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到底为什么才会相见恨晚?
那天看到这部电影《相见恨晚》,名字很诱人,于是点击来看了。
故事还是那样的老套,一个3、40年代的住在伦敦郊区的家庭主妇,每周四都来伦敦市区进行采购,会会朋友,或者娱乐一下,看场电影而已。在晚上的时分,在火车站坐火车回到自己的家,日复一日。某天这样的平淡而单调的进程回家的生活被打断,因为在车站候车的时候在咖啡馆遇到一个英俊帅气的医生,当然,不出意外,他也结婚了,他也有小孩。因为她在车站侯车的时候被扬起的煤灰吹到眼睛去,于是医生帮助了她,于是他们认识了。于是他们在下周四的时候又遇到了,于是开始打招呼,于是开始聊天,于是开始一起吃饭,于是开始一起看电影,于是开始爱了,于是开始悲剧了。
女主角一直在纠结之中,久违的激情牵引她走向这个医生,但是一方面,善解人意的丈夫和可爱的孩子等道德伦理方面的感觉又向回拉她。某次她和医生已经早到了危险的边缘,但是理智又把她拉了回去。他们一边克制地表达着自己的爱,一边又迫不及待地靠近。终于,下一次,理智冲破了防线,在医生暂居的房子里,正准备开始亲热,没想到医生的朋友回来了,她只好委屈的仓皇逃走。医生的朋友看到沙发上女主角留下的丝巾,对医生的道德表达了鄙薄之意。医生也没法解释,只能郁郁地离开了朋友的家。
最后结果是女主角感觉失去了魂魄,在伦敦夜晚的大街上游荡,她没法带着这个心情和状态回家,几个小时后,在车站遇到了一直找她的医生。两人相拥,但是那种屈辱和焚烧的感觉,让他们觉得生不如死。医生对她发出了很多爱的誓言,说一辈子会想起她,记得她,然后说自己全家要到非洲去行医。他们将再也不会见面。他们在车站的咖啡馆里说着这些,女人想着生离死别般的痛苦滋味,当医生走后,她两眼空洞地走到了铁轨边上,她差点跳了下去,但是她依然没有勇气。她回家了,带着死了一般的身躯,体贴的老公好像没有发现意外,依然和她说着平时说的那些细枝末节的事情。
其实爱,什么是爱?为什么总是了解并不深的人,那些不常在一起的人会因为偶尔的灵光乍现彼此吸引?在同类电影中,都有这样的爱情。如果放在女人的角度,女人确实爱那个医生,她只是想到她的时候她全身心的快乐,她的身体都在兴奋地颤抖,虽然他们并没有实质性的接触,当然她无时不刻不想全身心接触并彻底燃烧。那个医生男人,也是适当地用甜言蜜语问候她:我爱你,我知道你也爱我,我很喜欢和你在一起的感觉,我要把你留在心里,我不会忘了你等等等等。
在别的很多人看来,比如在医生的朋友看来,婚姻外的情感,当事人再尊重再觉得宝贵的情感,当事人以为是爱情,在其他人看来,不过是欲望,不过是奸情,是不齿的,不道德的,无法引以为豪的。所以当朋友鄙薄医生的为人为事的时候,医生倒也没有辩驳,因为情感这样的感觉确实是解释不清楚的。尤其,当站在道德的角度审势婚外的情感的时候,被戴上了枷锁的情感,无法得到最公正的评价。婚姻虽然是一个印在已婚人士身上的印记,但是内心的汹涌的情感,仍然会喷薄而出,其实很难被婚姻这个印记,仿佛唐僧的咒语一样那样经久有效被困。因为心,虽然受制于身,但是它依然可以无限制地飞翔一番,当然最后也不得不限制于肉身的控制,而无奈回归或者破损不回归。
甚至重新来看这个医生男人,他对这个女主妇表达了欣赏爱慕等之类的情感,然后他的内心,到底是怎么想的呢?电影中并没有过多的描述,几百年前的男人也罢,几十年前的男人也罢,甚至是现在的男人也罢,他们是任由他们的情感和欲望像野草一样地疯长吧。在他们的内心,不要说别人分不清楚,他们对女人的情感,几分是新鲜,几分是欲望,几分是出于自己的内心,几分是出于对女人真挚的爱恋?所以豆瓣里有人评价说,当女主角在那里异常痛苦纠结的时候,以为自己遇到了这一生最爱最爱的男人,最想不顾一切的男人,而男人,也许只是把她当做一辈子中偶然遇到的一次艳遇而已。听他那些热烈勾人的话语,当然也许是性格使然率性表达,但是总而言之,太过轻率的炙热,而并没有后期结果的安排,还是显得有些轻飘飘的。
所以备受煎熬的总是那些在外遇中的女人,她们知道自己的情感所属以后,就渴望能够将形式和内容彻底统一,她们无法犹疑她们的心在不同的身体和心灵之中。噢,男人,有几个男人有这样的问题呢,如同那个医生一样,当遇到难以割舍的问题的时候,大不了消失无踪,远走高飞。留下那个女人,一辈子在其中煎熬。
