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魍魉之匣》是上周末看的动画,一共13集,我用了三个晚上就看完了,因为太想知道答案。看完最后一集,不仅让我觉得好像打开了天窗,所有的疑云都解开了,而且更有余音绕梁的感觉,让人辗转反侧。很久没看过设计的这么巧妙的悬疑片了,而且能将科幻、神怪、历史巧妙的揉合到一起,最重要的是还可以自圆其说,可见编者的逻辑之严密,知识之渊博。动画片的进展安排也很巧妙让人开始好像摸不着头脑,我从小就看各种侦探书和侦探片长大的,竟然看前几集的时候也理不清头绪,后来渐渐看到了故事的脉络,有了自己的猜测,但还是想不清其间的因果联系,直到最后一集才恍然大悟。如果这仅仅是一部设计精巧的侦探剧也不会让我印象这么深,最重要的是案子最后水落石出的时候京极堂把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与各个人物之间的关系都说的清清楚楚,道出了每个与案情相关的人当时怎样的心理导致了怎样的行为。而剧中形形色色的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最主要的是他们都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周围的世界,破案的关键就是参破他们的心理。让人不由得想到了经典的《罗生门》。
贯穿这部剧始终的是“魍魉”,京极堂从最开始出场就把魍魉的由来分析的很透彻,好像文献考据一般,而最后“魍魉”是一种隐喻,它是指扭曲客观事实的人心,案件涉及的所有人都被魍魉附身,他们眼中的世界被自己的内心扭曲失真,站在自己的角度看世界就会导致犯罪而不自知。每个人本身也是一种“匣”,装有自己的想法,如果都是偏颇的主观臆测和主观意愿便成了”魍魉之匣“。虽然只是虚构的故事,但现实当中的人经常会按自己的视角去看周围的人和事,也许不至于犯罪,而误会争执难免。我审视自己,觉得心虚起来。我所认为的、所看到的有多少是真,多少是已经被我自己扭曲了的?我不禁问自己:“你被魍魉附身了吗?”
<图片1>
作者:酱牛腱
关于上期中提到漫改动画时出版社的主导权,这几天小编想起一个很有名的例子。2006年MADHOUSE制作的TV动画《NANA》第一集播送前,八卦杂志《夕刊富士》忽然爆料来自于所谓关系人士的消息:“由于前两集的内容被制作方大幅改写,惹怒矢泽爱老师,几乎要闹到播送取消的地步”。
官方对这条八卦没有做出任何回复,而前两集也按时播送。内容和漫画的开头相比,叙事确实进行了前后顺序的调整和一些删节,但剧情本身没有原则性的变化,根本谈不上 “大幅改写”。这使得当时的观众都认定这是八卦杂志无中生有的炒作。然而一个多月后,奇妙的事情发生了,《NANA》第六集播出时观众发现,第六集把第一集的剧情几乎重演了一遍!只是加了点内容调了些顺序,和原作漫画更加接近,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对比一下原作漫画和第一第六两集。这动画界极其罕见的单插一集读档重练状况,让我们对其中可能发生的争议浮想联翩。
而《NANA》第一集的演出,就是本文主角中村亮介和该片监督浅香守生共同进行,分镜则是浅香监督自己画。当然无论我们怎么浮想,在没有官方信息的情况下,我们对这条八卦消息并没有求证的方法。然而有趣的是,在当时浅香监督关于《NANA》的访谈中,同样大谈原作改编。其内容也和中村监督上一期中的言论基本一致,先是对原作带来的束缚大吐苦水,之后还搬出《银河天使》的监督经历来感叹故事和分镜的自由并表示分镜负责人就是作品的神(您也不想想能有几个片比《银河天使》更自由啊)。这一老一小不约而同的感叹,让我们对《NANA》的浮想得到了不少状况证据的支持。不过无论是考虑到大人的事情,还是小编有限的能力,都不允许本文进一步深挖。
幸好,这类束手束脚的情况在丸山社长的努力下,在MADHOUSE的漫改作品中还是相对少见,而中村监督更是不久后就接到了稀有形式的活儿——京极夏彦原著小说《魍魉之匣》的TV动画化改编。当时不仅是中村监督自己,整个MADHOUSE实际上都没有多少小说改编的经验。不过正如他自己提到的,漫画的画面对于分镜有所束缚,而小说形式反而有助于动画画面方面的自由发挥,但是自由度的增加并不意味着难度的降低。他同样要面对他自己的原则“不对原作忠实而是诚实”。本作又应该对什么诚实?需要体现怎样的演出意图?
