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捷特(Christian Saldert 饰)68岁那一年,父亲去世了,诺捷特获得了父亲拥有的位于斯德哥尔摩市中心的一幢公寓楼的产权,这大概是诺捷特一生中发生过的最好的事了。诺捷特想要将这幢大楼卖掉,得到的钱可以让她生下的日子里衣食无忧,但很快问题就出现了,住在公寓7楼的一位租客拒绝搬走,而当诺捷特要求查看当初的租房合同时却发现,合同是违法的,也就是说,诺捷特无法通过法律的手段让这个钉子户离开自己的地盘。
之后,越来越多的难题和问题一一浮出水面,公寓楼的存在渐渐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麻烦。在处理这些麻烦的同时,诺捷特也在慢慢的改变着。
四个导演拍出一部烂片也是很神奇了。题材很现实,故事很魔幻,都已经是home free的人了,居然还能神奇的继承一栋公寓楼?还能神奇的拥有72家租客?怕不是亲生的姑娘吧?
背景音乐和摄影很加分,浓重的色调倒是多了一些暧昧,但是结尾突然的停止有点措手不及,大写的尬聊。
大妈人设也是real尴尬!以为最后能成为一个女版钢铁侠,上演一出良心业主智斗恶租客的欢腾戏码,结果是给自家房子放了把火,没了?呵呵……大妈的sex生活倒是很丰富,老少通吃,可惜终究也没能换来公寓楼的出售。
3.5星
柏林影展时这部片的官方名字是Toppen av ingenting,外加一行英译名 The Real Estate。这一译名显然得到了导演的首肯。记者会上他特意戴一顶白底蓝字鸭舌帽,那蓝字绣着『The Real Estate』,看来为宣传影片是破费了一番心思的。
很可惜,这番苦心没能折服观众。用The Real Estate为片名,虽然点明本片事关一栋楼但就故事情节而言还是显得不够切题;用Toppen av ingenting为片名,除了表示本片的北欧血统,显然是高估了观众的外语习得能力。
瑞典语里的Toppen av ingenting 如果直译英文是top of nothing,翻译成中文则是『上无大牌』。Top of nothing属欧陆桥牌术语,指当没有该门花色的大牌时,首引手上数字最大的牌。按着桥牌术语的思路走,出牌颇似出招,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片中的主角老太太,有瑞典一栋楼的房产继承,衣食无忧,四海为家,经常去温暖的西班牙晒太阳,可谓是『手中一副好牌』的有闲阶层。老太起心动念想要卖楼,毕竟对她来说入袋为安才是最好的。一番牵线搭桥,露水情缘,峰回路转,老太卖楼不成。老太认为是八楼的租客质量影响了她的售楼大业,八楼的租客们看上去就不像有钱人,老太一个个敲门亲自打探了一下,他们之中有姓氏不是瑞典语的外来移民,有拖家带口的单亲家庭,有学生模样的年轻人....而且合同还不是直接和她签的!中间不知道倒了几手。
吃租要紧,利益怎能肥水流去外人田?因为利益冲突,老太和楼里当管理员的继兄闹翻,又在租客联合大会上闹事,一门心思为了驱逐八楼的乌合之众。 有租客苦苦哀求老太不要赶人,希望能放他们一条生路;有租客直接全天候尾随老太,要她时时刻刻直面那双失落而无助的眼神。一天在酒吧,老太还差点被继兄雇来的打手夺去性命,好在命大,九死一生,侥幸脱难。
好在有男闺密!这位当音乐制作人的男闺密老头对老太不离不弃,带她去乡下养伤避难,陪她打枪发泄情绪。
老太太端着AK47,朝着旷野就是一顿突突突。老头呢就安静地坐在藤椅上看着。忽然老太太转头,迎着老头的目光挑衅般说,让我看看你的枪法怎样。
老头应声起身接过了枪,反手也是一阵突突突…....霎时木屋子上出现了一个个弹孔,连点成线,连线成爱心-------连弹孔留下的图形都是爱你的形状!
可老太才没有安于宁静的乡下生活,愤怒与委屈仍憋在心里。这口气一定要出,这仇一定要报。她于是偷偷制作助燃化学品,趁夜黑人静跑回八楼——对的,就是她自己名下的那栋房产的八楼,一众租客栖以为家的八楼——跑去摆放助燃化学品,然后纵火。。。然后又一户一户敲遍八楼所有的门。。。
影片就在一片嘈杂中结束,浓烟,火光,逃生的人群,八楼每户的门铃,老太急促的呼吸。。。
从有闲贵妇到纵火者,老太戏剧性地诠释了『如何打烂一手好牌』,而这一系列荒唐是出自『想出售房产』的念头。导演自然是想借影片反应瑞典的住房问题,可惜的是,在镜头语言上对八楼租客的众生相着墨太少太表面,对阶层分化、失效的群体沟通等社会学问题挖掘地不够深入,甚至没能完全交代清楚在影片的前半部分表现正常的主人公老太,为何最终选择转向暴力行为(纵火)的心理转变与心理斗争过程。
全片在混乱与吵杂中戛然而止,半开放式结局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这场火灾到底威力怎样,包括老太在内是否有人员受伤?最后镜头中,老太一户户敲门是良心发现,后悔纵火,不忍伤及无辜,还是蓄意为之,按计划行事,借此驱逐租客?很可惜,影片没有给出答案。也因为结束地太突然,不免有蛇尾之感...