我有个男性朋友对我说,其实男女之间的友谊很难让人记得,因为不深刻。所以能记住的异性,多半是因为有深刻的情感才能记得的,那些真情实感的爱情(极少人堂而皇之说那是单纯的欲望),就被赋予了这样的重任,于是男人们在女人心上狠狠划下深刻的一刀,然后便潇洒远去了。女人,如果选择被人记住,或者记住别人,只能用伤害自己的方式去获得,当然,在伤害发生前,都以为自己会获得更大的快乐,而不是更大的伤害。
同类电影,我想起了最近的美国电影《出轨》,也有名字翻译成《不忠》,李察基尔在里面演那个事业成功,对妻子呵护备注的好老公,但是那个什么都有的美丽妻子,还是对日复一日的家务,操持唧唧歪歪的孩子有点倦怠了,在某一日在城里买东西的时候因为大风认识了一个年轻英俊的外籍男孩,而陷入了他布下的局,因为激情的勾引而不顾一切地和小情人约会。当然,女主妇也会认为和小情人的爱才是爱,不然绝对不会那么身不由己地狂放,甚至把老公赠与的最珍贵的礼物送给了情人,而让丈夫最后怒不可遏,从而造成了一个惨剧。
爱情是个什么东西,是新鲜的想法和新鲜的身体带来的吗?因为那个人让你有新鲜的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新鲜地想展示自己的身体,从而让自己对自己充满信心和兴趣?婚外情,即使不会让人觉得不齿,但是,这真的是一个大问题,到底是什么而让女人奋不顾身地舍弃一些,而一头扎进去?在情感中,到底是爱上了那个让自己新鲜的人,还是那个人能让自己新鲜后,从而爱上了这样的让自己满意的自己?在后者中,难道说某个男人,英俊也罢,温柔体贴也罢,睿智博学也罢,他们只是让女人发现自己本身潜力的一把钥匙?
当然,说起这个,不得不提起韩国最有名的婚外情电影《婚外初夜》,38岁的温柔娴静的有孩子的姐姐爱上了自己妹妹的27岁的男朋友,两人发生了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当然里面有很多交织难耐的欲望床戏。最后姐姐也想抛弃一切和情人走。在那个时候,那些自己现在拥有,曾经拥有的东西和感觉,都抵不过几个月和这个小11岁,年轻帅气激情的男人所让自己发现的自己。她最后也是志得意满地想出走,遭到所有人的反对和不屑。她最后能出走成吗?离开了婚姻的庇护,失去了孩子的依赖和爱,一个没有多少独立生存能力的中年女子,会用什么得到那样一个小情人的长久的爱呢?事实真的很让人担忧。
很麻烦的是,这几部电影中的女人都是家庭主妇,虽然她们有自己看似很幸福的家,有善解人意的成功的丈夫,有可爱的孩子,但是这些都没让自己有什么大的成就感。当然,在某一时期大概还是有成就感的,但是她们内心的需要,平时一直被自己善意锁闭着,直到不经意,有天,一个人拿着钥匙走来,打开了她们的心扉。她们会发现,原来自己不仅仅只是像平时那样,还有一个更让自己喜欢的自己等待被人发现,欣赏,在被人赏识的时候,自己也感到巨大的喜悦,喜欢并爱上这时候的自己,顺带爱上这个拿这把钥匙的人。
抛掉这个家庭主妇这个外衣,那些工作中的女人的情感,难道就会有明显的差别吗?电影中只所以安排那些主妇,是因为主妇更有时间来营造这些故事吧,换了牵牵绊绊的工作女人,故事展开的时间和地点总是显得有限了。但其实,不管是哪种女性,她们内心里,其实都时刻期盼着有人拿着打开她们心扉的钥匙,一辈子持续地高水准发现她们已经有的美丽魅力,欣赏并让双方都愉悦于这样的魅力;一辈子引导她们发觉自己还暂未发觉但是即将要发觉的美丽魅力,双方不断地有激情来寻找这样的魅力,从而让自己一辈子都欣欣向荣。
当然,这完全是一个梦想而已。因为没有男人那么坚持不懈,他们总是有空的时候顺道过来看几下,享受一下美丽;也许偶尔会突发奇想挖掘一下深层的潜力,趁机攫为己有后扬长而去。至于之后的收场的问题,那不是他们所考虑的问题,所以后期都是女人在那里哀怨,自己的美丽献给了别人,只让别人消耗成了一具没有生气的躯体。女人,在这样的情感战役中,几乎是,接近于100%,处于被掠夺的下风,因为老是用等待被发现的心态来接受处理方式,老是要想到天长地久,而不是一时拥有。悲哉乎!