下面介绍基本不含剧透,请未看过《魍魉之匣》的读者放心阅读。
中村监督实际上并不是一开始便参与《魍魉之匣》动画化的企划。他参加项目时,故事剧本已经完成到了最终话,西田亚沙子已经画好了以CLAMP原案为基础的人设草图,以第一话为主的美术设定也已完成。实际上这类监督中途加入的情况相对少见,估计里面又有什么大人的事情。不过他读完脚本看完人设后开读原作,立刻被京极世界吸引,一气读完后,拍板决定接盘。
<图片2>
看到CLAMP的人设原案后,监督的第一感觉就是影像必须往抒情甘美方向走。而他为这片画面演出上定下的基本视觉概念是“光与影”。全片所有镜头的layout都设计为光影并存,原则上不存在任何一个明暗均匀的镜头。
但是光影的并存并不是随便交给原画去打影子就算,本作中监督引入的重要流程,就是在分镜阶段就会加上光源和阴影。通常的TV制作中,这一流程往往会被留到layout后才进行。这一工程的提前意味着分镜负责人对于画面的控制力更强。这也是MADHOUSE出身的演出家共通的特色之一,他们的演出方式受MADHOUSE巨匠川尻善昭的影响极强。川尻习惯于自己负责作品的所有镜头,所有的lo和草原都自己亲自上(工作量!)。而中村由制作进行身份进入业界,之前并无作画经验,却也会在自己作品中亲自原画。这正是因为在他心目中,川尻的做法才是动画监督的理想状态。而包括他在内的MADHOUSE演出家们,尽管受到工作量和画力限制,不能完全踏袭川尻的亲力亲为。但画不了动画,多说多写总没有问题吧。在分镜阶段进行的详细指定,同样可以增强分镜对最终成片画面的控制能力。
那么这较强的控制能力究竟要用于解决什么问题?看过本片或者原作的读者应该知道,这部作品的大戏都在于嘴皮子——掉书袋搞推理,打嘴炮喷敌人。里面有四到五集,整集就是几个人屋里在那或坐或站地说说说说说不停。所以分镜的难点在于,这密闭空间里就那么大点儿地方,角色位置还不动,那么这站桩戏画面要怎样才能不重复不单调?
先看看前文提及的浅香守生监督的解决方案,他所负责的第六集分镜就是三个人坐书斋里说了一整集。擅长少女漫画改编的浅香监督,他尤其得意的是对于当前环境和状况的利用,场面中的背景、物品、人物都为他信手拈来(扩展阅读可以看看《花牌情缘》的屋内表现)。第六集中,他的运镜在书斋中上下翻飞,各种小道具层出不穷,角色小动作抓耳挠腮,观众完全没有觉得单调的机会。顺便一提,这一话的作监细居美惠子就是中村监督之后的御用原画拍档,细腻的演技当时已经初露端倪。
<图片3>
浅香守生第六话分镜,可见镜头的灵活之处和环境刻画的细致。另外和前面的光影视觉概念匹配的是,除了已经加了阴影外,第二格眼镜处的高光和透过光指定。中村表示画那么细可以直接放个大拿去当lo了。
第七集依然是这三位窝在书斋里说说说,而负责分镜的是浜崎博嗣。相比万物皆为我用的浅香监督,浜崎尤其突出的是他的想象力。而第七集的谈话内容多为怪力乱神的掉书袋,需要的正是这种妄想能力,为此中村监督专门找到浜崎请他担任该集,最后各种画风不同的传说神怪,依靠浜崎对于构图和镜头节奏的独特感性,在这一集的现实和想象空间中来回穿梭,达成了一种充满个性的奇妙平衡。中村自己也明言,这集分镜比起成片来要激进太多。
