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私家侦探社是一家连同社长黄若思(许冠文)在内只有三名工作人员的小侦探社,由于生意不咸不淡,加上黄若思为人小气刻薄,员工河豚(许冠英)和积琪(赵雅芝),尤其前者没少遭罪。原在汽水厂上班的李国杰(许冠杰)因工作偷懒被老板解雇,一身好功夫的他来到万能求职,黄若思起初不肯雇用,随后见他的确有两把刷子,应了下来,薪水自然苛刻。
李国杰没来之前,黄若思与河豚搭档侦探的,无非一些风流、偷窃、欺诈事务,这些案件不是每一都能侦破,而侦破的过程常常充满尴尬,远称不上完美,但其时香港社会的百态却一览无遗。他来之后,三人的合作亦是如此。更要命的,是他们常被警探(吴耀汉)误视作不法分子。
几件不大不小的案子,尤其八十岁老翁的娇妻(卢慧芝)在外与人(吴耀汉)偷情一案办过,李国杰显现出比黄若思更强的工作能力,更得客户青睐。某日,黄若思与李国杰受委托来到某家先前被劫匪威胁、现有劫匪出入的戏院,捕捉劫匪的过程中,黄若思被匪首(石坚)的几声枪响吓破胆且负伤,李国杰却凭机智将劫匪制服并收获意外好处,两人身份一时对调。
看《半斤八两》就够了!许冠文不愧是一代宗师,作为香港中文大学毕业的许冠文,在那个年代的演艺圈,是极少有的高级知识分子!本想做总统的他却被李翰祥赏识,误打误撞的进入了演艺圈!但儿时梦想依旧,所以你会看到许冠文电影中充满了社会人文关怀,《半斤八两》就是当时香港的一幅人文风景画!许冠文的其它作品如《鬼马双星》,《天才与白痴》,《卖声契》,《抢钱夫妻》等,无一不表现了当时香港的社会现状!从某种意义上说,许冠文不仅仅是单纯的电影人,他也是一个出色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难怪,他为成为香港演艺界的第一位太平绅士!
前不久的《中国好声音》里,我与我的家人、朋友最爱陈乐基的《月半小夜曲》,歌唱得动人,念旧情,又添新味道。为了环保起见,再拿吕方的老情歌说事儿,我亦觉得“情歌总是老的好”。其实,在被时光碾压的记忆里,似钻石的,它的光芒不会消逝,有形有硬度的一定会越老越显棱角,也就越有价值。 既然要为“解题”有意翻旧片,用心体验一下重温的温度,扒拉开欧美日韩里的各种经典、神作、公鸡里的战斗机,无意中看到了《八道楼子》,随之有情绪翻涌上来,港片里那份久违的感动虽在遥远了的过去的影像里,但只要静心眺望,似乎又触手可及了。 特别要提时光好友“贝科宏”,我是十分认同他对香港制造的审美与品位的,或许是地域文化及粤语语言上的关系,他的深度了解我并未达到,但与他有各种认识上的共鸣,又是让我在这一趟怀旧步履里倍感舒畅愉快的。 跳过《八道楼子》,为贴合命题,我选了自己真心中意的电影《半斤八两》。许氏四兄弟最精彩的一次合作。粗略算起来,这电影我看过五六次了,第一次是在上小学,前些年和不同的朋友又看过几次,这一次为重温再看,每次看都有一番不知如何表达的赞叹,不变的是戳中笑点的冷幽默,那种跨越时代界限,包罗各种讽刺揶揄的嬉笑怒骂,也成为可以反复提炼出营养成分的保健品。令人陷入沉思的是,一江之隔,那里的文明与发展之痛,竟走过了半个世纪的时光之河,才在彼岸露出似曾相识的模样,而这模样却也是哈哈镜里的怪诞相。 用现如今简单粗暴的思维模式来看,《半斤八两》的故事相当程式化,香港喜剧的典型构造一览无遗。事实上,我这样定论显然是本末倒置的,出品于1976年,它就是母本之一了。由此看过去,后来的喜剧不断强化类型特质,形成香港喜剧模式,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无限风光,它始终淹没不了最初的色调,这就是《半斤八两》这类“始祖”的霸气。 说来,电影讲述的故事很简单,但内容丰富复杂,时代背景亦饱含深意。