其实在以上三部电影中,家庭主妇都有一个好老公,他们知道身边这女人平常的魅力,只是他们没有力道再挖掘,所以才会让女人们觉得生活和老公都平淡寡趣,从而内心伸出飞翔的翅膀。想起有一对夫妻,当然是电影中的夫妻《史密斯夫妇》,这一对势均力敌的夫妇大概就是那种时刻有激情,永远发掘不完的那种宝贝。当然,只能在电影中是如此,才显得那样特别。
2 ) 谢谢你回到我的身边
这是一部极其细腻的婚外恋题材的爱情片。
很多女人在婚后都会遇见那一粒爱情的粗砂,被它折磨得痛哭流涕,惨然欲绝。这粒粗砂可能来得并不刻意,只是由于一阵风,一列火车,一次不经意的邂逅,就那么的一赶巧儿,然而紧接着便是汹涌如潮水的爱情。“这种爱情突然到来,像暴风雨从天而降,夹带着闪电,把生活兜底翻起,把意志如同树叶一般刮走,把整个的心都投入深渊。”
有了他,一切都是璀璨多彩,熠熠生辉的。生活充满了趣味,生命如此美丽灿烂,每个约定见面的星期四都像是上帝赐予的幸福时光,一星期的其他六天全部都黯然失色。没有他,吃饭不香了,电影不好看了,有趣的人也变得乏味甚至可怜了。一切都黯淡了,一切都毫无意义了。没有了他,世界依然如故,可没有了他,她却仿佛丢失了整个世界。
两人的热恋就如同那一列尖啸着离开站台的列车一样,张牙舞爪,喷薄出浓重的烟雾,带起狂风,震撼着整个世界。
可是,或许就如《包法利夫人》中那样,婚姻生活中的平淡乏味,她也会在出轨中又全部体会到。
所以,也许片中让人摧心剖肝的割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了。
这部片子为了弥补电影之于小说的不足,便采用了苏拉对丈夫无言的忏悔倾诉这一叙述方式来阐述整个婚外恋的过程,并无疑是成功的。电影中苏拉的自述把一位挣扎于爱情和道德、家庭、母爱、责任之间的女人刻画得惟妙惟肖,可谓是柔肠千千结,其复杂矛盾的心理搏斗堪比《红与黑》中德.瑞纳夫人的心理挣扎轨迹。
片尾中,丈夫发现并谅解了苏拉的这次心理出轨。全片以丈夫一句“谢谢你回到我的身边”来结束,可谓是深情的感恩。感谢苏拉,理智战胜了情感,舍弃了自私的爱情,挽救了两个家庭。感谢上帝,赐予了人间这最美好的感情。
爱情不一定非得长相厮守,若是真爱,定会不朽。
3 ) The beginning of the end...
It all started on an ordinary day in the most ordinary place in the world...当女主人公终于开始讲述她自己的故事的时候,我知道这个故事是...my cup of tea...
他们从相识到告别不过几个星期,不过一同渡过了几个下午...但是他们心里明白或许又是有点混乱的...她和他之间的关系是无法确切定义的...是的,brief encounter 是最合适的描述...当时光将一切冲淡,关于她和他之间的事,最妥贴的...不过就是这一场简短的相遇了.
他终于还是说出了This is the beginning of the end...虽然大家从一开始就心知肚明,这是他们之间所有的基调...但当他说出来的那刻,作为看客的我,还是落了泪的. 他们之间一定是有那一刻觉得彼此是如此靠近的,只是有些细碎的"意外"发生了,譬如:她被她的朋友在餐厅撞见她和他一道喝香槟; 又好比: 他的朋友提早回到了公寓,打断了他们那唯一可能的独处的机会, 她仓惶离去时留下来的丝巾却明白告诉了别人有个女人来过...于是她和他之间的所有戛然而止了,他们在相遇过后,各走各路...她告诉自己一切只是普通纯粹的碰个面,但内心却是个做错了事的小女孩,还有少年时代玫瑰色的梦...
第一次看得时候,并没有特别留意那个列车员和女掌柜之间的对话, 但其实他们之间也是一场相遇...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是的,总有那个最敏感的时刻,只是她和他都没有把握住,于是他们之间只是...不过...除却短暂的相遇,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她和他,一个固定碰头的时间和地点,一座桥,一次游园,一段路,一段车程...还有火车.