浜崎博嗣第七话分镜,可见画风和正片比较起来相当不同,另外同样在分镜阶段已经做了色彩和影的要求。
中村自己在《魍魉》中的分镜演出更多受到浜崎的影响,他在本片中的分镜特色正如前一期谈俯瞰镜头时所提到的——他的镜头是主观的,这和浜崎的调动想象力有共通之处。具体来说就是他的画面创作一定会考虑到角色的视点。因为原作本也是重视视点的作品,剧情从关口和木场的视点展开,分别是关口视点中的各角色的心理变化,以及木场视点中的悬疑剧情推进。
而中村监督在视点方面的尝试体现在他对于角色的代入和沉浸。比如第一话两位少女的友情刻画受到百合爱好者们的广泛好评,但是监督却明确表示自己对百合并没有太深刻的理解,甚至因为对于百合和女同和S(以吉屋信子为代表的日本文学种类,来自于Sister的首字母,描写少女和女学生间的强力羁绊和友好关系)分不清楚遭到此间行家的西田亚沙子大姐怒喷。但是监督表示,虽然我不懂百合,谁喜欢谁的心情我还是懂点儿的,我可以在代入角色的视点后,把感情描写体现在分镜之中,下图是其中一例。
<图片5>
第一话的视点大多是女角色赖子视点,这位赖子和她所憧憬对象的同学加菜子正是成为话题的那对百合。其中最有趣的表现莫过于加菜子一旦说话,赖子视点的画面马上就开始脱离现实进入梦幻,周边鲜花盛开,光风霁月。脚本村井贞行看到分镜表示我根本就没写这么一段啊什么鬼,监督却回答按赖子视点就该这么画。尽管本作的超自然要素十分有限,但是监督认为本作中应该允许世界观随着视点人物的变化而变,哪怕出现幻想式的镜头。多个视点的同时存在,使得即使是同一个角色的同一段戏,在不同角色的视点中也会呈现不同的表现方式。这就是中村相比于浅香的无所不用,和浜崎的奇想天外,他自己提出的避免站桩戏流于单调重复的解决方案。
来看他的一个演出例子,中村监督亲自分镜的最终话第十三集。为防剧透和读者公众场合出丑,这个视频没有声音,请放心点击。片段出自十三集14分22秒处,有兴趣的读者可自行寻来带声音的版本观看。
视频播放页面:
http://cdn.animetamashi.cn/c65ed9b642a7c457/video/72386e这个角色被静音掉的台词是他在描述自己的理想。而很明显这个角色的描写分成了多个视点,而这些视点中的动作是不相容的。接近客观的普通视点下的得意微笑,另一个视点中则是面露狰狞,再是眼爆血丝,以及最后狂人般双手高举。这些不同主观视点在时间轴上的融合,给这段画面赋予了极其高的感情密度。而迅速切换的镜头更是使得画面不会无聊。
谈了中村监督和其他几位的不同解决方案后,这里出现了一个分镜控制力带来的问题,各话分镜都是老司机,资历高能力强。分镜既然是体现个性的不同解决方案,那么监督要怎么修改这些不同个性的分镜来达成作品统一的风格?
