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福柯、法兰克福学派或魔女的条件-----师生恋的政治哲学
最好的应然有时候是尊重实然。用西塞罗的话说叫绝对的正义有时是最大的不义,我看这个电视剧就深有感触。找遍网上没有一个人能把师生恋的问题说的头头是道,从政治哲学角度来分析师生恋的一篇也没有,这说明什么?可能是人们就已经把这个事下了个死定义,它就是道德问题。但我觉得它也是一个政治哲学的问题:谁在引导人们下这个定义,背后的那个东西为什么引导人们下的定义是道德问题而不是别的问题。我觉得这和现代的制度设计有问题,一个方面是制度进步了,启蒙理性使得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这就是女老师,女警察,女医生,女学生包括女议员,女记者成为现实,但是允许女性进入这些行业,天然的欲望就会必然被引入。制度设计是不允许这种顺带而来的欲望的,然而两性共同在这个公共领域和职业中,朱迪斯巴特勒所说的性别麻烦就是一个难以摆脱的因素。这便是咱们的可爱的女主未知的处境:现代职业化教师制度。
为什么绝大多数国家必然要禁止师生恋呢?理由很简单,因为在这种性别的权力结构----师生恋当中受损害的必然是学生一方为主,这便是马克斯韦伯所说的那种现代科层制的理性化规范,但师生恋这种规范缘何产生呢?他来自与边沁和密尔的功利主义-----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因此现代教育制度的整个体系便是建基于这个根基之上的,必然要保障学生的利益为主,这是无可指摘的。但是这种职业化教师制度真正存在的问题是现代性社会一个本身存在的关键悖论之一------欲望和爱在现代性之中在被的地位问题。
福柯认为现代社会的建立是以逐步放逐感性和欲望的生存空间而实现的。伴随着现代的学校,医院,工厂,警察和监狱机构而起的是对于人的以教育、治疗、规训为主的治理代替过去以镇压,惩罚为主要手段的治理方式。权力通过掌控社会规范的话语和理性的技术手段,它就变成了什么呢?它变成了对于主体的权力建构,形成了权力的主体解释学,借此它划分了何为正常人和疯癫的人,像如镇压的时候不会再以政治犯为理由执行死刑,而是定义为精神病关进精神病院(未知在被关进监狱之后还要做精神鉴定和精神治疗,这就是非常典型的现代理性对于情感的排斥,与《疯癫与文明》何其相似)的一整套理性话语, 在这之后激情或反理性,非理性要么被放逐,要么被教育、治疗、规训。我之前就曾经认识到师生恋隐藏了一个很深的问题, 即现代性本身的这种把多元群体带入现代世界的平等主义的制度设计的同时,和这些和身份职业的传统形象之间的矛盾却没有处理好的前提下也带进来了,那个没处理好的部分按照福柯的说法,不但被搁置了,甚至是禁闭了-----爱和欲望。借用福柯的思想,我们可以发现在现代教育制度中的种种设计绝对不是那么单纯的,它允许平等,但是是在彻底挖空了自由的前提下。
罗尔斯认为我们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问题是自由与平等的对立问题,现代政治的显像不正是这样吗----右派和左派,但是他认为无论自由还是平等,都是有红线的,越过了这条红线就是非正义。因此,基于平等之上的自由也不是没有可能, 罗尔斯指出:“基本能力方面(在正常范围之内)的任何差别都不会影响人的平等的基本权利和自由。”这就是说,自由权利不能根据人们道德能力的不同而不同,只要一个人具备起码的、必要的道德能力,他就应该享有自由的权利。