最后她丈夫的那一句--Thank you for coming back to me...在长久相处的男女之间那些细微的变化其实是瞒不过彼此的眼睛的...她其实最清楚变化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她大约一直在冷眼旁观着,在他还在自欺和挣扎的时候.因为她知道他长久的过去里一直有她的参与, 仅这一点就足以和那短暂的插曲相抗衡,更不要说其他的了...
I shall see all this again but without you...
4 ) 普通吧
听到拉赫玛尼诺夫的时候,第一感觉是--不会吧。著名的音乐必然会引发观众一定的联想或者调动一定的情绪,但那与电影本身无涉。
我的联想是《七年之痒》,那首用来勾引玛丽莲梦露的曲子。
也许是我期望太高,总希望在中年厌倦婚外感情对家人内疚之外看到一些别的什么,好像没有。
表现这一类女人内心的挣扎,还是《廊桥遗梦》中的斯特里普更让我印象深刻。
爱需要勇气的,其实。
5 ) 砰然心动的开始,本该有的‘不详’的预感……
——我想你不弹钢琴吧
——小的时候弹
——现在不弹了吧?
——不了,我丈夫一点也不懂音乐
——那就好……
——我或许有着极为专业的天赋和热情呢。
——啊,天,不会。
——为什么这么肯定?
——你太理智而且不复杂
——……,我想人不复杂是件好事,不过听起来很无趣就是了。
——你绝不会无趣
……
——你呢?
——我怎么了?
——每星期四来这里吗?
——是的,我采购一星期的物品,到图书馆换书,吃午饭,然后通常去看电影。不是太激动人的行程,不过是个改变。
——你今天下午去看电影吗?
——是的
——太巧了,我也是
——我以为你全天都得在医院。
——嗯,你可别告诉别人,今天上午我的两个病人死了。护士长对我非常生气,我就不敢回去了。
——你怎么这么傻
——说真的,我确实完成我的工作了。旷个工不要紧的。你介意我和你一起去吗?
——好的,我……
——我可以坐楼下你可以坐楼上……
——楼上太贵了……
(乐队忽然停止了,我们又开始笑个不停,我没有不详的预感,或许我本该有的。一切看上去那么自然,那么纯真。)
6 ) 大卫•里恩作品《相见恨晚》观后座谈会纪要
大卫•里恩作品《相见恨晚》观后座谈会纪要
/范达明整理/
时 间:2017年10月7日(星期六)下午15:24—16:13
地 点:杭州祥茂路2号影天像素园2号楼B座一层咖啡吧
(影天艺术影吧大卫•里恩作品《相见恨晚》观后现场)
与会者:(发言序)范达明、王增光、金爱武、何吉、汪琲琳、司钰、周德麓、吕玲珍、俞明珠、陈起、张斌、严柏华、王义钢、支音、范大茵、丁云珍、韩美娣、陆忠佩、张水琴、孟启(观影者:章毓光、章毓苏、姜希珍、蔡玲、章勤、潘嘉来、孙凤凤、徐俊卿等)
主持人:范达明
记 录:支音
今天影天艺术影吧开幕,感谢影天印业有限公司及蔡总经理的积极支持
范达明:今天影天艺术影吧开幕。本来要请这里的蔡总经理来做一个开场白,临时告知有事脱不了身,包括她的助理小沈,也无法到场。那我就代表影吧承办方影天印业有限公司与蔡总感谢大家的光临吧。大家本着对于经典艺术影片的爱好,都是摸索着来到了这个新环境新地方,为此更是要感谢影天印业有限公司及其总经理蔡鸣晓女士对于影吧这项活动的积极支持,他们无偿地提供了这样的环境与放映设备来支持开展这个活动,而具体接洽这个地方的是我们美术评论研究会的副秘书长潘嘉来;他今天也到了这里。(鼓掌)此前他就获得过支持,以杭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名义这个场地举办过一次艺术讲座。所以也要谢谢他的推荐之功。6月底影吧活动在恒庐谢幕,大家则仍寄予影吧未来活动以很大期待,我本人先后去看过好几个场地,在大家的关心关注、支持帮助以及一些人的推荐下,最终选择了影天印业公司,落脚在他们公司的像素园里。当然,新的场所刚刚开始,一些情况不熟悉,也会有差错发生,希望大家谅解。今天开始,影吧第23季,进入“大师经典年展”9位导演的第7位导演——英国世界级电影大师大卫•里恩的电影月——本月共排有他四部不同时期的影片。里恩生于1908年,如果活着,已有109岁了。在6年半前,2011年3月,影吧“英国电影月”的首部影片,就安排放映了他导演的《孤星血泪》,是根据19世纪英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的小说《远大前程》改编的。本片《相见恨晚》是同时期作品,但相比该片应属小制作,是依据一个浪漫舞台短剧《依然活着》(Still Live)改编拍摄。其基本结构与情节,是以女主人公劳拉第一人称的主观视角,采用独白与倒叙手法来展开的。
