲进去
原以为电视无法展现书中的精彩,看了才觉得书中各个角色都被演绎的极其到位.陈道明、吕丽萍、葛优、英达,这些个大腕们云集在一起演绎了一出绝妙的好戏。钱钟书先生写的绝,陈道明演得也绝,我想当今中国再也找不到一个更适合演方鸿渐的人了。似乎陈道明就是方鸿渐,方鸿渐就是陈道明。人总是很想了解自己,了解方鸿渐也许就是了解自己的一个很好的途径。方鸿渐究竟是个什么样性格的人呢?吃了鸡蛋难免要对鸡蛋有关的一些东西感兴趣,特别是《围城》这种意蕴丰富的鸡蛋更是值得不断地被解读剖析。方鸿渐没有得到自己想得到的,所以他不快乐孙柔嘉得到了自己想得到的,却同样不快乐不仅是他们不离而散的结局如围城一般恰如方鸿渐所言“我近来对人生万事,都有这个感想。”
围城就是照着红楼梦写的,十个龌蹉男子也比不上一个汪太太,那是王熙凤和尤三姐的合体,众女子又更衬出唐晓芙的可贵。
那个年代,心无旁骛,演的个个出彩
那时候电视制作的水准真是高。主要是演员都太厉害了
在没有特效没有收视率压力的年代,拍出来的电影、演电影的人都是有灵魂的。这个时代搭建了恢宏的电影工厂,却成就了背后的一个个欲望。可悲不过如此:浅薄得自以为深刻,深刻的屈就于浅薄。
人生最悲哀的两件事,就是对爱的东西,没有勇气去追求。对不爱的东西,没有勇气去拒绝。
重温 每个人物都掐得神韵 读小说时最喜欢的是赵辛楣
现在才发现,原来是方鸿渐和赵辛楣的爱情故事
看完后特地找了一下陈道明的访谈,听听他真实讲话的声音是怎样的,发现剧里他的确是故意换了说话的语速和腔调,很配这个不够聪明、但又自以为是的角色,果然是做足了功夫。看完再仔细回味一下,每个角色都很恰到好处,无论你喜欢还是讨厌的人,多少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是立体的。201703
看完了书,一鼓作气把剧也看了。「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没想到这部电视剧比我的年纪还要大了。非常遵照原著的改编,很多台词甚至场景都和原著一摸一样。方鸿渐的人生好像一条清晰的抛物线,人生到达某个顶点之后就是一发不可收拾的失去。而这个故事就是从方鸿渐的人生顶点、或者说抛物线向下开始的。正值青春的翩翩公子、欧洲留洋归来、邮轮上有两位美女倾心,这样的注脚不管在哪个时代都属于人生赢家级别了。可是,之后发生的一切却越来越不尽人意,被有名无实的岳丈敢扫地出门、苦恋一位女生却无果、战火中艰难的去湖南的大学任教、与孙柔嘉结婚却万分失意。钱钟书先生写的是方鸿渐的故事,但是把书里的每个人都写得活灵活现,人物性格惟妙惟肖、金句不断。
毕克的旁白威武!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杨绛
鲍及时行了乐,苏终是足了面子,唐没有丢失自尊,孙千方百计嫁了,赵实现了抱负;他,什么也没有。
吐血推荐,从小看到大,定期复习。
后来似乎吕丽萍再没演的这么好过。结尾方鸿渐一个人走着,流泪,不好,哭,大抵还是不甘心,对未来也还有期望,可方鸿渐有吗?
这剧看完了!表示最后的结局,基本上是孙柔嘉同赵辛楣吃醋,方鸿渐夹在中间两头受气的悲催ending。孙柔嘉就是那种把婚姻当职业的女人,就算读了大学学历,这个学历的用处也是钓丈夫。一旦得手,就原形毕露。
豆瓣为什么没有六颗星?总共看过三遍,分别在9岁,16岁,21岁时。最经典的原著改编电视剧,没有之一!
当年觉得陈道明长得和我爹好像啊....小说也看了很多遍 最后的结局 每每看看 每每唏嘘...
经典就是经典,想不到第二个人能把方鸿渐演得这么好了,再次重读围城,脑海中浮现的形象也就是陈道明,葛优这些人了
演员个个出彩,如得神助。
最好看的还是旅行和三闾大学这两部分,其他的像小说一样,太琐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