这提醒我们需要某种宽容,包容社会中的异见人士和少数派, 那么为什么我们有的自由的权利,在光和未知这里行不通呢?福柯指出在把不同群体平等化的同时,确是一种平等处在全景敞视主义的关注下的平等(这个片子可以看到很多人自动当眼线搜寻未知和光),无处可逃的窒息的平等,这其实是不平等,这种工具理性式的功利主义是不可能允许少数派有空间,也不会想如何和平解决师生之间的性别结构和权力结构问题。当然,也可以看出日本社会显然对这类事情更加不宽容,还具有了西方的那种全景敞视的大搜捕。横亘在职业化教师制度和传统教师身份之间的欲望悖论为什么迟迟没有得到解决呢?比福柯稍早一些的法兰克福学派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启发。
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中,理性不再像被启蒙思想家所认为是自由的保证,反而因为过于超前,反噬了自由。理性的中性特征使得它既可以为善服务也可以为恶服务。当人们纷纷在用理性的能力构想世界的蓝图的时候,世俗化权力可能做出比宗教神权更离谱的行为,“真正的威胁是孔多塞发现的,该危险在于掌握俗权的当权者不是像在政教结合的专制政体时期那样渴望奴使一种现存宗教,而是向往建立以国家本身,国家的组织机构或其代表为对象的一种崭新的宗教崇拜。”,他们借用理性划定的世俗标准可能比神权的戒律好不到哪里去,当他们“自主的运用理性”的时候他们所搞的社会工程可能通向的并不是自由,而是奴役。启蒙打倒神话的同时自己却成了神话,启蒙运动把解放搞成了统治,为了解放人不得不按照某种标准,划定某种区分来让人服从,这就是“人可以被强迫着实现自由”的欲望悖论,在解放的过程中,目的被忘却了------真爱。为了解放和进步,人必须按照解放政治指定的方式生存,它确实消除了神权和蒙昧的野蛮状态,但是却造成了消灭人的生命力、创造力和自我主体性的新野蛮状态。因此1968年的大学生喊出打倒工具理性,打倒消费社会的口号,他们要打倒的是那个对生活每个细节和对待生活的具体操持的垄断权力。马尔库塞就认为要克服现代性造成的这种个人爱无能,缺乏生命力的沉寂状态,我们就要掀起一场自我守护的行动,要展开对不合理的现代制度和压抑人性的思想舆论的“文化大拒绝”,解放我们的爱欲。
说了这么多,我就觉得这个片子让我从政治哲学的角度重新审视师生恋,它是一个问题,在我们还没有学会如何去理解爱,如何理解现代分工和人的欲望矛盾的合理解决,以及如何去消弭师生之间的性别麻烦的时候,女老师和女学生先于这些问题出现了,而全景敞视,工具理性,科层制痼疾又进一步阻碍我们从爱欲与文明的角度去和平解决此类问题。得饶人处且饶人吧,终究我们还是要从传统与现代的矛盾入手,从更广义的更符合多向度的人的维度去理解老师和学生这一传统关系的新内涵。
2 ) 寻找自由的国度
放手,或不放手,其实只在一刻
未知的爱情真的要比17岁的小光成熟
小光会简单的以为,放手就代表忘记。。他无法想象未知对爱的坚定到了靠回忆也能活的地步。他只是孩子气的抱怨,痛苦,在跨入未来的前一刻踌躇。
自由,是自己存在的理由
因为存在而获得喜悦和满足。要自己幸福注定不能让周围所有人都不受伤害;想找到让自己和别人都幸福的方法,只会越来越怀疑起幸福。
一个人太空虚了,才会把全部的爱都给另一个人。那样,他或她变得不自由,他或她的幸福便掌握在别人的手。想把对方绑在自己身边的企图,因为他的离去而歇斯底里,甚至自私的想和对方一起离开这个尘世,这恐怖的占有欲,以母爱的名义出现,只会让人觉得可悲。守在记忆里不出来,不往前走,表面是深沉的爱,其实只暴露了自己的软弱与空虚。