影片基本着眼于女主人公劳拉的感情描绘,对于男女主人公心理活动的刻画很好
王增光:这部影片放在传统观念下,就是出轨。影片基本是着眼于女主人公劳拉的感情描绘;而对于男主人公亚历克,表达的东西不很多。
金爱武:我觉得影片符合1945年那个时代人物的情感特征。片子的音乐很不错。导演对于男女主人公心理活动的刻画很好。
片中选用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协调了劳拉内心波澜不平的心理情绪
范达明:从片头字幕看,片中选用有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而给钢琴演奏伴奏的是英国国家交响乐团。这可能是指片中劳拉回到家里播放唱片时我们所听到的那段音乐。这段音乐协调了劳拉当即内心的波澜不平的心理情绪,而其丈夫对此则闷在鼓里,他当然是不解的,还认为音乐声太响,要求妻子把它关小点。其实,影片起始的背景音乐,伴随着火车由远而近疾驶而来的轰鸣声,听了就很震撼人心。音乐确实不错。
影片生动描写出了两个很绅士的男子形象,表明了1945年英国的那种文化教养
何 吉:电影不仅描写了劳拉这样深藏的又是克制的女性情感,也很生动地描写出了两个很绅士的男子形象。它表明了1945年英国的那种文化教养,那是很温和的。
影片把人物性格挖掘得比较深,感情把握得符合人物的性格,男女双方都比较克制
汪琲琳:这是英国导演拍摄出了的非常有英国特色的电影。男士很绅士、大度,影片的高明之处是在于,以倒叙、插叙的讲故事手法。把人物性格挖掘得比较深,感情把握得符合人物的性格,男女双方都比较克制。
金爱武:不像现在的男女,一接触就上床了。
影片为劳拉有亚历克这样的外遇出现提供了合逻辑的反面衬托的背景
范达明:我注意到影片表现劳拉回家之后的情形,她能做的也仅仅是在手头机械重复着那些针线活罢了。他们夫妻之间确实很温和,但实在是缺乏真正的精神交流。这些描述,也为劳拉出家门之后会有亚历克医生这样的外遇出现,提供了合逻辑的反面衬托的背景。
整部影片以女主人公的感情线为主,而其他的配角也有着鲜明的人物形象
司 钰:影片的剧情连续性好。影片开头、结尾是一个环形的叙事。这样一部老电影的故事,简单,单纯,仍很有可看性。整部影片以女主人公的感情线为主,而其他的配角也有着鲜明的人物形象。从头至尾火车的情节贯彻全片。而影片对于女主人公所面对朋友们时的语言都是比较心虚的一种描写。火车站、咖啡店和咖啡店的女老板,每一个角色写的都很细致。我觉得影片最大的点睛之笔是影片的剪辑。
影片是英国绅士风度、精神的体现,把一出婚外情的故事拍摄得那么美好
周德麓:电影,我是门外汉,但我也是恒庐影吧的影友。今天这部影片表现出了男人的文明。影片可以说是英国绅士风度、精神的体现。为什么呢?因为英国人在二战中,除了遭遇一些空袭之外,基本没有像欧洲大陆那样经受有巨大的战争创伤。所以保留着绅士风度的英国,才会把这样一出婚外情的故事,拍摄得那么美好,让观众看了心灵也深有触动。
本片对于女性独白的爱情故事,描述得很细腻
吕玲珍:我电影看得较少。国内影片与国外影片显然有差异。本片的特点是,对于女性独白的爱情故事,描述得很细腻。
电影总体是美,很纯,男女主人公都为对方着想。基本主题是“发乎情,止乎理”
俞明珠:电影总体是美,很纯,男女主人公都很为对方着想。影片的题材适合年轻已婚的人士观看。基本主题就是“发乎情,止乎理”。它发生在一家小吃店,火车来来回回的背景下。而在劳拉方面,她的陷入情感之中确实很深,甚至有通过自己主观幻想的。我觉得影片跟《廊桥遗梦》有点相似。
爱情之中会有很多想象的成分;真正的爱情肯定是包含着一种折磨与苦难的
范达明:我想,我们不能否认男女主人公在这每周四一次的约会中确实是产生了相互珍爱的真情。可能正是这每周仅一次见面,才会加剧俩人之间情感的吸引力。所谓“相见时难别亦难”,有难才有爱,有别才会熔铸爱的丰富想象力。我现在认为,爱情之中会有很多想象的成分;而真正的爱情,也肯定是包含着一种折磨与苦难的。
影片的价值观、道德观问题,为何劳拉会喜欢上亚历克?
