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磨叽
光是一个假女婿与妓女的案子就不知道讲了多少集。真的是相当磨叽,搞不懂那个妓女刘海半遮然后一缕头发掉下来是为了显示她的柔弱吗?不过我只是想把她刘海掀开,太tm的提不起劲了这个人。犯人也是早早就猜出不过破案过程还是挺吸引人的,全程各个人的感情状态就复杂又复杂,晴小姐的天真与痴情、小蝶入魔的爱等等真的是复杂啊。
2 ) 还不如只拍二十集
第一个案子挺好看 第二个真的是提不起兴趣 其实台词深度也挺好 第一个案子假女婿演技最后也挺好 结尾那几句台词 你就是太美了也太傻了 但是爱情的美太聪明的人是看不到的 是呀 一个傻女人才能去那么相信一个人 一直觉得假女婿和小蝶也蛮好一对 相遇之恩 小蝶最后自杀 也是个痴情女子
3 ) 《大侦探》:阿加莎式的原创推理剧集
到目前为止,今年我已经看了不少国产侦探悬疑剧集了,有《深瞳》《神探柯蓝》《现场铁证》《神探狄仁杰前传》《侦探成旭之千年迷局》,不过我最最期待的当然还是《神探狄仁杰》的第四部,可其迟迟没有上映,索性就先看了梁冠华主演的另一部侦探剧《大侦探》。
这是一部年代推理剧集,讲述的是民国初年上海沪江警察厅侦探吴世光的探案传奇。本剧力图把梁冠华饰演的吴世光打造成中国版的“波罗”,这一提法不禁让人想起中国侦探小说之父程小青先生笔下的侦探霍桑就被誉为中国的“福尔摩斯”,无独有偶,《大侦探》故事的背景也被设置成民国时代的上海。剧中,体型肥胖的梁冠华穿着西装,理着平头,留着鲁迅式的隶书“一”字的小胡子,叼着大烟斗,别说还真有点大侦探的范呢。
本剧共40集,分为《隐身人》《滴血玫瑰》《愤怒的扣子》三个单元,也就是三个探案故事,这也是目前国内悬疑推理剧集常用的结构,三个案子看似独立,其实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第一单元《隐身人》也是整部剧以民国历史上著名的“宋教仁被刺案”为开端,导演和编剧也用将近全局一半的篇幅演绎了这段历史疑案,并艺术地揭示他们心中“宋案”的真相。
1913年3月20日晚10时45分,革命家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突遭刺客狙击,腰部中弹。22日晨,不治身亡。身为大总统的袁世凯假惺惺地下令“悬赏破案”,本意是走走过场,搪塞舆论,没想到“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案子很快告破,刺客武士英被巡捕房捕获。雇佣武士英行凶的是上海大流氓应桂馨,应的上线是内务部秘书洪述祖,洪的后台是国务总理赵秉钧,顺藤摸瓜,此案元凶,昭然若揭,就是袁世凯这个独夫民贼。事情败露,袁世凯一面百般抵赖,一面丢车保帅,杀人灭口,武士英、应桂馨、赵秉钧先后死于非命。惟有洪述祖潜往当时还处在德国殖民者占领之下的青岛,暂时躲过一劫……
可以说,剧中关于宋案后洪述祖的行踪基本符合真实历史,但却演绎了一个更加精彩的逃亡故事,编剧很巧妙地将他安插进了一个大家族衰败的故事当中,让人真假难辨。这个故事因为结合了历史疑案而更加扑朔迷离,再加上编剧颇得阿婆推理的风范,在剧中设置了不少“红鲱鱼”(Red Herring)【注】来误导观众,很好地隐藏了凶手和真相。
《隐身人》是本剧中我最喜欢的故事,仅通过这一单元,我们就可以看出本剧的导演和编剧是很用心地来创作这部剧集,在这里向他们为国内原创侦探剧集的发展做出的努力表示我个人的敬意!