结论上来说本片中,监督不修分镜,他只剪。看过动画和原作的读者可能知道,全十三集很难容纳整本小说巨大的内容,系列构成村井对于原作进行了大量的删改。但即便如此,每话做完分镜时一掐表,至少是成片时间的1.2倍,最终话甚至是1.5倍,总得删点啥,然而手心手背都是肉,哪段都不舍得剁,监督愁得泪流满面。而上面的监督自己的解决方案——多视点快速切换以糅合在同一时间轴上的做法,其实也是一个增加信息密度,从而节约宝贵片长的方法。
而对于其他人的分镜,中村监督只根据时间需求进行删减,而不修分镜。他允许,甚至说有意追求不同的分镜风格。而他统一世界观的手法并不通过镜头,而是通过美术、色彩、摄影处理以及音响效果。前面提到的整体视觉概念“光与影”就是其中的重要要素,我们下期接着聊。
客观地看这部剧,感觉没有任何悬念。基本上能预测到谁是凶手,谁是最终的恶魔。从两个少女的畸形谈话就知道,畸形的爱恋无法容忍一点点瑕丝。因为一个粉刺有杀人的冲动。事发后不冷静的态度,已经知道了谁是凶手。剧情推移,了解少女成长背景,萌发出两个少女畸形的内心。敏感又单纯、想改变什么又无能为力,只能通过前世的谬论来寄托内心的空隙。从少女的谋杀案件拉开帷幕,接着是分尸案,开端就已经告诉了谁是分尸案凶手,那个名为久保竣公的男人——同样是内心的空隙,坠落为“魍魉”。魍魉之说,利用时代背景下无知的人群,对鬼神的相信,把金银财帛奉上。到科研秘密基地美马坂医生进行人体实验,不死军队的研究,然后到拿自己的女儿做实验。剧情里每个人都有不可告人的私心。人的欲望与生存背景紧密相连。每个人内心畸形,都是有根据。现在看来这是一部工整的作业式作品。
每个人都有原因,而出现最多的关口君因为本身有精神疾病,至于什么原因导致的,剧情没有交代。木场警官是战后心理综合征。雨宫看似是最平凡的角色,却痴恋直至疯狂。美马坂是科学狂人,因为妻子的病态让他厌恶人的肉体,演变成对不死学说的迷恋和追求。柚木阳子对父亲的痴恋,对母亲的厌恶变成不伦的悲剧。悲剧的开始,注定是悲剧的收场,无法幸免。最精彩的一部分就是最终“魍魉”吃掉了“鬼”。中间男主京极堂那些长篇大论的解说魍魉、灵能力者等,真的比福尔摩斯还长篇大论。这个已经超出了剧情本身需求,属于硬塞文化吧。这个应该是男主京极堂个人背景的原因,实力话痨男主。
认真看完这部作品,剧情没有任何悬念。只能说杂乱的穿插让人很迷惑。但是发现主线任务就知道了,一切都是为了混淆视听。有炫技巧和学识之嫌疑,总体评价一般。
节奏太他妈的紧凑了,层层抽丝剥茧般的推理,精美的让人大气都不能出一口,让我忍受着爆肝的危险一口气看完了13集,妈妈的,回头一定要看原著,今天的精神状态——死定了。昨天早晨五点起床的人,至今还未能睡上一觉,今天又要高价赴宴~
(一天一夜之后)话接上回,从死神一样地狱般的痛苦经历中梦回,长达10小时的睡眠,总算是把缺失的精神弥补回来一点,但是气温骤降,让人应接不暇……
话说我不是一个爱剧透的人,所以这篇评论依然继承以前的光荣传统,坚定不移的不剧透。
此剧中一个主要人物是中禅寺秋彦,他是一家旧书店的老板,同时也是阴阳师。对于日本的阴阳师此类的故事能联想到只有安倍晴明,说起来没看本剧之前确实认为类似的神道或许传承于中国的道教,或者其他五行类的巫祝,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但看完此剧才发现,或许我的这些想法才是给自己树立了四面墙,困在其中的我变成了阴影,使我看不到真相的光明,从而变成了——魍魉。
魍魉:它既可以指“影子外层的淡影”,也可以指“渺茫无所依的样子”,前者在《庄子》里还有个寓言,甚至斑固在他的《幽通赋》中也有提及。(参照《王力古汉语字典》P1739)至于后者,《淮南子览冥训》中有个句子:“浮游,不知所求;魍魉,不知所往”。 魍魉,严格地说,是“山精”,是“木石之怪”。《国语鲁语下》说,“木石之怪曰夔(音魁)、罔两。”罔两、万良——魍魉者,绣山万藤相思子,花七是也。