陈 起:影片的价值观、道德观,可能有点不正确。
张 斌:从影片看,劳拉的丈夫对于劳拉还是很体贴的,因此我有一个问题:为何劳拉会喜欢上医生亚历克的?
范达明:你提出这个问题,是一个大问题。其实这正是影片编导拍摄这个片子所要讲述的问题。如果你真是仔细看了影片,应该从影片本身会获得初步答案的。
理智战胜情感,男女主人公始终没有突破底线,表现了人性的真实
汪琲琳:人这一辈子总会遇见几个自己喜欢的异性。这不奇怪。影片的最终表现,是理智战胜情感。今天的时代,可以说是欲念横流的时代。而影片表现的是已远去的那个时代。男女主人公的来往始终没有突破底线,它表现了人性的真实。
劳拉单纯热情,但也有通常女人都有的老辣精明的一面
范达明:劳拉在与亚历克发生婚外情之后,对自己丈夫是采取了瞒与骗的手法的。当然她并不是完全欺瞒,有时也说一些情况,譬如跟丈夫说要邀请医生来家里吃饭等等,但总的是造成一种印象:她与医生不过是那种一般的异性朋友关系,让她丈夫一直蒙在鼓里,不明事情发展的严重程度。影片在总体结构上,表现为劳拉在向其丈夫陈述自己的整个故事,实际上这只是她自己的内心独白。真相她从来没有完全明说,甚至还给女朋友打电话,进行“串供”。这说明,劳拉有其单纯热情的一面,也有通常女人都有的那种老辣精明的一面。当然,她所以这样做,为的都是不使她的婚姻家庭生活遭至破坏,也不愿让她丈夫太受伤害。
劳拉的丈夫很绅士;或者是她的丈夫很迟钝
吕玲珍:还有一点非常不错,影片最后劳拉丈夫对劳拉说,你终于又回到我身边了,这很绅士。
何 吉:我看,这是她丈夫很迟钝。
最后亚历克要去非洲行医,看来导演是把故事结局做了一个保守态度的处理
严柏华:我是恒庐影吧的老影友。现在活动能安排在周六,也让我能重新参加了,非常高兴。影片有这样的情节设计:劳拉自己闯到了医生亚历克寄住的朋友寓所,导致了亚历克与自己朋友的失和。最后亚历克要去非洲行医,这是否为导演刻意设计的?看来导演是把故事的结局做了一个保守态度的处理。
在战后普遍存在人的心灵的创伤的情况下,这样的影片是有必要的
王义钢:中国人现在来看这样一个英国的故事,我在考虑,我觉得它有点贵族与灰姑娘故事的味道。劳拉身上有点灰姑娘的特质,害羞,单纯,而男主人公亚历克则有帅气的外貌、绅士的风度。在战后普遍存在人的心灵的创伤的情况下,这样的影片,是有必要的。我认为社会也需要有这样的作品。
影片似提出了让我们必须来选择的问题,究竟是婚姻重要,还是感情重要?
王增光:如果我们认为影片男女主人公之间是一种真爱,那么影片似也提出了这样一个让我们必须来选择的问题,究竟是婚姻重要,还是感情重要?如果是后者重要,那么影片也就是一个“娜拉”的故事。当然正像鲁迅说过的那样,“娜拉”最终又是回来了。
(此时有诸多影友同时抢着发言,气氛过于激烈,无法做文字记录。以下三段均为会后补充的笔谈)
劳拉脑海中出现的幻象,我觉得都是映射现实中关系的某种危险性
支 音:今天来这里欣赏了大卫•里恩导演的《相见恨晚》,我个人打分:8分(10分制)。《相见恨晚》导演镜头下的光与影,让观众的视觉体验很美妙。开场和结尾是同一情节,但导演使用了不同的人物视角来叙事,作用也就不同。女主人公劳拉的脸部特写加全黑背景,这种舞台剧式的处理很有趣。劳拉脑海中出现的幻象,譬如跳舞(旋转)、海边(危险)、空中(摇摇欲坠)等等,我觉得都是映射现实中关系的某种危险性。而在影片结尾处,劳拉的脸部特写镜头,开始由倾斜慢慢变回水平,它也是在暗示观众,生活正由失控慢慢趋于正常。
异性间的互相吸引会在婚姻这条红线后自动终止吗? 从人性上来说不会
蔡玲:说“相见恨晚”,那么早见又如何?异性间的互相吸引会在婚姻这条红线后自动终止吗? 从人性上来说是不会的,吸引了又没有故事发生是因为人们的潜意识中有那个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有对个人行为的道德约束,所以片中男女的互相吸引到了有出轨之可能时便觉得全世界的眼睛都盯着他俩了,挣扎在相恋的甜蜜和相爱的错误之中,电影所处时代人们普遍的那种道德洁癖其实每个国家每个时代或多或少的都有,自由度高的国家的道德洁癖会弱些,中产男女的感情生活也会更丰富些,那么世界也就不会显得那么窄,但由此那些该发生的或者不该发生的爱情也就没有那么凄美和古典了。我想,没有经过一丝阻力的爱情是支撑不起剧情的走线的。