女人需要像未知那样,勇敢的选择自己的人生。无论爱,还是生活,内心的自由便是最大的强大。不要害怕,倾听内心的声音,悲伤袭来时也不沉溺,虽然痛苦但仍敢于接受现实,坚定的走以后的路,内心不离,不弃,既坚守,也积极。。这样的未知,是内心真正强大的魔女吧。
人需要爱情,也需要梦想。爱情是年轻的爱情,梦想是一生的梦想。
当你不再年轻,如果有梦想,你也会有自信将爱情培育得更美。
小光很帅,很善良,在他那个年龄,他拥有的已经足以让同龄女孩动心。
未知喜欢上小光,更像是一见衷情。所以她内心仍然柔软,关于爱情的想象也仍然浪漫。但与小光相恋,更像是在牵着小光的手往前走。一个懵懵懂懂,初尝爱情,一个逐渐了解自己,坚定不移,开始遵循真实的自己。
我们都活着,在明朗的天空之下,可是有多少人觉得自己是真正的自由着?总是胆怯,总是体贴,总是讨好,总是随波逐流,这样活着真的是自由的吗?可你也无可抱怨,这是你自己创造的人生,是你内心软弱的表现。
是,我们总是不太大胆,又太多顾虑,尤其对于善良的人。
总是想让身边的人都满意,却唯独可以委屈自己。
但别忘了,内心是个魔女,隐忍得太久总会爆发,那时反而会让你不想伤害的人被更深的伤害。
所以,有时,自私不是坏,是对自己和别人的尊重。犹豫寡断的人才更危险,他们会像美味的慢性毒药,最终害人害己。
所以,每个人都努力的寻找内心自由的国度吧,那样,你会变得更强大,而且那时你也会发现,别人并不会那么容易被伤害,你的勇气会得到别人的尊敬。
3 ) 17岁的戒指与爱
8年,很老的片子了,不是么?
如果不是朋友离开学校,送了我这套碟,也许自己从来都不会想到要看。师生恋,世人的隔阻,两个人的痛苦与矛盾……这从来都不是我喜欢的情节。可还是这样看下来,为着未知与小光的明天担忧,为着他们的痛苦而隐隐有泪光。
抛弃自己现在所有的一切,为着真正的那个自己而活。自由的国度在哪里?自由,原来只是自己活着的理由而已。要承担那么重的责任,17岁的肩膀,仿佛还是稚嫩了点。可是他一遍又一遍的说:“我对老师是认真的”“我是真的喜欢老师”17岁的孩子其实还是一个孩子,他也会自暴自弃的说“我们不要再见面了”“我不想再见到你”之类的话。可是17的孩子已经不再是小孩子了,他也可以,为着他爱的人而努力。
那一对戒指,说明了所有。即使他抛下戒指,转身离开;即使她丢了戒指。他们也从来没有丢下过彼此。有的时候,爱情就在一瞬之间。也许,就在他第一次见到她,帮她找寻那一枚订婚戒指的时候。举着戒指在阳光下微笑的侧脸,注定了结局。
木下、桐子、北井……这些人丰富了整个故事,给故事穿插了一条又一条线索。他们不是坏人,故事里没有坏人,就连那个骗走了医院的男子,他也不过是为着自己的欲望,黑泽不爱他,他们不过是在相互利用罢了,可是我相信他是真的爱着黑泽,得不到回应的爱,只能用另外的方式来补偿。
说来奇怪,这个故事里我最喜欢的,是那个叫木下的女孩子。仿佛天生冰冷的女子,冷淡漠然,除了手上的那一本小说,没有什么别的事情与她有关。被同学排斥,被父亲殴打,可是这个女孩子,在阳光下笑着说“我想当检察官,要靠自己的力量改变这个国家。让你和老师的事情可以被接受。”不因为自己的不幸而一直悲观下去,多好。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没有意义的。不可能有完美的事情,也不可能让每一个人都幸福。所以,只能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所作的选择,相信那个自由的国度,原来就在自己的手中。