剧中用了长达约40分钟的时间都在做关于神道及阴阳五行,正、反物质相克相生等等的阐释,导致许多人认为作者刻意吊书带。实际上,就好像治病的医生通常要找到得病的原因才能因病下药的原理一样,没有这么些详尽的渊源解释,我们无法探求那隐藏在匣中秘密的阴影究竟来自何方,或者就算知道了真相也无法理解其中的奥理。
没有被剧透,没有看过原著的我看完第一集有些许的错愕,这到底是在讲一个魔幻百合片还是一个封建迷信宣传片?这恐怕也跟动画的篇幅有关,我们没办法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获得原著那么大量的信息,因而对事情的经过跟发展进行有限的联想,导致故事与想象中有了一些差别。
但这也正是一个优秀的本格推理小说家才具备的良好素质,让观者陷入脑髓的地狱,百思不得其解。
虽然老话说的好,一千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此剧中贯穿整个故事始末的一句话就是——“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故事。”
事实如此,看到如此,但每人的反应伴随着个体差异、环境事务、心理变化、时间递进总是以不同的形态出现。
每一个犯罪故事背后都有一个所谓的杀人动机,法律界中将“动机”看的非常重要,这是区别犯罪与否或犯罪主观恶性强弱的主要依据。
如果是根据“动机”的判断,是防卫杀人的杀人行为结果很有可能会变成减轻或免除刑事处罚,至少也是个从轻;而相反的看,杀人后碎尸匿尸的通常被认为主观恶性极大,手段残忍令人发指,对待这样的罪犯从重从快的刑罚手段就成了应对民愤与社会舆论的法宝。
但动机是什么?不过是寻求一种看似合理的判决理由罢啦。会不会杀人并不取决于犯罪动机,而取决于“那个”会不会来。
可以说一个完整的犯罪行为应该包括:犯罪动机,犯罪实施条件,犯罪冲动,冲动转化为犯罪行为这几段来的。而犯罪动机不过是其中一个因素而已,况且也并不是必备因素,很多案件中犯罪通常动机很离谱,那就是因为——根本没有犯罪动机。
故事以日本战后的乱境为背景,以《匣中少女》的小说形式展开,小说的主人翁在回乡下奔丧的火车上,见到一个怀抱盒子的奇怪男人,这男人在对盒子诉说着什么。不久,盒中传来了轻微的“呵”的一声。看见他好奇的表情,男人友善的向他展示了盒中之物。那是一个少女的头颅,她的眼睛向周围打量,目光定睛在主人翁的身上,朱唇微启,发出“呵”的一声。
这一情节让我不禁想起还是孩子时期所看的一本前苏联科幻小说《陶威尔教授的头颅》,与那个教授一样,这颗匣中的头颅是活着的!
而接下来的故事则完全颠覆了我之前对神秘主义的观感。
你要说日本人都是变态的,那么你就已经把自己四周竖起高墙而藏在阴影中了。作为京极夏彦的代言人,中禅寺秋彦是一个善于将别人的匣子打开的人。匣中藏着的是阴暗,污秽,见不得人的魍魉,是被边缘化的同类。人之所以变成了魍魉,差不多也都是因为把自己关在匣子中,而缺乏阳光。用这样的理论来解释犯罪冲动最合适不过了。所以说这部片子并非一个怪力乱神的宣传片。
前12集的故事基本保持了原著的风貌,每一集的最后都留下一个勾人心魄的尾巴,如果是在日本看它连载早就被自己迫切的心情逼疯了,好在我们现在可以在网上一口气把它看完,哪怕的累的爆肝也是值得的!把一个由人组成的经纬错综复杂的杀人事件,以时间为轴线,脉络清晰的展现在我们眼前。虽然最精彩的推理仅仅用了一集20几分钟来展现确实让人有点意犹未尽,但总体来说,这样的一个让人既悲愤又沉默的一个结果能以这样一个详略得当的形式来完结,也真的让人禁不住鼓掌叫好。
严格意义上破解犯罪是一个心理推理的过程,设计犯罪情节的人总是醉心于诡异、凄惨、噩梦一样的犯罪过程而忽略了对犯罪者内心的探求。究竟是什么导致犯罪的发生,这后面应该有很大的空间。