编导在剧情处理上用足了脑筋,把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强化到极点然后物极必反
范达明:说到影片的片名,所谓“相见恨晚”,其实是把中国旧文人写爱情诗文喜欢用的一个成语,不太准确地甚至是主观地强加给影片与影片编导的。查影片的原名,其实是Brief Encounter,直译就是“短暂的遭遇”——从中,我们或者也能看到影片作者的基本思想与对男女主人公全部行为的审美评价了。换言之,片中男女主人公的这段婚外情关系,不过是各人生命长河中的“短暂的”支流或浪花,不管你是欣赏它还是否定它,它终究翻不起大浪,也不会有最终结果。应该承认,劳拉与丈夫的婚姻关系平和、温顺,但确实少了一些激情,但他们的婚姻也没有到了应该破裂的地步。编导在剧情处理上用足了脑筋,是要把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强化到极点然后物极必反。影片中特别安排了一个次要人物,那个戴帽子的中年女人,她可真是个大煞风景的讨厌角色——她在不该出现的场合出现而且大大咧咧唠叨个没完,让互相认可要最后告别的男女主人公在最后一次见面分别前本该说说话的机会全给耽误了。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已上了火车的劳拉才突然又下火车,甚至赶到亚历克暂时寄住他朋友的寓所。这是他俩关系中劳拉唯一的一次主动行动。那么劳拉为什么要这样做?完全是为了对方考虑,是觉得亚历克还有要说的话没有说完,这样也恰恰因亚历克朋友的意外归来而造成了他们之间的难堪局面,甚至朋友友谊的破裂;而劳拉自己呢,不得不从后窗偷偷溜走的窝心也让她受到了人格与自尊的最大挫伤(似乎她正与亚历克在所借他人房内干着见不得人的苟且之举),她因此觉得自己没有了做人的尊严,甚至想卧轨自尽。我想,这部影片之所以成为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正是在处理男女感情问题在达到一个危机点时能做到极至而化险为夷、转危为安,没有造成像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那样的悲剧结果。影片根据于一个舞台短剧改编,原剧名叫Still Live,直译《依然活着》。与“相见恨晚”名头的浪漫相比,“依然活着”的说法让人联想到普希金童话诗《渔夫与金鱼的故事》的无奈结局,似又显得太消极了一些。
2017年10月9-10日整理
整理者注:本纪要为杭州恒庐艺术影吧开创以来座谈成文的第140篇纪要(影天纪要1)。
这个女人有过一次难以抑制的出轨,但是更重要的是她一直有着一个好丈夫。
情节简单得很,却充满趣味,整个电影自始至终散发出忧郁优雅的气质。貌似出轨的戏,导演却从一开始都没打算往伦理上说事儿,加上电影以女主角向自己丈夫“忏悔”的口吻倒叙出整个爱情过程,更加显示出这仅仅是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发乎情止乎礼。
第一人称的叙述让电影变得更具文学性,并且因为抹去了男方的心理活动,所以避免了似同类题材陷入伦理问题的讨论,取而代之的是深情且克制的情感,分寸之间把握得很妙。古典弦乐和贯穿始终 rachmaninov piano concert No.2 一响起,就会让人忆起生命中的星期四。结尾带来的情感高峰的倾斜镜头值得一提。
【B】虽说这个故事真的是够琼瑶,但拍的还可以……只是所有浪漫情愫刚要迸发便会被女主喋喋不休的心理独白打断,这种文学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挺大胆,但真的破坏观感,也有可能是女主角声音太难听的缘故。
生命里的星期四,泪眼中的一粒沙。
如果出轨不算爱,还有神马好悲哀