4 ) 如果有光,我未必有未知的勇气
即使我再花痴,一个叫光的美少年伸出手叫我和他一同去自由的国度,我未必敢去。
魔女开的条件太高,我也许宁可就这样蜷居一生,也不敢抛弃这几十年的东西,这些东西可谓之包袱。
据说每个女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魔鬼,令她不安于现状,只有戒指能够封印魔鬼。
未知的订婚戒指掉了,光帮她找回,放在她手心里。那一刻,光一定是解开了她内心的魔鬼。
未知的母亲,曾有过钢琴梦,却用婚姻封印了这个魔鬼。未知的坚持感动了她,她多年前的梦想被唤醒,即使几十年过去,仍然坚持要离婚。
女人哪里来的这么大的勇气,男人大概是不明白。年轻的光不明白为什么未知会离开他,未婚夫不明白未知为什么愿意放弃安逸的生活,未知的父亲也不明白老夫老妻为什么会弄到离婚的地步上。
未知和母亲,追求的是女人的爱情和事业,更是女人的幸福。
如果目前是幸福的,心中不会有魔鬼;如果不幸福,即使你可以忍受,一旦遇上光,便会产生自己都惊讶的力量去追随他。
即使我还未遇上光,也不妨问问自己心中的魔鬼:“你追求的是什么?你愿意付出多少?”不至于几十年的人生对自己一无所知,找不出生活的意义。
5 ) 神剧,喜欢每个人最后的改变
魔女的条件,这部剧真是上乘之剧。我感受最深的,是每个人物最终的觉醒,对自己内心的声音的关照和对意义的探求。
光和未知的师生恋的出现扰乱了周围一切人的生活。剧里面的人们,一直有规律地生活着,不敢甚至没有质问过现在生活的意义和自己是否真的喜欢这样的工作,恋人,和生活方式。 未知也是这个社会规则下的一个受害者。她抱着众人的期望,准备与北井结婚,心里有一丝犹豫却不断逃避。北井,爱未知爱得很用力,在银行里努力工作。未知妈妈,当初放弃了钢琴梦嫁给了未知爸爸。桐子,在大城市默默地当一个银行职员,感受不到别人对她的关注。 还有一些内心本来就有各种各样问题的人:光的妈妈,以控制的方式来爱儿子,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儿子。未知爸爸,身为教育者却忘记谦虚,骄傲专横,对所有不同意见都用一巴掌解决。 木下,被家暴阴影笼罩,感受不到爱。这些人物,在社会道德和规则下,恭敬地演着自己的角色,不断压抑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这这种社会下,只有孩子的心灵才是没有被污染的。所以,光的形象是一定会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出现的。这部剧里,就是一个高中生。他天生有着自由的愿望,他天生反抗着妈妈让他继承医院的期望。他经常说,不知道自己以后会做什么?这种疑问是很正常的。因为没有人天生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很多人只是别人告诉他你要做什么,这是可悲的。光没有被别人影响已经很幸运了。 摩托车是他的爱好,或许摩托车可以带他逃离学校逃离妈妈。 光的出现,立刻点燃了未知的本来对结婚的疑惑。未知,在光的启发下,经过挣扎,终于发现了:”自己的人生,只能由自己决定。”
从未知的觉醒开始,每个人的生活价值和轨迹都被打乱了。愚蠢的大众,自己相信的愚昧规则被身边的人挑战时,是会生气的,是会强迫那个挑战者再次回归愚昧规则的。 所以,每个人都反对他们,都阻止他们。