万能侦探社承接各种业务,替人捉奸,帮新兴的超级市场捉贼,在戏院影院做临时CID或临时拆弹专家解除恐怖威胁。尖酸刻薄又吝啬的社长许冠文,手下共有两个伙计,作为副手的许冠英憨厚迟缓但识时务有自己的生存法则,赵雅芝是个表里如一心地善良的前台文员。许冠文的小聪明与丰富的实战经验,让3个人的公司还能宽松度日,甚至要贴出招聘启事扩充公司规模。 就在这时,厌倦了汽水厂流水线工作的许冠杰辞职,慕名来应聘。经过一系列偶发的闹剧,许冠杰的身手被认可,成为许冠文的得力助手。许冠杰的工作有了着落,但引出了“打工仔的心声”,老板是贪心不足的吸血鬼。现实是,尊严总要给生存的压力让路,忍气吞声地干活赚钱。之后,侦探社在处理业务的过程中,与计划打劫电影院的坚叔团伙狭路相逢,许冠杰凭实力扭转了打工仔的人生,另立门户,还与昔日老板许冠文成为合作伙伴,总之是皆大欢喜。 以改变万能侦探社老板苛刻待人的方式为切入点,拉出了良民单打独斗劫匪帮的主线,结果自然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好市民”奖章顺利到手,满满的正能量。然而所谓主线,其实是幌子。所有的精彩都在戏剧化处理的纪实性素材上,用充满智慧的黑色幽默展现了反讽的意图,斗恶只是一部分,是演绎的故事。当时的社会形态,社会风气,港人的生活方式,移民后代的身份认同感,草根的热血情怀,发展浪潮里的创业与谋生等等,这些才是电影的重点。鬼马喜剧或许只是许氏兄弟表现深刻的最拿手的方式,但许冠文思想里夜校老师“为人师表”的严肃东西始终主导着他的电影,不同于黄百鸣、王晶等搞怪大咖。 以下列举几项《半斤八两》的特别之处。 1:黑色幽默 除非有特别的情境与语境,不是所有夸张的肢体语言,都可以是勃斯特基顿、卓别林、憨豆或金凯瑞,所以对于那些自诩“喜剧”,被急功近利驱使,东施效颦式的恶搞,表演的成分越明显,它的幽默效果越低级。 而对于有功底的喜剧编导而言,他一个精彩的笑料,是动作与语言必珠联璧合的结果,而完满地完成这个动作,它的意义则是让人思考,让嘻哈大笑的心一下子沉下去,掉进社会这个黑洞里。《半斤八两》里貌似无厘头太荒唐的桥段数不胜数,但没有一处是单一的耍宝秀白痴,这大概是让人百看不厌的缘由。对我而言是这样的,对于生活在天朝的我,感受就是这样的,是奇妙的残酷的一击。比如在万能侦探社的卫生间引爆炸弹,有前面讨论拆弹的梗做铺垫,笑话就显得有文化了。 戏演得有分寸,把现实照进去,恐怕也不次于鬼斧神工的技艺了。看许冠文的脸,也能找到冷面笑匠的看家本领,从讲台转入舞台,他的命。演什么像什么,那是老天爷给的吃饭的本钱,会演,那又是老天多给了“学习能力”,孺子可教,迟早成才。说回到这部剧的喜剧效果上,所有的笑点呈现出来,关键是有一个相当统一的风格“讽刺效果”,让人笑得并不那么轻松。不管打谁的脸,笑一下,打一下,就对了。问题是,他们竟然有权利用艺术用语言打虚伪与谎言的脸,那这种“打”自然是诚实的,率真的,看着也是特别过瘾的。 其中一句台词:许冠杰:“我总觉得这个世界欠我什么.”许冠文:“你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连尿片都没带一条,这个世界欠你什么?”好像说的是那么回事儿一样。不过,一定会有人说,许冠杰思考的是更高一级的问题,许冠文偷换概念给出的则是转嫁给个体的、帮助政府摆脱责任的答案,这说得也没错,不是吗!或许,你还有其他的想法。。。。。。 再贴上一段超级经典的片段,提供开放式想象空间,爱怎么想就怎么想!人性啊人性,可发挥到各行各业,甚至以此定义国之气质。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A4NDUwNDUy.html 2:大腕 邹文怀制片,吴宇森策划,洪金宝武指。 许氏四兄弟,排名文武英雄后改为文武英“杰”,天生我材必有用。冷面笑匠许冠文自编自导自演。许冠杰负责演歌、舞戏、秀靓。