可能尚未到达中年,感受不到那种陷于平淡生活的无力感。但单纯从电影的角度去看,亮点不多,结构单一,情节可猜,镜头也显得中规中矩。唯一的亮点是结尾处女主角从座位冲出门看着火车驶过的一段的镜头,将那段压抑的感情与犹豫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四千部标注,2019-1-6重看。没有奇迹没有童话,最终屈服于庸常生活,就这样走出彼此生命,水波不兴暗涌心底;单方面的叙述充满主观的忧伤,黑白光景更添沉闷周遭的无奈。她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对自己的谎言,那些无关紧要的细节是证明一切并非虚幻是证明,被镌刻进生命记忆。跌跌撞撞的雨夜,映照着无穷的后悔与无边的羞耻。从远景般的茶店环境描写入手,切切嘈嘈的周围里沉寂着他们的焦灼,非常古典手法的开场。火车站位于他们各自家庭的中间,两端俱不着边,终成空梦一场;这个架空式的环境是他们抵达浪漫与自由梦境的乌托邦通道,火车承载了相当重要的情感寄寓功能。
即便无法认同这种感情,在结尾疾驰的火车声中仍然会为主角遗憾,这可能就是导演的功力吧。总觉得真正的问题不是相见恨晚,而在于这位人妻又寂寞了。婚姻难免平淡安静,异地和旅途又是最好的滋生浪漫的温床。由于都是女主的第一人称叙述,很难了解那个男人到底有多看重这段感情。女主很有文青潜质。
随一句“谢谢你回到我身边”如梦初醒,也终于得以明晰何来如此忘我的沉迷。看似开宗了离经叛道的颂扬,其实却对主流价值观有着难得的温和。伦理不曾被真正探讨,而更像一个住在主角内心的角色,于她一呼一吸间波动着情与礼的权衡与起止,见证一场错生于不纯的纯爱如何随缘生息。于我,似未来的过去。
中产阶级真是闲的啊....
大卫·里恩第4作,首届戛纳最高奖。1.一粒煤砂,一列火车,一段短暂而刻骨铭心的婚外情。2.首尾回环,忏悔画外音倒叙,愧疚自责与难抑激情间的挣扎刻画得细腻鲜活。3.外化心理:闪回临转场前的音画错位,告别后奔向火车时的倾斜构图,尾声重回现实后背景由黑暗渐次转亮。4.谢谢你回到我的身边。(9.0/10)
'Before Brief Encounter, characters never thought in British cinema, they simply acted.'
相遇,相知,相爱,分离。不会再有下一个星期四。
现在看来是有点平常和过时了,自述旁白一度觉得像那个聒噪的女人般吵扰,但看到后来还是生出哀叹和感动。收尾妙笔不少:将最后几分钟共处强行打断,令本就是brief encounter的这段情感桃源显得更加短暂珍贵;以倾斜构图展现开头隐藏的离开茶室的真相,原以为是最后一眼送别实为寻死的闪念令人唏嘘;丈夫一句「你神游去了很远的地方但感谢你回到我身边」,回味绵绵。开往相遇与相聚之处的火车,终究还是开往了相反的方向。| https://cinephilia.net/58275/
时间和潮水是不会等人的。谢谢你回到我身边。
火车喷出的白色烟雾划过整个画面,将这部影片的主题和空间都有所延伸,女主角冲出餐厅奔向快车的镜头、运用了倾斜式构图并一气呵成,让人感同身受。一个极其细腻的婚外恋故事,车窗上叠印的关于两人浪漫生活的想象也颇有意思。火车、电影,这些现代文明的产物让普通人也有了浪漫的可能。
@BFI Southbank 重看,70周年重映修复版。这次真正理解了为什么英国人如此珍爱这部电影,它展现出一种“Britishness” 汹涌的情感均蕴含在这场温柔至令人无法抵挡的心碎之中。“原谅什么?”“一切,原谅我最初与你相遇,原谅我为你拭去眼中沙粒,原谅我爱你,原谅我为你带来如此痛楚。” 20190106重看。
闪回就够你们学的
6/10。大卫里恩是热爱火车的导演之一,开场劳拉和医生在火车站分别,这段场景拉开了她对整段关系的回忆,结尾火车鸣笛声不断拉长,当摄影机倾斜到劳拉快要晕倒时,她迅速跑向站台,画面左上角冲出一辆火车紧接头发凌乱的劳拉处于画面右斜角,表意性的音响和摄影揭示了差点突破理智防线的痛苦心理。自我克制不逾越的劳拉成为资产阶级形象的代表,医生卑下地请求和劳拉幽会的荒唐行为、讲解劳工患病的可怕,形成了两种阶级文化的对照、冲撞,在餐馆和剧院蹩脚地拉大提琴的女人也成为中产阶级医生嘲弄的对象。注意劳拉送给丈夫的礼物是一个带气压的时钟,时间在第一人称叙事中重叠,譬如劳拉坐在沙发向丈夫述说外遇的经历,左上角回忆出现,右下角的劳拉依然存在,两个镜头叠印在一起,以及火车窗上劳拉眼前浮现两人周游世界的想象,象征难以从回忆中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