每个人或多或少的都会有犯罪意图,想要除掉自己不喜欢的人或事物,想要得到自己不能得到的人或事物,但除掉或得到这些东西,绝非像我们轻点鼠标del键或者下载保存这么轻松。背负着对惩罚的恐惧,大多数人都还是老老实实的忍耐着惹自己反感的人或事物的存在,忍耐着自己喜爱的东西在别人身边那种痛苦。如果不能为自己找到一个合适的理由的话,这些让人厌烦的东西就越来越讨厌,积怨也就越来越深;而喜欢的东西会越来越爱,甚至爱屋及乌,或者不择手段也要占有。任何有理智的人都会不由自主的害怕他们这些念头被人窥破。这是受正统教育的他们不能认同的的怪异想法。于是他们筑起高墙来掩饰这淡淡的影子,结果这影子越来越深,当想法指使行为实施真实的犯罪的时候,那游离在影子边缘的淡色变成为了匣中的魍魉。
魍魉形如三岁小儿,色赤黑。目赤,耳长,发润。好食亡者肝。
身体之于人,如同是装物的匣子,没有头脑的人,如同没有装东西的空匣子。
存在与虚无、物质与意识、科学与幻觉,很多时候作为一个人是没办法完全看的清楚明白的,因为人有局限性。每个人都强调自己的故事,但那故事总是以满足自己为前提的。许许多多的“自己”的故事,交叉在一起,让真相更加扑朔迷离,探求真理的人在众多方向各异的故事中往往陷入了真相另一端的阴影之中。
因为要消灭魍魉,就要靠近它,了解它,想它所想,为它所为,才能明白它喜好什么,惧怕什么,从而找到克服它的有效办法。但这个过程中最可怕的就是,本想消灭魍魉的人,最后被魍魉同化,而成为魍魉。
柚木加菜子和楠本赖子本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她们有不同的不为人所知的匣子,虽然动画中对背景的铺垫不太足够,没有对赖子究竟为何痛恨母亲的“本源”进行介绍,一开始我把那种恨理解为缺失父爱与青春期叛逆,后来看了原著之后才能领会赖子对母亲那种充满耻辱的恨。而对加菜子苦苦希望得到母爱而母亲却恨她恨到要杀死她的情节,到最后一集才有了一个终极悲剧性的解答。
伴随着推理的层层展开,剧中人物纷纷都有了悲剧的故事,刨开人物坚硬的匣子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妖艳怪异,光怪陆离,社会背景,精神妄想,甚至是稍微普通一点的强迫症、抑郁症都在折磨着他们已被战争摧残的几乎破裂到不能继续跳动的心。
战争机器的运作让美马坂幸四郎癫狂,他陷入执着的疯狂境地,而一种不引人注意的魍魉连锁反应一样的直接影响到柚木阳子、柚木加菜子、雨宫典匡、绢子、久保竣公——他们每个人又都不同程度的扩散了这种影响,结果是犯罪像瘟疫一样的扩散开,像梦魇一样影响了普通人、被害者、凶手、记者、律师、警察、侦探……
我毫无疑问的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从不相信怪力乱神的妄谈,神、魔、妖怪、魍魉都是人想象中的产物。从这部片子我也认同所有的“幽灵”,不过是人的一面镜子,魍魉就是把在自己周围竖起高墙,把自己装进匣子的人。从人到魍魉不过是一步之遥,关键看“那个”会不会来……
非常优秀的还原与塑造,画面与音乐加上叙事节奏营造的风格时而优美闲适时而有妖冶的阴暗,细节用心,角色吸引人。除了《魍魉之匣》之外也涉及了一些《姑获鸟之夏》和《邪魅之雫》的内容,小说中的“作中作”的演绎是一大亮点(原作者亲自配音了一个角色……)。十三集完结了故事后加了一集中禅寺敦子视角经历的该事件,以及宛如原作者本人心声的结尾独白。
学到好多知识 - - 不过关口在小说里面也是这么的2么?原著没坚持看完,动画是一口气看完的。我喜欢!!!!!!
民俗慢热番,京极夏彦原作,CLAMP原案,超豪华声优,昭和时代,天人五衰,后颈粉刺,私小说,强迫症,过路魔,箱形馆,731,肌无力,电子脑,巴拉巴拉事件。阴阳师作家侦探刑警,中年魅力男团。想到乱步贴画旅行男,攻壳心测,无头骑士,吉良吉影,小茶杯,贞子。匣中写下魍魉只是因为笔画多(ーー゛)
比电影像样多了,京极夏彦不适合真人化?堤真一有责任吧!PS:夏之岚的片尾小剧场出自本作第11集??