许冠武只露一次脸,绝对的幕后英雄。许冠英也不辱一代笑匠之名,一个微不足道、性格模糊的角色,他竟也能演绎出那个人物的无足轻重又不失存在感。多说一句许冠杰,与李小龙是莫逆之交,不同代但宠爱张国荣并与之惺惺相惜,对我来说,他的音乐,他的戏,他的爱情婚姻,他的友情,他的人生,都是充满魅力的。 赵雅芝,在港剧《楚留香》《上海滩》大红大紫之前,她在《半斤八两》里饰演了女一号——侦探社的前台文员。毫无疑问,《半斤八两》的爆红,也帮助赵雅芝提升了知名度。剧中的戏份虽然都集中在接近尾声的部分,但她那时清纯可人的胶原蛋白美颜,真是镜头里的福利,直接扫去许冠文“阴阳胡子”留在脑海里的阴霾。 石坚与吴耀汉,两张脸上都写着喜剧二字。戏里一个演贼,另一个演警,角色的性格定位都是二把刀,坏,也不是十恶不赦的坏;警察,也是一贯地扮演收尸的角色;总之乌里巴涂地较量一番,完成烘托作用即可。另外,吴耀汉还有一段香艳的感情戏,警察真是不好当,一边要鞠躬尽瘁保护好全港市民,一边还要特别照顾富豪的小妾,辛苦得很。 朱牧饰演道貌岸然的嫖客,是个有钱人,解决了温饱,开始探索精神世界里的花样。他正气凌然风流倜傥的外表很适合这样的反转角色。曾楚霖,这位有点骨瘦如柴的祥叔,年轻时也是一表人才,跑龙套混个脸熟绝对不会是他的追求,三分钟的戏要出来大腕的气场,这老爷子有。 3:纪实 电影开始,破晓前,睡城里的高楼空巷在仰拍的镜头里尽显“亚洲四小龙“的高大上气派,随后,车水马龙,人头攒动的上工街景,在纪实的镜头内成了一幅接地气的生活画卷,仿佛甩着朝露与热汗,在屏幕前摊开来。“我们这群打工仔,一生一世为钱币做奴隶……”许冠杰唱出《半斤八两》里的现实心声,为喜剧非庸常的深度盖棺定论。 而那时期正是逃港风潮的第二波,有资料显示50年代至70年代,两次逃港潮中有约60万逃港者从内地越过戒备森严的边界进入香港。有政治、经济等等各方面原因,去往自由世界是动力,具体不能深入了。就捡最简单的来说,其中深港经济反差巨大,饿着肚子的内地人偷渡至港做苦力赚钱,为了活着,这是一条缘由。这种“迁移”刺激着香港的经济,而不堪重负的激增人口,又给港人的生活带去凶猛的冲击。自50年代末香港便承受着经济衰退的压力,这也使得整个香港的繁华世界笼罩着躁动、疲乏、不安的阴影。 这就是电影《半斤八两》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人物背景则主要聚焦了不劳而获的抢劫问题及婚姻家庭,顺便引出妻、妾、小姐社会角色的变化。呈现的人物,也要尽量掘自现实,如土豪身份的包工头,与时俱进的私家侦探。等等 4:发达、时尚、进步 1976年,这一年在天朝是个有故事有身份的一年。但就数字的概念来说,并不太明显,直观的感受还得说倒回去40年,那样,大概要哑然了,日子过去快半个世纪了。与世界接了轨的香港让人大开眼界。别说新兴的超市,迷人眼的霓虹灯,开放式办公室,汲取精神食粮的戏院影院,情趣创意旅馆,就连饭店后厨里的锅碗瓢盆都透着居高临下的高大上。那些东西移植到当今,显然也豪无违和感。 我这样比较,是想说,互联网的出现,使得落后的民族与地区尝到了社会进步的甜果。现在貌似世界大同了,你有的我也有。自以为与那些提前进入“现代文明”的地方站在了同一条水平线上,其实不然。“底蕴”“思想”这种东西是靠时间慢慢熬成精华的生活哲学,四五十年或许才能缝制出一套文明的外衣,培植培养出进步的生活理念,并不断打磨思想模式里的粗糙与野蛮。而这样的四五十年不能省略,更不能一笔勾销。所以,拿素质说事儿,这是有道理的。当然,最主要的症结不在这儿,人的劣质是表现形式,培植劣的教育模式人文环境社会形态这才是。 另外,很自然地从服饰与装饰中了解流行文化,《半斤八两》的街巷里熙攘的人群,鱼贯而入到过街天桥的男男女女,洋装、旗袍、马褂、运动衫,五颜六色,样式各异,无拘无束的开放状态扑面而来。