不过很遗憾,剧中还是出现了一个历史BUG,使这个故事不那么完美了。历史上的洪述祖是1859年生人(一说1855年生,那就更早了),《隐身人》的故事发生在宋案六年后的1919年,那时他已经60岁高龄啊,怕不是剧中那个年轻多情的小伙子吧?呵呵,不如说这是编剧和导演对历史疑案的艺术化处理好了。
另外两个单元《滴血玫瑰》和《愤怒的扣子》,篇幅相对要短了一些,但同样精彩,尤其《愤怒的扣子》的解答部分,所有人都有动机,然而证据又将被怀疑的人一个个地排除,让人看得惊心动魄。
《大侦探》的导演张家和在博客上说他喜爱看阿婆的侦探小说,自己也终于开始以阿加莎的方式讲一个中国式的故事,通过这部作品,我觉得他做到了。
其实,本剧的成功不只在于这个原创的剧本好,也是和演员们精彩的表演分不开的,再加上剧中闪耀的人性的光辉,使得这部剧集成为一部优秀的国产推理剧。
最后和大家一起分享《大侦探》的片尾曲《因为爱你》,它不时随着剧中动人之处响起,而令人动容,我很喜欢。
我是黑夜里雪白的茧 在寂寞里周旋于缠绵
那里有没有通往幸福的线索呢
倾尽所有的深情 就能看到你的天空为我而亮了
因为爱你 我不怕穿越千古万劫
因为爱你 我不怕独守日月流年
因为爱你 是我最初出发的誓言
因为爱你 是我最后到达的终点
爱就是全部的力量
我是寒风中火热的蝶 在倔强地飞舞与盘旋
不管永远到底有多远爱得浓烈
烧尽所有的热血 就能看到你的心房为我而开了
因为爱你 我不怕穿越千古万劫
因为爱你 我不怕独守日月流年
因为爱你 是我最初出发的誓言
因为爱你 是我最后到达的终点
爱就是全部的力量
【注】“红鲱鱼”(Red Herring)是推理小说创作上所应用的一种手法,它通常代表误导读者思路的诱饵,让读者在看到结局之前,误以为某人或某事件为凶手或破案关键,也就是中文中通常所谓的“障眼法”。这种方法在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中得到了极为普遍的应用,就像她笔下著名侦探赫尔克里•波洛常说的——“你们每个人都有嫌疑!”而往往最后的真凶却不是明显的嫌疑人中的一分子。
4 ) 此剧也有优点
缺点就是剧情拖沓,有些情节没必要用那么长时间的情节去表现,有些还不知所谓。
优点就是“修旧如旧”。虽然我也不知道民国时期的上海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但是此剧的氛围、服化道还是比较符合我对民国的想象。这点的优秀主要靠2020年前后一尘不染“精致”的民国剧的衬托。
另外一个优点是演员。演员的脸各有特色,基本符合人物设定。至少能记住每个演员之间是不同的,比起“精致民国剧”男演员共用一张脸、女演员共用一张脸强不少。有次看个“精致民国剧”我竟然只能靠男演员的身高来区分他们。演技上面除了“张大民”以外,其他人的都勉强,尤其大少奶奶和小姐,拉跨的比较明显。大少奶奶的哭戏没一次是真眼泪。小姐的戏最多的就是大半夜满园子喊“文启”,她不撞鬼谁撞鬼。二少爷的演员怎么看怎么眼熟,后来发现太像废柴有限公司的半两斤了。
服化道方面,崔探长的黑牙缝太出戏了,一旦关注到就很难不细看,但看到14集却没怎么看到崔探长抽烟。主角“张大民”的胡子很假,哈哈哈。大少奶奶的耳环,换个场景就换一副,但是波板刘海从来不换。主要演员的衣服也不怎么换,崔探长的猪肝色枪驳领外套太逗了。
设定上模仿大侦探波罗三人组,少了秘书柠檬小姐。没什么可说的。