还不错,原著的诡异气息表现出来的,特别配乐很有味道,烘托出一种悲情感。
到前几集都不知所云,中间又被京极的民俗学知识烦得不行,最后两集终于上道,还发现木场大爷简直神烦,尽不干好事儿。就08年来说制作真的是十分精致了,看了下staff,可以说是举业界之力制作的作品了。不过真的是十分诘屈聱牙,再好的制作和剧情也被炫学毁了。怪不得没有其他系列作。
恕我智力有限,除了真相大白的时候我能跟上剧情,故事结构大致明白外,前面的很多台词理解起来确实费劲。
抱着认真的态度看这部动画还是有点累人,想要娱乐用的话还真是心里扭曲。在经历第六集整集都是为魍魉和预言师的解读后果断弃了。
世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颗心,每个人都在编织着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变成经线和纬线,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不断改变这个世界。心中筑起的墙壁会滋生魍魉。每当碰触了他人的阴暗面,那些小小的魍魉就会积攒起来。众多人物栩栩如生,交错紧密。幸福是什么?是雨宫么?是没有动摇瑕疵的心么。想晒掉所有魍魉
画面僵得像幅画,剧情乱到闷,大部分时间都在一本正经的神棍,第11集才开始说人话,好在原作足够内涵,除了对他人即地狱这种消极看待人际关系的哲思外还有不明觉厉的硬(hei)科(ke)幻(ji)色彩,反而推理方面让我比较无感
做的确实不错,比起改得一塌糊涂的电影来大部分都忠实了原著,但是也因为过于忠实而缺乏了看点..总之看了书的话真的没有必要看这个
魍魉之匣,从来没有让我失望过的作品,每一个推理迷都要感谢京极夏彦给大家带来的这样的一个梦幻般的世界。而动画和电影确实也都没有让我们失望,一丝丝迷幻的交织,一层层剥落的掩饰,一点点托出的真相。已看过小说和电影并熟知结局的情况下仍能让我彻夜刷完的动画,怎么样的评价都是不过分的。
十分完美的改编作品
必须先看完原作再看动画才比较有趣 前几集信息量太大了 很多姑获鸟之夏的捏他 四个人轮番登场 大爷的戏份比漫画里多 榎木津出场后画风变一次 京极堂出来又变一次 关口怕的是京极 续命失败 最后一集舞台剧式的演出差评 本该是拨云见日扫破一切迷障 做得像意识流一样 很多细节也都带过
继承了原著的诡异做派,就是拖。。。第14话【特别篇】大赞,终于让小敦脱离了“路人甲”的地位,成为关于“魍魉”最后的解说人。
猜都能猜出来原作是什么风格了…他们真的可以坐而论道论掉整整两集==||对一个跟不上语速的文盲来说鸭梨狠大…clamp大婶们的长臂猿人设还是一如既往的无法接受,异色发系的美青年就这样被Mori配出了成熟的味道…以上是吐槽,跟质量无关哈,片是好片…
还是找原作看吧~话说简体版什么时候出版啊~~~~难怪没好感,原来人设原案是由CLAMP担当,动画制作则是由制作过「电脑线圈」和「人形电脑天使心」的Mad House担当。——最讨厌CLAMP的油头大眼画风了~
好看是好看,但由于过分卖弄恐怖诡异氛围导致剧情拖得有点干,不够流畅。赖子母亲从门缝里探出头来,阴阳怪气说着“魍魉”那一幕被惊到
气氛画风上佳 原著的妖气有所呈现 可人物也太美型了点吧喂....看来泥轰的系列生产线就是小说>动漫>>>>映画啊
《魍魉之匣》的动画讲了一个足够科幻诡异的故事,很难找到其内涵所在。据我对京及夏彦作品的了解,故事本身从来不是重点,而是反映某种实质的表象。但就算这样,我还是要佩服看完小说的人。13集的动画推进非常缓慢,其中还用了2集阐述世界观,小说的推进就可想而知会有多啰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