说的是寻常百姓,所以微喇牛仔裤、迷你裙、夏威夷开胸花衬衫、松糕鞋、针织毛衫、前进帽、棉质睡衣套服等等,他们生活的便装,在现代,完全是时尚杂志里对复古范儿的特别专稿。道具也在为时代代言。正室斗小三,跟踪、偷拍的业务兴起后,那时私家侦探的照相机就有了“暗度陈仓”的功能,看出来的,各种各样的生活是你的他的我的,自己真真是自己的主人。 李安所追求的,人需要站有站相坐有坐姿,虽然细分具体化了,那其实说的也是教养与文明。艺员训练班的作用可见不一般,有“专业”的意识便进入了较高的层次,要认识到那种意识是前提。踩着时髦的松糕鞋,进入镜头里的妙龄女郎,那身段妖娆之极,形体有模有样。在彼时香港的娱乐圈,那一定是明星自我管理的常态,这就是职业道德。不会被时代遗弃的好东西,它是一种时尚。关于《半斤八两》,我感受到的超前与时尚,主要还是精神方面的,许冠文用他的镜头摄录了很多自然生动的细节,但被特写突出后,就对未来有了借鉴与预告的作用。 5:被致敬 韦家辉的《鬼马狂想曲》是对《半斤八两》的致敬,这种毫不避讳的深情告白,当然是在肯定前辈之作。我自觉自己顶多算是个入门级影迷,但依然能在有限的观影量中找到太多似曾相识的桥段,对于后来的华语界喜剧电影,那些故事与笑点的灵感恐怕就是来自《半斤八两》的。 当然,《八斤八两》也有对经典老片的借鉴。超市里行窃的鸳鸯大盗,女的假扮孕妇,男的扮正经,顺手牵羊暴露后,虽然耍的是豹拳,玩的不是枪,那潇洒作案的样子还是有点《雌雄大盗》的精神的。许冠杰飙车,那辆甲壳虫,一路飙,一路脱,各种累赘的身外之物丢一路,变形金刚裸跑的时候大概就是那样了。 写到这里,最好的致敬应该是当年回报给许氏兄弟的劳动成果。低成本,高票房,成为当年的票房总冠军。 以下自留地,可以无视。 最近新养了个怪癖,不说题外话,自言自语的评论仿佛启动不了,也继续不下去。有些东西,比如感悟、评论,总觉得不该套公式,也不该绝对论。扯东扯西,扯出来的也都是依附于电影的载体,由灵感迸发出的衍生物。指责无章可循,挑剔不合口味,抱怨说是废话,那也都是别人感受出来的事,是别人的事,码字的人,他忠于内心真实的感受了,就该无愧。除此,在另一只眼看来,多荒唐的文字只要有码字人的灵与魂,是应该被尊重的,至少不能践踏。 故意放慢进入电影放映厅的脚步,要从专属于我个人的“重温”“怀旧”的通道走一走,需要酝酿情绪,还要稍稍冷却正在熊熊燃烧的某种激情,那种被唤醒的“情”似如被春风吹起,一发不可收拾的燎原火势。那情绝不单单属于我一个人,我想我若提到“港片”,十有八九能听到吹哨子敲饭缸的热烈呼应。 对港片的感受不一而足。摩拳擦掌是一种情结,沉默是金又是一种情结;邵氏的电影是一种印象,邵家的TVB也是一种印象;男儿当自强是一种态度,沧海一声笑又是一种态度。但不管如何表达,如何存在,它注入进观者血液里的是香江特有的“江湖情”,剑胆琴心,高义薄云,感知便血脉偾张,古装或现代,文戏或武戏,始终系着一根大于天大于地的“情”,而又因这湾渔港小村的特殊成长经历,无论发展至多辉煌多闪耀,它始终流露着一丝丝淡淡的哀愁,是一种悲情。 没错,在我童年时,香港的“多愁善感”已烙印在脑海里。那时会听到我父亲与叔叔们聊一种民族情怀,我听到“悲情”,他们提到很多国家很多民族,说他们性情、能歌善舞,不谙厚黑,属于无公害一族,但常常被伤害、漂泊与流浪是生命线,被迫似浮萍一样存在,所以他们的音乐、影像总会流露出一种悲情。 似懂非懂地理解了,然后似懂非懂地听大人讲李小龙讲黄元申,讲东亚病夫,讲梁小龙的爱德电饭煲,讲香港。我妈说,1982年我家有了第一台彩电,晚上家里便成了公共放映厅,而到我记事时,“港片”是一种令我们的生活发生变化的神奇的东西,就是我那时幼小心灵上的真实印记了。 懵懂的喜好之辨留给了“港剧”,那时看剧之后是有另一种热烈讨论的气氛的,我跟着姐姐学习发表意见,她不喜欢霍元甲一直被陷害一直被陷害的憨直,喜欢陈真的机敏聪慧,我便觉得那也是我的想法,我们对剧情人物的看法是一致的。