我印象非常深的一个片段是,当光在天台问北井,光说:“我不知道未来要做什么?你可以告诉我,你为什么要做银行职员吗?” 北井眼神立刻出现了慌乱,这个问题恐怕他从来没有考虑过,他只能支支吾吾地说:”我很忙,没有空回答你的问题。“ 这个地方是点睛之笔。类似的还有,未知妈妈,讲诉她以前放弃了钢琴梦的遗憾,并且提出离婚,因为她终于明白:自己的人生只能由自己决定。
结局,未知为了挑战社会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光,从当初懵懂的知道要去自由的国度,到爱情历练下不断成长,明白到自由的国度是自己创造的。 剧里面的其他人,经历了挫折和落魄后,开始对自己的选择加以思考,而不是敷衍了事。例如,北井在结尾对光说,我以前没有想过自己为什么要做银行职员,但托你和未知的福,我知道到,做银行是帮助努力的人们实现心里的梦想。 未知妈妈,开始弹起了钢琴。木下,决定考东大法学院做检察官。未知爸爸,反思了自己的专横。桐子,开始考取营养师的资格。光的妈妈,重新做护士从小朋友中找到爱。而光,本来就是崇尚自由的人,更加坚定自己的梦想。 一些心理不健康的人,也被别人的爱和包容渐渐治愈了。
这部剧,或许是反思99年的日本社会,每个人按部就班地生活的麻木和不幸福。99年的日本的编剧,已经开始反思,高度发达的物质社会不能从根本上带给人幸福。每个个体,需要拿出思考的勇气,勇敢地决定自己的人生。
这部剧还带给我其他的启发。例如:
在爱情中双方互相成长是健康的。 光,就是成长了很多。未知的成长,更是跨跃性的,从犹豫和唯命是从变成勇敢,坚强和相信爱情。
人的愚昧,傲慢和自私,才是人与人之间各种问题的根源,这些也会给爱情带来各种波折。
未知还告诉我们,用爱与宽容,战胜人的愚昧,傲慢和自私。
最后,借用admin smith的一句话:每个人忠于自己内心而活,无形的手会将社会幸福最大化。
6 ) 请诗意地看待,这场百无聊赖和美丽的相遇
《魔女的条件》是一部以女性视角对现世爱情审看、诠释和演绎的剧集。主人公并不复杂的故事和并不少见的坎坷命运使全剧氤氲着浓郁的诗话悲情。百无聊赖的少年和美丽魔女的爱情,他们的疼痛关乎更多的是世俗眼光。这部电视剧最终善意的结局阐释着,爱情只有挣脱在内心深处的中性眼光,才会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故事最初充满戏剧化色彩的细腻温婉就为整部电视剧的诗意打下了基调。两个主角的相遇是场车祸,刚刚答应男友求婚的她满腹心事地穿过一条窄的马路,而他骑着一辆招摇的机车从不知道起点的远方流浪而来。时间正好,空间狭小。两条陌生的路撞在了一起。幸好是车祸,而不是错过,才有了后来的情节。
女主角发现碰撞中弄丢了刚刚套在手上的订婚戒指,连人带车摔在地上的男孩慌忙爬起帮着一同寻找。小小的圆圈注定由他找到并交还给主人掌心。欣慰之余她偷偷记下那个故作无所谓的笑容,目光沾满少年离去的背影。
百无聊赖的少年和美丽魔女的相遇,是两尾鱼凭着彼此熟悉的水脉从各自方向游到一起那样平凡的奇迹。少年期待着用秘密交换另一个秘密,魔女想要学会用咒语解开咒语。这不是人为的预谋,那只会比想象更为枯藁,只有一个秘密才能到达另一个秘密。这个故事里的主角,是坠落凡尘的精灵,不食人间烟火,不染纤尘,如童话一般唯美。灰姑娘留下水晶鞋当信物,王子凭着它将情人找到,邀请她和自己共同举办盛大婚礼。少年留给魔女的线索却是一个手机,她从里面传来的声音听见真实,那是内心渴望着的、一种名为自由的呼吸,恍然大悟原来眼前的白马王子只是来装点窗口,爱情的宿命是寻找世界上另外一只枪管,在扣动扳机的刹那一起垂下,改为互相拥抱的记忆。想到这里,华丽餐桌上的一只高脚酒杯猝然落地。她是老师,他是学生,他们隐秘的爱情是众人眼中不能触犯的禁忌。但是那又如何?他们仍然可以一起享受这世界所有有规律的阴错阳差。两个同病相怜的梦,共同的快乐在滋长,至少为对方留下一点回忆款待自己。