情节上也不是很严谨。第一个故事模仿阿加莎的设定,大家族各怀鬼胎,各有目的,都有动机,加上不安分的下人,沾亲带故的家庭医生。本来有个阿加莎故事的型,但是拍的太差了。这么个故事大侦探波罗有个上下集就完全够用了。这个竟然拍了10几集。从小姐大晚上去找姑爷当年寄来的照片就能推测出姑爷应该不是本人,被冒名顶替了。等等类似情节吧。
5 ) 本来可以吸引人,剧情严重拖沓。
之前看过 (狄仁杰),窝了几个通宵,很喜欢。刚看这个大侦探,感觉是同一个导演拍的,因为两部戏风格如出一辙,非常舞台化,演员一边说话一边走路,面向观众,主说人走在最前面,其他配角靠后,不能遮住说话人。
看狄仁杰之前我没有看过火影忍者,看大侦探的时候刚看过数集火影忍者,已经被火影的无数回放片段搞得身心疲惫。关键情节回放就算了,问题是一回放大半集就去了,解释一个案子加上回放至少要3集,受不了。
人物的对话罗哩叭嗦,第一个故事的时候有一个女反面喊了一个男反面一声“爹”,非常大声,在这之前许冠华至少絮絮叨叨解释十几分钟人物关系,那两个人都知道自己是父女关系,就是如此,女的喊了爹,男的还要问一句:"你喊我什么?"不光是观众不耐烦了,连旁边的男2号也不耐烦了,大声说:"她喊你爹!" 能叫人不崩溃么?
我看完第三个故事,放弃了。实在不能忍受情节的拖沓和演员们太婆般的唠叨。
只看了第一个故事,拖沓的不像话
情节拖沓
多年之后没想到还能看到这部剧,于是又看了遍(,我不是特别喜欢的一点是有时候有点拖沓,还有就是明明不需要故弄玄虚的地方却来这一手,就有点尴尬(,尤其是第一案特别明显(;第一案里有个地方的误导很不错,当年就是因为看到这个误导,让我觉得还不错;第二案比较喜欢,这个密室有点生草,虽然好像也没说这是密室(;第三案有点乱乱的,但至少最后收尾还行
我觉得挺好看的,不错。
又看了一遍!还是觉得最后一个案子最牛逼!组团谋杀
烂
当年觉得故事不错~
第二段故事明显是张爱玲的半生缘,不知道是不是买了版权。但是,整体风格又狗血又好看。编剧脑洞很大,像民俗小说语一样。我一口气看完了。不过,中间大段的言情戏,还是拖进度条了。一点不影响剧情。
第一次看好像还是小时候吧,很喜欢的一部剧
潜伏盛乡,黎明之前大侦探第二案袁佩林也来了
演的很好,放过瑕疵,你可以欣赏到更多。。。。
目前为止这是我看过最拖的一部侦探剧了。。警察真不知道干嘛的 这部剧的唯一收获就是可以让我狠狠鄙视这些所谓的警察。。真不知道是土匪还是警察了。。而且此剧有严重洗脑作用。。你的智商会跟着此剧从十下滑到一。。但是 为了里面一个人物我是忍了 一定要看完第一个故事。。。。
觉得还不错,不过就是太过繁琐的推论,有点神的感觉。
觉得不错呢,在家里和爸妈看的,一般是自己一个人在看。他们都各自去照顾人了,我自己一个人在家的时候用它来消磨神经。
很好的尝试,但是还是摆脱不了国产电视剧墨迹的毛病⋯⋯
好看
民国戏应该比古装戏拍起来要简单一些吧,我怎么看着反而比古装戏还要假呢。节奏也太慢了,一个案件能说上四五集,观众的智商都够用,不劳您这么费心的解释!
某人中了狄胖胖认真雷人搅基军团的毒了,害的我也跟着看了一部又一部。。。其实有的还不错-。- 我快被梁导的原创执着精神感动了,并且确认梁导确实不会写感情戏。
我妈妈婆婆特喜欢看,中午吃饭的时候就跟着一起零零碎碎看了不少。
还可以,第二个案子有一段抄柯南道尔的《红发会》,第三个案子调转酒杯的桥段疑似借鉴阿婆《闪光的氰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