入小学了,又懂了一些事。把倾注到港剧的情感分流到了港产电影及香港的音乐上。电影《半斤八两》就留在了我那时的童年记忆里,又被姐姐引领,她一直是我和弟弟认可崇拜的前卫斗士,我们一边听着Beyond(贴画里写着B安)的“真的爱你”,一边啧啧称奇,四个人戴耳钉留长发的超前造型。随后,全方位关注与香港有关的娱乐,收集粘贴画,签名照片,磁带,录像带,娱乐杂志(大嘴杂志),还从杂志里摘抄下心仪明星所有的娱乐公司地址,给是忠实的追星族,直到离开故乡到外地求学,那样的生活步调一直没有改变过。 所以,谈到港片,我自觉自己对它留有一份极真挚的情,与他人是微不足道的,与我,虽然也是以消逝的二八年华封缄。但要敲开记忆的门去忆一份特殊的“记挂”,是觉得千言万语说不尽的。而别人对港片的情是轻是重,是否牵绊着一段段经历与缕缕情丝,我想我都能理解。就拿我认识某某某来说,他生在英国长在英国,因为香港与英国的历史关系,他对港片也有一种情结。他把所有的溢美之辞都赠与七八十年代的港片,那些配上英语发音的港产电影伴随他长大,李小龙、张彻、傅声、狄龙、林正英等等他们是他的银幕英雄。 说到这儿,我是必须修改题目了,对不住想要单纯评述《半斤八两》的初衷。可是这实实在在的数字“1976”,又不得不让我偏宠“回忆”的感觉,其实还是意犹未尽的。总之,有心去做一件事,比如选一首歌曲做自己的婚礼进行曲,送一件礼物给旧友以示冰释前嫌的诚意,找一部最适合彼时心情的电影,或写一段要锁紧日记本里的废话,驱使行动的发动机一定是被浓重的情绪发动起来的。 那些真情流露过的情感,即便不是从雕花嵌石的妆奁里流淌出的,像拿破仑与约瑟芬的爱情信件那样沉甸耀眼地展示于世。它也只是留有遗憾在某种“名声”上,事实上,它的分量绝不低于任何千古绝唱的传奇。
《半斤八两》是许氏兄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部电影,使许冠杰在歌坛、影坛都成为了最炙手可热的天皇巨星。这部影片一上映就打破了当时的票房纪录,在日本也掀起一阵热潮,1979年重映时又创重映卖座记录。在影片中许冠文尖酸刻薄,许冠杰老实英勇,许冠英傻里傻气,三者的人物性格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把一个侦探社发生的故事演绎得让人捧腹不已,被誉为20世纪香港最具讽刺的电影。这部电影在人物性格刻画方面相当成功,三兄弟在影片中都有自己鲜明的性格,接近大众,没有明显的好人坏人之分,有的只是生活中的家长里短。大量讽刺情节的选用,从内容上和当时人的生活都有着强烈的共鸣,反映出了许多人内心的声音。同时配以经典的音乐使得影片更加丰富全面。当时的许冠杰在歌坛影响力巨大,有“歌神”之称,所以在每部片发片之前,都由许冠杰推出一张同名大碟,待主题曲唱至街知巷闻之际再发片,这样的行销战略自然使得影片的销售事半功倍。 将香港七十年代末的社会环境、人民心态等等都描摹得淋漓尽致,堪称一部经典的“香港人物风情画”,更难得的是,许冠文巧妙地找到了喜剧与现实生活的切合点。将大家耳熟能详的市井生活与一些看似夸张却又别有情趣的笑料组接在一起,产生了神奇的化学效应。也因此使得本片成为港产喜剧中的经典之作,更奠定了许冠文一代笑匠的尊崇地位。影片中,许氏三兄弟各有不同分工,却又都有着恰当的发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自此开始,凡是三兄弟联合演出的电影,大多延用这一套路,许冠文卖坏、许冠杰卖帅、许冠英卖乖,各有所长。另外还值得一提的是,在本片中,年轻时代的赵雅芝也出演了一个小角色,青春无敌。而本片在三十年后,再被韦家辉导演拿来致敬、翻拍了一部《鬼马狂想曲》贺岁,同样取得了很好的票房成绩,由次更可见本片的生命力之长久。