百无聊赖的少年角色其实也是被赋予了浓郁的女性温情的。没有父亲又和母亲关系疏远的他有个关于翻墙的梦。每每在排满课程的午后偷偷熘出教室,翻过学校厚厚的墙壁躲到海边看天空,因为有梦境真实地掠过那里。天空俯瞰着的城市中,车和人潮的细小而琐碎顷刻间变得与他无关。他邀请魔女共赴这个没人打扰的时间,从晌午到向晚,看天空中的凝蓝由开阔化作低迷的漩涡。那是少年在和天空交换秘密:埋怨患得患失的城市,载浮载沉的人群让花样缤纷的年龄退白,自己的眼神永远倒影的是空洞的背景。他甚至经常会记不起母亲办公室里那幅父亲生前所作的油画的样子,记不起作为孩子的那个自己最初的快乐和自由。曾经的故事像风筝,拽着记忆的甜美,只可惜年华逝去不胜唏嘘。少年眼前必须面对的,是母亲渐行渐远的关顾;还有目睹着母亲的情人骗取父亲留给母亲的权利及财富。天空也在向他讲述秘密:自己正在失却着澄澈与透明,灰黯的色彩早已泄露天机——这既是人的悲情,也是城市的悲情,其实这个世界比他更加无助。这不仅仅是剧中少年的心事,也是女性视角下对自己青春话语的表达。
作为一个被外界目光赋予完美要求的魔女,女主角在陷入爱情之前一直依照父亲的意愿,在黑板上演算着永远未知的人生,却从来无力表达一个真实的自己。她必须恪守父母安排享受舒适的生活,在众人眼里永远保持貌美如花内秀如竹的中产阶级家庭大小姐形象。也包括爱情——上天给她安排了一个令人安心的男子,这样的幸福是双重的,它既是浮华生活的幸福象征;也是父母看女儿寻得最佳归宿的兴奋心情,各取所需,求仁得仁。她确是简单温驯的女子,不过她的忧郁爱情始终和她的容颜一样美丽,是敏感纤细的,同时亦坚韧、容忍、博大。她在测验的试卷上孩子般任性地绘一只提示思路的小熊透露自己宽容的爱;她不知道自己是幸运还是不幸,她的爱情不是因为真实而是因为错误而美丽。但这何其珍贵,沧海绝壁,两个人其实近在咫尺,前者回头一望突然壁立千仞。她终究该庆幸,自己遇见了少年,浮罗交怡的夜晚他们曾一起逃到乡间一起幻想着被满天星星怀抱的感觉。
这是最好的时光,也是最坏的时光,女性视角里一切最美好的童话就从那里开始。
......
姐弟、师生这样的爱情本身其实都不值得猎奇。他们以灵魂的名义相爱,年龄和身份早已经灭失了意义。只不过通常的爱情规范里,男人总是要比女人强大,无论是身高家世身份,否则就会被指点,女方会显得悲壮。而在年龄这点上如果女大于男就不是悲壮而是轻浮了,大有吃男人豆腐和诱拐良家青年之嫌。再加上违反忠贞、安逸和平庸的师生关系,少年和魔女的爱情无疑是一场太过于危险的实验,青春、才华、时间、事业都必须赌进去。《魔女的条件》讲述的故事是指只是以一个诗意的视角和笔触描绘这样的感情。剧中主人公不是生活在现实生活中而是生活在电视剧制作者和观众诗意的眼光里。
因此,欣赏这样的爱情故事的时候必须用诗意的目光,如同品读夏宇的诗。这个被俗称为泡沫剧的世界追求的不是对现实生活的忠实摹写而是对生活的诗性表达,是一个经过编剧心灵折射后呈现的充满情感和浪漫想象的世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终究无法如此轻易设计自己命运的情节,面对爱情里纷繁复杂的细节,更多时候我们选择的还是保持足够的理性与清醒,对生会保持绝对的真诚与热情——而不是想入非非。一如夏宇那首诗的后半部分所说
“......