既然是描写瑞典社会里的问题,观众很容易联想到另一部风头正热的the square。而无论从什么角度,挖掘更有深度,讽刺更加犀利,镜头语言更流畅,表达技巧更娴熟的the square是全面完胜的。
一个北欧老妪为了拿回属于自己的房子,要把七楼难缠的钉子户一样的租客全部走,端起了ak47机关枪扫射,甚至不惜纵火烧自己的公寓大楼,采用如此极端的方式 有人看完觉得很是费解,觉得电影是艺术夸张了。其实 现实中确实有,其他城市不了解,上海就很多这种现象,比如我记的中远两湾城就曾发生过房东和二房东(自己租了房后,再非法转租给其他人(打工者)赚钱,一套房子里再划分出五六个租位,卫生环境脏乱差狼狈不堪,还存在安全隐患),然后房东得知后去交涉,发生肢体冲突,流血受伤)还报了警,现在整治力度加强,应该没有那么乱了——
而远在北欧也有如此情况,天下大同,租客基本是移民、失业者,在社会中处于底层的弱势群体,有的甚至付不起房租,这一阙小空间是他们在这个城市中的唯一安身立命之所,所以紧抓不放,但人非上帝啊,除了自觉的善心,并没有救济他人的义务,她为争取自己的应的利益并没有错,因为这群不愿搬出去的困难租户,她的房子没法出售(她是想彻底卖掉公寓楼,不用于租住),所以端起枪,点起火,采取了如此极端的方式。电影的结尾是开放式的,结果不得而知,导演自己也是没有答案,交给观众自行各种解读。
感叹电影中的68岁老太,玩转呼拉圈,拉杠练肌健身不缀、去国外旅行 读西班牙文报纸,自信地骑在比自己年轻许多的男人身上,露出没有修剪过的阴毛尽情放肆,也丝毫不介意自己布满褶皱,耷拉松弛的橘子皮,活的自在、、洒脱、真实。
放国内,这个年纪的老年人都在广场舞老实宅家带孙养生了吧。
我为楼狂一看就是港译 也是2018年香港电影节的展映片。
用一种过于生猛的展现方式表达了一种过于生猛的想法?
#HKIFF# 很多特写镜头,摄影和色彩美,音乐也很新奇。但都是调料,故事太无趣。
观感极其不舒服,不仅是沉闷还有一种在迷幻电音陪衬下的压抑感,以老太太为主观视角,全程更像是一种她个人情绪的传达。说白了不管是这里面所谓的低端住户、老太的无赖亲戚、还是老太本人,都只不过自私的只看到自己的利益而已。老太最后走向如此疯狂总有种强行拧巴走极端的感觉!
她跑过去问男人,这楼你怎么不买了?就好像在问,你怎么就不要我了?不知不觉,她将人生困在一栋楼里,把自己变成待价而沽却没有销路的公寓楼。读西班牙语报纸、坚持健身、努力去爱,得到的还是街头沉默风声。裹上冲锋衣,吃完冷掉的披萨,像个女战士一样扫射操蛋的人生,浓烟滚滚仿佛经历性爱般畅快。
#Berlin2018# 7分。摄影和音乐都很棒,作为喜剧调性比较诡异,但是嘲讽老白女就……安全吗?太迷恋用强调沉浸感了,导致叙事也略有些不清楚。算是部蛮新鲜的电影,发艺术成就奖的话可以考虑,但是并不觉得影后有戏。
基本把近年来欧洲片里最流行最受欢迎的元素符号全部包圆儿,真是够讨厌的,估计俩导演还在为自个儿的“高明创作构思”暗中窃喜……
政治不正确的那类片子,导演用一个中产阶级老太太的主观视角讲故事,也不想着给老太太洗白,光明正大的拍她逐渐变极端的过程,生活中的偏见和流血事件就是这样产生的,导演只是展示给我们看。很多人肯定不认同导演的价值观,可能是不愿意去理解,觉得否认它就能证明自己还是一个有人道主义精神的人。
比较奇葩的那类电影,观感也奇怪,给个赞给导演的新奇想法。
没看出导演拍这么一个失心疯老太太有什么意义,中产阶级的身份设定以及她对底层人民的驱逐方式实在是雪上加霜,如果说想要表达瑞典混乱的楼市把民众逼得穷途末路好像又不准确,这种不恰当的个体反击让影片价值观失焦。
强行疯狂丑恶
日耳曼民族的艺术都缺乏一种和谐的美。一星,多出来的一颗按给机关枪。
快用瑞典自产的冲锋枪射出最民粹的子弹吧
怎样对付贱人?老太太的意见是:打死他们,烧死也行。讽刺白左政客的不作为。
北欧人民是活得太滋润了吧。“无事生事”,不去表达租客的困难,反而表现“包租婆”的困境。嘲讽有闲有钱阶级,又为他们干下的“坏事”立传,不是很矛盾吗?
干死你丫的,老娘可不是白吃了那么多年荤
意识形态太多,故作高深
一个女继承人开始清理父亲房产中的低端人口(学生、单亲母亲、移民),搁好莱坞要开始讲上中产主人公怎样通过和这些人打交道而消弭阶级仇恨,成为相互理解的一家人。而北欧影片剑走偏锋,开始腻歪地描写主人公的情绪困境(有啥可困境的,撵不走还有租收)甚至让她拿起枪。视听语言糟糕,价值观看不懂。
理解万岁 没经历过瑞典变态规定没资格说此片不好
冤有头债有主啊,我要是女主二话不说先去把她侄子那龟孙轰成筛子
当中国艺术导演还想着如何蹭低端人口这个热点的时候,人北欧艺术家已经要用有闲阶级对老百姓实施恐怖报复活动这样矫情空洞故事来凸显自己视听好酷哦,晚期资本主义真的是养了一群病人,要那么努力证明自己酷,新纳粹也挺酷的,邪教更酷!一部屎烂片。