00后,这部电影可能也算是我的启蒙电影之一吧,小时候看不懂含义,但是配乐和里面剧情都非常恰当的结合,无厘头的搞笑的内容也让感到开心。这部电影本身就是一部喜剧片,但长大了再回头看,你也会发现属于那个年代的记忆。许冠杰无论是歌曲和电影里大多都是讲述普通人的生活,反意当时的社会背景,正如他所掩饰的小小侦探,主题曲半斤八两讲述的打工仔的辛酸,和结尾的歌的认人生哲理。
小小的打工仔,玻璃瓶场被老板赶出来,开启了一段搞笑冒险的侦探。有个呆呆的同事,吝啬的老板,即使换了工作,老板会压榨员工,通过夸大的手法演绎出来(比如只分只鸡爪自己吃整个鸡,算车报废计算器爆炸)。
打劫,偷东西,偷情,拍照省赡养费,这些人生寻常见的东西也穿插在其中让人更感到真实亲近。
许氏三兄弟在那个年代也出过很多搞笑也好玩也有些许内涵值得思考的电影。许冠杰更是粤语流行歌的开创先驱,而且他的歌的歌词里都能反应很多人生哲理。让我们慢慢去欣赏体会吧。
一直很喜欢许冠杰的音乐,其中《半斤八两》是他的成名作,也很久就知道了同名电影及许氏兄弟系列电影,但由于时代原因,对此片没有太大兴趣,最近才去看了这部许氏兄弟的代表电影。不得不承认“大陆刚刚结束了非人类的十年,HK这边已经有了这么杰出的喜剧。”
电影场景化开头。看着民众在街上穿梭、市场繁荣的镜头,配着《半斤八两》的音乐,已经让人明白这部电影的主题是关乎人民生活的。开头过后的第二个场面(第一个场面主角1许冠文出场),就是对卓别林电影的一把致敬,是经典的“瓶子”镜头。在这个场面中,“莲花”少年团小生许冠杰(主角2)出场,一头飘逸的长发,给女神显露的一身好功夫后,悲惨地被老板炒了鱿鱼。这部电影让我感觉最高明的是,它仅仅用几个场面就能塑造出角色的大体形象,让人尽快入戏,这是香港之后乃至现在的喜剧电影不能比拟的。
总讲,本片没有太突出的高潮,全片都是笑点,各个小故事的时间分配也很均匀,全片充斥着卓别林式的冷幽默。虽说上映时间至今几乎五十年,但今天看来,它仍然能使人很好地融入其中。而且没有香港以后商业片的粗制滥造,本片有对经典的致敬,也有自己的创新,这样的电影,必定是“新浪潮”电影的代表作,并且在票房市场上取得比较高的地位。
有人说,许氏兄弟的电影与周星驰电影相比,少了令人作呕的黄色笑话,少了王晶式的屎屁尿段子,多了反映民生的疾苦、社会的局势。论艺术及市场价值,两者都是比较好的作品,但许氏兄弟的电影思想,的确是许多喜剧片导演应该学习的。如本片,主角1许冠文是典型的喜剧形象,也是电影讽刺的对象;主角2许冠杰是反抗压迫的代表;主角3许冠英代表被压迫的人民,有时也会反抗,比如炸弹那个情节。人物的构造有故事需求,也有延伸。结尾讽刺与收场恰到好处。
初看许氏,经典至始,经典至终。
每分钟都有笑点,笑点非常密集,值得所有喜剧片导演学习。许冠文非常擅长利用观众的先知先觉、电影角色的后知后觉产生的反差来制造笑点。观众处于上帝视角,对事情的前因后果一清二楚,但是电影中的角色存在视线盲区,从而闹出笑话。最经典的应该是烧鸡那段,后来被模仿了无数次。你知道电视换台了,但是男主角不知道,还继续按照电视里的指挥操作。还有钥匙把水床捅破、许冠杰无意间上了贼车、测试炸弹样品等桥段都是这种手法。许冠文在调动观众方面也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你以为劫匪会叫男主角上台,结果劫匪叫了他旁边那位。你以为男主角没事了,结果他偏偏要多嘴。本来都没叫他的,还是把他叫上去了。不得不说抖包袱真的是个技术活,怎样把“包袱”抖出来,直接就决定了这个笑点好不好笑。
怕是快被这许氏几兄弟笑死了,一点都不逊马克思兄弟们嘛!平民喜剧,充满着生活的细节,70年代香港的风貌。开场玻璃瓶工厂的戏很短但很像摩登时代,后来又接连有基顿、李小龙电影的影子,目不暇接精彩一场接一场,根本停不下来😂。唯一有点不解的是赵雅芝二十出头美到发光竟然镜头那么少...