我忽略健康的重要性
以及等待使健康受损
以及爱使生活和谐
除了建议一起生一个小孩
我没有其他更坏的主意
你正百无聊赖
我正美丽 ”
爱情并不健康,随爱情而来的可能是无尽的等待,更可能是不和谐的争执。当爱情的副作用影响了爱的意愿时,怎麽办?就像世间多数夫妻一样,作者建议生一个小孩来挽救。从这个角度上来看,《魔女的条件》最终故事的结局:少年和魔女永远失去拥有孩子的可能,或许也是在诗意地设想某种完满。
非常彻底的女性主义作品,这部和03年的《宠物情人》才是真正的跨时代,没有让男主强行成长为传统关系里的强者,而是从头至尾都让女主自己拯救自己。看见男女主疯狂地逃出束缚、活出自己,每个人物都跟着他们走上了寻找真我的路,而大家最后也都得到了救赎,女性学会为自己而活,男性学会放下控制欲。女主妈妈善解人意又自知自爱,木下同学被救后发奋做检察官,太感人了;黑木瞳饰演的妈妈和西田尚美饰演的朋友也是意外的闪亮的女性角色:她们是最被埋在父权的牢狱里的,都是为了依靠男人而嫉妒,所以当她们被男女主撼动之后投入到自己的事业的时候我真的非常开心。就是女主强行不堕胎有点扭曲。之前因为年下关注了这部剧,最近看了交岚被泷泽秀明的颜值震撼才急忙开看,和菜菜子真是惊为天人,但让我打五星的还是人物们的成长。
歌曲好听,菜菜子好看,嗯,还不错的日剧
敢爱敢恨的未知老师与学生黑泽光的爱情故事
自由,是自己存在的理由。无论遇到什么,不活下去就没有意义。并没有什么自由的国度,因为,那是要靠自己去创造的。
宇多田光总是这么好听
里面除了畸恋以外,还有内心扭曲的男朋友和女朋友,拥有强烈控制欲的父亲,恋子情结严重的母亲和以毁坏家庭为目的的打工者。我觉得男女主角追求的应该是干净国度才对。
我现在才明白,法律不是用来保证我们的,而是惩罚违反社会常理存在的人们。
那一年,宅光16岁,Takki17岁。
#重看#日剧启蒙,因今年夏季档《毫无保留的爱》回首当年美少年,时隔那么多年,依旧一样的套路,一样的苦情,甚至开头找戒指都一样,可伴随first love,那种熟悉的感动仿佛未曾走远;脱离现实的纯爱,奔向自由的国度,我们都籍着梦想存活下来了。
17岁的孩子就算他懂得爱,但是他不懂得去保护、理解这份爱,跟女主比起来他爱的自私 片头曲很好听
被主题曲杀死的同学请举手
经典总不会被颠覆
其实takki跟菜菜子真的不太搭啊
这是个有着美丽母亲的美丽少年 在美丽女老师身上排解过多的恋母情结的故事 应该叫《美丽的日子》
能这样爱一个人真好。。。女主不愧是魔女,遗憾的是男主太弱了。。。
神剧 能表达能提炼的东西太多太多了 百感交集 快二十年了啊 这部剧的话题度和思想境界依然发人深省 是啊这么多年了 这些所谓的陈腐改变了多少 我们又自以为是的进步了多少呢
上世纪末的价值观好先进,都在追求自由并鼓励追求自由。现在大家都追求财富自由…
未知站在讲堂上喊的那句「黑泽光,我爱你」真是惊世骇俗,一句呐喊到二十年后的中学圣日记仍不敢照搬。把圣日记那点别扭都改了过来,圣日记已经不敢发糖急剧压缩二人相爱空间而魔女真是猛烈,让人跟着活了一遍。爱情是这样无畏的存在啊,惊涛骇浪不能毁,流言蜚语不能灭,它被仙女祝福也被魔鬼诅咒。我们是被少年追问意义哑口无言的中年人,又是被推向成人世界遭受洪流的十七岁少年,是有幸被救助的少女和无情被摧残的家教,是以一己之力护卫女儿的有力母亲,也是以为靠着对亡者的记忆能支撑下去却发现其实远远不够的少年母亲,看着她在时光的洪荒里差点被劫成怪物,于是我们知道了,爱衍生奇迹也造就怪物。当年的日剧是这样啊,不是演员体验多样的人生,是观众体验多样的人生,在人生里循规蹈矩的人啊,在日剧里重温那久违的勇气,那无畏无惧。
所谓自由就是自己存在的理由,只要还活着,任何的事情才是有意义的。
姐弟恋,泷泽也太矮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