许氏喜剧第二部,《鬼马双星》之后把喜剧和动作结合,喜剧桥段设计更加鬼才,开头好评,三兄弟玩喜剧越玩越嗨越贴合市民气息。反观后来的无厘头喜剧,明显受到许氏的影响。而许氏的喜剧也可以从早期默片(基顿式的动作特技、卓别林的小人物命运)法式幽默(雅克·塔蒂)找到身影,也同时启发后来的成龙、周星驰式的喜剧类型。许氏在电影中融入很强的市井气息,小人物、平民式的喜剧与情感,鬼马的桥段,出彩的设计,成为七十年代的爆款类型。反观现在的喜剧片,基本是类型的退化,看着尴尬。
宁浩疯狂的赛车冷冻车一桥段,恐怕得自于此!
许冠英和许冠杰为什么长相差距那么大……《半斤八两》的旋律出现了不下十遍吧,《浪子心声》出现得好沧桑……
【无敌老港片】【你出娘胎的时候,尿片都没带一条,这世界欠你什么了。】即便是草根浪子也在这混混噩噩的社会讨生活,许氏三杰+年轻娇嫩的赵雅芝,经典搞笑桥段N多,可以看的出之后的很多港片都延续了这种无厘头。主题曲原来熏陶出了陶晶莹的那首“十个男人七个傻八个呆九个坏还有一个人人爱”
1.纯粹的喜剧片,除了好笑,没有别的,叙事很烂,演员很不错,个个喜剧人才;2.多个片断让人笑喷——厨房大战、那只鸡、那辆车、那台计算器...3.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这个世界不欠你什么。
我觉得不如大煞星和小妹头好笑哎~
beyond还改过这首歌~~许冠文,的确牛逼~~
年轻时的赵雅芝和那曲浪子心声。许冠文这首半斤八两,名字改成打工人可以再红一次。台词:吃太多会长痔疮的你不知道吗?
对香港新喜剧(兼新粤语片)具有开疆扩土的意义。在笑料和歌曲中都传达出70年代香港打工仔的生活及社会面貌,通俗不庸俗,带来各种嘲讽(批判劳资关系)和反省(小市民心理),传达出正面的价值观导向。同时注重场面设计而非对白。
意犹未尽。
许氏三兄弟的演艺,当时还是大花瓶的赵雅芝,以及作为监制的吴宇森,这种组合现在也看不到了。不仅仅是出彩的、后来总被模仿致敬的各个喜剧桥段,更为可贵的是,以一种自嘲的戏谑深深的嘲讽社会问题,更显深刻!主题曲《半斤八两》也是成为粤曲经典!8.3
“我总觉得这世界好像欠了我什么。”“你出生连条尿片都不带,这世界欠你什么?”许氏三杰加上才二十二岁既年轻又娇嫩的赵雅芝,即便隔这么多年看,里面的一些搞笑桥段仍然不会觉得过时。那首主题曲实在是太有趣了!★★★☆
长途漫漫 车载电视 权当消遣
挺符合我的审搞笑品位的
沒有期待中的那麼好笑,可能現在喜劇多了,笑點變高,覺得這種冷幽默挺傻的。PS.趙雅芝那叫一個俏呀~
我没看到赵雅芝啊
冷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